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0~6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的meta分析
石慧峰1, 张敬旭1,2, 张嵘2,3, 王晓莉1,2
1.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女与儿童青少年卫生学系,北京 100191
2. 北京大学医学部孤独症研究中心, 北京 100191
3.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北京 100191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0~6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流行现状及趋势。方法 在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于2017年2月25日之前发表的关于中国0~6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及其亚型患病率研究的文献,按照设定的纳入和诊断标准进行筛选。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不同时期和不同性别儿童患病率数据,并根据数据来源、年龄、筛查和诊断工具、文献质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共有9篇ASD患病率文献和20篇孤独症(autism or autistic disorder,AD)患病率文献纳入研究。2006—2010年和2011—2015年0~6岁儿童AD合并患病率分别为1.74‰(95% CI:1.12‰~2.69‰)和1.80‰(95% CI:1.33‰~2.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898),但均显著高于1996—2005年合并患病率0.94‰(95% CI:0.67‰~1.33‰)( P=0.031; P=0.005)。0~6岁儿童ASD合并患病率在2006—2010年和2011—2015年分别为3.52‰(95% CI:1.48‰~8.34‰)和3.48‰(95% CI:1.77‰~6.84‰),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983)。不同性别ASD和AD患病率在不同时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合并得到2006—2015年0~6岁儿童ASD和AD患病率分别为3.51‰(95% CI:2.15‰~5.74‰)和1.77‰(95% CI:1.40‰~2.24‰),男女患病率比分别为2.59 ∶1和3.63 ∶1。亚组分析提示月龄和文献质量与ASD或AD合并患病率相关。结论 2006—2015年中国0~6岁儿童ASD和AD患病率均保持稳定,相比2005年以前是否呈上升趋势难以定论。建议开展全国代表性儿童早期ASD和AD现况调查与监测,准确估计ASD及AD流行现状和趋势。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儿童; 患病率; Meta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9.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7X(2017)05-0798-09
Prevalence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in children aged 0-6 years in China: a meta-analysis
SHI Hui-feng1, ZHANG Jing-xu1,2, ZHANG Rong2,3, WANG Xiao-li1
1. Department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Pek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Beijing 100191, China
2. Autism Research Center, Pek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 Beijing 100191, China
3. Neuro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 Corresponding author’s e-mail, xlwang@bjmu.edu.cn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imate the prevalence and trend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 in children aged 0-6 years in China.Methods: Systematic literature searches were conducted in PubMed, Web of Science, Scopus,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 (CBM), Wanfang and Weipu Database (VIP ), and the literatures published before February 25, 2017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same criteria. Prevalence Data of three periods were abstracted, then pooled using random effect model. Subgroup analysis was done across data resource, age group, screening criteria,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literature quality.Results: In the study, 9 ASD stu-dies and 20 autism (also known as autistic disorder, AD) studies were eligible for review. The pooled prevalence of AD in children aged 0-6 years in 2006-2010 and 2011-2015 was 1.74 ‰ (95% CI: 1.12‰-2.69‰) and 1.80‰ (95% CI: 1.33‰-2.43‰),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P=0.898), but they were higher than 0.94‰ (95% CI: 0.67‰-1.33‰) in 1996-2005 ( P=0.031; P=0.005) significantly. The pooled prevalence of ASD in children aged 0-6 years was 3.52 ‰ (95% CI: 1.48‰- 8.34‰) and 3.48‰ (95% CI: 1.77‰-6.84‰) in 2006-2010 and 2011-2015, respectively,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periods was not significant ( P=0.98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ooled prevalence in the three periods among the boys, and girls’ too. The pooled prevalence of ASD in children aged 0-6 years was 3.51‰ (95% CI: 2.15‰-5.74‰) and AD was 1.77‰ (95% CI: 1.40‰-2.24‰) in 2006-2015, with prevalence ratios of boys to girls 2.59 ∶1 and 3.63 ∶1, respectively. The pooled prevalence of AD was lower in 0-6 years children than in other age groups and higher in high-quality studies than in low-quality studies, which was the same as ASD. Data resource, screening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were not significantly related with the pooled prevalence of AD and ASD.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ASD and AD in children aged 0-6 years in China from 2006 to 2015 was stable, and there was not enough evidence to prove that it was higher than before 2005. National survey and monitoring of early childhood autism should to be conducted.

