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05年 第3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5-08-18
全选: 合并摘要 隐藏/显示图片
  • 论著
    神经管畸形与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FC1 A80G)多态性及可疑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
    裴丽君, 李智文, 张卫, 任爱国, 朱慧萍, 郝玲, 朱江辉, 李竹
    2005, (4):  341-345.       PMID: 16086047
    摘要 ( 1778 )   PDF (176KB) ( 108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educed folate carrier gene,RFC1)A80G多态性及可疑危险因素对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的影响,为寻找NTDs的遗传易感标志物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PCR)方法,对104个NTDs儿核心家庭和100个健康对照儿核心家庭RFC1 A80G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且对家系成员RFC1基因型及其他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在控制其他因素后观察RFC1基因型、母亲孕早期未增补叶酸对NTDs的独立影响,对NTDs杂合子父母G等位基因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disequilibrium test,TDT).结果:NTDs患儿G等位基因频率(64.42%)高于对照儿(52.53%),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98,P<0.05);在单因素分析中,携带RFC1 GG基因型的子代发生NTDs危险高于AA基因型子代(OR=2.56,95% CI=1.04~6.36),母亲孕早期未增补叶酸,生育NTDs的危险高于增补叶酸的母亲(OR=7.69,95% CI=2.86~21.75),其他危险因素(如父亲年龄、母亲孕早期发热、母亲自然流产史)在病例对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子代RFC1 GG基因型(OR=2.91,95% CI=1.35~6.30)、母亲孕早期未增补叶酸(OR=4.32,95%CI=1.62~11.55)、母亲孕早期发热(OR=3.22,95%CI=1.26~8.26)对NTDs的发病危险具有统计学意义.TDT结果显示,RFC1基因G等位基因与NTDs之间存在关联(χ2=5.236,P<0.05).结论:在该研究人群中,RFC1 GG基因型可能是NTDs发生的遗传易感基因之一,母亲孕早期未增补叶酸、发热对NTDs的发病也具有重要影响.
    宫内乙醇暴露对胎鼠大脑线粒体蛋白质组的影响
    许雅君, 张国庆, 李勇
    2005, (4):  346-350.       PMID: 16086048
    摘要 ( 1859 )   PDF (300KB) ( 113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宫内乙醇暴露对胚胎大脑线粒体蛋白组的影响.方法:CD-1孕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5.0g/kg乙醇染毒组,染毒期为孕6~15 d,孕18天剖腹取胎,选取没有明显外观畸形的胎鼠进行实验.提取胎鼠大脑线粒体进行全蛋白双向凝胶电泳分析,并用质谱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同时进行线粒体呼吸酶活性和大脑细胞ATP含量检测.结果:宫内乙醇暴露组胎鼠大脑线粒体蛋白表达发生改变.呼吸酶复合物Ⅳ(相当于对照组的72.3%±4.6%)和三磷酸腺苷(ATP)合成酶活性(相当于对照组的80.3%±5.1%)均较对照组降低,大脑细胞内ATP含量下降(相当于对照组的67.9%±3.9%).结论:宫内乙醇暴露能够影响胚胎大脑线粒体蛋白表达,即使没有出现明显的形态畸形,胚胎大脑细胞能量状态已经受到影响,可能与孕期饮酒导致的后代神经行为障碍有关.
