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03, Vol. 35 ›› Issue (5): 512-514.

• 论著 • 上一篇    下一篇

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陈彧,万峰,江龙,陈生龙,王新生,沈冬焱   

  1.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冠心病微创外科中心,北京 100044)
  • 收稿日期:1900-01-01 修回日期:1900-01-01 出版日期:2003-10-18 发布日期:2003-10-18

  • Received:1900-01-01 Revised:1900-01-01 Online:2003-10-18 Published:2003-10-18

摘要: 目的:总结分析8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30 d内进行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方法:88例中包括PTCA史18例,溶栓治疗后12例,梗死后心绞痛26例,心源性休克9例,左主干病变25例.其中急诊手术26例.结果:采用非体外循环法75例,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13例,平均旁路移植血管数(3.4±0.9)支,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14例.住院死亡5例,均为心源性休克下进行的急诊手术.术后早期急性左心衰4例,室上性心动过速6例,频发室性早搏6例,缓慢性心律失常起搏治疗2例,药物治疗好转.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30 d内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必要而可行的,选用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的手术方法是安全可靠的.

关键词: 心肌梗死/外科学, 冠状动脉分流术, 体外循环

[1] 许昊,张国栋,范桄溥,陈彧.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血浆预测因子: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6): 1139-1143.
[2] 杨阳,肖锋,王进,宋波,李西慧,张师杰,何志嵩,张寰,尹玲. 同期手术治疗心脏病和非心脏疾病[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2): 327-331.
[3] 许志锋,凌云鹏,崔仲奇,赵鸿,宫一辰,傅元豪,杨航,万峰. 经左胸前外侧微创冠脉搭桥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52(5): 863-869.
[4] 孙文强,赵舟,高卿,韩增强,杨威,廉波,刘刚,陈生龙,陈彧.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桥血管血流对术后近中期预后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51(5): 851-855.
[5] 李西慧,肖锋,张思宇.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因素探讨及3年随访结果[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9(1): 131-136.
[6] 于婕,万峰,解基严,吴松,崔仲奇,徐敏,张喆,高炜. EuroSCORE与SinoSCORE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早期生命质量的预测价值[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7(5): 769-773.
[7] 万里飞 , Alessandro Mazzola, 万峰. 冠状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4(6): 960-961.
[8] 穆东亮, 王东信, 李立环, 单国瑾, 苏玉, 于钦军, 史春霞.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早期谵妄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3(2): 242-249.
[9] 王进, 肖锋, 李岩, 信维强, 杨阳, 李西慧, 宋波, 朱赛楠. 单中心1 09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3(1): 134-139.
[10] 李西慧, 肖锋, 李岩, 王进, 宋波, 杨阳, 信维强, 杜迎利, 宋乃庆, 张明礼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影响因素探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5): 554-557.
[11] 宋波, 肖锋, 李岩, 李西慧, 张明礼. 左心室射血分数在评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39(6): 607-609.
[12] 赵鸿, 万峰. 骨髓细胞移植联合激光心肌血运重建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39(4): 432-433.
[13] 杨阳, 肖锋, 王进, 李简, 周利群. 肿瘤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同期外科治疗[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39(4): 416-419.
[14] 李西慧, 肖锋, 李岩, 杜迎利, 宋乃庆, 张明礼. 川崎病合并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一例[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39(4): 381-384.
[15] 孙传彬, 陈立波, 程颖, 冯刚, 张卫星. 利多卡因对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体外循环过程炎症反应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37(6): 622-624.
Viewed
Full text
1034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