Key words: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Child; Prevalence; Meta-analysis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是儿童早期发生的一组精神疾病, 其亚型包括孤独性障碍(autism or autistic disorder, AD)、Asper-ger 综合征(Asperger’ s disorder)和非特异性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not otherwise specified, PDD-NOS)。AD即狭义的儿童孤独症、孤独症或典型孤独症, 是ASD最主要的一种亚型。ASD患病率较高, 很难治愈, 其不断上升的患病率已引起全球关注。Baxter等[1]估计, 2010年全球约有27岁以下ASD患者520万, 患病率为7.6‰ , 其中AD患病率为2.4‰ , 男性患病率(3.6‰ )约为女性患病率(1.2‰ )的3倍。美国孤独症和发育障碍监测网络(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Monitoring Network, ADDM Network)的数据显示, 美国8岁儿童ASD患病率已从2000年的6.7‰ 上升到2012年的14.6‰ [2]。2001年, 全国0~6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显示, 0~6岁儿童精神残疾前二位致残原因即为AD和非典型AD。2006年, 全国 0~6岁儿童AD残疾率为0.36‰ [3], 但因为定义不同, AD残疾率要远比AD患病率低。目前, 国内可见不同地区患病率的报告, 尚缺乏全国代表性ASD及AD流行现状调查。

ASD越早诊断和干预越有利于改善症状。因此本研究将重点关注中国儿童0~6岁ASD患病情况, 综述相关研究, 汇总得到0~6岁儿童ASD及其亚型患病率现状, 分析其流行趋势, 为评估卫生服务需求和制定干预及福利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筛选与评价

在PubMed、Web of Science(WOS)、Scopus、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于2017年2月25日之前发表的关于中国儿童ASD及其亚型研究的外文文献和中文文献, 检索策略如表1

检索过程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检索得到的文献经过阅读题名和摘要初步筛选后汇总, 再由2名研究员分别仔细阅读。如果多篇文章介绍同一研究结果, 从中选择描述最为详细的文献, 并根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

表1 数据库文献检索策略 Table 1 Literature search strategy

纳入标准:(1)明确报告了ASD或其亚型患病率; (2)原创性研究; (3)调查人群为中国儿童; (4)调查对象年龄0~6岁; (5)选择偏倚较小, 如基于社区、幼儿园的抽样调查或普查, 而非基于临床门诊资料(门诊体检除外); (6)报告了调查时间。排除标准:(1)不满足上述纳入标准; (2)拒访、失访率高, 问卷有效率低; (3)筛查和诊断工具不可靠。进入患病率性别差异分析和趋势分析的文献还必须分别报告不同性别的儿童人数、患病人数。

得到最终纳入的文献后, 2名研究者共同整理最终纳入文献所述研究的细节, 核对信息无误后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为准确评价研究质量, 参考和适度调整了美国医疗保健研究与质量管理署(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AHRQ)的横断面研究评价标准条目作为本系统综述的研究质量评价标准, 所有纳入综述的研究质量评价将依据该标准完成。该标准包括6条:(1)明确资料来源(调查或文献回顾); (2)报告了鉴别患者的时间阶段; (3)评价者的主观因素是否掩盖了研究对象其他方面情况; (4)描述了任何为保证质量而进行的评估; (5)解释了分析中缺失数据的处理方法; (6)总结了患者的应答率、失访率及数据收集的完整性。

1.2 meta分析方法

使用R3.3.1软件进行患病率的meta分析。分1996— 2005年、2006— 2010年、2011— 2015年3组计算不同时期0~6岁儿童ASD和AD的合并患病率, 分析患病率的变化趋势。因meta分析时患病率不满足正态分布, 因此将率进行对数转换, 转换后的率符合正态分布。meta分析合并患病率计算公式[4]如下:

