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09年 第4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9-02-18
全选: 合并摘要 隐藏/显示图片
  • 专家笔谈
    腭发育和腭裂形成中的局部调控因子
    孟柳燕, J.W.Von den Hoff, 边专
    2009, (1):  1-5.      
    摘要 ( 1958 )   PDF (2443KB) ( 9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儿童口腔科治疗中的焦虑和疼痛控制
    葛立宏
    2009, (1):  6-9.      
    摘要 ( 2636 )   PDF (789KB) ( 130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获奖工作综述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口腔医学研究现状
    曾祥龙, 高雪梅
    2009, (1):  10-15.       PMID: 19221556
    摘要 ( 2154 )   PDF (1190KB) ( 138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工作综述
    颌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研究
    李铁军, 孙丽莎, 罗海燕, 袁峻伟, 高丽, 谷小美, 李雪芬, 徐丽莉
    2009, (1):  16-20.       PMID: 19221557
    摘要 ( 3417 )   PDF (577KB) ( 124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新分类诊断和治疗
    赵福运, 高岩, 吴美娟, 骆泉丰, 刘宇, 许振起
    2009, (1):  21-27.       PMID: 19221558
    摘要 ( 2219 )   PDF (2931KB) ( 13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论著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潘爽, 李铁军
    2009, (1):  28-31.       PMID: 19221559
    摘要 ( 3003 )   PDF (2084KB) ( 11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建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采用组织块及酶消化法原代培养牙源性角化囊性瘤上皮细胞,以无血清的角化上皮细胞培养基进行体外连续培养,并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体外培养的牙源性角化囊性瘤上皮细胞为多角形,胞浆均匀,轮廓清晰,表现上皮细胞特有的铺路石样外观,体外可传2~4代,生长周期约30~50 d。经波形丝蛋白、广谱角蛋白及角蛋白10、角蛋白14免疫组化染色证实,分离培养的细胞为上皮来源,无间充质细胞混杂。结论:采用无血清的角化细胞培养基可在体外进行牙源性角化囊性瘤上皮细胞的连续培养。

    单根牙牙根表面积的测量与估算
    田雨, 徐莉, 孟焕新, 吕培军, 王勇, 赵一姣
    2009, (1):  32-35.       PMID: 19221560
    摘要 ( 2530 )   PDF (623KB) ( 120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二维X线根尖片上估算单根牙牙根表面积的可行性。方法:因重度牙周炎无保留价值而拔除的90颗单根牙, 拔牙前拍摄X线根尖片, 采用根尖片估算法测量牙冠和牙根的长度并计算冠根比例及牙根表面积; 拔牙后采用三维激光扫描重建法同样测量牙冠和牙根长度并计算冠根比例及牙根表面积, 然后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离体牙上实际测量的冠根比例与根尖片上测量的冠根比例基本一致(t=0.58, P>0.05);下切牙根尖片估算得到的牙根表面积与三维扫描重建所测得的牙根表面积也基本一致(t=0.46,P>0.05);其余单根牙位估算得到的冠1/3、根中1/3和根尖1/3的表面积占牙根总表面积的百分比与实际离体牙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 P>0.05), 但上颌双尖牙根中三分之一的表面积除外。结论:根尖片(分角线技术投照)上测得的单根牙的冠根比例是相对可靠的; 根尖片上估算下切牙的牙根表面积也是相对可靠的, 但对于其他牙位的单根牙, 可分别估算冠1/3、根中1/3和根尖1/3牙根表面积占牙根总表面积的百分比。

