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07, Vol. 39 ›› Issue (2): 193-196.

• 论著 • 上一篇    下一篇

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李惠平,季加孚,侯宽永,贾廷珍,赵红梅,肖宇,王墨培,汪有蕃   

  1. (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化疗科,北京 100083;2.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外科;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外科)
  • 收稿日期:1900-01-01 修回日期:1900-01-01 出版日期:2007-04-18 发布日期:2007-04-18

  • Received:1900-01-01 Revised:1900-01-01 Online:2007-04-18 Published:2007-04-18

摘要: 目的:评价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2003年6月至2006年9月治疗的5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范围37~75岁,中位年龄58岁,其中8例绝经前患者中有6例行卵巢切除,2例应用戈舍瑞林抑制卵巢功能.患者均有可观察病灶,除11例因病情迅速进展外,均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至少24周,所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分别为依西美坦(36例)、阿那曲唑(13例)、来曲唑(3例);主要观察指标为:客观反应率(ORR=CR+PR,其中CR为完全缓解,PR为部分缓解)、临床获益率(CBR=CR+PR+SD≥24周,其中SD为疾病稳定)、肿瘤进展时间(TTP),肿瘤治疗失败时间(TTF)、安全性和毒副反应.结果:CR 6例(11.5%),有1例维持CR 152周,1例维持96周,另4例亦大于60周;PR 19例(36.5%),维持PR时间为32~96周;SD≥24周的患者有16例(30.8%);PD(疾病进展)+SD<24周的有11例(21.2%).患者的ORR 为48%,CBR为78.8%,平均TTP时间78.87周(95% CI 61.13%~96.61%).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尽管未获客观反应的患者疾病进展后曾采用化疗、放疗或其他治疗(B组),但与达到客观反应的患者(A组)相比生存时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大于24周时两组的总生存率分别A组92%,B组81.5%[Log Rank (Mantel-Cox) 检验,χ2=3.85,P=0.047].与药物相关的副反应包括潮红、出汗、小关节痛,其中有2例发生与治疗药物关系不确定的心力衰竭,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晚期乳腺癌单药有效率为48% ,能明显延长达CR或PR患者的生存期,副反应易耐受.

关键词: 芳香酶抑制剂, 乳腺肿瘤, 三唑类, 雄二烯类

[1] 马建勋,夏有辰,李比,赵红梅,雷玉涛,布希.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重建的方式选择[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5(4): 612-618.
[2] 张云静,乔丽颖,祁萌,严颖,亢伟伟,刘国臻,王明远,席云峰,王胜锋. 乳腺癌患者新发心血管疾病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基于内蒙古区域医疗数据[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5(3): 471-479.
[3] 王跃,张爽,张虹,梁丽,徐玲,程元甲,段学宁,刘荫华,李挺. 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54(5): 853-862.
[4] 宋国红,李惠平,邸立军,严颖,姜晗昉,徐玲,万冬桂,李瑛,王墨培,肖宇,张如艳,冉然,王环. 真实世界吡咯替尼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52(2): 254-260.
[5] 朱燕,石永进,赵玉亮,朱平.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通过ATM/ATR和NF-κB途径上调乳腺癌细胞MICA/B 的表达[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50(2): 318-325.
[6] 康磊,霍焱,王荣福,张春丽,闫平,徐小洁. MicroRNA-155靶向的放射性标记探针对乳腺癌小鼠模型的活体显像[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50(2): 326-330.
[7] 李秀楠,刘爱蕙,唐欣,任宇. 尿路上皮癌相关1基因通过竞争性抑制miR-18a增强乳腺癌细胞的他莫昔芬治疗耐药[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9(2): 295-302.
[8] 邵彬,李惠平,邸立军,宋国红,姜晗昉,梁旭,王超颖,严颖,林晓琳,王丽娜,宛凤玲,.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监测对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预测及预后价值[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8(2): 304-309.
[9] 张爽, 王颖, 郭郑旻, 张虹, 徐玲, 刘荫华, 李挺. 伴17号染色体着丝粒区扩增乳腺癌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状态评估[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6(5): 686-690.
[10] 彭燕. 三阴性乳腺癌潜在的肿瘤预后生物标志[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4(5): 666-672.
[11] 郭晏同, 丁磊, 李天虹 . 贝伐单抗在转移性乳腺癌中的应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4(5): 708-714.
[12] 崔素萍, 王花丽, 彭伟, 刘海静, 侯琳, 张波. 乳腺癌组织P16异常表达的相关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4(5): 755-759.
[13] 赵晓慧, 胡建伟, 张玉梅, 王培玉. 雌马酚对二甲基苯蒽诱导的去势大鼠乳腺肿瘤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3(3): 348-351.
[14] 程琳, 李杰, 刘淼, 王殊, 蒋宏传, 杨德启. 多中心前瞻性对比动态光学乳腺成像与乳腺钼靶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安全性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3(3): 467-471.
[15] 苏静, 杨郁, 马晓龙, 由江峰, 杜娟, 柳剑英, 郑杰.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扩增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3(2): 199-20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