合并患病率r=ey,

y= k=1Kwiyi/ k=1Kwi,

wi=1/Vari=1/(1/ni+1/Ni),

其中, niNi分别为第i项研究的患病人数和总调查人数, Vari为第i项研究患病率的方差, wi为权重, yi为第i项研究患病率, y为合并患病率的自然对数。合并患病率r的95%CI= ey±1.961ni+1/(ni+Ni)

对研究文献所得的患病率进行异质性检验, 当

结果存在异质性时, 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后的患病率(此时对wi做调整[5]), 反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利用亚组分析检验患病率是否因数据来源、儿童年龄、筛查和诊断工具存在差异, 并分析不同质量文献所报告的患病率是否存在差异。用Egger’ test 检验其对称性以识别各亚组合并患病率计算时所纳入的文献是否存在偏倚。利用metainf函数进行敏感性分析。

1.3 质量控制

文献的检索和筛选过程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 并严格执行纳入、排除标准和质量评价标准, 对文献的保留意见和质量评价结果不一致时交流讨论。由1名研究者执行meta分析, 另1名核对分析方法和结果, 保证分析过程的准确性。

2 结果
2.1 文献基本情况

文献检索和筛选结果如图1。

研究排除了不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研究和对同一研究重复报告的文献, 通过查阅作者单位科研项目立项情况补充了王英翔等[6]和王光霞等[7]研究的调查时间。未报告性别的文献通过查找作者工作单位联系未果, 只好在患病率性别差异比较时不纳入分析。最终纳入研究23项, 其中9项报告了ASD患病率, 20项报告了AD患病率, ASD其他亚型因文献数量过少未纳入研究。所纳入研究的基本情况见表2

表2 本系统综述纳入中国0~6岁儿童AD及ASD患病率调查文献 Table 2 Eligible prevalence studies of aulism and ASD among children aged 0-6 years in China

图1 文献检索和筛查结果Figure 1 Flow chart of studies considered for inclusion

所有20篇AD患病率文献均未报告缺失数据处理方法, 仅2篇ASD患病率文献对此做了报告。所有ASD患病率文献和仅8篇AD患病率文献总结了问卷应答率、失访率及数据收集的完整性(表3)。

表3 纳入研究文献质量评价 Table 3 Quality assessment of included studies

不同时期0~6岁儿童ASD和AD患病率研究情况汇总如表4。仅1996— 2005年调查研究的文献异质性较低, 其他调查时期均有较高异质性。为方便亚组间比较, 文中所有分析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表4 1996— 2015年中国0~6岁儿童ASD和AD患病率调查结果汇总 Table 4 Summary of prevalence studies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nd autistm among 0-6 year-old children in China, 1996-2015
2.2 1996— 2015年患病率变化趋势

剔除高度怀疑结果具有严重偏差的梁茂萍等[25](报告了2009年茂名市3~5岁儿童孤独症患病率)的研究后, 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得到1996— 2005年、2006— 2010年、2011— 2015年0~6岁儿童AD患病率分别为0.94‰ (95%CI:0.67‰ ~1.33‰ )、1.74‰ (95%CI:1.12‰ ~2.69‰ )(不剔除梁茂萍等[25]的研究时为2.36‰ )和1.80‰ (95%CI:1.33‰ ~2.43‰ )。2006— 2010年和2011— 2015年患病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Q=0.02, P=0.898), 但均显著高于1996— 2005年(Q=4.63, P=0.031; Q=7.73, P=0.005)。ASD患病率在2006— 2010年和2011— 2015年分别为3.52‰ (95%CI:1.48‰ ~8.34‰ )和3.48‰ (95%CI:1.77‰ ~6.84‰ ), 两个时期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Q< 0.01, P=0.983)。