    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后血脂的变化
    段晋瑜, 欧阳翔英, 周于翔
    2009, (1):  36-39.       PMID: 19221561
    摘要 ( 2469 )   PDF (450KB) ( 12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对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0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的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检查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附着水平、出血指数、探诊出血及菌斑指数,并且取静脉血检测血脂水平。结果:(1)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所有20例患者的牙周状况都明显改善,探诊深度、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及探诊出血位点百分比均显著降低(分别由3.98±0.12、1.23±0.10、2.63±0.14、94.26±1.84降至2.39±0.13、0.84±0.08、1.48±0.08、33.57±2.06,P<0.05),并有显著的附着获得(附着丧失由5.17±0.21降至3.92±0.16,P<0.05),说明牙周治疗效果显著,牙周感染的范围减少,炎症程度减轻。(2)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下降(分别下降了0.25 mmol/L和0.20 mmol/L,P<0.05),与此同时,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升高了0.18 mol/L,P<0.05),其中8例患者的血脂水平降至正常。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减轻牙周组织炎症,并有利于降低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增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因此有助于降低这类患者患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Fcγ受体ⅢA基因多态性与牙周炎易感性关系
    安娜, 欧阳翔英, 曹采方, 叶珏, 惠汝太
    2009, (1):  40-43.       PMID: 19221562
    摘要 ( 2318 )   PDF (455KB) ( 115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了解FcγRⅢA-158V/F基因多态性与不同类型牙周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集北京地区轻度、中度和重度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共131例、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 AgP)患者30例及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 H)47例的颊黏膜拭子, 以Chelex-100法从中提取DNA, 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FcγRⅢA-158V/F基因多态性在上述受试者中的分布。结果:FcγRⅢA-158V/F在CP组与H组间、AgP组与H组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FcγRⅢA-158V/F在CP组与AgP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7% vs 0.8% P<0.05), AgP组F/F基因型高于CP组(16.7% vs 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FcγRⅢA-158F/F基因型有可能对牙周炎的临床表型产生影响。

    牙周炎患者唾液和龈下菌斑3种厌氧微生物的检测
    冯向辉, 张立, 孟焕新, 徐莉, 陈智滨, 释栋, 路瑞芳
    2009, (1):  44-48.       PMID: 19221563
    摘要 ( 2468 )   PDF (613KB) ( 131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牙周炎患者唾液和集合龈下菌斑中3种厌氧微生物(包括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的检出率,并探讨唾液中3种微生物的存在状况与牙周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 AgP)、48例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 CP)患者和25例非牙周炎者的非刺激性唾液和集合龈下菌斑,应用PCR技术检测两种样本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结果:3种微生物在AgP组、CP组唾液和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牙周炎组(P<0.01)。牙龈卟啉单胞菌在龈下菌斑和唾液中的检出率分别为:AgP组100% vs 100%,CP组93.8% vs 93.8%,非牙周炎组为32% vs 48%。福赛坦氏菌在龈下菌斑和唾液中的检出率为:AgP组96% vs 88%,CP组97.9% vs 89.6%,非牙周炎组为32% vs 24%。齿垢密螺旋体在龈下菌斑和唾液中的检出率为:AgP组94% vs 86%,CP组89.6% vs 70.8%,非牙周炎组12% vs 16%。3种微生物在同一患者两种样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均较高。唾液中存在3种微生物均与牙龈出血指数密切相关,其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OR值高达13.5。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广泛存在于AgP和CP患者的唾液和龈下菌斑中。唾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的检出状况与牙周临床指标密切相关,唾液样本可以用于口腔内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的检测。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血浆25羟维生素D3和骨钙素相关分析
    刘凯宁, 孟焕新, 唐晓琳, 徐莉, 张立, 陈智滨, 释栋, 冯向辉, 路瑞芳
    2009, (1):  49-51.       PMID: 19221564
    摘要 ( 2941 )   PDF (367KB) ( 107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血浆25羟维生素D3(25OHD3)、骨钙素(osteocalcin,OCN)和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的关系。方法:选取34例AgP患者和29例牙周健康者,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25OHD3和OCN,全自动血生化仪分析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ate aminotransferase, AST),比较两组的差异,并分析各组血浆25OHD3和OCN的相关性。结果:AgP患者血浆25OHD3的水平为8.65 μg/L,高于健康对照者(3.10 μg/L,P<0.01);AgP患者血浆OCN的水平(1.0 μg/L)高于健康对照者(0.8 μg/L,P=0.028);AgP患者血清AST水平为20.0 U/L,低于健康对照者(23.0 U/L,0.049)。血浆25OHD3和OCN水平在AgP患者和健康者中均未发现相关关系(r=0.271,P=0.12;r=-0.356,P=0.58)。结论:AgP患者血浆25OHD3和OCN水平未见相关,其升高可能与牙周炎有关。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血清中抗牙龈卟啉单胞菌的IgG抗体水平的研究
    徐莉, 孟焕新, 张立, 陈智滨, 冯向辉, 释栋
    2009, (1):  52-55.       PMID: 19221565
    摘要 ( 2525 )   PDF (469KB) ( 135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研究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患者抗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g)的IgG抗体滴度与疾病程度、性别、年龄和吸烟的关系。方法:(1)AgP患者91人,其中男35人,女56人,平均27.6岁,吸烟者14人。牙周健康者35人,男10人,女25人,平均29.4岁。(2)问卷调查吸烟状况、全口根尖片评价牙槽骨吸收状况。(3)根据中、重度牙槽骨吸收的牙数,分为重度AgP组58人,轻-中度组33人。(4)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抗Pg的IgG抗体滴度。结果:(1)AgP组血清中抗Pg的IgG抗体滴度的光密度值(8.55±3.24)明显高于健康组(4.78±2.58,P=0.000 4);(2)男、女组Pg的IgG抗体水平分别为8.38±3.73和8.67±2.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年轻组(≤25岁)抗体滴度(6.96±3.98)明显低于年长组(9.26±2.58,P=0.001 4)。(4)吸烟组Pg的IgG抗体滴度(7.33±3.72)明显低于非吸烟组(8.78±3.12,P=0.016)。(5)重度AgP组抗Pg的IgG抗体滴度(9.33±2.59)明显高于轻-中度组(7.19±3.80,P=0.002)。结论:多因素分析显示AgP患者抗Pg的IgG抗体水平与吸烟(OR=1.039)、年龄(OR=1.157)和病变程度(OR=1.132)有关。

