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4年 第5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4-18
上一期   
全选: 合并摘要 隐藏/显示图片
  • 论著
    胶质母细胞瘤恶性进展中不同细胞亚群的动态轨迹和细胞通讯网络
    蔡祥,王仁东,王世佳,任梓齐,于秋红,李冬果
    2024, (2):  199-20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2.001    
    摘要 ( 105 )   HTML ( 9 )   PDF (5295KB) ( 37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恶性进展过程中细胞亚群的动态轨迹以及免疫细胞亚群之间的通讯网络,结合GBM患者的转录组数据和临床信息,挖掘GBM恶性进展过程中的关键风险标志物,以期为该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方法,构建GBM恶性进展中的细胞亚群图谱,利用Monocle2技术构建GBM恶性进展中肿瘤细胞亚群的动态进展轨迹,基于基因富集分析,挖掘肿瘤细胞亚群随GBM恶性进展中显著变化的基因所富集的生物学过程,利用CellChat软件识别不同免疫细胞亚群间的复杂通讯网络,通过生存分析识别GBM恶性进展中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风险分子标记物。结果: 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识别出6种不同的细胞类型,包括淋巴细胞、周细胞、少突神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胶质瘤细胞、小胶质细胞,单细胞数据集中了27 151个细胞,其中包含3 881个来源于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细胞,10 166个来源于新诊断GBM患者的细胞,13 104个来源于复发性胶质瘤患者的细胞。胶质瘤细胞亚群逆时序分析提示,胶质瘤细胞亚群在恶性进展中存在着明显的细胞异质性;免疫细胞亚群的细胞相互作用分析揭示,GBM恶性进展中不同免疫细胞亚群之间的通讯网络共识别出22条具有生物学意义的配体-受体对,涉及12条通路;生存分析识别出8个与GBM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的基因,其中SERPINE1COL6A1SPP1LTFC1SAEBP1SAA1L是GBM患者的高风险基因,ABCC8是GBM患者的低风险基因。结论: 深入揭示了GBM恶性进展中胶质瘤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以及免疫细胞亚群之间的通讯模式,对于理解GBM的复杂生物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为GBM的精准医疗和治疗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GBM患者更准确的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线索。

    NEAT1、miR-27a-3p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的表达关系
    何丽杰,张春艳,王静
    2024, (2):  207-21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2.002    
    摘要 ( 54 )   HTML ( 3 )   PDF (689KB) ( 12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核富含丰富的转录本1(long chain non-coding RNA nuclear-enriched abundant transcript 1,LncRNA NEAT1)、miR-27a-3p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的表达关系及意义。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D患者66例作为病例组,根据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评分分为轻度组(≤1分,n=41)与中重度组(>1分,n=25);另取同期门诊其他就诊患者血清和脑脊液标本66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并评估认知程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和脑脊液miR-27a-3p、NEAT1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脑脊液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β-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 1,BACE1)、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Aβ)40和Aβ42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血清miR-27a-3p、NEAT1水平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测量表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miR-27a-3p、NEAT1水平与Aβ沉积平均标准摄取值比率(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ratio,SUVR)及脑脊液miR-27a-3p、NEAT1、BACE1、Aβ42、Aβ40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MMSE评分[21 (17,25),9(7,11) vs. 27 (21,34)]、MoCA评分[17 (12,21),10 (7,13) vs. 27 (21,31)]、血清miR-27a-3p水平(0.55±0.13,0.46±0.06 vs. 0.97±0.22)、脑脊液miR-27a-3p(0.48±0.10,0.35±0.10 vs. 1.03±0.31)、Aβ42水平[(303.55±36.77) ng/L,(231.45±34.14) ng/L vs.(499.99±53.63) ng/L]及Aβ42/Aβ40比值(0.030±0.008,0.022±0.007 vs. 0.048±0.010)轻度组、中重度组AD患者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中重度组AD患者较轻度组低(P均<0.05);血清NEAT1水平(2.31±0.64,3.13±0.76 vs. 1.05±0.20)、SUVR(1.50±0.29,1.76±0.52 vs. 0.74±0.15)及脑脊液NEAT1(3.51±1.24,4.30±1.65 vs. 1.01±0.23)、BACE1水平[(55.78±5.98) μg/L,(72.32±16.08) μg/L vs. (21.39±3.73) μg/L]轻度组、中重度组AD患者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中重度组AD患者较轻度组高(P均<0.05)。AD患者血清NEAT1水平与SUVR及脑脊液NEAT1、BACE1呈正相关(r=0.350,0.606,0.341,P<0.05),与MMSE评分、MoCA评分呈负相关(r=-0.473,-0.482,P均<0.05);血清miR-27a-3p水平与脑脊液miR-27a-3p水平、MMSE评分、MoCA评分呈正相关(r=0.695,0.424,0.412,P<0.05),与SUVR及脑脊液BACE1水平呈负相关(r=-0.521、-0.447,P均<0.05)。结论: NEAT1、miR-27a-3p在AD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表达趋势具有一致性,NEAT1水平均升高,miR-27a-3p水平均降低,二者水平呈负相关,与AD患者脑中Aβ沉积程度有关,并参与AD的病情进展。

