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03, Vol. 35 ›› Issue (2): 136-140.

• 论著 • 上一篇    下一篇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Ph阳性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引起的血细胞减少与遗传学疗效的关系

江倩,陈珊珊,江滨,江浩,陆颖,黄晓军,陆道培   

  1.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北京 100044)
  • 收稿日期:1900-01-01 修回日期:1900-01-01 出版日期:2003-04-18 发布日期:2003-04-18

  • Received:1900-01-01 Revised:1900-01-01 Online:2003-04-18 Published:2003-04-18

摘要: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Ph阳性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慢性期引起的血细胞减少与遗传学疗效的关系.方法:54例CML慢性期患者,日服伊马替尼 400或600 mg,持续18个月.结果:伊马替尼治疗初期2个月,患者严重的白细胞减少(白细胞<2.0×109 L-1)、贫血(血红蛋白<100 g*L-1)和严重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50×109 L-1)的发生率分别为14.8%、37.0%和27.8%,多数可自行恢复,少数出现严重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者需要减量或中断治疗.患者治疗前血红蛋白越低、血小板越高,治疗中白细胞和血红蛋白谷值越低;治疗前血小板越低,治疗中血小板谷值越低.严重的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分别为:治疗前血小板≥500×109 L-1和外周血嗜碱细胞≥5%及治疗前血小板<100×109 L-1和外周血嗜碱细胞≥5%.伊马替尼治疗1年中,出现严重的白细胞减少者在治疗各期、出现贫血者在治疗6个月内、出现严重的血小板减少者在治疗3个月时获得的遗传学效应均显著降低.结论:血细胞减少是伊马替尼治疗CML慢性期比较常见的毒副作用,出现严重的白细胞减少与持久获得较低的遗传学疗效显著相关,出现贫血和严重的血小板减少与治疗早期(6个月内)获得较低的遗传学疗效显著相关.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慢性/药物疗法, 信号传递抑制剂/副作用, 血细胞计数

[1] 张梅香,史文芝,刘建新,王春键,李燕,王蔚,江滨. MLL-AF6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5): 915-920.
[2] 段文冰,宫立众,贾晋松,主鸿鹄,赵晓甦,江倩,赵婷,王婧,秦亚溱,黄晓军,江浩. 伴EVI1高表达的中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特点及早期治疗效果[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9(6): 990-995.
[3] 王婧,黄晓军,江滨,江倩,卢锡京,许兰平,刘代红,陈欢,鲍立,路瑾,主鸿鹄,江浩. 55岁以上中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疗效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45(6): 938-944.
[4] 卢新天. 儿童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策略[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45(2): 327-.
[5] Gary LU, Inga GUREVICH, Binh T VO, Su S. CHEN . 仅由t(10;12)(q24;p13)异常所致的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首例报道和文献回顾(英文稿)[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4): 480-483.
[6] Christopher E. FREEMAN, Danielle D. MERCER, Yi YE, John VAN BRUNT Ⅲ, Marilyn M. LI,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复杂三元易位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特点(英文稿)[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4): 477-479.
[7] 赵晓甦, 孙志强, 江滨, 王德炳. 急性白血病患者胞苷脱氨酶活性改变的临床意义[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40(2): 181-184.
[8] 滕智平, 张萍, 主鸿鹄, 郝红缨, 秦效英, 郝乐, 徐红, 陆道培. 四硫化四砷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凋亡的机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38(3): 236-238.
[9] Gary LU, John ZHANG, Katherine PAUPER. 与B淋巴细胞增生障碍相关之7号染色体长臂中间缺失在血液肿瘤中频率相当高[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38(1): 57-61.
[10] 江倩, 陈珊珊, 江滨, 江浩, 陆颖, 陆道培.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3例Ph阳性慢性髓性白血病达细胞遗传学缓解后的疾病转化[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37(6): 612-615.
[11] 鲍立, 江滨, 黄晓军, 王德炳, 邱镜滢, 卢锡京, 路瑾, 石红霞, 王峰荣, 陆道培. 难治性复发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37(4): 355-357.
[12] 许兰平, 黄晓军, 刘开彦, 陈欢, 刘代红, 张耀臣, 陈育红, 韩伟, 高志勇, 陆道培.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37(3): 231-235.
[13] 祝毓琳, 张英, 朱平, 杨英, 杜金伟, 刘静. 常见白血病融合基因筛查在白血病诊断与分型中的意义[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37(3): 236-239.
[14] 赖悦云, 邱镜滢, 江滨, 卢锡京, 黄晓军, 刘艳荣, 师岩, 党辉, 何琦, 陆道培. t(8;21)急性髓性白血病72例的特征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37(3): 245-248.
[15] 柳金, 吴登蜀, 张伸, 阎晨华, 周宇, 张永顶, 齐振华. 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复发的关系[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37(3): 249-25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张三. 中文标题测试[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42(1): 1 -10 .
[2] 赵磊, 王天龙 . 右心室舒张末期容量监测用于肝移植术中容量管理的临床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2): 188 -191 .
[3] 万有, , 韩济生, John E. Pintar. 孤啡肽基因敲除小鼠电针镇痛作用增强[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3): 376 -379 .
[4] 张燕, 韩志慧, 钟延丰, 王盛兰, 李玲玲, 郑丹枫. 骨骼肌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技术的改进及应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4): 459 -462 .
[5] 赵奇, 薛世华, 刘志勇, 吴凌云. 同向施压测定自酸蚀与全酸蚀粘接系统粘接强度[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42(1): 82 -84 .
[6] 林红, 王玉凤, 吴野平. 学校生活技能教育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行为问题影响的对照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39(3): 319 -322 .
[7] 丰雷, 程嘉, 王玉凤.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运动协调功能[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39(3): 333 -336 .
[8] 李岳玲, 钱秋瑾, 王玉凤.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成人期预后及其预测因素[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39(3): 337 -340 .
[9] . 书讯[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39(3): 225 -328 .
[10] 牟向东, 王广发, 刁小莉, 阙呈立.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一例[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39(4): 346 -3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