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04, Vol. 36 ›› Issue (2): 215-217.

• 科研快报 • 上一篇    下一篇

葡萄胎的受精类型与恶变的关系

张小为,朱浩彬,高雅琴,武淑英,高荣莲,韩劲松,王秀云,王蕊,郭红燕,赵扬玉,赵文秋   

  1. (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083;2.大庆油田总医院妇产科;3.北京天坛医院妇产科)
  • 收稿日期:1900-01-01 修回日期:1900-01-01 出版日期:2004-04-18 发布日期:2004-04-18

  • Received:1900-01-01 Revised:1900-01-01 Online:2004-04-18 Published:2004-04-18

摘要: 目的:探讨葡萄胎不同受精形式和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用9个位点(F13A01、FESFPS、VWA、CSF1P0、TPOX、TH01、D16S539、D7S820、D13S317)复合STR-PCR方法对54例葡萄胎病例进行分析,区分受精类型;通过追踪病人刮宫后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变化判断葡萄胎是否恶变.结果:54例葡萄胎病例中10例恶变,占19%(10/54).54例中38例为DNA完全来自父方的"遗传学完全性葡萄胎",恶变均发生于这些病例中,占26%(10/38):空卵单精子受精的"纯合性"葡萄胎28例,恶变8例,占29%(8/28);空卵双精子受精的"杂合性"葡萄胎10例,恶变2例,占20%(2/10).DNA来自双亲的单倍体卵子双精子受精的"遗传学部分性葡萄胎"16例,无恶变发生.结论:DNA完全来自父方的"遗传学完全性葡萄胎"比DNA来自双亲的"遗传学部分性葡萄胎"易于恶变(P=0.024 2),而前者的恶变发生与其"纯/杂合性"无关(P=0.699).

关键词: 葡萄胎, 侵袭性, 短串联重复序列, 遗传学, 受精

[1] 张春梅,杨蕊,李蓉,乔杰,王海宁,王颖. 46XX-17α-羟化酶缺乏症助孕成功1例[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54(4): 751-755.
[2] 朱小玲,李文静,王宪娥,宋文莉,徐莉,张立,冯向辉,路瑞芳,释栋,孟焕新. 细胞色素B-245α链及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易感性的关系[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54(1): 18-22.
[3] 刘建,王宪娥,吕达,乔敏,张立,孟焕新,徐莉,毛铭馨. 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根形态异常与相关致病基因的关联[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1): 16-23.
[4] 杜仁杰,焦剑,周彦恒,施捷.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正畸前后的咬合变化[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51(5): 919-924.
[5] 杨伊莹,左晓霞,朱红林,刘思佳. 皮肌炎/多肌炎表观遗传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51(2): 374-377.
[6] 赵亮,孙丽芳,郑秀丽,刘静芳,郑蓉,王颖,杨蕊,张蕾,于丽,张晗.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对早期胎盘黏着斑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51(1): 151-158.
[7] 沈潇,施捷,徐莉,焦剑,路瑞芳,孟焕新. 伴错牙合畸形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评价[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9(1): 60-066.
[8] 任秀莲,刘平,廉颖,黄锦,郑晓英,朱亚菊,乔杰. 不同的胚胎移植管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结局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8(5): 905-909.
[9] 宋文莉, 田雨, 王宪娥, 张立, 徐莉, 释栋, 冯向辉, 路瑞芳, 陈智滨, 孟焕新. FADS1 rs174537基因多态性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血清蛋白的相关性[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8(1): 10-15.
[10] 冯向辉, 张立, 徐莉, 孟焕新, 陈智滨, 释栋, 路瑞芳.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抗伴放线聚集杆菌血清c型IgG滴度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7(5): 820-824.
[11] 路瑞芳, 冯向辉, 徐莉, 孟焕新. 侵袭性牙周炎在非手术治疗后不同治疗反应位点的临床和可疑致病微生物特性[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7(1): 13-18.
[12] 左娜, 梁潇, 王义贤, 沈娟, 王晓莉, 王秀霞.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辅助生殖技术对学龄前期儿童体格及智力发育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6(6): 931-935.
[13] 谢高强1△, 于晖2, 陈敬洲2, 赵连成3△, 任福秀4, 史平4, 武阳丰1, 5, 6. 基因变异及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单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和10的关系[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6(4): 589-595.
[14] 孙贻娟,谷瑞环,陆小溦,赵甡,冯云. 人卵母细胞形态学指标预测受精和胚胎发育潜能[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45(6): 848-851.
[15] 葛红山,李晓和,张帆,陈华,习海涛,黄检英,朱春芳,吕杰强. 抑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活性对卵子体外成熟、受精及发育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45(6): 864-868.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