    基于胚胎干细胞模型的Cry1Ab蛋白发育毒性
    简远志,王菲,尹宁,周若宇,王军波
    2024, (2):  213-22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2.003    
    摘要 ( 29 )   HTML ( 2 )   PDF (4064KB) ( 9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胚胎干细胞发育毒性评价模型研究Cry1Ab蛋白对于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以评估其发育毒性。方法: 设置Cry1Ab蛋白7个剂量组(31.25、62.50、125.00、250.00、320.00、1 000.00、2 000.00 μg/L),以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为阳性对照,以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为溶剂对照,分别处理小鼠胚胎干细胞D3(embryonic stem cell line D3,ES-D3)和小鼠成纤维细胞3T3。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计算受试物对于不同细胞的增殖半抑制浓度(50%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 of growth and viability,IC50)。设置Cry1Ab蛋白5个剂量组(125.00、250.00、320.00、1 000.00、2 000.00 μg/L),设置溶剂对照(PBS),同时以5-FU为受试物进行模型验证,分别处理细胞后,通过拟胚胎体(embryonic bodies,EBs)培养法诱导ES-D3分化出心肌细胞;镜下观察EBs生长情况并测量其第3天和第5天的直径,观察并记录同批次EBs分化出搏动心肌细胞的比例,计算受试物的心肌分化半抑制浓度(50%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 of differentiation,ID50),根据发育毒性判别函数对受试物的胚胎发育毒性进行分类;收集培养终点的EBs样本,进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心肌分化相关标志物(Oct3/4、GATA-4、Nkx2.5和β-MHC)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5-FU的IC50, 3T3为46.37 μg/L,IC50, ES为32.67 μg/L,ID50, ES为21.28 μg/L,根据判别函数结果将5-FU分类为强胚胎毒性物质。不同浓度的Cry1Ab蛋白处理组的3T3细胞和ES-D3细胞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Cry1Ab蛋白处理组分化第3天和第5天的EBs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s形态也未见明显差异;不同浓度Cry1Ab蛋白处理组的心肌分化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FU使β-MHC、Nkx2.5和GATA-4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P < 0.05),且具有剂量依赖趋势(P < 0.05),而与细胞多能性相关的标志物Oct3/4 mRNA表达水平则呈升高趋势(P < 0.05);Cry1Ab蛋白处理组的成熟心肌标志物β-MHC、心肌早期分化标志物Nkx2.5和GATA-4、多能性相关标志物Oct3/4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实验模型中未观察到31.25~2 000.00 μg/L的Cry1Ab蛋白具有发育毒性。

    中国流动人口自评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及公平性
    刘笑晗,杨帆,王昕迪,黄宁,程陶朱,郭静
    2024, (2):  223-22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2.004    
    摘要 ( 44 )   HTML ( 0 )   PDF (1357KB) ( 7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中国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及其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评价健康公平性。方法: 使用2017年国家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影响因素,采用集中指数法分析流动人口健康公平性,采用空间自相关法分析健康状况和健康公平性的空间聚集。结果: 中国流动人口不健康率为2.71%。年龄和性别对自评健康有显著影响,即随着年龄的增长,流动人口的自评健康逐渐变差,同时女性更容易认为自己不健康。公平性分析显示流动人口的集中指数为0.021 7,城市户籍流动人口为0.021 6,农村户籍流动人口为0.021 9,表明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公平性偏向高收入阶层,农村户籍流动人口健康不公平程度大于城市户籍流动人口。自评健康全局Moran’ s i=0.211,不健康率全局Moran’ s i=0.291,表明自评健康有空间聚集趋势。流动人口两周患病率公平性Moran’ s i=0.136, 显示出空间聚集特征,且以北部和东南沿海地区为主。结论: 总体上中国流动人口健康状况较好,健康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健康不公平的集中趋势体现在东南沿海和北部地区,具有倾贫性特征。

    数字融入和健康生活方式对社会经济状况与老年人抑郁关系的序列中介作用
    汤华萌,袁典琪,王明星,杨晗冰,郭超
    2024, (2):  230-238.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2.005    
    摘要 ( 47 )   HTML ( 0 )   PDF (2026KB) ( 6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数字融入和健康生活方式的中介作用探索数字时代下社会经济状况与老年人抑郁关系的内部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CFPS)2020年数据,借助链式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并构建健康生活方式的综合指标,运用KHB (The Karlson, Holm, and Breen)中介效应测度法检验健康生活方式和数字融入在社会经济状况与老年人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计算中介作用比例,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果: 纳入分析的4 846位老年人平均年龄为(68.20±5.07)岁,其中48.06%为女性。KHB结果显示,数字融入和健康生活方式同时作为中介变量能够在社会经济地位与老年人抑郁之间起到中介作用(P < 0.000 1),健康生活方式的中介作用占比大于数字融入。本研究主要发现三条社会经济状况与老年人抑郁的潜在作用路径,包括:(1)社会经济状况→数字融入→健康生活方式→抑郁,(2)社会经济状况→健康生活方式→抑郁,(3)社会经济状况中收入和城乡对抑郁的直接作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证明本研究模型的整体拟合情况较好。结论: 数字时代下,社会经济状况除了直接作用、以生活方式为中介间接作用于老年人抑郁,还存在通过数字融入促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降低抑郁风险的序列中介作用,提示我们应关注社会经济地位较差的老年人在数字时代下多重劣势状态的进一步累积。

    我国高中生静坐时长与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沈鹤军,侍崇艳,郑清,黄玉,景涛
    2024, (2):  239-24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2.006    
    摘要 ( 31 )   HTML ( 2 )   PDF (722KB) ( 6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我国高中生静坐时长与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高中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调查我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中国台湾省数据)的高一和高二年级学生的静坐时长和健康素养。采用Kruskal-Wallis H法、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静坐时长与健康素养总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健康素养总评分在不同地区、城乡分布、家庭年收入、父母亲学历、年龄、性别的多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静坐时长在不同地区、家庭年收入、父母亲学历、性别的多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但在不同年龄、城乡分布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提示,健康素养总评分与家庭年收入、母亲学历呈正相关,与父亲学历、静坐时长呈负相关,标准化回归系数β比较显示,父亲学历(-0.32)>家庭年收入(0.15)>母亲学历(0.09)>平均每天静坐时长(-0.02),即父亲学历的影响最大,家庭年收入次之;静坐时长与家庭年收入、母亲学历呈正相关,与健康素养总评分呈负相关,标准化回归系数β比较显示,家庭年收入(0.14)>母亲学历(0.13)>健康素养总评分(-0.02),即家庭年收入的影响最大,母亲学历次之。结论: 我国高一和高二年级学生每天静坐时间总体较长,健康素养水平总体较低,健康素养水平和静坐时长互为负相关,且受高中生父母学历和家庭经济水平的影响较大。