    宫内生长迟缓大鼠成年期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和胰岛素抵抗
    廖艳, 黎海芪
    2005, (4):  351-354.       PMID: 16086049
    摘要 ( 1899 )   PDF (107KB) ( 9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研究子宫胎盘功能不足所致宫内生长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大鼠成年期胰岛β细胞功能及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初步探讨IUGR大鼠发生2型糖尿病的机制.方法:结扎妊娠17 d孕鼠(n=14)双侧子宫动脉(uterine artery ligation,UAL)建立IUGR大鼠模型,对照组(n=8)行平行开腹术.以UAL组新生鼠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均值的2个标准差为IUGR.选取两组子代成年雄鼠为研究对象进行葡萄糖耐量实验和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实验,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modified beta-cell function index,MBCI)和稳态葡萄糖输注率(glucose intake rate,GIR),对大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及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进行评价.结果:(1)UAL组仔鼠平均出生体重(4.49±0.56)g明显低于对照组仔鼠体重均值(6.16±0.30)g的2个标准差以下,P<0.001;UAL组仔鼠成年后(12周)体重(382±37.51)g已显著超过对照组(339±24.06)g,P<0.01;(2)UAL组雄仔鼠12周时糖耐量实验各时点血糖水平[0 min,(3.96±0.25)mmol/L;30 min,(6.61±0.57)mmol/L;60 min,(7.34±0.47)mmol/L;120 min,(6.27±0.37)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0 min,(3.56±0.22)mmol/L;30 min,(5.74±0.32)mmol/L;60 min,(5.89±0.29)mmol/L;120 min,(3.89±0.25)mmol/L],P<0.05,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120 min胰岛素值(84.65±11.79)mU/L明显高于对照组(50.01±7.43)mU/L,P<0.05;UAL组雄仔鼠MBCI值(26.42±5.59)较对照组(55.88±10.20)明显降低,P<0.001;(3)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实验结果示UAL组雄仔鼠GIR值[16.86±1.59 mg/(kg·min)]明显低于对照组[20.35±2.38 mg/(kg·min)],P<0.05.结论:子宫胎盘功能不足所致IUGR雄鼠成年期出现肥胖趋势,并发生胰岛细胞功能受损和胰岛素抵抗,是其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难治性复发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鲍立, 江滨, 黄晓军, 王德炳, 邱镜滢, 卢锡京, 路瑾, 石红霞, 王峰荣, 陆道培
    2005, (4):  355-357.       PMID: 16086050
    摘要 ( 1885 )   PDF (91KB) ( 136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日的:回顾性分析氟达拉滨(Flu)为主的方案与替尼泊苷+米托蒽醌(MIT)的方案对难治性复发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应用替尼泊苷(100 mg/d,5~7 d)+MIT(10 mg/d,2 d)的方案和Flu为主的方案[Flu 30 mg/(m2·d),3~5 d,阿糖胞苷(Ara-c)1~2g/(m2·d),5 d;及Flu(50 mg/d,5 d),Ara-c(200 mg/d,5 d),MIT(4 mg/d,4 d)]治疗42例难治复发成人ALL.WBC<1.0×109/L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μg/(kg·d)直至WBC>1.0×109/L.结果:以Flu为主的方案与替尼泊苷+MIT方案(VM)相比: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45%和31.8%,P>0.05;中性粒细胞最低的中位时间均为第6天,WBC<1.0×109中位持续时间分别为10 d和7.5 d,P>0.05;血小板最低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第10天和第6.5天,P<0.05;PLT<20.0×109中位持续时间分别为第6天和第10天,P>0.05.Flu组非血液学毒副作用显著少于VM组.结论:两组方案对难治复发ALL均有效,Flu方案毒副作用小,骨髓抑制略轻,缓解率较高,尤其对Ph+ALL疗效显著.
    神经移位术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
    王天兵, 姜保国, 傅中国, 张殿英, 陈建海, 徐海林
    2005, (4):  358-361.       PMID: 16086051
    摘要 ( 1726 )   PDF (102KB) ( 104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总结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治疗经验,讨论不同类型的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998年12月至2002年9月间通过神经移位法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18例,针对不同类型的臂丛神经根性损伤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案;术后随访2年2个月至5年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年10个月.结果:18例患者均得到2年以上临床随访,肩外展功能丧失的16例患者中,冈上肌肌力恢复3级以上者11例,三角肌肌力恢复3级以上者4例,主动肩外展60度以上者12例;屈肘功能丧失16例患者中,肱二头肌肌力恢复3级以上者14例;屈指、屈腕功能丧失患者6例中,屈指、屈腕肌力恢复3级以上者2例;伸肘、伸腕、伸指功能丧失患者4例中,伸腕肌力恢复3级以上者4例,伸肘肌力恢复3级以上者3例,伸指肌力恢复3级以上者3例.结论:神经移位术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手术前准确的诊断、早期手术、精细操作是功能恢复的关键;应根据不同的损伤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对年轻患者应尽可能修复所有损伤神经.
    短篇报道
    离子交换高效液相法与乳胶黏着免疫抑制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A1c的相关性分析
    朱宇, 纪立农, 王虹, 毛腾淑, 郭晓蕙, 钱荣立, 邓正照
    2005, (4):  361-361.      
    摘要 ( 1417 )   PDF (26KB) ( 73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论著
    多囊卵巢综合征蛋白质指纹谱研究
    赵淑云, 乔杰, 李美芝
    2005, (4):  362-365.       PMID: 16086052
    摘要 ( 1736 )   PDF (279KB) ( 99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用蛋白质芯片技术筛选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血清蛋白质表达谱,寻找血清中的标志性蛋白.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urface-enhanced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SELDI-TOF MS),运用WCX2(weak cation exchange)蛋白质芯片检测31例PCOS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血清蛋白质谱,获得的蛋白质谱采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分析,初步筛选蛋白质峰,结合生物信息学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方法建立并测试PCOS患者的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结果:在芯片上捕获到225种蛋白质,用质谱仪筛选出PCO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的23种差异蛋白,从中再次筛选出4种蛋白质组成PCOS的蛋白质谱最优化模型,PCOS患者中质荷比(m/z)分别为6 628,6 430,6 834的3种蛋白质表达上调,m/z为3 954的蛋白质表达下调.模型经三倍交叉验证后用盲法测定,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和86.7%,阳性预测值为87.2%.结论:蛋白质芯片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筛选出PCOS患者血清差异蛋白,结合SVM可建立一个由4种蛋白质组成的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可对PCOS做很好的诊断预测,对这4种蛋白质尤其是m/z为6 628的蛋白质进行研究,有助于PCOS病因学进展及诊断标记物的发现.
