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07年 第3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7-12-18
全选: 合并摘要 隐藏/显示图片
  • 述评
    如何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治疗?还是预防?
    胡大一
    2007, (6):  557-558.      
    摘要 ( )   PDF (17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专家笔谈
    职业紧张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现状
    高炜
    2007, (6):  559-561.      
    摘要 ( )   PDF (26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COURAGE试验后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策略思考
    洪涛, 霍勇
    2007, (6):  562-564.      
    摘要 ( )   PDF (26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论著
    硫化氢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
    魏红玲, 杜军保, 唐朝枢, 张春雨, 金红芳, 斯琴, 田悦
    2007, (6):  565-569.       PMID: 18087542
    摘要 ( )   PDF (46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HPH)形成中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体重180~200 g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低氧+硫氢化钠(NaHS)组.建立低氧模型21 d后,监测其血液动力学变化;应用比色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 glutathione,GSSG)、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dehyde, MDA)、羟自由基(hydroxy radical,[·OH)]的含量;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SOD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经3周低氧处理,大鼠形成HPH和肺血管结构重构,表现为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 mPAP)明显增加[(23.7 ±2.2) mm Hg vs. (16.3±3.7) mm Hg, P《 0.01],右室重量与左室及室间隔重量的比值[RV/(LV+SP)]升高(P《[ 0.01);]给予外源性H2S供体NaHS后,可以降低肺动脉压力[(16.3 ±2.8) mm Hg vs. (23.7 ±2.2) mm Hg, P《0.01],减少RV/(LV+SP) (P《0.01);H2S供体可以提高T-AOC 18.8%(P《0.01),减少GSSG的含量23.2%(P《[0.01)],但对SOD的活性及基因转录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H2S在HPH形成中的氧化应激过程中发挥抗氧化作用,其作用机制部分是通过减少GSSG的含量,从而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不同类型心脏肥大大鼠模型心肌中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差异
    张敏莉, 李昭屏, 肖晗, 白燕, 张幼怡
    2007, (6):  570-575.       PMID: 18087543
    摘要 ( )   PDF (66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比较压力负荷型和容量负荷型心脏肥大大鼠模型心肌中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 方法:采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造瘘法复制容量负荷型心脏肥大大鼠模型,主动脉缩窄法复制压力负荷型心脏肥大大鼠模型.分别在术后1周和2周对模型进行心脏称重、组织切片检查,并检测左心室心肌中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含量.结果: 两种模型的手术组于1周和2周时均出现心脏肥大,压力负荷手术组心肌组织切片可见明显胶原增生.左心室IL-6和 IL-1β总含量在压力负荷手术组明显大于假手术组[IL-6(23 722±8 671)pg vs (17 693±5 705)pg,P《0.05;IL-1β(335±95)pg vs (159±99)pg,P《0.01].左心室TNF-α总含量在压力负荷和容量负荷组,手术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脏肥大的病理进程中,心肌组织中炎症细胞因子IL-6和IL-1β的含量发生了变化;在压力负荷所致心脏肥大的心肌中IL-6和IL-1β含量明显增加.
    早发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A5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于扬, 薛琳, 赵春玉, 李建平, 霍勇
    2007, (6):  576-580.       PMID: 18087544
    摘要 ( )   PDF (44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载脂蛋白A5基因(APOA5) -1131T/C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技术检测了14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早发冠心病患者和156例健康对照者APOA5-1131T/C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同时检测了研究对象的血脂水平.结果:早发冠心病组APOA5-1131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3.2% vs 33.0%,P=0.011) .CC纯合子患早发冠心病的风险是TT纯合子的2.809倍(95% CI 1.331~5.927),且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该相关性独立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及血清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早发冠心病组CC纯合子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明显高于TC杂合子及TT纯合子.结论:APOA5-1131T/C基因多态性对人群血清TG水平有影响,APOA5-1131C等位基因可能与我国北方汉族人早发冠心病的发生相关联.