    不同体重指数青年男性的静息能量消耗特点及预测方程评价
    吴一凡,玉应香,谢岚,张志达,常翠青
    2024, (2):  247-25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2.007    
    摘要 ( 32 )   HTML ( 0 )   PDF (557KB) ( 5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青年男性静息能量消耗(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REE)的特点,比较常见静息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 RMR)预测方程与间接测热法的差异。方法: 以2017年12月至2021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进行静息代谢测试的30名青年男性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接测热法测定RMR,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体成分。分析研究对象REE的特点,并与11个常见预测方程的推算值进行比较,通过配对t检验和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估两者差异。结果: 30名青年男性的平均年龄为(26.93±4.16)岁,整体RMR为(1 960.17±463.11) kcal/d (1 kcal=4.186 8 kJ),其中BMI正常者的RMR为(1 744.33±249.62) kcal/d,显著低于超重或肥胖者[(2 104.06±520.32) kcal/d](P < 0.01),但体质量校正后,BMI正常者的RMR显著高于超重或肥胖者[(24.02±2.61) kcal/(kg·d) vs. (19.98±4.38) kcal/(kg·d),P < 0.01];不同BMI受试者的RMR与体质量、脂肪量、去脂体重、体表面积、细胞外液呈显著正相关(P均 < 0.05)。11个预测方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一致性均不佳(ICC均 < 0.75),其中,超重或肥胖青年男性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推荐使用的RMR预测方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一致性相对较高(ICC=0.547,P < 0.01)。结论: 不同BMI青年男性的RMR存在显著差异,超重或肥胖者要考虑体质量矫正后的RMR情况。不同预测方程的预测值与RMR的实测值一致性较差,建议通过间接测热法准确测定RMR。对于超重和肥胖的青年男性可以考虑采用WHO推荐使用的预测方程计算RMR,但有必要建立适用于不同BMI人群的RMR预测方程。

    乌司奴单抗对克罗恩病临床缓解及透壁愈合的疗效
    吴芸,徐亚兰,张国艳,张媛媛,王峻瑶,尤鹏,彭涛,刘玉兰,陈宁
    2024, (2):  253-25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2.008    
    摘要 ( 31 )   HTML ( 0 )   PDF (1733KB) ( 5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乌司奴单抗(ustekinumab, UST)治疗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患者,评估临床及内镜缓解情况,采用肠道超声(intestinal ultrasonography, IUS)评估透壁应答(transmural response, TR)与透壁愈合(transmural healing, TH)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到2022年8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所有确诊应用UST进行治疗的CD患者,分别于治疗后8周、治疗后16/20周进行评估,包括临床、生化学指标、结肠镜及IUS检查。结果: 共纳入患者13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6.92岁,治疗前Best克罗恩病活动指数(Best Crohn’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Best CDAI)平均值为270.12±105.55。在治疗8周时,患者的Best CDAI评分下降至133.16± 48.66 (t=4.977,P<0.001),8例患者达到临床缓解,5例未达到临床缓解。共有9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结肠镜检查评估,治疗前进行简化克罗恩病内镜下评分(simple endoscopic score for Crohn’s disease,SES-CD),评分为10.71± 7.14,16/20周复查SES-CD下降至6.00±7.81(t=2.483,P=0.048),其中4例患者达到内镜缓解,5例患者未达到内镜缓解。在8周时,13例患者中有5例达到TR,2例达到TH,6例未达到TR或TH。16/20周时,6例患者达到TR,3例达到TH,4例未达到TR或TH。UST对于小肠和结肠病变的TR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0.999)。既往应用过其他生物制剂的患者中UST的TR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0.491)。结论: 应用UST 16/20周后患者的临床情况及内镜下评估均有改善,部分患者可以达到临床缓解及内镜缓解;UST对CD患者具有较好的TR效果,在8周即出现TR,16/20周TR有所增加;UST对小肠和结肠病变的TR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既往未应用过其他生物制剂的患者UST的TR较既往使用过生物制剂的患者效果更好,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妊娠合并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特点
    马会超,李军,王永清
    2024, (2):  260-26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2.009    
    摘要 ( 28 )   HTML ( 0 )   PDF (669KB) ( 4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病例妊娠前、妊娠期及哺乳期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1年9月至2022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收治的妊娠合并IBD并分娩的病例资料,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按照妊娠前、妊娠期及哺乳期的疾病状态分为疾病活动组和缓解组,比较两组妊娠前咨询、营养状况、妊娠及分娩并发症、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共纳入妊娠合并IBD 33位,其中7位分娩二胎,共40例分娩,包括自然受孕36例(90.0%)和辅助生殖4例(10.0%)。40例分娩中,妊娠前、妊娠期及哺乳期IBD持续处于缓解期21例(52.5%),活动期19例(47.5%),其中8例(42.1%)因自行停用药物或未按医嘱规律服药疾病发生活动。疾病缓解组与活动组相比,妊娠前咨询率更高(57.1% vs. 15.8%,P=0.010),血红蛋白[(112.67±8.53) g/L vs. (102.84±5.23) g/L,P<0.001]、血清总蛋白[(66.58±6.34) g/L vs. (60.83±6.25) g/L,P=0.006]、血清白蛋白[36.4(35.1,38.3) g/L vs. 34.3(31.1,35.6) g/L,P=0.006]、血钙[(2.25±0.10) μmol/L vs. (2.13±0.15) μmol/L,P=0.004]水平更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更低(0 vs. 31.6%,P=0.007)。40例中经阴道分娩27例(67.5%),剖宫产13例(32.5%)。新生儿结局分析结果表明,足月产38例,早产2例;巨大儿1例,小于胎龄儿1例,低出生体重儿1例,出生缺陷3例;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10例,其中新生儿感染4例,新生儿黄疸2例。结论: 妊娠前咨询和评估对IBD患者至关重要,经过妊娠期精细管理,大多数病例可以得到良好的妊娠结局。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特征
    朱金荣,赵亚娜,黄巍,赵微微,王悦,王松,苏春燕
    2024, (2):  267-27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2.010    
    摘要 ( 25 )   HTML ( 0 )   PDF (598KB) ( 3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北京市单中心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22年11月30日至2023年1月4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规律透析且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问卷星的形式调查患者新型冠状病毒阳性期间出现的临床症状、症状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等信息,通过查阅病历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以及感染前后血液检验(血常规、血生化等)结果、透析治疗和疾病的转归情况等。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203例,其中轻型148例(72.91%)、中型23例(11.33%)、重型及危重型32例(15.76%),随访期间死亡16例(7.88%)。临床症状以呼吸道症状(81.77%咳嗽,68.97%咳痰)和发热(81.28%)、乏力(65.52%)为主,且疲乏无力持续的时间在所有症状中最长,为9(5,15) d。26例(12.8%)患者主动减少了透析次数1(1,2)次,25例(12.32%,27例次)患者有提前结束透析治疗的行为,减少透析时间30.0(20.0,30.5) min。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及超滤量均明显低于感染前(P<0.05);不同临床分型患者的年龄、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水平、血管通路类型,以及感染期间透析次数变化、发热、咳痰、乏力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发热、咳痰和乏力程度等因素矫正后,患者的年龄(OR=1.051,95%CI:1.017~1.086,P=0.003)、白蛋白水平(OR=0.905,95%CI:0.803~1.019,P=0.098)仍与发生肺炎有关。结论: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血液透析患者肺炎患病率和死亡比例均较高,且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感染期间患者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增加,血红蛋白和营养状况下降;高龄、低白蛋白血症的患者感染后发生肺炎的风险较高。