    应用双向电泳、免疫印迹和质谱技术筛选子宫内膜异位症标志物
    张虹, 牛屹东, 冯捷, 郭慧方, 叶雪
    2005, (4):  366-370.       PMID: 16086053
    摘要 ( 1671 )   PDF (275KB) ( 110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寻找子宫内膜异位症标志物.方法:提取子宫内膜异位症和非内膜异位症子宫在位内膜总蛋白后,用双向电泳技术进行分离,Phoretix 2D软件分析凝胶图像,经数据库查询初步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巧克力囊肿)组织总蛋白双向电泳后转膜,用患者血清和正常血清作为一抗行Western blot检测,比较杂交蛋白点的差异,取差异点用MALDI-TOF-MS分析,根据其肽质量指纹图谱进行数据库查询,鉴定抗原.结果:经优化条件,获得了内膜异位症和对照组的在位内膜总蛋白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并分析出11个差异点.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比较正常人血清和患者血清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总蛋白的杂交点,取其中3个差异点测质谱分别为波形蛋白、β-肌动蛋白、ATP合成酶β亚单位.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蛋白质表达谱与非内膜异位症者相比发生了变化,抗子宫内膜抗体可能针对波形蛋白、β-肌动蛋白、ATP合成酶β亚单位而产生.
    舒林酸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结直肠残存腺瘤组织病理学表现的影响
    李军, 吕愈敏, 金珠, 崔荣丽
    2005, (4):  371-373.       PMID: 16086054
    摘要 ( 2209 )   PDF (83KB) ( 90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观察长期服用舒林酸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结直肠中残存腺瘤的组织病理学表现,初步探讨舒林酸对FAP患者残存腺瘤的影响.方法:FAP患者口服舒林酸400 mg/d,12个月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观察结直肠息肉的变化.以后根据患者结肠腺瘤消退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服用舒林酸维持治疗,并定期复查结肠镜,对残存息肉及其他病变进行活检,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舒林酸治疗前FAP患者结直肠腺瘤活检标本中,管状腺瘤占活检腺瘤总数的90.8%,绒毛管状腺瘤占9.2%;异型程度为Ⅰ级、Ⅱ级、Ⅲ级的腺瘤分别占42.1%,45.6%和12.3%.治疗后管状腺瘤占活检腺瘤总数的99.8%,绒毛管状腺瘤占0.2%;异型程度为Ⅰ级、Ⅱ级、Ⅲ级的腺瘤分别占55.8%,41.8%和2.4%,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肠道中出现微小扁平隆起和红斑,其中约65%为腺瘤.结论:舒林酸长期维持治疗可使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结直肠残存腺瘤异型程度下降,绒毛管状腺瘤减少,而微小扁平隆起和红斑可能是腺瘤消退过程中的表现.
    抗内皮细胞抗体与丙硫氧嘧啶引起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小血管炎病变活动相关
    于峰, 赵明辉, 张颖, 章友康
    2005, (4):  374-377.       PMID: 16086055
    摘要 ( 2238 )   PDF (212KB) ( 101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在丙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PTU)引起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小血管炎患者血清中检测抗内皮细胞抗体(anti-endothelial cell antibody,AECA),探讨其在该类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1例PTU引起的ANCA相关小血管炎患者及10例临床上使用PTU治疗甲亢,无系统性血管炎症状而ANCA阳性的患者,应用体外原代培养的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制备可溶性抗原,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其血清中的AECA.结果:PTU相关ANCA阳性小血管炎组患者疾病活动期共有10(91%,10/11)例病人血清可检出AECA,有6种不同的蛋白可以被识别.对以上10例AECA阳性患者同时测定了其缓解期血清的AECA,发现其中7例AECA转为阴性,3例出现的条带与活动期比较无差别.使用PTU治疗甲亢,无系统性血管炎症状而ANCA阳性患者组中未检出AECA.结论:PTU相关的ANCA阳性小血管炎中存在着不同分子质量大小的AECA,AECA在该类疾病的发病中可能具有比ANCA更为重要的意义.
