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07, Vol. 39 ›› Issue (3): 229-232.

• 论著 • 上一篇    下一篇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共患病的年龄特征

杨莉,吉宁,管丽丽,陈芸,钱秋谨,王玉凤   

  1.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 100083)
  • 收稿日期:1900-01-01 修回日期:1900-01-01 出版日期:2007-06-18 发布日期:2007-06-18

  • Received:1900-01-01 Revised:1900-01-01 Online:2007-06-18 Published:2007-06-18

摘要: 目的:在较大样本中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的共患病的年龄分布规律及其特征.方法:采用半定式临床诊断性会谈量表,对1 002例门诊ADHD患者的精神障碍现患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比较不同年龄组患者共患率的差异.结果:各年龄段ADHD患者所患有的破坏性行为障碍(DBD)、心境障碍、抽动障碍和学习困难的共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DBD和心境障碍:12~14岁组的共患率(分别为124例,51.5%;18例,7.5%)明显高于6~8岁组(分别为160例,41.7%;9例,2.3%;P< 0.05);15~17岁组的共患率(分别为29例,72.5%;8例,20.0%)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0.05).(2)抽动障碍:12~14岁组的共患率(50例,20.8%)与12岁以下的两个年龄组(6~8岁组51例,13.4%;9~11岁组42例,12.5%)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学习困难:随着年龄的增大,学习困难的共患率逐渐增高,9~11岁组的共患率(106例,31.5%)明显高于6~8岁组(80例,20.9%;P< 0.01),12岁以上的两个年龄组的共患率(12~14岁组164例,68.0%;15~17岁组28例,70.0%)均显著高于12岁以下的两个年龄组(P<0.01).(4)无共患病者:12岁以上的两个年龄组中,无共患病的ADHD患者(12~14岁组29例,12.0%;15~17岁组4例,10.0%)均明显少于12岁以下的两个年龄组(6~8岁组126例,32.8%;9~11岁组110例,32.6%;P<0.01).在男孩中上述年龄特征仍然存在.结论:ADHD患者进入青春期后的各种心理障碍增多,在青春期后期,这一状况更加严重.

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 年龄分布, 共病现象

[1] 吴俊慧,陈泓伯,武轶群,吴瑶,王紫荆,吴涛,王梦莹,王斯悦,王小文,王伽婷,于欢,胡永华. 2015—2017年北京市2型糖尿病患者骨关节炎患病的相关因素[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3): 518-522.
[2] 钱秋谨, 王玉凤, 杨莉, 李君, 管丽丽, 陈芸, 吉宁, 刘璐.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智商的影响因素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3): 285-290.
[3] 程嘉, 王玉凤.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平衡功能发育特点比较[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39(5): 531-534.
[4] 帅澜, 王玉凤. 共患学习困难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男孩的执行功能特点[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39(5): 526-530.
[5] 孙黎, 王玉凤, 何华, 陈进. 伴与不伴学习困难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脑α波竞争图特点[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39(5): 520-525.
[6] 李岳玲, 钱秋瑾, 王玉凤.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成人期预后及其预测因素[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39(3): 337-340.
[7] 丰雷, 程嘉, 王玉凤.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运动协调功能[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39(3): 333-336.
[8] 钱英, 王玉凤. 共患病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执行功能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39(3): 329-332.
[9] 钱秋谨, 杨莉, 王玉凤.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进展[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39(3): 323-328.
[10] 刘津, 王玉凤. 父母培训对共患对立违抗性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作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39(3): 310-314.
[11] 丰雷, 王玉凤, 曹庆久. 哌甲酯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平衡功能影响的开放性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39(3): 304-309.
[12] 帅澜, 王玉凤. 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男孩的执行功能特点[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39(3): 241-246.
[13] 王勇慧, 周晓林.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认知缺损的理论和发现[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39(3): 226-228.
[14] 于立身.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前庭觉信息在多形态感觉信息整合中受累[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39(3): 223-225.
[15] 王玉凤. 关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研究进展[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39(3): 217-219.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