    系统性红斑狼疮低疾病活动度及缓解状况的真实世界研究
    任立敏,赵楚楚,赵义,周惠琼,张莉芸,王友莲,沈凌汛,范文强,李洋,厉小梅,王吉波,程永静,彭嘉婧,赵晓珍,邵苗,李茹
    2024, (2):  273-278.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2.011    
    摘要 ( 24 )   HTML ( 0 )   PDF (999KB) ( 3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真实世界低疾病活动度和临床缓解率,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国内11家医院1 000例SLE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等。采用狼疮低疾病活动状态(lupus low disease activity state,LLDAS)和SLE缓解定义(definitions of remission in SLE,DORIS)评价患者低疾病活动度和临床缓解率,进一步分析符合LLDAS或DORIS缓解患者的临床特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LLDAS或DORIS缓解的相关因素。结果: 1 000例SLE患者中,207例(20.7%)符合LLDAS标准,104例(10.4%)符合DORIS缓解。与不符合LLDAS或DORIS的患者相比,符合LLDAS或DORIS者高收入比例更高,病程更长,贫血、肌酐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和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率更低。应用羟氯喹>12个月或免疫抑制剂≥6个月的SLE患者缓解比例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抗双链DNA抗体阳性、低补体血症(C3和C4)、蛋白尿及家庭收入低是不利于达到LLDAS或DORIS缓解的独立相关因素,而应用羟氯喹>12个月为达到LLDAS或DORIS缓解的保护因素。结论: SLE患者达到LLDAS或DORIS缓解状态的比例较低,规范应用羟氯喹和免疫抑制剂有助于患者的病情缓解。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及危险因素
    汤晓菲,李永红,丁秋玲,孙卓,张阳,王育梅,田美伊,刘坚
    2024, (2):  279-283.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2.012    
    摘要 ( 25 )   HTML ( 2 )   PDF (551KB) ( 3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航天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2015年5月至2021年9月住院RA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伴随疾病、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凝血、炎症指标、类风湿因子、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及治疗方案等,并根据是否发生DVT将患者进行分组,应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卡方检验筛选RA患者发生DVT的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RA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RA患者322例,DVT发病率为9.6%(31/322);DVT组患者的中位年龄、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using 28 joints,DAS28)-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高于无DVT组[64(54,71)岁 vs. 50(25,75)岁,P<0.001;5.2(4.5,6.7) vs. 4.5(4.5,5.0),P<0.001];DVT组患者高血压、慢性肾脏病、3个月内骨折或手术史、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高于无DVT组(P均<0.001);DVT组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低于无DVT组(P=0.009,P=0.004),而D-二聚体水平及类风湿因子阳性率高于无DVT组(P<0.001);DVT组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率高于无DVT组(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93,P<0.001)、慢性肾脏病(OR=7.955,P=0.005)、3个月内骨折或手术史(OR=34.658,P=0.002)、DAS28-ESR(OR=1.475,P=0.009)以及激素的使用(OR=5.916,P=0.003)是RA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A患者DVT发病率明显增高,除年龄、慢性肾脏病、3个月内骨折或手术史等传统危险因素外,DAS28-ESR增高和激素的使用也是RA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特发性炎性肌病完全临床应答相关因素的单中心真实世界研究
    赖展鸿,李嘉辰,贠泽霖,张永刚,张昊,邢晓燕,邵苗,金月波,王乃迪,李依敏,李玉慧,栗占国
    2024, (2):  284-29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2.013    
    摘要 ( 41 )   HTML ( 1 )   PDF (2241KB) ( 3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影响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ies,IIMs)患者对常规治疗完全临床应答的相关因素。方法: 纳入2000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IIMs患者,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指标和治疗用药,明确影响患者对常规治疗完全临床应答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635例IIMs患者,其中518例患者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6.8个月,总体完全临床应答率为50.0%(259/518)。各临床亚型中,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抗合成酶综合征(anti-synthetase syndrome,ASS)和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mune-mediated necrotizing myopathy,IMNM)的完全临床应答率分别为53.5%、48.9%和39.0%。未完全临床应答组与完全临床应答组相比,在临床特征方面,发热(P=0.002)和快速进展型间质性肺病(rapid progressiv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P-ILD)(P=0.014)的发生率较高;在实验室检查方面,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血清铁蛋白水平较高;在治疗用药方面,激素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in,IVIG)的使用比例均较高。IMNM(P=0.007)、间质性肺病(P=0.001)、谷草转氨酶高(P=0.012)、血清铁蛋白高(P=0.016)和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低(P=0.004)是IIMs未完全临床应答的危险因素。结论: IIMs患者的总体完全临床应答率低,IMNM亚型最低; 起病时存在间质性肺病、谷草转氨酶高、血清铁蛋白高或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低的患者应给予积极治疗。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三种不同药物镇痛早期疗效的对比
    王江静,魏顺依,敖英芳,杨渝平
    2024, (2):  293-298.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2.014    
    摘要 ( 28 )   HTML ( 1 )   PDF (912KB) ( 3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去痛片(复方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片,商品名去痛片)、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商品名:奇曼丁)及盐酸哌替啶(商品名:杜冷丁)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自体肌腱单束重建术后早期的止疼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连续收治的45例由同一组医师施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自体肌腱单束重建术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和使用药物镇痛情况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根据前交叉韧带断裂是否合并半月板损伤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24例,B组为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半月板损伤的患者21例。两组又根据患者实际使用的术后镇痛药物各分为3组,其中,A组口服去痛片4例、口服奇曼丁11例、肌肉注射(简称肌注)杜冷丁联合盐酸异丙嗪(商品名:非那根)9例;B组口服去痛片3例、口服奇曼丁10例、肌注杜冷丁联合非那根8例。术后早期,患者诉疼痛并主动要求镇痛时随机给予去痛片、奇曼丁或杜冷丁联合非那根这三种不同的止痛药物缓解疼痛,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缓解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住院时间等基本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三种止痛药物缓解疼痛的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及用药1 h后通过VAS评分判断结果表明,患者疼痛情况明显缓解,用药前后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应用的三种药物进行两两比较显示,杜冷丁联合非那根组对于疼痛缓解的程度显著高于其余两种药物(P<0.05),用药1 h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杜冷丁患者易出现恶心、呕吐等副反应,但应用杜冷丁的同时使用非那根可减少副反应。在不良反应方面,仅单纯前交叉韧带重建组中应用奇曼丁组的患者出现恶心1例,其余各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及过敏反应。结论: 无论是单纯交叉韧带重建,还是合并半月板成型或缝合的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应用去痛片、奇曼丁、杜冷丁联合非那根这三种药物均能有效缓解疼痛,其中杜冷丁对疼痛的缓解幅度最大。应用杜冷丁的同时,合用非那根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增加用药安全性。

