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04, Vol. 36 ›› Issue (5): 536-539.

• 综述 • 上一篇    下一篇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真菌鉴定和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李若瑜,李东明,余进,刘伟,冀朝辉,王端礼   

  1.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北京 100034)
  • 收稿日期:1900-01-01 修回日期:1900-01-01 出版日期:2004-10-18 发布日期:2004-10-18

  • Received:1900-01-01 Revised:1900-01-01 Online:2004-10-18 Published:2004-10-18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真菌分型技术, 皮肤真菌病/诊断

[1] 葛立宏△,王旭. 多生牙发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45(4): 661-.
[2] Bin CHEN. 解读美国CDC最新分子基因检测实验室操作规范(英文稿)[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4): 395-396.
[3] 王霄英. 分子影像学进展及其应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39(5): 555-556.
[4] 谢蜀生. 物理学家与分子生物学革命[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39(4): 445-445.
[5] 王玉凤. 关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研究进展[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39(3): 217-219.
[6] 王静, 武淑英, 张小为. 葡萄胎遗传学研究进展[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38(5): 548-550.
[7] 唐朝枢, 张秋芳. 发展血管生物学 推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38(3): 229-230.
[8] 郑杰, 裴斐, 钟镐镐, 吴秉铨, 衡万杰, 王冬青. 分子病理学在临床上的应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34(5): 604-611.
[9] 尚彤, 张丹, 卢铭. 生物信息学概述[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33(1): 92-95.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张三. 中文标题测试[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42(1): 1 -10 .
[2] 田增民, 陈涛, Nanbert ZHONG, 李志超, 尹丰, 刘爽.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遗传性小脑萎缩的临床研究(英文稿)[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4): 456 -458 .
[3] 郭岩, 谢铮. 用一代人时间弥合差距——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理论及其国际经验[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2): 125 -128 .
[4] 成刚, 钱振华, 胡军. 艾滋病项目自愿咨询检测的技术效率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2): 135 -140 .
[5] 赵磊, 王天龙 . 右心室舒张末期容量监测用于肝移植术中容量管理的临床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2): 188 -191 .
[6] 袁惠燕, 张苑, 范田园. 离子交换型栓塞微球及其载平阳霉素的制备与性质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2): 217 -220 .
[7] 徐莉, 孟焕新, 张立, 陈智滨, 冯向辉, 释栋.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血清中抗牙龈卟啉单胞菌的IgG抗体水平的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1): 52 -55 .
[8] 祁琨, 邓芙蓉, 郭新彪. 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对人肺成纤维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3): 297 -301 .
[9] 万有, , 韩济生, John E. Pintar. 孤啡肽基因敲除小鼠电针镇痛作用增强[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3): 376 -379 .
[10] 李宏亮*, 安卫红*, 赵扬玉, 朱曦. 妊娠合并高脂血症性胰腺炎行血液净化治疗1例[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5): 599 -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