    低氧通过p38丝裂素激活蛋白激酶途径刺激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荣琳琳, 黄海长, 喻陆, 李惊子
    2005, (4):  378-381.       PMID: 16086056
    摘要 ( 2341 )   PDF (204KB) ( 8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研究低氧条件下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及其可能的信号途径,从而探讨低氧导致肾间质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TK173作为研究对象,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低氧标记蛋白分子,低氧诱导因子-lα(hypoxia induced factor-lα,HIF-1α)蛋白作为低氧标记物;比较低氧(1%O2,体积分数)和正常氧(21%O2,体积分数)条件下TK173细胞培养12,24,48 h后CTGF蛋白水平;低氧刺激TK173细胞30 min,1 h,6 h和12 h,运用抗磷酸化抗体检测丝裂素激活蛋白激酶(MAPKs)活化;在低氧刺激半小时前分别加入p38、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c-Jun-N末端蛋白激酶(JNK)信号通路特异阻断剂SB203580,PD98059,SP600125,低氧培养24 h后检测细胞CTGF蛋白水平.用RT-PCR技术分析CTGF mRNA水平变化.结果:TK173细胞正常氧组仅有HIF-1α蛋白微弱表达,低氧组有高水平HIF-lα蛋白表达.在低氧条件下培养12 h后细胞CTGF蛋白增加,24 h时CTGF蛋白表达最强,是正常氧组的(2.1±0.1)倍,至48 h降至对正常氧组水平;同时低氧培养刺激CTGF mRNA表达,在1 h时开始增加,6 h时达高峰为正常氧组的(6.6±1.0)倍,24 h后恢复基础水平.低氧可以活化MAPKs,JNK在30 min达到高峰,ERK1/2、p8在刺激1 h时达高峰,6 h减弱,12 h减至基础水平;应用ERK1/2抑制剂PD98059和JNK抑制剂SP00125不能减弱低氧刺激CTGF蛋白表达增加的效应,但应用P38活化抑制剂SB203580可以明显减少低氧刺激的CTGF蛋白和mRNA的增加.结论:低氧可刺激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表达CTGF,并且该作用依赖p38通路的活化.
    低分子质量肝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甘良英, 于仲元, 蔡美顺, 赵慧萍, 李欣
    2005, (4):  382-385.       PMID: 16086057
    摘要 ( 1771 )   PDF (187KB) ( 101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和糖尿病肾病LMwH治疗组.分别于1,2,4,6,8周留取肾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小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并进行定量病理分析.结果:正常大鼠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VEGF表达,糖尿病肾病大鼠除上述细胞外,还可见肾小球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及基底膜VEGF表达.第2周后糖尿病肾病组VEGF阳性肾小球平均光密度、积分光密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LMwH治疗4周后,平均光密度及积分光密度与非治疗组相比均明显下降.结论:LMwH可抑制糖尿病肾病大鼠肾VEGF的表达,这可能是其发挥肾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缺氧复氧诱导大鼠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反应
    马青变, 高炜, 郭艳红, 赵春玉, 薛林, 唐朝枢
    2005, (4):  386-388.       PMID: 16086058
    摘要 ( 1994 )   PDF (179KB) ( 136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时内质网应激蛋白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以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内质网应激的关系.方法: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5.5 h后复氧2~24 h制备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测定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表达水平.2-脱氧葡萄糖作为本实验的阳性对照,2-脱氧葡萄糖孵育心肌细胞10 h,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GRP78表达水平.结果:缺氧复氧处理的心肌细胞活力减低,胞内乳酸脱氢酶漏出.与对照组比较,缺氧复氧组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在蛋白及mRNA水平表达均于复氧后2 h开始增加,4 h达峰值,蛋白水平为对照组的142%,mRNA水平为对照组的200%,表达的增加可持续到复氧24 h.结论:缺氧复氧可以诱导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
    内源性一氧化碳在糖尿病大鼠股动脉舒张反应障碍中的作用
    赵晓云, 邢邯英, 裴华颖, 高宇
    2005, (4):  389-392.       PMID: 16086059
    摘要 ( 1695 )   PDF (114KB) ( 101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动脉血压和股动脉血管反应性的影响.方法:监测大鼠尾动脉血压,测定股动脉环对10-8~10-4mol/L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累计舒张反应,检测血液CO含量.结果:大鼠复制DM模型4周后体重降低[(249.38±7.58)g],血糖和血压升高分别为[(20.28±0.35)mmol/L,(118.75±8.33)mm Hg,l mm Hg=0.133 kPa],较对照组饲养4周后[(345.83±12.14)g,(5.56±0.19)mmol/L和(108.43±4.18)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 8周和12周体重进一步降低,血糖无明显改变,动脉血压进一步上升分别为[(132.43±10.98)mm Hg和(139.0±10.41)mm Hg],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大鼠4周血液中COHb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50%±0.21%)vs(2.50%±0.61%),P<0.05],8~12周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DM大鼠4~12周股动脉对ACh的累积舒张反应均明显降低,分别为(63.46%±2.48%,37.7%±5.65%,52.41%±2.31%),较对照组(96.81%±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正铁血红素后大鼠体重,血糖和血压无明显改善,可显著提高DM大鼠血液COHb水平(3.20%±0.73%,P<0.01),并可明显改善血管舒张反应障碍(69.76%±7.60%,P<0.01);而给予锌原卟啉后检测到体重降低[(218.33±9.28)g],血糖和血压升高[(24.2±2.28)mmol/L,(130.84±8.56)mm Hg,P<0.05],血液COHb含量进一步降低(0.93%±0.35%,P>0.05),并有加重动脉舒张反应障碍的趋势(27.73%±4.74%,P<0.01).结论:DM大鼠早期内源性CO合成减少与股动脉舒张反应障碍密切相关,是引起DM高血压的重要机制之一.
