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同性交友平台上青年学生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艾滋病)知识及相关行为现状,为今后通过网络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自填式问卷调查同性交友平台上青年学生的艾滋病知识及其相关行为,并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特征青年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检测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同性交友平台上的青年学生469人,问卷有效率为94.2%(442)。研究发现,同性交友平台上青年学生的“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3.9%(371),“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77.1%(341),HIV抗体检测率为52.0%(230)。不同年龄段( P=0.001)、不同婚姻状态( P<0.001)、不同性取向( P<0.001)和首次性行为对象的不同性别( P<0.001)的青年学生,“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段( P=0.010)、不同婚姻状态( P=0.004)、不同性取向( P<0.001)和首次性行为对象的不同性别( P<0.001)的青年学生“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性交友平台上青年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75.1%(332),多性伴发生率为41.3%(137)。相比于同性性取向的学生,性取向为异性( OR=0.282,95% CI:0.151~0.528)和性取向不确定( OR=0.175,95% CI:0.035~0.885)是HIV抗体检测的阻碍因素,多性伴( OR=2.103,95% CI:1.278~3.462)是HIV抗体检测的促进因素。结论 同性交友平台上的青年学生的高危行为发生率较高,需要关注有同性性行为倾向的异性恋男生,积极探索通过同性交友平台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提高青年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wareness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knowledge and AIDS-related behaviors among youth students in gay dating site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s for AIDS prevention education through the internet.Methods: The students in gay dating sites, selected by a snowball sampling, were interviewed by questionnaires. Chi-square test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awareness of AIDS knowledge among the students of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ver testing for HIV.Results: In the study, 469 youth students in gay dating sites filled in the questionnaires, and a total of 442 (94.2%) vali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The awareness of HIV/AIDS knowledge for the public among the youth students in gay dating sites was 83.9% (371).The awareness of HIV/AIDS knowledge for the youth students was 77.1% (341), and the rate of ever testing for HIV was 52.0% (230). The awareness of HIV/AIDS knowledge for the public in the students we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 P=0.001), different marital statuses ( P<0.001), different sexual orientations ( P<0.001), and different genders of the first sexual partner ( P<0.001). The awareness of HIV/AIDS knowledge for the youth students we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 P=0.010), different marital status ( P=0.004), different sexual orientations ( P<0.001), and different genders of the first sexual partner ( P<0.001). The rate of ever having sexual intercourse among the youth students in gay dating sites was 75.1% (332), and the rate of multiple sexual partnerships among the youth students was 41.3% (137). Compared with homosexual orientation, sexual orientation as heterosexual ( OR=0.282,95% CI:0.151 to 0.528) and not sure ( OR=0.175,95% CI: 0.035 to 0.885) were risk factors of ever testing for HIV. Multiple sexual partnerships ( OR=2.103,95% CI:1.278 to 3.462) were promoting factors of ever testing for HIV.Conclusion: The rate of high-risk behaviors among the youth students in gay dating sites was high. The concern should be raised to heterosexual male students who had tendency to homosexual behavior.The AIDS prevention education should be developed in gay dating sites, to improve the self-protection awareness of the youth students.
近年来, 我国青年学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艾滋病)疫情呈逐年稳步快速上升趋势, 感染者大多为男生, 且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尤其是男男同性性行为[1]。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人群是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2], 青年学生 MSM 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率(4.6%)远高于中国普通人群HIV感染率[3]。多项研究显示, 网络已经成为男男同性性行为者寻找性伴的主要场所[4, 5]。本研究旨在调查并了解同性交友平台上青年学生的艾滋病知识与艾滋病相关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为今后通过网络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依据。