    胫距跟融合治疗终末期踝和后足病变的中短期临床结果
    李文菁,张保宙,李恒,赖良鹏,杜辉,孙宁,龚晓峰,李莹,王岩,武勇
    2024, (2):  299-30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2.015    
    摘要 ( 17 )   HTML ( 0 )   PDF (4072KB) ( 2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同一术者行胫距跟(tibiotalocalcaneal, TTC)融合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患者临床结果、并发症和功能改善情况,分析TTC融合手术的临床预后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20年12月由同一术者行TTC融合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9.1±16.0)岁,均为单侧手术。记录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主要诊断、具体手术方式。对比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融合愈合时间、症状较术前改善情况(明显改善、部分改善、无改善或恶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8.0(26.3, 58.8)个月;术前中位VAS评分为6.0(4.0, 7.0)分,中位AOFAS评分为33.0(25.3, 47.3)分;末次随访时患者的中位VAS评分为0(0, 3.0)分,中位AOFAS评分为80.0(59.0, 84.0)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5)。所有患者均无切口坏死及感染,1例发生距下关节不愈合,为梅毒夏科氏(Charcot)关节,其余患者中位骨愈合时间为15.0(12.0, 20.0)周。所有患者中,较术前有明显改善者25例,部分改善者8例,改善不明显者4例,症状较术前加重者3例。结论: TTC融合术是治疗后足终末期病变的可靠方法,多数患者术后功能有改善,日常生活影响不大,预后差的原因包括足趾僵硬、邻近膝关节应力集中、不愈合及不明原因疼痛等。

    创伤出血性休克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司筱芊,赵秀娟,朱凤雪,王天兵
    2024, (2):  307-31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2.016    
    摘要 ( 25 )   HTML ( 2 )   PDF (802KB) ( 3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创伤出血性休克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2年12月至2021年8月期间共314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52名,女性患者162名,年龄中位数为63.00 (49.75~82.00)岁。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各项临床指标,根据入院7 d内是否发生ARDS将患者分为两组,即ARDS组(n=89)和非ARDS组(n=225),通过判定差异寻找ARDS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是否出现ARDS的回归模型。结果: 创伤出血性休克后ARDS的发生率为28.34%,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创伤出血性休克后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史、高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受伤原因为车祸伤和肌钙蛋白Ⅰ升高,各独立危险因素的OR值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分别为4.01(95%CI:1.75~9.20)、5.22(95%CI:1.29~21.08)、1.07(95%CI:1.02~1.57)、2.53(95%CI:1.21~5.28)和1.26(95%CI:1.02~1.57),P值分别为0.001、0.020、0.009、0.014和0.034。预测创伤出血性休克后ARD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男性0.59 (95%CI:0.51~0.68)、冠心病史0.55(95%CI:0.46~0.64)、APACHE Ⅱ评分0.65(95%CI:0.57~0.73)、受伤原因为车祸伤0.58(95%CI:0.50~0.67)、肌钙蛋白Ⅰ 0.73(95%CI:0.66~0.80),总体预测值为0.81(95%CI:0.74~0.88)。结论: ARDS在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中发生率较高,男性、冠心病史、高APACHE Ⅱ评分、受伤原因为车祸伤和肌钙蛋白Ⅰ升高是创伤出血性休克后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监测这几项指标有利于早期识别和治疗创伤出血性休克后ARDS。