    白三烯B4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变化与氨茶碱对其的影响
    丁艳苓, 姚婉贞, 郑杰, 朱元莉, 刘政
    2005, (4):  393-397.       PMID: 16086060
    摘要 ( 1705 )   PDF (239KB) ( 89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白三烯B4(1eukotriene B4,LTB4)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气道局部与血循环中的变化与氨茶碱对其影响.方法:32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正常对照组)、B组(COPD组)、C组(氨茶碱低剂量组)、D组(氨茶碱高剂量组),每组8只.测定各组大鼠肺功能,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行细胞计数与分类,并检测BALF、血浆及肺组织匀浆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LTB4的水平.结果:COPD大鼠BALF中LTB4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并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r=0.794,P=0.007)、IL-8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63;P=0.012),与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flow,PEF)呈显著负相关(r=-0.718,P=0.028),并与小气道病变中的炎症细胞浸润评分显著正相关(r=0.836,P=0.036).氨茶碱的干预可降低COPD大鼠BALF中LTB4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改善小气道黏液细胞渗出,杯状细胞化生,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平滑肌增生等各项病理评分及病理总分,其中,对杯状细胞化生,炎症细胞浸润的作用在高剂量组更明显.氨茶碱对PEF无明显改善.结论:LTB4在COPD疾病中表达水平增高,参与气道炎症过程.氨茶碱的治疗可降低COPD大鼠BALF中LTB4水平以及中性粒细胞%,改善小气道病变.
    蛋白酶抑制剂对内毒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陈旭岩, 汪波, 谭伟, 熊辉, 李秀清, 高雨松, 田亚男, 刘新民
    2005, (4):  398-401.       PMID: 16086061
    摘要 ( 1665 )   PDF (254KB) ( 8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静脉应用蛋白酶抑制剂以了解其对内毒素所致的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2只,体重(250~270 g),分为对照组(C,n=8)、内毒素组(A,n=8)、大剂量治疗组(U,n=8)及小剂量治疗组(V,n=8),除对照组外,其他组均给予内毒素(5 mg/kg),治疗组同时给予内毒素和乌司他丁注射(U组100 000 u/kg,V组50 000 u/kg).2 h后测定血清内皮素,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取肺组织观察大体标本形态和光镜下的组织病理形态,测定肺组织血管通透性变化、湿/干质量比值、髓过氧化物酶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和共轭二烯(conjugated-diene,C-diene)].结果:光镜下可见对照组肺组织学正常,内毒素组肺间质弥漫性出血,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粒细胞聚集、浸润,并可见弥漫性肺泡间隔增厚,而乌司他丁治疗组上述病理表现明显减轻.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值和每克肺组织伊文思蓝含量在内毒素组分别为(5.41±0.06)和(27.64±2.48)μg,对照组分别为(4.95±0.08)和(12.99±2.83)μ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组为(5.0±0.05)和(19.47±2.09)μg;V组为(4.98±0.06)和(21.44±3.12)μg,明显低于内毒素组,U组和V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内皮素及髓过氧化物水平内毒素组分别为(948.23±103.45)u/g和(152.90±8.41)u/g,高于对照组的(729.38±88.64)u/g和(54.62±15.49)u/g,U组为(633.27±93.27)u/g和(119.40±11.32)u/g,V组为(671.87±105.45)u/g和(129.55±9.57)u/g,则低于内毒素组,U组和V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水平内毒素组[(MDA(73.95±4.62)nmol/g;C-diene(10.96±0.81)nmol/g]明显高于对照组[MDA(39.65±6.21)nmol/g;C-diene(3.34±0.51)nmol/g],治疗组[U组:MDA(51.26±5.56)nmol/g,C-diene(7.59±0.84)nmol/g;V组:MDA(59.87±4.62)nmol/g,C-diene(8.79±0.45)nmol/g]则较内毒素组明显降低,MDA水平U组低于V组.结论:乌司他丁明显降低肺组织的炎症反应,减轻肺组织的损害,对内毒素所致大鼠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体外模拟肝损伤环境下人脐血细胞向类肝细胞的转化
