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10, Vol. 42 ›› Issue (1): 56-59.

• 论著 • 上一篇    下一篇

不同垂直距离下肌力闭合道终点位与正中关系位的关系

刘建彰,徐军△

  

  1.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北京100081)
  • 收稿日期:2009-08-31 修回日期:2009-12-15 出版日期:2010-02-18 发布日期:2010-02-18

  

  • Received:2009-08-31 Revised:2009-12-15 Online:2010-02-18 Published:2010-02-18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垂直距离下肌力闭合道终点位相对于正中关系位的位置分布关系。方法:采用哥特式弓描记装置测量10例无偏侧咀嚼的牙列缺失患者不同垂直距离下肌力闭合道终点位与正中关系位在牙合平面上的位置关系。结果:随垂直距离的增加,10例牙列缺失患者肌力闭合道终点中心与正中关系位前后向距离增加;肌力闭合道终点的中心与正中关系位左右向距离以及肌力闭合道终点分布范围的前后径、左右径均未见与垂直距离明显相关。肌力闭合道终点分布区域中心位于正中关系位前方1~4 mm,左右偏移(0.42±0.47) mm,分布于前后径(1.36±0.58) mm、左右径(1.56±0.62) mm的散在区域。结论:随着垂直距离的增加,肌力闭合道终点位相对正中关系位向前方偏移,但左右向偏移程度及分布范围未随垂直距离变化而变化。

关键词: 牙牙合, 垂直距离, 正中关系, 肌力闭合道终点位

[1] 周团锋,杨雪,王睿捷,程明轩,张华,韦金奇. 数字化制作简易口内哥特式弓在全口义齿修复正中关系确定中的应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5(1): 101-107.
[2] 萧宁,孙玉春,赵一姣,王勇. 三种数字化分析算法测量咬合接触分布及面积的对比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52(1): 144-151.
[3] 李琳琳,赵一姣,陈虎,王勇,孙玉春. 转移牙合架固定法三维重建牙尖交错牙合的精度评价[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52(1): 138-143.
[4] 罗强,丁茜,张磊,谢秋菲. 后牙种植冠桥修复后局部咬合变化的定量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51(6): 1119-1123.
[5] 程明轩,姜婷,孙玉春,张皓羽. 比较口内扫描和模型扫描对数字化牙列模型咬合定量分析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50(1): 136-140.
[6] 郑旭,胡兴学,马宁,陈晓红. 正畸矫治牙性牙合平面倾斜的新方法——波浪形弓[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9(1): 176-180.
[7] 刘存瑞, 徐啸翔, 曹烨, 谢秋菲. 咬合干扰时间因素对大鼠咀嚼肌机械痛觉敏感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8(1): 51-56.
[8] 张磊,李云霞,康艳凤,杨广聚,谢秋菲. 自主后退法和双手引导法确定下颌后退接触位切点位移的比较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6(1): 67-70.
[9] 刘向晖, 刘建彰, 谢秋菲, 康艳凤, 陈薇. 长正中牙合型总义齿的咀嚼效率和满意度的初步评价[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45(1): 50-53.
[10] 赵健慧, 丁云. 骨性Ⅱ类错牙合成人与少年治疗前、后牙牙合变化的对比[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4(1): 113-119.
[11] 弓煦, 赵颖, 高雪梅, 曾祥龙.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戴用口腔矫治器6年以上牙牙合改变[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3(2): 280-284.
[12] 刘向晖, 大川周治, 冯海兰. 无牙颌患者戴不同厚度的上腭托对连续发[n]音时下颌位置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3(1): 89-92.
[13] 陈磊, 张豪, 冯海兰, 张凤军. 正常受试者单侧咀嚼运动中的牙合接触模式[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1): 90-9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