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14, Vol. 46 ›› Issue (5): 756-759.
黎庆钿,张培训,殷晓峰,韩娜,寇玉辉,邓玖旭,姜保国△
LI Qing-tian, ZHANG Pei-xun, YIN Xiao-feng, HAN Na, KOU Yu-hui, DENG Jiu-xu, JIANG Bao-guo△
摘要: 目的:感觉神经寄养可以延缓失神经骨骼肌的萎缩,但传统的端端缝合寄养方式需切断供体神经远端而影响再生神经长入。本研究探讨反式端侧缝合寄养对大鼠失神经骨骼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反式端侧缝合组(n=6)和对照组(n=6)。切断胫神经,缝扎近端、远端断端。反式端侧缝合组切断腓肠神经,在靠近胫神经进入腓肠肌的胫神经外膜上开窗,腓肠神经近断端以反式端侧缝合于胫神经开窗处。对照组只结扎胫神经近、远端断端。术后12周测量腓肠肌湿重、肌纤维横截面积、运动终板周径。结果:反式端侧缝合组腓肠肌湿重恢复率(39.2%±6.8%)明显优于对照组(19.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对照组腓肠肌大面积萎缩,周围明显纤维化;反式端侧缝合组腓肠肌萎缩不明显,肌纤维结构排列紧密完整,周围少量纤维化。反式端侧缝合组腓肠肌的平均横截面积、运动终板平均周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1 148.85±547.18) μm2 vs. (575.05±140.51) μm2,(102.84±53.29) μm vs. (59.60±26.71) μ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觉神经反式端侧缝合寄养可以保护大鼠失神经骨骼肌的结构。
[1] | 何海龙,李清,徐涛,张晓威. 构建显微精索手术治疗精索疼痛的术后疼痛缓解预测模型[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6(4): 646-655. |
[2] | 郑丹枫,李君禹,李佳曦,张英爽,钟延丰,于淼.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椎旁肌的病理特征[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5(2): 283-291. |
[3] | 刘小璇,张朔,马妍,孙阿萍,张英爽,樊东升. 腓骨肌萎缩症1A型患者和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F波改变的比较[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5(1): 160-166. |
[4] | 叶珊,金萍萍,张楠,邬海博,石林,赵强,杨坤,袁慧书,樊东升.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认知功能改变与脑皮层厚度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54(6): 1158-1162. |
[5] | 许璐,陈璐,樊东升,冯菁楠,刘立立,詹思延,王胜锋. 基于15省城镇医疗保险数据测算我国成人进行性肌萎缩患病率[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52(3): 521-526. |
[6] | 郑艺明,李文竹,王朝霞,张巍,吕鹤,肖江喜,袁云. 类似内收肌附丽病的抗肌萎缩蛋白病骨骼肌磁共振成像特点[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8(5): 846-849. |
[7] | 杨毅, 蔡宾, 樊东升. 肌萎缩侧索硬化模型鼠中microRNA-29b的表达[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7(5): 733-736. |
[8] | 谢华顺 , 马芙蓉, 樊东升, 王丽平, 闫燕, 鹿培泉. 21例伴构音障碍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嗓音特征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6(5): 751-755. |
[9] | 彭建平,寇玉辉,邓玖旭,张培训,殷晓锋,姜保国. 单纯感觉/运动神经纤维动物模型的制作及鉴定[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45(5): 807-814. |
[10] | 寇玉辉, 张培训, 党育, 魏少荫, 王志永, 张殿英, 付中国, 姜保国. 促周围神经再生中药复方——复方红芪[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45(5): 830-832. |
[11] | 张培训, 寇玉辉, 韩娜, 党育, 薛峰, 王天兵, 徐海林, 陈建海, 杨明, 卢浩, 殷晓峰, . 可降解生物套管小间隙套接法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4(6): 842-846. |
[12] | 寇玉辉, 殷晓峰, 张培训, 姜保国. 小间隙套接修复周围神经技术及新型套接材料[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3(5): 647-651. |
[13] | 孙阿萍, 张俊, 廖琴, 唐璐, 樊东升. 萎缩肌纤维中Nogo-A的表达对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的意义[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3(2): 238-241. |
[14] | 郑梅, 樊东升. NMDA受体不同亚单位分布造成肌萎缩侧索硬化中运动神经元选择性易损[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3(2): 228-233. |
[15] | 樊东升, 张俊, 邓敏, 康德瑄, 郑菊阳, 徐迎胜, 鲁明, 傅瑜, 沈扬, 张英爽, 张华纲. 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3): 279-28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