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5年 第4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5-04-18
全选: 合并摘要 隐藏/显示图片
  • 专家笔谈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
    姜保国, 陈建海
    2015, (2):  197-199.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01    
    摘要 ( 1451 )   PDF (571KB) ( 16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脊柱转移癌如何进行合理的治疗
    郭卫, 姬涛
    2015, (2):  200-202.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02    
    摘要 ( 1917 )   PDF (1195KB) ( 4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骨组织3D打印:骨再生的未来
    郑扬, 李危石, 刘忠军
    2015, (2):  203-206.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03    
    摘要 ( 1650 )   PDF (691KB) ( 78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工作综述
    严重创伤救治规范的研究与推广
    寇玉辉, 殷晓峰, 王天兵, 姜保国
    2015, (2):  207-210.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04     PMID: 25882931
    摘要 ( 1540 )   PDF (538KB) ( 58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著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骨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崔云鹏, 曹永平, 刘恒, 杨昕, 孟志超, 王瑞
    2015, (2):  211-218.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05     PMID: 25882932
    摘要 ( 1498 )   PDF (6745KB) ( 66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对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治疗效果,并探究其治疗机制。方法:8周龄近交系SD大鼠32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均采用自身双侧对照研究:对照组、高浓度组(1×107/mL BM-MSCs)、低浓度组(5×106/mL BM-MSCs)及高/低浓度对比组。应用改良Hulth方法诱导膝关节OA。对照组一侧行手术,另一侧行假手术,其余各组均行双侧手术。术后4周处死对照组大鼠采集双侧膝关节标本。各试验组大鼠膝关节内注入相应浓度的BM-MSCs或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n,PBS),切断大鼠双侧坐骨神经及股神经使下肢制动,注射3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并收取双侧膝关节标本。应用Mankin组织学评分评价OA病变程度,RT-PCR检测软骨Ⅱ型胶原mRNA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蛋白标记的BM-MSCs在膝关节内分布情况。结果:高浓度组、低浓度组BM-MSCs侧软骨组织标本Mankin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侧(5.40±0.51 vs. 9.60±0.51;6.60±0.40 vs. 10.00±0.32;P均<0.05),高/低浓度对比组高浓度侧Mankin评分略低于低浓度侧(6.40±0.51 vs. 7.60±0.75,P>0.05)。RT-PCR结果显示,高浓度组、低浓度组BM-MSCs侧软骨Ⅱ型胶原mRNA含量分别为对照侧的108%±1%和106%±1%,高/低浓度对比组高浓度侧Ⅱ型胶原mRNA含量是低浓度侧的102%±1%。荧光显微镜显示,在软骨表面未见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而在滑膜组织内可见绿色荧光表达。结论:关节腔内注入BM-MSCs可能通过间接机制对OA软骨病变起到保护作用,两种浓度治疗效果无差异。
    骨形成蛋白-7对多孔钽/软骨细胞复合物分泌功能以及Col-Ⅱ、AGG和Sox9基因表达的影响
    张辉, 李亮, 王茜, 甘洪全, 王辉, 毕成, 李琪佳, 王志强
    2015, (2):  219-225.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06     PMID: 25882933
    摘要 ( 1690 )   PDF (3806KB) ( 44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人重组骨形成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对国产多孔钽/软骨细胞复合物中软骨细胞分泌功能以及Ⅱ型胶原(type Ⅱ collagen,Col-Ⅱ)、蛋白聚糖(aggrecan,AGG)和SRY相关高迁移率组基因9(SRY-related high mobility group-box gene 9,Sox9)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3周龄新西兰幼兔,取双膝关节软骨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将生长状态良好的第2代细胞以1×106/mL浓度接种于多孔钽并给予不同浓度BMP-7,分为对照组(多孔钽/软骨细胞组)、50 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100 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及200 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BMP-7对多孔钽/软骨细胞生长及增殖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各组软骨细胞在多孔钽表面及内部生长情况,二甲基亚甲蓝(dimethyl methylene blue,DMMB)比色定量法对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复合物糖胺多糖(glycosaminoglycan,GAG)进行定量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ol-Ⅱ、AGG和Sox9 mRNA的表达。结果:原代软骨细胞培养24 h后呈梭形生长,4 d后细胞呈多角形,胞浆丰富。阿辛蓝(alcian blue)、番红O(safranin O)、Col-Ⅱ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均呈阳性反应。CCK-8法细胞增殖检测结果显示,100 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细胞增殖水平高于其他各组(P<0.05)。扫描电镜示各组软骨细胞在多孔钽表面生长状态良好,细胞有多个突起、伸展、叠层生长并覆盖于多孔钽表面。GAG定量检测显示,100 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GAG含量比其他各组均明显升高(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各实验组Col-Ⅱ、AGG和Sox9 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以200 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升高最为明显(P<0.05)。结论: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复合体能促进体外软骨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分泌,促进软骨基因的表达。
    切开Latarjet 手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随访研究
    朱以明, 姜春岩, 鲁谊, 李奉龙, 李旭, 李岳
