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2年 第5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2-02-18
全选: 合并摘要 隐藏/显示图片
  • 专家笔谈
    前牙美学修复的整体策略及细节剖析
    刘云松,周倜,叶红强
    2022, (1):  1-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01    
    摘要 ( )   HTML ( )   PDF (2879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获奖工作综述
    口腔精准仿生修复技术的自主创新研发与转化
    孙玉春,郭雨晴,陈虎,邓珂慧,李伟伟
    2022, (1):  7-1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02    
    摘要 ( )   HTML ( )   PDF (66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工作综述
    3类新型慢性唾液腺炎的诊断和治疗
    俞光岩,柳登高,李巍,洪霞,张严妍,朱文瑄,张可夫,李潇,栗占国,刘燕鹰,陈艳,高岩,苏家增
    2022, (1):  13-1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03    
    摘要 ( )   HTML ( )   PDF (718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著
    细胞色素B-245α链及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易感性的关系
    朱小玲,李文静,王宪娥,宋文莉,徐莉,张立,冯向辉,路瑞芳,释栋,孟焕新
    2022, (1):  18-2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04    
    摘要 ( )   HTML ( )   PDF (533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B-245α链(cytochrome B-245 alpha chain,CYBA)rs4673及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rs12720922基因多态性与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eneralized aggressive periodontitis,GAgP)易感性的关系,为筛选GAgP的高危人群提供遗传学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GAgP患者372例和健康对照者133名。采用基于基质辅助的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CYBA rs4673及CETP rs12720922基因型测定,不同基因型与GAgP易感性的关系采用多重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对于两个基因多态性位点在GAgP易感性方面的交互作用采用似然比检验进行分析,交互作用模型采用相乘模型。结果: 372例GAgP患者平均年龄(27.5±5.2)岁,包括男性152例,女性220例;133名健康对照者平均年龄(28.8±7.1)岁,包括男性 53例,女性 80例;两组人群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BA rs4673位点CT/TT基因型频率在GAg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18.0%(66/366) vs. 10.6%(14/132),P<0.05];调整年龄、性别后,与CC基因型个体相比,CT/TT基因型个体患GAgP风险明显增高(OR=1.86,95%CI:1.01~3.45,P<0.05)。CETP rs12720922位点基因型(GG、AA/AG)频率在GAgP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BA rs4673和CETP rs12720922在GAgP易感性方面存在显著交互作用,与CYBA rs4673CC基因型及CETP rs12720922 AA/AG基因型个体相比,当两个位点分别为CT/TT基因型及GG基因型时,个体的GAgP患病风险显著增加(OR=3.25,95%CI:1.36~7.75,P<0.01)。结论: CYBA rs4673 CT/TT基因型与GAgP易感性相关,且与CETP rs12720922 GG基因型在GAgP易感性方面存在显著交互作用。

    计算机模拟亚甲基蓝与牙龈卟啉单胞菌部分蛋白的分子对接
    袁临天,马利沙,刘润园,齐伟,张栌丹,王贵燕,王宇光
    2022, (1):  23-3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05    
    摘要 ( )   HTML ( )   PDF (3583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使用计算机模拟的靶点预测与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抗菌光动力疗法中光敏剂与细菌结合的靶点,并计算结合能。方法: 在Uniprot数据库和RCSB PDB数据库中获取并汇总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的蛋白名称;在SciFinder数据库、PubChem数据库、ChemSpider数据库和Chemical Book中筛选并对比亚甲基蓝的结构图,并用ChemBioDraw软件绘制确认;在PharmMapper数据库对亚甲基蓝三维结构进行靶点预测,并用Cytoscape 软件构建可视化网络图;在 String 数据库中构建亚甲基蓝靶点与Pg蛋白交集的相互作用网络;选择FimA、Mfa4、RgpB、Kgp K1蛋白,使用AutoDock软件计算亚甲基蓝与上述蛋白的对接能量,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靶点预测结果显示,268个亚甲基蓝潜在靶点和1 865个Pg的蛋白之间有19个共同的靶点,这19个靶点为:groS、radA、rplA、dps、fabH、pyrG、thyA、panC、RHO、frdA、ileS、bioA、def、ddl、TPR、murA、lepB、cobT、gyrB。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亚甲基蓝能与FimA蛋白的9个位点结合,结合能-6.26 kcal/mol;与Mfa4蛋白的4个位点和氢键形成位点GLU47结合,结合能-5.91 kcal/mol;与RgpB蛋白的氢键形成位点LYS80结合,结合能-5.14 kcal/mol;与Kgp K1蛋白的6个位点和氢键形成位点GLY1114结合,结合能-5.07 kcal/mol。结论: 计算机模拟的靶点预测与分子对接技术可以初步揭示亚甲基蓝与Pg部分蛋白发生结合、结合程度及结合位点,为将来研究光敏剂与细胞、细菌结合位点的筛选提供参考。

