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15, Vol. 47 ›› Issue (1): 19-26.
詹雅琳, 胡文杰△, 甄敏, 徐涛, 路瑞芳
ZHAN Ya-lin, HU Wen-jie△, ZHEN Min, XU Tao, LU Rui-fang
摘要: 目的:与自然愈合比较,观察存在骨缺损的磨牙拔牙同期植入去蛋白牛骨基质(Bio-Oss®)并覆盖可吸收胶原膜(Bio-Gide®)愈合6个月后牙槽骨高度和宽度的变化。方法:16名患者共18颗因牙周病变拔除的磨牙纳入本研究,分为对照组(牙齿拔除后自然愈合组)和试验组(应用去蛋白牛骨基质与可吸收胶原膜拔牙位点保存组)。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拍摄平行投照根尖片和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检查,通过根尖片和CBCT测量评价术后6个月牙槽骨高度和宽度的变化。结果:术后6个月试验组中央和远中颊侧的牙槽骨高度分别增加2.90 mm和1.45 mm,而对照组中央和远中颊侧的牙槽骨高度分别降低1.00 mm和1.45 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骨宽度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存在骨缺损的磨牙应用去蛋白牛骨基质与可吸收胶原膜进行拔牙位点保存,可明显增加颊侧牙槽骨高度和牙槽嵴顶根方1 mm和4 mm处牙槽骨宽度。
[1] | 陈晨,梁宇红. 复杂根管上颌磨牙的根管治疗3例[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6(1): 190-195. |
[2] | 段登辉,WANGHom-Lay,王恩博. 可吸收胶原膜在颊侧袋形瓣引导性骨再生手术中的作用: 一项回顾性影像学队列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5(6): 1097-1104. |
[3] | 雷玥,杨颖婷,雷海华. 异位萌出诱导矫治器在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治疗中的应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5(4): 766-封三. |
[4] | 田靖,秦满,陈洁,夏斌. 失活剂烧伤致乳磨牙早失及恒牙胚丧失2例[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54(2): 381-385. |
[5] | 陈震,谷宝鑫,汤玉芳,闫子玉,倪方端,崔念晖. 应用Delphi法构建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难度评分量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54(1): 100-104. |
[6] | 姜又升,冯琳,高学军. 垫底材料弹性模量对髓腔固位冠修复后上颌前磨牙应力分布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4): 764-769. |
[7] | 王思雯,尤鹏越,刘玉华,王新知,唐琳,王梅. 两种可吸收生物膜联合去蛋白牛骨基质植入犬拔牙窝成骨的影像学评价[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2): 364-370. |
[8] | 吴唯伊,李博文,刘玉华,王新知. 复层猪小肠黏膜下层可吸收膜的降解性能[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52(3): 564-569. |
[9] | 赵丽萍,胡文杰,徐涛,詹雅琳,危伊萍,甄敏,王翠. 罹患重度牙周病变磨牙拔牙后两种牙槽嵴保存方法的比较[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51(3): 579-585. |
[10] | 梁晨,张维宇,胡浩,王起,方志伟,许克新. 膀胱扩大术两种不同术式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51(2): 293-297. |
[11] | 王时敏,李峥,王冠博,叶红强,刘云松,佟岱,高文慧,周永胜. 全程数字化夜磨牙保护牙合垫的制作和初步应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51(1): 105-110. |
[12] | 雷玥,杨颖婷,战园. 生物陶瓷材料在乳牙牙髓切断术中的应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51(1): 70-74. |
[13] | 徐筱,徐莉,江久汇,吴佳琪,李小彤,靖无迪. 锥形束CT评判安氏Ⅲ类错牙合上前牙骨开裂与骨开窗的准确性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50(1): 104-109. |
[14] | 曹婕1,孟焕新. 锥形束CT用于评估牙槽骨骨缺损的情况和骨再生区域骨密度的变化[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50(1): 110-116. |
[15] | 吴灵,刘筱菁,李自力,王兴. 磨牙非中性关系与虚拟环境下拼对终末咬合精度[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50(1): 154-1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