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4年 第5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08-18
上一期   
全选: 合并摘要 隐藏/显示图片
  • 述评
    治疗相关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机制研究与靶向治疗新进展
    黄教悌,胡菁,韩博
    2024, (4):  557-56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4.001    
    摘要 ( 25 )   HTML ( 2 )   PDF (1719KB) ( 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机器人手术时代的肾癌合并腔静脉瘤栓治疗策略
    张树栋,谢睿扬
    2024, (4):  562-56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4.002    
    摘要 ( 20 )   HTML ( 1 )   PDF (1010KB) ( 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专家笔谈
    前列腺免活检创新理念的临床实践及其应用前景
    邢念增,王明帅,杨飞亚,尹路,韩苏军
    2024, (4):  565-56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4.003    
    摘要 ( 18 )   HTML ( 1 )   PDF (993KB) ( 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著
    双参数MRI改良PI-RADS评分4分和5分病灶的最大径对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的预测效果
    田宇轩,阮明健,刘毅,李德润,吴静云,沈棋,范宇,金杰
    2024, (4):  567-57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4.004    
    摘要 ( 22 )   HTML ( 0 )   PDF (1667KB) ( 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评分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中将病灶最大径15 mm作为4分升级为5分标准的合理性并进行改良,以提升对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clinical significant prostate cancer,csPCa)的预测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9—2022年间接受前列腺MRI检查及穿刺的患者,将这组患者作为训练集,2023年的患者作为验证集,对病灶进行定位及测量最大径。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计算出病灶最大径预测csPCa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及最佳截断值,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缩小组间差异,在验证集中进行诊断效能的比较。结果: 训练集的589例患者中,358例(60.8%)的病灶位于外周带,231例(39.2%)位于移行带,496例(84.2%)为csPCa病变。外周带病灶的中位直径小于移行带病灶(14 mm vs. 19 mm,P < 0.001)。ROC分析最大径对csPCa的预测效果,外周带病灶(AUC=0.709)与移行带病灶(AUC=0.67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5),计算得出外周带病灶的截断值为11.5 mm,移行带病灶为16.5 mm。通过在验证集中计算截断值对应的约登指数(Youden index),发现按病灶位置进行分层可以取得更好的预测效果,计算净重新分类指数(net reclassification index, NRI)为0.170。结论: 将15 mm作为病灶PI-RADS评分4分升级为5分的标准过于笼统,外周带病灶的截断值小于移行带病灶,应考虑对不同位置的病灶分开设定截断值。

    靶向穿刺联合区域系统穿刺对PI-RADS 4~5分患者的前列腺癌诊断效能
    姚凯烽,阮明健,李德润,田宇轩,陈宇珂,范宇,刘毅
    2024, (4):  575-58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4.005    
    摘要 ( 22 )   HTML ( 0 )   PDF (1864KB) ( 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靶向穿刺联合区域系统穿刺对前列腺影像和数据评分系统2.1版本(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 v2.1)4~5分患者的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诊断效能。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3年1—10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初次行前列腺穿刺活检,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20 ng/mL且磁共振检查PI-RADS 4~5分的患者,行经直肠认知融合靶向穿刺(3针)和系统穿刺(12针),选取不同穿刺位点定义多种假设穿刺方案, 比较靶向穿刺联合区域系统穿刺与其他穿刺方案对PCa检出效果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255例患者,其中检出前列腺腺癌204例(80.0%),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clinically significant prostate cancer,csPCa)187例(73.3%)。靶向穿刺的PCa检出率显著低于靶向穿刺联合12针系统穿刺(77.3% vs. 80.0%,P=0.016),漏诊患者中71.4%(5/7)为csPCa;靶向穿刺联合4针区域系统穿刺与联合12针系统穿刺相比,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漏诊csPCa及临床无意义前列腺癌(clinically insignificant prostate can-cer,cisPCa)各1例。靶向穿刺联合区域系统穿刺与联合外侧或传统6分区系统穿刺相比具有更少穿刺针数及更高的阳性针数占比。靶向穿刺漏诊与病灶最大径相关(OR=0.086,95%CI:0.013~0.562,P=0.010)。对于PI-RADS 5分患者,单纯靶向穿刺在122例中仅漏诊1例PCa;对于PI-RADS 4分患者,单纯靶向穿刺在133例中漏诊6例PCa,靶向穿刺联合区域系统穿刺漏诊csPCa及cisPCa各1例。结论: 靶向穿刺联合区域系统穿刺在PI-RADS评分为4~5分患者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可作为目前靶向穿刺联合12针系统穿刺的改良方案之一。对于PI-RADS 5分患者单纯靶向穿刺同样可行。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
    欧俊永,倪坤明,马潞林,王国良,颜野,杨斌,李庚午,宋昊东,陆敏,叶剑飞,张树栋
    2024, (4):  582-588.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4.006    
    摘要 ( 27 )   HTML ( 0 )   PDF (1652KB) ( 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影响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MIBC)合并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全因死亡结局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3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MIBC合并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随访并记录所有患者的全因死亡结局发生时间,并以其作为预后研究的结局事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模型筛选MIBC合并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对于重要的影响因素(膀胱癌病理T分期、M分期、神经侵犯),绘制多因素Cox回归调整混杂因素前后的生存曲线。结果: 共纳入32例患者,平均年龄(72.5±6.6)岁,中位术前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6.68(2.47,6.84) μg/L,平均术前血肌酐(95±36) μmol/L,中位生存期为65个月。绝大多数(87.5%)患者膀胱癌病理分级为高级别,53.1%患者可见淋巴管侵犯,31.3%患者可见神经侵犯。25.0%的病例可见膀胱癌累及前列腺,手术软组织切缘阳性率为37. 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术前血肌酐水平(HR=1.02,95%CI:1.01~1.04)、膀胱癌病理分期T3(HR=11.58,95%CI:1.38~97.36)和T4(HR=19.53,95%CI:4.26~89.52)、膀胱癌转移(HR=9.44,95%CI:1.26~70.49)、膀胱癌神经侵犯(HR=6.26,95%CI:1.39~28.27)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 < 0.05)。调整混杂因素后的生存曲线与Log-rank检验结果提示膀胱癌病理分期T3、T4、M1和神经侵犯为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不良因素(P<0.05)。结论: MIBC合并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整体存在预后较差的趋势; 术前血肌酐高、膀胱癌病理分期T3或T4、膀胱癌转移、膀胱癌神经侵犯是MIBC合并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远期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危险因素
    颜野,李小龙,夏海缀,朱学华,张羽婷,张帆,刘可,刘承,马潞林
    2024, (4):  589-593.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4.007    
    摘要 ( 21 )   HTML ( 1 )   PDF (959KB) ( 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 OAB)的发生及转归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住院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26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并收集患者临床基线信息、计算影像特征、围术期参数、术前患者尿控情况、病理学诊断与术后1年内OAB发生情况的相关性。在影像特征中,定义膀胱壁厚度(bladder wall thickness, BWT)和膀胱黏膜光滑程度(bladder mucosal smoothness, BMS)两个参数,用于预测OAB的发生情况。结果: 263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中,术后1年存在OAB状态者共52例,占所有患者的19.8%。术前既往存在OAB症状者40例,术后缓解者17例(42.5%),症状持续者23例(57.5 %);术后新发OAB者29例,占术后所有OAB患者的55.77%。单因素分析显示膀胱壁厚度、膀胱黏膜光滑程度、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均与术后OAB的发生相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发现,BMS是远期OAB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01)。结论: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远期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通过术前磁共振成像测量充盈状态下膀胱壁厚度或膀胱黏膜光滑程度,可以预测根治术后OAB的发生风险。

