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0年 第4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0-04-18
全选: 合并摘要 隐藏/显示图片
  • 专家笔谈
    辅助生殖技术合并症相关研究进展
    乔杰, 赵扬玉
    2010, (2):  123-125.      
    摘要 ( 2052 )   PDF (684KB) ( 111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论著
    高盐诱导的高血压大鼠模型肾组织可溶性表氧化物酶高表达及其作用初步探讨
    王倩, 张翼, 陆敏, 管又飞, 朱毅, 王悦
    2010, (2):  126-130.       PMID: 20396348
    摘要 ( 3276 )   PDF (1704KB) ( 197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观察高盐诱导的高血压大鼠肾组织中可溶性表氧化物水解酶(sEH)的表达并探讨其作用。方法:8周龄Wistar大鼠12只,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WC组)和高盐饮食组(WH组),分别给予正常饮水和高盐饮水[2%(质量分数)NaCl]喂养21 d,测定大鼠血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血钠、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和24 h尿量、尿钠、尿蛋白,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的方法检测肾组织sEH表达。结果:与WC组相比,WH组大鼠高盐饮食3 d后收缩压显著升高且一直持续到实验结束(P<0.05),24 h尿量、尿钠均显著增加,血钠、血尿素氮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血肌酐、24 h尿蛋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管紧张素Ⅱ显著下降(P<0.05)。肾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WH组皮质肾小管sEH表达显著上调,Western blot测定sEH表达量(sEH/β-actin)WH组(1.24±0.13)较WC组(0.38± 0.03)显著增加(P<0.01)。结论:高盐饮食后大鼠血压升高、钠水潴留、肾组织sEH表达上调,提示sEH可能在高盐诱导的大鼠高血压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同年龄对维生素D3和尼古丁诱导大鼠血管钙化的影响
    史祎, 周业波, 蔡嫣, 滕旭, 宋君秋, 段晓辉, 张炜真, 齐永芬
    2010, (2):  131-136.       PMID: 20396349
    摘要 ( 2524 )   PDF (2143KB) ( 156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大鼠对维生素D3和尼古丁诱导血管钙化的反应性,以利于血管钙化动物模型制备的合理选择。方法:不同月龄大鼠用维生素D3肌肉注射(300 000 IU/kg)和尼古丁灌胃(25 mg/kg)处理后6周,测定各组大鼠颈动脉血压和心功能、血管钙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用Von Kossa染色方法检测血管钙沉积;用竞争性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主动脉骨标志蛋白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基质Gla蛋白(matrix Gla protein,MGP)、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的mRNA水平;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主动脉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ule actin-α,α-SMA)水平。结果:2、8和16月龄钙化组大鼠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分别升高了20.7%、29.4%和22.2%(P<0.05);左心室收缩末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 LVSP)分别升高13.6%、21.1%和16.2%(P<0.05);左心室压力时间变化率最大值(+LVdP /dtmax)分别升高49.1%(P<0.01)、21.4%和13.1%(P<0.05),左心室压力时间变化率最小值(-LVdP /dtmax)分别升高56.3%(P<0.01)、24.4%和11.3%(P<0.05)。2、8和16月龄钙化组大鼠主动脉钙含量分别是年龄匹配对照组的2.62倍(P<0.05)、24.87倍(P<0.01)和10.01倍(P<0.05);8月龄钙化组钙含量是2月龄和16月龄钙化组钙含量的5.28倍和2.63倍(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年龄钙化组主动脉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s,ALP)活性较年龄匹配对照组分别高126.6%、115.2%和227.9%(P<0.01)。8月龄钙化组主动脉ALP活性比2月龄和16月龄钙化组高176%和75%(均P<0.01)。Von kossa染色结果显示,各月龄钙化组的主动脉中膜均有棕黑色颗粒沉积,弹力层断裂, 尤其8月龄钙化组最严重。各年龄钙化组骨调节蛋白mRNA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上调(P<0.01或P<0.05),其中8月龄钙化组OPN比2月龄和16月龄钙化组分别高3.41倍(P<0.01)和1.34倍(P<0.05)。各年龄钙化组的α-SMA表达较相应对照分别低17.6%(P<0.01)、11%(P<0.05)和41.7%(P<0.01)。结论:维生素D3和尼古丁处理2、8和16月龄大鼠均能复制典型血管钙化模型,其中8月龄动物血管钙化指标变化最显著,更适于血管钙化的研究。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重症死亡病例的病理学观察
    何耀鑫, 高子芬, 陆敏, 隋官杰, 冉光伟, 曹彬, 王辰, 陈洁, 赵希顺
    2010, (2):  137-139.       PMID: 20396350
    摘要 ( 2248 )   PDF (1890KB) ( 123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观察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重症死亡病例各主要脏器的病理改变。方法:按传染病尸体解剖要求对3例死亡病例进行系统解剖,并获得心、肝、脾、肺、脑和肾等全部脏器,组织常规HE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3例病例主要致死性病变位于肺,呈现弥漫性肺泡损伤改变(坏死性细支气管炎、肺泡腔内有浆液性和/或纤维素性渗出、肺出血、肺透明膜形成),其中 1例病程较长者部分区域伴肺泡上皮增生和肺间质纤维化,且合并细菌感染及肺脓肿,可见血管壁坏死,血管内血栓形成,1例有心肌水肿,1例有脑出血和脑液化性坏死。结论:人感染甲型 H1N1流感病毒后主要累及呼吸系统,患者最终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94例皮肌炎患者器官受累及免疫学特征分析
    李玉慧, 姚海红, 张学武, 栗占国
    2010, (2):  140-142.       PMID: 20396351
    摘要 ( 2269 )   PDF (379KB) ( 103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的器官受累情况及免疫学指标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DM患者的临床表现、器官受累情况、血清学指标(包括相关抗体、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及蛋白电泳等),并依据是否合并肺间质病变、甲状腺功能异常及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 ANA)阳性进行分组比较。结果:DM患者ANA阳性发生率、合并肺间质病变以及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均超过1/3,分别为39.4%、34.0%、33.0%,此外,肿瘤标记物升高的发生率为24.5%,均较文献报道升高。按照是否存在上述病变进行分组比较,发现ANA阳性组肌酸激酶、免疫球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者常见,合并肺间质病变组肿瘤标记物及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者常见。结论:DM患者多合并ANA阳性、肺间质病变、甲状腺功能异常及肿瘤标记物升高。