    2015, (2):  226-231.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07     PMID: 25882934
    摘要 ( 2416 )   PDF (1145KB) ( 89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病例随访研究总结应用切开Latarjet手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22例应用切开Latarjet手术治疗的合并明显肩盂前缘骨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66.0个月。在术前拍摄肩关节X线片以及三维CT以评估术前肩关节骨性关节炎及肩盂骨缺损的严重程度。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并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 Elbow Surgeons’ score,ASES)、Constant-Murley和Rowe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及稳定性。术后即刻拍摄肩关节三维CT以检查移位喙突骨块所固定位置。最终随访时,再次拍摄肩关节X线片和三维CT以评估肩关节退行性变的严重程度和喙突骨块的愈合情况,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并以前述3种评分标准评价肩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结果:术前患肢平均主动前屈上举158.2°±28.7°,体侧外旋55.3°±15.2°,内旋达T10水平(T3~臀部);平均肩关节ASES评分77.6±17.5,Constant-Murley评分88.3±12.5,Rowe评分40.2±12.0。最终随访时,无患者出现肩关节复发脱位,肩关节平均主动前屈上举167.7°±12.7°,体侧外旋54.3°±16.5°,内旋达T10水平(T3~L3),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38,P=0.765,P=0.439);平均ASES评分93.7±9.1,Constant-Murley评分95.6±5.6,Rowe评分96.4±4.4,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P=0.008,P<0.001)。随访过程中3例患者肩关节退行性改变较术前加重,1例移位喙突骨块不愈合。结论:切开Latarjet手术对合并明显肩盂骨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有效,术后5年随访观察未发现肩关节骨性关节炎显著加重。
    股骨转子下截骨全髋置换术治疗Hartofilakidis C1和C2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对比研究
    褚亚明, 周一新, 寇玉辉, 杨德金
    2015, (2):  232-236.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08     PMID: 25882935
    摘要 ( 1345 )   PDF (1588KB) ( 48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比较转子下截骨全髋置换术治疗Hartofilakidis C1和C2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差异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的32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1型17例,C2型15例,均行转子下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采用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和WOMAC(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评分,拍摄髋关节X线片,测量双下肢不等长,记录跛行等并发症。结果:C1型HSS评分由43.7±4.6提升到87.2±7.1,WOMAC评分由43.6±4.3提升至87.5±6.7;C2型HSS评分由44.4±5.4提升到86.5±8.0,WOMAC评分由44.1±4.1提升至86.7±8.1,术后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均P<0.001)。C2型中4例出现术中骨折,C1型中1例出现术中骨折,术后随访均愈合。术后X线片提示关节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股骨截骨处均愈合,无感染。结论:股骨转子下截骨全髋置换术治疗高位脱位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可以取得较好疗效,不同亚型(C1和C2型)在疗效上无明显差异,C2型应注意避免发生术中骨折。
    椎体强化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
    黄天霁, 寇玉辉, 殷晓峰, 熊建, 张培训, 张殿英, 付中国, 薛峰, 姜保国
    2015, (2):  237-241.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09     PMID: 25882936
    摘要 ( 1451 )   PDF (1002KB) ( 5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行椎体强化术[包括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及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后,椎体发生再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到2013年10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单节段椎体压缩骨折行PKP或PVP的患者148例,其中再发椎体骨折29例(共42个椎体),未再发椎体骨折119例,所有患者随访(34.4±26.8)个月。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有无糖尿病、有无合并其他骨折病史、受伤节段、是否再次骨折、再次骨折与首次手术的间隔时间、再次骨折的节段、有无规律抗骨质疏松治疗、骨水泥用量、手术方式(PKP或PVP)、单侧或双侧穿刺、骨水泥是否渗透、骨水泥弥散好坏、椎体前缘高度纠正的百分比、术后Cobb角的改变、腰椎骨密度T值,并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相邻椎体骨折有16人(55.17%,16/29),非相邻椎体骨折13人(44.83%,13/29)。3个月内再骨折人数占总人数的31.03%(9/29),1年内再骨折人数占总人数的55.17%(16/29)。高龄(P=0.027, HR=1.051, 95%CI=1.006~1.098)、既往存在其他骨折病史(P=0.012,HR=0.386, 95%CI=0.184~ 0.812)是预测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述其他因素与再骨折无关(P>0.05)。结论:高龄、既往存在其他骨折病史是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骨质疏松性骨折行椎体强化术后再骨折的原因多是由于骨质疏松症的自然病程所致。
    PVP或PKP治疗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
    孙浩林, 李淳德, 朱佳琳, 邑晓东, 刘洪, 卢海霖, 李宏, 于峥嵘, 王宇
    2015, (2):  242-247.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10     PMID: 25882937