    北京冬奥会雪车雪橇项目医疗急救的保障
    马勇,杜昌,郭维,朱继红,朱凤雪,党育,郭鹏
    2024, (2):  313-31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2.017    
    摘要 ( 23 )   HTML ( 1 )   PDF (648KB) ( 2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雪车、雪橇、钢架雪车赛道医疗保障情况进行分析及总结,为今后赛事举办及群众冰雪运动的医疗保障工作提供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参加2021年10—11月雪车、雪橇、钢架雪车国际训练周和世界杯(以下简称“国际训练周”),及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雪车、雪橇、钢架雪车项目(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的运动员受伤、救治情况,参考和借鉴《冬季雪上运动项目医疗保障标准》制定具体的分类标准分析受伤部位、受伤类型、事故发生点位等。结果: 参加国际训练周和北京冬奥会总计743名运动员,比赛期间共发生翻车、翻撬、碰撞事故58次,其中有28次(运动员28例)出现了运动员受伤,占事故总数的48.3%,占运动员总数3.8%,其中男性9例(32.1%),女性19例(67.9%),平均年龄(26.3±4.7)岁。28例受伤运动员中20例(71.4%)为Ⅰ类伤,在现场得到了救治处理,8例(28.6%)伤情较重的,其中Ⅱ类伤(7例)、Ⅲ类伤(1例)转诊至定点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28例受伤运动员中有3例(10.7%)出现了多发损伤,其中2例为2部位受伤,1例为3部位受伤,最常见的受伤部位为脚踝及脚趾(10/32,31.3%)。28例受伤运动员中有1例(3.6%)同时出现了2种受伤类型,最常见的受伤类型为关节和(或)韧带损伤(11/29,37.9%)。赛道最容易发生事故的点位为第9弯道(18/58,31.0%)。结论: 通过对医疗保障工作的分析和总结,能够更好地为今后我国开展雪车、雪橇、钢架雪车运动提供经验和参考,使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奥运资产。

    微通道技术在颈椎管肿瘤微创切除术中的应用
    林国中,马长城,吴超,司雨,杨军
    2024, (2):  318-32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2.018    
    摘要 ( 25 )   HTML ( 1 )   PDF (1539KB) ( 2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微通道技术在颈椎管肿瘤微创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因颈椎管肿物行微创切除手术的5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例患者肿物位于硬膜外,6例位于硬膜内外,40例位于髓外硬膜下(6例位于脊髓腹侧)。肿物最大径0.5~3.0 cm。患者临床表现包括颈肩部或上肢疼痛43例,感觉障碍(麻木)22例,肢体无力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微通道锁孔技术进行肿瘤显露,显微镜下进行肿瘤切除手术。结果: 35例切除半侧椎板,12例采用半侧椎板间开窗,2例在半椎板切除或半侧椎板间开窗基础上切除内侧1/4小关节,经解剖间隙(未切除骨质)2例。肿瘤切除程度包括50例全部切除和1例次全切除。肿瘤性质包括36例神经鞘瘤,12例脊膜瘤,2例肠源性囊肿和1例皮样囊肿。术后无感染、脑脊液漏。7例患者出现肢体麻木。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3~36个月),未发现颈椎不稳或后突等畸形,肿瘤均无复发。结论: 颈椎管较为宽大,不超过三个节段的颈椎管肿瘤可借助微通道技术进行充分显露,除髓内或恶性肿瘤外,可显微外科切除。患者术后更多颈椎正常结构和肌肉附着得到保留,有利于颈椎保持正常功能,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辅助有助于避免脊髓或神经损伤。