    氧化锆多孔表面显微形貌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王铮,丁茜,高远,马全诠,张磊,葛兮源,孙玉春,谢秋菲
    2022, (1):  31-3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06    
    摘要 ( )   HTML ( )   PDF (3982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两种氧化锆多孔表面显微形貌对小鼠前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根据加工及造孔方式不同,将氧化锆试件分为4组,分别为切削终烧结组(milled sintering group, M-Ctrl)、切削多孔组(milled porous group, M-Porous)、3D打印终烧结组(3D printed sintering group, 3D-Ctrl)和3D打印多孔组(3D printed porous group, 3D-Porous)。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激光显微形貌测量显微镜进行表面显微形貌分析,用接触角测量仪测量静态接触角,通过能量色散X射线仪进行表面元素分析。将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接种于试件表面,SEM观察细胞培养第1、7天的黏附形态;使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 CCK-8)测量细胞培养第1、3、5天的增殖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分化诱导第14天时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Ⅰ型胶原(type Ⅰ collagen, Colla1)、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2, Runx2)及骨钙素(osteocalcin, OCN )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3D-Porous组孔径[(419.72±6.99) μm]及孔深度[(560.38±8.55) μm]均显著大于M-Porous组的孔径[(300.55±155.65) μm]及孔深度[(69.97±31.38) μm,(P<0.05)], 且3D-Porous组圆孔形状更规则,分布更均匀。各组静态接触角均小于90°,其中3D-Ctrl组的静态接触角(73.83°±5.34°)与M-Porous组(72.7°±2.72°)最大,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orous及3D-Porous组表面均可见细胞在孔内黏附,且培养第3、5天时两组试件表面细胞增殖活性均显著高于M-Ctrl组及3D-Ctrl组(P<0.05)。细胞分化诱导第14天时3D-Porous组ALPColla1Runx2OCN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M-Ctrl组及3D-Ctrl组(P < 0.05)。M-Porous组Colla1Runx2OCN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3D-Porous组(P<0.05)。结论: 氧化锆表面多孔形貌能促进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的增殖及黏附,但对其成骨向分化有一定抑制作用。

    海马参与雌激素加重咬合干扰致去卵巢大鼠慢性咬肌痛敏
    范莹莹,刘云,曹烨,谢秋菲
    2022, (1):  40-4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07    
    摘要 ( )   HTML ( )   PDF (3040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海马参与雌激素(主要为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和实验性咬合干扰(experimental occlusal interference,EOI)对双侧卵巢摘除(ovariectomy,OVX)大鼠慢性咬肌痛敏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32只OVX大鼠随机分为4组(8只/组),对照组: OVX组,于OVX术后7 d开始0 μg/d E2(即用溶剂vehicle替代),不施加EOI;实验组:(1)OVX+E2组,于OVX术后7 d开始80 μg/d E2替代,不施加EOI;(2)OVX+EOI组,于OVX术后7 d开始0 μg/d E2替代,术后17 d施加EOI;(3)OVX+E2+EOI组,于OVX术后7 d开始80 μg/d E2替代,术后17 d施加EOI。于OVX术前、术后7 d(E2替代开始)、术后17 d(E2替代10 d,即EOI开始)、术后24 d(EOI 7 d)分别测试机械刺激反应阈值,建模完成后取大鼠双侧海马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海马CA3区神经元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1/2,p-ERK1/2)表达情况,以及取大鼠双侧海马进行Western Blot定量检测p-ERK1/2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左侧:(135.3±8.5) g,右侧:(135.4±10.8) g]相比,OVX+E2组[左侧:(113.3±5.6) g,右侧:(112.5±5.6) g]和OVX+EOI组[左侧:(93.3±5.4) g,右侧:90.8±5.5) g]大鼠双侧咬肌机械刺激反应阈值显著降低(P<0.01);OVX+E2+EOI组[左侧:(81.2±6.2) g,右侧:79.8±7.7) g]阈值降低较对照组、OVX+E2组和OVX+EOI组显著(P<0.05);对照组、OVX+E2组、OVX+EOI组和OVX+E2+EOI组大鼠双侧海马CA3区p-ERK1/2阳性神经元比例依次增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K1/2蛋白表达量在对照组、OVX+E2组、OVX+EOI组依次增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OVX+E2+EOI组p-ERK1/2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 高浓度E2可加重EOI导致的OVX大鼠慢性咬肌痛敏,其中枢机制可能与海马内ERK1/2信号通路有关。