    弥漫结缔组织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分析
    邓晓莉, 刘湘源, 赵金霞
    2010, (2):  143-146.       PMID: 20396352
    摘要 ( 3034 )   PDF (503KB) ( 108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分析弥漫结缔组织病(diffuse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dCTD)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以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1994年到2007年间所有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并发心血管病的181例dCTD患者的心血管病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同时,对比分析dCTD患者各亚组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结果:因并发心血管病住院列前两位的dCTD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共占67.9%(123/181),dCTD患者最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为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和冠心病。并发心血管病的dCTD患者最常见的超声心动图异常依次为瓣膜返流、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左心房增大、肺动脉高压和心包积液(分别为57.8%、50.6%、33.7%、21.7%和19.3%)。与RA亚组相比,SLE亚组的高血压病、冠心病和高脂血症的平均发病年龄均显著偏小(P<0.001,P=0.011,P=0.012),心包积液和左心室增大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0.001,P=0.03),而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发生率显著降低(P<0.001)。合并心血管病的dCTD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9.8年。结论:RA和SLE是因并发心血管病住院最常见的弥漫结缔组织病,dCTD患者最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为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和冠心病。弥漫结缔组织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预后差。SLE发生心血管病较年轻。

    阿托伐他汀钙对肾性高血压大鼠骨桥蛋白的影响
    杨松, 周建中, 陈永宏
    2010, (2):  147-150.       PMID: 20396353
    摘要 ( 2631 )   PDF (2003KB) ( 104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重构及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影响。方法:通过两肾一夹方法构建高血压大鼠模型。21只大鼠随机取7只作为对照组(n=7),剩余14只建模后随机分为高血压组(n=7)和他汀组(n=7),术后4周末开始用阿托伐他汀钙30 mg/(kg·d)连续灌胃8周。检测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血脂,光镜下观察血管结构变化并计算胸主动脉中层壁厚与内径之比(MT/LD),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OPN的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OPN mRNA表达。结果:高血压组的SBP、MT/LD、OPN及OPN mRNA表达比对照组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降低。他汀组的MT/LD、OPN及OPN mRNA表达比高血压组显著降低,HDL水平显著升高。结论:高血压可导致动脉血管OPN高表达,阿托伐他汀钙可能通过抑制OPN的过度表达而改善动脉血管重构。

