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6年 第4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6-10-18
全选: 合并摘要 隐藏/显示图片
  • 工作综述
    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新方法——神经延长术
    寇玉辉,姜保国
    2016, (5):  753-755.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5.001     PMID: 27752151
    摘要 ( )   PDF (90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周围神经缺损在临床上常见,也是临床治疗的难点[1]。创伤性神经缺失、神经肿瘤医源性切除、神经延期修复时的神经短缩等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缺损[2-5],我国每年周围神经缺损患者高达30~50万例。对于小的周围神经缺损,可通过神经游离、转位、改变患肢体位和姿势等方法,将神经两断端接近后进行直接缝合[6]。对于较大的周围神经缺损,应用上述方法无法达到神经的无张力修复时,则需采用其他方法进行神经修复。目前临床上最常采用的是神经移植术[7-8],即采用自体神经段桥接缺损的神经,进而达到神经缺损修复的效果,但由于神经移植术的移植神经来源有一定的限制, 且通常还要以牺牲供区神经功能为代价[9-10],因此寻找其他修复方法和技术一直是周围神经缺损研究领域的热点。
    我们从肢体延长手术中获得启示:周围神经的特殊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质使得神经干具有一定限度的抗张性,一定范围内延长神经不会对神经造成损伤。经过延长神经可以使神经断端长度得到增加,从而达到缩短神经缺损距离的目的,使得缺损的神经能够直接缝合修复,因此我们开展了用周围神经延长技术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系统研究:完成了周围神经延长器研发、周围神经延长极限、延长神经修复神经缺损效果等多个研究,现将此系统性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论著
    microRNA在高磷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早期的动态变化
    肖洋,杜瑶瑶,高成,孔炜
    2016, (5):  756-765.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5.002     PMID: 27752152
    摘要 ( )   PDF (454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高磷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早期microRNA表达变化,分析其可能参与的信号通路途径。方法:采用高磷(无机磷 2.6 mmol/L)刺激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系A7r5钙化7 d,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和考马斯亮蓝法检测细胞内钙含量,RTPCR法检测平滑肌细胞表型和钙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microRNA microarray 法检测高磷刺激后0、3、12 h,680种microRNA表达变化。采用TAM软件分析不同时间点间信号激活情况。结果:高磷诱导的A7r5细胞钙盐含量升高9.6倍(P<0.05),平滑肌细胞表型mRNA(SM-α actin,SM22)下调(P<0.05), 钙化相关mRNA(BMP2、MSX2、Runx2)上调(P<0.05),茜素红染色后可见高磷刺激组有明显钙结节。680种microRNA在3个时间点的表达各不相同,只有6种microRNA分别逐级上调或渐渐下调。26种信号通路被明显激活,其中包括细胞凋亡、分化增殖等已知与钙化相关的信号通路。结论:microRNA参与调节血管钙化是一种动态微调的过程,为血管钙化研究带来新的思路。

    硫氧还蛋白-1高表达的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蒙古沙土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张贺军,刘琳娜,张超,石岩岩,丁士刚
    2016, (5):  766-770.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5.003     PMID: 27752153
    摘要 ( )   PDF (202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建立硫氧还蛋白-1(thioredoxin-1,Trx1)基因高表达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慢性感染蒙古沙土鼠模型,评价Trx1在Hp长期定植导致胃黏膜的病变及其致癌性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蒙古沙土鼠75只,随机分为3组:Trx1高表达Hp组(30只),Trx1低表达Hp组(30只)和对照组(15只)。分别采用Trx1高表达和低表达Hp菌株灌胃,建立Hp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腺胃模型。在接种Hp后第4、20、34、48、70和90周分批处死动物,行快速尿素酶实验和Warthin-Starry银染判定Hp定植情况,HE染色观察胃黏膜病理改变。结果:(1)成功建立了Trx1高表达和低表达Hp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腺胃的动物模型。(2)Trx1高表达和低表达Hp组胃黏膜病变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Trx1高表达Hp组出现黏膜不平及结节性病变的时间分别为第20周和第34周,早于Trx1低表达Hp组(分别为第48周和第70周);Trx1高表达Hp组从第48周起观察到黏膜糜烂(3只),而Trx1低表达Hp组和对照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未见明显的黏膜糜烂改变。Trx1高表达Hp组出现病变的时间和病变范围明显早于/重于Trx1低表达Hp组。(3)Trx1高表达Hp组在接种后第34周可观察到上皮细胞的轻度异型增生,明显早于Trx1低表达Hp组(第48周)。第90周,Trx1高表达Hp组有71.4%(5/7)、Trx1低表达Hp组有42.8%(3/7)检出管状腺癌(P=0.592),均为早期癌,且Trx1高表达Hp组有1例为黏膜下癌,此外,Trx1高表达Hp组还观察到2例上皮细胞重度异型增生(28.6%,2/7),而在Trx1低表达Hp组仅观察到3例上皮细胞中度异型增生(42.8%,3/7)。结论:Trx1高表达和低表达的Hp可稳定定植于蒙古沙土鼠腺胃,出现类似于人感染Hp后出现的各种病理变化,并诱发腺癌的发生;Trx1高表达Hp组胃黏膜病变明显重于Trx1低表达Hp组,Trx1可能是我国人群Hp致病及致癌的毒力因子。