    自体牙周膜细胞和釉基质蛋白修复猴下后牙Ⅲ度根分叉病变
    朱卫东, 侯建霞, 刘凯宁, 孟焕新, 唐晓琳
    2009, (1):  56-61.       PMID: 19221566
    摘要 ( 3100 )   PDF (1122KB) ( 105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应用自体牙周膜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all, PDLC)结合釉基质蛋白(enamel matrix derivative, EMD)植入人工制备的猴Ⅲ度根分叉病损内, 探讨此牙周组织工程技术治疗重度根分叉病变的可行性。方法:人工制备3只食蟹猴双侧下颌第二双尖牙、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的慢性Ⅲ度根分叉病损。拔除第一双尖牙, 分离牙周膜, 取体外培养的第3代PDLC再与牛无机矿化骨胶原块复合培养后植入病损内。3只猴的一侧第二磨牙植入PDLC/ 牛无机矿化骨胶原块+ EMD为A组; 对侧同名牙植入牛无机矿化骨胶原块 + EMD为B组; 一侧第一磨牙植入PDLC/ 牛无机矿化骨胶原块为C组, 对侧同名牙植入牛无机矿化骨胶原块为D组; 一侧第二双尖牙置入EMD为E组; 对侧同名牙为空白对照组(F组)。所有部位均覆盖胶原膜, 每组3颗牙, 分别于植入材料前和植入后6个月记录牙颊舌侧根分叉部位的牙周袋探诊深度(periodontal depth, PD)和附着水平(attachment level, AL),拍摄X线片。结果: 植入材料后6个月, 除少数根分叉暴露的病损外, 多数根分叉处的PD和AL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依次为E组和F组(第二双尖牙), A组, C组, B组和D组。修复的牙槽骨几乎充满第二双尖牙的根分叉, 甚至可见较清晰的骨硬板, 其他牙位的牙槽骨虽有一定程度的修复, 但在缺损的冠方仍留有较明显的密度减低影。结论: PDLC和EMD均可增加Ⅲ度根分叉病变区牙周组织的修复, 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好。Ⅲ度根分叉病变的治疗效果不仅取决于植入的细胞和材料, 而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尤其是根分叉的大小和牙龈瓣能否很好覆盖病损是影响愈合的重要因素。