    术前盆底肌电生理参数对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尿失禁的预测价值
    于书慧,韩佳凝,钟丽君,陈聪语,肖云翔,黄燕波,杨洋,车新艳
    2024, (4):  594-59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4.008    
    摘要 ( 20 )   HTML ( 0 )   PDF (1030KB) ( 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术前盆底肌电生理参数对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 IPSS)、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水平、Gleason评分、手术方式、是否尿道功能重建、是否淋巴结清扫、性神经是否保留、留置导尿时间、D’ Amico风险分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评分、查尔森(Charlson)合并症指数、术后随访时间、前列腺体积,以及盆底肌电生理参数(前静息均值、快肌均值和慢肌均值)。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术后早期尿失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下面积,评估盆底肌电参数的预测效能,再利用约登指数(Youden index)并结合临床意义,共同确定术后早期尿失禁发生的最佳临界值。结果: 纳入患者271例,术后自主控尿率为81.9%。患者快肌评分为23.5(18.2, 31.6)分,慢肌评分为12.5(9.6, 17.3)分,179例(66.1%)患者未保留性神经,110例(40.6%)患者进行了尿道功能重建。高龄和盆底快肌评分低被确认为尿失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60岁患者是≥70岁患者自主控尿率的5.482倍(95%CI: 1.532~19.617,P<0.05);患者的盆底快肌评分与尿失禁恢复的关系密切(OR=1.209,95%CI: 1.132~1.291, P<0.05)。当术前盆底快肌评分的最佳临界值设定为18.5分时,RO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6%和61.2%。结论: 术前盆底肌电生理参数对于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风险表现出较好的预测准确性和临床应用性,能够用于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风险的早期识别,其中年龄和盆底快肌评分是重要的预测因子。

    经耻骨后尿道中段悬吊带术治疗女性复发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中长期疗效
    李雨清,王飚,乔鹏,王玮,关星
    2024, (4):  600-60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4.009    
    摘要 ( 24 )   HTML ( 0 )   PDF (846KB) ( 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耻骨后尿道中段悬吊带术(tension-free vaginal tape,TVT)治疗女性复发性压力性尿失禁(recurrent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rSUI)的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北京朝阳医院采用TVT治疗rSUI的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使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short form,ICI-Q-SF)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年、术后3年以上的尿失禁症状评分,比较ICI-Q-SF各项评分及总分变化, 同时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年以上的尿失禁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结果: 共纳入24例患者,其中1例在术后1年因脑血管意外死亡,余23例随访时间3.9~7.3年,平均随访时间(5.2±1.1)年。ICI-Q-SF总分中位数术前为20.0(16.0,21.0),术后1年及平均5年随访时为5.0(1.5,7.8)和6.0(3.0,9.0),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ICI-Q-SF各分项评分在术后1年及平均5年的随访中均较术前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从尿失禁严重程度来看,术前所有患者表现为中-重度尿失禁;术后平均5年,87.0%(20/23)的患者无尿失禁或仅有轻度尿失禁,13.0%(3/23)的患者再次出现中-重度尿失禁(P < 0.001)。结论: TVT对女性rSUI治疗有效,平均5年治愈和有效改善率达到87.0%。

