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1. 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趋势及严重程度
黄冰, 王洪源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 (3): 536-54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16
摘要1818)   HTML26)    PDF (929KB)(253)       收藏

目的: 分析近期各国/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发展趋势及严重程度。方法: 收集截止2021年1月16日各国/地区新冠肺炎疫情数据,回顾性描述疫情规模及整体走势;结合近期新增确诊病例变化趋势、1月10日至16日(第54周)新增确诊病例数、发病密度等指标对疫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结果: 截止2021年1月16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92 510 419例;第54周新增确诊病例4 849 301例,且仍处于增长状态。从大洲层面看,欧洲、北美洲、亚洲累积确诊病例数超过2 100万例;北美洲、南美洲、亚洲单周新增确诊病例数处于增加状态。从国家/地区层面看,美国、印度、巴西等18个国家/地区累计确诊病例数在100万例以上,占全球累积确诊病例数总数的77.04%。美国、巴西、法国、西班牙、哥伦比亚、英国、俄罗斯、德国、南非、意大利和印度11个国家/地区疫情风险较高,其中美国、巴西、法国、西班牙、哥伦比亚5国新增确诊病例仍处于增加状态,疫情风险更大。截止2021年2月,全球已经有11款疫苗上市,但依旧面临着全球疫苗不足和疫苗分配公平性等方面的问题。结论: 截止2021年1月16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恶化,多国疫情反复,未得到根本的控制。从各大洲层面看,北美洲、南美洲和欧洲疫情最为严重;从国家/地区层面看,美国、巴西、法国、西班牙、哥伦比亚等国家/地区疫情风险较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于妍斐,何世明,吴宇财,熊盛炜,沈棋,李妍妍,杨风,何群,李学松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 (4): 640-64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03
摘要1793)   HTML40)    PDF (3660KB)(383)       收藏

目的: 探讨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fumarate hydratase-deficient renal cell carcinoma,FH-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9例60岁及以下不同类型肾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延胡索酸水合酶(fumarate hydratase,FH)的表达情况,分析FH-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 筛选出11例FH-RCC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16~53岁(平均36.7岁)。4名女性患者均有子宫肌瘤病史,仅1例患者的一级亲属有肾癌家族史,所有患者均无皮肤平滑肌肿瘤的病史及家族史。肾细胞癌的肿瘤直径2.1~12.0 cm(平均8.83 cm), 9例患者有肾窦或肾周脂肪侵犯,6例有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内瘤栓形成,7例有淋巴结转移,4例侵犯肾上腺,1例侵犯脾脏被膜。11例患者中7例(7/49例,14.3%)原诊断为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2例(2/9例,22.2%)原诊断为集合管癌,2例(2/51例,3.9%)原诊断为未分类型肾细胞癌。肿瘤组织病理学大多表现为乳头状、管囊状、实性片状等不同结构的混合,最常见的组织结构为乳头状(9/11例,81.8%)及管状(8/11例,72.7%)结构,3例伴有肉瘤样分化。肿瘤细胞均可见灶状分布大而明显的嗜酸性核仁(WHO/国际泌尿病理协会Ⅲ~Ⅳ级)及核周空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癌组织CA9、CD10、CK7染色大多阴性,2例TFE3阳性表达的病例经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结果显示TFE3基因均未发生易位或扩增。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11~82个月,确诊后患者平均生存期为24个月,其中5例于术后9~31个月(平均19个月)因肿瘤远处转移而死亡,6例存活患者中已有5例发生了远处转移。结论: FH-RCC在组织形态学上与多种肾细胞癌有重叠,乳头状及管囊状排列方式的混合存在是FH-RCC最常见的生长方式,癌细胞中灶状出现大而明显的嗜酸性核仁是该类型肾细胞癌的重要组织学特征,F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明确诊断。对于患有平滑肌瘤的年轻女性肾细胞癌患者,需警惕FH-RCC的可能。部分FH-RCC的诊断缺少临床证据,应根据组织病理学特征进一步行基因检测以确诊。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克罗恩病患者疾病经济负担现状与相关因素
周吴平,穆楠,简伟研,王化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 (3): 555-55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19
摘要1723)   HTML36)    PDF (902KB)(374)       收藏

目的: 研究克罗恩病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及其相关因素,为降低个人负担、完善医保报销政策提供意见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根据卫生服务研究基本原理和原则自行制作问卷,对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基金会平台所服务的克罗恩病患者进行调查。搜集患者基本特征、接受治疗的方案、过去一年发生的治疗费用等信息,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克罗恩病患者过去一年治疗疾病的住院、门诊费用构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对数-线性模型,分析克罗恩病患者经济负担的相关因素。结果: 研究发放820份问卷,回收799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797份。男性528例(66.25%),女性269例(33.75%),患者平均年龄(34.02±11.49)岁,年龄集中在18~39岁(510例,63.99%),平均患病年限(5.58±5.13)年。有10.7%的患者并未接受持续治疗,持续治疗的患者平均每年治疗费用54 246元,其中个人支付30 279元(55.8%),统筹支付23 966元(44.2%),个人经济负担接近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 189元(94.1%),超过2016年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治疗费用8 245元。门诊与住院分布上,住院每年平均费用31 092元,其中个人自付费用14 673元(48.5%),统筹支付费用16 418元(51.5%);门诊每年平均费用23 154元,个人自付15 606元(65.1%),统筹支付费用7 548元(34.9%),门诊自付费用高于住院自付费用。对数-线性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每年治疗总费用与患病年限(β=0.03,P<0.01)、患并发症(β=-0.68,P<0.01)、接受手术治疗(β=0.52,P<0.01)、使用免疫抑制剂(β=0.51,P<0.01)、年门诊就诊次数(β=0.02,P<0.05)、年住院次数(β=0.08,P<0.01)有关。结论: 克罗恩病患者每年疾病经济负担较重,且随着患病年限的增长而明显升高,超过了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个人经济负担接近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医疗保障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降低患者经济负担,针对患者门诊个人经济负担超过住院个人经济负担的特点,将克罗恩病纳入门诊特殊病种是未来可以考虑的措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MLL-AF6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张梅香,史文芝,刘建新,王春键,李燕,王蔚,江滨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 (5): 915-92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17
摘要1703)   HTML17)    PDF (856KB)(211)       收藏

目的: 探讨MLL-AF6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11例初治MLL-AF6阳性AM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复习文献,总结该类疾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 11例患者中男6例,女5例,中位年龄36岁,急性白血病的分型诊断标准FAB分型(French-American-British classification systems)M5 6例,M4 5例。起病症状为牙龈肿痛6例,发热5例,初诊时中位白细胞计数55.5×109/L,免疫分型可见髓系细胞、单核细胞系统及干细胞系列抗原表达。MLL-AF6融合基因水平(实时定量PCR法)为14.2%~214.5%,6/11例(54.5%)合并EVI1基因高表达。4例患者二代测序检测出合并KRASTET2ASXL1TP53DNMT3AFLT3-ITD基因突变。染色体G显带检查,2例为t(6;11)(q27,q23)伴复杂核型异常,4/9例(44.4%)伴有+8异常,2例为正常核型。给予患者常规诱导化疗,达到完全缓解者8/11例(72.7%),3例患者原发耐药。8例完全缓解的患者中,2例达到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阴性,中位完全缓解的持续时间为4.5个月。2例MRD阳性及3例难治复发患者接受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 后均死于白血病进展。随访至2019年12月1日, 2例存活,9例死亡,中位生存时间9个月。结论: MLL-AF6融合基因阳性AML多为年轻患者,FAB分型以M4、M5居多,常以发热起病,白细胞增高,可伴器官浸润,合并EVI1基因高表达多见。本病常规化疗的缓解率不低,但达到分子学缓解困难,极易出现早期复发,持续分子学阴性状态下尽早行allo-HSCT可能获得长期完全缓解。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瑞巴派特在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中的作用
王贵红,左婷,李然,左正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 (4): 716-72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16
摘要1278)   HTML23)    PDF (2689KB)(156)       收藏

目的: 了解瑞巴派特(rebamipide)在预防尿酸盐晶体诱导的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中的作用。方法: 42只雄性大鼠按随机表法分为3组(n=14),以尿酸盐晶体制备大鼠急性痛风性踝关节炎模型,A组口服瑞巴派特治疗,B组口服秋水仙碱治疗,C组口服安慰剂治疗,观察各组踝关节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水平。结果: C组大鼠关节炎的临床评分、肿胀指数在24 h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72 h基本恢复正常。造模24 h后,C组的临床评分明显高于A组和B组[2 (1~3) vs.0 (0~1) vs.1 (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C组的肿胀指数明显高于A组和B组[0.36 (0.16~0.52) vs. 0.11 (0~0.20) vs. 0.12 (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组织学上,C组的滑膜组织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5分量表评分为4 (2~4)],A组[1 (0~2)]与B组[1 (0~2)]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造模24 h后,C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6、IL-10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A组和B组[IL-1β:(41.86±5.72) vs. (27.35±7.47) vs. (27.76±5.28) ng/L;IL-6:(1 575.55±167.11) vs. (963.53±90.22) vs. (964.08±99.31) ng/L;IL-10:(37.96±3.76) vs. (21.68±4.83) vs. (16.20±2.49) ng/L;TNF-α:(21.32±1.34) vs. (15.82±2.54) vs. (17.35±7.47)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瑞巴派特在大鼠痛风模型中对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起预防保护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陆林院士团队揭示肠道菌群介导了睡眠剥夺引起的认知受损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 (5): 864-864.  
摘要1145)   HTML10)    PDF (592KB)(152)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耻骨上吸脂术联合改良Devine术治疗成人获得性隐匿性阴茎
何海龙,李清,徐涛,张晓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54 (4): 741-74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4.025
摘要1118)   HTML43)    PDF (1447KB)(149)       收藏

目的: 评价耻骨上吸脂术联合改良Devine术治疗因肥胖所致的成人隐匿性阴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及北京怡德医院外科于2017年9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26例成人隐匿性阴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33.0±5.7)岁,平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9.0±5.4) kg/m2,术前仰卧位非勃起状态下阴茎长度为(2.9±1.3) cm,所有患者均运用耻骨上吸脂术联合改良Devine术进行治疗。术后统计分析阴茎长度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患者的满意度(1分=不满意;2分=基本满意;3分=满意;4分=非常满意)。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bar x \pm s$) 表示, 数据比较采用非参数Friedman检验和多重分析方法。结果: 26例患者的平均吸脂量是(450.0±90.2) mL。术后即刻阴茎长度为(7.4±2.1) cm,较术前增加(4.5±1.6) cm;术后3个月阴茎长度为(5.3±1.8) cm,较术前增加(2.4±0.7) cm, 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三个月时的阴茎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性交障碍或排尿困难。术后出现水肿11例(42.3%)、皮下瘀斑7例(26.9%)、包皮伤口愈合不良2例(7.8%)、血肿1例(3.8%),有5例(19.2%)患者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伤口感染。17例(65.4%)患者对术后阴茎外观和功能非常满意, 6例(23.1%)患者满意, 3例(11.5%)患者基本满意,无患者不满意,所有患者对术后阴茎外观和功能满意度评分为(3.5±0.7)分。结论: 使用耻骨上吸脂术联合改良Devine术治疗成人获得性隐匿性阴茎安全有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1990—2019年中国5~24岁人群伤害死亡率分析
刘云飞,党佳佳,钟盼亮,马宁,师嫡,宋逸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54 (3): 498-50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3.015
摘要1095)   HTML40)    PDF (52603KB)(193)       收藏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5~24岁人群伤害死亡率情况,为预防伤害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2019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提供的中国5~24岁人群伤害死亡数据,描述伤害死亡率在1990—2019年间的变化情况,并使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道路交通伤害、溺水、自伤等原因导致死亡率变化的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结果: 1990—2019年,中国5~24岁人群总体伤害死亡率从46.22[95%不确定性区间(uncertainty interval, UI):40.88~52.12]/10万下降至20.36(95%UI:17.58~23.38)/10万,各亚组变化趋势与总体基本一致。溺水由该人群首位伤害死因下降为第二位,道路交通伤害则成为首位伤害死因,自伤处于伤害死因第三位。各亚组前三位死因与总体基本一致,但排序有所不同。年龄-时期-队列分析结果表明,道路交通伤害、溺水和自伤的死亡率均随着时期的推移和队列年份的增加而下降,其中道路交通伤害死亡风险随年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溺水死亡风险随年龄增加而降低,自伤死亡风险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结论: 中国5~24岁人群伤害死亡情况在过去30年中整体得到改善,但具体原因导致的伤害死亡在不同亚组中表现有所差异。未来应针对不同亚组伤害的死亡特点,提出针对性政策和干预手段,减少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社区人群心血管病筛查策略的效果评价
刘秋萍,陈汐瑾,王佳敏,刘晓非,司亚琴,梁靖媛,沈鹏,林鸿波,唐迅,高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 (3): 460-46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04
摘要1059)   HTML49)    PDF (1368KB)(450)       收藏

