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 iller, CIK)与化疗药物对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肿瘤细胞产生协同杀伤效应的机制.方法:用细胞培养法加细胞因子在体外诱导并扩增CIK细胞,应用MTT法测定CIK细胞、阿霉素及二者联合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靶细胞上P糖蛋白(P-gp) 的表达和细胞内药物积累,用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gp在MDR靶细胞MCF7adr内的分布.结果:CIK细胞可使MCF7adr细胞P-gp的表达活性下降82.5%,耐药靶细胞内阿霉素积累增加3 .2倍,使联合杀伤率比单纯加阿霉素(同等剂量)组增加7.8倍,比单纯加CIK细胞(相同效靶比)组增加1.3倍.结论:CIK细胞可明显抑制MCF7adr肿瘤细胞系的P-gp表达,可协同阿霉素提高对MCF7adr肿瘤细胞系的杀伤活性.
[1] | 邓旭亮, 张新成, 张锋, 李若瑜, 陆慧君, 贺文琦, 刘立国, 范彬, 胡晓阳. 白念珠菌人工诱导耐药株唑靶酶三磷酸鸟苷环水解酶Ⅰ功能区的序列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38(3): 301-304. |
[2] | 杨秀伟, 赵静, 崔景荣, 郭维. 七叶树皂苷-Ia的人肠内细菌生物转化产物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36(1): 31-35. |
[3] | 邓声菊, 况斌, 周鑫, 严俊, 赵芳, 贾新颖, 曾慧慧. 1,2-[二(1,2-苯并异硒唑-3(2H)-酮)]乙烷的体外抗肿瘤活性[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35(1): 108-109. |
[4] | 刘伟, 李若瑜, 卜定方, 王端礼, 马圣清. 耐特比萘芬的白念珠菌角鲨烯环氧化酶基因开放读框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34(6): 735-736. |
[5] | 石红霞, 李莉, 江滨, 卢锡京, 韩伟, 丘镜莹, 傅剑锋, 王德炳, 崔健英. 急性白血病患者bcl-xL, mdr-1,mrp 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34(1): 88-90. |
[6] | 郭文, 王丽. 氟马西尼逆转惊厥易感大鼠氟西泮耐受性的分子机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33(5): 452-456. |
[7] | 林伟, 肖苏龙, 杨铭. β-咔啉-3-甲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与DNA的作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33(3): 277-279. |
[8] | 葛泽梅, 郭保国, 王红宇, 程铁明, 李润涛. 1-[二-(4-氟苯)甲基]-4-取代哌嗪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33(3): 213-216. |
[9] | 孙小平, 李五岭, 仉文升, 沈恂, 赵慧云, 吴艳芬, 沈磊, 汤丽霞, 王军. 喹喔啉双氮氧化物衍生物QN-2013的乏氧细胞毒性和放射增敏作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33(2): 140-143. |
[10] | 郭文, 王丽. 氟西泮耐受听源性惊厥大鼠脑皮质运动区和海马区GABAA受体亚单位mRNA含量的变化[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33(2): 105-1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