    伴与不伴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疗效比较及其与白细胞水平的相关分析
    徐欣然,霍芃呈,和璐,孟焕新,朱筠轩,靳东思奇
    2022, (1):  48-53.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08    
    摘要 ( )   HTML ( )   PDF (565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伴与不伴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并分析两组患者牙周基础治疗与白细胞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无系统性疾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32例(CP组),伴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27例(CP+DM组)。所有患者行全口牙周检查和空腹血液检查,记录患者入院时的数据作为基线资料,包括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 AL)、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 B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 PLI)、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计数和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CP+DM组额外记录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 HbA1c)。对所有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重复入院时的所有检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牙周临床指标及血液指标的变化差异,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WBC与牙周临床指标及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牙周炎症和破坏程度一致,但CP+DM组WBC水平显著高于CP组[(7.14±1.99)×109/L vs. (6.01±1.26)×10 9/L, P=0.01]。牙周基础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全口平均PD、AL、BI及PLI均显著低于入院时基线水平,且6个月时CP+DM组的PD比3个月时仍有进一步降低[(3.33±0.62) mm vs. (3.61±0.60) mm,P<0.0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相比,两组各项牙周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DM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基线水平[(7.09±0.79)% vs. (7.64±1.16)%,P<0.05;(7.06±0.78)% vs. (7.64±1.16)%,P<0.05], 6个月时的FBG显著低于基线水平[(7.35±1.14) mmol/L vs. (8.40±1.43) mmol/L,P<0.05]。CP组的WBC水平在治疗后3个月时显著低于基线水平[(5.35±1.37)×10 9/L vs. (6.01±1.26)×10 9/L,P<0.05],CP+DM组的WBC水平在治疗后6个月时显著低于基线水平[(6.00±1.37)×109/L vs. (7.14±1.99)×10 9/L,P<0.05]。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显示,WBC水平与PD及FBG呈一定程度正相关。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均能有效改善伴与不伴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状况,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但糖尿病患者的牙周指标及WBC水平对牙周基础治疗的反应慢于不伴糖尿病的患者,WBC在糖尿病与牙周炎的相互关联中有重要意义。

    105例口腔颅颌面部纤维性结构不良的临床病理分析
    薛江,张建运,时瑞瑞,谢晓艳,白嘉英,李铁军
    2022, (1):  54-6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09    
    摘要 ( )   HTML ( )   PDF (3094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口腔颅颌面部纤维性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FD)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确诊为FD或McCune-Albright综合征(McCune-Albright syndrome, MAS)的患者105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分别归类为单骨型、多骨型、MAS型及口腔颅颌面部特有的口腔颅面型纤维性结构不良(craniofacial fibrous dysplasia,CFD)四型,对各型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随访资料等进行分析。结果: 105例患者的男女比为1 ∶1.3,发病年龄0~56岁(中位数为12岁)。本组病例中,单骨型43例(40.95%), 其中上颌骨29例,下颌骨12例,颧骨2例;多骨型32例(30.48%);MAS型7例(6.67%);发生在颅上颌部位的FD,经影像学分析确诊CFD型23例(21.90%)。CFD在患者性别、术前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等方面有别于其他类型的FD。病理学上,各型FD的形态特点类似,但多骨型及MAS型患者可能出现以纤维成分增生为主的特征。结论: 口腔颅颌面部FD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有别于身体其他部位发生的FD病变,CFD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与发生于颅颌面部的单骨型或多骨型FD也有显著差异,应注意区分,以进一步明确CFD在临床处置及预后等方面的特殊性。