    摘要 ( 1678 )   PDF (1426KB) ( 45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回顾性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术后再发骨折的风险。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应用PVP或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例570例,其中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42例,完整随访21例定为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glucocorticosteroid-induced osteoporosis,GIOP)组;原发性骨折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病例528例,完整随访391例,按照性别、年龄匹配的原则1∶4配比84例定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病例胸腰椎椎体骨折节段;比较两组病例中单节段骨折和多节段骨折的比例;比较两组病例胸椎节段、胸腰段节段和腰椎节段骨折的比例;以再发骨折行二次手术为终点事件计算患者骨水泥灌注术后生存率及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两组病例的生存率。结果:GIOP组随访(24.0±13.1)个月,对照组随访(25.8±14.4)个月(P>0.05)。GIOP组单节段骨折11例,双节段骨折2例,三节段骨折3例,四节段骨折2例,五节段骨折2例,八节段骨折1例。对照组单节段骨折67例,双节段骨折12例,三节段骨折2例,四节段骨折3例。GIOP组单节段骨折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52.4% vs. 79.8%,P=0.01)。GIOP组骨折节段共50节段,对照组骨折节段共109节段。胸椎节段(T1~T10)比例GIOP组18%,对照组11.9% (P>0.05);胸腰段节段(T11~L1)比例GIOP组46%,对照组58.7%(P>0.05);腰椎节段(L2~L5)比例GIOP组36%,对照组29.4%(P>0.05)。随访期内GIOP组和对照组因胸腰椎椎体再发骨折行二次PVP或PKP手术的比例分别为23.8%和6.0%,GIOP组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GIOP椎体压缩骨折好发部位与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类似(胸腰段节段>腰椎节段>胸椎节段),但GIOP椎体压缩骨折多节段骨折的风险高,PVP或PKP治疗后椎体再发骨折风险高。
    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脊柱-骨盆矢状位与冠状位参数的相关性
    胡攀攀, 于淼, 刘晓光, 陈仲强, 刘忠军
    2015, (2):  248-252.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11     PMID: 25882938
    摘要 ( 1628 )   PDF (785KB) ( 38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索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冠状位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05年4月至2013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Lenke 1型AIS患者,在正、侧位片上测量和记录顶锥(apical vertebra, AV)位置、主胸弯Cobb角(main thoracic, MT),以及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 PI)、C7转移比值(C7 translation ratio, C7TR)等矢状位参数,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参数间的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51例,其中男18例,女33例,平均年龄(14.9±2.0)岁,顶锥位置在T7~T11,MT为(49.6°±16.7°),PI值为(44.7°± 6.7°)。PI与PT、SS和LL,LL与SS和TK等有相关性(P均<0.05)。不同腰椎修饰(lumbar modifiers, LM)组的TK、LL、P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矢状位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V位置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各参数相关性不显著,MT与TK、LL、SS显著相关,与PI相关性不显著。结论:Lenke 1型AIS的多数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间显著相关,形成以PI为核心的矢状位平衡调节链,部分冠、矢状位参数间有显著相关性。
    肩关节镜下喙锁韧带重建术与切开改良Weaver-Dunn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比较
    李奉龙, 姜春岩, 鲁谊, 朱以明, 李旭
    2015, (2):  253-257.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12     PMID: 25882939
    摘要 ( 1462 )   PDF (972KB) ( 59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比采用肩关节镜下喙锁韧带重建术与改良Weaver-Dunn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连续收治并获得随访的63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9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0.3±10.6)岁,受伤到手术时间平均为(10.3±5.3) d。根据Rockwood分型,其中Rockwood Ⅴ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45例,Rockwood Ⅲ型并高运动水平需求患者1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关节镜手术组(32例)和切开手术组(31例)。术后定期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ASES)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评分(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评价患者肩关节功能状况;同时拍摄双肩关节正位X线片,评估是否有肩锁关节复位丢失。结果:63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9.6±6.0)个月(24~43个月)。关节镜手术组和切开手术组患者年龄[(41.0±10.5)岁vs.(38.0±10.8)岁)]、性别(男/女,24/8 vs.25/6)、损伤类型(Ⅴ/Ⅲ,22/10 vs.23/8)、受伤至手术时间[(10.6±4.9) d vs. (10.1±5.7) d]、主力侧累及情况(19/32 vs.17/31)、平均随访时间[(29.8±6.4)月 vs.(29.5±5.5)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肩关节平均前屈上举[(164.4°±17.2°) vs. (162.6°±12.9°)]、 体侧外旋[(60.9°±17.0°) vs.(57.3°±15.8°)]及内旋[(第12胸椎体水平±3个椎体) vs.(第12胸椎体水平±3个椎体)]、平均ASES评分(96.0±5.1 vs.94.5±3.8)及UCLA评分(34.2±1.5 vs. 33.7±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手术组复位丢失率(1/32)低于切开手术组(7/31,P=0.026)。结论:采用肩关节镜下喙锁韧带重建术或改良Weaver-Dunn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术后均可获得良好的肩关节功能,并且肩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关节镜手术组术后复位丢失率低于切开手术组。
    经皮导入导针结合纯侧位透视简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操作
    杨明, 张晓萌, 张培训, 王天兵, 傅中国, 张殿英, 姜保国
    2015, (2):  258-262.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13     PMID: 25882940