    CD40 siRNA对 MRL/Lpr狼疮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王志华,张伟,张艳清,庞春艳,王永福
    2016, (5):  771-776.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5.004     PMID: 27752154
    摘要 ( )   PDF (297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CD40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动物模型MRL/Lpr小鼠细胞因子IFNγ、IL17、IL-4和抗双链DNA(anti-double strand DNA,anti-ds-DNA)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CD40 siRNA治疗MRL/Lpr小鼠的可能性。方法:16只MRL/Lp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空载体组、CD40-siRNA1组及CD40-siRNA2组,每组4只,将成功构建的CD40 siRNA表达载体尾静脉注射MRL/Lpr小鼠,对照组和空载体组小鼠分别注射等剂量、等比例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和pGFP-V-RS空载体,每隔1天1次,共6次,14 d处死小鼠,称其脾的质量,组织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脾是否有CD40 siRNA的表达,注射前及注射后第2、5、8、11和14 天小鼠尾部采血,ELISA法检测4组小鼠血清中IFN-γ、IL-17、IL-4和anti-dsDNA抗体的表达水平变化, RT-PCR法检测小鼠脾组织中CD40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脾组织中CD40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注射后的siRNA表达载体可以在小鼠脾中表达;注射CD40 siRNA组的小鼠脾质量减轻,由对照组(141.88±7.81) mg和空载体组(153.10±7.60) mg降低至CD40-siRNA1组(78.85 ±5.61) mg和CD40-siRNA2组(80.25±4.07) mg,注射前4组小鼠血清中IFN-γ、IL-17、IL-4和anti-dsDNA抗体的(质量)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注射后第2、5和8天 CD40-siRNA1组和CD40-siRNA2组MRL/Lpr小鼠血清中IFN-γ、IL-17和(质量)浓度明显下降,CD40-siRNA1组的IFN-γ的(质量)浓度依次为(118.74±10.32) ng/L(pg/mL)、 (115.24±8.26) ng/L、(113.71±5.02) ng/L ,CD40-siRNA2组依次为(117.83±6.83) ng/L 、(114.07±0.97) ng/L、(112.67±9.66) ng/L; CD40-siRNA1组的IL-17的(质量)浓度依次为(7.05±0.41) ng/L、(6.34±0.76) ng/L、(5.83±0.43) ng/L,CD40-siRNA2组依次为(7.07±0.22) ng/L、(6.35±0.49) ng/L、(6.12±0.80) ng/L;CD40-siRNA1组的anti-dsDNA的浓度依次为(7.51±0.29) ng/L、(6.74±0.45) ng/L、(6.32±0.39) ng/L;CD40-siRNA2组依次为(8.19±0.38) ng/L、(7.14±0.50) ng/L、(6.48±0.29) ng/L。IL-4的(质量)浓度明显升高,CD40-si-RNA1组IL-4的(质量)浓度依次为(26.51±1.81) ng/L、(27.80±1.72) ng/L、(28.08±2.21) ng/L,CD40-siRNA2组依次为(26.28±2.03) ng/L、(28.15±2.95) ng/L、(28.37±1.71) ng/L。 CD40-siRNA1组和CD40-siRNA2组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射后第11和14天 CD40siRNA1组和CD40-siRNA2组中这4个指标的(质量)浓度逐渐恢复至对照组和空载体组的(质量)浓度水平,IFN-γ、 IL-17、IL-4的(质量)浓度4组小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注射后第11天 CD40-siRNA1组和CD40-siRNA2组anti-dsDNA抗体的水平尽管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比较有所提高,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注射后第14天 anti-dsDNA抗体的水平4组小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注射后第14天 CD40-siRNA1组和CD40-siRNA2组 MRL/Lpr小鼠脾组织中CD40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L/Lpr小鼠注射CD40 siRNA载体后,血清中IFN-γ、IL17和anti-dsDNA抗体水平降低,IL-4的浓度升高,CD40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说明CD40 siRNA抑制其mRNA和蛋白后,MRL/Lpr小鼠炎症反应减轻,疾病活动度下降,提示其对SLE动物模型MRL/Lpr小鼠有治疗作用。

    尼古丁减轻高脂高果糖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的肝脏炎症
    陈小梅,李富强,严速,吴小翠,唐翠兰
    2016, (5):  777-782.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5.005     PMID: 27752155
    摘要 ( )   PDF (607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活化胆碱能抗炎通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模型小鼠肝脏炎症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60只雄性6周龄的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C57BL/6J小鼠被随机分为4组:正常饮食小鼠生理盐水注射组、正常饮食小鼠尼古丁注射组、NASH模型小鼠生理盐水注射组和NASH模型小鼠尼古丁注射组,分别给予普通饮食及高脂饮食加高果糖饮水,喂养17周后建立NASH小鼠模型,然后予各组小鼠生理盐水或尼古丁腹腔注射,每天1次,注射量为400 μg/kg,注射3周。3周后处死动物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取小鼠血清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同时原代分离培养肝巨噬细胞,使用Western blot和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α7尼古丁型乙酰胆碱能受体(alpha 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α7nAChR)、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4,TLR-4)和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 of phosphorylation,p-NF-κB)的蛋白水平。结果:成功建立了NASH小鼠模型。给予小鼠尼古丁治疗后,小鼠肝组织病理结果显示,小鼠肝脏炎症和脂肪变性明显减轻;ELISA结果显示,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下降;Western blot和荧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尼古丁治疗组小鼠α7nAChR蛋白水平上调,p-NF-κB水平下调。结论:活化胆碱能抗炎通路可以通过抑制NF-κB通路减轻NASH小鼠的肝脏炎症。

    ⅠB1期宫颈腺癌和鳞癌患者保留卵巢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
    胡君,郑佩孜,朱丽荣
    2016, (5):  783-787.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5.006     PMID: 27752156
    摘要 ( )   PDF (134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ⅠB1期宫颈腺癌患者保留卵巢的风险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15年4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39例ⅠB1期浸润性宫颈癌的临床资料,其中宫颈腺癌38例、宫颈鳞癌101例,按是否保留卵巢分为两组,分析比较卵巢转移的风险及保留卵巢的预后。结果:38例ⅠB1期宫颈腺癌的平均5年累计生存率为89.1%,101例同期宫颈鳞癌为92.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宫颈腺癌患者中32例行卵巢切除,病理证实的卵巢转移率为3.1%(1/32),而宫颈鳞癌患者中54例行卵巢切除,病理证实的卵巢转移率为1.8 %(1/5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4)。宫颈腺癌中6例保留卵巢患者的平均5年累计生存率为80.1%,而宫颈鳞癌中47例保留卵巢患者的平均5年累计生存率为94.6%(P=0.127),两组间的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ⅠB1期宫颈腺癌相比同期的宫颈鳞癌预后稍差,但对于年轻的、无明显高危因素的ⅠB1期宫颈腺癌患者可以考虑保留卵巢。

    子宫内膜癌中DNA甲基转移酶3B的表达特点与临床意义
    董颖,周梅,巴晓军,司婧文,李文婷,王颖,李东,李挺
    2016, (5):  788-794.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5.007     PMID: 27752157
    摘要 ( )   PDF (354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DNA甲基转移酶3B(DNA methyltransferase 3B, DNMT3B)的表达特点、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NMT3B、ER、PR在10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相对照。结果:10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NMT3B阳性率为50%,Ⅰ型内膜癌(内膜样癌)中DNMT3B过表达率(54.8%)显著高于Ⅱ型内膜癌(30.0%,P=0.028),且Ⅰ型内膜癌中,随肿瘤分化变差,DNMT3B阳性率增加(1级、2级、3级分别为43.3%、51.3%、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DNMT3B在肌层侵犯程度重、存在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及分期晚的病例中过表达率更高,DNMT3B过表达的患者组预后更差,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内膜癌DNMT3B与ER、PR表达呈负相关,ER、PR阴性组DNMT3B过表达率(78.9%、86.7%)高于ER、PR阳性组DNMT3B过表达率(47.7%、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06);ER、PR均阴性时,DNMT3B过表达率最高(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Ⅱ型内膜癌中DNMT3B与ER、PR表达未见相关性(P>0.05)。序列分析显示,DNMT3B基因启动子区有多个ER、PR结合位点。结论:内膜样癌与非内膜样癌中DNMT3B表达特点不同,DNMT3B过表达有可能作为预后或预测因子而辅助病理诊断和生物学行为评估。Ⅰ/Ⅱ型子宫内膜癌的甲基化特点可能不同,Ⅰ型内膜癌中DNMT3B过表达与ER、PR表达呈负相关,Ⅱ型内膜癌中DNMT3B表达与ER、PR表达关系不大。

