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针道固位型、不同粘接剂对镍铬合金与牙釉质初次粘接、再次粘接的抗拉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60颗新鲜离体牛恒前牙随机分为6组,每组10颗,以垂直釉质粘接面预备针道数(0、1、2),Panavia F和Super-Bond C&B两种树脂粘接剂为变量进行组合.分别测量镍铬合金与牙釉质的初次粘接、再次粘接的抗拉粘接强度.结果:采用Super-Bond C&B粘接剂的抗拉粘接强度(11.82 MPa)高于采用Panavia F者(9.28 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针道对抗拉粘接强度无显著影响(P=0.394).初次粘接与再次粘接的抗拉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9).结论:使用Super-Bond C&B粘接剂对镍铬合金与牙釉质进行粘接的抗拉粘接强度高于Panavia F,可提高粘接桥的粘接固位力;与粘接界面垂直的针道固位型对镍铬合金与牙釉质的抗拉粘接强度无明显影响;通过去除残余粘接树脂和对金属粘接面喷砂处理可实现有效的再次粘接,其抗拉粘接强度可达到初次粘接水平.
[1] | 朱曚曚, 王国敏, 孙科, 李应龙, 潘洁. 低温等离子体用于牙齿外漂白后对牙釉质粘接强度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8(1): 116-120. |
[2] | 张一,刘玉华,周永胜, 钟国雄. 碳化二亚胺乙醇溶液表面处理对牙本质微拉伸粘接强度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7(5): 825-828. |
[3] | 林斐, 刘伟, 闫鹏, 岳林. 复合树脂间粘接的微拉伸强度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7(1): 124-128. |
[4] | 朱彦红, 张博, 刘亦洪, 秦飞, 李华芳, 郑玉峰. 铸造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折断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4(1): 80-83. |
[5] | 杨坚, 杨亚东. 两单位单端金属翼板粘结桥的临床效果观察[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3(1): 81-84. |
[6] | 周团锋, 王新知, 张桂荣. 前牙IPS热压铸造全瓷粘接桥修复的3年临床应用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3(1): 77-80. |
[7] | 赵奇, 薛世华, 刘志勇, 吴凌云. 同向施压测定自酸蚀与全酸蚀粘接系统粘接强度[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42(1): 82-84. |
[8] | 杨坚, 杨亚东, 冯海兰. 固位型设计对粘结桥固位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40(1): 80-82. |
[9] | 周团锋, 王新知, 张桂荣, 孙凤. 后牙金沉积内冠熔结镍铬桥体烤瓷桥的实验力学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40(1): 74-7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