    28例口腔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周传香,周正,张晔,刘晓筱,高岩
    2022, (1):  62-6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10    
    摘要 ( )   HTML ( )   PDF (4317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回顾性分析基底样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诊治并经病理确诊为基底样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取诊断明确且组织学不伴有其他类型杂交瘤,并有明确手术治疗史及完善临床病理资料的基底样鳞状细胞癌28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筛选可用于鉴别诊断的特异性免疫标记,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生存分析,评估预后相关因素,同时随机选取28例临床分期相同的传统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28例基底样鳞状细胞癌最常发生的部位是舌及口底,为11例(11/28,39.3%),其余牙龈6例(6/28, 21.4%)、颊部5例(5/28, 17.9%)、腭部4例(4/28, 14.3%)、口咽部2例(2/28, 7.1%)。患者多为中晚期, 12例为Ⅱ期,16例为Ⅲ~Ⅳ期。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伴淋巴结转移者12例,占总病例数42.9%(12/28),局部复发者9例,伴远处转移者1例(转移至肺)。28例传统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伴淋巴结转移者13例,占总病例数46.4%(13/28)。局部复发者5例,伴远处转移者3例,其中2例转移至肺、1例转移至脑。临床分期相同的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组和传统鳞状细胞癌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4.6%、53.8%。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组织学上表现为基底样细胞构成的实性癌巢,癌巢中心一般不形成角化,常可见粉刺样坏死结构。28例基底样鳞状细胞癌均呈现CK5/6、P63强阳性表达,而神经内分泌标志物CgA和Syn阴性表达,其中8例呈P16阳性表达,1例局灶阳性表达SOX10,但CK7阴性。结论: 口腔基底样鳞状细胞癌中晚期患者多见,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但与相同临床分期的传统鳞状细胞癌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6阳性患者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预后较好;CK7与SOX10免疫组织化学可用于基底样鳞状细胞癌与实性型腺样囊性癌的鉴别诊断。

    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修复重建术后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苏俊琪,宋扬,谢尚
    2022, (1):  68-7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11    
    摘要 ( )   HTML ( )   PDF (1026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旨在发现行根治性肿瘤切除、颈淋巴结清扫并游离皮瓣修复重建术的原发性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并构建感染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行根治性肿瘤切除并游离皮瓣修复重建术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1 5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n=154)和未感染组(n=1 442), 分析感染组患者的病原菌特征。以患者是否发生术后感染作为结果变量,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确定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并用于构建感染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1 596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行修复重建术后发生感染154例,感染率为9.65%,感染部位以手术切口和呼吸道为主;共培养分离病原菌2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40株,占89.55%,以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为主;革兰阳性菌23株,占8.58%,以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为主;真菌5株,占1.87%。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高,对环丙沙星等比较敏感;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敏感。N分期≥1、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Ⅱ级、气管切开、住院天数>13 d是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据此构建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表达式为:预测概率值P=1/(1+e-a),a=-0.803+0.674×(N分期≥1)+0.518×(ASA分级≥Ⅱ级)+0.918×(气管切开)+1.581×(住院天数>13 d),Hosmer-Lemeshow χ2=10.647,P=0.223,提示模型的拟合度较好。模型预测患者术后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8,95%CI为0.789~0.846。结论: 口腔鳞状细胞癌修复重建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的感染预测模型可以有效预测口腔鳞状细胞癌修复重建术后感染的发生,使临床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监测和干预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利于预防和减少术后感染。