    经皮微通道-微电子肾镜-微超声探针碎石术治疗1.5~2.5 cm肾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
    王明瑞,刘军,熊六林,于路平,胡浩,许克新,徐涛
    2024, (4):  605-60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4.010    
    摘要 ( 19 )   HTML ( 1 )   PDF (1131KB) ( 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皮微通道-微电子肾镜-微超声探针碎石术(mini-track, mini-nephroscopy and mini-ultrasonic prob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3mPCNL)治疗1.5~2.5 cm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共25例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超声引导下3mPCNL的1.5~2.5 cm肾结石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匹配同时期内25例接受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standard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sPCNL)的1.5~2.5 cm肾结石患者,按照两组患者结石最大径差值的绝对值≤1 mm的标准进行一对一匹配,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手术时间、肾功能改变情况、术后无石率、血红蛋白改变情况以及并发症率,进而初步分析3mPCNL治疗1.5~2.5 cm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3mPCNL组和sPCNL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术前中位血肌酐、术前平均血红蛋白、术前平均红细胞压积、中位结石最大径和中位结石CT密度值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全部为单发结石。3mPCNL组患者的中位手术时间为60.0(45.0~110.0) min,与sPCN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为单通道手术。3mPCNL组术后平均血红蛋白为(115.3±15.5) mmol/L,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血红蛋白降低值与sPCN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2.2) mmol/L vs. (10.1±1.9) mmol/L]。3mPCNL组术后平均红细胞压积为(28.0±5.2)%,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4,P=0.020),平均红细胞压积降低值与sPCN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 vs. 2.7%)。3mPCNL组术后中位血肌酐为74.0(51.0~118.0) μmol/L,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80,P=0.005)。3mPCNL组和sPCNL组术后无石率分别为96.0%和97.3%,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3±1.4) d和(5.5±2.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192, P=0.025)。1例sPCNL组患者拔除肾造瘘管后出现大量出血,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后好转;1例3mPCNL组患者出现轻度肾周血肿,行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均未见并发症。结论: 3mPCNL治疗1.5~2.5 cm肾结石可以达到与sPCNL相当的有效率,可以在较短的手术时间内获得理想的术后无石率,且手术相关并发症率较低。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男性肾结石风险的关联
    郑生旗,花天池,殷桂草,张伟,姚曳,李一帆
    2024, (4):  610-61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4.011    
    摘要 ( 18 )   HTML ( 0 )   PDF (1588KB) ( 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甘油三酯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数与肾结石风险间的关联性,并探讨在不同人群中的效应差异。方法: 通过横断面研究分析84 968名成年体检者的受检记录,将体检者根据TyG指数分为三个分位组(低、中、高)。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TyG指数与肾结石风险之间的关联,使用分段线性回归模型探讨TyG指数与肾结石风险之间的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并进行亚组分析以探究不同人群中的效应差异。结果: 随着TyG指数的增加,肾结石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从低TyG指数组的4.36%增加到高TyG指数组的8.96%(P < 0.001)。在调整了多种因素后,中、高TyG指数组的男性与低TyG指数组男性相比,肾结石的风险分别增加了1.18倍(95%CI: 1.07~1.31,P=0.002)和1.29倍(95%CI: 2.08~2.47,P < 0.001)。然而,在女性中,这一关联在调整后并不显著(OR=0.98,95%CI: 0.82~1.16,P=0.778)。非线性分析显示,在男性中,TyG指数在8.98的折点以下存在显著关联(OR=1.40,95%CI: 1.24~1.58,P < 0.001),而在该折点及以上则不显著(OR=0.91,95%CI: 0.78~1.06,P=0.24)。亚组分析表明,TyG指数与肾结石风险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年龄、不同BMI和高血压状态下均较为稳定。结论: TyG指数与男性肾结石风险呈正相关,且这种关系表现为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TyG指数有助于识别高风险的肾结石男性患者,但需进一步探讨其潜在机制及在不同人群的普遍性。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伴下腔静脉瘤栓的临床诊治
    陈克伟,刘茁,邓绍晖,张帆,叶剑飞,王国良,张树栋
    2024, (4):  617-623.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4.012    
    摘要 ( 18 )   HTML ( 2 )   PDF (2715KB) ( 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 RAML)合并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 IVC)瘤栓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该类患者行肾部分切除术和瘤栓取出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2014年4月至2023年3月诊断为RAML合并IVC瘤栓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人口统计学和围手术期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手术方式、随访时间等,并比较经典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lassical angiomyolipoma, CAML)合并IVC瘤栓患者与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 EAML)合并IVC瘤栓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共纳入11例患者,其中CAML合并IVC瘤栓患者7例,EAML合并IVC瘤栓患者4例。女性9例(9/11, 81.8%),男性2例(2/11, 18.2%),平均年龄(44.0±17.1)岁。9例患者(9/11, 81.8%)出现临床症状,包括腰痛、血尿、腹部包块等局部症状及体质量减轻、发热等系统性症状,2例(2/11, 18.2%)RAML合并IVC瘤栓患者没有出现临床症状,由体检发现。11例患者中10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伴IVC瘤栓取出术,其中开腹手术3例(3/10, 30.0%),腹腔镜手术2例(2/10, 20.0%),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5例(5/10, 50.0%);另外1例患者行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和瘤栓取出术。EAML合并IVC瘤栓的患者相较于CAML合并IVC瘤栓患者出现系统性临床症状(100% vs. 0%,P=0.003)的比例更高,术中出血量[400 (240, 3 050) mL vs. 50 (50, 300) mL,P =0.036]更多,并且出现肿瘤坏死(75% vs. 0%,P=0.024)的比例更高,但手术时间[(415.8±201.2) min vs. (226.0±87.3) min,P=0.05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CAML伴IVC瘤栓患者相比,EAML伴IVC瘤栓患者出现系统性症状和肿瘤坏死的比例更高。此外,对于特定的CAML伴IVC瘤栓患者可以进行肾部分切除术和瘤栓取出术以更好地保留肾功能。

    伴静脉癌栓的肾上腺皮质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
    刘帅,刘磊,刘茁,张帆,马潞林,田晓军,侯小飞,王国良,赵磊,张树栋
    2024, (4):  624-63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4.013    
    摘要 ( 15 )   HTML ( 0 )   PDF (1309KB) ( 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肾上腺皮质癌伴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并总结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2018—2023年接受手术治疗的肾上腺皮质癌患者的相关数据,将其分为伴静脉癌栓组和不伴静脉癌栓组。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定量变量,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分类变量,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 共纳入27例肾上腺皮质癌患者,其中11例(40.7%)伴静脉癌栓,包括8例女性,3例男性,中位年龄49(36,58)岁,中位体重指数26.0(24.1,30.4) kg/m2;7例初诊时有症状,6例有高血压病史,2例皮质醇水平增高;中位肿瘤直径9.4(6.5,12.5) cm。3例肿瘤侧别为左侧,其中1例局限在左肾上腺中央静脉未侵入左肾静脉,2例癌栓生长达肝下下腔静脉;8例肿瘤侧别为右侧,其中1例在右肾上腺中央静脉未侵入下腔静脉,4例侵入肝下下腔静脉,3例生长达肝后下腔静脉。10例患者为欧洲肾上腺肿瘤研究协作网(European Network for the Study of Adrenal Tumors,ENSAT)临床分期Ⅲ期,1例为Ⅳ期。手术方式为开放手术6例,单纯腹腔镜手术者4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1例;2例切除同侧肾脏;中位手术时间332(261,440) min,术中中位出血量900(700,2 200) 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9(5,10) d;中位生存时间24.0个月,中位复发时间7.0个月,16例不伴静脉癌栓患者均未达到中位生存时间和中位复发时间。与不伴静脉癌栓组相比,静脉癌栓组有更差的3年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71.4% vs. 40.9%;Log-rank,P=0.038)和2年无复发生存(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率(53.7% vs. 9.1%;Log-rank,P=0.015)。结论: 肾上腺皮质癌伴静脉癌栓患者预后较差,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和静脉癌栓取出术治疗该疾病安全有效。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肾切除术联合Mayo Ⅲ~Ⅳ级静脉瘤栓取栓术不同手术方式中的临床作用
    杨捷,冯杰莉,张树栋,马潞林,郑清
    2024, (4):  631-63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4.014    
    摘要 ( 15 )   HTML ( 0 )   PDF (1489KB) ( 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在肾切除术联合下腔静脉Mayo Ⅲ~Ⅳ级瘤栓取栓术不同手术方式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根治性肾切除联合Mayo Ⅲ~Ⅳ级瘤栓取栓手术的患者28例,其中,机器人手术16例,腹腔镜手术2例,开腹手术10例,收集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机器人手术的患者中有9例采用TEE,其中7例术中TEE影像结果较术前发生变化,包括2例术中TEE提示瘤栓进入右心房,2例显示下腔静脉瘤栓由Mayo Ⅲ级升至Ⅳ级,3例提示瘤栓与下腔静脉粘连,及时调整了手术方案;开腹手术的患者中有6例采用TEE,其中4例术中TEE提示Mayo分级较术前发生变化,包括3例提示瘤栓与下腔静脉粘连,1例提示瘤栓伴血栓形成,调整了手术方案,旷置或节段性切除瘤栓;腹腔镜手术的2例患者未采用术中TEE。术中采用TEE的作用包括开腹手术术中探查结合TEE监测瘤栓切除过程,机器人手术完全通过TEE监测瘤栓脱出,术中TEE还实时监测患者循环状态和心脏功能变化。结论: 肾切除术联合Mayo Ⅲ~Ⅳ级瘤栓取栓术的不同术式中,术中TEE均可再次确定瘤栓分级、粘连程度,并实时动态跟踪取栓过程,监测患者循环状态和心脏功能变化,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但其临床应用仍不足,建议这类手术均采用术中TEE。