    多器官衰竭评分系统及其修正法在心脏手术后的使用价值
    毛斌, 陈英, 颜晓蕾, 张健群
    2010, (2):  151-154.       PMID: 20396354
    摘要 ( 2309 )   PDF (474KB) ( 16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简便易行、适用于心脏外科的、行之有效的心脏手术评分系统。 方法: 2007年10月至2008年4月期间,每日对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监护室收治的年满18岁的心脏手术后患者(共1 935例)进行多器官衰竭评分(mu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core,MODS)和MODS修正法评分,每个患者至少连续评分3日,或直到死亡,或痊愈离开监护室,比较两种方法对手术风险评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 按照MODS和MODS修正法两种不同的评分方法,分别计算手术当日分值、最大分值、3日内最大分值、第3日与第1日分值差,比较两种评分系统在不同时间段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包括手术当日分值的ROC值:MODS 0.742,MODS修正法0.810;最大分值的ROC值:MODS 0.896,MODS修正法0.901;3日内最大分值ROC值:MODS 0.886,MODS修正法0.896;第3日与第1日分值差的ROC值:MODS 0.777,MODS修正法0.808。 结论: MODS及其修正法都可以用于心脏手术后的风险评估,MODS修正法对风险评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要优于MODS。

    妇科死亡患者的临床因素探讨
    胡君, 朱丽荣, 廖秦平
    2010, (2):  155-158.       PMID: 20396355
    摘要 ( 2126 )   PDF (557KB) ( 99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研究妇科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降低病死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3年1月至2008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54例妇科死亡病例,结合文献从原发疾病、死亡原因、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中探究妇科患者的疾病死亡规律。结果:妇科患者死亡原因主要是妇科恶性肿瘤,以卵巢癌、宫颈癌、绒癌、恶性葡萄胎、子宫内膜癌为主,占妇科死亡患者的79.6% (43/54)。死亡患者中猝死占24% (13/54),猝死原因多为心肌梗死、肺栓塞、脑梗塞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结论:妇科恶性肿瘤仍是威胁妇科患者生命的主要疾病。诊疗中同时需重视患者的内科、外科合并症,对高危患者应加强术后及化疗后的观察和辅助治疗。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胡卫红, 乔杰, 王黎娜, 同军
    2010, (2):  159-163.       PMID: 20396356
    摘要 ( 2129 )   PDF (511KB) ( 12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应用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hinese Diabetes Society, CDS)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探讨多囊性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患者中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的发生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232例PCOS患者进行检测血脂、75 g葡萄糖耐量(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及胰岛素释放实验;应用生化法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含量;应用酶氧化方法检测空腹及餐后1 h和2 h血糖含量;应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空腹及餐后1 h和2 h胰岛素含量。用SPSS 10.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COS患者中MS的发生率为31.9%(74/232)、高血糖发生率为30.6%(71/232)、高血压发生率为5.6%(13/232)、肥胖的发生率以及血脂代谢紊乱的发生率均为48.3%(112/232)。肥胖PCOS患者中MS的发生率及所有代谢异常参数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肥胖者;具有MS的PCOS患者中所有代谢异常参数均高于不具有MS的患者。结论:本研究结果可能提示,根据CDS诊断标准,PCOS患者中MS的发生率低于欧美国家,与亚洲一些国家基本相似;随着年龄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的增加,MS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几种尿标志物在急性药物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吴昱, 苏涛, 杨莉, 王辰, 刘刚, 李晓玫
    2010, (2):  164-168.       PMID: 20396357
    摘要 ( 2170 )   PDF (779KB) ( 101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通过对药物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DTIN)患者尿标志物临床病理相关性的研究,发现对鉴别急性DTIN(A-DTIN)和慢性DTIN(C-DTIN)有意义的尿标志物。方法:共40例肾活检确诊的DTIN患者入选,取肾活检当日的尿标本,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TGF-β,放射性酶联免疫法(RIA)检测IL-6,酶-底物直接显色法检测NAG,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α1-MG。通过构建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来计算各尿液指标鉴别A-DTIN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A-DTIN组的尿NAG和尿α1-MG分别是C-DTIN组的2.5和2.1倍(P值均<0.05),而尿TGF-β水平在A-DTIN组和C-DTIN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α1-MG和NAG鉴别A-DTIN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0(P=0.029)和0.714(P=0.034),而尿TGF-β的曲线下面积为0.536,无统计学意义(P=0.767),尿IL-6的曲线下面积为0.150 (P=0.004)。将尿α1-MG和NAG进行联合能使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78.6%和75.0 %。结论:尿α1-MG和NAG水平能反映DTIN的急性损伤,二者联合检测能提高鉴别诊断A-DTIN的效率。