    异丙肾上腺素对高血压患者单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肖晗, 于婕, 李昭屏, 张幼怡
    2007, (6):  581-586.       PMID: 18087545
    摘要 ( )   PDF (48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观察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 ISO)对高血压患者单核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的影响.方法:选取17例健康志愿者和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Ⅰ期)的静脉血样,分离得到单核细胞,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细胞后,检测在有或无ISO存在条件下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IL-6含量.结果:(1)在LPS刺激下,高血压组单核细胞分泌TNF-α量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加[(1 897±393) ng/L vs. (975±473) ng/L, P<0.01],但IL-6的分泌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 532±796) ng/L vs. (6 092±2 249) ng/L];(2)在健康对照组和高血压组中,ISO能剂量依赖性抑制LPS引起的单核细胞TNF-α分泌,但对IL-6的分泌则无显著影响;(3)在Ⅰ期高血压患者的单核细胞中,ISO对TNF-α产生的抑制作用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可拮抗这种效应.结论: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可抑制LPS引起单核细胞分泌TNF-α,而对IL-6的分泌无影响,这种抑制效应在Ⅰ期高血压病患者与健康志愿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微量白蛋白尿及假性血友病因子与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刘靖, 杨靓, 孙宁玲, 马济顺, 胡大一
    2007, (6):  587-590.       PMID: 18087546
    摘要 ( )   PDF (34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比较伴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 MAU)及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水平的差异,探讨二者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连续收治的133例患者,根据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代谢综合征全球定义分为伴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的高血压组(97例)与单纯高血压组(36例).测定血生化、血浆vWF、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e albumin excretion, UAE)及晨尿白蛋白/肌苷比(albumin/creatinine ratio, ACR).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MAU、vWF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结果:同单纯的高血压患者相比,伴MS的高血压患者腰围、体重指数、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升高(P<0.05或<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降低(P<0.01);血浆vWF含量及UAE增加[ (P均<0.05).]高血压患者UAE与ACR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707, P<0.01).而vWF与UAE及ACR则未见显著的相关性(r分别为0.079及0.052,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DL-C, TG, LDL-C, vWF及UAE与高血压患者MS的发生具有关联性 (相应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825, 0.63, 0.339, 0.331, 0.371,[P<0.05] 或<0.01).结论:相比单纯高血压,伴MS的高血压患者MAU增加,内皮损伤程度更重.UAE与ACR显著相关.vWF、UAE均与高血压患者MS的发生有关.
    家族史及体重指数在儿童血脂紊乱筛查中的意义
    闫辉, 米杰, 刘颖, 程红, 金红芳, 陈建军, 张秀芝, 唐朝枢, 杜军保
    2007, (6):  591-594.       PMID: 18087547
    摘要 ( )   PDF (30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将家族史联合肥胖用于筛查儿童血脂紊乱的意义.方法:通过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地区6~18岁儿童青少年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有效调查对象19 037例,其中男童9 495人,女童9 542人,根据年龄及性别分为学龄期男童、青春期男童、学龄期女童和青春期女童.检测受试儿童空腹末梢血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以及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结果:在总受试儿童中,有家族史儿童占38%,肥胖儿童占4.9%,有家族史并肥胖儿童占2.5%,有家族史或肥胖儿童占40.4%.无肥胖且无家族史儿童、无肥胖但有家族史儿童、肥胖但无家族史儿童及肥胖且有家族史儿童各种血脂异常发生率分别为:高脂血症[7.9%]、9.6%、30.1%及31.5%;高胆固醇血症0.9%、1.5%、 3.3%及2.9%;高甘油三酯血症7.1%、8.6%、29.2%及31.3%;混合型高脂血症0.2%、0.5%、0.4%及2.7%.肥胖儿童发生血脂紊乱的危险性与非肥胖儿童相比各性别年龄分组OR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学龄期男童6.439 (4.178~9.925)、青春期男童6.287 (4.153~[9.518)、]学龄期女童5.063 (3.041~8.427)、青春期女童3.665 (2.536~5.296) (P均=0.000).有家族史儿童发生血脂紊乱的危险性与无家族史儿童相比各性别年龄分组OR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学龄期男童1.204[ (0.952~1.522)] (P =0.121)、青春期男童1.331 (1.047~1.692) (P=0.020)、学龄期女童1.095 (0.847~[1.416)] (P=0.490)、青春期女童1.260 (1.070~1.483)(P=0.005).在血脂紊乱儿童中,有家族史儿童占[43.8%,]肥胖儿童占15.8%,有家族史并肥胖儿童占8.2%,有家族史或肥胖儿童占51.3%.结论:家族史联合肥胖对于筛查儿童血脂紊乱有重要意义.