    6例肾尤文肉瘤伴静脉瘤栓的诊治
    王滨帅,邱敏,张前进,田茂锋,刘磊,王国良,陆敏,田晓军,张树栋
    2024, (4):  636-63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4.015    
    摘要 ( 15 )   HTML ( 1 )   PDF (1328KB) ( 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回顾和分析肾尤文肉瘤伴静脉瘤栓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随访患者的生存预后,为疾病的诊治提供帮助。方法: 收集2016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为肾尤文肉瘤伴静脉瘤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和术后病理资料,电话随访患者预后情况,分析诊治过程对疾病预后的影响。结果: 患者6例,其中男性1例、女性5例;左肾肿物4例,右肾肿物2例;确诊时中位年龄28岁(16~52岁);影像学表现均为外生性肿瘤,内部存在坏死组织及出血;平均肿瘤最大直径为12.6 cm,平均瘤栓长度为7.8 cm;4例行开放手术,2例行腹腔镜手术;术后病理结果均为肾尤文肉瘤,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中3例CD99(+),2例FLI-1(+),1例CD99、FLI-1(-);术后接受化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方案)3例,化疗联合放疗1例,未行放化疗2例;术后6例平均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37个月,接受化疗的4例患者平均术后OS(47个月)显著高于未行化疗的2例患者(16个月,P=0.031)。结论: 肾尤文肉瘤伴静脉瘤栓临床罕见,年轻女性患者多发,手术难度大,预后不良,手术切除加辅助放化疗可提高患者OS。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颊黏膜补片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复杂输尿管狭窄
    应沂岑,杜毅聪,李志华,张一鸣,李新飞,王冰,张鹏,朱宏建,周利群,杨昆霖,李学松
    2024, (4):  640-64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4.016    
    摘要 ( 18 )   HTML ( 0 )   PDF (2141KB) ( 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颊黏膜补片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复杂输尿管上段、长段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1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和北京市健宫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0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颊黏膜补片输尿管成形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随访资料。结果: 本研究包含14例男性和6例女性,平均年龄(41±11)岁(范围19~60岁),平均体重指数(24.3±3.6) kg/m2 (范围18.2~31.8 kg/m2)。左侧9例,右侧11例,所有患者的狭窄部位均位于输尿管上段(包含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平均术前血肌酐(92.2±23.3) μmol/L (范围49.2~138.9 μmol/L),平均输尿管狭窄长度为(2.8±0.9) cm (范围1.0~4.0 cm)。20例患者中10例患者既往接受过失败的重建手术,12例患者术中接受了输尿管后壁加强吻合。平均获取颊黏膜补片长度为(3.1±0.6) cm (范围2.0~4.3 cm),中位宽度为1.5 cm (范围1.0~2.0 cm)。中位手术时长154 min (范围113~300 min),中位术中估计出血量45 mL (范围0~100 mL)。中位术后住院日为4 d (范围4~14 d)。平均术后随访时间(15.0±1.7) 月(范围12.5~17.9月),手术成功率为100.0%。术后11例患者报告了颊黏膜取材部位的轻度不适,2例患者术后出现泌尿系感染,其他7例没有报告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复查血肌酐,为(90.9±23.9) μmol/L (范围60.0~153.0 μmol/L)。结论: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颊黏膜补片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复杂输尿管上段、长段狭窄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但需大样本研究及长时间随访评估其远期疗效。

    构建显微精索手术治疗精索疼痛的术后疼痛缓解预测模型
    何海龙,李清,徐涛,张晓威
    2024, (4):  646-65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4.017    
    摘要 ( 17 )   HTML ( 0 )   PDF (3271KB) ( 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影响显微精索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构建采用显微精索手术治疗精索疼痛的术后疼痛缓解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的324例精索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显微精索手术。采用Lasso回归筛选临床预测变量,通过Logistic回归构建显微精索手术后精索神经痛有效缓解的临床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Bootstrap法进行模型的内部验证,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和临床实用性。结果: 采用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筛选出年龄(OR=1.081, 95%CI: 1.033~1.137, P=0.001)、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 PHQ-9)评分(OR=0.906, 95%CI: 0.768~1.048, P=0.04)、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评分(OR=0.759, 95%CI: 0.627~0.900, P=0.003)、慢性疼痛时间(OR=1.070,95%CI: 1.028~1.127, P=0.002)和曲张精索静脉内径(OR=0.150,95%CI: 0.072~0.282, P < 0.001)这5个临床指标是精索静脉曲张相关精索疼痛患者术后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OR=1.092, 95%CI: 1.033~1.163, P=0.003)、PHQ-9(OR=0.837, 95%CI: 0.717~0.959, P=0.016)、GAD-7(OR=0.785, 95%CI: 0.648~0.922, P=0.007)和慢性疼痛时间(OR=0.925, 95%CI: 0.876~0.971, P=0.002)是特发性精索疼痛患者术后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临床治疗构建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9(精索静脉曲张组)和0.913(特发性精索疼痛组),模型内部验证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93(精索静脉曲张组)和0.94(特发性精索疼痛组),说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 基于年龄、疼痛病程时间、PHQ-9评分、GAD-7评分和曲张的精索静脉内径构建的术后疗效预测模型具备良好的预测能力和临床适用性,可用于临床实践。