目的: 在中国鄞州电子健康档案研究(Chinese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research in Yinzhou, CHERRY)的队列人群中,评估我国不同指南最新推荐的心血管病筛查策略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1日基线未患心血管病的40~74岁的202 179名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社区人群。本研究比较的筛查策略包括:策略1,在40~74岁人群中采用2020年《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推荐的风险流程图的定性筛查策略;策略2,在40~74岁人群中采用2019年《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推荐的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预测研究(prediction for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in China, 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的定量筛查策略;策略3,在50~74岁人群中采用China-PAR模型的定量筛查策略。根据指南推荐,采用上述不同的筛查策略进行风险分层后,对中危及以上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对高危人群额外进行药物治疗干预。使用马尔可夫模型仿真,研究期限为10年,比较的效果指标包括获得的生命年、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 QALY)、可预防的心血管病发病数、心血管病死亡数与全因死亡数以及对应的需筛查人数。马尔可夫模型的参数主要来源于CHERRY队列人群、公开发表的中国人群研究数据、Meta分析及系统综述。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探讨一般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率的不确定性对结果的影响,采用概率敏感性分析探讨风险比参数的不确定性。结果: 与不筛查相比,采用策略1、2、3获得的增量QALYs分别为1 433年[95%不确定性区间(uncertainty interval, UI): 969~1 831]、1 401年(95%UI: 936~1 807)和716年(95%UI: 265~1 111),每获得1个QALY的需筛查人数分别为141人(95%UI: 110~209)、144人(95%UI: 112~216)和198人(95%UI: 127~529)。在40~74岁人群采用风险流程图的定性筛查策略与China-PAR模型的定量筛查策略效果相似,采用China-PAR模型的定量筛查策略在40~74岁人群进行筛查比在50~74岁人群筛查能够获得更多的健康收益。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的结果与主要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在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40岁以上社区人群中开展心血管病筛查能够获得更多的健康收益,采用2020年《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推荐的风险流程图的定性筛查策略与2019年《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推荐的China-PAR模型的定量筛查策略可获得相似的筛查效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中国6~22岁学生群体甲乙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
董彦会,陈曼曼,王丽萍,星一,宋逸,邹志勇,董彬,李中杰,马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 (3): 498-50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10
摘要1046)   HTML22)    PDF (11728KB)(135)       收藏

目的: 分析2008—2017年中国6~22岁学生群体甲乙丙类传染病的长期趋势、顺位变化以及主要传染病在不同年龄组和地区间的变化特征。方法: 选取2008—2017年全国传染病监测数据中诊断为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学生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共涉及到甲乙丙类传染病40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基于教育部公布年度学生人口数作为分母进行计算,选取各年龄组、各省份在每年度中的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作为主要传染病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5年中国6~22岁学生群体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男生发病率、发病数以及死亡数均高于女生,其中,2008—2015年男女生发病率下降幅度分别为43.4%和40.1%,但在2015—2017年出现反弹,增长幅度分别为47.1%和53.8%,反弹主要由丙类传染病增长导致。10年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的前3位疾病分别由2008年的病毒性肝炎、结核病和痢疾,转变为2017年的结核病、猩红热和病毒性肝炎。甲乙类传染病死亡率的前3位疾病分别由2008年的狂犬病、结核病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转变为2017年的HIV/AIDS、狂犬病和结核病。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顺位变化并不明显。在年龄组和地区分析中,甲乙类传染病主要以病毒性肝炎、猩红热和结核病为主,丙类传染病则以流行性腮腺炎和感染性腹泻病为主,但近年来,流感和手足口病在东部地区增长明显。结论: 2008—2017年间,我国在学生群体传染病防控方面成就显著,但传染病变化模式和特征显示出我国未来在防控呼吸道传染病、HIV/AIDS等性传播疾病以及新型突发传染病方面的迫切需求,本研究为全国学校卫生传染病防控机制的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
白杲琛,宋毅,金杰,虞巍,何志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 (4): 686-69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11
摘要1035)   HTML13)    PDF (1518KB)(257)       收藏

目的: 评估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mCRPC)患者进行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治疗的15例mCRPC患者为研究对象,中位年龄70岁(43~77岁),病理类型均为前列腺腺癌,影像学证实为全身转移,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卡铂的化疗方案,观察化疗4周期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下降幅度、疼痛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中,12例至少完成4个周期化疗并进行近期疗效评价,其中8例 PSA下降幅度>50%,有效率为66.7%;9例伴有骨痛的患者,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s, NRS)平均分从4.7分下降至2.4分,有4例骨痛明显缓解,癌痛缓解率为44.4%;具有可测量转移病灶的4例患者中,达到部分缓解2例,疾病稳定1例,疾病进展1例;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乏力、神经障碍等,大部分患者均在可耐受的范围。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治疗mCRPC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治疗过程中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探索。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远端型遗传性运动神经病8例的临床、病理及遗传学特点
刘梅歌,方朴,王严,丛璐,范洋溢,袁远,徐燕,张俊,洪道俊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 (5): 957-963.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25
摘要1028)   HTML30)    PDF (3245KB)(216)       收藏

目的: 远端型遗传性运动神经病(distal hereditary motor neuropathy, dHMN)是一组选择性累及运动神经及其神经元的退行性病变,可引起肢体远端肌肉进行性萎缩无力。总结8例dHMN先证者的临床、电生理、病理及遗传学特点,丰富我国dHMN先证者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资料,提高临床工作者对dHMN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8例dHMN先证者并进而追踪其家系,回顾性分析先证者的临床症状、神经电生理改变、病理特点及基因突变情况。运用基因靶向二代测序技术对所有先证者进行周围神经病相关基因检测,通过 Sanger测序验证突变位点,并对可获得的家系成员进行遗传共分离分析。结果: 先证者发病年龄11~64岁,中位数39.5岁,均为慢性起病,进行性发展,主要表现为远端肢体无力,并逐渐出现肌肉萎缩。神经电生理结果示选择性运动神经损害,运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下降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感觉神经不受累,针刺肌电图符合神经源性损害表现。2例先证者肌肉活检显示神经源性骨骼肌损害,1例先证者腓肠神经活检提示感觉神经受累轻微。基因测序显示8例先证者携带了8种不同的已知dHMN致病基因,3例有已报道的致病突变位点,基因诊断率为37.5%,其余5例为临床意义未明的新发点突变,其中2例突变在家系内共分离。结论: dHMN是一组临床和基因均具有显著异质性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二代测序技术广泛运用于dHMN先证者的致病基因搜寻,但仍有超过一半的先证者不能得到明确的基因诊断。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基于国际疾病分类的心血管疾病亚型的基因组学研究
郭子宁, 梁志生, 周仪, 张娜, 黄捷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 (3): 453-45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03
摘要1024)   HTML31)    PDF (2573KB)(193)       收藏

目的: 基于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第10版(ICD-10),通过分子流行病学的方法探索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主要亚型分类的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 研究所采用的表型数据和基因型数据均来源于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UKB)。共纳入年龄在40~69岁的380 083个样本,其中对照组是没有任何心血管疾病(不具有以字母I开头的ICD-10代码)的246 437个样本,心血管疾病五大亚型分别为:(1)缺血性心脏病(ischaemic heart diseases,IHD);(2)肺源性心脏病和肺循环疾病(pulmonary heart disease and diseases of pulmonary circulation,PHD);(3)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s,CRB);(4)动脉、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疾病(diseases of arteries, arterioles and capillaries,AAC);(5)静脉、淋巴管和淋巴结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diseases of veins, lymphatic vessels and lymph nodes, not elsewhere classified,VLL)。本研究首先对五大亚型分别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然后,基于GWAS分析结果对五大亚型两两之间进行连锁不平衡回归分析(linkage disequilibrium score regression,LDSC)来计算亚型之间的遗传相关性;最后,对每一对亚型进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Mendelian randomizatoin,MR)来评估亚型之间的因果联系。结果: GWAS研究新发现28个显著性基因位点。LDSC分析显示IHD分别和VLL (P=2.52×10-7)、PHD (P=3.77×10-3)、AAC (P=4.90×10-3) 这3个亚型具有显著的遗传相关性。MR分析显示IHD对VLL (P=7.40×10-5) 和AAC (P=1.50×10-3) 这两个疾病的风险增加有正向因果关系,而反向因果皆不成立。结论: 通过分子流行病学的方法,本研究发现基于ICD-10分类的一部分心血管疾病亚型之间存在遗传相关性和因果关联,对新版ICD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基于机器学习的重症监护室超长入住时长预测
吴静依,林瑜,蔺轲,胡永华,孔桂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 (6): 1163-117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26
摘要1001)   HTML31)    PDF (1349KB)(150)       收藏