    摘要 ( 1453 )   PDF (3661KB) ( 85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中,应用改良的经皮导入主钉导针结合纯侧位透视技术,简化PFNA操作步骤。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5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采用常规PFNA内固定技术与改良的经皮导入导针结合纯侧卧透视的PFNA内固定技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随访到的共60例患者,分析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尖顶距、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评分等指标。结果:经皮导入导针结合纯侧卧透视的改良PFNA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透视时间分别为(70.5±12.5) min、(34.9±6.1) mL、(63.6±9.7) s,常规PFNA内固定组则为(80.6±17.1) min、(47.8±6.7) mL、(68.5±8.7) s,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6、0.013、0.022)。在尖顶距、术后髋关节功能和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子尖处的骨折线对于部分转子间骨折可能是一个天然的进针点,经皮先导入主钉导针结合术中纯侧位透视,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中透视时间,使PFNA操作更简单有效。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影像学分析
    赵晶鑫, 苏秀云, 赵喆, 张里程, 张立海, 唐佩福
    2015, (2):  263-268.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14     PMID: 25882941
    摘要 ( 1482 )   PDF (1115KB) ( 44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建立一种股骨近端三维解剖形态的测量方法,研究InterTAN髓内钉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手术对股骨近端解剖形态的影响。方法:利用Mimics等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ssisted design,CAD)软件,建立一种在三维条件下,测量股骨近端三维(3 dimensional,3D)解剖形态的方法,并完成信度实验。收集4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InterTAN和PFNA术后的CT数据,测量术后健侧和患侧的2D、3D前倾角和颈干角,髓内钉2D、3D前倾角。利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检验股骨颈前倾角、颈干角等数据间的一致性,成对t检验比较成对数据的差异。结果:所建立测量方法的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信度均较高(ICC均大于0.9)。配对t检验显示不同髓内钉术后患侧前倾角与健侧前倾角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一致性检验显示,患侧和健侧的2D、3D前倾角之间并无一致性(P分别为0.099和0.055);但髓内钉2D、3D前倾角和患侧相应的2D、3D前倾角之间的一致性较好(总体ICC分别为0.81和0.8,P值均小于0.001)。PFNA组术后患侧前倾角与健侧的差值大于15°者占57%,明显高于InterTAN组的16%,配对t检验显示,PFNA术后的患侧和健侧的2D和3D颈干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25和0.367), InterTAN术后患侧的2D和3D颈干角均明显小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3和0.009)。结论:通过对两种髓内钉术后股骨近端解剖形态的测量发现,与InterTAN相比,PFNA术后股骨颈前倾角变化较大,两种髓内钉的前倾角与术后患侧股骨颈前倾角均有较强的相关性。
    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结构螺钉的使用分析
    贾龙, 王天兵 , 周靖 , 黄伟 , 芦浩 , 姜保国
    2015, (2):  269-271.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15     PMID: 25882942
    摘要 ( 1395 )   PDF (581KB) ( 36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测量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肱骨头纵轴长度,并评价AO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proximal humerus internal locking osteosynthesis system,PHILOS)结构螺钉的置入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7 年1 月至2014 年2 月使用PHILOS接骨板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17 例,根据性别分组分别测量肱骨头纵轴长度,根据术后肩关节正位X线片评价结构螺钉的置入情况并计算结构螺钉的置入率。结果:入选患者117例,男性40例,女性77例;男性患者肱骨头纵轴长度为(47.64±3.44) mm,支撑螺钉置入率为52.5%;女性患者肱骨头纵轴长度平均为(42.46±3.21) mm,支撑螺钉置入率为32.5%,男性组与女性组在肱骨头纵轴长度和结构螺钉置入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ILOS接骨板用于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结构螺钉置入率低,特别是女性,可以在中国人解剖学数据基础上予以改良。
    新型张力带系统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
    孙彬, 张志山, 周方, 田耘, 姬洪全, 郭琰, 吕杨, 杨钟玮
    2015, (2):  272-275.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16     PMID: 25882943
    摘要 ( 1927 )   PDF (2537KB) ( 31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钛缆加空心钉结合新型垫片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采用直径3.0 mm空心钉、钛缆与新型垫片组成的新型张力带系统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骨折21例,其中男10例,女11例,平均年龄54岁(21~79岁),患者的受伤机制均为滑倒跪地伤。结果:手术时间57~197 min(平均89 min),术后不需外固定,术后2周加强膝关节功能练习。术后随访时间为7~31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5周)。Bostman评分20~30分(平均27分),其中优10例,良11例。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出现。结论:钛缆加空心钉结合新型垫片的新型张力带系统是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固定可靠,操作简单,可早期功能练习,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伴有骶髂关节完全性前脱位的骨盆骨折治疗
    吴宏华, 吴新宝, 李宇能, 杨明辉, 王满宜
    2015, (2):  276-280.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17     PMID: 25882944