    带线输尿管支架自排技术在肾移植受者中的效果及安全性
    杨文博,余磊,张维宇,徐涛,王强
    2024, (4):  656-66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4.018    
    摘要 ( 23 )   HTML ( 1 )   PDF (1554KB) ( 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带线输尿管支架自排技术完成肾移植术中输尿管支架置入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2022年11月至2024年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的肾移植受者,根据情况将其分为带线输尿管支架组和膀胱镜组。带线输尿管支架组术中输尿管支架膀胱端采用2-0慕丝线20~30 cm挂线,术后第9天拔出导尿管时,输尿管支架末端的挂线随尿液排出尿道口,拔除输尿管支架末端挂线时可带出输尿管支架。膀胱镜组肾移植术中常规置入输尿管支架,术后通过膀胱镜尿道局部浸润麻醉下常规拔除输尿管支架。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两组留置和拔除输尿管支架的疼痛程度[用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11评分表示],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内泌尿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纳入46例肾移植受者,其中带线输尿管支架组21例,膀胱镜组25例。截至2024年3月,所有受者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3~12个月)。带线输尿管支架组和膀胱镜组年龄分布、男女比例、死亡供体与活体供体移植物方面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膀胱镜组和带线输尿管支架组分别有15例(60%)和4例(19%)发生尿路感染(P=0.007),但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尿瘘、伤口感染和输尿管狭窄,且均未观察到与支架相关的并发症,也未发现输尿管支架结壳、迁移或结石形成。膀胱镜组和带线输尿管支架组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疼痛评分分别为4.4±2.5和4.6±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P=0.773),但两组输尿管支架拔除时的疼痛评分分别为4.9±1.6和3.0±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17,P<0.001)。膀胱镜组和带线输尿管支架组与输尿管支架相关的医疗费用分别为6 452.0(5 539.5,6 452.0)元和3 225.0(3 225.0,3 225.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较常规移植肾输尿管支架,带线输尿管支架自排技术操作简便,输尿管支架留置时间短,患者拔除输尿管支架时不适症状减轻,拔除输尿管支架费用显著降低,且术后泌尿系统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改良术式。

    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多房囊性肾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虞乐,邓绍晖,张帆,颜野,叶剑飞,张树栋
    2024, (4):  661-66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4.019    
    摘要 ( 17 )   HTML ( 1 )   PDF (1324KB) ( 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多房囊性肾肿瘤(multilocular cystic renal neoplasm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 MCRNLMP)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对比接受不同手术方式的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多房囊性肾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3年9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或者保留肾单位手术且术后病理明确为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多房囊性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获取其基本临床特征、术后病理结果及预后。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根治性肾切除术组及保留肾单位手术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结果: 共纳入35例患者,诊断时的中位年龄为53.0(39.0~62.0)岁,其中23例为男性(65.7%),12例为女性(34.3%)。9例患者接受了根治性肾切除术(25.7%),26例患者接受了保留肾单位手术(74.3%)。35例患者的临床T分期均未超过T2a期。中位手术时间145.0 min,中位估计术中出血量20.0 mL。术后中位住院天数6.0 d。术后病理结果均未提示肾窦侵犯、肉瘤样变、肾上腺侵犯及淋巴结侵犯。将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保留肾单位手术组和根治性肾切除术组,并对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除1例患者失访外,其余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1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0.5个月,仅1例患者因非肿瘤原因死亡,其余患者均无肿瘤转移或复发。结论: 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多房囊性肾肿瘤患者的预后较好; 对于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多房囊性肾肿瘤,接受保留肾单位手术和根治性肾切除术的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囊性肾癌的功能学和肿瘤学结果: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舒帆,郝一昌,张展奕,邓绍晖,张洪宪,刘磊,王国良,田晓军,赵磊,马潞林,张树栋
    2024, (4):  667-67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4.020    
    摘要 ( 18 )   HTML ( 2 )   PDF (1206KB) ( 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单中心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囊性肾癌的结果,并将其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SEER)数据库进行对比,探究术后肾功能和肿瘤学结局。方法: 纳入2010—2023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PUTH)泌尿外科行肾部分切除术的囊性肾癌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并统计基线特征。分别采用肾动态显像和加入了中国种族系数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Chinese Coefficients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 Epidemiology Collaboration,C-CKD-EPI)公式测定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 并绘制肾功能的变化曲线,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生存状态。纳入SEER数据库中2000—2020年的囊性肾癌病例,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以平衡与PUTH患者数据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方法描绘PUTH队列和SEER队列的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ancer-specific survival, CSS)曲线。结果: PUTH患者队列和SEER数据库中的患者队列分别纳入了38例和385例患者,PSM后各筛选出31例和72例,患者的基线特征仅在肿瘤直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PSM后在CSS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6),SEER队列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12.5个月,10年生存率为97.2%,PUTH队列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7.0个月、10年生存率为100.0%。肾动态显像测定的eGFR与基于肌酐估算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术前、术后短期、术后长期之间的eG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具体为术后短期肾功能下降,术后长期肾功能恢复。结论: 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囊性肾癌是安全可行的,具有较好的肾功能和肿瘤学结局。

    非转移性T3a肾细胞癌患者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期预测
    周泽臻,邓绍晖,颜野,张帆,郝一昌,葛力源,张洪宪,王国良,张树栋
    2024, (4):  673-67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4.021    
    摘要 ( 12 )   HTML ( 0 )   PDF (2852KB) ( 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预测非转移性T3a肾细胞癌患者术后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ancer specific survival, CSS)。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21年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证实为T3aN0-1M0的肾细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集到符合要求的患者336例,以4 ∶ 1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队列(268例)和内部验证队列(68例)。采用双向Lasso回归筛选变量绘制预测T3aN0-1M0肾细胞癌患者术后3年CSS的列线图。利用一致性指数(C指数)、时间依赖性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校准曲线、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来评估列线图的判别和校准能力及临床效益。根据列线图得分划分危险分层,并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危险分层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 PFS)和CSS。结果: 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的基线资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Lasso回归筛选结果,最终纳入肿瘤最大径、组织学分级、肉瘤样变、T3a特征、淋巴结转移5个变量构建列线图。列线图的训练队列和内部验证队列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808(0.708~0.907)、0.903(0.838~0.969);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期的AUC分别为0.843(0.725~0.961)、0.923(0.844~1.002);各队列的校准曲线均显示实际CSS与预测概率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各队列的DCA曲线均显示列线图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净效益;两个队列共计336例患者,其中肿瘤特异性死亡35例,术后复发69例。根据列线图将0~117分的患者划分为低危组,119-284分的患者划分为高危组,其中低危组(282例)肿瘤特异性死亡16例,术后复发36例,高危组(54例)肿瘤特异性死亡19例,术后复发33例。低危组和高危组的PFS和C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构建并验证了预测非转移性T3a肾细胞癌患者术后3年CSS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协助临床精准评估此类患者的远期预后。