目的:基于三种机器学习算法——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构建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的ICU入住时长(length of ICU stay,LOS-ICU)分类预测模型,并与传统的定制版简化急性生理功能评分Ⅱ(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 Ⅱ,SAPS-Ⅱ)模型进行比较。方法:使用美国大型重症医疗数据库(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 Ⅲ,MIMIC-Ⅲ),以ICU患者是否发生超长LOS-ICU(prolonged LOS-ICU,pLOS-ICU)作为结局指标,构建定制版SAPS-Ⅱ、SVM、CART和RF模型,使用递归特征消除法进行特征选择,基于五折交叉验证找出最佳预测模型。模型的预测性能评价指标包括Brier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ROC)和估计校准度指数(estimated calibration index,ECI),模型性能指标之间的比较使用双侧t检验。使用本研究中预测性能最好的模型识别出来的各预测变量重要性排序结果,给出重要性排序前五位的预测变量。结果:最终共纳入40 200例ICU患者,发生pLOS-ICU的患者23.7%。其中,男性患者57.6%,患者平均年龄为(61.9±16.5)岁。五折交叉验证结果显示,相比于定制版SAPS-Ⅱ模型,三种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性能在各个指标上均有明显提升,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RF模型在综合预测性能、区分度与校准度三个方面均表现最优,其Brier评分、AUROC和ECI分别为0.145、0.770和7.259。校准曲线结果显示,在高pLOS-ICU发生风险的ICU人群中,RF模型倾向于略微高估其风险;在低pLOS-ICU发生风险的ICU人群中,RF模型倾向于略微低估其风险。基于性能最优的RF模型识别的对pLOS-ICU预测最重要的五个变量依次为年龄、心率、收缩压、体温和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分数之比。结论: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构建ICU患者的pLOS-ICU预测模型相比于传统的定制版SAPS-Ⅱ模型,预测性能均有明显提升,其中,基于RF方法的pLOS-ICU预测模型性能最优,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潜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王成,孟令宇,陈拿云,李玳,王健全,敖英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 (5): 850-85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07
摘要968)   HTML16)    PDF (1368KB)(288)       收藏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 选择2001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且术后发生膝关节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患者术后关节感染的发病过程、临床特征、试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最佳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策略。结果: 20年间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共27 867例,术后膝关节感染65例,感染率0.23%。临床表现有体温增高[(38.7±0.5) ℃]、膝关节肿痛、关节活动度受限。细菌培养阳性率 69.2%,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75.6%)、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5.6%)最常见。保守治疗组(16例)和手术治疗组(49例)均能有效控制感染,但保守治疗组体温恢复较慢(保守治疗组5.6 d,手术治疗组1.6 d,P=0.042)。结论: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感染是一种发生率低,但后果严重的并发症,临床诊断建议及早进行关节腔穿刺和病原学检查,一旦确诊,建议尽早进行关节镜清理手术,并给予有效抗生素治疗。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前牙美学修复的整体策略及细节剖析
刘云松,周倜,叶红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54 (1): 1-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01
摘要958)   HTML106)    PDF (2879KB)(447)       收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两种检测男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方法的对比
杜强,洪锴,潘伯臣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 (4): 785-788.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27
摘要957)   HTML17)    PDF (850KB)(210)       收藏

目的: 对比应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SAT)-RNA(SAT-RNA 法)与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DNA(PCR-DNA法)检测男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的效果,以探讨SAT-RNA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因女方因素拟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的163例男性,采用SAT-RNA法检测尿液标本中的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并对其中109例符合当天采集精液标本条件者进行相应病原体的检测。同时采用PCR-DNA法检测163例男性尿道拭子标本中的相应病原体。结果: 163例男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检测结果表明,PCR-DNA法尿道拭子检测阳性77例(阳性率47.24%),SAT-RNA法尿液标本检测阳性78例(阳性率47.8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P>0.05),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3.25%,阳性符合率93.51%,阴性符合率93.02%,检验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值0.865)。163例男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检测结果表明,PCR-DNA法尿道拭子检测阳性5例(阳性率3.07%),SAT-RNA法尿液标本检测阳性7例(阳性率4.2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P>0.05),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7.55%,阳性符合率80.00%,阴性符合率98.10%,检验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0.654)。对其中109例男性采用SAT-RNA法同时检测尿液和精液标本中的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1)解脲支原体:尿液标本阳性55例(阳性率50.46%),精液标本阳性49例(阳性率44.95%),两标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8,P>0.05),检测结果符合率为88.99%,阳性符合率93.88%,阴性符合率85.00%,检验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80);(2)沙眼衣原体:尿液标本阳性6例(阳性率5.50%),精液标本阳性4例(阳性率3.67%),两标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P>0.05),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8.17%,阳性符合率100.00%,阴性符合率98.10%,检验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91)。结论: SAT-RNA法与PCR-DNA法检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有良好的一致性;相比PCR-DNA法,SAT-RNA法可用于尿液或精液标本的检测,具有无创、方便等优势,更适宜临床应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育儿胜任感量表在学龄前儿童母亲中应用的信效度评价
李雪莹, 毛康娜, 弭小艺, 高玲玲, 杨晓, 陶惠芬, 张迎武, 陈敬, 王行, 沈丽娟, 袁洁铃, 苗淼, 周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 (3): 479-48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07
摘要948)   HTML28)    PDF (921KB)(386)       收藏

目的: 对育儿胜任感量表在中国学龄前儿童母亲中应用的信效度进行检验,探究北京市延庆区学龄前儿童母亲的育儿胜任感现状。方法: 采用方便样本对1 384名学龄前儿童母亲进行调查,运用SPSS 21.0和Mplus 7.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内部一致性和分半信度,分析量表使用的得分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量表的各条目在效能或满意度维度上的载荷均大于0.4,且无双载荷现象。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效能分量表和满意度分量表的因子负荷为0.212~0.843(P<0.05),模型拟合优度检验显示各拟合指数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总量表、效能分量表、满意度分量表均与抑郁自评呈显著负相关,与一般自尊呈显著正相关。总量表、效能分量表和满意度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72、0.802和0.874,总量表的Spearman-Brown系数为0.851。总量表、效能分量表、满意度分量表的平均得分分别为(72.33±11.31)分、(35.54±5.91)分、(36.79±7.11)分,得分受母亲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的影响。结论: 育儿胜任感量表在中国学龄前儿童母亲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衡量中国学龄前儿童母亲育儿胜任感、自我感知效能及满意度的测评工具。北京市延庆地区学龄前儿童母亲的育儿胜任感较好,可能与纳入本研究的母亲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较高有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治疗晚期肺癌出现垂体免疫不良反应3例
顾阳春,刘颖,谢超,曹宝山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54 (2): 369-37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2.027
摘要948)   HTML40)    PDF (1198KB)(178)       收藏

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及其配体-1(PD-1 ligand 1,PD-L1)的抑制剂广泛用于肺癌治疗,但引起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 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值得关注。垂体irAEs包括垂体炎和垂体功能减退,常见于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抑制剂治疗后,而较少见于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孤立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缺乏是垂体irAEs的一种特殊亚型,不伴垂体其他功能紊乱和垂体肿大。本研究报告3例晚期肺癌患者,PD-1抑制剂治疗后出现孤立性ACTH缺乏及其他irAEs。病例1是68岁男性患者,先确诊PD-L1高表达的肺腺癌,采用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单药治疗,期间出现免疫性肝炎,经高剂量甲基泼尼松龙[0.5~1.0 mg/(kg·d)]治疗后缓解;间隔11个月又确诊原发性胃癌,故在帕博利珠单抗基础上增加阿帕替尼(apatinib)治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共17次后,患者的肺癌和胃癌均未进展,但出现严重恶心和无力,此时甲基泼尼松龙已停药10个月,血液生化检查提示重度低钠血症(121 mmol/L,参考值137~147 mmol/L,下同),8:00 a.m.皮质醇(<1 μg/dL,参考值5~25 μg/dL,下同)和ACTH(2.2 ng/L,参考值7.2~63.3 ng/L,下同)降低,但甲状腺功能、性激素和泌乳素均正常。病例2是66岁男性肺腺癌患者,参加新型PD-1抑制剂HX008联合化疗的Ⅱ期临床研究(登记号:CTR20202387)。治疗5个月(共7次用药)后,患者的肺癌达到部分缓解,但恶心和呕吐却突然加重,伴轻度呼吸困难和双下肢无力,其血液生化检查提示轻度低钠血症(135 mmol/L),8:00 a.m.皮质醇(4.3 μg/dL)和ACTH(1.5 ng/L)降低,但甲状腺功能正常;同时肺CT显示中度免疫性肺炎。病例3是63岁男性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一线使用信迪利单抗(sintilimab)联合化疗,肺癌最佳疗效为部分缓解,仅出现轻度免疫性皮疹;治疗5周期后,肺癌进展,此后6个月未使用免疫治疗;再次免疫治疗前,常规评估发现8:00 a.m.血皮质醇降低(1.5 μg/dL),ACTH正常(8.0 ng/L),但无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状,使用替雷利珠单抗(tislelizumab)联合化疗2周期后出现肺部感染伴持续低热、中度无力和重度低钠血症(116 mmol/L),此时, 8:00 a.m.血皮质醇为3.1 μg/dL,ACTH为7.2 ng/L,甲状腺功能、性激素和泌乳素均正常。这3例患者均无头痛和视力障碍,脑磁共振成像均未见垂体肿大或垂体柄增粗,且无动态变化。患者均接受了泼尼松(2.5~5 mg/d)激素替代治疗,相关症状缓解后均恢复PD-1抑制剂治疗。病例2较特殊,其因同时伴有中度免疫性肺炎而采用高剂量泼尼松[1 mg/(kg·d)]治疗,并逐渐减量至生理替代剂量,8:00 a.m.血皮质醇和ACTH恢复并维持正常,但其他两例患者的垂体功能减退均未恢复。本组病例提示,PD-1抑制剂诱发的垂体irAEs可表现为孤立性ACTH缺乏,其发病时间跨度大,临床表现不特异,恢复模式也不同。因此,对PD-1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尤其是疗效好的患者,要定期监测垂体相关内分泌激素水平,警惕垂体irAEs。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巨细胞病毒核酸和抗体检测在不同特征患者中的一致性分析及临床指导意义
戴菊华,孙新平,张捷,石连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54 (2): 267-27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2.011
摘要947)   HTML15)    PDF (499KB)(175)       收藏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 nucleic acid,DNA)检测和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抗体检测在不同特征患者中的一致性及对临床工作的指导价值。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检验科同时进行CMV-IgM抗体和CMV-DNA检测的患者共计507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一般资料,同时收集患者的诊断、用药及转归等临床资料。根据患者CMV-DNA阴性或阳性、CMV-IgM抗体阴性或阳性,以及年龄、性别和是否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进行分组和分层,组别之间率的比较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经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507例送检患者中,CMV-DNA阳性患者55例(10.85%),CMV-IgM抗体阳性患者74例(14.60%),CMV-DNA和CMV-IgM抗体同时阳性患者20例(3.94%)。55例CMV-DNA阳性患者中,男性37例(67.27%),60岁以上者25例(45.45%),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33例(60%),均高于CMV-DNA阴性组的47.35%(P=0.005)、31.86%(P=0.043)和46.02%(P=0.050)。CMV-DNA和IgM抗体双阳性患者中45%接受免疫抑制治疗,低于CMV-DNA阳性但IgM抗体阴性患者(68.57%,P=0.086),也低于CMV-DNA阴性但IgM抗体阳性患者(68.52%,P=0.064)。CMV-DNA和IgM抗体双阳性患者接受更昔洛韦治疗后91.67%出现好转,而CMV-DNA阳性但IgM抗体阴性患者的好转率仅为60%(P=0.067)。结论: CMV-IgM抗体检测受到年龄、性别、免疫状态等影响,不推荐对存在免疫抑制状态和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单独采用CMV-IgM抗体检测判断CMV感染;CMV-DNA和CMV-IgM抗体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预判患者的免疫状态和抗病毒治疗的结局转归。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副肿瘤性天疱疮合并实体肿瘤的危重症患者术后远期结局的影响因素
潘佳忻,朱赛楠,李双玲,王东信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54 (5): 981-99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5.027
摘要938)   HTML10)    PDF (1604KB)(73)       收藏