分不同性别分析, 1996— 2005年、2006— 2010年、2011— 2015年0~6岁男童AD患病率分别为1.65‰ (95%CI:1.03‰ ~2.65‰ )、2.73‰ (95%CI:1.61‰ ~4.63‰ )、2.60‰ (95%CI:1.66‰ ~4.07‰ ), 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Q=2.56, P=0.278)。1996— 2005年、2006— 2010年、2011— 2015年0~6岁女童AD患病率分别为0.59‰ (95%CI:0.25‰ ~1.43‰ )、0.93‰ (95%CI:0.52‰ ~1.66‰ )、1.03‰ (95%CI:0.81‰ ~1.30‰ ), 三个时期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42, P=0.491)。2006— 2010年、 2011— 2015年0~6岁男童ASD患病率分别为5.47‰ (95%CI:2.22‰ ~13.47‰ )、5.39‰ (95%CI:2.80‰ ~10.36‰ ), 女童ASD患病率分别为1.47‰ (95%CI:0.78‰ ~2.76‰ )、1.49‰ (95%CI:0.71‰ ~3.10‰ ), 不同性别两个时期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Q< 0.01, P=0.978; Q< 0.01, P=0.982)。

2.3 2006— 2015年患病率

合并2006— 2010年、2011— 2015年研究, 得到2006— 2015年0~6岁男、女童AD患病率分别为2.66‰ (95%CI:1.94‰ ~3.65‰ )和1.03‰ (95%CI:0.83‰ ~1.28‰ ), 男、女患病率比为2.59 ∶ 1, 合并患病率为1.77‰ (95%CI:1.40‰ ~2.24‰ )。2006— 2015年0~6岁男、女童ASD患病率分别为5.46‰ (95%CI:3.37‰ ~8.84‰ )和1.50‰ (95%CI:0.91‰ ~2.49‰ ), 男女患病率比为3.63 ∶ 1, 合并患病率为3.51‰ (95%CI:2.15‰ ~5.74‰ )。

2.4 发表偏倚与亚组分析

1996— 2005年、2006— 2010年、2011— 2015年三个时期男、女和总AD患病率文献Egger检验均不显著, 但2006— 2010年男童和总ASD患病率文献, 2006— 2015年男、女和总ASD患病率文献Egger检验P< 0.05。对不同调查时期和不同性别儿童合并患病率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 发现AD患病率研究中梁茂萍等[25]的研究和ASD患病率研究中王艳娟等[11]的研究对结果影响较大。

本系统综述利用2006— 2015年的调查研究分析了不同数据来源、儿童年龄、筛查与诊断工具和文献质量对患病率结果的影响(表5)。不同数据来源、不同筛查工具和诊断工具的调查汇总得到的ASD和AD患病率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在分析不同月龄患病率差异时, 因为研究数量有限, 很遗憾未能避免年龄段的叠加:我们将调查对象分为1.5~3岁、2~6岁和0~6岁三组, 凡是调查对象覆盖了1.5岁以下儿童的研究均进入0~6岁组, 仅覆盖2岁以上儿童的进入2~6岁组。结果显示, 1.5~3岁和2~6岁年龄组儿童ASD和AD患病率无明显差异, 但均分别显著高于0~6岁组相应患病率(P< 0.05)。从文献质量来看, 报告了数据有效率和完整性的研究得到的AD患病率要显著高于未报告的文献组得到的结果(Q=6.01, P=0.014), 报告了缺失值处理方法的研究得到的ASD合并患病率也高于没有报告的文献组meta分析结果(Q=7.08, P=0.008)。

表5 2006-2015年中国0~6岁儿童ASD 和AD患病率的亚组分析 Table 5 Subgroup analysis of prevalence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nd autism in 0-6 years-old children in China , 2006-2015
3 讨论

考虑到儿童ASD早发现和早干预的重要性, 本研究相比既往综述更关注儿童早期ASD患病率, 同时所纳入的研究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在0~6岁, 年龄分布更为集中, 减少了研究的异质性。相比已有的综述, 本研究更新了新发表的文献, 同时避免了既往meta分析对同一地区同一时期总体患病率的研究文献的重复纳入, 例如Sun等[29]综述重复纳入汪卫华等[18, 30]关于常州市地区孤独症患病率调查的2篇文献、Wan等[31]的研究纳入了韦臻等[32]、周浪[33]关于同一人群相同时期患病率报告的文献, 郝小会[34]的综述重复纳入了李爱月[35]和苏媛媛等[21]关于天津地区同一项调查研究的2篇文献。文献的筛选严格执行了纳入排除和质量评价标准, 排除了既往研究所纳入的但明显存在偏倚的文献, 如排除了以AD残疾障碍为诊断的Li等[36]、熊妮娜等[3]和郭朝霞[37]的研究, 刘京媛等[38]、梅其霞等[39]和鲁永辉等[40]基于医院病历记录的选择偏倚较大的患病率估计, 韦臻等[32]和刘静[41]高失访率的研究, 以及Yang等[42]、王卫东等[43]、任路忠[44]、杨少萍等[45]和张静等[46]的筛查研究。