    经同侧大隐静脉入路髂静脉成型及支架植入术在日间治疗模式中的应用
    冯琦琛,盖铄,王昌明,李选
    2024, (2):  322-32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2.019    
    摘要 ( 25 )   HTML ( 0 )   PDF (510KB) ( 2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髂静脉狭窄患者经同侧大隐静脉入路髂静脉成型及支架植入术在日间治疗模式中应用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2年3月经同侧大隐静脉入路实施髂静脉成型及支架植入术日间模式治疗的病例,共21例,男6例,女15例,年龄37~79岁[(62.5±10.2)岁]。髂静脉狭窄中单纯累及髂总静脉16例,单纯累及髂外静脉2例,同时累及髂总及髂外静脉3例,均通过同侧大隐静脉入路行髂静脉成型及髂静脉支架植入术,同时存在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单纯髂静脉狭窄患者同期行大隐静脉射频闭合及曲张静脉硬化治疗术。术后规律直接口服抗凝药治疗及压力治疗,所有患者住院时间均于小于24 h。结果: 所有21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成功率100%),术中无并发症,术后即刻并发症中穿刺点出血1例,加压包扎纱布被完全浸湿,经再次压迫止血5 min后渗血停止,所有患者住院时间均于小于24 h。随访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率100%,其中绝对有效18例(18/21,85.7%),相对有效(术后仍有色素沉着,但范围减小)3例(3/21,14.3%)。髂静脉支架均通畅,同期行大隐静脉射频治疗患者射频治疗段大隐静脉主干均闭合良好。术后6个月随访率71.4%(15/21),其中绝对有效14例(14/15,93.3%),相对有效(术后仍有色素沉着,但范围减小)1例(1/15,6.7%)。髂静脉支架均通畅,同期行大隐静脉射频治疗患者射频治疗段大隐静脉主干均闭合良好。结论: 经大隐静脉入路髂静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技术在日间治疗模式中可行,有明确优势,近期疗效满意。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的手术时机
    陈克伟,邓绍晖,刘茁,张洪宪,马潞林,张树栋
    2024, (2):  326-33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2.020    
    摘要 ( 20 )   HTML ( 0 )   PDF (1220KB) ( 2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的手术时机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RAML)破裂出血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2013年6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31例RAML破裂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人口学和围手术期资料,将出血后小于7 d手术定义为近期手术组,出血后7 d至6个月手术定义为中期手术组,出血后超过6个月手术定义为远期手术组,比较组间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 收集到行RAML破裂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共31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6.2±11.3)岁。近期手术组7例,中期手术组12例,远期手术组12例。肿瘤直径方面,远期手术组患者显著低于近期手术组[(6.6±2.4) cm vs. (10.0±3.0) cm, P=0.039];手术时间方面,远期手术组显著低于中期手术组[(157.5±56.8) min vs. (254.8±80.1) min, P=0.006],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血量方面,远期手术组低于中期手术组[35 (10,100) mL vs. 650 (300,1 200) mL,P<0.001],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输血量方面,远期手术组显著低于中期手术组[ 0 (0,0) mL vs. 200 (0,700) mL, P=0.014],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住院天数方面,远期手术组显著低于中期手术组[5 (4, 7) d vs. 7 (6, 10) d,P=0.011],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RAML破裂出血的患者,6个月以上再行手术是一个相对安全的时间,手术时间相对最短,术中出血量相对最少,因此更推荐待保守治疗血肿机化后再进行手术治疗。

    Ⅲ期或Ⅳ期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有机酸浓度与牙周炎的关系
    胡玉如,刘娟,李文静,赵亦兵,李启强,路瑞芳,孟焕新
    2024, (2):  332-33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2.021    
    摘要 ( 22 )   HTML ( 0 )   PDF (1216KB) ( 1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Ⅲ期或Ⅳ期牙周炎患者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中甲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及其与牙周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2月至2011年5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37例全身健康的牙周炎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19例全身及牙周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每位研究对象每象限选一颗磨牙或切牙的颊侧近中位点采集龈沟液,并记录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和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分离上清液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甲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分析其对牙周炎患病风险的预测能力,以及与牙周炎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37例牙周炎患者按分期32例为Ⅲ期和5例为Ⅳ期,按分级9名为B级和28名为C级。病例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龈沟液中甲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5.37(3.39,8.49) mmol/L vs. 12.29(8.35,16.57) mmol/L,P<0.001],而丙酸和丁酸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23(4.28,14.90) mmol/L vs. 2.71(0.00,4.25) mmol/L,P<0.001;2.63(0.47,3.81) mmol/L vs. 0.00(0.00,0.24) mmol/L,P<0.001]。B级和C级牙周炎龈沟液中甲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深袋内丙酸和丁酸的浓度明显高于浅袋,甲酸浓度随袋深的增加反而减少。丙酸(OR=1.51,95%CI:1.29~1.75)和丁酸(OR=3.72,95%CI:1.93~7.17)是牙周炎的危险因素,而甲酸(OR=0.87,95%CI:0.81~0.93)则可能是牙周炎的保护因素。丙酸(AUC=0.852,95%CI:0.805~0.900)、丁酸(AUC=0.889,95%CI:0.841~0.937)、甲酸浓度的倒数(AUC=0.844,95%CI:0.793~0.895)对牙周炎的患病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 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甲酸浓度低于对照组,是牙周炎的保护因素,甲酸浓度的倒数对牙周炎患病风险具有良好预测效能;而丙酸和丁酸浓度则升高,是疾病的危险因素,对牙周炎患病风险均具有良好预测价值;三种有机酸浓度随探诊深度而变化,但与牙周炎的分级无明显相关性。