目的: 副肿瘤性天疱疮合并实体肿瘤的重症患者通常需要在手术后收住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治疗,这类患者的长期死亡率较高。本研究对这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63例副肿瘤性天疱疮合并实体肿瘤、手术后收住ICU重症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并对患者的生存状况进行随访。结果: 63例患者中,原发肿瘤为Castleman病的占79.4%,其他病理类型为20.6%;皮损程度在重度-广泛的占69.8%,其他皮损程度占30.2%;合并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占44.4%,不合并的占55.6%。23.8%的患者并发术后真菌感染,无真菌感染占76.2%。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95个月,25例患者在研究期间死亡,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4.6%(95%CI 63.8%~85.4%)、67.4%(95%CI 55.6%~79.2%)和55.1%(95%CI 47.9%~62.3%)。通过对分类因素采用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40岁(P=0.042)、发病后体质量下降>5 kg(P=0.002)、术前白蛋白 < 30 g/L(P < 0.001)、并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P=0.002)、围术期存在真菌感染(P<0.001)的患者死亡率增加;Cox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体质量下降>5 kg(P=0.005)、术前白蛋白 < 30 g/L(P < 0.001)、术前合并闭塞性细支气管炎(P=0.009)、术前肺部细菌感染(P=0.007)、手术时间长(P=0.048)、术后入ICU时氧合指数(P=0.012)和白蛋白(P=0.010)、血红蛋白浓度低(P=0.035)、入ICU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态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 Ⅱ, P=0.001)、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 P=0.010),以及术后真菌感染都是影响远期存活的危险因素(P < 0.001)。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体质量下降>5 kg(HR 4.44; 95%CI 1.47~13.38; P=0.008)、术前白蛋白 < 30 g/L(HR 4.38; 95%CI 1.72~11.12; P=0.002)、术前合并闭塞性细支气管炎(HR 2.69; 95%CI 1.12~6.50; P=0.027)及术后并发真菌感染(HR 4.85; 95%CI 2.01-11.72; P<0.001)是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因副肿瘤性天疱疮合并实体肿瘤而接受手术治疗的重症患者术后的5年存活率约为55.1%,术前体质量下降>5 kg、白蛋白 < 30 g/L、合并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和术后并发真菌感染是术后近远期死亡风险增加的影响因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控尿恢复时间
郝瀚,刘越,陈宇珂,司龙妹,张萌,范宇,张中元,唐琦,张雷,吴士良,宋毅,林健,赵峥,谌诚,虞巍,韩文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 (4): 697-703.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13
摘要936)   HTML9)    PDF (2978KB)(203)       收藏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控尿恢复时间及影响控尿恢复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前瞻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单一术者行机器人辅助下前列腺癌根治及尿道周围全重建术的患者资料,纳入临床分期为cT1~T3、cN0、cM0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对于高危患者,常规行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记录患者拔除尿管之后48 h、1周、4周、12周、24周后的控尿情况及相应时间节点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ic symptoms score,IPSS)和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OABSS)。将24 h使用尿垫≤1片或24 h漏尿量≤20 g定义为完全自主控尿,记录患者拔除尿管之后至达到完全自主控尿的时间,并分析影响控尿恢复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16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入组患者平均年龄(66.2±6.7)岁,中位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 8.51 μg/L(4.69~13.20 μg/L)。共59例(35.5%)行双侧淋巴清扫,28例(16.9%)行保留性神经的手术。术后病理情况:pT1期1例(0.6%),pT2期77例(46.4%),pT3期86例(51.8%),28例患者切缘阳性(16.9%)。在所有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中,有7例(11.9%)发现淋巴结转移。控尿情况:患者恢复控尿的中位时间为1周,65例(39.2%)患者在拔除尿管48 h之内即实现控尿,32例(19.3%)于术后1周内恢复控尿,34例(20.5%)于术后4周内恢复控尿,24例(14.5%)于术后12周内恢复控尿,9例(5.4%)术后24周内恢复控尿,有2例(1.2%)在术后24周时仍未恢复控尿。在拔除尿管后48 h、1周、4周、12周及24周时控尿率分别为39.2%、58.4%、78.9%、93.4%和98.8%。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影响控尿恢复时间的危险因素(OR=1.589,95%CI:1.025~2.462,P=0.038)。在拔除尿管后48 h、4周、12周和24周时能够控尿组患者的平均OABSS均显著低于不能控尿组。结论: 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能够获得满意的早期控尿,糖尿病是影响术后控尿恢复时间的危险因素,拔除尿管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状与能否控尿存在相关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肾部分切除术前CT三维可视化评估标准的初步探究
李新飞, 彭意吉, 余霄腾, 熊盛炜, 程嗣达, 丁光璞, 杨昆霖, 唐琦, 米悦, 吴静云, 张鹏, 谢家馨, 郝瀚, 王鹤, 邱建星, 杨建, 李学松, 周利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 (3): 613-62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30
摘要931)   HTML7)    PDF (5624KB)(222)       收藏

目的: 探索并构建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的CT三维可视化术前评估系统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因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初步探究,同时收集我国16家临床中心因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同质化标准数据,应用CT三维可视化系统(IPS系统,Yorktal)评估肿瘤解剖结构、血供等信息,通过归纳和总结构建评估系统,完成虚拟手术设计及术中辅助导航,指导临床手术。结果: 基于泌尿系增强CT建立三维可视化图像,评分系统纳入肿瘤最长径和体积、肿瘤侵入实质内体积占比、肿瘤侵入实质最大深度、肿瘤与肾实质接触面积、肿瘤肾实质接触面平整度、肿瘤所在肾脏分段位置、肾血管变异情况及肾周脂肪。肿瘤平均二维直径为(2.78±1.43) cm,平均三维最大径为(3.09±1.35) cm,术后病理平均大小(3.01±1.38) cm。三维重建肿瘤最大径与术中肾动脉阻断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显著相关(r=0.502,P=0.020;r=0.403,P=0.046)。三维重建及病理肿瘤体积分别为(25.7±48.4) cm3、(33.0±36.4) cm3(P=0.229),三维重建肿瘤体积与术中出血量显著相关(r=0.660,P<0.001),肿瘤侵入肾实质内体积占比与术中肾动脉阻断时间延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显著相关(r=0.410,P=0.041;r=0.587,P=0.005)。肿瘤与肾实质接触面积及是否存在血管变异与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未见相关性。完成术前评估的同时,重建后的三维影像可在Touch Viewer系统上进行缩放、旋转、组合显示、颜色调整、透明化、长度体积自动测量及模拟裁切等操作,满足术前虚拟手术规划及术中辅助导航的要求。结论: 三维图像可提供更加直观的解剖结构,清晰显示肿瘤解剖参数及血供、脂肪等信息,CT三维重建肾肿瘤评价系统可帮助预测肾部分切除术手术难度、围术期并发症等。重建的三维可视化图像导入指定程序或机器人操作系统即可完成虚拟手术及术中辅助导航,帮助手术医师更好地把握手术过程。评分系统所包含的指标及各项指标的分值权重需要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来证实及完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孕期营养素摄入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效果的相关性研究
郭洪萍,赵艾,薛勇,马良坤,张玉梅,王培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 (3): 467-47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05
摘要907)   HTML32)    PDF (930KB)(190)       收藏

目的: 探究孕期营养素摄入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孕妇血糖控制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之间招募北京某两家三甲医院进行产前检查且完成GDM诊断试验的孕妇(妊娠25~35周)参与队列研究,分别于入组、入组后2周、分娩时进行调查。本研究选取入组后2周的横断面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其中采用24 h膳食回顾问卷进行膳食调查,并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能量、宏量营养素及微量营养素的摄入量。利用临床信息系统收集的空腹血糖数据,参考中国《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 将GDM孕妇中空腹血糖≤5.3 mmol/L者划分为血糖控制较好组,>5.3 mmol/L者则划分为血糖控制较差组,并将正常糖耐量孕妇作为正常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营养素摄入对GDM孕妇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孕妇227例,GDM孕妇104例,正常孕妇123例,其中血糖控制较好组76例(73.1%,76/104),血糖控制较差组28例(26.9%,28/104)。与血糖控制较好组和正常组比较,血糖控制较差组的蛋白质摄入量及其供能比显著较高,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则显著较低。微量营养素方面发现血糖控制较好组和血糖控制较差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年龄、孕周和体力活动水平后,以血糖控制较好组为对照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较高的蛋白质供能比与GDM孕妇血糖控制较差呈正相关(OR=6.12, 95%CI: 1.44~25.98),较高的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则与血糖控制较差呈负相关(OR=0.54, 95%CI: 0.32~0.91)。结论: 蛋白质摄入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与血糖控制较好有关,建议GDM孕妇进一步调整膳食结构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抗合成酶综合征合并心脏受累患者的临床及免疫学特征
罗澜,邢晓燕,肖云抒,陈珂彦,朱冯赟智,张学武,李玉慧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 (6): 1078-108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12
摘要880)   HTML18)    PDF (487KB)(198)       收藏

目的:探讨抗合成酶综合征 (anti-synthetase syndrome, ASS)患者心脏受累的临床及免疫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20年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96例ASS患者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皮疹、肌肉损害等)、合并症及实验室指标(肌酶、炎性标志物、免疫球蛋白、补体、淋巴细胞亚群、自身抗体等), 依据有无心脏受累进行分组比较。结果:ASS患者心脏受累的发生率为25.0% (24/96),心脏受累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心肌肌钙蛋白升高(75.0%, 18/24)、心包积液(33.3%, 8/24)、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33.3%, 8/24)、瓣膜反流(33.3%, 8/24)。心脏受累组患者的发病年龄大于无心脏受累组[(54.58±10.58)岁 vs. (48.47±13.22)岁, P=0.043],关节炎的发生率低(37.5% vs. 61.1%, P=0.044)。心脏受累组患者合并急进性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高于无心脏受累组(54.2% vs. 30.6%, P=0.037)。实验室指标方面,ASS合并心脏受累组的C反应蛋白[13.55 (8.96, 38.35) mg/L vs. 4.60 (1.37, 17.40) mg/L, P=0.001]和乳酸脱氢酶[408.0 (255.0, 587.0) U/L vs. 259.5 (189.8, 393.8) U/L, P=0.007]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心脏受累组。此外,心脏受累组出现抗Ro-52抗体阳性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无心脏受累组(91.7% vs. 69.4%, P=0.029),而合并危险因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动态红细胞沉降率、铁蛋白、免疫球蛋白G、补体C3、补体C4及T/B/NK淋巴细胞亚群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SS患者心脏受累常见,以心肌受损为主,合并C反应蛋白和乳酸脱氢酶升高、抗Ro-52抗体阳性的ASS患者应警惕心脏受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骶神经调节术治疗膀胱逼尿肌无力的疗效分析
王起,张维宇,刘献辉,王明瑞,赖金惠,胡浩,徐涛,许克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 (4): 671-67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08
摘要877)   HTML16)    PDF (846KB)(170)       收藏