    冠心病患者平板运动试验Duke评分与冠状动脉造影校正的TIMI帧数的相关性研究
    郭丹杰, 贾媛, 胡大一, 刘健, 李琪, 王伟民
    2007, (6):  595-598.       PMID: 18087548
    摘要 ( )   PDF (34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平板运动试验Duke评分(Duke treadmill score,DTS)与冠状动脉造影评价预后的指标--校正的TIMI帧数(corrected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frame count,CTFC)之间的相关性,为无创平板运动试验评价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在造影前2周内完成平板运动试验的72例患者进行分析.根据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别计算Duke评分和CTFC,并根据Duke评分进行分组﹙≥5分为低危组、<5分为中高危组);分析Duke评分与CTFC的相关性,比较不同危险分层各组之间CTFC的差异.结果:平板运动试验Duke评分与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CTFC均呈负相关(r=-0.821、-0.730、-0.598,P<0.001).Duke评分低危组三支冠状动脉的CTFC值明显小于中高危组[前降支:分别为(22.27±3.71)帧、(24.12±4.19)帧;回旋支:分别为(27.96±5.65)帧、(31.28±6.79)帧;右冠状动脉:分别为(21.96±5.85)帧、(24.64±7.33)帧],组间CTFC值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平板运动试验Duke评分与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CTFC值呈负相关.根据Duke评分得出的危险分层与CTFC有良好的相关性,此结果可能为平板运动试验Duke评分这种无创手段用于评价冠心病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血浆脂联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王学英, 郭艳红, 郭丽君, 高炜
    2007, (6):  599-602.       PMID: 18087549
    摘要 ( )   PDF (35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通过测定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APN)浓度,进一步探索其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收集105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术前血浆,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APN浓度,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用病变血管支数和 Gensini积分表示.结果:正常组APN浓度显著高于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P值分别为0.012、[0.004]、0.000 5),且随病变支数的增加, APN浓度有逐渐降低趋势.Gensini积分≥30分组APN浓度明显低于《30分组及0分组(P《0.05).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APN浓度明显低于非ACS组[(0.731±0.361)mg/L与(1.097±0.617) mg/L,P=0.03).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低水平APN浓度是冠状动脉狭窄及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分析显示,APN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呈正相关,与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结论:血浆APN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严重程度和斑块稳定性独立相关,同时与C反应蛋白、TG、HDL-C也存在明确关系.
    高血压患者糖代谢状况调查及筛查结果分析
    王鸿懿, 孙宁玲, 喜杨, 马旃, 余宝瑞, 王智敏
    2007, (6):  603-606.       PMID: 18087550
    摘要 ( )   PDF (34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获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有糖代谢异常的流行病学数据,为全面干预危险因素提供科学的分析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全国5个中心的心内科门诊就诊不知晓自患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糖代谢状况的问卷调查和现场血糖测定.结果:同时对1 421例患者进行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sugar, FBS)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2小时血糖的测定,其中326人(22.9%)达到了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血糖调节异常者915人(64.4%).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与无糖尿病患者相比,收缩压水平、腰围、腰臀比和血浆甘油三酯水平更高.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糖耐量异常的比例非常高,而日常诊断率却很低.对于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更应关注糖代谢情况,积极进行OGTT,早期发现和治疗糖代谢紊乱.