    常规尿检整合分类作为肾病理损伤的标志物
    李惊子, 陈育青, 王素霞, 鄂洁, 庞维, 秦小琪
    2010, (2):  169-172.       PMID: 20396358
    摘要 ( 2396 )   PDF (485KB) ( 110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常规尿检整合分类是否能预测肾病理损伤。方法:采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患者肾活检当日晨尿标本146份,行位相差显微镜检查尿沉渣,查尿蛋白定量(g/24 h),进行尿检整合分类。尿沉渣谱整合蛋白定量后分3类,Ⅰ类:蛋白尿,多细胞及管型;Ⅱ类:蛋白尿,少细胞,透明/细颗粒管型;Ⅲ类:少量蛋白,肾小管上皮细胞和/或有核细胞管型。对肾活检标本常规处理,行光镜(HE、PASM、Masson染色)、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做出病理诊断。将常规尿检资料整合与分类的关系及分类与肾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kappa检验,配对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肾活检组织病理诊断:肾小球增殖性病变95例、非增殖性病变46例、小管间质病5例。(2)常规尿检资料整合对分类的影响:单凭尿沉渣镜检,146例中有67例(46%)归于Ⅰ 类,79例(54%)不能确定;再整合尿蛋白定量可从79例中再确认75例,4例仍不能确定。(3)尿检分类与肾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肾小球疾病符合率为77.7%。结论:常规尿液检查整合分类可在一定程度上判断肾病理损伤。

    MicroRNAs在唐氏综合征模型小鼠海马中的异常表达
    张育军, 何湘君, 刘玉京, 张旗
    2010, (2):  173-178.       PMID: 20396359
    摘要 ( 2802 )   PDF (768KB) ( 102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寻找唐氏综合征模型鼠Ts65Dn和对照二倍体组小鼠海马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croRNAs。方法:从小鼠的海马组织中提取小分子RNA,采用RNA加尾和引物延伸RT-PCR法检测microRNAs。通过geNorm软件和Normfinder软件分析选择最佳的内参照基因,将每种microRNAs按其引物Tm值排成阵列,用梯度实时PCR仪在不同的退火温度扩增,并计算每种相对于microRNAs内参照基因的表达量。结果: geNorm和Normfinder两种方法均选定miR-27a为最稳定的内参照基因,共检测了52种microRNAs,其中miR-33 和miR-19a在Ts65Dn小鼠海马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miR-130在Ts65Dn小鼠海马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小鼠16号染色体三体区段包含的miR-802在Ts65Dn小鼠和对照二倍体小鼠海马组织中表达量均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icroRNAs在Ts65Dn小鼠海马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唐氏综合征脑发育不良有关。
    氯胺酮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瞬间外向钾电流的抑制作用
    谭宏宇, , 孙丽娜, 王晓良, 叶铁虎
    2010, (2):  179-182.       PMID: 20396360
    摘要 ( 2651 )   PDF (755KB) ( 98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瞬间外向钾电流(IA)的影响。方法:酶消化法急性分离Wistar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IA。加用不同浓度(10、30、100、300和1 000 μmol/L)氯胺酮后,计算IA抑制率,建立氯胺酮的浓度-效应曲线,选择30 μmol/L氯胺酮作IA稳态激活(及失活)曲线。结果:10 μmol/L的氯胺酮对IA的电流幅度无影响;30、100、300和1 000 μmol/L的氯胺酮对IA的电流幅度抑制率分别为(11±2)%、(22±3)%、(45±5)%和(53±5)%。IC50为(130±24)μmol/L, Hill系数为1.19±0.56。30 μmol/L氯胺酮使激活曲线的半数最大激活膜电位(V 1/ 2)从(-8.70±0.13) mV 移动到 (-11.2±2.10) mV (n=8, P<0.05), K从(15.0±4.6) mV移动到(17.6±5.7)mV (n=8, P>0.05);失活曲线的V 1/2从(-75.53±7.98) mV移动到(-91.94±11.85) mV(n=8, P < 0.05),K从(10.5±2.2) mV移动到(8.0±1.2) mV(n=8, P>0.05)。30 μmol/L氯胺酮使IA的激活和失活曲线均向超极化方向明显移动。 结论: 临床浓度的氯胺酮能够同时加速IA的激活和失活过程,但加速IA失活的能力大于其加速IA激活的能力。氯胺酮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可能与IA抑制有关。

