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08, Vol. 40 ›› Issue (1): 97-100.

• 论著 • 上一篇    下一篇

用(牙合)音法评价正畸患者的咬合稳定性

姜若萍,Kenneth W TYSON   

  1.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北京 100081;2.英国爱丁堡大学爱丁堡牙科研究生院)
  • 收稿日期:1900-01-01 修回日期:1900-01-01 出版日期:2008-02-18 发布日期:2008-02-18

  • Received:1900-01-01 Revised:1900-01-01 Online:2008-02-18 Published:2008-02-18

摘要: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牙合)音法检测正畸治疗前后患者的咬合稳定性,并通过对比主、客观两种检测方法,评价用主观法检查(牙合)稳定性的可靠性.方法:选择2003年至2005年间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就诊的错(牙合)畸形患者64例为初诊组;全口固定正畸矫治结束即刻患者15例为矫治结束即刻组.用主观听诊法及客观录音分析法评估患者(牙合)音.对客观检查结果,通过卡方检验比较初诊组与矫治结束即刻组间咬合稳定性的差别,比较不同错(牙合)类型的初诊患者间咬合稳定性的差别.以客观法为金标准计算主观法诊断的准确度,通过Kappa检验分析主客观方法间的一致性.结果:(1)43.75%(28/64)的初诊患者咬合不稳定,卡方检验显示不同类型的错(牙合)畸形间咬合稳定性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15例固定矫治结束即刻患者中40%(6/15)的患者咬合不稳定.(3)卡方检验发现初诊患者组与矫治结束即刻组咬合稳定性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4)主观法(牙合)音检查的准确度为81.01%(64/79).(5)Kappa检验表明主客观两种方法存在较高一致性,Kappa值为0.488.结论:(1)正畸治疗前后均有部分患者咬合不稳定,不同类型错(牙合)患者间咬合稳定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主、客观两种方法存在较高一致性.

关键词: (牙合), 咬合力, 正畸学, 矫正

[1] 雷玥,杨颖婷,雷海华. 异位萌出诱导矫治器在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治疗中的应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5(4): 766-封三.
[2] 萧宁,孙玉春,赵一姣,王勇. 三种数字化分析算法测量咬合接触分布及面积的对比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52(1): 144-151.
[3] 杜仁杰,焦剑,周彦恒,施捷.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正畸前后的咬合变化[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51(5): 919-924.
[4] 王高南,焦剑,周彦恒,施捷. 正畸牙齿位置的移动对角化龈宽度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51(5): 931-936.
[5] 戴帆帆,刘怡,许天民,陈贵. 探索成人正畸前后下颌三维数字化模型的重叠方法[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50(2): 271-278.
[6] 舒广,秦一飞,许天民. T-Scan Ⅲ系统测量咬合力的可重复性体外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9(3): 557-封三.
[7] 沈潇,施捷,徐莉,焦剑,路瑞芳,孟焕新. 伴错牙合畸形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评价[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9(1): 60-066.
[8] 温馥嘉,陈贵,刘怡. 基于锥形束CT的强支抗内收上前牙病例牙根及牙槽骨的形态学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8(4): 702-708.
[9] 黄俊强, 刘施瑶, 江久汇. Tweed-Merrifield技术矫治成人严重双颌前突的疗效评价[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8(3): 555-561.
[10] 冯光耀,邹冰爽,高雪梅,曾祥龙. 上颌牙弓反复快速扩缩对大鼠环上颌周围骨缝的组织学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8(1): 30-36.
[11] 曾婧婧,徐开凡,高雪梅,许天民△. 舌体对舌力介导器的静息压力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7(6): 1000-1004.
[12] 孙翔宇, 袁超, 丁鹏, 刘磊, 荣文笙, 郑树国, 徐韬, 司燕. 不同氟制剂预防正畸治疗中釉质脱矿的临床评价[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7(4): 724-727.
[13] 宋广瀛, 姜若萍, 张晓芸, 刘思琦, 于潇楠, 陈青, 翁萱蓉, 五味子, 苏红, 任翀, 单儒楷, 耿直, 许天民, 建立中国正畸疗效评价标准课题组. 正畸疗效主、客观评价方法的有效性[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7(1): 90-97.
[14] 潘一春, 赵健慧. 腭中部微种植钉支抗系统的临床效果评价[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6(6): 969-974.
[15] 李巍然. 唇腭裂正畸治疗研究的新进展[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6(1): 1-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