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外源性镁离子在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RI)中是否有保护性作用,研究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热休克蛋白70 (heat shock protein 70, HSP70)及HSP70-mRNA在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普通级日本大耳白兔90只,体重1.8~2.0 kg,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MgSO4补充组和假手术组。经腹正中切口切除右肾成为左侧孤立肾模型。I-R组及MgSO4补充组均夹毕左肾动脉1 h,MgSO4补充组在夹毕动脉前及夹毕过程中经耳缘静脉给予2.5 %(质量分数) MgSO4 1 mL/ (kg·h)灌注。于再灌注后1 h、2 h、4 h、24 h、48 h和72 h分别取肾皮质组织做免疫组织化学测定3组间各时段HSP70水平,分析其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使用Real time-PCR测定组间不同时段HSP70-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并通过组织学病理检查观察MgSO4是否对IRI具有保护性作用。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在缺血再灌注24 h及48 h,I-R组可见部分近段小管中等强度表达HSP70,而MgSO4组24 h仅见微弱HSP70表达,48 h未见HSP70表达。Real time-PCR显示两组HSP70-mRNA均在再灌注1 h开始上升,2 h时达到峰值,24 h后明显下降。再灌注1 h、2 h和4 h时I-R组与MgSO4补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学检查发现MgSO4补充组肾小管细胞脱落、坏死程度较I-R组明显减轻。结论:体外补充镁离子可以显著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并可以降低IRI过程中肾皮质HSP70及HSP70-mRNA的表达。
中图分类号:
[1] | 赵彦瑞,刘洋,王东,吕文睿,周君琳. 二氧化硫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致急性肺损伤中肺泡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51(2): 239-244. |
[2] | 涂静宜, 朱莹, 尚淑玲, 张茜, 唐慧, 王瑞敏. Keap1-tat小肽降低缺血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和空间学习记忆缺陷[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8(1): 154-159. |
[3] | 李刚,张洪宪,王云鹏,张径,洪锴,田晓军,马潞林. 间苯三酚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7(5): 743-748. |
[4] | 赵新菊,韦洮,董葆,贾园,王梅. Rhupus综合征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及冷球蛋白血症引起的肾损害[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7(5): 870-874. |
[5] | 王宁, 王贵松, 于海奕, 米琳, 郭丽君, 高炜. 远隔缺血后适应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6(6): 838-843. |
[6] | 王艳飞, 贾新未, 赵文萍, 王凤娟, 刘亚宁, 张芳, 张丽敏, 王鸿超. 辛伐他汀后适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TNF-α及NF-κB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6(6): 990-992. |
[7] | 邱敏, 卢剑, 马潞林, 颜野, 张树栋.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囊性肾瘤1例[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6(4): 650-652. |
[8] | 刘鸿1*,冯巧灵2*,张玮3△,谢拥军4,李超5,姜恒2,周恩亮6. 兔VX2肝癌模型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影像分析及改良肝动脉插管术[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45(4): 649-. |
[9] | 张琰琴, 丁洁, 王芳, 张宏文. 儿童遗传性肾脏疾病[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45(2): 182-. |
[10] | 纪翔, 马潞林, 卢剑, 张树栋, 黄毅, 侯小飞, 马鑫. 肾缺血后处理对大鼠Kim-1表达的影响及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4(4): 511-517. |
[11] | 郝瀚, 虞巍, 肖云翔, 宋毅, 李学松, 周利群. 特发性肾被膜下积液的临床治疗体会(附10例报告)[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4(4): 579-581. |
[12] | 张红芳 , 赵超勇, 范红松, 张晖 , 裴福兴, 王光林. 多孔钛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组织学和力学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3(5): 724-729. |
[13] | 张巧丽, 杜军保, 唐朝枢. 分子氢与氧化应激损伤——从惰性气体到医疗用气体[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3(2): 315-319. |
[14] | 李丹*, 丁洁. 蛋白尿加速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分子机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42(5): 608-611. |
[15] | 李惊子, 陈育青, 王素霞, 鄂洁, 庞维, 秦小琪. 常规尿检整合分类作为肾病理损伤的标志物[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42(2): 169-1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