    多节段髓内先天性肿瘤和良性室管膜瘤的对比分析
    孙建军, , 王振宇, 谢京城, 李振东, 马长城, 刘彬, 赵继宗
    2010, (2):  183-187.       PMID: 20396361
    摘要 ( 1913 )   PDF (4142KB) ( 100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对比分析多节段髓内先天性肿瘤和良性室管膜瘤患者在性别、年龄分布,以及肿瘤部位、瘤体长度、切除程度和对围手术期神经功能状况影响方面的异同。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近8年来连续收治的12例多节段(≥3个椎体节段)髓内先天性肿瘤和19例良性室管膜瘤患者,均行后正中入路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将二便功能状态分为4级(正常,尿频或/和便秘等轻度异常,排便困难、无力等中度异常,失禁),以改良JOA评分系统(improv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 system, IJOA)评价神经功能状况,以IJOA分值差(术后IJOA和术前IJOA差值)评估手术效果。所有患者随访至2009年6月30日。以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分析统计学数据。结果:先天性肿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3.5±14.3)岁,良性室管膜瘤患者为(37.8±12.9)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P=0.007)。两组性质不同的多节段髓内肿瘤比较,其肿瘤部位(Z=-3.59,P=0.001)和肿瘤切除程度(Z=-2.89,P=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3.3%(10/12)患者的多节段髓内先天性肿瘤累及脊髓圆锥部位,部分肿瘤和脊髓结构粘连紧密或脂肪组织穿插生长在神经结构中,为避免神经功能的缺失,不能强行切除粘连紧密的肿瘤组织,其中66.7%(8/12)肿瘤组织得以全部切除或近乎全部切除。78.9%(15/19)患者的多节段髓内良性室管膜瘤累及颈段或颈胸段脊髓,其中94.7%(18/19)肿瘤组织得以全部切除或近乎全部切除。结论: 多节段髓内先天性肿瘤可能多见于青年患者,常累及脊髓圆锥,部分肿瘤全部切除难度较大;多节段髓内良性室管膜瘤可能多见于中年患者,常累及颈段或颈胸段脊髓,肿瘤全部切除较容易。


    Gd-DTPA磁共振成像示踪法对脑细胞外间隙成像与定量分析的初步研究
    和清源, 韩鸿宾, 许方婧伟, 闫军浩, 曾津津, 李小刚, 傅瑜, 彭芸, 陈翯, 侯超, 徐晓娟
    2010, (2):  188-191.       PMID: 20396362
    摘要 ( 2397 )   PDF (1091KB) ( 108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观察钆喷酸葡胺(GdDTPA)在脑细胞外间隙(brain extracellular space ,ECS)中扩散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表现与规律,探讨应用MRI示踪法对ECS进行定量分析的可行性。方法:将8只雄性SD大鼠(280 g~320 g)麻醉后,参考脑立体定位图谱,选取冠状位苍白球为中心层面,以尾状核为靶点进行穿刺定位,导入Gd-DTPA 2 μL。于导入后1、3、6、9、12 h分别进行MRI扫描,观察MRI表现,测量示踪剂导入侧所在脑区与对侧相应脑区MR信号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于12 h MRI扫描结束后,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结果:MRI图像证实6只大鼠Gd-DTPA导入点位于尾状核区,2只位于外囊区。Gd-DTPA在尾状核区导入后呈均匀扩散,3 h扩散到达同侧大脑皮层,扩散后主要分布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随着扩散范围的增大,尾状核区的MRI信号强度逐渐下降,3 h后各个时间点相对MRI信号强度ΔS与1 h时ΔS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95.63,P<0.01),3 h后的各组ΔS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ΔS的衰减规律呈指数形式[y=1.7886x-0.1776(R2=0.94)]。导入外囊区的Gd-DTPA在1 h的MRI上呈弧形沿白质纤维扩散,表现为各向异性。在3 h 后呈扇形向相邻脑区扩散,6 h时扩散到达同侧皮层区。结论:应用MRI示踪法可动态观察Gd-DTPA在细胞外间隙的扩散与清除衰减规律,是在活体对ECS解剖与生理学参数进行定量研究的可行方法。

