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12, Vol. 44 ›› Issue (1): 113-119.

• 论著 • 上一篇    下一篇

骨性Ⅱ类错牙合成人与少年治疗前、后牙牙合变化的对比

赵健慧1,丁云2△   

  1. (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正畸科,北京100101;2.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第三门诊部正畸科,北京100191)
  • 出版日期:2012-02-18 发布日期:2012-02-18

  • Online:2012-02-18 Published:2012-02-18

摘要: 目的:对比少年与成人骨性Ⅱ类均角安氏Ⅱ1错患者治疗前后牙牙合变化的异同。方法:选择女性少年与成人骨性Ⅱ类均角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各30例,两组治疗方法以及疗程均相互匹配,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分析其治疗前、后牙牙合关系变化的异同,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少年组与成人组上切牙均直立及伸长,少年组上磨牙前移并伸长,成人组则上磨牙仅前移而无伸长,治疗后两组下切牙均远中移动,但唇倾度均无明显变化,成人组下切牙垂直向压低多于少年组,少年组下磨牙的前移及伸长均多于成人组,治疗后成人组较少年组有更多的上、下牙合平面顺时针旋转。结论:生长发育有利于骨性Ⅱ类均角患者深覆牙合的矫治。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Ⅱ类, 牙牙合, 测颅法, 放射摄影术

[1] 刘伟涛,王怡然,王雪东,周彦恒. 锥形束CT研究上颌反复扩缩前方牵引后上颌骨缝的三维变化[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54(2): 346-355.
[2] 田靖,秦满,陈洁,夏斌. 失活剂烧伤致乳磨牙早失及恒牙胚丧失2例[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54(2): 381-385.
[3] 李琳琳,赵一姣,陈虎,王勇,孙玉春. 转移牙合架固定法三维重建牙尖交错牙合的精度评价[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52(1): 138-143.
[4] 萧宁,孙玉春,赵一姣,王勇. 三种数字化分析算法测量咬合接触分布及面积的对比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52(1): 144-151.
[5] 毛铭馨,徐莉,靖无迪,徐筱,侯建霞,李小彤,王晓霞.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唇侧牙槽嵴顶位置及相关因素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52(1): 77-82.
[6] 罗强,丁茜,张磊,谢秋菲. 后牙种植冠桥修复后局部咬合变化的定量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51(6): 1119-1123.
[7] 杜仁杰,焦剑,周彦恒,施捷.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正畸前后的咬合变化[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51(5): 919-924.
[8] 王秀婧,张怡美,周彦恒.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稳定性[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51(1): 86-92.
[9] 马静,江久汇. 骨性Ⅱ类和Ⅲ类高角错牙合患者下切牙区的牙槽骨形态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50(1): 98-103.
[10] 徐筱,徐莉,江久汇,吴佳琪,李小彤,靖无迪. 锥形束CT评判安氏Ⅲ类错牙合上前牙骨开裂与骨开窗的准确性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50(1): 104-109.
[11] 张茗茗,郑迎东,梁宇红. 牙髓根尖周病根管治疗疗效预测模型的建立[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50(1): 123-130.
[12] 程明轩,姜婷,孙玉春,张皓羽. 比较口内扫描和模型扫描对数字化牙列模型咬合定量分析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50(1): 136-140.
[13] 范少轻,周彦恒. 种植体支抗整体远中移动下颌牙列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疗效评价[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9(3): 531-539.
[14] 安智广,渠薇,白伟,姜岚,梁宇红. 根管封闭剂X线阻射性的实验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9(2): 365-367.
[15] 郑旭,胡兴学,马宁,陈晓红. 正畸矫治牙性牙合平面倾斜的新方法——波浪形弓[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9(1): 176-180.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