    牙乳头细胞多向分化的观察
    庄姮, 金岩, 邹晓英, 岳林, 高学军
    2009, (1):  62-65.       PMID: 19221567
    摘要 ( 2759 )   PDF (6550KB) ( 11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牙乳头细胞中存在的前体细胞类型及其分化特性。方法:分离培养出生后4 d的SD大鼠下颌第一磨牙牙乳头细胞,检测骨钙蛋白(osteocalcin,OCN)、牙本质涎蛋白(dentin sialoprotein,DSP)的表达。观察出生后1 d的SD仔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胚胎11 d的下颌突在肾被膜下生长2周后的情况。确定肾被膜下可作为移植区后,将牙乳头细胞团及与成釉器的复合体移植到肾被膜下,24 d后观察所形成的组织结构。结果:体外培养的牙乳头细胞可表达OCN和DSP。出生后1 d的SD仔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胚胎11 d的下颌突在肾被膜下可继续发育生长。经肾被膜下移植培养后,牙乳头细胞团可生成牙本质样结构和骨样结构,而与成釉器复合后只观察到紧邻支架的牙本质样结构。结论:牙乳头细胞中包含不同类型的前体细胞,其分化方向与所处微环境密切相关。

    低磷酸酯酶症患者乳牙牙髓细胞的研究
    李婧, 刘鹤, 葛立宏
    2009, (1):  66-70.       PMID: 19221568
    摘要 ( 3127 )   PDF (2522KB) ( 11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明确低磷酸酯酶症患者的牙本质形成是否受到影响;比较低磷酸酯酶症患者的乳牙牙髓细胞与正常健康同龄儿童乳牙牙髓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收集低磷酸酯酶症患者脱落及因治疗需要拔除的乳前牙(实验组)以及正常健康同龄儿童因乳牙滞留拔除的乳前牙(对照组),制作牙根病理磨片,分别分离并培养两组乳牙的牙髓细胞,用二甲基噻唑二苯基四唑溴盐[3-(4,5-dimethylthiazolyl-2) 5-diphenyltetrazoliumbromide, MTT]法比较两组细胞的增殖能力,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RT-PCR)测定细胞分化的不同时期组织非特异性碱性磷酸酶(tissue non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 TNSALP)的表达情况,分别诱导两组细胞形成矿化结节,3周后用von Kossa染色鉴定所形成的矿化结节。结果:病理磨片显示实验组乳牙牙根表面有典型的吸收区,全层没有牙骨质结构;实验组乳牙牙髓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其TNSALP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在体外诱导两组细胞后均能形成矿化结节,但实验组乳牙牙髓细胞形成的矿化结节数量少、体积小。结论:低磷酸酯酶症患者的牙骨质及牙本质形成过程均受到了影响,低磷酸酯酶症患者乳牙牙髓细胞的增殖能力、TNSALP的表达量及细胞的矿化能力均低于正常健康同龄儿童,这可能与低磷酸酯酶症患者牙齿矿化缺陷相关。

    Procrusts重叠以及多元统计应用于安氏Ⅱ类错牙合颅面分类的研究
    那宾*, 许天民, 林久祥
    2009, (1):  71-75.       PMID: 19221569
    摘要 ( 2410 )   PDF (610KB) ( 117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使用Procrusts标准化以及聚类分析、判别分析方法对安氏Ⅱ类错牙合颅面形态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使用形态测量以及多元统计对错牙合进行分类的方法。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1997~2000年就诊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894名,通过影像测量及最小平方和重叠法(PS)进行聚类分析以及亚型划分,并利用判别分析判别聚类分析准确性,建立判别方程,为今后新样本的分类和治疗后样本颅面形态的变化研究打下基础。结果:将样本头颅侧位片进行Procrusts标准化后,使用聚类分析将其分出11个具有各自形态特征的类型,建立3个判别方程,交互验证准确率为80.17%。结论:PS重叠法用于形态学分类具有一定的优势;利用聚类分析,可以对安氏Ⅱ类错牙合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对于不同类别,判别的准确率有所不同;判别方程的建立为今后新样本以及治疗后样本分型的研究打下基础。

