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16, Vol. 48 ›› Issue (1): 30-36.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1.006
冯光耀1,邹冰爽2,高雪梅2,曾祥龙2△
FENG Guang-yao1, ZOU Bing-shuang2, GAO Xue-mei2, ZENG Xiang-long2△
摘要:
目的:研究上颌牙弓反复快速扩缩对大鼠上颌周围骨缝的组织学影响。方法:选择6周龄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22只,随机分成3组:单次扩弓组9只,连续扩弓5 d后处死;反复扩缩组9只,先扩弓5 d,再缩弓5 d,然后再扩弓5 d,如此反复扩3次,缩2次共25 d后处死;对照组4只,不进行任何矫治,分别在第5天和第25天各处死两只。实验动物处死后,立即取腭中缝及与矢状方向改建密切相关的腭颌缝、额颌缝、前颌缝、颧颌缝,制作脱钙骨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酒石酸抗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P)染色破骨细胞,并进行破骨细胞计数。结果:组织学观察发现,单次扩弓组除腭中缝外,其他上颌周围骨缝与对照组类似,无明显组织学变化;而反复扩缩组的腭中缝及其他骨缝的多处区域受到牵拉,缝宽度增加,成骨细胞增多,纤维结缔组织被拉伸、变形,与骨缘分离,排列紊乱,亦有少数区域呈骨受压吸收现象,破骨细胞和骨吸收陷窝增多,成骨细胞减少,纤维结缔组织密集。破骨细胞计数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单次扩弓组只有腭中缝的破骨细胞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反复扩缩组各骨缝的破骨细胞数均比单次扩弓组和对照组多,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牙弓反复快速扩缩后,环上颌周围骨缝均有明显的组织学改建,具有更高的细胞活性。
中图分类号:
[1] | 黄莹,吴志远,周行红,蔡志刚,张杰.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颌骨缺损术后面部软组织对称性感观分级[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5(4): 708-715. |
[2] | 刘伟涛,王怡然,王雪东,周彦恒. 锥形束CT研究上颌反复扩缩前方牵引后上颌骨缝的三维变化[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54(2): 346-355. |
[3] | 刘晓强,杨洋,周建锋,刘明月,谭建国. 成年人后牙失去邻牙合接触后的三维位置变化[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3): 594-597. |
[4] | 孟圆,张丽琪,赵雅宁,柳登高,张祖燕,高岩. 67例上颌根尖周囊肿的三维影像特点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2): 396-401. |
[5] | 康一帆,单小峰,张雷,蔡志刚. 游离腓骨瓣修复重建上颌骨术后腓骨瓣位置变化[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52(5): 938-942. |
[6] | 王鹏,李大军,刘建彰. 上颌前牙宽度、前牙弓周长与前牙弓深度的相关性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52(1): 124-128. |
[7] | 李芳,刘洋,刘浩辰,冯海兰. 乳光牙本质患者的基因变异分析及患牙的组织学观察[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50(4): 666-671. |
[8] | 孙乾,章文博,高敏,于森,毛驰,郭传瑸,俞光岩,彭歆. cN0上颌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9(6): 1050-1054. |
[9] | 孟沛琦,郭玉兴. 双侧上颌骨二膦酸盐颌骨坏死1例报道[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9(6): 1098-1101. |
[10] | 李世赢,李刚,冯海兰,潘韶霞. 锥形束CT分析下颌无牙颌患者前部颌弓形态对“All-on-4”种植设计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9(4): 699-703. |
[11] | 张玉祥,蒙学兵,姚林,张崔建,宋刚,蔡林,张争,李学松,龚侃,李淑清,山刚志,何群,杨新宇,何志嵩,周利群. 单中心14年B超引导下经皮肾肿物穿刺活检经验[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9(4): 617-621. |
[12] | 詹雅琳,胡文杰,徐涛,甄敏,路瑞芳. 罹患重度牙周炎磨牙拔除后应用去蛋白牛骨基质与可吸收胶原膜进行位点保存的组织学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9(1): 169-175. |
[13] | 章文博,于尧,王洋,刘筱菁,毛驰,郭传瑸,俞光岩,彭歆. 数字化外科技术在上颌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9(1): 1-005. |
[14] | 吴煜,李自力,王兴, 伊彪, 马莲. 腭侧入路改良Le Fort Ⅰ型截骨术矫正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的临床初步应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8(3): 550-554. |
[15] | 于森, 王洋, 毛驰, 郭传瑸, 俞光岩, 彭歆. 1 107例上颌骨缺损的临床分类及修复方法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7(3): 509-5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