    剖宫产术后经阴道分娩的7种预测模型在中国的临床应用
    牟田,王雁,刘国莉,王建六
    2016, (5):  795-800.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5.008     PMID: 27752158
    摘要 ( )   PDF (116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初步探讨国外文献报道的7种预测模型在国内临床中对剖宫产术后经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至2014年11月31日共53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TOLAC)产妇的相关资料及其临床结局,采用Troyer、Weinstein、Flamm、Gonen、Smith、Grobman、Torri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对每例患者进行评分,t检验比较应用每种模型预测VBAC失败组与成功组的分值。对成功组及失败组的评分进行分层,采用秩和检验比较每种评分对于成功率预测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预测模型的分辨力。结果:53例产妇中,VBAC成功者44例,失败者9例,成功率83.0%。成功组及失败组的分值在Weinstein及Grobman预测模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其他各预测模型无明显差异。评分经分层后,VBAC的成功率在各层与原文献中各模型的预测相符,各层间的成功率差异仅在Weinstein预测模型中存在统计学差异。Weinstein预测模型的ROC曲线AUC最大(0.746),但各预测模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7种预测模型中,Weinstein对本研究人群VBAC成功率的预测优于其他6个模型,但仍需建立符合我国具体情况的VBAC预测模型。

    1995年至2014年中国前列腺癌Gleason 评分变化趋势
    王功伟,沈丹华,张维宇,许克新,徐涛,胡浩
    2016, (5):  801-805.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5.009     PMID: 27752159
    摘要 ( )   PDF (87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1995年1月至2014年12月前列腺癌(prostate carcinoma, PCa)Gleason 评分(Gleason score, GS)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1995年至2004年)和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2005年至2014年)875例PCa,研究其GS、主要分级和次要分级均值以及所占比例,患者年龄按<60、60~69、70~79和≥80岁分组;患者标本类型按穿刺活检(needle biopsy, NB)、经尿道前列腺切除(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 TURP)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radical prostatectomy, RP)分组;组织学类型按腺泡癌和其他类型(包括萎缩癌、假增生性癌、泡沫癌、印戒细胞癌和导管癌等)分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tPSA)按<20.0 μg/L和≥20.0 μg/L分组。观察不同时期年龄、标本类型、组织学类型和tPSA中GS均值和比例,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1995年至2004年相比,2005年至2014年GS、主要分级和次要分级均值分别降低0.32(P=0.003)、0.19(P=0.001)和0.12(P=0.016)。GS≤6分比例增加10.9%(P=0.003),≥8分比例下降14.0%(P<0.001),7分比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主要分级≤3级比例增加12.8%(P=0.001),4级比例下降7.4%(P=0.037), 5级比例下降5.5%(P=0.007);次要分级≤3级比例增加7.6%(P=0.037),而4级和5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国PCa中GS呈现下降趋势,这是近20年中国PCa显著特点之一;标本类型和年龄是影响GS的重要因素,而组织学类型和tPSA对GS影响较小。

    T3N0M0期肾细胞癌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单中心182例患者回顾性研究
    彭鼎,李学松,张崔建,杨恺惟,唐琦,张雷,余霄腾,何志嵩,周利群
    2016, (5):  806-811.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5.010     PMID: 27752160
    摘要 ( )   PDF (143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影响T3N0M0期肾细胞癌患者肿瘤学预后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2年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T3N0M0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随访数据。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显著相关的变量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共182例T3N0M0肾细胞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患者126例(69.23%),女性患者56例(30.77%)。患者平均年龄为(56.75±12.45)岁,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3~99个月),末次随访时共有50例(27.47%)患者死亡,59例患者(32.42%)复发。患者的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68.30% (95% CI: 60.16%~75.84%),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60.70%(95% CI: 53.16%~68.84%)。多因素分析发现,糖尿病(HR=2.434, 95% CI:1.243~4.769, P=0.010)、术前低白蛋白血症(HR=2.188, 95% CI:1.074~1.074, P=0.031)及贫血(HR=3.320, 95% CI:1.839~5.991, P<0.001)是T3N0M0肾细胞癌患者术后肿瘤特异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更高的Fuhrman分级(HR=2.552, 95% CI:1.433~4.545, P=0.001)、术前贫血(HR=2.535, 95% CI:1.497~4.293, P=0.001)是T3N0M0肾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术前低白蛋白血症、贫血是T3N0M0肾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高Fuhrman分级、贫血是T3N0M0肾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T1a~T1b期前列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刘茁,罗程,胡帅,范宇,刘振华,杨新宇,沈棋,刘漓波,韩文科,周利群,虞巍,
    2016, (5):  812-816.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5.011     PMID: 27752161
    摘要 ( )   PDF (86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偶发前列腺癌(即T1a~T1b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疗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3年9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977例因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trophy,BPH)而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择其中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tPSA)≤10 μg/L,且既往无前列腺或膀胱手术史者共771例,对TURP组织病理标本进行全部取材,由专业病理科医师进行分析,描绘HE染色切片显微镜下的肿瘤轮廓,采用Image J 1.47h软件采集图像,测量肿瘤面积,将每例患者所有切片中的肿瘤面积相加,估算的肿瘤体积等于肿瘤测量面积总和乘以模块厚度。收集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随访其治疗方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进展情况、干预治疗的原因及方式、肿瘤特异性病死率等。结果:本组患者发现偶发癌86例,检出率为11.2%,此86例患者肿瘤体积0.4~180.2 mm3,其中T1a期77例(89.5%),平均肿瘤体积为(12.3±12.6) mm3,T1b期9例(10.5%),平均肿瘤体积为(105.1±41.8) mm3。所有患者肿瘤体积均<500 mm3,属于小体积前列腺癌。肿瘤Gleason评分,<7分者79例,≥7分者7例。86例患者初步治疗方案均为等待观察,其中2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间88.9个月(27.9~150.1个月)。共5例患者发生PSA进展,其中T1a期4例,T1b期1例,此5例患者均选择干预治疗。T1b期有1例患者虽然未发生PSA进展,但因患者意愿强烈也选择了干预治疗。T1a期患者中,1例选择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术后未见生化复发;3例选择内分泌治疗,未见治疗后PSA进展。T1b期1例患者选择放疗,未见放疗后生化复发,1例选择内分泌治疗,未见治疗后PSA进展。获得随访的84例患者中非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者6例,未见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者。结论:本研究偶发癌检出率为11.2%,86例偶发癌均属于小体积前列腺癌,等待观察治疗对T1a~T1b期前列腺癌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策略。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陈伟男,叶雄俊,刘士军,熊六林,黄晓波,徐涛,王晓峰
    2016, (5):  817-821.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5.012     PMID: 27752162
    摘要 ( )   PDF (86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开放肾盂成形术、腹腔镜肾盂成形术以及腔内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的疗效,并比较各项相关围手术期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手术的109例UPJO病例,分为开放肾盂成形术组(32例)、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组(31例)和腔内手术组(46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51.9±40.1)个月(6~132个月)。将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腹腔镜手术均未中转开腹,全部腔内手术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组手术时间为(195.97±55.22) min,开放肾盂成形术组为(121.19±33.95) min,腔内手术组为(74.04±33.95) min,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开放肾盂成形术组出血量为105(15,815) mL,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组为50(10,495) m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3);腔内手术组为5(0,310) mL,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开放肾盂成形术组术后住院时间为8(5,18) d,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组为7(3,15)d,腔内手术组为6(1,25)d,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肾盂成形术组的成功率(93.8%)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组(90.3%)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8),而腔内手术组(69.6%)则低于另外两组(P=0.010,P=0.032)。开放肾盂成形术组、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组、腔内手术组3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6%(5/32)、16.1%(5/31)和13.0%(6/46),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肾盂成形术和开放肾盂成形术相比手术时间更长,但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放肾盂成形术组;腔内手术治疗UPJO的成功率低于开放肾盂成形术和腹腔镜肾盂成形术,但其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恢复时间方面均有明显优势。

