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13, Vol. 45 ›› Issue (6): 852-858.
沈晓婷1,徐艳文1,钟依平1,曾艳红1,王静1,丁晨晖1,邢卫杰2,周灿权1
SHEN Xiao-ting1, XU Yan-wen1, ZHONG Yi-ping1, ZENG Yan-hong1, WANG Jing1, DING Chen-hui1, XING Wei-jie2 , ZHOU Can-quan1
摘要: 目的:探讨多重置换扩增(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MDA)结合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在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多重置换扩增对单细胞进行全基因组扩增,针对单基因疾病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配型选择位于致病基因内部或两侧的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进行单体型分析,同时对致病基因进行直接检测;针对染色体数量及结构异常或非整倍体筛查,选择位于相关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进行等位基因数分析。结果:进行了以下5类12种类型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临床应用:(1)单基因疾病:脊髓性肌萎缩症、杜氏肌营养不良、X-连锁慢性肉芽肿、石骨症、骨软骨发育不全、X-连锁免疫缺陷综合征;(2)同时合并两种单基因疾病:α-和β-双重地中海贫血;(3)染色体罗氏易位;(4)单基因疾病结合HLA配型:β-地中海贫血、杜氏肌营养不良;(5)单基因疾病合并染色体异常:α-地中海贫血合并染色体罗氏易位、α-地中海贫血合并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对35个家系共进行了44个周期的PGD,共47个移植周期。MDA扩增成功率为96.4%(374/388),后续PCR扩增效率为97.1%,等位基因脱扣(allele drop out,ADO)率为12.6%(波动于0~47.5%),总体诊断效率为94.6%(367/388)。47个移植周期共移植91个胚胎,种植率为30.7%(28/91)。临床妊娠率为47.7%/PGD周期(21/44),共诞生了20个健康婴儿(12例单胎,4例双胎),5例继续妊娠。结论:采用多重置换扩增结合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可建立一个通用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平台,其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新病种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体系的研发时间,而且可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遗传学状态的诊断,也提高了诊断效率,有利于进一步拓宽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适应征。
[1] | 甄秀梅 ,孙义民 ,乔杰,李蓉,王丽娜 ,刘平. 中国卵巢早衰妇女全基因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45(6): 841-847. |
[2] | 黄锦, 廉颖, 乔杰, 刘平. 男性罗氏易位的临床特点及其胚胎着床前遗传学诊断[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4(4): 544-546. |
[3] | 张艳芝, 熊晖, 王小竹, 王硕, 罗静, 王静敏, 姜玉武, 常杏芝, 潘虹, 齐建光, 李万镇, 袁云, 吴希如. 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的基因型、表型分析及随访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42(6): 661-666. |
[4] | 李昕, 任军. MDA-MB-453细胞中分离CD44+/CD24-/low和SP细胞及其Wnt和Notch通路状态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40(5): 471-475. |
[5] | 巴艳华, 李惠平. 鼠双微粒体2/p53通路与乳腺癌的研究进展[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38(5): 551-554. |
[6] | 杨丽君, 郁卫东, 梁蓉, 尚美, 郭静竹. 基因组简并寡核苷酸引物聚合酶链反应的影响因素[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37(4): 436-439. |
[7] | 钟昌高, 李麓芸, 陆长富, 林戈, 卢光琇. 单细胞二重巢式PCR扩增影响因素初探[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37(1): 58-63. |
[8] | 黎青, 孙筱放, 陈欣洁, 孔舒, 郑育红, 黄艳仪. 同步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建立及临床应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37(1): 45-47. |
[9] | Marilyn M. LI. 分子和细胞遗传学新技术在出生缺陷诊断及防治中的应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37(1): 14-19. |
[10] | 徐艳文, 庄广伦.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研究的新进展[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36(6): 660-663. |
[11] | 杜绍财, 张敏, 刘峰, 韩建德, 吴娟, 陶其敏, 冯百芳.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抑制PCR产物中残留尿苷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34(6): 729-731. |
[12] | 陆哲明, 柯杨. 用限制性内切酶制备T载体[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34(6): 726-728. |
[13] | 陆纲, 鹿培源, 贾弘. "混合克隆"快速筛选重组体[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34(1): 86-87. |
[14] | 姚桂梅, 陈贵安, 刘平. X、Y、18三色探针同时检测植入前人胚的实验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33(6): 566-5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