    常温流动牙胶应用于根尖诱导成形术后根管充填
    闫文娟,钟洁,林碧琛,丁美丽,陈小贤
    2022, (1):  77-8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12    
    摘要 ( )   HTML ( )   PDF (909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常温流动牙胶应用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后根管充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4—10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部儿童口腔科就诊因年轻恒牙牙髓坏死或根尖周病变经过完善的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的病例,共收集到病例9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采用常温流动牙胶充填系统,对照组采用热牙胶充填系统进行根管充填,记录每根管的根管充填时间,由患儿监护人填写VAS(visual analog scales)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估治疗疼痛程度,术后即刻拍摄X线片,评价根管充填效果,并分别对根管下段、中段、上段的三维充填严密程度进行分析,术后6个月、12个月进行临床检查并拍摄X线片判断治疗成功率。结果: 试验组平均每根管充填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1 s和 74 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26.67%和40.00%;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根管充填恰填且三维充填严密率分别为71.11%和60.00%;根尖1/3区域三维充填严密率为86.67%和6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中1/3及根上1/3根管充填的三维严密性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复查期内两组均未见根尖病变。结论: 常温流动牙胶应用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后根管充填可取得良好的根管充填效果,根尖1/3区域的根管充填效果优于热牙胶,常温流动牙胶能够缩短临床治疗时间,改善患儿的舒适度。

    新型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射流处理对牙本质胶原纤维交联化的影响
    马欣蓉,朱晓鸣,李静,李德利,李和平,谭建国
    2022, (1):  83-88.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13    
    摘要 ( )   HTML ( )   PDF (1933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新型大气压射频辉光放电(radio-frequency atmospheric-pressure glow discharge,RF-APGD)等离子体处理对牙本质胶原纤维交联化的影响。方法: (1)收集20颗新鲜拔除的、完整的第三磨牙,采用低速水冷精密切割机制备平行于牙合面的中层牙本质片,厚度为(1.5±0.1) mm,浸泡于10%(质量分数)H3PO4溶液中16 h获得全脱矿牙本质胶原纤维。将20个牙本质胶原纤维片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无处理,4个实验组采用气体温度为4 ℃的等离子体处理不同时间(20 s、30 s、40 s、50 s)。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牙本质胶原纤维结构及交联度,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胶原纤维表面形貌,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牙本质胶原纤维微观结构。(2)收集完整第三磨牙40颗,制备精细牙本质粉5 g,10%H3PO4溶液中完全脱矿,将牙本质胶原纤维粉平均分为5组。对照组无处理,实验组分别采用等离子体处理20 s、30 s、40 s、50 s,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各组交联度。(3)收集40颗完整第三磨牙,制备中层牙本质条。将牙本质胶原纤维条随机均分为5组,对照组无处理,实验组采用等离子体处理牙本质胶原纤维条各个轴面20 s、30 s、40 s、50 s,采用万能力学机测定牙本质极限拉伸强度。结果: (1)扫描电镜观察脱矿牙本质表面形貌显示,等离子体处理20 s、 30 s及40 s,脱矿牙本质表面胶原纤维网状结构均能维持蓬松;等离子体处理50 s会出现部分微结构的破坏;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等离子体处理20 s、30 s及40 s后,纤维结构蓬松,可见天然Ⅰ型胶原纤维典型的周期性横纹;红外光谱结果显示,等离子体处理后,胶原纤维的二级构象与对照组一致,且处理30 s及40 s后酰胺带强度明显增加。(2)茚三酮交联度测试结果显示等离子体处理30 s组及40 s组交联度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牙本质极限拉伸强度结果显示,对照组为(1.67±0.24) MPa,等离子体处理20 s、30 s、40 s、50 s组分别为(4.21±0.15) MPa、(7.06±0.30) MPa、(7.32±0.27) MPa、(6.87±0.17) MPa,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RF-APGD等离子体处理可以促进脱矿牙本质胶原纤维交联,同时明显增强了牙本质胶原纤维的机械性能。