    骨形成蛋白-4参与调控胚胎舌形态发育
    周彦秋, 林久祥
    2009, (1):  76-79.       PMID: 19221570
    摘要 ( 2573 )   PDF (1405KB) ( 105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采用胚胎舌体外培养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讨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4, BMP4)对舌体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分别向标准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BMP4及其拮抗剂Noggin,以所加因子及其浓度的不同分为6个实验组, BMP4分为3组,浓度分别为0.03 mg/L, 0.3 mg/L, 1 mg/L; BMP4的拮抗剂Noggin分为3组, 浓度分别为1 mg/L, 3 mg/L, 10 mg/L; 标准培养基培养组为对照组。将解剖获得的大鼠胚胎第13天(embryonic day 13,E13)的胚胎舌在培养基中格栅法培养3 d, 固定后,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记录胚胎舌; 分别测量胚胎舌全长、舌前1/8、舌前1/4和舌体1/2宽度, 统计分析测量结果。胚胎舌内放置经PBS和BMP4(667 mg/L)溶液处理的凝胶颗粒, 以PBS组为对照组, 在标准培养基中培养3 d后, 制成冰冻切片, 检测Ki67的表达。结果:(1)舌形态:舌体长度明显改变(P<0.05), 相对对照组舌体长度(1 037.8±126.2 μm), BMP4各浓度组舌体长度明显变短(0.03 mg/L组877.3±67.6 μm, 0.3 mg/L组838.5±88.9 μm,1 mg/L组718.7±38.6 μm), Noggin各浓度组变化不明显(1 mg/L组1 191.1±75.7 μm , 3 mg/L组1 169.8±108.7 μm, 10 mg/L组1 241.3±17.4 μm); 舌前1/8宽度明显改变(P<0.05), 相对对照组(639.1±106.2 μm), BMP4各浓度组舌前1/8宽度明显变窄(0.03 mg/L组332.1±80.9 μm, 0.3 mg/L组305.1±51.3 μm, 1 mg/L组276.9±45.9 μm), Noggin各浓度组除10 mg/L组外, 舌前1/8宽度加宽(1 mg/L组815.5±90.3 μm, 3 mg/L组857.6±87.1 μm, 10 mg/L组807.1±113.8 μm); 舌前1/4宽度改变明显(P<0.05), 相对对照组(653.7±101.6 μm), BMP4各浓度组舌前1/4宽度明显变窄(0.03 mg/L组421.3±43.8 μm, 0.3 mg/L组407.3±15.6 μm, 1 mg/L组363.7±24.7 μm), 而Noggin各浓度组明显加宽(1 mg/L组838.0±130.5 μm, 3 mg/L组947.2±34.9 μm, 10 mg/L组889.4±74.6 μm); 舌体1/2宽度变化明显(P<0.05), 相对对照组(683.1±79.8 μm), BMP4各浓度组舌体1/2宽度明显变窄(0.03 mg/L组567.3±35.8 μm , 0.3 mg/L组548.4±30.5 μm, 1 mg/L组457.4±48.0 μm), Noggin各浓度组舌体1/2有增宽趋势, 与其他两组比较, 3 mg/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mg/L组776.2±134.1 μm, 3 mg/L组964.3±44.3 μm, 10 mg/L组777.2±46.7 μm)。(2)BMP4凝胶颗粒周围Ki67阳性细胞数量少于对照组。结论:(1)BMP4可影响E13胚胎舌形态发育, 使舌体呈现短、窄、尖的外形; (2)BMP4抑制胚胎舌的细胞增殖。
    新型壳聚糖微球/磷酸钙骨水泥的动物体内植入研究
    孟丹*, 谢秋菲
    2009, (1):  80-85.       PMID: 19221571
    摘要 ( 2758 )   PDF (6428KB) ( 12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分析新型的、可注射壳聚糖微球/磷酸钙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成骨特性及其临床可操作性。方法: 12只新西兰大白兔的股骨髁部钻取直径4 mm、深6 mm的洞造成骨缺损, 每只大白兔左右两侧股骨分别注入实验材料壳聚糖微球/磷酸三钙骨水泥和对照材料——α-磷酸三钙骨水泥 (α-tri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α-TCP), 术后第3天摄X线片观察骨水泥充填情况。实验动物分成3个时点组, 每组4只, 分别在术后第8、16、24周取实验侧壳聚糖微球/磷酸三钙骨水泥和对照侧α-磷酸三钙骨水泥的植入处标本。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骨水泥在骨内的降解及新骨再生情况。扫描电镜观察骨骨水泥界面的超微结构。结果: 壳聚糖微球/磷酸三钙骨水泥第8周时有少量降解, 第16周时降解吸收较多, 壳聚糖微球降解后在骨水泥内部原位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孔隙。24周时材料大量降解, 仅存少量大粒径壳聚糖微球, 降解同时有大量新骨生成。α-TCP骨水泥较壳聚糖微球/磷酸三钙骨水泥降解较少, 骨水泥内部致密少孔。结论: 壳聚糖微球/磷酸三钙骨水泥在骨组织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结合能力。在骨修复过程中, 较对照材料α-TCP骨水泥降解速度快, 并可引导新骨生成。