通过同性交友平台(淡蓝网和青岛青同社区)进行交友活动的男性青年学生。
依托淡蓝网和青岛青同社区2个同志公益组织, 于2015年10至11月招募同性交友平台上男性青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 通过平台负责人联系志愿者, 再由志愿者单独联系其大学生同伴, 并通过网络进行电子问卷的发放和回收。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性行为和安全套使用信息、“ 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 和“ 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 。问卷 Alpha 信度值为0.947, 信度良好。
“ 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 来源于《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框架(试行)》中提出的8条大众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 其宗旨是降低大众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行为, 消除歧视和恐惧[6]。本研究规定答对6题及以上者为知晓。
“ 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 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印发艾滋病宣传教育核心知识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问卷的通知》, 是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研究中心预防艾滋病专家修订的8条青年学生艾滋病核心知识, 用于评价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7], 其问题从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流行状况、青年学生疫情情况、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内容、HIV 感染者或患者权益保护等多方面增设, 题目内容较新, 针对性强。本研究规定答对 6 题及以上者为知晓。
采用SPSS20.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率进行描述, 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率的差异, 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HIV检测情况的影响因素, 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调查共回收问卷469份, 有效问卷442份, 问卷有效率为94.2%。
442名青年学生年龄15~35岁, 平均(22.39± 2.34)岁。本科低年级(大一和大二)有165人, 占37.3%; 本科高年级有228人, 占51.6%; 硕士研究生有37人, 占8.4%; 博士研究生有12人, 占2.7%。50.7%(224)的学生专业为理工科, 医科45人, 占10.1%; 艺术与体育类26人, 占5.8%; 其他专业(包括管理、师范类等)15人, 占3.4%。调查中, 有2.5%(11)的青年学生与女性在婚, 大多数学生(97.5%)为未婚。被调查人群中, 62.2%(275)的人性取向为同性, 24.4%(108)的性取向为异性, 8.8%(39)为双性, 还有4.5%(20)不确定自己的性取向(表1)。
同性交友平台上的青年学生“ 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 知晓率为83.9%(371), 全对率为54.1%(239), “ 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 知晓率为77.1%(341), 全对率为28.5%(126), 其“ 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 与“ 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 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497, P=0.011)。仅针对共用注射器、使用安全套和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题目的回答正确率超过90%, 分别为92.5%(409)、91.2%(403)和91.0%(402)。有关我国青年学生中艾滋病流行趋势的题目回答正确率最低, 为63.8%(282, 表2)。
同性交友平台上不同人口学特征的青年学生的艾滋病知晓情况见表1, 不同年龄段的青年学生“ 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 和“ 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 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4.244, P=0.001和χ 2=9.140, P=0.010), 15~19岁青年学生知晓率最高(90.9%和84.4%), 25岁及以上的青年学生的知识知晓率最低(65.1%和60.5%)。不同婚姻状况的青年学生“ 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 和“ 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 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5.490, P< 0.001和χ 2=8.404, P=0.004), 未婚青年学生知晓率均高于已婚者(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85.2% vs. 36.4%, 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78.2%vs.36.4%)。不同性取向的青年学生“ 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 和“ 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 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0.946, P< 0.001和χ 2=57.186, P< 0.001), 其中性取向为异性的青年学生知晓率均为最低(56.5%、50.9%)。
在HIV抗体检测方面, 有52.0%(230)的青年学生做过HIV抗体检测, 做过HIV抗体检测的青年学生“ 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 知晓率显著高于没有做过的学生(χ 2=4.696, P=0.030, 表3)。
有75.1%(332)的学生目前已经发生过插入性性行为(肛交或阴道交), 首次插入性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18.78± 2.61)岁, 最小年龄为8岁, 首次插入性性行为年龄在18岁以下(8~17岁)的占23.2%(77), 其中有3.3%(11)的人首次性行为年龄为14岁以下。发生过插入性性行为的青年学生“ 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 (87.7% vs. 72.7%)和“ 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 (80.4% vs. 67.3%)知晓率显著高于未发生过插入性性行为的青年学生,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13.647, P< 0.001和χ 2=8.103, P=0.004)。有19.6%(65)的学生首次性行为对象为女性。首次性行为对象为男性的青年学生“ 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 和“ 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 知晓率显著高于首次性行为对象为女性的青年学生(93.6% vs. 63.1%和 87.3% vs. 52.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45.090, P< 0.001和χ 2=40.573, P< 0.001)。