    摘要 ( 1999 )   PDF (2396KB) ( 38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总结伴有骶髂关节完全性前脱位的骨盆骨折的治疗经验。方法:对北京积水潭医院2008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例伴有骶髂关节完全性前脱位骨盆骨折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描述患者病史、损伤程度、急诊救治等特征,通过影像学判断损伤情况,给予手术治疗,术后功能锻炼,并对患者进行随访以评估术后恢复情况,总结治疗经验。结果:全部6例患者术后愈合良好,无感染和术后神经症状出现,X线示骶髂关节复位良好。随访1.6年(8个月至2年),患者6个月后Majeed功能评分优2例、良2例、可1例、差1例,评分差的病例主要表现为持续疼痛,肢体活动能力下降,行走长距离时需用手杖,有跛行。评分低的2例患者不能恢复原有工作。结论:伴有骶髂关节完全性前脱位的骨盆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损伤,急诊处理困难,应尽早手术,前方入路有利于脱位的复位和固定。
    血友病合并骨折患者的特点及围手术期治疗
    黄伟, 王天兵, 张鹏, 党育, 陈建海, 薛峰, 张培训, 杨明, 徐海林, 付中国, 姜保国
    2015, (2):  281-284.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18     PMID: 25882945
    摘要 ( 2169 )   PDF (539KB) ( 48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血友病合并骨折患者的特点及围手术期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3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住院治疗的8例血友病合并骨折患者,甲型血友病6例,乙型血友病2例;其中轻型2例,中型3例,重型3例;按照骨折部位不同分为股骨颈骨折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例,双侧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1例,胫腓骨骨折1例,肱骨髁间骨折1例;术前、术中、术后进行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所有患者均行闭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或者关节置换术。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并随访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33.5岁(14~47岁);6例骨折发生于股骨;股骨颈骨折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远端骨折、胫腓骨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肱骨髁间骨折行肘关节置换术,术中出血50~600 mL,平均262 mL;围手术期FⅧ/凝血酶原复合物平均使用量为358 U/kg(125~554 U/kg);术后2例患者出现伤口愈合不良,经对症处理后好转;行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术后均出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周,术后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血友病合并骨折主要发生于青年,骨折部位以股骨为主;完善术前准备,在替代治疗的基础上,可以安全地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骨折愈合良好;术后出现伤口愈合不良的风险大。
    多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
    柳剑, 吴坚, 窦勇, 吕明, 唐竞, 周一新
    2015, (2):  285-288.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19     PMID: 25882946
    摘要 ( 1354 )   PDF (930KB) ( 27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估多个大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至2010年间13例接受3或4个大关节置换的患者,应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标准(KSS膝关节评分)对其进行术前和术后评估,并对这些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SF-36生活质量评分平均值手术前后变化如下:生理功能4.17±14.43→65.83±24.76、生理职能:25.00±26.11→60.42±45.80、躯体疼痛23.83±21.41→76.88±20.89、总体健康53.33±33.87→76.67±14.67、活力50.42±17.25→71.67±16.28、社会功能29.17±33.50→73.96±33.90、情感职能22.08±35.61→77.77±41.03、精神健康53.33±25.70→82.67±14.41,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Harris评分从术前的37.68±14.71上升至83.36±13.54;KSS临床评分(42.52±23.83→77.74±20.67)和功能评分(-2.61±22.56→65.65±30.76)也明显改善(P<0.001)。结论:多关节病变患者通过多关节置换可以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关节功能,但单个关节的功能较一般患者要差,并发症发生率较一般患者高。
    先天抑郁对大鼠幼年结肠乙酸刺激致慢性内脏高敏感的影响
    刘懿萱, 张永燊, 段丽萍, 张璐, 杨长青
    2015, (2):  289-294.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20     PMID: 25882947
    摘要 ( 1449 )   PDF (1664KB) ( 4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比较先天抑郁大鼠Fawn-Hooded(FH/Wjd)与普通Sprague-Dawley(SD)大鼠对幼年结肠乙酸刺激导致的内脏高敏感和脑区激活的差异,了解先天抑郁对内脏敏感性形成的影响及可能的中枢机制。方法:构建大鼠幼年结肠乙酸刺激致慢性内脏高敏感模型(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结肠扩张实验检测大鼠内脏敏感性;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结肠黏膜肥大细胞(mast cell,MC)数目和 结肠黏膜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表达,以及结肠黏膜和特定脑区包括前边缘皮质(prelimbic cortex,PrL)和前喙扣带皮质(rostral anterior cingulated cortex,rACC)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的表达。结果:(1)大鼠幼年结肠乙酸刺激导致腹壁回测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 , AWR)评分升高(FH/Wjd:2.44±0.04 vs.1.96±0.07,P<0.05;SD:1.75±0.13 vs.1.32±0.05,P<0.05),且FH/Wjd IBS大鼠高于SD-IBS大鼠(2.44±0.04 vs.1.75±0.13,P<0.05);(2)大鼠幼年结肠乙酸刺激导致结肠黏膜MC数目增加(FH/Wjd:43.24±1.72 vs. 24.92±1.38,P< 0.01;SD:23.80±1.28 vs. 14.24±0.92,P < 0.01),FH/Wjd大鼠无论是对照组还是IBS 组,结肠黏膜 MC 数目均高于SD组(P均 < 0.01);(3)幼年结肠乙酸刺激导致FH/Wjd及SD大鼠IBS组结肠黏膜 IDO 及5-HT阳性细胞数均升高(P均<0.01),且FH/Wjd 大鼠对照及IBS组的IDO 及5-HT阳性细胞数高于SD 大鼠(对照:IDO,24.64 ± 2.22 vs. 15.52 ± 1.39;5HT,21.32 ± 1.26 vs. 12.72 ± 1.12。 IBS:IDO,44.92 ± 2.31 vs. 20.85 ± 1.72;5-HT,31.84 ± 1.57 vs. 19.65 ± 1.09, P均<0.01);(4)FH/Wjd-IBS大鼠PrL 脑区IDO表达高于SD-IBS 组(49.60 ± 4.31 vs. 35.60 ± 2.42,P <0.01),rACC脑区IDO表达高于FH/Wjd对照(45.44 ± 1.16 vs. 34.08 ± 2.76,P<0.01)。结论:先天抑郁使大鼠结肠乙酸刺激后表现出更为显著的内脏高敏感,可能与结肠MC数目和5-HT、IDO表达升高有关,提示抑郁可能通过影响机体对炎症刺激的反应而加重胃肠道功能紊乱。