在所得到的0~6岁儿童ASD患病率的文献中, 王艳娟等[11]报告的2012年连云港市ASD患病率最高(11.48‰ ), 姜凌霄等[15]报告的2014年上海市4~6岁儿童患病率最低(0.93‰ )。0~6岁儿童AD患病率的文献中, 最高的患病率报告见于梁茂萍等[25]2009年茂名市的调查(14.10‰ ), 但其结果很可能存在较大偏倚。除罗维武等[16]的调查得到0~6岁儿童样本中AD患病人数为0外, 最低的患病率报告为刘靖等[20]报告的2004年北京的调查结果(0.64‰ )。本系统综述得到2006— 2015年中国0~6岁儿童ASD和AD患病率分别为3.51‰ 和1.77‰ , 低于全球0.62%[47]和7.6‰ [1]的估计患病率。从总体上看, ASD和AD患病率在2006— 2015年保持平稳, 这与美国监测数据和其他研究认为的ASD患病率不断上升的结论不一致, 但却与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报告(2010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GBD2010)的结论相同, 后者认为并没有有力的证据证明从1990年到2010年ASD患病率有所上升[1]。同样, 一些数据来源可靠的文献也揭示其他国家, 如英国AD患病率在2004— 2010年间也保持平稳[48]

ASD和AD患病率不同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所发布的残疾障碍率和就诊率, 残疾障碍要在疾病发病一段时间并产生较严重后果后才能确诊, 残疾率的上升也受到社会保障和福利系统登记制度不断完善的影响, 就诊率的上升则可能与人们对孤独症的关注程度增加和治疗效果的改善有关。许多研究提出和讨论了ASD和AD患病率上升的可能原因[49]:(1)疾病诊断标准的放宽; (2)在临床实践和调查中确诊方法变得更加有效; (3)医务人员和人们的了解和重视增加; (4)卫生服务可及性增加。本次综述也尝试利用亚组分析对部分可能影响ASD和AD患病率变化的因素做了检验, 分析结果未发现不同数据来源、不同筛查工具和诊断工具得到的ASD和AD患病率存在显著差异。分月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0~6岁组儿童患病率低于1.5~3岁和2~6岁, 提示低年龄(0~2岁)儿童ASD和AD患病率可能低于2岁以上儿童, 或者在低年龄时, 很难根据症状诊断儿童为ASD或AD。调查过程中调查对象的有效应答率和缺失数据处理方法可能影响患病率估计。

本系统综述的结论受到文献数量和代表地区的限制。各时期文献数量十分有限, 导致不同时期或某些亚组分析无法进行或结果误差增加。因为所涉及地区有限, 代表全国患病率和流行趋势预测的效度有限。从文献质量来看, 多数文献未报告应答率、数据完整性和缺失值处理方法, ASD患病率文献发表偏倚较大。同时, 因为所纳入研究之间异质性较大, 对随机效应模型得到的合并患病率仍然应持保守态度。

