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04, Vol. 36 ›› Issue (5): 510-513.

• 论著 • 上一篇    下一篇

P53与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1的体外相互作用

李玲,张波,邹万忠,郑杰   

  1.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北京 100083)
  • 收稿日期:1900-01-01 修回日期:1900-01-01 出版日期:2004-10-18 发布日期:2004-10-18

  • Received:1900-01-01 Revised:1900-01-01 Online:2004-10-18 Published:2004-10-18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端粒主要结合蛋白中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1(Telomeric repeat binding protein 1,TRBP1)与P53的体外结合,探讨P53通过端粒途径调节细胞增殖、衰老和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和人P53-GST融合蛋白经大肠杆菌表达、谷胱甘肽-SepharoseTM4B纯化后,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蛋白进行体外结合反应(pull down),Western blot检测反应物中P53和TRBP1的结合.融合蛋白中人P53包括野生型(1~393)、C端缺失体P53 N5(2~293)、N端缺失体P53 2C(95~393)、175单个氨基酸突变体P53 R175H(R→H).结果: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显示,纯化的GST和4种P53-GST蛋白纯度在90%以上,且分子量与预计的完全一致.TRBP1的Western blot显示,野生型P53和P53-R175H均能沉淀MCF-7中的TRBP1,且结合力相似,而单独的GST则无沉淀TRBP1的作用.与野生型P53和P53 R175H相比,P53 2C与TRBP1的结合力明显增加,P53 N5与TRBP1的结合力明显减弱.结论:P53和TRBP1可以直接体外结合,P53的C端(293~393)是与TRBP1结合的结构域.P53和TRBP1结构域依赖性的结合可能与端粒动态变化所诱导的细胞活动有关.

关键词: 蛋白质P53,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1, 体外结合

[1] 廖晓耘, 王颖, 骆丽, 姜宝玉, 虞有智, 回允中. 年轻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37(5): 555-557.
[2] 任颖佳, 张青云. surv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37(5): 504-507.
[3] 董颖, 李挺, 梁英, 邹万忠. 子宫内膜癌中端粒酶与c-myc基因、P53蛋白和激素受体表达及相关性[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36(1): 61-65.
[4] 柳萍, 那加, 张剑波, 张莹. CD117阳性小肠间质瘤中Ki67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在预后中的意义[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35(1): 28-32.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田增民, 陈涛, Nanbert ZHONG, 李志超, 尹丰, 刘爽.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遗传性小脑萎缩的临床研究(英文稿)[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4): 456 -458 .
[2] 郭岩, 谢铮. 用一代人时间弥合差距——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理论及其国际经验[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2): 125 -128 .
[3] 成刚, 钱振华, 胡军. 艾滋病项目自愿咨询检测的技术效率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2): 135 -140 .
[4] 赵磊, 王天龙 . 右心室舒张末期容量监测用于肝移植术中容量管理的临床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2): 188 -191 .
[5] 袁惠燕, 张苑, 范田园. 离子交换型栓塞微球及其载平阳霉素的制备与性质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2): 217 -220 .
[6] 徐莉, 孟焕新, 张立, 陈智滨, 冯向辉, 释栋.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血清中抗牙龈卟啉单胞菌的IgG抗体水平的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1): 52 -55 .
[7] 董稳, 刘瑞昌, 刘克英, 关明, 杨旭东. 氯诺昔康和舒芬太尼用于颌面外科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比较[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1): 109 -111 .
[8] 祁琨, 邓芙蓉, 郭新彪. 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对人肺成纤维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3): 297 -301 .
[9] 万有, , 韩济生, John E. Pintar. 孤啡肽基因敲除小鼠电针镇痛作用增强[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3): 376 -379 .
[10] 张燕, 韩志慧, 钟延丰, 王盛兰, 李玲玲, 郑丹枫. 骨骼肌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技术的改进及应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4): 459 -4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