    阴茎海绵体注射试验对阴茎血管功能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陈延,李况蒙,洪锴,张树栋,程建星,郑仲杰,唐文豪,赵连明,张海涛,姜辉,林浩成
    2024, (4):  680-68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4.022    
    摘要 ( 17 )   HTML ( 0 )   PDF (876KB) ( 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患者年龄、不同激素水平及生化指标对阴茎海绵体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男科进行彩色双频多普勒超声(color duplex Doppler ultrasonography,CDDU)联合阴茎海绵体注射试验(intracavernosal injection test,ICI)的ED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SPSS 29.0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700例ED患者,其中ICI结果阴性380例,阳性320例;阴茎海绵体动脉收缩期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 < 25 cm/s者84例,≥25 cm/s者616例;舒张末期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5 cm/s者202例,≤5 cm/s者498例;PSV和/或EDV结果异常者264例,PSV和EDV结果均正常者436例。血管性ED患者相较于非血管性ED患者雌二醇和睾酮水平更低(t=-3.546,P<0.001;t=-2.089,P=0.037),高血糖发生率更高(χ2=12.772,P=0.002)。动脉性ED患者相较于非动脉性ED患者年龄更大(t=3.953,P<0.001),高血糖发生率更高(χ2= 9.518,P=0.009),雌二醇/睾酮比值更高(t=2.330,P=0.020)。动静脉混合性ED患者相较于均正常者的患者年龄更高(t=3.567,P<0.001),睾酮水平更低(t=-2.288,P =0.022),高血糖发生率更高(χ2=12.877,P= 0.002),雌二醇/睾酮比值更大(t=2.096,P =0.0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雌二醇水平升高是血管性ED的保护因素(OR=1.009,95%CI:1.004~1.014),葡萄糖≥7.0 mmol/L是血管性ED的危险因素(OR=0.381,95%CI:0.219~0.661);年龄增长是动脉性ED的危险因素(OR=0.960,95%CI:0.938~0.982);年龄增长(OR=0.976,95%CI:0.958~0.993)、葡萄糖5.6~6.9 mmol/L(OR=0.591,95%CI:0.399~0.876)是动静脉混合性ED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糖和年龄增长可能使阴茎海绵体血管功能减退,而雌二醇水平升高可能对阴茎海绵体血管功能有保护作用。

    亚慢性PM2.5和O3共同暴露对大鼠鼻黏膜ATP总量及ATP酶活性的影响
    阎腾龙,胥嘉钰,陈田,杨鑫,王伟伟,周淑佩,牛丕业,贾光,夏交
    2024, (4):  687-69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4.023    
    摘要 ( 14 )   HTML ( 0 )   PDF (2145KB) ( 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细颗粒物(fine particle matter,PM2.5)和臭氧(ozone,O3)亚慢性共同暴露对大鼠鼻黏膜组织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总量及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只雄性Sprague Dawley (SD) 大鼠均分为对照组和暴露组,每组各10只,分别饲养于常规清洁级环境和本团队既往所搭建的大气污染物暴露系统中,连续暴露208 d。暴露期间,监测暴露系统内PM2.5和O3浓度,采用自测和站点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对暴露系统内PM2.5和O3进行综合评估。在暴露第208天处死大鼠取心、肝、脾、肾、睾丸等主要器官和鼻黏膜组织,称量各脏器重量并计算脏器系数。利用所收集鼻黏膜组织,使用生物发光法测定ATP总量,使用分光光度法检测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指标组间差异。结果: 自第3周开始至暴露结束,暴露组大鼠体质量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间脏器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暴露组日均PM2.5浓度为(30.68 ± 19.23) μg/m3,O3最大8 h浓度(O3-8 h)为(82.45 ± 35.81) μg/m3。暴露组大鼠鼻黏膜组织ATP化学发光值(792.4±274.1) IU/L低于对照组(1 126.8±218.1) IU/L,鼻黏膜组织Na+-K+-ATP酶活性(1.53±0.85) U/mg低于对照组(4.31±1.60) U/mg(P < 0.05)。对照组和暴露组鼻黏膜组织的蛋白含量分别为(302.14±52.51) mg/L和(234.58±53.49) mg/L,Ca2+-ATP酶活性分别为(0.81±0.27) U/mg和(0.99± 0.73) U/mg,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亚慢性PM2.5和O3共同暴露可能影响大鼠鼻黏膜组织供氧能力。

    健康体检人群血尿酸与气流阻塞的相关性
    周庆欣,杨晴晴,石舒原,李沛,孙凤
    2024, (4):  693-69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4.024    
    摘要 ( 12 )   HTML ( 0 )   PDF (1713KB) ( 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中国台湾健康体检人群中血尿酸水平与肺功能指标和气流阻塞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中国台湾美兆健康资源中心的体检资料,选取于1996—2016年间进行体检的40岁以上人群进行横断面分析,按照性别分别进行血尿酸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以及血尿酸水平对气流阻塞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纳入35 465人,平均年龄(45.70±7.30)岁,男性16 411人,女性19 054人,其中,男性的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存在气流阻塞的人群血尿酸水平高于无气流阻塞的人群。女性血尿酸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用力肺活量(force vital capacity, FVC)]之间呈负相关(P<0.05),男性血尿酸水平与肺功能指标FEV1、FVC之间则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调整年龄、教育程度、吸烟、饮酒、工作强度、体重指数、是否咳嗽、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等指标,以及白细胞、白蛋白等生化指标后,随着血尿酸浓度的升高,女性更易存在气流阻塞(OR=1.12,95%CI: 1.02~1.22,P<0.05)。按照是否患高尿酸血症进行分组,结果显示与血尿酸正常组相比,女性中高尿酸血症组更易存在气流阻塞(OR=1.36,95%CI: 1.06~1.75,P<0.05),而男性中血尿酸浓度与气流阻塞患病之间无显著相关性(OR=1.04,95%CI: 0.96~1.13,P>0.05),是否患高尿酸血症与气流阻塞的存在无显著相关性(OR=1.12,95%CI: 0.89~1.39,P>0.05)。结论: 女性健康体检人群中,血尿酸水平与肺功能指标FEV1、FVC之间存在负相关,高尿酸血症与气流阻塞的存在有相关性,在男性中则不明显。未来仍需要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高血尿酸水平是否与气流阻塞的发生相关联。