综上, 2006— 2015年ASD和AD患病率均保持稳定, 分别为3.51‰ 、1.77‰ , 男女患病率比分别为2.59 ∶ 1和3.63 ∶ 1。相比2005年以前是否呈上升趋势仍难以定论。meta分析结果受到文献数量和代表性限制, 建议开展全国代表性儿童早期ASD和AD现况调查与监测, 准确估计其流行现状和趋势, 为服务需求评估和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Baxter AJ, Brugha TS, Erskine HE, et al. The epidemiology and global burden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J]. Psychol Med, 2015, 45(3): 601-613. [本文引用:3]
[2] Christensen DL, Baio J, Van Naarden Braun K, et al. 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mong children aged 8 years: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monitoring network, 11 sites, United States, 2012[J]. MMWR Surveill Summ, 2016, 65(3): 1-23. [本文引用:1]
[3] 熊妮娜, 叶奇, 邵翠霞, . 2006年中国孤独症儿童相关残疾状况分析[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 18(8): 757-759. [本文引用:2]
[4] Sutton A, Avbrams K, Jones D. Methods for meta-analysis in medical research[M]. Chiehester, England : John Wiley&Sons, Ltd, 2000. [本文引用:1]
[5] Chen DG. Meta-analysis for psychiatric research using free software R[J]. Shanghai Arch Psychiatry, 2015, 27(3): 195-199. [本文引用:1]
[6] 王英翔, 李金凤, 刘杏桂, . 江门地区2~6岁儿童孤独症患病情况调查[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5, 23(4): 133. [本文引用:1]
[7] 王光霞, 李霞, 方鲁阳, . 枣庄市2~6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现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5, 23(12): 1322-1325. [本文引用:1]
[8] 黄慧桃. 大庆市让胡路区2~6岁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流行病学现况调查 [D]. 沈阳: 中国医科大学, 2010. [本文引用:1]
[9] 王馨, 杨文翰, 金宇, . 广州市幼儿园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和相关因素[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1, 25(6): 401-408. [本文引用:1]
[10] 于聪, 夏薇, 孙彩虹, . 哈尔滨市2~6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现况调查[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0, 18(10): 750-753. [本文引用:1]
[11] 王艳娟, 王文荣, 闫冬梅, . 孤独谱系障碍早期筛查模式在儿童保健服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4, 22(9): 921-924. [本文引用:2]
[12] 陈强, 黄丽霞, 徐文娟, . 珠海市1. 5~3岁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4, 22(6): 649-651. [本文引用:1]
[13] 邓琪玮. 衡阳市学龄前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及相关因素研究 [D]. 衡阳, 湖南: 南华大学, 2014. [本文引用:1]
[14] 程薇, 吕兰秋, 钱莹莹, . 宁波市1~6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调查[J]. 预防医学, 2016, 28(11): 1168-1171. [本文引用:1]
[15] 姜凌霄, 李改智, 郝丽丽, . 上海市公立幼儿园4~6岁儿童孤独谱系障碍现况调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5, 36(12): 1365-1368. [本文引用:1]
[16] 罗维武, 林力, 陈榕, . 福建省儿童孤独症流行病学调查[J]. 上海精神医学, 2000, 12(1): 3-5. [本文引用:1]
[17] 张国云, 徐远容, 黄信初, . 贵阳市云岩区儿童孤独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J].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09, 34(4): 463, 465. [本文引用:1]
[18] 汪卫华, 翟灵伟, 郑丽, . 江苏省儿童孤独症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3, 12(2): 173-174. [本文引用:1]
[19] 张欣, 季成叶, 李金水, . 天津市2~6岁儿童孤独症调查[J].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4, 15(4): 206-208. [本文引用:1]
[20] 刘靖, 杨晓玲, 贾美香, . 2004年北京市2-6岁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现况调查[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7, 21(5): 290-293. [本文引用:1]
[21] 苏媛嫒, 张欣, 李爱月, . 天津市婴幼儿孤独症患病率与危险因素[J]. 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32): 5004-5007. [本文引用:1]
[22] 张枫, 眭茜, 王洁, . 无锡市1~6岁儿童孤独症患病现状调查[J]. 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27): 3878-3880. [本文引用:1]
[23] 蒲焱, 张健, 罗怡, . 贵阳市云岩区2~6岁儿童孤独症现况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14, 30(1): 89-91. [本文引用:1]
