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热疗通过促进乳腺癌药物敏感细胞株与多药耐药细胞株表达热休克蛋白(HSP)70,提高免疫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为开展基于热疗的细胞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IFNγ、CD3单抗、IL-1和IL-2等细胞因子诱导并扩增免疫效应细胞.分别给予乳腺癌药物敏感株MCF7和耐受株MCF7/ADR非致死温度热冲击42 ℃ 1 h,继续培养4 h,24 h,48 h后收获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靶细胞上HSP70的表达.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靶细胞增殖活性以及免疫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HSP70在两种靶细胞上的表达有差异,加热前MCF7/ADR细胞HSP70表达明显高于MCF7,加热后4 h,HSP70在MCF7/ADR表达提高了6倍,在MCF7表达提高了22倍,超过了耐药株.药物敏感株MCF7增殖的热抑制率低于耐药株MCF7/ADR.热冲击前免疫效应细胞对MCF7细胞的杀伤活性低于MCF7/ADR细胞.热冲击后免疫效应细胞对MCF7的杀伤活性提高了86.23%,超过了对MCF7/ADR的杀伤活性(提高了30.32%).结论: 热疗明显提高HSP70在乳腺癌药物敏感与耐受细胞系上的表达,增加了免疫效应细胞对这两种靶细胞的杀伤活性.HSP70在乳腺癌药物敏感与耐受细胞系上的差异性表达对免疫效应细胞的杀伤活性有影响.
[1] | 苏俊琪,宋扬,谢尚. 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修复重建术后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54(1): 68-76. |
[2] | 王丽薇,孟秀丽,郭向阳,赵薇,王振宇. 不同浓度七氟烷麻醉与不同刺激电压对脊髓手术中运动诱发电位波幅和潜伏期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8(2): 297-303. |
[3] | 刘大锦, 冯孟贤, 刘民. 中国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人群HIV原发耐药的Meta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7(3): 474-482. |
[4] | 董菲, 姚贝, 王晶, 景红梅, 克晓燕. 单中心2011年至2013年度血液科院内感染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7(3): 499-503. |
[5] | 陈伶利, 李杰, 张晓青, 宋岚, 钱纯, 葛金文. 以大肠埃希菌tolC蛋白为靶标的适配体的筛选及结构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6(5): 698-702. |
[6] | 徐燕, 刘献增, 高旭光.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2例[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6(4): 659-661. |
[7] | 张金, 邢燕, 王新利, 关育红, 张慧. 宫内发育迟缓致大鼠肝细胞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及体外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建立[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6(3): 464-468. |
[8] | 黄昊, 韩勇, 吴健, 田志华, 曲立科, 寿成超. 胃癌细胞MGC-803耐药细胞株的建立及分泌蛋白差异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6(2): 183-189. |
[9] | 宰红艳, 易小平, 李宜雄, 龙学颖, 曹丽平, 刘慧. 抑制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Survivin表达对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45(2): 242-. |
[10] | 孟秀丽, 王丽薇 , 周阳, 马越, 郭向阳. 两种静脉麻醉技术在需行脊髓功能监测的脊柱矫形手术中的应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45(03): 474-479. |
[11] | 周庆涛, 贺蓓, 姚贝, 刘振英, 张捷.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内播散和感染患者预后分析(英文稿)[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3(2): 213-221. |
[12] | 廖艳, 黎海芪, 邓兵, 瞿平. 宫内生长迟缓大鼠成年期发生胰岛素抵抗的机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40(6): 590-594. |
[13] | 毋丽娜, 李志新, 卢恬, 马腾, 邱晓彦. 人增殖抑制基因(hHSG)联合热处理对结肠癌细胞系HT-29的体外诱导凋亡效应[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40(5): 524-527. |
[14] | 龚继芳, 袁艳华, 宋国红, 余靖, 贾军, 任军. CD44+/CD24-/low/ABCG2-乳腺癌干细胞比例增高与临床治疗相关的探索性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40(5): 465-470. |
[15] | 任军. 清除及诱导乳腺癌干细胞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40(5): 449-4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