目的: 评估骶神经调节术(sacral neuromodulation, SNM)治疗膀胱逼尿肌无力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采用SNM治疗的6例膀胱逼尿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46~65岁,平均58岁,男性3例,女性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尿动力学检查明确膀胱逼尿肌无力的诊断,膀胱镜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膀胱出口梗阻。患者术前均留置膀胱造瘘管,24 h平均排尿次数为23.8次(18~33次),平均每次尿量为34.2 mL (10~50 mL),平均每次残余尿量为421.7 mL(350~520 mL)。比较手术前后患者24 h的排尿次数、平均每次尿量以及残余尿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6例患者均接受Ⅰ期SNM治疗,Ⅰ期手术时间平均为90 min (62~135 min),Ⅰ期电极植入后测试时间平均为2周(1~3周)。有4例患者转为Ⅱ期手术,转换率为66.7% (4/6)。Ⅰ期电极植入后,6例患者的24 h平均排尿次数为13.5次(9~18次),平均每次尿量为192.5 mL (150~255 mL),平均每次残余尿量为97.5 mL (60~145 mL),与Ⅰ期电极植入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Ⅱ期术后患者随访10~15个月,平均11.3个月,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血肿、电极排异反应、电极移位等严重不良反应。截至随访结束,4例行Ⅱ期手术的患者中有1例需要行间歇导尿治疗,每日间歇导尿1次,其余3例无需间歇导尿。结论: SNM可显著改善膀胱逼尿肌无力患者的排尿症状,减少残余尿量,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与阴性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相关知识与行为比较
李远骋, 崔闻心, 郭雪儿, 朱璠, 刘思辰, 贾碧波, 汪培, 马迎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 (3): 511-51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12
摘要874)   HTML14)    PDF (1012KB)(116)       收藏

目的: 了解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male students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中HIV阳性与阴性者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相关知识与行为上的差异,为针对该人群制定艾滋病防控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7 年4月—2018年3月,在哈尔滨、天津、西安、重庆4 个城市,采用滚雪球抽样和受试者推荐的混合抽样方法,对HIV感染青年学生社交圈(其中既包含HIV阳性者也包含HIV阴性者)中的MSM 进行横断面调查,使用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HIV阳性与阴性者在艾滋病相关知识与行为上的差异。结果: 共获得问卷583 份,其中有效问卷548 份,有效率94.0%。接受教育为大专及以下(P=0.002)、月消费水平在2 000元以下(P=0.021)、主要居住地为校外(P=0.004)与HIV检测阳性间存在关联。在任何学段接受艾滋病预防教育都是HIV感染的保护因素[小学OR=0.203(0.073~0.561),初中OR=0.287(0.142~0.581),高中OR=0.271(0.142~0.518),大学OR=0.322(0.168~0.616)]。HIV阳性与阴性者对“国八条”(P=0.907)和“青八条”(P=0.782)的认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知晓率均约在90%,对某些具体知识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艾滋病防治政策”P=0.012,“识别并预防高危性行为的方法”P<0.001)。HIV阳性者首次性行为年龄较小(P=0.006),早期性伴较多(P<0.001)且安全套使用情况较差(P<0.001),但两者后期性伴数量(P=0.247)和安全套使用情况(对固定性伴P=0.735,对临时性伴P=0.7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HIV感染导致其性行为特征改变有关(对固定性伴P<0.001,对临时性伴P=0.006)。结论: 青年学生MSM中HIV阳性与阴性者在“国八条”和“青八条”的掌握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低于国家要求的95%,但在知识需求上体现出了一定特异性;两者近期性行为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HIV阳性者在早期性行为活动中更容易发生高危性行为,提示应该继续加强性教育和艾滋病预防教育,并将关口前移,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内容,尽早预防青年学生MSM发生高危性行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荞麦、燕麦、豌豆复配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尹雪倩, 张晓玄, 文婧, 刘思奇, 刘欣然, 周若宇, 王军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 (3): 447-45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02
摘要860)   HTML29)    PDF (1715KB)(276)       收藏

目的: 研究荞麦、燕麦、豌豆(质量比为6 ∶1 ∶1)复配式杂粮(buckwheat-oat-pea composite flour, BOP)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方法: 64只雄性SD大鼠按照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和体质量分为8组,包括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组、荞麦组、燕麦组、低剂量组(BOP-L)、中剂量组(BOP-M)、高剂量组(BOP-H)。空白对照组大鼠喂养基础饲料,模型对照组和二甲双胍组大鼠喂养高脂饲料,荞麦组、燕麦组、BOP-L、BOP-M、BOP-H组大鼠分别喂养含10%(质量分数)荞麦粉、10%(质量分数)燕麦粉、3.3%(质量分数)BOP、10%(质量分数)BOP、30%(质量分数)BOP的高脂饲料,各组高脂饲料的脂肪供能比均为45%。30 d后,高脂饲料喂养大鼠腹腔注射30 mg/kg链脲佐菌素(每周一次,连续两周)建立糖尿病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继续喂养28 d。实验期间定期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单位体质量进食量及饮水量、食物利用率、24 h尿量、FBG、血糖曲线下面积(glucose area under curve, GAUC)。实验结束时,检测空腹股动脉血清血糖及胰岛素,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结果: 经过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单位体质量进食量及饮水量、24 h尿量、FBG、GAUC、HOMA-IR均明显升高(P<0.05),体质量、食物利用率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三个BOP组大鼠体质量、食物利用率均出现显著升高(P<0.05),单位体质量饮水量及HOMA-IR显著降低(P<0.05);BOP-L及BOP-M组大鼠单位体质量进食量、24 h尿量及FBG显著降低(P<0.05),BOP-M组大鼠GAUC也显著降低(P<0.05)。造模成功后,三个BOP组与荞麦组或燕麦组大鼠血糖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OP具有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减轻糖尿病症状的作用,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损伤的关节镜下分型和处理
郑佳鹏,肖棋,邓辉云,吴清泉,翟文亮,林达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 (5): 891-89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13
摘要856)   HTML13)    PDF (2282KB)(289)       收藏

目的: 提出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损伤的关节镜下分型,并评估关节镜下缝合钩全内缝合治疗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10月因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损伤接受关节镜手术的患者146例,不包括盘状半月板患者,其中男性81例,女性65例,年龄19~44岁,平均(34.7±3.7)岁。左膝54例,右膝92例。合并有前交叉韧带损伤107例,内侧副韧带损伤39例,内侧半月板损伤48例。术前Lysholm 评分(57.7±9.2)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膝关节评分(54.1±8.9)分。关节镜术中依据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损伤的范围及程度进行分型,并对该区域损伤采用关节镜下缝合钩全内缝合治疗。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以自体腘绳肌腱作为移植物进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内侧副韧带Ⅲ级损伤采用带线锚钉缝合治疗,内侧半月板损伤采用全内缝合修复手术。结果: 在146例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损伤的患者中,86例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撕裂未累及腘肌腱裂孔(Ⅰ型,58.9%);36例前和/或后腘半月板纤维束撕裂(Ⅱ型,24.7%); 24例撕裂累及腘肌腱裂孔(Ⅲ型,16.4%)。对于Ⅰ型,又分为三种亚型,包括Ⅰa型:纵向撕裂(n=53,61.6%),Ⅰb型:水平撕裂(n=27,31.4%),Ⅰc型:放射状撕裂(n=6,7.0%);对于Ⅱ型,也有三种亚型,包括Ⅱa型:前腘半月板纤维束撕裂(n=5,13.9%),Ⅱb型:后腘半月板纤维束撕裂(n=20,55.6%),Ⅱc型:前后腘半月板纤维束撕裂(n=11,30.6%);对于Ⅲ型,有两种亚型,包括Ⅲa型:水平撕裂(n=9,37.5%),Ⅲb型:放射状撕裂(n=15,62.5%)。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5.3±2.6)个月,在最后一次随访中,Lysholm 评分(84.6±14.3)分,IKDC评分(83.2±12.8)分,与术前评分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 关节镜下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损伤可分为三种类型,能较好地概括此区域损伤的特点;关节镜下缝合钩全内缝合治疗该区域损伤,可避免缝合腘肌腱或缩窄腘肌腱裂孔,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3类新型慢性唾液腺炎的诊断和治疗
俞光岩,柳登高,李巍,洪霞,张严妍,朱文瑄,张可夫,李潇,栗占国,刘燕鹰,陈艳,高岩,苏家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54 (1): 13-1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03
摘要856)   HTML38)    PDF (718KB)(312)       收藏

Some kinds of chronic sialadenitis were recognized during the recent years. They have specific pathogenesis, 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gic appearances, and require specific treatment. IgG4-related sialadenitis (IgG4-RS) is one of the immune-mediated diseases, characterized by tumefactive lesions. The incidence of IgG4-RS obviously increased during the past 30 years. The study on the pot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chemical substances and the incidence of IgG4-RS showed that subjects with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agents known to cause IgG4-RD had an increased risk for IgG4-RS. Surgical excision of involved SMG could not control the disease progression, which is not recommended for treatment of IgG4-RS. The combination of glucocorticoid and steroid-sparing agents is effective for treating IgG4-RS, and restores salivary gland function. Radioiodine induced sialadenitis (RAIS) is one of the common complications of postoperative adjuvant treatment of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by 131I. The incidence of the disease is related to radiation dosage. Clinically, the patients suffered from swelling and tenderness in the buccal or submandibular regions, especially during the mealtime. Imaging appearance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sialadenitis. Conservative managements, such as gland massage, sialagogues, are the mainstream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RAIS. Sialendoscopy is feasible for RAIS, but not as effective as conventional obstructive sialadenitis (COS). Therefore the prevention of RAIS is crucial. Eosinophilic sialodochitis (ES) is a new type of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 of the salivary gland related to allergy. It has characteristics of swelling of multiple major salivary glands, strip-like gelatinous plugs discharged from the duct orifice of the gland,elevated level of serum IgE and eosinophils in peripheral blood, infiltration of eosinophils and IgE positive plasma cells in the tissues,allergic history,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allergy-related cytokines, such as IL-4,IL-5,IL-13, and eotaxin, which suggest allergic reactions as a potential pathogenesis of the disease.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hist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conventional obstructive sialadenitis (COS). Therefore, it is suitable to separate ES from COS. Conservative managements, such as self-maintenance therapy and anti- allergic modality are the choices of treatment for E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our comprehensive studies a new classification of chronic sialadenitis is suggested.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血清25-羟维生素D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的关系
邹健梅,武丽君,罗采南,石亚妹,吴雪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 (5): 938-94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21
摘要855)   HTML12)    PDF (838KB)(136)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dihydroxy vitamin D,25(OH)D]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活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就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158例SLE患者。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ADI)将158例SLE患者分为两组:活动组59例(SLEADI>4),非活动组99例(SLEDAI≤4)。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体检中心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数据及血清25(OH)D水平。结果: (1)SLE组25(OH)D水平[10.4(5.6,15.8)μg/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25.5(22.8,32.3) μg/L,P <0.01];SLE活动组25(OH)D水平为[6.2(3.7,13.8)μg/L],非活动组为[12.3(7.2,16.7) μ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6.7(4.4,12.9) μg/L]明显低于SLE无肾脏损害患者[13.3(7.4,18.7) μg/L,P <0.01]。(2)SLE患者中25(OH)D水平与SLEDAI、24h尿蛋白定量(24h urinary protein quantification,24h-pro)升高均呈负相关(r=-0.35和-0.39,P<0.01);与补体C3降低呈正相关(r=0.24,P<0.01)。(3)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抗双链DNA抗体(anti-ds DNA antibodies,ds-DNA)、抗史密斯抗体(anti-Smith antibodies,Sm)、IgG、C3、C4、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24h-pro以及25(OH)D与SLE患者疾病活动相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25(OH)D降低是SLE患者疾病活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25(OH)D的下降与SLE患者病情活动有相关性,而且可能与LN相关,在SLE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不同材料及厚度椅旁CAD/CAM瓷贴面的边缘特征
李怡,王丽瑜,刘晓强,周倜,吕季喆,谭建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54 (1): 140-14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22
摘要855)   HTML26)    PDF (1861KB)(139)       收藏