    咀嚼口香糖对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后肠道康复的影响
    王宇, 孟一森, 范宇, 谌诚, 虞巍, 郝瀚, 韩文科, 郝金瑞, 金杰, 周利群
    2016, (5):  822-824.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5.013     PMID: 27752163
    摘要 ( )   PDF (84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咀嚼口香糖对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患者术后肠道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60例行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回肠膀胱术)的患者,将入组患者随机分入口香糖咀嚼组、安慰剂对照组(腹部理疗仪治疗)和空白对照组,记录患者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或腹痛的发生率以及肠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口香糖咀嚼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比非口香糖咀嚼组显著提前,3组间肠道相关并发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咀嚼口香糖可以促进膀胱全切回肠尿流改道患者手术后肠道功能的康复,方法简便安全,可以作为术后常规辅助治疗。

    年龄因素对女性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张维宇,张晓鹏,陈京文,孙屹然,王佳,胡浩,许克新
    2016, (5):  825-829.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5.014     PMID: 27752164
    摘要 ( )   PDF (203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女性尿失禁患者术前尿动力学参数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5年10月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14例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0~82岁,平均(56.97±10.68)岁,病史1个月至50年,平均(8.44±8.85)年。尿动力学检查均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于术前常规进行,分为非侵入性检查和侵入性检查两部分,包括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达到最大尿流率的时间、排尿时间、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最大逼尿肌压、排尿量、残余尿量、膀胱总容量、初始尿意、强烈尿意、急迫尿意和漏尿点压力等参数。按年龄将患者分为4组进行比较,使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14例患者资料,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膀胱总容量随年龄增长而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残余尿量、排尿时间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最大逼尿肌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结论:女性尿失禁患者随年龄增加,尿动力学参数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膀胱总容量显著下降,残余尿量、排尿时间随年龄增加上升,最大逼尿肌压随年龄增加下降。

    磁共振肌肉脂肪化色阶直方图评估法的临床应用
    郑艺明,杜婧,李文竹,王朝霞,张巍,肖江喜,袁云
    2016, (5):  830-834.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5.015     PMID: 27752165
    摘要 ( )   PDF (249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建立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T1加权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图像中肌肉脂肪化程度的色阶直方图评估法,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5例抗肌萎缩蛋白病患者行大腿肌肉MRI检查,分别采取直视分级法和色阶直方图评估法对肌肉脂肪化程度进行评估,比较两种方法的肌肉脂肪化评估结果及其与年龄、肌力的相关性。用组内相关系数检验两种评估法的不同评估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色阶直方图评估法与直视分级法均显示抗肌萎缩蛋白病患者大腿中段的肌肉脂肪化规律相同,即大收肌最严重,股薄肌、缝匠肌和长收肌最轻。色阶直方图评估法与直视分级法的结果存在显著正相关(r=0.854,P<0.001)。色阶直方图评估及直视分级的肌肉脂肪化程度与年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0(P<0.001)和0.753(P<0.001),股四头肌脂肪化程度评估结果与伸膝肌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68(P=0.024)和-0.460(P=0.027)。色阶直方图评估法的两位评估者之间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98(95% CI: 0.997~0.998,P<0.001),而直视分级法的两位评估者之间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58(95% CI: 0.946~0.967,P<0.001)。结论: MRI肌肉脂肪化程度的色阶直方图评估法可以客观评估肌肉脂肪化程度。

    阿司匹林剂量对高龄老年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冯雪茹,刘梅林,刘芳,范琰,田清平
    2016, (5):  835-840.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5.016     PMID: 27752166
    摘要 ( )   PDF (87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100 mg/d更换为40 mg/d后血小板聚集率变化,评估高龄老年患者对阿司匹林的反应性,分析阿司匹林相关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537例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7 d以上)的年龄≥80岁老年患者,根据心血管疾病风险、出血风险评估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rachidonic acid-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AA-Ag),100例患者更换为阿司匹林40 mg/d。观察阿司匹林更换为40 mg/d的患者AAAg水平及变化,以及3个月内出血情况和上消化道症状变化。结果:537例高龄老年患者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时的AA-Ag平均10.27%±5.34%(0.42%~28.78%),下四分位数为5.80%;阿司匹林40 mg组减量前AA-Ag平均为5.00%±2.32%,其中71.00%的患者AA-Ag<5.80%。40 mg组患者黑便或便潜血阳性、其他部位出血、上消化道症状和消化道出血史明显高于100 mg组。服用阿司匹林40 mg/d后AAAg增加至11.21%±4.95%(2.12%~28.84%),AA-Ag≥20%者仅为5.00%。多因素分析显示,阿司匹林40 mg AA-Ag与100 mg AA-Ag、体重指数、血小板数正相关,阿司匹林40 mg组中有消化道出血症状的患者比率由减量前的12.00%降低至5.00%,其他部位出血由26.00%降低至8.00%,上消化道症状改善。结论:阿司匹林40 mg/d能够有效抑制高龄老年患者的血小板聚集;100 mg/d改为40 mg/d,患者出血风险降低、上消化道不适症状改善。

