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16, Vol. 48 ›› Issue (3): 442-447.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3.012
杨成1,张钰琪2,唐迅1,高培1,魏晨璐1,胡永华1△
YANG Cheng1, ZHANG Yu-qi2, TANG Xun1, GAO Pei1, WEI Chen-lu1, HU Yong-hua1△
摘要:
目的:既往对于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预防脑卒中再发效果是否优于阿司匹林单独用药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本研究利用北京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数据库的资料,在大样本人群数据的基础上比较联合用药和单独用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入院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设计方法,从北京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数据库中提取主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患者的首条入院记录作为本研究的基线,根据患者的基线用药情况分为阿司匹林单独用药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用药组。随访患者用药后是否因为主要结局事件再次入院,主要结局事件包括:(1)缺血性脑卒中复发;(2)脑梗死的出血性转化;(3)心肌梗死;(4)消化道出血。采用Kaplan-Meier方法比较两组之间的生存情况,并用Log-Rank检验生存曲线的差异。为控制混杂因素对基线的影响,对患者的基线数据采用倾向评分进行1∶1配对,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风险比(hazard ratio,HR)。结果: 从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纳入研究的患者共计27 695人,其中联合用药组4 047人,单独用药组23 648人。由于患者的基线特征不均衡可比,所以用倾向评分进行1 ∶1配比,配比后两组各有4 046人。调整了一般人口学特征如年龄、性别、民族及伴随疾病情况和合并用药情况后,两组的生存曲线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6),组间的主要结局事件的HR值为0.91(0.82~1.01,P=0.07),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协变量中性别HR=1.36(1.20~1.55,P<0.05),伴随糖尿病HR=1.36(1.20~1.54,P<0.05)、血脂异常HR=1.13(1.00~1.27,P=0.05)、心脏病HR=1.39(1.22~1.5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使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HR=1.05(0.95~1.17,P>0.05)不增加再入院风险。结论: 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预防患者再次入院的效果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的效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有合并症的患者首次发病后在防治复发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合并症。
中图分类号:
[1] | 于欢,杨若彤,王斯悦,吴俊慧,王梦莹,秦雪英,吴涛,陈大方,武轶群,胡永华. 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的队列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5(3): 456-464. |
[2] | 张明露,刘秋萍,巩超,王佳敏,周恬静,刘晓非,沈鹏,林鸿波,唐迅,高培. 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不同策略比较:一项马尔可夫模型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5(3): 480-487. |
[3] | 杨若彤,王梦莹,李春男,于欢,王小文,吴俊慧,王斯悦,王伽婷,陈大方,吴涛,胡永华. 缺血性脑卒中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提示阳性基因位点与睡眠行为的交互作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54(3): 412-420. |
[4] | 邓宇含,姜勇,王子尧,刘爽,汪雨欣,刘宝花. 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和Logistic回归的重症监护病房脑卒中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预测[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54(3): 458-467. |
[5] | 吴俊慧,武轶群,吴瑶,王紫荆,吴涛,秦雪英,王梦莹,王小文,王伽婷,胡永华. 北京城镇职工2型糖尿病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及主要危险因素[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54(2): 249-254. |
[6] | 任国勇,吴雪梅,李颖,李婕妤,孙伟平,黄一宁. 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亚急性期磁敏感血管征的表现[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6): 1133-1138. |
[7] | 候越,赵旭彤,谢志颖,袁云,王朝霞. 线粒体DNA 8344 A>G突变导致的MELAS/MERRF/Leigh重叠综合征[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52(5): 851-855. |
[8] | 唐迅,张杜丹,刘晓非,刘秋萍,曹洋,李娜,黄少平,窦会东,高培,胡永华. China-PAR脑卒中模型在北方农村人群中预测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应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52(3): 444-450. |
[9] | 贾子昌,卞焕菊,李选,栾景源,王昌明,刘启佳,韩金涛. Neuroform EZ支架在治疗复杂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中的应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51(5): 835-839. |
[10] | 陈英,刘中宁,李波,姜婷. 阿司匹林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缓释效果评估[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51(5): 907-912. |
[11] | 贾子昌,李选,李小刚,曾祥柱,栾景源,王昌明,韩金涛. 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单中心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51(2): 256-259. |
[12] | 孙卓男,孟秀丽,王军,郭向阳,韩金涛,齐强. 有麻醉科参与的卒中单元有效救治围手术期脑卒中1例[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9(6): 1090-1094. |
[13] | 杨瑞莉, 余婷婷, 周彦恒. 乙酰水杨酸对牙龈干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促进作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9(5): 872-877. |
[14] | 丁芳,吕亚林,宣玮,刘冬宇,段向青,韩笑. 口服阿司匹林患者牙周机械治疗的出血控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9(1): 49-053. |
[15] | 肖天祎,刘焱,李继来,王瑞彤,杜继臣. 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与缺血性卒中的诊断[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8(6): 1000-10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