目的: 评价不同材料及厚度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瓷贴面的边缘粗糙度和边缘密合度,旨在为瓷贴面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在树脂人工牙上进行对接型瓷贴面牙体预备,利用扫描仪扫描预备体,利用椅旁切削设备CAD/CAM瓷贴面。根据陶瓷材料类型(玻璃基陶瓷和树脂基陶瓷)及贴面厚度(0.3 mm和0.5 mm)将贴面分为4组(n=9),共36个。利用体式显微镜拍摄瓷贴面边缘形貌的数码照片,在软件内测量边缘粗糙度;利用间隙检查剂和数字化扫描与测量方法评价瓷贴面的边缘密合度;同时利用万能力学试验机测试玻璃基陶瓷和树脂基陶瓷条形试件(n=20)的力学性能。结果: 厚度为0.3 mm和0.5 mm玻璃基陶瓷贴面的边缘粗糙度分别为(24.48±5.55) μm和(19.06±5.75)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厚度为0.3 mm和0.5 mm树脂基陶瓷贴面的边缘粗糙度分别为(6.13±1.27) μm和(6.84±2.19) 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基陶瓷贴面的边缘粗糙度大于树脂基陶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厚度为0.3 mm和0.5 mm玻璃基陶瓷贴面的边缘密合度分别为(66.30±26.71) μm和(85.48±30.44) μm,厚度为0.3 mm和0.5 mm树脂基陶瓷贴面的边缘密合度分别为(56.42±19.27) μm和(58.36±8.33) μm,4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基陶瓷的弯曲强度为(327.40±54.25) MPa,弯曲模量为(44.40±4.39) GPa,回弹模量为(1.24±0.37) MPa;树脂基陶瓷的弯曲强度为(173.71±16.61) MPa,弯曲模量为(11.88±0.51) GPa,回弹模量为(1.29±0.27) MPa;玻璃基陶瓷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大于树脂基陶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两种材料的回弹模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椅旁CAD/CAM玻璃基陶瓷贴面的边缘粗糙度大于树脂基陶瓷贴面,但二者的边缘密合度无显著差异。增加贴面厚度可降低玻璃基陶瓷贴面的边缘粗糙度,但对树脂基陶瓷贴面的边缘粗糙度无影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预成刚性连接杆用于无牙颌种植即刻印模制取的应用评价
王鹃,尉华杰,孙井德,邱立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54 (1): 187-19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30
摘要851)   HTML11)    PDF (3093KB)(222)       收藏

目的: 比较传统夹板式印模和利用预成刚性连接杆系统进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印模制取的操作复杂程度及精度差异。方法: 制备带有6颗种植体替代体的下颌无牙颌标准模型,种植体植入位置平齐骨面,在种植体替代体上连接多牙修复基台。对照组采用传统开窗夹板式印模技术制取印模,在多牙修复基台上连接转移杆,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制作夹板,并制取开窗印模。试验组采用刚性连接杆系统制取开窗印模,在多牙修复基台上连接临时修复套筒,根据种植体间距,选择合适长度的预成刚性连接杆,使用少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将套筒和预成刚性连接杆固定,制取开窗印模。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重复6次印模制取,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印模制取耗时差异。在制取的印模上连接基台替代体,灌制石膏模型,并使用模型扫描仪将石膏模型和标准模型转化为三角网格数据文件。将试验组和对照组模型分别与标准模型进行精度差异测量,比较两种印模方法获得模型的精度差异。结果: 在标准模型上进行印模制取,试验组用时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4.5±63.3) s vs. (1 478.3±156.2) s, P<0.05]。与标准模型相比,在种植体基台处,试验组制取印模灌制模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aquare,RMS)与对照组模型基本相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9±5.5) μm vs. (20.2±8.0) μm, P>0.05]。结论: 预成刚性连接杆可以简化无牙颌种植即刻固定修复的印模流程,节约椅旁操作时间,获取的印模精度与传统印模技术无显著差异,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两种硅酸钙类材料用于成熟恒牙牙髓切断术的临床效果
钱锟,潘洁,朱文昊,赵晓一,刘畅,雍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54 (1): 113-118.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18
摘要848)   HTML19)    PDF (1436KB)(157)       收藏

目的: 评价两种硅酸钙类材料——生物陶瓷材料iRoot和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 MTA)在成熟恒牙牙髓切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 年 11月至2019 年9 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综合科就诊患者,对龋源性露髓的成熟恒前磨牙、磨牙行牙髓切断术,随机分组,使用iRoot(iRoot组,n=22)和MTA(MTA组,n=21)作为盖髓剂,并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通过临床检查(温度测试和电活力测试)及影像学检查评价临床疗效。对患者、评价者采用盲法,但由于两种盖髓剂性状有明显差异,因此对实施治疗者(接诊医师)未能采用盲法。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牙列及牙位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失访7例(iRoot组4例,MTA组3例)。两组各有1例在3个月复查时出现一过性敏感,而在6个月复查时牙髓活力正常。iRoot组有1例在12个月复查时出现一过性敏感。两组12个月随访时的成功率均为100%,治愈率分别为94.4%(iRoot组)及100%(MTA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oot组无病例发生明显的牙冠变色,而MTA组有3例患牙出现明显牙冠变色。结论: 12个月观察期内, iRoot用于成熟恒牙活髓保存治疗取得与MTA相似的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iRoot不易造成治疗后牙齿变色且操作便利,因此拥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WNT信号通路基因位点单体型与中国汉族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发病风险的关联
王梦莹,李文咏,周仁,王斯悦,刘冬静,郑鸿尘,周治波,朱洪平,吴涛,胡永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54 (3): 394-39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3.002
摘要840)   HTML18)    PDF (2681KB)(125)       收藏

目的: 拟在1 008个中国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on-syndromic oral clefts, NSOC)核心家系中探索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位点单体型在疾病发生风险中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自一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研究人群为“唇腭裂基因和交互作用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在中国地区募集的806个非综合征型唇裂合并或不合并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 NSCL/P)核心家系和202个非综合征型单纯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palate, NSCP)核心家系。分别在NSCL/P和NSCP家系中,通过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 TDT)探索基因单体型与疾病的关联。经过Bonferroni多重检验校正后,统计学检验的显著性阈值均设为P < 3.47×10-4。单体型关联分析通过plink(v1.07)软件完成。结果: 经过数据质量控制后,NSCL/P核心家系和NSCP核心家系各纳入7个基因上的14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位点进行分析。NSCL/P家系中69个单体型与NSCL/P存在关联(P < 0.05),NSCP家系中34个单体型与NSCP存在关联(P < 0.05),但经过Bonferroni多重检验校正后,关联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3.47×10-4)。结论: 未发现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位点单体型在NSCL/P和NSCP发病风险中的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Rhupu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李正芳,吴雪,武丽君,罗采南,石亚妹,钟岩,陈晓梅,孟新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 (5): 933-93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20
摘要821)   HTML14)    PDF (839KB)(208)       收藏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重叠综合征(Rhupus综合征)的临床和血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21例Rhupu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另选取同期81例单纯RA及51例单纯SLE作为对照,比较Rhupus综合征与单纯RA组、单纯SLE组关节受累、自身抗体及临床特点。结果: 21例Rhupus综合征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9.43±11.66)岁,高于单纯SLE组患者 的(40.59±12.73)岁(P=0.008)。以RA起病的Rhupus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年龄小于单纯RA组[(32.58±11.14)岁 vs. (43.11±11.83),P=0.01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例Rhupus综合征患者中,以RA起病者12例,除2例为男性外,其余10例女性患者在出现SLE表现时均处于围绝经期或已绝经,平均闭经或绝经年龄(44.30±5.33)岁(36~50岁);出现SLE表现与RA起病的间隔时间为10.83年。以SLE起病者2例。就诊时同时存在RA与SLE表现者7例,除1例为男性外,其余6例为女性(3例处于围绝经期)。Rhupus综合征组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与单纯RA组相似,SLE相关表现中肾损害相对少见,但间质性肺病的发生率较高。Rhupus综合征和单纯SLE患者补体C3、补体C4、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hupus综合征是一种RA与SLE表现共存的重叠综合征,多以RA起病且RA表现较SLE表现严重。Rhupus综合征的发病可能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Rotarex经皮机械性血栓切除装置在急性下肢缺血中的应用
庄金满,李天润,李选,栾景源,王昌明,冯琦琛,韩金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 (6): 1159-116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25
摘要818)   HTML28)    PDF (143KB)(151)       收藏

目的:探讨应用Rotarex旋切导管行经皮机械性血栓切除在治疗急性下肢缺血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应用Rotarex旋切导管行经皮机械性血栓切除治疗的23例急性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9例,年龄53.0~84.0岁,平均(69.1±9.1)岁,病史6 h至14 d(中位时间7 d)。其中,动脉栓塞8例,急性血栓形成15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支架内再狭窄2例);病变位于腹股沟以上者5例,腹股沟以下者16例,同时累及腹股沟上下者2例。所有患者均应用Rotarex旋切导管行经皮机械性血栓切除,残余狭窄大于50%的患者同期行腔内成形术,必要时植入支架。术后肝素抗凝24 h后对动脉栓塞患者抗凝治疗,对动脉狭窄基础上继发急性血栓形成的患者行抗血小板治疗,定期彩色超声复查随访。结果:23例患者中22例血运重建成功,1例失败,平均手术时间(68.2±15.6) min。18例患者行动脉腔内成形术;7例患者植入支架,其中3例为髂动脉支架,4例为股浅动脉支架。手术相关并发症3例,其中造影剂外溢1例,以球囊贴附后无造影剂外溢;远端栓塞1例,以8F导引导管抽吸的方法取出栓子;髂动脉支架急性闭塞1例,急诊行股动脉切开取栓术,术后恢复良好。该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6±1.7) d,出院时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较术前明显改善(0.85±0.16 vs. 0.25±0.10,t=12.901,P<0.001)。随访4~2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因自行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术后2个月时下肢缺血症状复发,再次行经皮机械性血栓切除及动脉腔内成形重建血运。1例术后3个月行膝上截肢(失败病例),1例术后8个月死于心衰。2例患者随访期间超声提示靶病变再狭窄大于50%,因症状不明显,未再次手术治疗。结论:对于急性下肢缺血,采用Rotarex旋切导管行经皮机械性血栓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方面能够快速重建患肢血运,另一方面具有微创和可重复性好的特点,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中山市儿童青少年青春期身高生长突增规律
陈曼曼,杨招庚,苏彬彬,李艳辉,高迪,马莹,马涛,董彦会,马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 (3): 506-51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11
摘要812)   HTML13)    PDF (1807KB)(198)       收藏

