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11, Vol. 43 ›› Issue (1): 151-156.

• 技术方法 • 上一篇    下一篇

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与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余靖,邸立军,宋国红,车利,姜晗昉,祝毓琳,梁旭,贾军,张洁,杨化兵,王小利,周心娜,任军△

  

  1.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乳腺肿瘤内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42)
  • 收稿日期:2010-08-26 修回日期:1900-01-01 出版日期:2011-02-18 发布日期:2011-02-18
  • 通讯作者: 任军

  

  • Received:2010-08-26 Revised:1900-01-01 Online:2011-02-18 Published:2011-02-18

摘要:

目的:比较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方案和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乳腺肿瘤内科2006年8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共46例,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A组)或卡培他滨(B组)方案进行随机、对照临床治疗试验, A组第1、8天多西他赛35 mg/m2 静脉滴注,第1天塞替派60~65 mg/m2 静脉滴注,B组第1、8天多西他赛35 mg/m2静脉滴注,第1~14天卡培他滨1 000 mg/m2,口服,每日2次。21 d为1个周期,至少应用2个周期。结果: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组22例,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组24例,两组患者基线情况一致。可评价疗效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组21例,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组22例。两组疗效分别为部分缓解9.52% vs. 27.27%(2/21例,6/22例),稳定52.38% vs. 31.82%(11/21例,7/22例),进展38.10% vs. 40.91%(8/21例,9/22例),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1.90% vs. 59.09%(13/21例,13/22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7.9个月(95%CI 0.77~15.03)vs. 8.3个月(95%CI 4.01~12.59),1年生存率分别为88.2% vs. 81%,P值均>0.05,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化疗相关死亡病例。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组和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主要不良反应Ⅲ~Ⅳ度发生率分别为白细胞减少45.45% vs. 26.09%,中性粒细胞减少45.45% vs. 21.74%,血小板减少9.09% vs. 0%,手足综合征0% vs. 13.04%,P值均>0.05,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有一定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以作为经济、有效的解救方案。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多西他赛, 塞替派, 卡培他滨

[1] 马建勋,夏有辰,李比,赵红梅,雷玉涛,布希.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重建的方式选择[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5(4): 612-618.
[2] 张云静,乔丽颖,祁萌,严颖,亢伟伟,刘国臻,王明远,席云峰,王胜锋. 乳腺癌患者新发心血管疾病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基于内蒙古区域医疗数据[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5(3): 471-479.
[3] 王跃,张爽,张虹,梁丽,徐玲,程元甲,段学宁,刘荫华,李挺. 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54(5): 853-862.
[4] 白杲琛,宋毅,金杰,虞巍,何志嵩. 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4): 686-691.
[5] 宋国红,李惠平,邸立军,严颖,姜晗昉,徐玲,万冬桂,李瑛,王墨培,肖宇,张如艳,冉然,王环. 真实世界吡咯替尼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52(2): 254-260.
[6] 朱燕,石永进,赵玉亮,朱平.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通过ATM/ATR和NF-κB途径上调乳腺癌细胞MICA/B 的表达[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50(2): 318-325.
[7] 康磊,霍焱,王荣福,张春丽,闫平,徐小洁. MicroRNA-155靶向的放射性标记探针对乳腺癌小鼠模型的活体显像[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50(2): 326-330.
[8] 李秀楠,刘爱蕙,唐欣,任宇. 尿路上皮癌相关1基因通过竞争性抑制miR-18a增强乳腺癌细胞的他莫昔芬治疗耐药[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9(2): 295-302.
[9] 邵彬,李惠平,邸立军,宋国红,姜晗昉,梁旭,王超颖,严颖,林晓琳,王丽娜,宛凤玲,.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监测对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预测及预后价值[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8(2): 304-309.
[10] 杨恺惟, 虞巍, 宋毅, 黄立华, 韩文科, 何志嵩, 金杰, 周利群. 影响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疗效的因素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7(4): 592-596.
[11] 张爽, 王颖, 郭郑旻, 张虹, 徐玲, 刘荫华, 李挺. 伴17号染色体着丝粒区扩增乳腺癌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状态评估[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6(5): 686-690.
[12] 彭燕. 三阴性乳腺癌潜在的肿瘤预后生物标志[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4(5): 666-672.
[13] 郭晏同, 丁磊, 李天虹 . 贝伐单抗在转移性乳腺癌中的应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4(5): 708-714.
[14] 崔素萍, 王花丽, 彭伟, 刘海静, 侯琳, 张波. 乳腺癌组织P16异常表达的相关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4(5): 755-759.
[15] 赵晓慧, 胡建伟, 张玉梅, 王培玉. 雌马酚对二甲基苯蒽诱导的去势大鼠乳腺肿瘤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3(3): 348-35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