    左心室射血分数在评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宋波, 肖锋, 李岩, 李西慧, 张明礼
    2007, (6):  607-609.       PMID: 18087551
    摘要 ( )   PDF (24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至2005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外科为21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行CABG,其中36 例(16.7%)术前超声心动显示LVEF《0.40,平均0.30±0.08,为低LVEF组;179例(83.3%)LVEF≥0.40,平均0.53±0.11,为正常LVEF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LVEF组心脏手术风险评估欧洲系统(EuroSCORE)与正常LVEF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4±1.7 vs 3.6±0.8,P《0.05).低LVEF组术前伴二尖瓣中度以上返流及室壁瘤形成的患者比例高于正常LVEF组(55.6% vs 7.8%,P《0.05),此部分患者术中需CABG联合二尖瓣成形/置换或室壁瘤成形术.低LVEF组手术死亡率高于正常LVEF组(5.5% vs 2.8%,P《0.05).低LVEF组手术早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发生率高于正常LVEF组(58.3% vs 10%,P《0.05).低EF组34例存活患者术后症状均消失,且术后7~10 d LVEF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0.47±0.11 vs 0.30±0.08,P《0.05).结论:LVEF《0.40 的CABG患者手术风险增加,且多数伴有二尖瓣中度以上返流和室壁瘤,需同期手术纠治.
    美托洛尔与维拉帕米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不同影响
    张前, 卢熙宁, 孙宁玲
    2007, (6):  610-613.       PMID: 18087552
    摘要 ( )   PDF (31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非二氢吡啶钙拮抗剂(维拉帕米)与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的不同影响.方法:选取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组30例,两组患者除常规给予相同冠心病治疗药物外,A组给予维拉帕米治疗,B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治疗持续8周,分别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诊室血压、症状、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HRV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前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诊室血压较前明显下降,美托洛尔组治疗前为137.12/84.36 mm Hg,治疗后为131.80/77.68 mm Hg.维拉帕米组治疗前为137.72/83.92 mm Hg,治疗后为129.56/ 78.76 mm Hg.组间降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lter的HRV分析显示,治疗后美托洛尔组及维拉帕米组平均心率均明显下降,时域指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all normal to normal R-R interval,SDNN)、HRV三角指数 (HRV triangular index,HRVTI)]均明显上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频域指标[低频(low-frequency,LF)、高频(high-frequency, HF)、总功率(total power,TP)]均明显升高,LF/HF、极低频(very-low-frequenly,VLF)均明显降低.美托洛尔组更显著(P<0.05).结论:美托洛尔和维拉帕米均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HRV.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降压、降同型半胱氨酸的疗效和安全性
    李建平, 霍勇, 刘平, 秦献辉, 关德明, 葛均波, 胡健, 王燕妮, 张馥敏, 毛广运, 徐希平
    2007, (6):  614-618.       PMID: 18087553
    摘要 ( )   PDF (40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评价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降压和降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6个研究中心选择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配到3个治疗组中,分别接受依那普利10.0 mg、依那普利叶酸片10.0 mg/0.4 mg和10.0 mg/0.8 mg,每日1次,连续双盲治疗8周.于给药前及治疗第2、4、6、8周末进行随访,测量坐位血压、心率并记录不良反应,在给药前、治疗第4周及试验结束时测定Hcy.结果:共48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入随机试验.采用意向性分析.主要疗效指标:依那普利10.0 mg组、依那普利叶酸片10.0 mg/0.4 mg组和10.0 mg/0.8 mg组降压和降Hcy同时有效率分别为4.6%、13.2%和17.1%,两种配比依那普利叶酸片组均显著优于依那普利组;依那普利10.0 mg组、依那普利叶酸片10.0 mg/0.4 mg组和10.0 mg/0.8 mg组降压或降Hcy有效率分别为45.8%、59.6%和65.1%,两个依那普利叶酸片组均显著优于依那普利组.次要疗效指标:两个依那普利叶酸片组降Hcy疗效均显著优于依那普利组,3组降压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依那普利叶酸片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率与依那普利类似.结论:依那普利叶酸片用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安全、有效.