目的: 分析广东省中山市中小学生青春期身高突增高峰年龄和身高突增高峰速度特征,探究儿童青少年青春期身高生长突增规律;纵向追踪中山市儿童青少年身高的发育情况,了解青春期身高生长突增规律。方法: 基于广东省中山市2005—2016年间全市中小学生体检数据库,筛选其中持续追踪6次以上的个体作为研究样本,使用SITAR模型对样本人群身高数据进行拟合,计算其身高突增高峰年龄和身高突增高峰速度。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49 579人,其中男生26 524人,城市学生26 008人,男、女生中位随访年龄分别为7.74和7.72岁,男生身高突增高峰年龄为(12.72±0.89)岁,晚于女生的(10.98±0.95)岁(t=207.639,P<0.001),男生的身高突增高峰速度为(10.12±1.49) cm/年,高于女生的(8.35±1.12) cm/年(t=150.826,P<0.001)。城市、乡村学生中身高突增高峰年龄和身高突增高峰速度的性别差异与全样本保持一致。城市男生的身高突增高峰年龄早于乡村男生,身高突增高峰速度小于乡村男生,城市女生身高突增高峰年龄早于乡村女生,身高突增高峰速度大于乡村女生。结论: 广东省中山市中小学生青春期女生突增高峰年龄早于男生,但突增高峰速度低于男生,城市学生突增高峰年龄较乡村学生早,但是城市男生突增高峰速度低于乡村男生。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TAFRO综合征1例
周广平,周倩云,朱继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 (4): 814-81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34
摘要812)   HTML19)    PDF (1855KB)(113)       收藏

The study is to improve clinicians’ understanding of TAFRO syndrome, to explor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AFRO syndrome and to identify TAFRO syndrome in the early stag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laboratory examination results, imaging manifestation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AFRO syndrome were reported, and the literature of TAFRO syndrome was reviewed.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female were intermittent vaginal bleeding, fever, depressive edema of both legs, red blood cell and thrombocytopenia, and renal function deterior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eukocytes increased, anemia, thrombocytopenia and severe renal dysfunction were found; With fever, C-reactive protein and procalcitoni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one penetration suggested that granulocyte proliferation was active, and megakaryocytes were seen. But anti-infection treatment was ineffective; CT suggested that there was a high uptake of multiple fluorodeoxyglucose (FDG) in many parts of the body; The lymph node biopsy was considered to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ransparent vascular type of Castleman disease; Renal biopsy was used to return thrombotic microvascular disease with subacute renal tubulointerstitial nephropathy. In terms of treatment, the clinical condition of the patients was improved after methylprednisolone (60 mg, once a day), the temperature was normal, and the effusion in the serous cavity was better than before. The blood transfusion and platelet support therapy were intermittently given. Hemoglobin and platelets were increased in sex, and the urine volume increased to 1 000 mL/day. However, the platelet dropped at a later time, after 1 month of treatment with topizumab, the clinical condition of the patients was further improved. At present, the blood pigment and platelets returned to normal and had been separated from dialysis. TAFRO syndrome is a special subtype of idiopathic multicentric Castleman disease, and it is a group of systemic inflammatory diseases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re unique compared with other idiopathic multicentric Castleman diseases. For the enlargement of lymph nodes of unknown reasons, it is suggested to improve the lymph node biopsy actively. Renal insufficienc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AFRO syndrome. Renal biops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pathogenesis of TAFRO syndrome and to judg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 requires comprehensiv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the results of various examinations. Early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can often achieve good clinical effect.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口腔精准仿生修复技术的自主创新研发与转化
孙玉春,郭雨晴,陈虎,邓珂慧,李伟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54 (1): 7-1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02
摘要808)   HTML29)    PDF (660KB)(219)       收藏

According to the fourth national oral health epidemiological survey report (2018), billions of teeth are lost or missing in China, inducing chewing dysfunction, which is necessary to buil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using restorations. Digital technolog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oral restoration,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scans, 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 (CAM), bionic material design and so on. However, the basic research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China lack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with related products basically relying on imports, including denture 3D design software, 3D oral printers, and digitally processed materials. To overcome these difficulties, from 2001, Yuchun Sun’s team, from Peking University School and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developed a series of studi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esign and precision bionics manufacturing of complex oral prostheses. The research includ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esign technology for complex oral prostheses, 3D printing systems for oral medicine, biomimetic laminated zirconia materials and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prosthetics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research from 2001 to 2007 was complet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Prof. Peijun Lv and Prof. Yong Wang. Under the support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Program, National High-Tech R&D Program (863 Program) and Beijing Training Project for the Leading Talents in S & T, Yuchun Sun’s team published over 200 papers in the relevant field, authorized 49 national invention patents and 1 U.S. invention patent and issued 2 national standards. It also developed 8 kinds of core technology products in digital oral prostheses and 3 kinds of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grams, which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design efficiency of complex oral prostheses, the fabrication accuracy of metal prostheses and the bionic performance of ceramic materials. Compared with similar international technologies, the program doubled the efficiency of bionic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accuracy and reduced the difficulty of diagnosis and cost of treatment and application by 50%, with the key indicators of those products reaching the international leading level. This program not only helped to realize precision, intelligence and efficiency during prostheses but also provided functional and aesthetic matches for patients after prostheses. The program was rewarded with the First Technical Innovation Prize of the 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wards (2020), Gold Medal of Medical Research Group in the First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mpetition of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20) and Best Creative Award in the First Translational Medical Innovation Competition of Capital (2017). This paper is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esign and precision bionics manufacturing of complex oral prosthesis.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1. 基于磁共振的青年男性股四头肌的测量和评估
吴一凡,张晓圆,任爽,玉应香,常翠青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 (5): 843-84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06
摘要807)   HTML18)    PDF (2654KB)(132)       收藏

目的: 通过观测髌骨上缘不同水平位置股四头肌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与体积(quadriceps muscle volume,QMV)的相关性,探讨评估股四头肌肌肉参数的最佳测量位置。方法: 对22例单侧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男性患者行双侧大腿磁共振成像检查,患者平均年龄(29±6)岁,分别选取髌骨上缘18、15和12 cm处,利用半自动分割和医学影像处理软件确定QMV和各水平位置CSA。通过拟合回归方程建立模型估计QMV,采用Bland-Altman分析评价两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受试者健侧QMV平均为(1 944.45±323.77) cm3。髌骨上缘18、15和12 cm处的股四头肌CSA分别为(80.80±12.16) cm2、(77.53±12.03) cm2和(72.68±10.51) cm2,拟合方程R2分别为0.819、0.755、0.684(P均<0.001),QMV估计值的标准误(standard error of the estimate,SEE)分别为7.4%、8.7%、9.8%(以体积的百分比表示)。三个水平位置的拟合方程均较好,但以髌骨上缘18 cm处的拟合度最高。Bland-Altman散点图结果显示,髌骨上缘18、15和12 cm处的QMV差值平均值分别为0.8 cm3、-1.1 cm3、0.9 cm3,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268.8, 270.5)、(-315.2, 313.1)、(-355.7, 357.5),髌骨上缘18 cm处QMV的估计值与实测值一致性最好,患侧与健侧结果一致。结论: 以髌骨上缘作为基线探讨青年男性QMV与CSA的相关性具有可靠性和一致性,其中以髌骨上缘18 cm处的股四头肌CSA与QMV的相关性最好,但对于股四头肌的不同损伤部位,可选择不同观测位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2. 高原地区不同海拔高度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魏慧,罗增,次旦央宗,白玛央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 (6): 1072-107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11
摘要806)   HTML3)    PDF (656KB)(177)       收藏

目的:研究我国西藏高原地区不同海拔高度腹型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 HSP)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4年4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90例腹型HSP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病前长期居住地海拔高度分为3组,对不同海拔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数据、治疗及转归进行比较。结果:腹痛是腹型HSP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不同海拔地区的HSP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海拔地区过敏性紫癜患者更容易出现消化系统症状(P<0.01),海拔越高越容易合并肾受累或关节受累。高海拔地区腹型HSP患者的血小板为(512.1±55.0)×109/L,C反应蛋白为11.2 (5.7, 19.4) g/L,显著高于于中海拔、较低海拔患者[分别为(498.3±76.9)×109/L, 9.5 (4.6, 13.5) g/L和(456.4±81.2)×109/L, 3.7 (0.2, 8.9) g/L]。HSP治疗有效率为98.9%,不同海拔地区患者治疗转归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次住院的患者均合并肾受累且初始治疗未加用免疫抑制剂。结论:高原地区HSP并不少见,不同海拔水平发病年龄、性别差异不大,腹痛为最常见临床症状,长期居住于高海拔地区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腹部症状且病情更严重,肾受累可能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早期应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并减少病情复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3.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角膜溃疡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分析
罗靓,霍文岗,张钦,李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 (6): 1032-103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04
摘要801)   HTML19)    PDF (1112KB)(171)       收藏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角膜溃疡(ulcerative keratitis,UK)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及临床转归。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21年5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RA患者4 773例,筛选出合并UK的患者16例(UK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 选取无UK的对照组患者72例。对PSM后的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RA合并UK表现为单纯边缘性UK 8例、边缘性UK伴穿孔5例、边缘性UK伴葡萄膜炎2例、中央性UK伴穿孔1例。UK组肿胀关节数显著高于对照组[6.0(2.5,23.0) vs. 3.0(1.0, 9.8),Z=-2.047,P=0.041],UK组继发干燥综合征(Sjögren syndrome,SS)的比例(37.5% vs. 6.9%, χ2=11.175,P=0.004)及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37.5% vs. 8.3%, χ2=9.456,P=0.008)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柳氮磺吡啶(12.5% vs. 48.6%, χ2=7.006,P=0.008)、来氟米特(31.3% vs. 63.9%, χ2=5.723,P=0.017)及金制剂(6.3% vs. 33.8%, χ2=4.841,P=0.032)的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回归分析显示肿胀关节数(OR=1.148)、继发SS(OR=79.118)、合并ILD(OR=6.596)及柳氮磺吡啶的使用(OR=0.037)与RA合并UK的发生存在独立相关性(P<0.05)。结论:UK为RA的少见并发症,多为边缘性UK。肿胀关节数、继发SS、合并ILD及柳氮磺吡啶的使用与RA合并UK发生存在独立相关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4. 28例口腔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周传香,周正,张晔,刘晓筱,高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54 (1): 62-6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10
摘要794)   HTML13)    PDF (4317KB)(160)       收藏

目的: 回顾性分析基底样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诊治并经病理确诊为基底样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取诊断明确且组织学不伴有其他类型杂交瘤,并有明确手术治疗史及完善临床病理资料的基底样鳞状细胞癌28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筛选可用于鉴别诊断的特异性免疫标记,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生存分析,评估预后相关因素,同时随机选取28例临床分期相同的传统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28例基底样鳞状细胞癌最常发生的部位是舌及口底,为11例(11/28,39.3%),其余牙龈6例(6/28, 21.4%)、颊部5例(5/28, 17.9%)、腭部4例(4/28, 14.3%)、口咽部2例(2/28, 7.1%)。患者多为中晚期, 12例为Ⅱ期,16例为Ⅲ~Ⅳ期。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伴淋巴结转移者12例,占总病例数42.9%(12/28),局部复发者9例,伴远处转移者1例(转移至肺)。28例传统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伴淋巴结转移者13例,占总病例数46.4%(13/28)。局部复发者5例,伴远处转移者3例,其中2例转移至肺、1例转移至脑。临床分期相同的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组和传统鳞状细胞癌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4.6%、53.8%。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组织学上表现为基底样细胞构成的实性癌巢,癌巢中心一般不形成角化,常可见粉刺样坏死结构。28例基底样鳞状细胞癌均呈现CK5/6、P63强阳性表达,而神经内分泌标志物CgA和Syn阴性表达,其中8例呈P16阳性表达,1例局灶阳性表达SOX10,但CK7阴性。结论: 口腔基底样鳞状细胞癌中晚期患者多见,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但与相同临床分期的传统鳞状细胞癌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6阳性患者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预后较好;CK7与SOX10免疫组织化学可用于基底样鳞状细胞癌与实性型腺样囊性癌的鉴别诊断。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5. 基于核心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数据探索新生突变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关联
陈曦,王斯悦,薛恩慈,王雪珩,彭和香,范梦,王梦莹,武轶群,秦雪英,李劲,吴涛,朱洪平,李静,周治波,陈大方,胡永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54 (3): 387-393.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3.001
摘要794)   HTML39)    PDF (2705KB)(179)       收藏