    CHOPE方案结合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回顾性分析
    万文丽,王晶,朱明霞,张巍,克晓燕
    2016, (5):  841-845.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5.017     PMID: 27752167
    摘要 ( )   PDF (150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T-NHL)的不良预后因素,研究CHOPE方案结合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治疗T-NH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61例T-NH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HOPE和CHOPE+L组(在CHOPE基础上,第1、3、5、7、9、11天加用L-ASP),并对其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1例T-NHL患者,随访时间为3~6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完全缓解率52.50%,部分缓解率 29.51%,总有效率为80.01%。CHOPE+L组完全缓解率57.89%,总有效率84.21%;CHOPE组完全缓解率43.48%,总有效率78.2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HL患者的1年、2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1.0%、87.6%、65.7%,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例结外鼻型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nasal type,ENKTCL)患者中,34例接受CHOPE+L方案、9例接受CHOPE方案,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有ENKTCL新模型、结外病变数和化疗能否达到完全缓解。结论:CHOPE+L是治疗ENKTCL的有效方案,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预后。CHOPE+L能否作为T-NHL治疗方案,尚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类似内收肌附丽病的抗肌萎缩蛋白病骨骼肌磁共振成像特点
    郑艺明,李文竹,王朝霞,张巍,吕鹤,肖江喜,袁云
    2016, (5):  846-849.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5.018     PMID: 27752168
    摘要 ( )   PDF (168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报道4例类似内收肌附丽病的抗肌萎缩蛋白病的下肢骨骼肌磁共振成像特点。方法:4例来自不同家系,年龄为5到11岁的男孩,临床表现为肌痛或者肢体力弱或者发现肌酸激酶升高,经基因检查确诊为抗肌萎缩蛋白病。4例患者血清肌酸激酶为 4 087~32 700 IU/L(正常值75~175 IU/L),其中3例患者接受骨骼肌活检,提示肌营养不良样病理改变,伴不同程度的肌纤维膜抗肌萎缩蛋白缺失。基因检查结果示4例患者均存在抗肌萎缩蛋白基因(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致病突变,其中3例为框外突变,分别为45号外显子缺失、49-52外显子缺失、以及62号外显子重复突变,另外1例为c.2665C>T致无义突变。对所有患者进行双侧大腿骨骼肌磁共振成像检查并评分。结果:4例患者双侧大腿骨骼肌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T1加权像示大腿骨骼肌脂肪化改变轻重不等(2分至13分),主要受累肌肉为大收肌及股二头肌长头;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hort time inversion recovery,STIR)示所有患者大腿长收肌均出现显著高信号改变,提示存在明显水肿,该影像学表现类似内收肌附丽病。有两例患者为双侧长收肌均受累,另两例为单侧受累。此外,其中两例患者还出现其他肌肉水肿改变,包括大收肌、半腱肌、缝匠肌以及股直肌等。所有患者韧带附着处均未见异常改变。结论:抗肌萎缩蛋白病患者大腿骨骼肌磁共振成像可以表现为类似内收肌附丽病患者长收肌水肿改变,提示抗肌萎缩蛋白病患者长收肌可能容易出现运动拉伤。

    经皮穿刺缝合与股动脉切开在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对照研究
    蒋京军, 卿洪琨, 张小明, 张学民, 李伟, 沈晨阳, 李清乐, 焦洋
    2016, (5):  850-854.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5.019     PMID: 27752169
    摘要 ( )   PDF (86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与传统股动脉切开行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EVAR)的临床资料,评估预置缝合线技术(preclose technique)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4年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EVAR手术的81例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CT显示存在肾下腹主动脉瘤或降主动脉真性动脉瘤,瘤体最大直径>4.5 cm,达到手术治疗指征,且双侧股动脉、髂动脉条件良好,管腔无中重度狭窄,股动脉前壁无严重钙化,既可行经皮穿刺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percutaneous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PEVAR),也可行传统切开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open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OEVAR),根据患者对手术切口意向分为PEVAR组与OEVAR组。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技术成功率、术后住院时间、切口并发症等数据,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PEVAR组共44例患者78处股动脉切口,OEVAR组共37例患者65处股动脉切口。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伴随疾病、平均植入支架数量、支架输送系统外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VAR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OEVAR组[(119.1±102.0) min vs. (163.6±61.9) min,P=0.025],术中出血量少于OEVAR组[(64.7±97.0) mL vs. (98.6±88.3) mL],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6);两组技术成功率(94.9% vs. 95.4%,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VAR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OEVAR组明显缩短[(7.8±2.8) d vs.(12.3±7.2) d,P<0.001];PEVAR组术后2处切口出现皮下血肿,OEVAR组术后出现7处切口并发症,其中3处淋巴漏,3处入路动脉狭窄导致的下肢缺血,1处皮下血肿,OEVAR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较PEVAR组多(2.6% vs.10.8%),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 结论: 采用预置缝合线技术经皮穿刺途径完成EVAR安全有效,与传统股动脉切开相比,其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

    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醚对儿童脊柱侧弯矫形术唤醒试验的影响
    全立新,安慧霞,王东信
    2016, (5):  855-859.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5.020     PMID: 27752170
    摘要 ( )   PDF (196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估使用0.4 μg/(kg·h)剂量的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醚麻醉对儿童脊柱侧弯矫形术唤醒试验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研究,选择60例符合入选标准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且术中需作唤醒试验的儿童患者为观察对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 ASA) 分级Ⅰ~Ⅱ,年龄5~16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右美托咪啶组,RD组,n=30)和对照组(R组,n=30),两组均用咪达唑仑、丙泊酚、舒芬太尼和顺阿曲库铵麻醉诱导,采用吸入七氟醚和持续泵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在气管导管置入后,试验组以0.4 μg/(kg·h)的速度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对照组以同样的速度输注等量生理盐水。在实施唤醒试验前的手术期间,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在40~60,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60 mmHg;维持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在手术前水平,上下不超过2 mmH2O。记录两组在入室第10分时、唤醒试验开始(停药即刻)时至唤醒成功期间的每5 min有创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平均动脉压、心率(heart rate,HR)、BIS值以及唤醒试验的历时时间、唤醒质量、镇静评分及术中使用麻黄碱和阿托品的总量,记录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入室HR和MAP与唤醒时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4,P=0.340;t = -1.449,P=0.161),而对照组的入室HR和MAP与唤醒时HR和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6,P=0.044;t=-2.352,P=0.026)。唤醒试验期间每5 min两组心率比较,试验组在各时点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唤醒试验中的镇静评分和停药至成功唤醒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6,P=0.052;t=0.392,P=0.697),唤醒质量评分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8,P=0.041)。术后随访,试验组无术中知晓病例,对照组有4例发生术中知晓。 结论: 使用0.4 μg/(kg·h)剂量的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醚麻醉用于儿童脊柱侧弯矫形术,能减轻唤醒试验期间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提高唤醒质量,减低术中知晓发生率,不延长唤醒时间,有效提高手术安全系数。