    于洁, 张芳婷, 万汇涓, 叶静, 龙霞, 房家智
    2005, (4):  402-405.       PMID: 16086062
    摘要 ( 1807 )   PDF (356KB) ( 8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肝损伤微环境在脐血来源的细胞转化为类肝细胞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室培养法将分离后的人脐血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ns,MNC)与小鼠损伤肝脏共培养;分别采用细胞化学染色、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培养的细胞进行检测,以获取人脐血MNC向类肝细胞转化的相关信息.结果:在与小鼠损伤肝脏共培养72 h的人脐血MNC中发现大量过碘酸-Schiff染色阳性细胞;RT-PCR显示,与小鼠损伤肝脏共培养48 h和72 h后的人脐血MNC中含有肝细胞标志物人清蛋白(human albumin,hALB)和人哺乳类动物转录因子4(hGATA4)mRNA表达阳性细胞,并通过序列分析确认所得到的hALB和hGATA-4目标片段核苷酸序列与Gene-Bank中的参考序列相吻合,而人脐血MNC与正常小鼠肝脏共培养组、单独培养的人脐血MNC组以及小鼠肝脏细胞的同类对比试验均呈阴性结果.结论:在模拟的肝损伤微环境中,人脐血来源的细胞具有向类肝细胞转化的趋向.
    大鼠脑片的器官型培养及其中神经元的发育规律
    郑梅, 樊东升, 张俊, 宋德懋, 范少光
    2005, (4):  406-409.       PMID: 16086063
    摘要 ( 2168 )   PDF (277KB) ( 187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建立器官型脑片培养的方法,证明体外培养到一定时间神经元发育成熟,可在此基础上制作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模型.方法:取出生24 h内SD大鼠的额叶皮质作器官型培养.取培养7~14 d内每天的及培养第3周、4周和8周时的脑片,固定、脱水、切片后行Nissl和抗神经丝重链(NFH)免疫组化染色.同时用正常生长大鼠的脑片作对照,观察与培养脑片染色结果的异同.结果:Nissl染色结果显示,培养脑片中的锥体细胞体积逐渐增大、染色变浅,1~4周内皮质分层清晰.抗NFH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培养至第10天时,位于第V层的锥体细胞着色,第12天以后Ⅲ层和V层均着色.对照组第5天时V层着色,3周以后Ⅲ层和V层都着色.对位于Ml区的第V层锥体细胞进行计数,从培养第12天开始至2个月时,神经元数目保持恒定.结论:器官型脑片培养适用于出生后神经元发育的研究,并可用于制作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体外模型.
    4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分析
    戴芸, 梁颖慧, 谢鹏雁, 陈宝雯, 刘新光
    2005, (4):  410-414.       PMID: 16086064
    摘要 ( 1770 )   PDF (211KB) ( 156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的临床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临床/病理诊断PBC的42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抗线粒体抗体(anti mitochondrial antibody,AMA)阴性患者及合并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患者的临床、生化和免疫学特征.结果:本组患者中女性占78.6%(33/42),确诊时的平均年龄(61.1±10.8)岁,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乏力(76.2%,32/42).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transpeptidase,γ-GT)及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明显升高,转氨酶轻中度升高(73.8%,31/42),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升高.TBil、凝血酶原时间与病程呈正相关(P=0.000,r=0.696;P=0.005,r=0.424);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病程呈负相关(P=0.002,r=-0.462).88.1%(37/42)患者血清IgM升高,81%(34/42)患者AMA/AMA-M2阳性.AMA阴性患者血清IgA、IgM水平低于AMA阳性者,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o)水平高于AMA阳性者.15例PBC患者合并SS,和未合并SS的PBC患者比较,生化及免疫学等多方面检查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BC主要累及中老年女性,血清ALP、γ-GT及TBA水平升高及AMA/AMA-M2阳性有助于诊断本病.AMA阴性PBC患者除血清IgA和IgM较低及血清TCho水平较高外,其他临床特征和AMA阳性者相似;合并SS的PBC患者临床特征和无SS的PBC者相似.