性取向为同性、双性和不确定的青年学生中有4.1%(11)的首次性行为对象为异性, 有11.5%(7)性取向为异性的青年学生首次性行为对象为同性。性取向为同性、双性和不确定的青年学生的多性伴发生率(44.3%vs. 27.9%)显著高于性取向为异性的青年学生(χ 2=5.533, P=0.019)。不同性取向青年学生未来12个月的HIV检测意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9.100, P< 0.001), 其中同性恋学生最高为80.6%, 其次为性取向不确定(70.0%)、双性恋(66.7%), 异性恋学生最低为48.1%。
同性交友平台上的青年学生最近6个月同性多性伴(性伴数≥ 2人)的发生率为41.3%(137), 仅57.0%(159)的人近6个月发生同性性行为时, 每次都会使用安全套, 仍有6.1%(17)的人近6个月同性性行为时从未使用安全套。最近1次性行为中, 77.1%的青年学生表示使用了安全套, 仍有22.9%(76)的青年学生未使用安全套。
由表4可知, 在同性交友平台上, 不同性取向青年学生的HIV抗体检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0.108, P< 0.001), 其中双性恋学生的HIV抗体检测率最高(66.7%), 异性恋的检测率较低。发生过插入性性行为的学生HIV抗体检测率显著高于未发生的学生(χ 2=53.578, P< 0.001)。多性伴青年学生的HIV抗体检测率显著高于非多性伴的学生(χ 2=13.500, P< 0.001)。
以年龄段、性取向、首次性行为对象的性别、最近6个月多性伴发生与否、“ 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 知晓与否这5项作为自变量, 以HIV抗体检测情况为因变量(0=未检测, 1=检测过)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 最终年龄段、性取向及最近6个月多性伴发生与否进入方程。如表5所示, 相比于15~19岁的青年学生, 20~24岁(OR=1.993, 95%CI:1.060~3.748)和25岁及以上(OR=7.737, 95%CI: 2.459~24.343)是HIV抗体检测的促进因素。相比于同性性取向的学生, 性取向为异性(OR=0.282, 95%CI:0.151~0.528)和性取向不确定(OR=0.175, 95%CI: 0.035~0.885)是HIV抗体检测的阻碍因素, 多性伴(OR=52.103, 95%CI: 1.278~3.462)是HIV抗体检测的促进因素。
有研究发现,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MSM获取信息, 扩大交流, 尤其是寻找性伴提供了便利条件, 已成为MSM人群寻找性伴的重要平台[8]。从本研究结果可知, 同性交友平台上的学生大多数为青年学生MSM, 仍有小部分学生还未发生过性行为。考虑到通过同性平台交友的作用, 以及该平台上的青年学生的高危行为发生率, 同性交友平台的青年学生应成为艾滋病预防教育及干预的重点人群之一。
本次调查发现, 同性交友平台上的青年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75.1%, 是葛琳等[9]2010年至2015年对全国各省市青年学生的调查结果(8.3%)的9倍; 首次性行为年龄为(18.76± 2.64)岁, 低于葛琳等[9](19.3± 2.3)岁的调查结果。本调查有11人(3.3%)首次性行为年龄为14岁以下, 最小年龄为8岁(均为与男性发生性行为)。Pan等[10]发现通过网络寻找性伴的MSM与不断增加的HIV感染和传播风险有关, 通过网络寻找性伴的MSM人群比不通过网络寻找性伴的MSM人群中的HIV感染率增加更快。本调查发现, 同性交友平台上的青年学生的多性伴发生率为41.3%, 低于Yang等[11]对我国青年学生MSM的Meta分析结果(58.2%)。本调查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57.0%, 低于柏建芸等[12]对天津市730名青年学生MSM的调查结果(63.4%)。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青年学生MSM相比, 同性交友平台上的青年学生的无保护性行为发生率较高, 处于HIV的高风险中,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目前性教育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儿童时期学生对自身的保护意识不足, 未来还需关注男童的安全问题, 防止性侵害的发生,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 应从小学起教给学生基本的保护自身的方法, 并普及HIV知识。
Blair等[13]对HIV阳性的MSM调查发现, 人们的潜在文化逻辑将同性恋与HIV风险相连, 并认为非同性恋的MSM比同性恋MSM的HIV感染风险低, 这可能导致异性恋MSM认为其感染HIV的风险较低, 从而忽视一些重要的公共卫生信息, 增加了HIV的传播风险。本调查发现, 同性交友平台上有24.4%的青年学生为异性恋, 在发生过性行为的异性恋青年学生中, 有11.5%的人首次性行为对象为同性, 而在发生过性行为的同性恋或双性恋青年学生中, 有4.1%的人首次性行为对象为异性, 这些人可能成为HIV由男性向女性传播的桥梁人群, 加速HIV病毒在不同性别人群中的流行。多项研究结果显示[14, 15, 16], 非同性恋自我认同的MSM与较低的HIV检测率相关。Sullivan等[17]通过互联网的调查发现, 非同性恋自我认同的MSM不太可能去点击一些在线提供HIV相关预防服务的广告。本研究也发现, 异性恋青年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HIV检测率及未来12个月的HIV检测意向显著低于同性恋青年学生, 这一方面反映了目前的艾滋病预防教育中的警示性作用不足, 学生对于HIV的危害认识不足, 另一方面, 也提示我们, 需要关注有同性性行为倾向的异性恋男生, 提高其对自身感染HIV的风险意识。
本调查发现, 同性交友平台上的青年学生“ 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 知晓率为83.9%, 调查结果高于2014年全国15省市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77.2%)[18], 以及杨桂玲等[19]2013年辽宁省青年学生的知识知晓率(80.34%), 但低于江西省2015年青年学生96.31%的知晓率[20], 仍未达到国家“ 十三五” 计划提出的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90%以上的目标[21]。本研究卡方分析显示, 平台上25岁及以上的青年学生及博士研究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 发现青年学生中有少数与女性已婚, 且已婚学生的艾滋病知晓率显著低于未婚者。未来针对青年学生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还需不断完善, 应关注整个青年学生, 并有针对性地对重点人群实施干预。
本研究调查人群是青年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的人群, 其高危行为发生率均高于一般青年学生, 调查其艾滋病知识和相关行为对于了解青年学生中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趋势有一定的针对性, 另外, 本研究发现了HIV知识知晓、HIV检测率和检测意向在不同性取向的学生之间存在差别, 对于今后通过网络有针对性地进行高危人群的干预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本调查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研究发现该人群中有3.3%的人过早发生插入性性行为, 但由于研究方法的限制, 对其原因并未调查, 有待今后进一步加强。由于本研究通过志愿者滚雪球的方式招募青年学生, 因此可能存在一定的选择偏倚, 以及考虑到自填式问卷可能存在隐瞒, 青年学生的无保护性行为发生率、多性伴发生率等可能会更高。另外, 本研究对青年学生使用同性交友平台的目的尚不了解, 未来研究还需进一步探索其使用原因以及如何提高青年学生防艾滋病的知、信、行, 预防青年学生通过网络寻找性伴。
(志谢:感谢淡蓝网的憨憨、青岛青同社区的虎子、青年学生哨点的工作人员和青年学生们对本研究的大力支持, 是他们的帮助使得调查得以顺利开展, 特此致谢!)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