    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在步行周期载荷下的有限元分析
    姬涛, 郭卫, 汤小东, 董森
    2010, (2):  192-196.       PMID: 20396363
    摘要 ( 2186 )   PDF (3068KB) ( 104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步行周期动载荷下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重建进行受力分析,明确耻骨连接板对重建骨盆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建立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将时间-髋关节接触力曲线导入有限元计算软件Abaqus 6.7中对载荷进行定义,计算步行周期17%, 36%, 43%, 86%共4个特征时间点的von Mises应力分布云图,明确假体系统不同时相下应力集中的位置。通过计算有耻骨连接板和无耻骨连接板两种重建情况下骨盆应力分布差别,计算特征时间点髂骨固定部件的位移、应力数值;比较横向固定螺钉应力,明确耻骨连接板对半骨盆假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在整个步行周期下,假体系统应力及位移峰值均出现在单腿负重期,即步行周期的17%~36%。耻骨板可以使步行周期的17%(患侧站立中相)及86%(健侧站立中相)骨盆环应力分布更为均匀,髂骨固定部件在有、无耻骨板重建的情况下应力峰值平均为148.5 MPa及270.1 MPa(P=0.04);两种情况下,髂骨固定部件绝对位移平均为9.3 mm及11.7 mm(P =0.03),耻骨板可以降低髂骨固定部件应力水平50%,降低螺钉应力水平24%。半骨盆假体相对于截骨面的相对位移在两种情况下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 =0.41)。结论:半骨盆假体在整个步行周期中稳定性较好,可以满足日常行走功能要求。耻骨板对于整个半骨盆系统的稳定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整个系统的应力峰值。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和响应曲面法体外优化阿司匹林海藻酸钙胃漂浮微球
    张安阳, 范田园
    2010, (2):  197-201.       PMID: 20396364
    摘要 ( 2433 )   PDF (1493KB) ( 102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优化阿司匹林海藻酸钙胃漂浮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方法:以处方参数为输入、药物释放度和漂浮率为输出建立模型,同时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和响应曲面法预测了药物的体外释放,优化了处方,并比较了两种方法的预测和优化性能。结果: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的准确性更好,两种方法的优化结果相似。优化后,大约90%(体积分数)的微球可以在体外人工胃液中漂浮4 h以上,阿司匹林60 min内释放42.12%,120 min内释放60.97%,240 min内释放78.56%,药物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和响应曲面法成功制备了体外释放良好的阿司匹林胃漂浮微球。