    对无牙颌患者ACP分类方法临床应用的评价
    潘韶霞, Jocelyne Sheila FEINE, 冯海兰
    2009, (1):  86-89.       PMID: 19221572
    摘要 ( 2757 )   PDF (478KB) ( 129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评价美国修复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Prosthodontics, ACP)分类方法对临床无牙颌患者修复工作的指导意义,并分析医师对无牙颌患者修复预后的预期与患者自身评价间的关系。方法:采用ACP分类法,对107例老年无牙颌患者进行临床检查,用全口曲面断层片测量下颌骨最小垂直高度并分类,由医师评价患者全口义齿修复难度。 全口义齿修复后半年,采用麦吉尔大学义齿满意度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价系统评估患者对下颌修复体的满意度。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临床医师对无牙颌患者修复难易程度的评价,以及医师评价与患者报告满意度间的关系。结果:约80%(83/105)老年无牙颌患者可见重度剩余牙槽骨吸收。不同医师采用ACP分类法对下颌骨高度分类,测量者复测信度为0.96,测量者之间信度为0.90。对于下颌牙槽嵴高度低,形态较差(如刃状,不规则或低平)的患者,以及下颌牙槽嵴黏膜松软活动、末次义齿戴用年限长的患者,医师评估其下颌义齿修复难度大,在VAS评估法中体现为下颌骨最低高度小于11 mm的患者较之大于11 mm的患者,医师评估其难度高8.8%~16.1% (P<0.05)。医师评估修复难度与修复后患者义齿满意度间相关系数r<0.1。结论:由McGarry等医师于1999年提出的ACP无牙颌分类法具有较好的信度,为评价临床患者口腔条件,及医患交流提供了有力工具。然而,尽管医师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价无牙颌患者的口腔解剖条件,但医师对病例修复难度的预测与患者修复后义齿满意度间并无相关性。

    正常受试者单侧咀嚼运动中的牙合接触模式
    陈磊, 张豪, 冯海兰, 张凤军
    2009, (1):  90-94.       PMID: 19221573
    摘要 ( 3148 )   PDF (1323KB) ( 11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分析单侧咀嚼运动中工作侧、非工作侧牙合接触面积的变化规律。方法:18例口颌系统功能正常的受试者用右侧咀嚼3 g口香糖。采用虚拟颅颌运动仿真系统模拟咀嚼运动,分析咀嚼循环闭口阶段4个时刻的牙合接触面积,即:牙合接触初、1/3时刻、2/3时刻、下颌位于牙尖交错位。结果:在工作侧,牙合接触总面积从(9.3±0.4) mm2增至(39.2±1.2) mm2,第一磨牙的牙合接触面积从(3.7±0.2) mm2增至(14.8±0.7) mm2,第二磨牙的牙合接触面积从(3.5±0.2) mm2增至(13.9±0.4) mm2。在非工作侧,牙合接触总面积从(2.3±0.5) mm2增至(40.3±1.2) mm2,第一磨牙的牙合接触面积从(0.5±0.2) mm2增至(13.6±0.5) mm2,第二磨牙的牙合接触面积从(1.2±0.3) mm2增至(12.1±0.5) mm2。此外,在牙合接触初,18例受试者中有12例出现了非工作侧牙合接触;至2/3时刻,所有受试者均出现了非工作侧牙合接触。结论:提供了一种新的牙合接触评价方法,可用于分析下颌功能运动中的牙合接触;揭示了单侧咀嚼运动闭口阶段的牙合接触模式,同时发现咀嚼运动中普遍存在非工作侧牙合接触。