    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纵膈淋巴结转移的数学预测模型
    陈克终, 杨帆, 王迅, 姜冠潮, 李剑锋, 王俊
    2015, (2):  295-301.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21     PMID: 25882948
    摘要 ( 1820 )   PDF (1240KB) ( 44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纵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临床预测模型,以协助医生做出合理的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739例术前胸部CT诊断为临床Ⅰ期,并通过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采用建模组病例资料,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N2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数学预测模型。采用验证组病例资料对该模型进行外部验证,并与已有的两组数学预测模型进行比较。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以及病理类型是N2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数学预测模型为:N2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ex/(1+ex),其中x=-2.983+(0.456×肿瘤直径)+(1.753×位置)+(1.787×病理类型)-(0.032×年龄)。 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预测值和观察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748(95%CI: 0.710~0.784)。外部验证结果显示,与VA模型相比,本研究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81(95%CI: 0.715~0.839),高于VA模型0.677(95%CI: 0.604~0.744)(P=0.04)。与Fudan模型相比,本研究模型的曲线下面积0.837(95%CI: 0.760~0.897),  高于Fudan模型0.766(95%CI: 0.681~0.837)(P<0.01)。 结论:本研究对术前CT检查判断为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建立了N2淋巴结转移的数学预测模型,其准确性高于现有的其他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对是否进行进一步的纵膈淋巴结的分期检查做出更合理的临床决策。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计算流体力学分析
    韩金涛, 乔惠婷, 韩旭, 李选, 和清源, 叶珊, 栾景源, 王昌明, 董国祥
    2015, (2):  302-304.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22     PMID: 25882949
    摘要 ( 1402 )   PDF (792KB) ( 49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对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方法:使用Mimics软件读取1例VBD患者颅内动脉影像的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数据,进行三维实体重建,应用Ansys软件对实体模型进行流体力学分析,模拟VBD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过程,并描述流线、管壁切应力和管壁压力情况。结果: 双侧椎动脉汇合为基底动脉后血流仍表现为分层流动,在基底动脉迂曲部出现绕壁血流。椎基底动脉汇合部及基底动脉下段的局部低壁面切应力和高壁面压力区域相吻合。推测VBD的生长初始部位可能位于椎基底动脉汇合部及基底动脉下段,低壁面切应力导致的血管壁退化及相应区域存在的高壁面压力可能与VBD的发生、发展有关。结论:CFD数值仿真可能为进一步研究血流动力学在VB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角质形成细胞过程中标志物的表达特点
    任玉兰, 战园, 路璐, 李盛林, 傅歆, 俞光岩, 曹彤, 刘鹤
    2015, (2):  305-311.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23     PMID: 25882950
    摘要 ( 1625 )   PDF (7633KB) ( 39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诱导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定向分化为角质形成细胞K-hESCs(keratinocyte derived from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并分析诱导过程中K-hESCs不同标志物的表达特点。方法:运用含骨形成蛋白4、维甲酸和N2添加剂的上皮分化培养基直接诱导hESCs分化为K-hESCs,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K-hESCs核型,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K-hESCs在分化的不同时期基因的表达及其与原代人牙龈上皮细胞(human gingival epithelial cells,HGECs)、人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human immortalized oral epithelial cells,HIOECs)、人永生化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的基因表达差异;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标志物在K-hESCs的蛋白表达。结果:运用上皮分化培养基成功地诱导hESCs分化为上皮样细胞K-hESCs; K-hESCs核型具有正常46条染色体,无结构异常;K-hESCs中角质形成细胞标志物基因p63的表达明显低于HaCaT细胞(P<0.05),而与HGECs和HIOECs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上皮分化培养基可成功诱导hESCs分化为具有正常核型的K-hESCs;标志物的表达特点提示诱导hESCs分化为K-hESCs的过程是从hESCs向单层上皮干细胞分化继而转向复层上皮终末分化发展的趋势,最终得到的K-hESCs类似于单层鳞状上皮干细胞向终末分化初始阶段的角质形成细胞,该阶段的细胞由上皮干细胞静止状态被激活,处于分化初始高增殖活力阶段。
    儿童恒牙全脱出牙周组织预后的回顾性研究
    白洁, 赵玉鸣, 秦满
    2015, (2):  312-316.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24     PMID: 25882951
    摘要 ( 1398 )   PDF (1495KB) ( 47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儿童恒牙全脱出后再植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再植牙的牙周组织预后类型和各类根吸收出现的时间,分析影响再植牙牙周组织预后的可能因素。方法:对2000年至2012年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儿童恒牙全脱出系统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要求观察期大于12个月,记录再植牙的预后和各类牙根吸收出现的时间,分析影响再植牙预后的相关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周膜愈合率为23.0%,替代性吸收发生率为72.1%,通过临床检查诊断替代性吸收的时间早于影像学检查,86.0%(40/47)的根吸收在再植后1年之内出现。保存在良好储存液中(例如牛奶、生理盐水、唾液等)的全脱出牙齿发生牙周膜愈合的比例显著高于干燥保存和保存在自来水、酒精等不良介质中的牙齿(P<0.05)。尖牙和前磨牙发生牙周膜愈合的比例最高,其次为下颌切牙;上颌切牙发生牙根吸收的比例最高。结论:再植牙的保存方式与牙周组织预后有显著相关性。最常见的牙周组织预后方式是替代性吸收,诊断替代性吸收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牙齿再植后的观察期至少应在1年以上。