    牙周机械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牙周致病菌的影响
    丁芳, 孟焕新, 李启强, 赵亦兵, 冯向辉, 张立
    2010, (2):  202-206.       PMID: 20396365
    摘要 ( 2552 )   PDF (775KB) ( 114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纵向观察分析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 CP)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内龈沟液中6种牙周致病菌检出率的变化,并分析检出率的变化与牙周临床指标间的关系,试为评价牙周炎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提供一个微生物学手段。方法:应用16S rRNA为基础的PCR技术检测13名CP患者基线、牙周机械治疗后2周、2个月、4个月时以及11名健康对照者龈沟液中的6种牙周致病菌: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g)、福赛类杆菌(Bacteroides forsythus, Bf,现已更名为Tannerella forsythensis,Tf)、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 Fn)、变黑普氏菌(Prevotella nigrescens,Pn)。结果: CP组在牙周机械治疗后2个月和4个月的菌斑指数(plague index, PL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但治疗后4个月比2个月有少量升高。CP组基线的6种牙周致病菌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健康组。CP组在治疗后2周、2个月、4个月3个时间点的Tf(42.1%、73.7%、70.2%)、Pg(47.4%、68.4%、77.2%)、Aa(15.8%、22.8%、7.0%)、Pn(38.6%、57.9%、64.9%)、Pi(15.8%、38.6%、42.1%)检出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Tf 96.5%、Pg 93.0%、Aa 36.8%、Pn 86.0%、Pi 84.2%),而Fn的检出率则仅在治疗后2周减少明显(84.2% vs 98.2%),在治疗后2个月(93.0%)和4个月(96.5%)略有回升,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被检致病菌在治疗后2个月检出率比2周时回升。结论:Tf、Pg、Aa、Pn、Pi等牙周致病菌的共同感染可能在CP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CP组在牙周机械治疗后牙周致病菌的变化早于临床指标的变化,治疗后2个月内即应开始定期复查复治。


    慢性牙周炎患者抗伴放线放线杆菌IgG滴度改变的临床意义
    冯向辉, 徐莉, 孟焕新, 张立, 陈智滨, 释栋
    2010, (2):  207-210.       PMID: 20396366
    摘要 ( 2307 )   PDF (788KB) ( 106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明确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 CP)患者血清抗伴放线放线杆菌(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 Aa)血清c型的抗体反应并探讨其与牙周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集30例CP患者和45例牙周健康者的空腹静脉血, 同时收集CP患者的龈下菌斑和非刺激性全唾液用于Aa的检测(PCR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血清中抗Aa血清c型IgG抗体滴度。结果: CP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抗Aa血清c型抗体检出率均为100%。CP组IgG抗体滴度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9 ± 1.9) vs (9.1 ± 1.8), P=0.000]; 同时CP组抗体滴度升高率也高于健康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3% vs 0%, P=0.003)。龈下菌斑或唾液Aa检出阳性的7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IgG抗体滴度(12.6 ± 1.6)高于Aa阴性患者(10.4 ± 1.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CP患者血清抗Aa IgG抗体滴度与全口平均探诊深度呈正相关(r=0.344, P=0.068)。结论: 血清c型为CP患者定植的Aa的重要血清型;CP患者血清抗Aa抗体并非简单的保护作用。



    联合应用非特异激活的免疫细胞和化疗药物顺铂治疗血管内皮瘤
    王衣祥, 许振起, 刘宇, 李盛林
    2010, (2):  211-215.       PMID: 20396367
    摘要 ( 2409 )   PDF (1240KB) ( 166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非特异激活的免疫细胞和顺铂治疗血管内皮瘤的可行性。方法:用MTT法和活细胞计数法分别检测顺铂、非特异激活的脾细胞(non-specific activated splenocytes, aSplenocytes)及二者联合应用对小鼠血管内皮瘤细胞EOMA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在6周龄雄性BALB/c nu/nu裸鼠背部皮下建立EOMA血管内皮瘤模型,分为对照组、aSplenocytes组、顺铂组及联合用药组,每组5只。联合用药组用 1.5×106 个aSplenocytes细胞(100 μL)进行瘤体内注射,24 h后行顺铂腹腔注射,每周1次,按8 mg/kg体重给药,观测并记录EOMA肿瘤生长情况。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EOMA细胞用100 μmol/L顺铂处理24 h后,细胞存活率为47.7%±5.9%。EOMA细胞与aSplenocytes(1×105个/mL)直接接触共培养或借助于Transwell间接接触共培养48 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42.8%±2.6%和45.3%±2.2%,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联合应用aSplenocytes和顺铂时,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共培养组的EOMA细胞存活率分别为25.0%±2.7%和27.5%±3.8%,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组与单药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实验结果显示,EOMA肿瘤在药物处理18 d后,对照组、aSplenocytes组、顺铂组及联合用药组的肿瘤体积分别为(680.3±68.0)、(825.2±71.8)、(535.3±74.5)和(351.5±79.5) mm3。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aSplenocytes组和顺铂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合应用aSplenocytes和顺铂能明显的抑制EOMA肿瘤生长。结论:aSplenocytes具有增强EOMA细胞对顺铂敏感性的作用。