    人、兔、大鼠脂肪基质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对比
    倪永伟, 周永胜, 刘云松, 曾百进, 许永伟
    2009, (1):  95-99.       PMID: 19221574
    摘要 ( 3043 )   PDF (3411KB) ( 106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在同一质量控制条件下,人、兔、大鼠来源脂肪基质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stromal cells,ADSCs)的体外生物学性状的异同。方法:分离培养人吸脂来源ADSCs、兔及大鼠腹股沟皮下脂肪垫来源ADSCs,体外观察3种细胞原代和传代细胞的形态及生长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以相同密度将第2代细胞接种于24孔板,并诱导其成骨及成脂向分化。成骨诱导培养基包含100 nmol/L地塞米松、50 μmol/L抗坏血酸二磷酸酯和10 mmol/L β-甘油磷酸钠,在成骨向诱导后的第3、7、14、21天行碱性磷酸酶染色,第14、28天行茜素红染色,定量分析3种细胞体外钙沉积能力。成脂向诱导培养基包含1 μmol/L地塞米松、10 μmol/L胰岛素、200 μmol/L 吲哚美辛和0.5 mmol/L异丁基黄嘌呤,在成脂向诱导后的第7、14天行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的成脂分化状况。结果:3种来源的脂肪均可分离培养出“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均能成脂向分化和成骨向分化,但兔ADSCs在成骨向分化时碱性磷酸酶染色呈弱阳性,无明显钙结节形成,与其他两种细胞比较,兔ADSCs的成骨向分化能力较差。结论:与人来源和大鼠来源ADSCs比较,兔皮下脂肪来源ADSCs的体外成骨能力较差,将其用于体内成骨研究时需慎重。

    先天性腭裂术后继发重度上颌骨发育不足畸形的手术矫治
    李自力, 王兴, 伊彪, 马莲, 王晓霞, 梁成
    2009, (1):  100-104.       PMID: 19221575
    摘要 ( 2953 )   PDF (2431KB) ( 111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评价采用牵引成骨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DO)配合正颌外科手术矫治腭裂术后继发重度上颌骨发育不足畸形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包括23例患者,17例患者实施上颌骨高位台阶状Le Fort Ⅰ型截骨术,其中11例采用内置式牵引器,6例应用外置式牵引器;另外6例患者行高位上颌前部截骨术,其中3例为内置式牵引器,3例为外置式牵引器。13例患者还配合施行了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和颏成形术。术后临床评价颌骨畸形的矫治效果,并分别于术前、牵引完成时、牵引完成12个月时拍摄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测量A点水平移动量和∠SNA度数。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DO治疗过程,颌骨畸形矫正效果满意。DO完成时A点水平前徙量平均为7.9 mm,DO完成后12个月时为7.1 mm。∠SNA在术前平均为70.8°, DO完成时平均为81.6°,DO完成后12个月时平均为80.9°。结论:DO可成功矫正唇腭裂术后继发重度上颌骨发育不足畸形,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长期随访虽有一定的复发,但治疗效果保持得比较稳定。