    不同牙体修复材料与Ⅱ类洞龈壁适合性的显微CT观察
    聂杰, 王晓燕, 高学军
    2015, (2):  317-320.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25     PMID: 25882952
    摘要 ( 1460 )   PDF (1772KB) ( 43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使用显微CT观察不同牙体修复材料用于Ⅱ类洞充填修复时材料与龈壁的适合性。方法:选择人离体前磨牙18颗,制备邻牙合面Ⅱ类洞,随机分为6组进行分层充填。使用6种材料作为龈壁层材料,包括4种注射式充填材料:Beautifil Flow Plus F00(F00)、Beautifil Flow F10(F10)、Filtek Z350 Flowable(Z350F)和FujiⅡ LC CAPSULE(Fuji),以及2种膏体状填压式充填材料:BeautifilⅡ(BF)和Filtek Z350(Z350)。将充填修复后离体牙进行显微CT扫描和三维重建,分析龈壁层充填体牙齿界面孔隙体积和分布。孔隙体积采用Jonckheere-Terpstra非参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龈壁层充填体-牙齿界面孔隙体积(mm3)由小到大依次为:Z350F(0.000 15)、F10(0.000 39)、F00(0.012)、Fuji(0.070)、Z350(0.16)和BF(0.20),Z350F/F10组与Fuji/Z350/B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孔隙分布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孔隙位于窝洞的点线角。结论:龈壁层充填体牙齿界面孔隙主要位于窝洞点线角,高流动注射式充填材料可以有效减少界面孔隙的产生。
    技术方法
    改良关节镜下喙突移位Latarjet手术治疗肩关节前方不稳定
    吴关, 姜春岩, 鲁谊, 朱以明, 李奉龙, 李旭
    2015, (2):  321-325.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26     PMID: 25882953
    摘要 ( 2131 )   PDF (1580KB) ( 54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改良关节镜下喙突移位Latarjet手术的技术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是治疗复杂肩关节前方不稳定的有效方法,而经典的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没有进行前方关节囊的重建,且术中对肩胛下肌破坏较明显。从2013年2月开始,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损伤科对经典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进行改良,术中加入前方关节囊重建术,并采取经腱腹结合部位分离肩胛下肌的技术充分保护肩胛下肌,术后第2天行CT检查评价骨移植物位置。结果: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共有51例肩关节前向不稳定患者行改良后的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CT显示,骨块与肩盂平齐的病例为48例(94.1%),偏内侧病例3例(5.9%)。骨块位于2点至5点位置的病例49例占96.0%,高于2点位置1例占2.0%,低于5点位置1例占2.0%。术后随访未发现复发脱位及半脱位。结论:改良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不仅可按照经典切开术式进行操作,同时又能兼具关节镜下手术的微创、精细等优势,喙突骨块可达到良好的位置,手术结果满意。
    趾腓侧皮瓣在拇指指腹缺损修饰性再造中的临床应用
    童德迪, 陈山林, 荣艳波, 吴乐昊, 朱珊
    2015, (2):  326-329.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27     PMID: 25882954
    摘要 ( 1826 )   PDF (2111KB) ( 26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应用趾腓侧皮瓣修饰性再造拇指指腹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操作技巧。方法: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对22例22指拇指指腹缺损的患者,应用同侧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饰性再造拇指指腹缺损,其中采用趾-指动脉和趾-指静脉吻合18例,跖背动脉-桡动脉深支和跖背静脉-手背静脉吻合4例,神经修复均为指-趾神经吻合,供区皮肤缺损采用同侧腹股沟全厚皮片游离移植。结果:术后22例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均获成功,伤口一期愈合,无皮瓣坏死。随访6~12个月(平均7.6个月),皮瓣外形逼真,罗纹清晰,出汗、感觉恢复良好,两点分辨觉3.0~6.0 mm,平均4.2 mm。供区植皮完全成活,足部外形及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趾腓侧皮瓣是修饰性再造拇指指腹缺损的首选皮瓣,再造拇指指腹外形及功能接近正常。
    采用三维细胞培养的牙本质屏障细胞毒性试验研究
    蒋若丹, 林红, 郑刚, 袁慎坡, 杜桥, 张研
    2015, (2):  330-335.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28     PMID: 25882955
    摘要 ( 1651 )   PDF (1045KB) ( 49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采用牙本质屏障法对4种常用的牙体充填材料和2种牙本质粘接剂进行细胞毒性试验,并与传统的滤膜扩散法进行比较,从而探讨牙本质屏障法的优势。方法:选取丁香油水门汀、磷酸锌水门汀、粘结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复合树脂和两种自酸蚀粘接剂(REMI BOND与Adper Easy One)进行试验。牙本质屏障法中将L929细胞立体培养于聚苯乙烯网状支架上,切取人第三磨牙近髓牙本质片,用液压通透装置测量其通透性,选取试验区域内通透值相近的牙本质片进行试验。将长满细胞的网状支架置于细胞培养分隔灌注小室的“牙髓腔”,牙本质片(“牙髓面”)紧贴网状支架放置其上,试验材料和对照与牙本质片的“面”接触24 h后用MTT法测量细胞的光密度值(D540 nm),试验材料与阴性对照光密度值的百分比为材料的相对细胞存活率。使用非参数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滤膜扩散法中材料与有单层细胞生长的滤膜接触24 h后进行细胞染色、评级。结果:近髓牙本质片的平均通透值为0.293 μL/(min·cm2·cmH2O)(1 cmH2O=0.098 kPa)。牙本质屏障法中,丁香油水门汀降低细胞存活率至82%,REMI BOND与Adper Easy One分别降低细胞存活率至63%和54%,其余材料对细胞无损伤或损伤很低;滤膜扩散法中,光固化复合树脂为中度细胞毒性、牙科粘接用玻璃离子水门汀为轻度细胞毒性,其余材料均为重度细胞毒性;6种材料在牙本质屏障法中表现的细胞毒性明显低于滤膜扩散法的试验结果。结论:使用牙本质屏障法测得材料与三维培养的细胞接触后的细胞毒性比使用滤膜扩散法时的细胞毒性低,结果与临床实际相关性好。
    电火花蚀刻技术在种植修复体制作中的应用
    崔宏燕, 邸萍, 李健慧, 林野, 刘蓉蓉
    2015, (2):  336-339.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29     PMID: 25882956