    评价非洛地平缓释片单药与以其为基础的联合降压方案对中国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耐受性
    陈源源, 孙宁玲, 张维忠, 吴海英, 张麟, 余振球, 张福春, 向小平, 刘惠亮, 沈法荣, 陶军, 赵九安
    2007, (6):  619-623.       PMID: 18087554
    摘要 ( )   PDF (48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评价以非洛地平缓释片为基础的联合美托洛尔、赖诺普利或氢氯噻嗪的联合用药方案与非洛地平缓释片单药比较,其对中国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12周后血压达标百分比及安全性、耐受性情况.方法:多中心、随机、开放临床试验.结果:(1)联合治疗12周后血压达标的百分比率:以非洛地平缓释片为基础的联合氢氯塞嗪组意向性治疗(intention-to-treatment, ITT)人群为80.2%;联合美托洛尔组ITT人群为74.1%;联合赖诺普利组ITT人群为80.5%.(2)所有受试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基线的下降值:联合氢氯噻嗪组平均为16.8/10.6 mm Hg,联合美托洛尔组平均为16.6/10.7 mm Hg,联合赖诺普利组平均为18.0/12.8 mm Hg.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洛地平缓释片单药治疗14周平均下降24.8/17.5 mm Hg.其中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赖诺普利方案可以使舒张压快速下降,更早达标.(3)所有服药受试者(ITT集)中的服药依从性为:非洛地平缓释片单药组97.7%;以非洛地平缓释片为基础的联合氢氯塞嗪组89.8%,联合美托洛尔组100.0%;联合赖诺普利组96.4%.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非洛地平单药组21.5%,联合氢氯噻嗪组16.3%,联合美托洛尔组20.0%,联合赖诺普利组29.4%.主要不良事件在非洛地平单药组为头痛,而在联合赖诺普利后主要不良事件为咳嗽.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单药具有较强的降压效果,而以非洛地平缓释片为基础的联合美托洛尔、赖诺普利或氢氯噻嗪的联合用药方案可使近80%高血压患者治疗达标,且安全性、耐受性好,依从性高.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接受介入治疗患者肾功能状态多中心注册研究
    ACS-PCI患者肾功能状态调查协作组, 霍勇, 何华
    2007, (6):  624-629.       PMID: 18087555
    摘要 ( )   PDF (50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 了解我国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肾功能现况,进一步分析肾功能状态与患者院内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注册研究,共入选来自39个中心3 589名在2007年2月1日以前接受介入治疗的ACS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行造影前血清肌酐水平,运用简化MDRD方程对所有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RF),并分析院内死亡及出血发生与患者入院时肾功能状态的关系,采用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对影响出血的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调查人群中,平均年龄为(61.74±11.37)岁(23~92岁),男性占76.5%.入院时已知自己存在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只有90人(2.51%), 而入院时血清肌酐水平高于133 μmol/L(1.5 mg/dL)的患者只有144人(4.01%).运用简化MDRD方程对所有患者估算GRF后发现,共2 250例(63.1%)患者己存在不同程度肾功能不全(eGFR<90 mL/min),其中472例(13.1%)为中度以上肾功能不全(eGFR<60 mL/min).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有7名患者因慢性闭塞性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而无法行介入治疗,有8名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后需要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治疗,经Fisher 精确概率法比较,发现CTO病变的发生率及需要行CABG的比例与肾功能相关,两者P值分别为0.005 8及0.041.被调查人群中17例(0.47%)发生院内死亡,院内死亡随肾功能恶化而增加(P=0.001 3).75例 (2.09%)发生出血事件, 其中69例 (92%)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出血,有26例 (0.72%)被诊断为严重出血事件.根据患者不同的抗栓方案、是否发生出血及肾功能状态进行分析,发现在任何抗栓治疗的方案中,肾功能状态都与出血发生相关(P<0.001).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性别、脑卒中史、抗凝药物使用等因素后,肾功能状态及年龄是影响接受PCI的 ACS 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肾功能不全在ACS患者中发生率高,但临床中自我报告率明显偏低,对所有因ACS而住院的患者应进行GFR的估算.肾功能状态与患者临床表现复杂程度有相关性并与是否发生院内出血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肾功能状态及年龄是影响接受 PCI 的 ACS 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自发性正常血流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李帮清, 胡大一, 卢明瑜, 吴淳, 徐成斌