    Avastin治疗小鼠血管内皮瘤的实验研究
    许振起, 刘宇, 王依祥, 张伟, 赵福运
    2009, (1):  105-108.       PMID: 19221576
    摘要 ( 2920 )   PDF (1447KB) ( 127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利用血管内皮细胞瘤来源的细胞系EOMA来探讨Avastin治疗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瘤的可行性。方法:利用CCK-8试剂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Avastin (0、50、100、200 mg/L) 对EOMA细胞增殖的影响。将EOMA细胞移植裸鼠制作动物模型,待肿瘤体积生长至100 mm3左右时,将动物随机分为2组,采取瘤内注射的方式给药,给药组按1 mg/kg体重给予Avastin,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PBS),每周给药2次,同时每周测量肿瘤体积及小鼠体重3次。实验结束时将小鼠处死,剥取肿瘤制作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观察Avastin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小鼠处死前,在深度麻醉状态下行心脏穿刺取血收集血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体外实验显示,Avastin能够抑制EOMA细胞的增殖,不同浓度Avastin的抑制率分别为24.21%、26.26%和34.58%。实验结束时,PBS对照组小鼠的肿瘤体积为(1 860.10 ±146.96) mm3 ,而Avastin给药组的肿瘤体积为(681.45±63.01) mm3 (P<0.01),提示瘤内注射Avastin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免疫组织化学PCNA染色结果显示,Avastin可以抑制细胞增殖(P<0.05);TUNEL染色提示Avastin可以明显诱导细胞凋亡增加(P<0.01)。Avastin给药组血清中VEGF的水平为(594.65±118.79) ng/L,明显低于PBS对照组的(802.24±238.41) ng/L (P<0.05)。结论:实验结果提示,Avastin可以作为一种治疗血管内皮细胞瘤的安全有效的药物,或许可以考虑将其应用于其他血管瘤样病变的治疗。

    氯诺昔康和舒芬太尼用于颌面外科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比较
    董稳, 刘瑞昌, 刘克英, 关明, 杨旭东
    2009, (1):  109-111.       PMID: 19221577
    摘要 ( 2426 )   PDF (407KB) ( 114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比较氯诺昔康(lornoxicam)和舒芬太尼(sufentanil)用于颌面外科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2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Ⅱ级择期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全麻患者,分为氯诺昔康组(L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100例,分别接受氯诺昔康和舒芬太尼作为术后镇痛药物。记录开始镇痛后4,8,12,24,48 h两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Prince-Henry疼痛评分(Prince-Henry score,PHS)、Ramsay镇静评分(Ramsay sedation score,RSS)和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镇痛结束后统计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结果:两组术后镇痛治疗期间各时间点疼痛VAS、PHS及RS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镇痛结束后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痛治疗期间L组恶心、呕吐和头晕的发生率低于S组(1% vs 9%,0 vs 4%,0 vs 3%,P<0.05);两组其他不良反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诺昔康和舒芬太尼用于颌面外科术后镇痛,均能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氯诺昔康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微RNAs
    张帆, 卢铭, 张其鹏, 张福春, 高炜, 崔庆华
    2009, (1):  112-116.       PMID: 19221578
    摘要 ( 3331 )   PDF (577KB) ( 116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预测出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微RNAs(microRNAs,简称miRNAs)。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找出与心血管疾病和功能相关的基因,鉴定出和这些基因处于同一转录单元的miRNAs,再通过miRNAs簇和家族分析及Gene Ontology (GO)方法预测出一些新的、潜在的和心血管疾病相关的miRNAs。结果:从626个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基因中预测出20个潜在的和心血管疾病相关的miRNAs,其中5个miRNAs 已经被实验证实和心血管疾病有关。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心血管疾病相关的miRNAs进行预测,对于临床和科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最终的结论还需要实验来证实。

    综述
    孕妇牙周炎与新生儿早产低体重的关联
    沙月琴, 黄振, 陈智滨, 康军, 和璐, 于晓潜
    2009, (1):  117-120.       PMID: 19221579
    摘要 ( 2525 )   PDF (545KB) ( 12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釉质缺陷临床表现型分析对分子调控研究的启示
    吕平, 高学军
    2009, (1):  121-123.       PMID: 19221580
    摘要 ( 2639 )   PDF (476KB) ( 147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微信公众号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编辑出版:《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主  编:詹启敏
编辑部主任:曾桂芳
国内刊号:CN 11-4691/R
国际刊号:ISSN 1671-167X
邮发代号:国内2-489 国外BM283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