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01, Vol. 33 ›› Issue (5): 446-448.

• 专栏——肿瘤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消化道类癌的内镜诊断及治疗

顾芳,吕愈敏,孟江涛,林三仁,周丽雅   

  1. ^A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B北京大学医学部附属第三医院(北医三院)^C1447^D1%^A内蒙古通辽市医院^B内蒙古通辽市医院^C278635^D2
  • 出版日期:2001-10-28 发布日期:2001-10-28

  • Online:2001-10-28 Published:2001-10-28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在消化道类癌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分析54例消化道类癌的形态学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本组类癌内镜确诊率达97.8%, 直肠类癌最多见(6 1.1%).16例最大径不超过1 cm消化道类癌行内镜下治疗,未见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1 1年 ,未见复发.结论:内镜检查为诊断消化道类癌的有效方法,对最大径<1 cm的类癌采用内镜下治疗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类癌/诊断, 消化系统肿瘤/诊断, 消化系统肿瘤/治疗, 类癌/治疗, 内窥镜检查, 消化系统

[1] 王少刚, 余虓. 经皮肾镜碎石术——日间手术新探索[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9(5): 753-755.
[2] 黄勍,王雪梅,刘玉兰,冯桂建,尤鹏. 白塞病胶囊内镜检查5例[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8(2): 366-369.
[3] 张晓刚,张东,刘昌,万真,仵正,吕毅. 深低温保存同种异体血管的临床应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7(5): 891-封三.
[4] 张耀朋, 王爱英. 选择性小肠造影对肠梗阻诊断的影像学价值:98例病例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6(5): 711-714.
[5] 樊庆, 宫轲, 朱斌, 张能维. 完全内镜下手术治疗胸骨后甲状腺肿临床经验[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6(3): 488-491.
[6] 赵坚,张雷,柳登高,张祖燕,俞光岩. 涎腺内镜辅助手术取石治疗腮腺涎石症[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6(1): 39-42.
[7] 刘磊,马潞林,侯小飞,肖春雷. 经皮顺行通道联合经尿道逆行通道双向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移植肾输尿管梗阻[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45(4): 588-.
[8] 陈宁, 张同琳.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4(6): 942-945.
[9] 宋志强, 顾芳, 姚炜, 李军, 周丽雅, 林三仁. 胶囊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42(5): 539-542.
[10] 耿志宇, 吴新民. 瑞芬太尼复合异氟烷吸入麻醉用于鼻窦内窥镜手术的术后恢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37(2): 224-封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田增民, 陈涛, Nanbert ZHONG, 李志超, 尹丰, 刘爽.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遗传性小脑萎缩的临床研究(英文稿)[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4): 456 -458 .
[2] 郭岩, 谢铮. 用一代人时间弥合差距——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理论及其国际经验[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2): 125 -128 .
[3] 成刚, 钱振华, 胡军. 艾滋病项目自愿咨询检测的技术效率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2): 135 -140 .
[4] 卢恬, 朱晓辉, 柳世庆, 郑杰, 邱晓彦. 白细胞介素2促进宫颈癌细胞系HeLaS3免疫球蛋白G的表达[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2): 158 -161 .
[5] 袁惠燕, 张苑, 范田园. 离子交换型栓塞微球及其载平阳霉素的制备与性质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2): 217 -220 .
[6] 徐莉, 孟焕新, 张立, 陈智滨, 冯向辉, 释栋.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血清中抗牙龈卟啉单胞菌的IgG抗体水平的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1): 52 -55 .
[7] 董稳, 刘瑞昌, 刘克英, 关明, 杨旭东. 氯诺昔康和舒芬太尼用于颌面外科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比较[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1): 109 -111 .
[8] 祁琨, 邓芙蓉, 郭新彪. 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对人肺成纤维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3): 297 -301 .
[9] 万有, , 韩济生, John E. Pintar. 孤啡肽基因敲除小鼠电针镇痛作用增强[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3): 376 -379 .
[10] 张燕, 韩志慧, 钟延丰, 王盛兰, 李玲玲, 郑丹枫. 骨骼肌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技术的改进及应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4): 459 -4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