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05, Vol. 37 ›› Issue (4): 433-435.

• 论著 • 上一篇    下一篇

肿瘤坏死因子α对小鼠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赵玉鸣,葛立宏,Agi E.Grigoriadis   

  1. (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北京 100081;.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盖氏医院颅面发育系)
  • 收稿日期:1900-01-01 修回日期:1900-01-01 出版日期:2005-08-18 发布日期:2005-08-18

  • Received:1900-01-01 Revised:1900-01-01 Online:2005-08-18 Published:2005-08-18

摘要: 目的:在诱导破骨细胞分化的体外骨髓细胞培养系统中,研究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存在和不存在的情况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选用小鼠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依赖性非附着性骨髓细胞,在含有25μg/L M-CSF和0,l,10,100μg/L TNF-α的α-MEM培养液中培养5 d后,观察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阳性多核细胞的形成;细胞在含有25 μg/L M-CSF和30μg/L sRANKL的α-MEM培养液中进行培养,比较加入和不加人10μg/L TNF-α培养4、5、6和9 d后,所形成的TRAP(+)多核细胞的数目和骨吸收面积.结果:TNF-α在没有RANKL的情况下,不能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形成破骨细胞.在RANKL存在的情况下,TNF-α可促进破骨样细胞的形成和骨吸收,但对破骨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仅表现在培养的早期.结论:在RANKL存在的情况下TNF-α可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但不能取代RANKL.TNF-α加速破骨细胞的形成,却并不延长其生存时间.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破骨细胞, 骨髓细胞, 幸存

[1] 胡永玮,刘蕊,罗莉. 慢性多灶性骨髓炎1例及文献回顾[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52(6): 1140-1145.
[2] 王恩博, 崔念晖, 柴原孝彦, 野村武史, 张伟, 俞光岩.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骨吸收相关因子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表达[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42(1): 85-89.
[3] 曾百进, 余日月, 周永胜, 徐军, 倪永伟, 刘云松, 许永伟. rhTNF-α对成骨向分化前后的人脂肪基质细胞分泌血管生成相关生长因子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5): 565-570.
[4] 孙晓军, 孟焕新, 陈智滨, 徐莉, 张立, 释栋, 冯向辉.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检测[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40(1): 24-27.
[5] 肖晗, 于婕, 李昭屏, 张幼怡. 异丙肾上腺素对高血压患者单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39(6): 581-586.
[6] 张敏莉, 李昭屏, 肖晗, 白燕, 张幼怡. 不同类型心脏肥大大鼠模型心肌中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差异[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39(6): 570-575.
[7] 刘朝晖, 吴文湘, 廖秦平. 体外培养人阴道上皮细胞感染假性酵母菌后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改变[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39(5): 539-541.
[8] 崔念晖, 张伟, 王恩博, 魏明洁, 郭传瑸, 俞光岩. 口腔鳞状细胞癌侵犯颌骨与破骨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关系[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39(1): 30-32.
[9] 陈晓路, 陈苹, 贾竹青, 刘羿男, 马康涛, 张永珍, 周春燕. 人类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白细胞抗原表达特征[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38(6): 597-602.
[10] 李斌斌, 于世凤. 锌离子对牙各矿化成份破骨细胞性吸收的体外调控[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38(6): 644-647.
[11] 陈占昆, 吕厚山. 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中白三烯B4诱导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mRNA表达的测定[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38(5): 533-536.
[12] 郝洁, 刘家望, 高翔, 袁国红, 谢蜀生. 抗T细胞受体αβ单抗和抗CD80单抗联合供体骨髓移植诱导小鼠皮肤移植耐受[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38(4): 365-369.
[13] 刘惜时, 易晓芳, 赵敏, 郭孙伟. 宫颈肿瘤ⅠB~ⅡA期预后相关因素[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38(1): 80-87.
[14] 李斌斌, 于世凤, 庞淑珍. 两种破骨细胞培养方法的比较及其吸收骨质的动态观察[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37(5): 536-541.
[15] 张丁, 杨雁琪, 李小彤, 傅民魁. 人牙周膜细胞骨保护因子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蛋白的表达及1α,25(OH)2维生素D3的调节[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36(6): 646-649.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田增民, 陈涛, Nanbert ZHONG, 李志超, 尹丰, 刘爽.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遗传性小脑萎缩的临床研究(英文稿)[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4): 456 -458 .
[2] 郭岩, 谢铮. 用一代人时间弥合差距——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理论及其国际经验[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2): 125 -128 .
[3] 卢恬, 朱晓辉, 柳世庆, 郑杰, 邱晓彦. 白细胞介素2促进宫颈癌细胞系HeLaS3免疫球蛋白G的表达[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2): 158 -161 .
[4] 袁惠燕, 张苑, 范田园. 离子交换型栓塞微球及其载平阳霉素的制备与性质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2): 217 -220 .
[5] 徐莉, 孟焕新, 张立, 陈智滨, 冯向辉, 释栋.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血清中抗牙龈卟啉单胞菌的IgG抗体水平的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1): 52 -55 .
[6] 董稳, 刘瑞昌, 刘克英, 关明, 杨旭东. 氯诺昔康和舒芬太尼用于颌面外科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比较[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1): 109 -111 .
[7] 祁琨, 邓芙蓉, 郭新彪. 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对人肺成纤维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3): 297 -301 .
[8] 万有, , 韩济生, John E. Pintar. 孤啡肽基因敲除小鼠电针镇痛作用增强[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3): 376 -379 .
[9] 张燕, 韩志慧, 钟延丰, 王盛兰, 李玲玲, 郑丹枫. 骨骼肌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技术的改进及应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4): 459 -462 .
[10] 李伟军, 邢晓芳, 曲立科, 孟麟, 寿成超. PRL-3基因C104S位点突变体和CAAX缺失体的构建及表达[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5): 516 -5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