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16, Vol. 48 ›› Issue (3): 392-397.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3.003
许丹1, 林峰2, 朱小语1, 刘文颖2, 陈晓文1, 冯金秋1, 范爱琴1, 蔡木易2△, 许雅君1△
XU Dan1, LIN Feng2, ZHU Xiao-yu1, LIU Wen-ying2, CHEN Xiao-wen1, FENG Jin-qiu1, FAN Ai-qin1, CAI Mu-yi2△, XU Ya-jun1△
摘要:
目的:探讨牡蛎肽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致免疫低下雌性ICR小鼠为动物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牡蛎肽(0.5 g/kg低剂量组、1.0 g/kg中剂量组、2.0 g/kg高剂量组)干预15 d后对小鼠体重、免疫器官相对重量、免疫器官显微结构、外周血白细胞数目、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浓度以及骨髓有核细胞数和DNA含量的影响。结果:腹腔注射CTX模型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胸腺和脾脏萎缩,显微结构紊乱,外周血白细胞数目降低(P=0.04),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P=0.003),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P=0.002),外周血中IL-5浓度显著升高(P<0.01),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浓度及骨髓DNA含量降低(P=0.04,P<0.01)。牡蛎肽灌胃组小鼠的胸腺和脾脏显微结构恢复正常,高剂量牡蛎肽灌胃组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数目与模型组相比升高(P=0.003),中剂量(P=0.04)和高剂量(P=0.02)的牡蛎肽灌胃组小鼠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与模型组相比升高,高剂量的牡蛎肽灌胃组小鼠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与模型组相比升高(P=0.002),各剂量牡蛎肽灌胃组的小鼠外周血中IL-5浓度与模型组小鼠相比显著降低(P值均<0.01),高剂量牡蛎肽灌胃组的小鼠外周血中IL-17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3),各剂量牡蛎肽灌胃组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浓度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升高(低剂量组vs. 模型组,P=0.04;中剂量组vs. 模型组,P=0.02;高剂量组vs. 模型组,P=0.01),小鼠骨髓DNA含量与模型组相比也均明显升高(P值均<0.01)。结论:牡蛎肽可改善CTX所致免疫低下小鼠紊乱的免疫器官结构,恢复CTX造成的小鼠T淋巴细胞比例失调及细胞因子紊乱,升高骨髓有核细胞数及骨髓DNA含量,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中图分类号:
[1] | 武志慧, 胡明智, 赵巧英, 吕凤凤, 张晶莹, 张伟, 王永福, 孙晓林, 王慧. miR-125b-5p修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免疫调控机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6(5): 860-867. |
[2] | 柯涵炜, 王起, 许克新. 优化环磷酰胺剂量在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啮齿动物模型中的应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6(5): 908-912. |
[3] | 邵苗,郭惠芳,雷玲彦,赵清,丁艳杰,林进,吴锐,于峰,李玉翠,苗华丽,张莉芸,杜燕,焦瑞英,庞丽霞,龙丽,栗占国,李茹. 短间期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耐受性的多中心对照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54(6): 1112-1116. |
[4] | 朱琳,张维宇,许克新. 环磷酰胺诱导SD大鼠膀胱疼痛综合征模型的有效性[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54(4): 735-740. |
[5] | 李军,牛占岳,薛艳,石雪迎,张波,王媛. 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卡波西肉瘤1例并文献综述[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52(2): 373-377. |
[6] | 刘静维, 卢戌, 杨照敏, 邓丽娟, 杨林. 负载NY-ESO-1多肽的树突状细胞激发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9(5): 840-846. |
[7] | 杨瑞莉, 余婷婷, 周彦恒. 乙酰水杨酸对牙龈干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促进作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9(5): 872-877. |
[8] | 窦晶莉,白力,庞春艳,张文兰,张伟,王永福.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博来霉素诱导的硬皮病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8(6): 970-976. |
[9] | 赵卫, 高辉, 朱佳鑫, 张学武, 栗占国. 血清Dickkopf-1与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骨破坏的相关性[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4(2): 254-258. |
[10] | 张春丽, 王荣福, 张丽, 郭凤琴, 李玲, 康磊, 闫平, 杨铭. 靶向整合素αvβ3受体的新型RGD肽二聚体的131I标记与生物活性的初步评价[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3(2): 295-300. |
[11] | 刘洋, 张晨光, 周春燕 . 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双向调控[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42(2): 238-242. |
[12] | 郑宗方, 韩巍, 何其华, 柯杨, , 杜晓娟, . KIAA0649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细胞内定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6): 613-619. |
[13] | 田清平, 冯雪茹, 庞永正, 唐朝枢, 刘梅林. 血浆皮质醇激素抑制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5): 537-540. |
[14] | 万有, , 韩济生, John E. Pintar. 孤啡肽基因敲除小鼠电针镇痛作用增强[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3): 376-379. |
[15] | 许兰俊, 张婷, 邵陆宁, 宋泉声, 韩文玲, 陈英玉. 鼠抗人CMTM7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40(3): 236-2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