    天津与上海35岁以上人群氮氧化物个体暴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庞博,郭桐君,陈曦,郭华棋,石嘉章,陈娟,王欣梅,李耀妍,单安琪,余恒意,黄婧,汤乃军,王艳,郭新彪,李国星,吴少伟
    2024, (4):  700-70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4.025    
    摘要 ( 11 )   HTML ( 0 )   PDF (883KB) ( 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天津和上海35岁以上人群氮氧化物(nitrogen oxides,NOX)与二氧化氮(nitrogen dioxide,NO2)个体暴露水平进行测量,并探讨研究对象基线特征、居住环境情况及日常活动模式等因素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定组研究,在天津和上海招募91名年龄35岁以上的研究对象,分别在夏季和冬季各进行3次随访(上海冬季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只进行了1次随访),每两次随访之间间隔至少为2个星期,有27名研究对象参与了两个季节的研究。每次随访使用Ogawa被动式采样器测量个体24 h NOX与NO2暴露浓度,通过问卷和日志收集日常活动模式信息。采用混合线性效应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NOX与NO2个体暴露水平的影响。结果: 两地人群共完成349人次有效的24 h内NO2与NOX个体暴露监测,天津夏季NO2与NOX个体暴露日均值(体积分数)分别为18.0×10-9和26.2×10-9,天津冬季分别为31.0×10-9和54.9×10-9,上海夏季分别为38.7×10-9和100.0×10-9,上海冬季分别为45.5×10-9和139.2×10-9。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OX与NO2个体暴露水平与城市、季节、性别、日均做饭次数以及监测站大气NO2浓度显著相关。除以上因素外,NOX个体暴露水平还与教育水平有显著关联,NO2个体暴露水平还与是否被动吸烟、日均居家时间、烹饪燃料类型、住宅与交通主干道距离、是否使用抽油烟机存在显著关联。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O2与NOX个体暴露水平天津显著低于上海,夏季显著低于冬季,男性NOX个体暴露水平显著高于女性。监测站NO2浓度与NO2和NOX个体暴露水平呈显著正向关联;日均做饭次数与NO2个体暴露水平之间呈显著正向关联,日均居家时间与NO2个体暴露水平之间呈显著负向关联。大气NO2浓度每升高1个四分位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 即12.7×10-9,NO2个体暴露水平上升27.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7.0%~38.9%],NOX个体暴露水平上升16.1%(95%CI:7.1%~25.8%)。结论: 不同季节、城市和大气NO2浓度均可以影响NO2与NOX的个体暴露水平,同时NO2个体暴露水平还受到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BDNF、IL-18、hs-CRP水平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李晋娜,许丽娜,李敏,宋怡,张静,贾龙斌
    2024, (4):  708-71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4.026    
    摘要 ( 14 )   HTML ( 0 )   PDF (880KB) ( 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相关性,为早期预防VCI提供有价值的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山西晋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60例,按照是否合并认知障碍分为无认知障碍组(no cognitive impairment,NCI,57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组(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56例)和血管性痴呆组(vascular dementia,VaD,47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测评各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采用Pullicino梗死灶面积计算方法计算梗死面积(分为小面积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大面积梗死组)。分别在脑梗死急性期(0~7 d)、恢复期(15~30 d)和6个月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BDNF、IL-18的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的水平。观察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和不同梗死面积对血清BDNF、IL-18、hs-CRP的影响,比较NCI、VCIND和VaD三组患者BDNF、IL-18和hs-CRP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VCI的相关性。结果: (1) 神经功能缺损轻度组、小面积梗死组血清BDNF的水平和MoCA评分分别显著高于缺损中、重度组和中面积、大面积梗死组,其血清IL-18、hs-CRP水平分别显著低于缺损中、重度组和中面积、大面积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NCI组、VCIND组、VaD组的BDNF水平在脑梗死急性期、恢复期和6个月时均呈递减趋势,急性期和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IL-18、hs-CRP水平在急性期、恢复期和6个月时均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BDNF水平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与VCI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而IL-18、hs-CRP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与VCI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BDNF、IL-18和hs-CRP参与了急性脑梗死后VCI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BDNF发挥了积极的保护作用,IL-18和hs-CRP对认知功能造成了明显的损害,血清BDNF、IL-18和hs-CRP的表达水平与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VCI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物。

    心房颤动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的表达差异和临床意义
    韦莹,崔鸣,刘书旺,于海奕,高炜,李蕾
    2024, (4):  715-72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4.027    
    摘要 ( 12 )   HTML ( 1 )   PDF (1984KB) ( 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因素、生化指标和心房结构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GDF-15与房颤类型和结构重构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房颤患者,选择同期住院无房颤病史的窦性心律者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法检测血清GDF-15水平。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入组156例房颤患者,其中持续性房颤组64例,阵发性房颤组92例;对照组38例。房颤组血清GDF-1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 112 (723, 1 525) ng/L vs. 697 (499, 825) ng/L,P < 0.001],持续性房颤组血清GDF-15水平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1 140 (858, 1 708) ng/L vs. 1 090 (662, 1 374) ng/L,P=0.0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GDF-15预测房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36(95%CI:0.651~0.822,P < 0.001),最佳临界值843.2 ng/L,其敏感性为68.2%,特异性为78.9%。血清GDF-15预测持续性房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594(95%CI:0.504~0.684,P=0.047),最佳临界值771.5 ng/L,其敏感性为82.8%,特异性为35.9%。相关分析显示房颤患者血清GDF-15水平与年龄(r=0.480, P < 0.001)、左心房压力(left atrial pressure,LAP,r=0.300,P < 0.001)正相关,与左心耳血流速度(left atrial appendage flow velocity,LAAV,r=-0.252,P=0.002)负相关。多重线性回归显示年龄和LAP对血清GDF-15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GDF-15(OR=1.002,95%CI:1.001~1.003,P=0.004)和左心房前后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OR=1.400,95%CI:1.214~1.616,P < 0.001)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房颤患者血清GDF-15水平显著升高,且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清GDF-15水平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清GDF-15表达水平与房颤及心房结构重构具有一定相关性。