    摘要 ( 1619 )   PDF (1646KB) ( 44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采用电火花蚀刻技术加工非贵金属制作种植体支持烤瓷桥行种植修复,探索应用电火花蚀刻技术在种植修复体制作过程中的各项技术细节和技术指标。方法:2011年9月至2013年2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中心应用电火花蚀刻机,为12例患者提供电火花蚀刻技术加工制作非贵金属基底烤瓷桥完成种植修复,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共计52颗种植体,92个修复单位。应用的种植系统有Nobel Biocare公司的Nobel Replace系统、Camlog公司的Camlog系统、Densply公司的Ankylos系统。灌注含导电连线的模型为工作模型,导电连线一端连接固定有种植体基台的代型,另一端连接修复体的金属基底桥架。在电火花蚀刻过程中,使其一端作为工具电极,另一端作为工件电极分别接脉冲电源,通过电火花蚀刻机的预定程序控制工具电极向工件进给,当两电极间的间隙达到一定距离时,产生火花放电,去除掉金属间突出的部分。结果:金属桥架与基台间所沉降的间隙最小值为0.21 mm,为两颗种植体支持修复的2单位连冠;最大值为2.59 mm,为本研究初期6颗种植体支持修复的11单位烤瓷桥;平均沉降的间隙为0.68 mm。使用电火花蚀刻技术后,金属基底桥架就位顺利,与基台之间被动就位稳定,边缘密合。结论:采用电火花蚀刻加工方法制作种植体支持的非贵金属烤瓷桥降低了制作成本,减小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简化了加工工艺,提高了修复体的加工精度,近期效果好,但因观察时间较短,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两种评价面部三维表面数据不对称度方法的比较
    熊玉雪, 杨慧芳, 赵一姣, 王勇
    2015, (2):  340-343.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30     PMID: 25882957
    摘要 ( 1617 )   PDF (702KB) ( 43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比较两种利用数字化技术三维定量确定人面部对称度的方法。方法:利用FaceScan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20名受试者面部三维表面数据,将数据导入逆向工程软件Imageware 13.0和Geomagic 12,以YZ平面为镜像平面对其进行镜像,将本体和镜像图像利用迭代最近点算法(interactive closest point,ICP)和普氏分析法(Procrustes analysis,PA)重合,分别提取其正中矢状面,计算21个解剖标志点到正中矢状面的距离和不对称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20个受试样本21个测量值进行配对t检验,得到t=1.346,P=0.193。结论:对于无明显不对称研究对象而言,ICP算法和PA算法都可以得到其正中矢状面,但是两种算法求得的正中矢状面之间无明显差异。
    口腔急诊患者全身健康状况的临床分析
    陈红涛, 姬爱平
    2015, (2):  344-348.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31     PMID: 25882958
    摘要 ( 1352 )   PDF (2290KB) ( 34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口腔急诊患者全身健康状况的特点,以指导口腔急诊患者应急处理和治疗,预防突发事件发生。方法:对2013年2月至 11月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急诊科初诊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总结患者的基本信息、全身健康状况、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以及口腔诊疗信息。结果:心脑血管疾病(6.4%)、高血压(13.4%)、内分泌系统疾病(4.2%)是口腔急诊成人患者最常见的全身系统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合并全身系统疾病数目以及ASA分级都在增加。根尖周疾病(24.6%)、牙髓疾病(24.4%)、牙周疾病(18.0%)约占口腔急诊病例的2/3。结论:口腔急诊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恶化,口腔医师应该在治疗前进行风险评估。ASA分级系统可帮助医师预测患者的治疗风险,提前采取防治措施有助于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病例报告
    白细胞趋化因子2型肾淀粉样变性病1例
    王妍, 王素霞, 章友康
    2015, (2):  349-351.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32     PMID: 25882959
    摘要 ( 1638 )   PDF (1144KB) ( 37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皮肤脂膜炎多发溃疡1例
    王昱, 郝燕捷, 赵娟, 张卓莉
    2015, (2):  352-354.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33     PMID: 25882960
    摘要 ( 1636 )   PDF (1254KB) ( 53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颈内静脉置管导致椎动脉损伤2例
    李宏亮, 朱曦, 么改琦, 汪宗昱
    2015, (2):  355-357.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34     PMID: 25951624
    摘要 ( 1695 )   PDF (553KB) ( 4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椎动脉损伤是中心静脉穿刺置管过程中罕见的严重并发症,本文报道两例穿刺失误导致的椎动脉损伤病例,血管造影及CT检查提示椎动脉损伤,最终都通过手术探查得以证实。两名患者破损的椎动脉均通过手术成功修补,未见神经系统后遗症。准确掌握椎动脉解剖,熟练的操作技巧及谨慎操作有助于降低椎动脉损伤发生率;对于误置入导管或血管严重受损病例,最好及时通过手术予以治疗。
    短篇论著
    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深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微生物学分析
    张志平, 郭昭庆, 孙垂国, 曾岩, 李危石, 齐强, 陈仲强
    2015, (2):  358-360.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35    
    摘要 ( 1407 )   PDF (449KB) ( 3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射频消融治疗肾肿瘤的初步探索
    熊六林, 黄晓波, 叶雄俊, 马凯, 刘士军, 许清泉, 许克新, 王晓峰
    2015, (2):  361-363.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36    
    摘要 ( 1241 )   PDF (755KB) ( 48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两种自酸蚀核树脂/水门汀与冠部牙本质粘接强度的比较
    张丽丽, 罗铮, 张一, 刘玉华
    2015, (2):  364-367.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37    
    摘要 ( 1165 )   PDF (1595KB) ( 43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 述
    妊娠相关的骨盆环疾病及治疗
    王轶, 吴新宝, 杨明辉, 姜钰, 赵刚, 张子安
    2015, (2):  368-372.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38     PMID: 25882961
    摘要 ( 1682 )   PDF (605KB) ( 5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微信公众号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编辑出版:《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主  编:詹启敏
编辑部主任:曾桂芳
国内刊号:CN 11-4691/R
国际刊号:ISSN 1671-167X
邮发代号:国内2-489 国外BM283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