    大鼠小肠黏膜肥大细胞5-羟色胺4受体mRNA的表达
    迟雁, 刘新光
    2005, (4):  415-417.       PMID: 16086065
    摘要 ( 1883 )   PDF (116KB) ( 97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证实大鼠小肠黏膜肥大细胞有5-羟色胺4(5-HT4)受体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分离、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大鼠的小肠黏膜肥大细胞,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5-HT4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分离纯化后的小肠黏膜肥大细胞胞浆中有较强的棕黄色颗粒.结论:首次证实培养的小肠黏膜肥大细胞中有5-HT4受体mRNA的表达,为5-HT4受体参*与肥大细胞释放5-HT、调节内脏高敏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先天性白内障临床特点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石璇, 鲍永珍, 黎晓新
    2005, (4):  418-420.       PMID: 16086066
    摘要 ( 2343 )   PDF (71KB) ( 121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是否合并眼球震颤,与白内障手术术后视力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1999至2000年"健康快车"在贵州、广西接诊的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共81例84只眼(78例为单眼,3例为双眼),其中合并眼球震颤者13只眼,未合并眼球震颤者71只眼;男性50例,女性31例,年龄5~38岁.对于除外智力障碍及其他眼部先天异常和眼外伤史,能够进行视力检查,具有手术适应证者,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对术前、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进行比较.结果:合并眼球震颤眼中,术后最佳矫正视力O.05以下有3只眼(23%,3/13),0.05~0.3有9只眼(69%,9/13),0.3以上只有一只眼(8%,1/13).Fisher精确概率法统计显示,合并眼球震颤组术后视力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无眼球震颤组术后视力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05以下有6只眼(8%,6/71),0.05到0.3之间有24只眼(34%,24/71),0.3以上41只眼(58%,41/71).无眼球震颤组与合并眼球震颤组的术后视力改善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眼球震颤的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后视力预后较好,明显优于合并眼球震颤的患者,但后者应考虑多因素手术的必要性.
    双硒唑烷-1的动物体内抗肿瘤作用
    王怡瑞, 肖军军, 董晓敏, 孟书聪, 邓声菊, 况斌, 严俊, 赵芳, 曾慧慧
    2005, (4):  421-424.       PMID: 16086067
    摘要 ( 1773 )   PDF (194KB) ( 100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检测新型有机硒化合物双硒唑烷-1(Eb)的动物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建立Lewis肺癌(1ewislung cancer,LLC)皮下移植瘤C57/BL鼠动物模型,选取25.0 mg/kg和12.5 mg/kg两个剂量的Eb作为实验组,以2.0 mg/kg剂量的顺铂(DDP)作为阳性对照,以溶剂5g/L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阴性对照,于接种肿瘤后第2天开始向C57/BL鼠腹腔连续注射药物7 d,探讨Eb对荷瘤鼠的存活期、肿瘤的生长速度、浸润级别、细胞形态、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Eb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和侵袭(高剂量Eb的肿瘤抑制率为80.31%),延长荷瘤鼠的存活期;形态学观察发现,给予Eb后肿瘤细胞核浓缩深染,分裂相细胞减少;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Eb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结论:新型有机硒化合物Eb在C57/BL小鼠体内能够明显抑制LLC的生长和侵袭,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高角及低角型深覆(牙合)矫治机制及稳定性研究
    刘妍, 许天民, 杨敏志, 林久祥
    2005, (4):  425-428.       PMID: 16086068
    摘要 ( 3500 )   PDF (102KB) ( 179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比较高角及低角型深覆(牙合)病例正畸矫治及治疗后复发的结构特征,以探讨两者在矫治机制及复发特点的差异.方法: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门诊挑选出治疗后2年以上的高角组深覆(牙合)病例10例,低角组深覆殆病例9例.将两组病例进行测量并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高角组中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ANB)角、颌凸(NA-PA)角减小,后下面高/前下面高之比(Ar-Go/ANS-Me)增大,上下磨牙均升高;低角组仅表现为下颌磨牙升高.复查阶段高角组与低角组在覆殆稳定性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角组复查阶段覆(牙合)的变化主要与治疗中上切牙舌倾有关;低角组与治疗中磨牙的升高相关.结论:治疗后高角组下颌升支表现出较强的生长潜力,从而维持下颌平面的倾斜度.覆殆的复发主要与牙齿因素的变化相关.