    血浆中脂质代谢分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及膳食因素的关系
    和静,房中则,杨颖,刘静,马文瑶,霍勇,高炜,武阳丰,谢高强
    2024, (4):  722-728.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4.028    
    摘要 ( 16 )   HTML ( 0 )   PDF (999KB) ( 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血浆中脂质代谢分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可能的膳食相关因素。方法: 从参加2012年“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队列10年随访研究”的北京市石景山区1 312名社区人群中,按照入排标准(年龄 < 70岁、无临床心血管病及其他疾病等)筛选出85名有2个以上颈动脉软斑块或混合斑块者,以及相匹配的89名无斑块对照者;然后从中各随机抽取10名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颈动脉斑块采用GE Vivid i超声仪(8L探头)确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脂质代谢分子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113种脂质代谢分子。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使用统一的标准问卷进行采集,膳食相关因素采用膳食使用频率和重量问卷进行采集。采用Wilcoxin秩和检验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脂质代谢分子的差异,在对照组中,采用Spearman相关法描述有统计学意义的脂质代谢分子与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膳食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 在113种脂质代谢分子中检测出的53种脂质分子中,C24:0鞘磷脂,C22:0、C24:0神经酰胺,C18:0磷脂酰乙醇胺,C18:2 (Cis) 磷脂酰胆碱,C18:0磷脂酰胆碱等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例组显著高于无斑块对照组。对照组相关分析发现,C24:0鞘磷脂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显著正相关(r=0.636,P < 0.05),C18:2 (Cis) 磷脂酰胆碱与收缩压呈显著正相关(r=0.733,P < 0.05),C18:0磷脂酰乙醇胺与高敏C反应蛋白呈显著正相关(r=0.782,P < 0.01),C22:0、C24:0神经酰胺及C18:0磷脂酰乙醇胺与蔬菜摄入量呈显著负相关(r=-0.679,P < 0.05;r=-0.711,P < 0.05;r=-0.808,P < 0.01),C24:0神经酰胺与豆类食品摄入量呈显著负相关(r=-0.736,P < 0.05)。结论: 血浆C24:0鞘磷脂、C22:0和C24:0神经酰胺、C18:0磷脂酰乙醇胺、C18:2和C18:0磷脂酰胆碱等脂质代谢分子升高可能是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新危险因素,这些分子可能与血脂、血压或炎症水平及蔬菜、豆制品摄入有关,但关联的性质需要在更大样本人群中验证。

    抗氨基甲酰化蛋白抗体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
    李正芳,罗采南,武丽君,吴雪,孟新艳,陈晓梅,石亚妹,钟岩
    2024, (4):  729-73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4.029    
    摘要 ( 10 )   HTML ( 0 )   PDF (1136KB) ( 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抗氨基甲酰化蛋白(carbamylated protein,Car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的表达水平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的RA患者、非RA患者以及体检中心健康对照人群的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肌肉骨骼超声结果,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研究对象血清中抗CarP抗体的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259例研究对象,其中RA组158例(包括血清阴性RA 45例),非RA组59例,健康对照组42例。RA组患者抗CarP抗体浓度[8.31(5.22,15.26) U/mL]高于非RA组[4.50(3.35,5.89) U/mL]及健康对照组[3.46(2.76,4.92) U/mL];非RA组抗CarP抗体浓度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抗CarP抗体诊断RA的灵敏度58.2%、特异度93.1%,抗CarP抗体、抗环瓜氨酸多肽(cyclic peptide containing citrulline,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三者联合检测时灵敏度82.3%、特异度96.5%。抗CarP抗体在血清阴性RA患者中的阳性率为44.4%(20/4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RF、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抗CCP抗体、抗CarP抗体是RA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抗CCP抗体、抗CarP抗体是R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抗CarP抗体与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ESR、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for 28 joints,DAS28)、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linical disease activity index,CDAI)、简化疾病活动指数(simplified disease activity index,SDAI)无明显相关性(P>0.05)。有骨侵蚀RA组患者(88例)抗CarP抗体浓度高于无骨侵蚀RA组(7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抗CarP抗体对RA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RF、抗CCP抗体、抗CarP抗体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其诊断价值,抗CarP抗体可能是血清阴性RA的有效辅助诊断工具。RA患者血清中高水平的抗CarP抗体浓度可能提示骨侵蚀风险增加,应早期干预治疗,但仍需进一步队列研究随访观察。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实现锥形束CT牙齿分割及牙位标定
    薄士仕,高承志
    2024, (4):  735-74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4.030    
    摘要 ( 12 )   HTML ( 1 )   PDF (3092KB) ( 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实现基于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体素数据的牙齿实例分割和牙位标定。方法: 本文所提出的牙齿算法包含三个不同的卷积神经网络,网络架构以Resnet为基础模块,首先对CBCT图像进行降采样,然后确定一个包含CBCT图像中所有牙齿的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 ROI)。通过训练模型,ROI利用一个双分支“编码器-解码器”结构网络,预测输入数据中每个体素所对应的相关空间位置信息,进行聚类后实现牙齿的实例分割。牙位标定则通过另一个多类别分割任务设计的U-Net模型实现。随后,在原始空间分辨率下,训练了一个用于精细分割的U-Net网络,得到牙齿的高分辨率分割结果。本实验收集了59例带有简单冠修复体及种植体的CBCT数据进行人工标注作为数据库,对牙齿算法的预测结果使用实例Dice相似系数(instance 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 IDSC)用来评估牙齿分割结果,使用平均Dice相似系数(the average 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ADSC)评估牙齿分割及牙位标定的共同结果并进行评定。结果: 量化指标显示,IDSC为89. 35%,ADSC为84. 74%。剔除了带有修复体伪影的数据后生成了有43例样本的数据库,训练网络得到了更优良的性能,IDSC为90. 34%,ADSC为87.88%。将得到的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牙齿算法不仅可以清晰地分割出CBCT中牙齿的形态,而且可以对牙齿的分类进行准确的编号。结论: 该牙齿算法不仅可以成功实现三维图像的牙齿及修复体分割,还可以准确标定所有恒牙的牙位,具有临床实用性。

    病例报告
    睾丸鞘膜高分化乳头状间皮肿瘤1例
    方杨毅,李强,黄志高,陆敏,洪锴,张树栋
    2024, (4):  741-74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4.031    
    摘要 ( 18 )   HTML ( 3 )   PDF (2435KB) ( 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短篇论著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微信公众号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编辑出版:《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主  编:詹启敏
编辑部主任:曾桂芳
国内刊号:CN 11-4691/R
国际刊号:ISSN 1671-167X
邮发代号:国内2-489 国外BM283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