    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浓缩生长因子各层中的分布及含量特点
    陈飞,潘韶霞,冯海兰
    2016, (5):  860-865.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5.021     PMID: 27752171
    摘要 ( )   PDF (363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测定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s,CGF)凝胶层与红细胞(red blood cells,RBC)层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分布及含量,探究TGF-β1、VEGF在CGF凝胶层内的分布及含量与其促成骨效应的相关性并指导临床应用。方法:招募6名健康志愿者,采集静脉血制备CGF样品。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GF凝胶层与RBC层中TGF-β1、VEGF的分布并测定制备即刻的累积光密度值(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和平均光密度值(average optical density,AOD)。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测定制备即刻上清层与制备1 d后CGF凝胶层析出液中TGF-β1、VEGF的浓度。结果:TGF-β1与VEGF大量聚集于CGF凝胶层中,在RBC层中仅位于多核细胞胞浆和散在的血小板内;CGF凝胶层与RBC层的交界区域有大量血小板与白细胞聚集,并有较高的TGFβ1表达;CGF凝胶层析出液中TGF-β1和VEGF的浓度分别为(55 236.78±3 686.34) ng/L和(610.99±148.81)ng/L,均显著高于上清层(20 710.20±4 523.14) ng/L和(335.20±51.69) ng/L(P<0.001)。结论:CGF凝胶层内含有大量TGFβ1、VEGF,可发挥促进成骨与加速组织愈合的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建议应用时间宜早为佳,除整个CGF层外,可将上清层、CGF层与RBC层交界区域一并使用。

    汉族青年上中切牙牙冠外形分类与龈乳头充满的相关性研究
    杨璇,乐迪,张艳玲,梁凌智,杨刚,胡文杰
    2016, (5):  866-870.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5.022     PMID: 27752172
    摘要 ( )   PDF (171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在获取汉族青年上中切牙临床牙冠标准化图片的基础上,对牙冠外形进行更为科学客观的分类,并分析牙冠外形分类与龈乳头充满的关系。方法: 纳入180名牙周健康汉族青年(男75人,女105人),平均年龄(24.3±4.5)岁(20~30岁),获取上前牙区标准化图片共360幅,请13名修复科医生对牙冠外形分类,对每名医生的分类结果进行汇总,得到牙冠外形客观分类结果(尖圆形、卵圆形、方圆形),分析不同牙冠外形对龈乳头充满的影响。结果: 上中切牙中,尖圆形、卵圆形、方圆形牙冠分别占31.4%(113/360)、37.2%(134/360)、31.4%(113/360),且牙冠外形分布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致性分析显示评价者间κ值平均为0.381。采用多人评估取最终分类的方法后,平均κ值上升为0.563。排除24颗无接触的上中切牙后,尖圆形、卵圆形、方圆形牙冠对应的牙龈乳头充满率分别为56.4%(62/110)、69.6%(87/125)、76.2%(77/101),方圆形牙冠对应的龈乳头更易充满(P=0.007)。结论:获取汉族青年中不同外形上中切牙牙冠的比例,方圆形牙冠更有利于龈乳头充满,需要建立一种更为客观、科学的牙冠外形分类方法。

    根管封闭剂对牙周膜细胞生物相容性的影响
    胡佳,邹晓英,庄姮,高学军
    2016, (5):  871-877.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5.023     PMID: 27752173
    摘要 ( )   PDF (339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氧化锌丁香油类(zinc oxide and eugenol based sealers,ZOE)、环氧树脂类(epoxy resin sealers,ERS)、硅酮基类(silicone based sealers,SBS)根管封闭剂对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mant cells, hPDLCs)的增殖和矿化潜能的影响。方法:选用3颗不同人牙齿来源的hPDLCs进行重复实验,采用酶消化法+组织块培养法进行hPDLCs体外原代培养,按照培养基的不同成分分组:(1)ZOE固化 24 h 浸提液培养基组;(2)ZOE固化 1周浸提液培养基组;(3)ZOE固化 2周浸提液培养基组;(4)ERS固化 24 h 浸提液培养基组;(5)ERS固化 1周浸提液培养基组;(6)ERS固化 2周浸提液培养基组;(7)SBS固化 24 h 浸提液培养基组;(8)SBS固化 1周浸提液培养基组;(9)SBS固化 2周 浸提液培养基组;(10)不含浸提液培养基组(对照组)。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hPDLCs细胞形态的变化,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ethyl-thiazol-diphenyltetrazolium,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试剂盒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选取固化2周的各组材料制备矿化诱导浸提液,不含浸提液的矿化培养基为阳性对照组,采用茜素红染色法及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半定量法分析矿化物形成情况。结果:比较相对增殖率( relative growth rate,RGR),ZOE固化2周内均具有中度或严重细胞毒性(RGR为13.6%~39.9%);ERS固化24 h具有轻微细胞毒性(RGR为63.6%~76.4%),固化1周后轻微或无细胞毒性(RGR为87.6%~95.3%);SBS固化后无明显细胞毒性(RGR为91.8%~106.7%)。比较ALP活性,SBS不同固化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397,P=0.053),且均高于ZOE和ERS组。半定量法检测数据显示,ZOE:D562 nm= 0.180±0.050,ERS:D562 nm= 2.968±0.201,SBS:D562 nm=3.623±0.039,对照组:D562 nm=3.477±0.102,即ZOE

    不同炎症状态下犬年轻恒牙牙髓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能力的改变
    凌龙,赵玉鸣,葛立宏
    2016, (5):  878-883.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5.024     PMID: 27752174
    摘要 ( )   PDF (429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不同炎症状态对比格犬(Beagle犬)年轻恒牙牙髓干细胞增殖及成骨能力的影响,为炎症牙髓干细胞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Beagle犬年轻恒前磨牙14颗,通过开髓后牙髓暴露的方法建立牙髓炎模型。对照组于开髓后立即拔髓,实验组分别于术后2周和6周拔出牙髓组织。HE染色确定牙髓炎症程度,提取不同炎症状态下牙髓组织RNA,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家族IL-1β、IL-6、IL-10的表达。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正常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DPSC)和炎症牙髓干细胞(inflammatory DPSC,IDPSC),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测定其生长曲线,并对其进行成骨分化诱导,茜素红染色,real-time 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的表达情况。结果:开髓暴露2周和6周后,根管内仍有存活的牙髓组织,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6周组牙髓中炎症因子高表达。各组牙髓均可分离培养出牙髓干细胞,IDPSC的增殖能力强于DPSC。经成骨诱导后实验组细胞BSP、ALP和DSPP的表达均显著高于DPSC(P<0.01),但6周组表达显著低于2周组(P<0.01)。结论:Beagle犬年轻恒牙早期牙髓炎症状态下,牙髓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均有所增强。