    11例口腔颌面部恶性外周神经鞘肿瘤临床分析
    郑磊, 张建国, 俞光岩, 高岩
    2010, (2):  216-220.       PMID: 20396368
    摘要 ( 1979 )   PDF (2745KB) ( 100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初步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外周神经鞘肿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 MPNST)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987年11月至2008年11月诊治的11例MPNST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资料、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0例患者局部渐进性增大的肿物为其主要症状,5例患者受累神经出现支配区域麻木或疼痛。11例患者经组织病理证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SMA(5/11)、S-100(7/11)、p53(5/11)、Ki-67(11/11) 和vimentin (11/11)呈阳性表达。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30%和9.5%,平均生存时间为33.9个月。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外周神经鞘肿瘤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易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彻底的手术切除是口腔颌面部MPNST主要的治疗方法和重要的预后因素。


    应用残差自回归模型预测2020年我国妇幼卫生健康指标
    任正洪, 安琳, 张伶俐
    2010, (2):  221-224.       PMID: 20396369
    摘要 ( 2469 )   PDF (610KB) ( 107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预测2020年我国妇幼卫生健康指标。方法:利用1989至2007年我国监测地区的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数据,采用时间序列残差自回归分析方法建立预测模型,经统计学检验和评价后再进行预测。结果:分别获得了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残差自回归模型,各模型及其参数都通过了统计学检验,回代后平均绝对误差在5%左右,模型的决定系数都超过了90%。结论:根据各自的模型预测结果,2020年我国婴儿死亡率将为6.3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37‰,孕产妇死亡率为22.21/10万。

    技术方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新生儿病房柯萨奇B3病毒感染
    鄂文, 刘叔平, 郑杰
    2010, (2):  225-227.       PMID: 20396370
    摘要 ( 2180 )   PDF (545KB) ( 107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在检测柯萨奇病毒B3(CoxB3)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对北京某医院31对(62例)疑似有母婴传播性CoxB3感染的新生儿和母亲血样进行CoxB3病毒的RNA检测。结果:62例样本经血清学检测,只有1例新生儿CoxB3 病毒抗体阳性,阳性率为1.61%。经RT-PCR方法检测,62例血样中有12例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19.35%;其中4对母、婴均阳性,2对新生儿阳性、母亲阴性,还有2对母亲阳性、新生儿阴性。其余23对母婴均为阴性。结论:RT-PCR法对于早期CoxB3感染检测的阳性率优于血清学检测方法,对确定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参考价值,同时可以早期预防病毒感染在新生儿中的爆发。RT-PCR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强等特点,是快速、有效检测CoxB3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之一。
    短篇论著
    泮托拉唑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陈念平, 祝胜美, 叶青山, 蒋宗明, 楼静芝
    2010, (2):  228-230.      
    摘要 ( 1933 )   PDF (509KB) ( 10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病例报告
    宫颈癌合并妊娠2例
    单学敏, 胡君, 朱丽荣
    2010, (2):  231-233.       PMID: 20396371
    摘要 ( 1935 )   PDF (425KB) ( 115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综述
    脑细胞外间隙的测量方法及其生理与病理生理意义
    许方婧伟, 和清源, 韩鸿宾
    2010, (2):  234-237.       PMID: 20396372
    摘要 ( 2527 )   PDF (577KB) ( 129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双向调控
    刘洋, 张晨光, 周春燕
    2010, (2):  238-242.       PMID: 20396373
    摘要 ( 3006 )   PDF (962KB) ( 25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泛素连接酶APC/C和SCF复合物与肿瘤的关系
    李淑晶, 毕海连, 伍会健
    2010, (2):  243-243.       PMID: 20396374
    摘要 ( 2136 )   PDF (1104KB) ( 13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微信公众号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编辑出版:《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主  编:詹启敏
编辑部主任:曾桂芳
国内刊号:CN 11-4691/R
国际刊号:ISSN 1671-167X
邮发代号:国内2-489 国外BM283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