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01, Vol. 33 ›› Issue (5): 476-477.

• 论著摘要 • 上一篇    下一篇

热惊厥易感大鼠P77PMC脑组织核提取物热休克元件结合的特性

缑宇轩,吴希如   

  1. ^A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B北京大学医学部附属第一医院(北大医院)^C1447
  • 出版日期:2001-10-28 发布日期:2001-10-28

  • Online:2001-10-28 Published:2001-10-28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类/分离和提纯, 热休克因子, 热休克元件, 惊厥, 发热的/遗传学, 疾病易感性/遗传学

[1] 赵敏, 杨丽, 魏媛, 熊歆, 周勇, 翟所迪. 1例哺乳期女性应用卡马西平的治疗药物监测[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42(5): 602-603.
[2] 孙慧慧, 张月华. 全面性癫(癎)伴热性惊厥附加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40(2): 229-229.
[3] 薄涛, 陈勇, 毛定安, 李艳芳, 朱晓华. 新生大鼠反复惊厥对脑内γ-氨基丁酸A受体α1和γ2亚单位表达的长期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38(6): 628-633.
[4] 韩颖, 秦炯, 卜定方, 杨志仙, 常杏芝, 杜军保. 反复热性惊厥过程中γ-氨基丁酸B受体对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体系的调节作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38(2): 132-134.
[5] 韩颖, 秦炯, 常杏芝, 杨志仙, 杜军保. 反复热性惊厥前后硫化氢/胱硫醚-β-合成酶体系表达的改变[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37(6): 579-581.
[6] 姜玉武, 曹海燕, 王静敏, 薄涛, 吴希如.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无镁诱导培养的大鼠发育中神经元惊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36(4): 374-378.
[7] 单英, 秦炯, 常杏芝, 杨志仙. 纳洛酮对幼年大鼠反复热惊厥后远期惊厥易感性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36(1): 57-60.
[8] 曹海燕, 姜玉武, 何其华, 陈跃, 袁兰, 吴希如. 细胞内游离Ca2+在发育中大鼠皮层神经元无镁诱导惊厥性损伤中的作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35(5): 466-470.
[9] 冯艺, 崔明磊, William D.WILLIS. 抗惊厥药加巴喷丁抑制内脏疼痛的作用及其与脊髓氨基酸递质释放的关系[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35(3): 307-310.
[10] 薄涛, 姜玉武, 曹海燕, 王静敏, 吴希如. 新生大鼠反复惊厥对NMDA受体表达的长期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35(3): 292-295.
[11] 韩颖, 秦炯, 常杏芝, 杨志仙. 发育期大鼠高热惊厥前后海马γ-氨基丁酸B受体亚基表达的变化[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35(3): 288-291.
[12] 周国平, 秦炯, 常杏芝. 大鼠海马神经元血红素氧合酶-1在发育期及高热惊厥时的表达变化[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34(6): 700-703.
[13] 杨志仙, 秦炯, 杜军保. 高热惊厥大鼠血红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体系的变化[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34(6): 696-699.
[14] 曹海燕, 姜玉武, 吴希如. 无镁诱导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癫疒间样放电[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34(3): 237-241.
[15] 游石琼, 常杏芝, 秦炯. 高热惊厥对大鼠学习行为的影响及苯巴比妥的干预效果[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34(3): 234-236.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