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16, Vol. 48 ›› Issue (4): 714-719.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4.029
郭怡丹,张笋△
GUO Yi-dan, ZHANG Sun△
摘要:
目的:通过比格犬动物试验,观察铒钇铝石榴石(erbium:yttrium aluminium garnet,Er:YAG)激光去除比格犬冠髓后剩余牙髓的变化及牙本质桥形成情况,探索Er:YAG激光照射与牙髓反应及牙本桥形成的关系。方法: 选取2只12月龄雄性比格犬前磨牙为试验牙,共24颗,分别应用200 mJ/20 Hz Er:YAG激光、100 mJ/20 Hz Er:YAG激光及传统机械方法去除冠髓,三氧化矿物凝聚体( 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盖髓后充填。通过临床检查试验牙的动度和牙龈情况评价临床效果,拍摄试验牙平行投照X线根尖片评价影像学效果。试验术后1 d、2周、4周、8周拔牙,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下观察根髓情况及牙本质桥形成情况。结果: 牙髓切断术后1 d、2周、4周、8周后机械去髓组和激光去髓组试验牙均无松动,牙龈无红肿瘘管等异常;X线片发现机械去髓组和激光去髓组试验牙均未见牙周膜增宽、根尖周低密度影、牙根内外吸收等影像学异常表现;HE染色组织学切片检查发现术后1 d、2周、4周、8周机械去髓组和激光去髓组试验牙根髓均未见明显炎症反应,2周时可见激光去髓组牙本质桥完全覆盖牙髓断面,而机械切髓组未见完整牙本质桥。结论: 100 mJ/20 Hz和200 mJ/20 Hz Er:YAG激光去髓对剩余根髓未见影响。
中图分类号:
[1] | 赵晓一,刘畅,钱锟,潘洁. 成熟恒牙牙髓切断术的疗效及影像学评价[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6(1): 138-143. |
[2] | 郑佳佳,杨雪,温泉,付元,邵校,丁美丽. 生物活性陶瓷iRoot BP Plus®在儿童年轻恒前牙复杂冠折牙髓切断术中的应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6(1): 179-184. |
[3] | 仲若情,朱梦倩,李应龙,潘洁. 低温等离子体对牙本质小管内粪肠球菌的抗菌效果[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5(1): 38-43. |
[4] | 郭若兰,黄桂彬,龙赟子,董艳梅. 新型生物活性玻璃促进人工牙本质龋再矿化的作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5(1): 82-87. |
[5] | 雍颹,钱锟,朱文昊,赵晓一,刘畅,潘洁. 成年恒牙牙髓切断后牙髓钙化的X线片评价[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5(1): 88-93. |
[6] | 王爽,彭楚芳,刘鹤. 新型生物陶瓷材料用于乳磨牙牙髓切断术的临床疗效[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54(6): 1196-1201. |
[7] | 钱锟,潘洁,朱文昊,赵晓一,刘畅,雍颹. 两种硅酸钙类材料用于成熟恒牙牙髓切断术的临床效果[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54(1): 113-118. |
[8] | 马欣蓉,朱晓鸣,李静,李德利,李和平,谭建国. 新型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射流处理对牙本质胶原纤维交联化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54(1): 83-88. |
[9] | 骆池怡,彭楚芳,杨媛,秦满,王媛媛. 3种自酸蚀粘接系统和轻度唾液污染对乳牙釉质及牙本质粘接耐久性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1): 46-53. |
[10] | 李秋菊,宫玮玉,董艳梅. 生物活性玻璃预处理对牙本质粘接界面耐久性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52(5): 931-937. |
[11] | 潘怡湘,李秀花,田福聪,王晓燕. 髓腔内压对树脂水门汀与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51(2): 321-326. |
[12] | 雷玥,杨颖婷,战园. 生物陶瓷材料在乳牙牙髓切断术中的应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51(1): 70-74. |
[13] | 李芳,刘洋,刘浩辰,冯海兰. 乳光牙本质患者的基因变异分析及患牙的组织学观察[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50(4): 666-671. |
[14] | 臧海玲,王月,梁宇红. 有机溶剂对牙本质表面残留根管封闭剂的清除效果[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50(1): 63-68. |
[15] | 窦桂丽,吴南,赵双云,夏斌. 乳磨牙牙髓切断术两年疗效观察及其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50(1): 170-17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