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索四川省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心理复原力特点及差异。方法:使用青少年心理复原力量表对四川省成都、广元、宜宾、绵阳的打工子弟学校和留守儿童较集中的农村学校1 391名在校学生(504名小学生和887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组流动儿童在心理复原力上得分(128.11±21.70)显著低于对照组普通学生(132.87±23.22)和留守儿童(135.61±22.77),F 0.05(2, 884) =8.076,P<0.001,流动儿童在心理复原力除同伴外的4个维度上(包括家庭、学校、社会以及自身特质)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家庭:F 0.05(2, 884) =7.820, P<0.001;学校:F 0.05(2, 884) =5.041, P=0.007;社会:F 0.05(2, 884) =9.261,P<0.001;自身特质:F 0.05(2, 884) =3.510, P=0.030),而留守儿童与对照组儿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的年级和不同的性别间,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在心理复原力的不同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农民工子女,尤其是流动儿童,整体来说心理复原力较差,从外界环境获得的心理资源和支持较少,对外部环境的参与也相对较少。
周文娇, , 高文斌, 孙昕霙, 罗静 . 四川省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心理复原力特征[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3(3): 386-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