    2007, (6):  630-633.       PMID: 18087556
    摘要 ( )   PDF (32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评价急诊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前自发性正常血流[TIMI(thrombolysis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3级]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结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2000年到2006年连续就诊的301例诊断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并且在发病12 h内行直接PCI的患者,随访1年,对住院期间的临床情况、30天死亡率及1年死亡率进行分析,并对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在入选的301例急诊PCI患者中,初始造影显示有14.6%的患者有自发性的正常血流.与未达到血流TIMI-3级的患者比较,PCI前TIMI-3级血流的患者较少出现新发心力衰竭(2.3% vs 16%, P=0.016)和心源性休克(0% vs 8.6%, P=0.044),且其住院时间较短(P=0.008),30天死亡率较低(0 % vs 9.3 %, P=0.035).PCI前TIMI-3级血流的患者1年累计死亡率亦显著低于PCI前TIMI 0~2级血流的患者(0% vs 11.3%,P=0.019).但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未发现PCI前TIMI-3级血流是生存的独立决定因子,却发现PCI后TIMI-3级血流为生存的独立决定因子(OR=0.285,P=0.004).完全或部分缓解的症状和正在吸烟为PCI前TIMI-3级血流的独立影响因子(OR=2.610,P=0.005和 OR=2.557,P=0.048).结论:直接PCI前自发性TIMI-3级血流的患者在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方面表现出更大的挽救心肌的证据,较少发生左心衰竭相关的并发症,并且早期与晚期生存率高.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改善心肌梗死后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脏功能
    聂颖, 郭艳红, 郭丽君, 崔鸣, 高炜
    2007, (6):  634-637.       PMID: 18087557
    摘要 ( )   PDF (34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评价经冠状动脉注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性. 方法:42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BMSC(bone marrow stem cell,骨髓干细胞)组13例,对照组29例]接受标准介入和药物治疗,BMSC组同时接受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冠状动脉内注射.两组于入选前及随访12个月时行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Class, NYHA Class)、6分钟步行试验 (6 minute walk test, 6MW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核素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及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检查. 结果:12个月时BMSC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较前明显好转(1.54±0.27 vs. 2.62±0.33, P=0.002),且显著优于对照组(2.45±0.21,P=0.02);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下降[(701.05±154.60) ng/L vs. (1 921.70±[373.70) ng/L,]P=0.000 8],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时两组的6MWT均显著增加[BMSC组:(432.85±27.81) m vs.(363.77±20.14) m,P=0.000 6;对照组:(381.48±17.72) m vs.(339.00±9.87) m,P=[0.000 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MSC组术后12个月心肌血流灌注评分较前明显改善(31.15±3.65 vs. [46.31±]2.87,P=0.002),且显著优于对照组 (42.59±2.08,P=0.015 7);心肌核素缺损面积较前明显减少[[(32.23±][4.40)%] vs. (39.54±3.76)%,P=0.000 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提高[(38.54±2.94)% vs.( 35.38±2.16)%,P>0.05].结论:经冠状动脉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可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提高心脏的收缩功能.