    全口义齿牙列基托分体数字控制加工后装配粘接精度的定量评价
    王函,吕培军,王勇,孙玉春
    2016, (5):  884-888.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5.025     PMID: 27752175
    摘要 ( )   PDF (285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定量评价全口义齿牙列基托分体数字控制加工后的装配粘接精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用Activity 880牙颌模型三维扫描仪获取标准无牙颌石膏模型及牙合托三维数据,用本课题组自主研发的全口义齿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软件设计上颌总义齿CAD数据Data1。用Imageware 10.0、13.2软件(西门子,德国)及Geomagic Studio软件将基托与牙列结合部设计为无倒凹固位钉形态,设定固位钉端面处基托与牙列间隙为0 mm,其余部分预留0.05 mm粘接剂间隙,得到牙列、基托CAD数据Data2和Data3。用Zenotec T1 5自由度切削机及其配套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可切削树脂盘分别加工牙列和基托,其中牙列分为双侧后牙区段和前牙区段3个部分进行加工,在基托对应区域就位后用沪鸽自凝树脂分别粘接。扫描获得义齿整体三维表面数据Data4,用多点对齐和注册器命令将Data2、Data3分别对齐于Data4获得Data5,提取出Data5中Data2、Data3结合部形态中原本设计牙合龈方向上间隙为0 mm的部分数据,用3D偏差分析工具检测该部分间隙量的大小,获得牙列、基托装配后的平均间隙量,定量评价装配粘接精度。结果:Data2和Data3的平均间隙量为:左后牙区段(0.44±0.04) mm,最大偏差值0.52 mm,最小偏差值0.29 mm;右后牙区段(0.52±0.07) mm,最大偏差值0.64 mm,最小偏差值0.28 mm;前牙区段(0.60±0.10) mm,最大偏差0.81 mm,最小偏差0.40 mm;牙列与基托整体平均粘接装配精度为(0.52±0.10) mm。结论:将全口义齿牙列基托结合部设计为无倒凹固位钉形态并将牙列分为3个区段时,可将分体数字控制加工的牙列与基托之间的装配粘接误差控制在0.5 mm量级,探索了全口义齿计算机数字控制加工路线,虽然精度在咬合方向上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但证明了拥有个性化咬合的全口义齿数字加工技术路线可行。

    树脂基覆膜材料对牙根面保护作用的耐久性
    田洪琰,于鹏,袁重阳,张娓,仇越秀,李德慧,梁新杰,王晓燕
    2016, (5):  889-893.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5.026     PMID: 27752176
    摘要 ( )   PDF (311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比较树脂基覆膜材料和一步法自酸蚀粘接剂对牙根面保护作用的耐久性。方法:制备人离体后牙牙根试样和牙本质盘试样,表面分别使用PRG Barrier Coat (PRG)和一步法自酸蚀粘接剂Clearfil S3 Bond (CS3)处理,去离子水中静置24 h备用。对牙根和牙本质盘试样分别进行:(1)水老化及抗酸脱矿实验:人离体牙牙根试样水老化处理14 d后,在脱矿缓冲液(pH 4.5)中脱矿4 d,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横断面;(2)牙刷磨损实验:对已覆盖PRG和CS3后的人离体后牙牙本质盘表面进行牙刷磨损,表面粗糙度仪测量磨损深度(Ry, μm), One-Way ANVOA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RG和CS3覆膜厚度分别为(47.1±27.3) μm和(5.7±2.1) μm,水老化实验后二者覆膜形态无明显改变,下方牙本质无脱矿。PRG和CS3的磨损深度随牙刷磨损次数增加而加深,PRG组磨损深度小于CS3组(P<0.05)。结论:PRG水老化实验后抗酸蚀脱矿作用和CS3相似,耐牙刷磨损性能优于CS3。

    纳米羟基磷灰石对人脂肪干细胞共混物三维生物打印影响的初步研究
    宋杨,王晓飞,王宇光,董凡,吕培军
    2016, (5):  894-899.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5.027     PMID: 27752177
    摘要 ( )   PDF (303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初步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SCs)共混物三维生物打印体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以P5代hASCs作为种子细胞,将10 g/L纳米羟基磷灰石加入细胞海藻酸钠明胶共混物(20 g/L海藻酸钠,80 g/L明胶,细胞密度约为1×106个/mL)混合后进行三维生物打印,作为实验组;另将细胞海藻酸钠明胶共混物直接进行三维生物打印,作为对照组。在打印后的既定时间点上,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显微镜观察、CCK8检测、Western blot检测和PCR检测,分析打印体细胞增殖能力和成骨分化能力。结果:显微镜观察和CCK8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打印体内细胞在打印完成后24 h和7 d均呈现良好的增殖能力。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打印完成后14 d,实验组和对照组的Runt相关转录因子(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R结果显示,在打印完成后14 d,实验组的成骨相关基因RUNX2、osterix(OSX)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N)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加入后,打印体内细胞仍具有良好的增殖性,且打印体的体外成骨分化能力得到了增强。