    PDCD5和p53在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
    赵晓一, 刘宏伟, 魏明洁
    2005, (4):  429-432.       PMID: 16086069
    摘要 ( 1692 )   PDF (216KB) ( 108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新基因PDCD5与p53在口腔正常黏膜、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7例正常口腔黏膜,60例口腔白斑,30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中PDCD5基因及p53的表达.结果:正常口腔黏膜组PDCD5蛋白染色阳性率为88.2%,白斑组PDCD5蛋白染色阳性率为63.3%,口腔鳞癌组PDCD5蛋白染色阳性率为30%;正常口腔黏膜组P53染色阳性率为0,白斑组P53染色阳性率为31.7%,口腔鳞癌组P53染色阳性率为60%.将PDCD5蛋白和P53在不同病例组织中的染色强度指数(stainingintensity index,SⅡ)做进一步的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提示在口腔正常黏膜、口腔白斑以及口腔鳞癌组织中,PDCD5 SⅡ和P53 SⅡ呈明显负相关(r=-0.892,p=0.000).结论:在口腔白斑、口腔鳞癌组织中,不论PDCD5或p53基因是单独失活,还是同时失活,都可导致口腔黏膜上皮向癌变发展,甚至形成肿瘤;二者同时失活有叠加效应.这两项指标可作为辅助检测口腔黏膜癌变的基因标志物.
    肿瘤坏死因子α对小鼠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赵玉鸣, 葛立宏, Agi E.Grigoriadis
    2005, (4):  433-435.       PMID: 16086070
    摘要 ( 2028 )   PDF (274KB) ( 109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在诱导破骨细胞分化的体外骨髓细胞培养系统中,研究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存在和不存在的情况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选用小鼠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依赖性非附着性骨髓细胞,在含有25μg/L M-CSF和0,l,10,100μg/L TNF-α的α-MEM培养液中培养5 d后,观察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阳性多核细胞的形成;细胞在含有25 μg/L M-CSF和30μg/L sRANKL的α-MEM培养液中进行培养,比较加入和不加人10μg/L TNF-α培养4、5、6和9 d后,所形成的TRAP(+)多核细胞的数目和骨吸收面积.结果:TNF-α在没有RANKL的情况下,不能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形成破骨细胞.在RANKL存在的情况下,TNF-α可促进破骨样细胞的形成和骨吸收,但对破骨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仅表现在培养的早期.结论:在RANKL存在的情况下TNF-α可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但不能取代RANKL.TNF-α加速破骨细胞的形成,却并不延长其生存时间.
    技术方法
    基因组简并寡核苷酸引物聚合酶链反应的影响因素
    杨丽君, 郁卫东, 梁蓉, 尚美, 郭静竹
    2005, (4):  436-439.       PMID: 16086071
    摘要 ( 1781 )   PDF (350KB) ( 123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对影响现有微量基因组扩增方法--简并寡核苷酸引物聚合酶链反应(degenerate oligonucleotideprimed PCR,DOP-PCR)的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针对现有DOP-PCR扩增过程中存在的影响产物产量和特异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分别从不同的DNA模板来源、模板梯度稀释与否以及DOP-PCR扩增产物是否采用低熔点胶回收去除干扰分析的小片段等方面进行研究,最后以特异性基因(FTCD和CBS)PCR扩增的结果作为评价指标,了解上述因素对DOP-PCR扩增的影响.结果:以小鼠单个卵细胞基因组为模板与以肝基因组DNA为模板相比,在产量上前者明显低于后者,特异性上两者相当.小鼠肝基因组DNA梯度稀释作为模板进行扩增的结果没有明显差异.与未经低熔点胶回收的DOP-PCR产物相比,经低熔点胶回收的DOP-PCR产物在常规PCR扩增反应中得到的产物特异性更好.结论:应用DOP-PCR方法进行扩增时,小鼠单个卵细胞可以用来进行DOP-PCR的扩增从而用于对特异性基因的检测,但是在扩增产量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改进或优化.对现有DOP-PCR反应进行产物低熔点胶回收纯化,能够增加产物的特异性,效果满意.
    综述
    溶酶体贮积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吴希如, 包新华
    2005, (4):  440-444.       PMID: 16086072
    摘要 ( 1700 )   PDF (125KB) ( 21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生物医学研究路线图计划及其进展
    张燕蕾, 高琴, 谢志耘, 张其鹏, 胡章志
    2005, (4):  445-447.       PMID: 16086073
    摘要 ( 1592 )   PDF (71KB) ( 8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论著摘要
    高温对大鼠血压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何丽华, 张金良, 张颖, 王生, 叶康平, 石红梅, 郑小雨, 陈斌
    2005, (4):  448-封3.      
    摘要 ( 1705 )   PDF (51KB) ( 107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微信公众号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编辑出版:《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主  编:詹启敏
编辑部主任:曾桂芳
国内刊号:CN 11-4691/R
国际刊号:ISSN 1671-167X
邮发代号:国内2-489 国外BM283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