    关节腔冲洗联合液态浓缩生长因子注射治疗单侧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初步研究
    李红光,韩玮华,吴训,冯继玲,李刚,孟娟红
    2024, (2):  338-34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2.022    
    摘要 ( 25 )   HTML ( 0 )   PDF (3166KB) ( 2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关节腔冲洗联合液态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 CGF)注射治疗单侧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 TMJOA)的短期临床效果, 以期为TMJOA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方法: 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 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病及口颌面疼痛诊治中心就诊的单侧TMJ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由患者自行选择入组。试验组行关节腔冲洗联合液态CGF注射治疗, 对照组行关节腔冲洗联合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注射治疗, 分别治疗3次, 每两周1次。治疗完成后6个月通过最大自主张口度、疼痛值和下颌功能受限程度等指标评价临床治疗效果, 通过治疗前后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T, CBCT)图像融合技术评价髁突骨质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纳入20例患者, 其中男性3例, 女性17例, 平均年龄(34.40±8.41)岁; 对照组纳入15例患者, 其中男性1例, 女性14例, 平均年龄(32.20±12.00)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张口度、疼痛值及下颌功能受限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 但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张口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 下颌功能受限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BCT二维图像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髁突骨质均较治疗前光滑, 图像融合分析显示试验组10例(50.0%)患者和对照组5例(33.3%)患者的髁突出现修复改建区域, 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1例试验组患者外, 两组其余患者的髁突均有部分区域吸收。结论: 关节腔冲洗联合液态CGF注射在短期内可以改善单侧TMJOA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且在增加张口度和改善下颌功能方面优于HA对照组。两组患者的CBCT融合图像均显示部分病例有髁突骨质修复改建的表现, 但其与治疗方案的相关性仍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成型方向对3D打印口腔义齿基托树脂材料物理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展新新,曹露露,项东,汤皓,夏丹丹,林红
    2024, (2):  345-35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2.023    
    摘要 ( 38 )   HTML ( 0 )   PDF (2651KB) ( 2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成型方向对打印件的表面特征、弹性模量、挠曲强度及断裂韧性的影响及其与受力方向之间的关系, 为口腔义齿基托树脂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 采用3D打印技术使用义齿基托树脂材料打印义齿基托树脂试样, 试样形状及尺寸参考目前常规义齿基托材料检测标准。检测物理性能的试样为圆柱体(直径15 mm、厚1 mm), 在Z轴的不同角度方向上(0°、45°、90°)进行打印。扫描电镜观察经不同方向打印后试样的表面微观形貌; 试样经色稳定仪浸水光照后观察其颜色稳定性; 利用粗糙度仪分析试样表面粗糙程度; 用维氏硬度计测量硬度。检测力学性能的试样为长方体(检测弹性模量和挠曲强度: 长64 mm、宽10 mm、高3.3 mm; 检测断裂韧性: 长39 mm、高8.0 mm、宽4.0 mm), 分为W、H两组, W组以长×宽为底面, 平行XY轴平面, 自下而上沿Z轴开始打印, H组以长×高为底面, 平行XY轴平面, 自下而上沿Z轴开始打印, 两组成型角度均分为0°、45°和90°, 通过万能力学试验机研究其弹性模量、挠曲强度和断裂韧性。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表面形貌和粗糙度与成型方向密切相关, 0°、45°及90°试样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试样表面最光滑(粗糙度 < 1 μm), 45°试样表面最粗糙(粗糙度>3 μm)。0°试样硬度最佳[(196.13±0.20) MPa], 与90°试样[(186.62±4.81) MPa]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试样的力学性能与打印方向也密切相关, W组45°试样的弹性模量、挠曲强度及断裂韧性与其他方向试样比较均为最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弹性模量结果显示, H组中, 45°试样弹性模量最高, 与0°和90°试样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W组中0°及45°试样高于90°试样(P < 0.05);且W组0°及45°试样的弹性模量均显著高于H组0°及45°试样(P < 0.05)。挠曲强度结果显示, H组各角度试样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W组中90°试样强度最小, 与0°及45°试样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且W组0°及45°试样的强度均显著高于H组0°及45°试样(P < 0.05)。断裂韧性结果显示, H组各角度试样断裂韧性均低于义齿基托材料检测标准规定的1.9 MPa m1/2; W组45°试样最高, 与0°及90°试样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90°试样断裂韧性低于1.9 MPa m1/2结论: 成型方向为0°的试样在物理性能上相对较优, 而45°试样具有最优的力学性能; 以长×高为底面沿Z轴不同方向打印的试样(H组)以及以长×宽为底面沿Z轴90°打印的试样(W组90°)的断裂韧性尚不满足临床要求, 提示3D打印义齿基托树脂性能受打印方向影响, 只有各个方向打印试样的各项性能均满足义齿基托材料检测标准的最低要求, 才可用于临床。

    疑难/罕见病例分析
    2例罕见RhD变异型RHD*DEL37的分子生物学分析
    王鹏,杨子瑶,王萌,王巍,李爱芝
    2024, (2):  352-35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2.024    
    摘要 ( 24 )   HTML ( 0 )   PDF (1849KB) ( 1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Rh血型系统是输血医学中重要的常规检测血型系统, 因RhD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一直以来倍受临床重视。本研究报道了2例罕见的RHD基因变异型RHD*DEL37个体的血清学和基因特征, 这2例个体的血液样本经血清学方法(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鉴定为RhD阴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 PCR-SSP)对样本进行RHD基因分型和合子型分析, 基因分型结果为RHD基因阳性, 并排除了常见的几种RHD基因变异体的可能。RHD基因合子型检测阳性, 证明其中一条RHD等位基因1~10外显子全部缺失。进一步对样本RHD基因1~10外显子基因进行Sanger法测序, 测序结果显示在另一条等位基因第8内含子上的第1154-31号碱基发生了T>C突变, 国际输血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Blood Transfusion, ISBT)将该突变等位基因命名为RHD*DEL37, 表型为RhD放散型(D-elute, Del)。本研究中, 2例血清学初筛RhD阴性的样本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 其基因型为RHD*DEL37/RHD-(RHD*01N.01)。由于这2例个体无血缘关系, 提示我国可能存在携带该基因突变的人群。本研究提示分子生物学方法可辅助鉴别血清学初筛为阴性的RhD变异体样本, 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和血清学方法在准确鉴定血型、保障患者输血安全方面有重要意义。

    病例报告
    传入压力反射衰竭合并低钠血症1例
    彭圣嘉,祁雨,孙丽杰,李丹,王新宇,韩江莉,陈宝霞,张媛
    2024, (2):  357-36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2.025    
    摘要 ( 15 )   HTML ( 0 )   PDF (1643KB) ( 1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缺血性结肠炎1例
    刘鑫,石雪迎,李军
    2024, (2):  362-36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2.026    
    摘要 ( 20 )   HTML ( 0 )   PDF (1580KB) ( 2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左侧三叉神经第三支带状疱疹并发左侧下颌骨骨坏死1例
    周颖,赵宁,黄竑远,李庆祥,郭传瑸,郭玉兴
    2024, (2):  366-37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2.027    
    摘要 ( 19 )   HTML ( 0 )   PDF (3471KB) ( 1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椎体骨折合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1例
    白心竹,何金徽,陆松松,李春,王依林,熊建
    2024, (2):  371-37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2.028    
    摘要 ( 19 )   HTML ( 0 )   PDF (1129KB) ( 2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微信公众号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编辑出版:《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主  编:詹启敏
编辑部主任:曾桂芳
国内刊号:CN 11-4691/R
国际刊号:ISSN 1671-167X
邮发代号:国内2-489 国外BM283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