目的: 在中国人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palate, NSCL/P)核心家系中,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探索与NSCL/P发病相关的新生突变位点。方法: 对22个中国NSCL/P核心家系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采用基因组分析工具包(Genome Analysis ToolKit, GATK)通过对比亲代与子代同一位点的等位基因识别新生突变位点,采用SnpEff软件对位点进行功能注释。对新生突变位点进行富集分析,检验全外显子区域内存在的新生突变数量是否高于预期值,以及是否存在包含新生突变数量显著高于预期值的基因。通过查阅文献总结既往研究提示与NSCL/P发病存在较强证据支持的基因,根据注释信息筛选能够引起蛋白质改变的新生突变位点,对该类位点所在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NSCL/P相关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进行交互作用分析。利用R软件的denovolyzeR包进行富集分析(Bonferroni多重检验校正:P=0.05/nn为基因个数)。利用STRING数据库预测新生突变所在基因与已知NSCL/P致病基因编码的蛋白质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全外显子组测序得到的位点中共有339 908个位点通过质量控制,经GATK软件比对共筛选出345个高置信度新生突变,其中错义突变44个,无义突变1个,经典剪接位点2个,同义突变20个,内含子区或基因间区位点278个。富集分析显示,全外显子组中引起蛋白质改变的新生突变数量显著高于预期值(P < 0.05),KRTCAP2HMCN2ANKRD36CADGRL2DIPK2A 5个基因所含的新生突变位点高于预期(P < 0.05/(2×19 618))。蛋白质交互作用分析纳入46个包含能够引起蛋白质序列改变的新生突变所在的基因及13个既往研究提示与NSCL/P存在关联的基因,两类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之间存在6组交互作用,其中RGPD4SUMO1编码的蛋白质的交互作用证据可信度最高,STRING数据库交互作用评分为0.868。结论: 研究为NSCL/P的发病提供了新的证据,对携带新生突变的基因进行功能分析有助于揭示复杂疾病的遗传结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6.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及安全性
朱正达,高岩,何汶秀,方鑫,刘洋,魏攀,闫志敏,华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 (5): 964-96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26
摘要793)   HTML19)    PDF (1729KB)(122)       收藏

目的: 初步观察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Nocardia rubra cell wall skeleton,Nr-CWS)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erosive oral lichen planus,EOL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经临床及组织病理确诊为EOLP的患者,根据随机号随机分入两组,试验组局部使用含Nr-CWS的冻干粉,配合使用生理盐水,对照组局部使用安慰剂(不含Nr-CWS的冻干粉), 配合使用生理盐水。分别于初诊以及用药后第1、2、4周复查时记录患者糜烂病损面积大小和疼痛程度的变化,比较治疗前后患者REU量表(reticulation, erythema, ulceration)、视觉模拟量表以及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 OHIP-14)(中文版)评分的差异,并观察初诊和治疗4周后的安全性指标。结果: 共纳入EOLP患者62例,其中2例失访,试验组31例,对照组29例,平均年龄分别为(52.9±12.4)岁和(54.07±12.4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口腔卫生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2、4周口腔扁平苔藓的充血糜烂面积明显缩小(P<0.05),缩小率为81.75%,患者的疼痛指数明显降低(P<0.05),口腔健康影响程度计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r-CWS治疗EOLP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7. 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结直肠癌免疫细胞浸润预测模型的建立
丁婷婷,曾楚雄,胡丽娜,余明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54 (2): 203-208.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2.001
摘要788)   HTML65)    PDF (5103KB)(221)       收藏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组织的免疫细胞浸润与临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提取结直肠癌数据,基于反卷积算法(CIBERSORT)分析评估结直肠癌组织中22种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tumor-infiltrating immune cells,TIICs)的浸润模式,以确定不同TIICs表达程度与5年生存率之间的关联。使用条形图展示结直肠癌样本中TIICs比例,绘制矩阵图分析不同TIIC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从 TCGA数据库中提取了473例结直肠癌组织和41个正常对照组织,对比分析表明,结直肠癌组织中各种TIICs比例存在差异。在研究的细胞亚群中,结直肠癌组织中M0、M1和M2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比例相对较高,而B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相对较低。TIICs的比例与患者的TNM分期及临床分级显著相关:静息NK细胞、CD8+T细胞、浆细胞与T期相关,活化树突状细胞与N期相关,嗜酸性粒细胞、M1巨噬细胞及活化肥大细胞与M期相关,M1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与临床分级相关。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活化的树突状细胞与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呈正相关,幼稚CD4+T细胞与5年生存率呈负相关。结论: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TIICs亚群比例具有潜在的临床预后价值,可通过其识别可能从化疗中受益的患者,并预测新药的可能靶点。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8. 垫底材料弹性模量对髓腔固位冠修复后上颌前磨牙应力分布的影响
姜又升,冯琳,高学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 (4): 764-76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24
摘要787)   HTML15)    PDF (3679KB)(165)       收藏

目的: 构建根管治疗后上颌前磨牙经髓腔固位冠修复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髓室底垫底材料弹性模量对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利用显微CT扫描逆向建立上颌第二前磨牙缺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髓腔固位冠进行修复。实验组采用4 种不同弹性模量的材料:光固化玻璃离子(3M Vitrebond)、流动树脂(3M Filtek Z350XT Flowable Restorative)、高强度玻璃离子(GC Fuji Ⅸ)和后牙复合树脂(3M Filtek P60)进行垫底,4 种不同类型材料的弹性模量依次是3 657、7 300、13 130、19 700 MPa。垫底厚度选择为1 mm,设无垫底材料修复为对照。采用轴向和侧向载荷(30°)分别加载200 N的力,观察应力分布情况,比较应力集中部位及应力峰值的差异。结果: 各模型牙本质和粘接层上的von Mises应力峰值(轴向/侧向加载时)如下:(1)无垫底材料时牙本质19.39/70.49 MPa,粘接层6.97/17.97 MPa;(2)光固化玻璃离子垫底时牙本质19.00/69.75 MPa,粘接层6.87/16.30 MPa;(3)流动树脂垫底时牙本质18.78/69.33 MPa,粘接层6.79/16.17 MPa;(4)高强度玻璃离子垫底时牙本质18.71/69.20 MPa,粘接层6.74/16.07 MPa;(5)后牙复合树脂垫底时牙本质18.61/69.03 MPa,粘接层6.70/16.01 MPa。具有不同弹性模量的垫底材料在相同加载条件下,在牙体组织上应力集中的部位相似,主要集中于牙颈部。侧向力加载时,应力集中的位置与轴向力时相比无明显变化,但应力值增加。有垫底层存在时,牙颈部的应力集中与无垫底层时相比缓解。随着垫底材料的弹性模量不断增加,逐渐接近牙本质的弹性模量,测得的剩余牙体组织及粘接层上的von Mises应力峰值下降。结论: 使用与牙本质弹性模量相近的后牙复合树脂类材料进行适宜厚度的粘接垫底,有利于缓解髓腔固位冠修复后上颌前磨牙牙颈部和粘接层的应力集中。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9. 经阴道修补膀胱阴道瘘失败的预后因素: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杨洋,陈宇珂,车新艳,吴士良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 (4): 675-67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09
摘要784)   HTML18)    PDF (863KB)(163)       收藏

目的: 分析影响经阴道修补膀胱阴道瘘(vesicovaginal fistula, VVF)失败的预后因素。方法: 应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接受经阴道膀胱阴道瘘修补手术失败的15例患者为病例组,检索同一时间范围内由同一术者进行经阴道膀胱阴道瘘修补成功的患者,按照1:4匹配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膀胱阴道瘘病因、伴随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情况、修补次数、瘘口特征、手术过程、术后恢复等因素是否具有差异,分析经阴道修补膀胱阴道瘘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 病例组BMI(26.3±3.9) kg/m2,阴道内瘘口直径(1.5±0.8) cm,经阴道修补的手术时间(111.8±19.8) min,伴随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比例4/15,多次经阴道修补比例13/15,同期接受输尿管再植比例6/15,术后发热比例5/15;对照组BMI(23.9±3.0) kg/m2,阴道内瘘口直径(0.8±0.5) cm,经阴道修补的手术时间(99.9±19.7) min,伴随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比例2/60,多次经阴道修补比例18/60,同期接受输尿管再植比例5/60,术后均无发热。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BMI高(P =0.013)、阴道内瘘口直径大(P =0.002)、经阴道修补的手术时间长(P =0.027)、伴随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比例高(P =0.013)、多次经阴道修补比例高(P <0.001)、既往初次修复时同期接受输尿管再植比例高(P =0.006)、经阴道修补术后发热比例高(P <0.001)。选取瘘口直径、伴随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经阴道多次修补、既往接受过输尿管再植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后退法进行影响因素筛选。多因素分析显示瘘口直径≥1 cm (OR =10.45,95%CI =1.90~57.56,P =0.007)、经阴道多次修补(OR =16.97, 95%CI =3.17~90.91, P =0.001)是经阴道修补VVF失败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瘘口直径≥1 cm、经阴道多次修补是经阴道修补VVF失败的独立预后因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0. 胃腺瘤性息肉的内镜和病理特点及癌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牛占岳,薛艳,张静,张贺军,丁士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 (6): 1122-112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19
摘要783)   HTML14)    PDF (1913KB)(213)       收藏

目的:分析胃腺瘤性息肉的内镜和病理特点,探讨其癌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胃腺瘤性息肉患者的内镜和病理特点,并分析癌变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胃腺瘤性息肉患者125例,女性占51.20%,平均年龄为(66.7±12.3)岁,≥65岁的患者占64.80%,<45岁者仅占5.60%。腺瘤性息肉多分布在胃体和胃窦,分别占40.80%和32.80%,以单发(90.40%)、无蒂(76.81%)为主。65.94%的腺瘤性息肉直径≤1.0 cm。23.20%(29/125)的患者合并增生性息肉和/或胃底腺息肉,其中,合并多发息肉者占58.62%(17/29),1.60%(2/125)的患者同时存在两种病理类型的息肉,1.60%(2/125)的患者伴发G1期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13.60%(17/125)的腺瘤性息肉患者伴发胃癌,以进展期(70.59%)、未分化型(66.67%)癌为主。伴发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为18.40%(23/125)。52.80%的背景胃黏膜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自身免疫性胃炎占11.20%。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为21.60%。胃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为20.80%(26/125),癌变以分化型为主,但有的癌变为印戒细胞癌。直径>1.0 cm(OR=5.092,95%CI: 1.447~17.923,P=0.011)、表面形态不平伴有糜烂(OR=13.749,95%CI: 1.072~176.339,P=0.044)是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腺瘤性息肉伴发胃癌的比例高、癌变率高,直径和表面形态是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内镜检查时应重视内镜下息肉病理类型的鉴别,并重视全胃黏膜的评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微信公众号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编辑出版:《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主  编:詹启敏
编辑部主任:曾桂芳
国内刊号:CN 11-4691/R
国际刊号:ISSN 1671-167X
邮发代号:国内2-489 国外BM283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