[24] 吴晓庆, 卢云, 王艳娟, . 连云港市婴幼儿孤独症患病情况调查[J]. 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24): 3724-3726. [本文引用:1]
[25] 梁茂萍, 陈绮琳, 刘春华, . 茂名市学龄前儿童孤独症筛查情况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8): 1164-1165. [本文引用:4]
[26] 李知, 赵丽丽, 钟沿风. 长春市0~6岁儿童孤独症的流行病学调查[J]. 社区医学杂志, 2014, 12(18): 11-13. [本文引用:1]
[27] 王志隆, 李宏田, 张磊, . 汕头市中心城区3~6岁儿童孤独症患病与功能障碍状况调查[J].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 25(6): 491-494. [本文引用:1]
[28] 李秋燕. 社区18~24月龄儿童孤独症早期筛查及个案研究 [D]. 广州: 广州医科大学, 2015. [本文引用:1]
[29] Sun X, Allison C, Matthews FE, et al. Prevalence of autism in mainland China, Hong Kong and Taiwa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Mol Autism, 2013, 4(1): 7. [本文引用:1]
[30] 汪卫华, 翟灵伟, 郑丽, . 常州市儿童孤独症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2, 12(3): 148-149. [本文引用:1]
[31] Wan Y, Hu Q, Li T, et al. Prevalence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mong children in China: a systematic review[J]. Shanghai Arch Psychiatry, 2013, 25(2): 70-80. [本文引用:1]
[32] 韦臻, 任路忠, 翁丽芬, . 深圳市18~24月龄婴幼儿孤独症谱系障碍筛查及3年随访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2, 20(4): 354-357. [本文引用:2]
[33] 周浪. 婴幼儿期孤独症的临床诊断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17): 50-51. [本文引用:1]
[34] 郝小会. 中国大陆地区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meta分析 [D]. 重庆: 重庆医科大学, 2015. [本文引用:1]
[35] 李爱月. 天津市1. 5~3岁儿童孤独症现状调查及早期征象研究 [D]. 天津: 天津医科大学, 2010. [本文引用:1]
[36] Li N, Chen G, Song XM, et al. Prevalence of autism-caused dis-ability among Chinese children: A national population-based survey[J]. Epilepsy Behav, 2011, 22(4): 786-789. [本文引用:1]
[37] 郭朝霞. 定西县2~6岁精神残疾儿童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4, 10(2): 118-119. [本文引用:1]
[38] 刘京媛, 王国忠, 王淑贞. 1 480例儿童心理行为临床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 2002, 31(10): 932-933. [本文引用:1]
[39] 梅其霞, 邓安宁. 2 706例儿童心理行为障碍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7, 12(6): 21-22. [本文引用:1]
[40] 鲁永辉, 王秀荣, 杨惠萍, . 儿保专家门诊中儿童孤独症的状况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09, 24(27): 3823-3824. [本文引用:1]
[41] 刘静.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筛查和孤独症患儿临床资料研究 [D]. 上海: 复旦大学, 2011. [本文引用:1]
[42] Yang WK, Xia H, Wen G, et al.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suspected autism in children and implications for healthcare system: A mainstream kindergarten-based population study in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J]. BMC Pediatr, 2015, 15(1): 207. [本文引用:1]
[43] 王卫东, 肖光文, 谢彦鹏, . 梅州市2~6岁儿童孤独症调查[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 17(8): 917-919. [本文引用:1]
[44] 任路忠. 铜陵市学龄前儿童孤独症行为的流行病学研究 [D]. 合肥: 安徽医科大学, 2001. [本文引用:1]
[45] 杨少萍, 陆艳平, 彭安娜, . 武汉市学龄前儿童孤独症筛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10): 1613-1616. [本文引用:1]
[46] 张静, 徐翠青, 张建端. 武汉市学龄前儿童孤独症筛查结果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05, 20(18): 2395-2396. [本文引用:1]
[47] Elsabbagh M, Divan G, Koh YJ, et al. Global prevalence of autism and other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J]. Autism Res, 2012, 5(3): 160-179. [本文引用:1]
[48] Taylor B, Jick H, Maclaughlin D.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rates of autism in the UK: time trend from 2004—2010 in children aged 8 years[J]. BMJ Open, 2013, 3(10): e003219. [本文引用:1]
[49] Lai MC, Lombardo MV, Baron-Cohen S. Autism[J]. Lancet, 2014, 383(9920): 896-910.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