    临床活体肝移植4例报告
    高杰, 朱继业, 栗光明, 黄磊, 王东, 朱凤雪, 高鹏骥, 冷希圣
    2007, (6):  638-641.       PMID: 18087558
    摘要 ( )   PDF (38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总结原位活体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探讨活体肝移植的关键手术技术.方法: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3年2月至2006年11月实施的4例原位活体肝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均为成人活体供肝,其中右半肝3例(不包含肝中静脉的2例,包含肝中静脉的1例),扩大左外叶(不包含肝中静脉)1例,移植物重量/受体体重0.85%~1.44%.其中3例供、受体行肝右静脉端端吻合,1例供肝肝左静脉与受体成形后的肝左、肝中静脉吻合.2例供肝肝右动脉与受体肝固有动脉端端吻合,1例供肝肝右动脉分支经受体桡动脉搭桥后与受体肝固有动脉端端吻合,1例供肝肝左动脉与受体肝固有动脉端端吻合.4例供肝胆管成形后与受体的肝总管端端吻合,其中2例留置"T"型管引流.4名供者术后均顺利康复,未出现严重并发症;4例受者手术顺利,术后无血管并发症,1例未留置"T"管的儿童受者胆管吻合口轻度狭窄.受体现已分别健康存活58个月、32个月、20个月及14个月.结论:原位活体肝移植手术过程复杂,技术要求高,选择好合适的供体、灵活掌握关键的手术技术可以使活体肝移植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
    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特征——附36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冯新恒, 李昭屏, 李卫虹, 陈宝霞, 高炜
    2007, (6):  642-644.       PMID: 18087559
    摘要 ( )   PDF (30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分析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89年10月至2007年6月临床确诊的缩窄性心包炎36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和超声心动图特点.结果:缩窄性心包炎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100%)、劳力性呼吸困难(100%)、颈静脉充盈(97%)、肝大(64%)和下肢浮肿(97%).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心包增厚(67%),左、右心房增大(分别为92%,39%),室间隔及左心室后壁舒张期异常运动(分别为83%,75%),二尖瓣早期充盈异常(93%),下腔静脉增宽且不随呼吸变化(100%),组织多普勒显示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反常运动增强.结论:腔静脉系统压力增高有助于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超声心动图的各项特征性表现对确立诊断有重要价值.
    64层螺旋CT对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李建平, 梁金峰, 邱建星, 陈大方, 霍勇
    2007, (6):  645-648.       PMID: 18087560
    摘要 ( )   PDF (36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对临床表现为稳定型心绞痛以及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自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间接受了64层MSCT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资料.以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结果为金标准,采用诊断试验评价方法,计算64层MSCT在患者水平、血管水平对》50%的管腔狭窄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进一步将受检对象按照临床表现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两组,分别评估64层MSCT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共120名受检对象入选到本研究中,其中临床表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55例(45.8%),稳定型心绞痛42例(35.0%),不典型胸痛23例(19.2%).在患者水平上,64层MSCT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92.5%,特异性为50%,整体准确性为87.5%, ROC曲线下面积0.71;在血管水平上,64层MSCT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69.9%,特异性为83.8%,阳性预测价值为81.1%,阴性预测价值为73.7%,ROC曲线下面积0.77;64层MSCT在临床表现为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相似,两组中MSC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0.2% vs 69.2%、76.2% vs [86.0%、]74.7% vs 85.6%、71.9% vs 69.9%、0.73 vs 0.78.结论:64层MSCT对临床表现为稳定型心绞痛以及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的整体准确性相似,可以作为不同临床表现的冠心病患者的筛查手段.