    基于初印模三维扫描的无牙颌上颌个性化托盘计算机辅助设计及三维打印
    陈虎,赵甜,王勇,孙玉春
    2016, (5):  900-904.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5.028     PMID: 27752178
    摘要 ( )   PDF (244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基于红色打样膏初印模三维扫描,建立一种无牙颌个性化托盘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和工艺熔融沉积制造(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制作方法,定量评价加工精度。方法:在标准上颌无牙颌石膏模型上制取红色打样膏初印模,用牙颌模型三维扫描仪扫描红色打样膏初印模,得到扫描数据,在Gemomagic 2012软件中用交互绘制曲线、局部填补空洞、局部增厚、整体偏移、整体抽壳等命令,完成提取托盘边界、填倒凹、缓冲、预留终印模三维空间和生成托盘厚度的操作,设计标准形状手柄,得到个性化托盘三维设计数据。将托盘设计数据导入与FDM三维打印设备连接的电脑系统,打印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材质的无牙颌个性化印模托盘,用牙颌模型三维扫描仪扫描托盘整体。在Gemomagic 2012软件中,以托盘组织面为共同区域,将个性化托盘CAD数据和个性化托盘三维扫描数据进行配准,利用Imageware 13.0的点云偏差分析功能测量三维设计数据和三维扫描数据之间的偏差。扫描石膏模型得到其表面三维数据,将石膏模型数据对齐于印模数据,同时个性化托盘扫描数据对齐于个性化托盘三维设计数据,利用Imageware 13.0的点云偏差分析功能测量三维扫描数据和石膏模型数据表面的距离。结果:与CAD数据对比,加工完成的上颌个性化托盘内表面整体平均偏差为(0.17±0.20) mm,主承托区平均偏差为(0.19±0.18) mm,副承托区平均偏差为(0.17±0.22) mm,边缘封闭区平均偏差为(0.30±0.29) mm,缓冲区平均偏差为(0.08±0.06) mm;托盘内表面与石膏模型表面平均间隙大小为(1.98±0.40) mm,主承托区平均间隙量为(1.85±0.24) mm,副承托区平均间隙量为(1.86±0.26) mm,边缘封闭区平均间隙量为(1.77±0.36) mm,缓冲区平均间隙量为(2.90±0.26) mm。结论:结合红色打样膏初印模三维扫描、CAD和FDM技术,可成功实现上颌无牙颌个性化托盘的数字化设计和制作。

    技术方法
    不同的胚胎移植管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结局的影响
    任秀莲,刘平,廉颖,黄锦,郑晓英,朱亚菊,乔杰
    2016, (5):  905-909.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5.029     PMID: 27752179
    摘要 ( )   PDF (86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比较不同的胚胎移植管对新鲜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自2012年7月至2013年11月,由同一移植医生完成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完成IVF-ET/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ET治疗的2 064个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分为两组,组1采用Cook Sydney IVF移植管(型号:K-JETS-7019SIVF)移植,共949周期,组2采用Frydman- CCD管(型号:131230301)移植,共1 115周期,比较不同的移植管对IVF结局的影响。结果:在年龄、不孕原因、促排卵方案、平均获卵数、平均移植胚胎数及胚胎评价等基本情况一致的情况下,组1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均显著高于组2(34.40% vs. 26.92%,51.21% vs. 41.52%,42.57% vs. 33.09%,P值均<0.05),两组流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1.93% vs. 15.98%, P>0.05),组1的困难移植比例高于组2(5.27% vs. 3.41%,P<0.05),两组困难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移植管可能会影响IVF结局,COOK Sydney IVF移植管可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结果。

    病例报告
    全葡萄膜炎合并口腔、外阴溃疡误诊为白塞病2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王昱,杨柳,张卓莉
    2016, (5):  910-913.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5.030     PMID: 27752180
    摘要 ( )   PDF (85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于表现为口腔溃疡、外阴溃疡和葡萄膜炎的患者,风湿科医生很容易考虑白塞病的诊断,但是并非很多风湿科医生了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也可以出现类似的表现。
    本文报道了2例在口腔溃疡和外阴溃疡的基础上合并葡萄膜炎的患者经眼科医生转诊至风湿免疫科,首诊均考虑为白塞病,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均效果欠佳,在进一步完善全身检查时发现患者为梅毒合并AIDS。本文报道并分析此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疗过程,旨在提醒风湿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应警惕疑似白塞病的性传播疾病,提高风湿科医生认识和鉴别诊断的能力。

    全腹腔镜胆囊肝管型皮下通道治疗肝内胆管结石11例
    李涛,崔龙,王港,凌晓锋,侯纯升,王立新,徐智
    2016, (5):  915-918.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5.031     PMID: 27752181
    摘要 ( )   PDF (146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肝内胆管结石病情复杂多变、治愈率低、易复发等,一直困扰临床治疗,随着目前诊断技术的发展及精准外科理念的提出,对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微创治疗更是目前的治疗热点,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外科技术不断成熟,手术安全性不断提高,在腹腔镜下完成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已成为可能。现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外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采用完全腹腔镜下胆囊肝管型皮下通道治疗肝内胆管结石11例患者病例资料总结如下。

    短篇论著
    沙尘天气多发区农民胸部X线检查结果分析
    王金玉, 李盛, 王式功3, 腾云
    2016, (5):  919-922.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5.032    
    摘要 ( )   PDF (84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沙尘天气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明显下降的一种天气现象[1],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四类[2]。我国的沙尘天气多发于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丰至和田为中心的南疆盆地和以甘肃省民勤至内蒙古自治区吉兰泰为中心的河西地区,其中,沙尘暴主要发生在与北方沙漠及沙漠化土地相联系的极干旱、干旱和半干旱区内,扬沙和浮尘天气除了在沙尘暴发生区的绝大部分地区出现外,还向其他邻近地区扩展[3]。近年来,有关研究表明,沙尘天气,尤其是沙尘暴发生时,大气中不同粒径颗粒物,特别是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在10 μm以下的颗粒物)浓度明显升高[4-5],与人群部分呼吸系统症状及疾病发生率上升相关[6-9]。长期暴露于沙尘环境中可导致人群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及慢性咳嗽(咳痰)的发生率明显上升[10-11],沙漠区居民中还检出了沙漠尘肺患者[12],因此,沙尘污染是引起人体呼吸系统急、慢性健康损害的重要影响因素。胸部透视是胸部X线检查的基本方法,在职业健康检查中,胸部透视是常规必检项目,也可以作为摄片前的前期检查以取得更好的摄片效果,从而有助于疾病的诊断[13]。本研究选择甘肃省民勤县(沙尘区)和平凉市(对照区)为调查点,通过分析调查点长期居住、无职业性粉尘接触史的40岁以上农民胸部X线检查的结果,为揭示沙尘长期暴露对人群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肾上腺脉管瘤的诊治探讨
    邱敏,赵中和,卢剑,田晓军,马潞林,陆敏,邓绍晖,颜野1
    2016, (5):  923-925.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5.033    
    摘要 ( )   PDF (172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肾上腺脉管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肾上腺良性肿瘤,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自 2010年10月至2015年4月共收治肾上腺脉管瘤4例,采用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物切除术进行治疗,效果较好,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合并肾癌的多原发癌诊断与治疗
    宋航, 邱敏, 卢剑,田晓军, 黄毅, 马潞林, 邓绍晖, 颜野, 陆敏
    2016, (5):  926-封三.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5.034    
    摘要 ( )   PDF (227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ncer, MPC)是同一个体在相同或不同器官同时或先后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恶性肿瘤。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2005年5月至2016年3月收治合并肾癌的多原发癌5例,现报告如下。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微信公众号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编辑出版:《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主  编:詹启敏
编辑部主任:曾桂芳
国内刊号:CN 11-4691/R
国际刊号:ISSN 1671-167X
邮发代号:国内2-489 国外BM283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