    长期强化降血糖及降血脂治疗逆转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杨建梅, 郭晓蕙, 俞翔, 陈路增, 张惠, 王虹, 邵大霞
    2007, (6):  649-652.       PMID: 18087561
    摘要 ( )   PDF (34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初发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l thickness ,IMT)的影响因素,并研究血糖及血脂的强化治疗能否逆转T2DM患者的IMT.方法:T2DM患者116例,常规测定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 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测定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dial glucose,2hPG),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方法检测IMT,分析IMT与上述指标的相关关系.对其中的89例T2DM患者追踪观察,随机分为强化血糖及血脂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1年后再次测定IMT水平.结果: (1)T2DM 患者IMT水平与年龄、SBP、TC、LDL-C呈显著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TC是影响IMT的独立危险因素. (2)T2DM患者血糖及血脂强化治疗后IMT变化值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MT在强化血糖及血脂组呈现下降趋势,而常规治疗组呈现上升的趋势.(3)IMT前后变化值与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阿司匹林的使用与否无明显相关,和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与否有显著相关,IMT在他汀类药物使用组呈现下降趋势,而他汀类药物未使用组呈现上升趋势.结论:T2DM 患者IMT主要受年龄、TC的影响,强化血糖和血脂可以逆转IMT,他汀类药物使用可有助于逆转IMT.
    灵芝多糖肽对人肺癌细胞侵袭的影响
    曹琦珍, 林树钱, 王赛贞, 林志彬
    2007, (6):  653-656.       PMID: 18087562
    摘要 ( )   PDF (45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研究灵芝多糖肽(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s peptide, Gl-PP)对人肺癌PG细胞侵袭性的影响.方法:在体外用不同浓度Gl-PP处理PG细胞后,应用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划痕运动实验、细胞黏附实验、金属蛋白酶活性测定实验及RT-PCR法测定金属蛋白酶MMP-9mRNA的表达,观察Gl-PP对肿瘤生长、运动、黏附及金属蛋白酶MMP-9活性和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Gl-PP对人肺癌PG细胞增殖无直接抑制作用;Gl-PP作用后的PG细胞,其运动性明显受抑制,并具一定的量效关系;其黏附性受不同程度的抑制;金属蛋白酶MMP-9活性呈剂量依赖性下降,100 mg/L Gl-PP对MMP-9活性抑制率可达41.53%,MMP-9mRNA的表达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结论:Gl-PP在体外可抑制人肺癌PG细胞的侵袭性.
    罗汉果皂苷Ⅲ的人肠内细菌生物转化
    杨秀伟, 张建业, 徐嵬
    2007, (6):  657-662.       PMID: 18087563
    摘要 ( )   PDF (44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人肠内细菌对中药罗汉果中罗汉果皂苷Ⅲ结构的生物转化,确定转化产物的结构,为原形化合物罗汉果皂苷Ⅲ在肠内吸收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肠内细菌与罗汉果皂苷Ⅲ在厌氧条件、37 ℃共温孵培养的方法对其结构进行生物转化,通过硅胶柱色谱技术分离、纯化生物转化产物,应用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metry,IR)、核磁共振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metry,NMR)和质谱(mass spectroscopy, MS)等技术方法确定生物转化产物的结构.结果:罗汉果皂苷Ⅲ可由人肠内细菌依次脱去C-3葡萄糖基和C-24龙胆二糖基转化产生罗汉果皂苷Ⅱ[A1]和罗汉果醇.结论:罗汉果皂苷Ⅲ可被人肠内细菌进行生物转化,产生次级苷罗汉果皂苷Ⅱ[A1]及其苷元罗汉果醇.
    病例报告
    H3N2型人流行性感冒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1例
    牟向东, 王广发, 阙呈立, 李桂莲
    2007, (6):  663-665.       PMID: 18087564
    摘要 ( )   PDF (33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综述
    转基因动物在肥厚型心肌病研究中的应用
    马占锋, 刘文玲
    2007, (6):  666-669.       PMID: 18087565
    摘要 ( )   PDF (32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论文
    消息
    2007, (6):  59060664-606.      
    摘要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微信公众号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编辑出版:《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主  编:詹启敏
编辑部主任:曾桂芳
国内刊号:CN 11-4691/R
国际刊号:ISSN 1671-167X
邮发代号:国内2-489 国外BM283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