    酸刺激对腮腺和下颌下腺唾液流率及成分的影响
    陈超伦,苏家增,俞光岩
    2022, (1):  89-9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14    
    摘要 ( )   HTML ( )   PDF (596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酸刺激对腮腺和下颌下腺唾液流率及成分的影响,为全面评估健康和疾病状态时的唾液腺功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然留取法收集210名健康志愿者在静息状态下的全唾液,负压吸引法收集腮腺、下颌下腺分泌液; 2%柠檬酸每间隔1 min滴于舌尖进行酸刺激,共5次,收集酸刺激状态下全唾液、腮腺及下颌下腺分泌液,称量计算各项唾液流率。生化分析仪检测唾液样本的K+、Na+、Cl-、Ca2+、总蛋白、总磷浓度及α-淀粉酶水平,对比分析不同类别唾液流率及成分的变化特点。结果: 与静息状态检测结果相比较,酸刺激后腮腺唾液流率增加的倍数(10.7倍)大于下颌下腺(2.9倍);腮腺唾液中的Na+、Cl-、Ca2+、总蛋白和α-淀粉酶浓度明显升高(P<0.05), 总磷、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P=0.34);下颌下腺唾液中的Na+和Ca2+浓度显著升高(P<0.05), 总磷浓度显著降低(P<0.05), Cl-浓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 总蛋白、K+和α-淀粉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P=0.07,P=0.95)。下颌下腺唾液中总磷的复合分泌速率不变(P=0.066), K+、Na+、Cl-、Ca2+、总蛋白、α-淀粉酶分泌速率升高(P<0.01)。腮腺唾液中K+、Na+、Cl-、Ca2+、总蛋白、总磷及α-淀粉酶的复合分泌速率均升高(P<0.01)。腮腺唾液中Na+、Cl-、K+、总磷、总蛋白、α-淀粉酶浓度高于下颌下腺(P<0.01),下颌下腺唾液中Ca2+浓度显著高于腮腺(P<0.001)。结论: 腮腺对酸刺激的反应更为强烈,下颌下腺分泌较为稳定; 酸刺激明显影响唾液中电解质的浓度,复合分泌速率是同时反映唾液流率和成分浓度的评价指标; 腮腺在唾液总蛋白、总磷和α-淀粉酶的分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下颌下腺是唾液中Ca2+的主要来源。

    垫底树脂和固位深度对树脂基纳米陶瓷髓腔固位冠修复磨牙抗折性能的影响
    李智,徐永祥,包旭东,王晓燕
    2022, (1):  95-9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15    
    摘要 ( )   HTML ( )   PDF (1665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有无垫底树脂和不同固位深度对树脂基纳米陶瓷髓腔固位冠修复下颌磨牙抗折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40颗完整离体下颌磨牙随机分为5组(①对照组:完整牙,②无垫底树脂组,③固位深度2 mm组,④固位深度3 mm组,⑤固位深度4 mm组),对组②~组⑤进行根管治疗、牙体预备与髓腔固位冠设计制作和粘固。所有样本包埋后使用万能力学试验机测试断裂强度,使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样本折裂模式,扫描电镜观察修复体断裂面微观特征结构。结果: 组①~组⑤样本断裂强度分别为 (3 069.34±939.50) N、(2 438.04±774.40) N、(3 537.18±763.65) N、(2 331.55±766.39) N、(2 786.98 ±709.24) N。使用垫底树脂和不同固位深度对树脂基纳米陶瓷髓腔固位冠修复磨牙断裂强度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①~组⑤样本可修复型折裂分别为2/8、1/8、1/8、2/8、0/8。有垫底树脂时(固位深度2、3、4 mm)修复体断裂面上止裂线和细小的扭转扭曲较多,裂纹均向根方扩展。无垫底树脂修复体断裂面还可见较多平行于咬合面的横向裂纹,自髓腔固位体中心指向外侧。结论: 使用树脂基纳米陶瓷髓腔固位冠修复磨牙时,进行树脂垫底和固位深度2 mm,其断裂强度最高。

    应用Delphi法构建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难度评分量表
    陈震,谷宝鑫,汤玉芳,闫子玉,倪方端,崔念晖
    2022, (1):  100-10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16    
    摘要 ( )   HTML ( )   PDF (606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影响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难度的相关指标,对不同操作和风险指标进行难度评分,构建出直观且准确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难度评分量表,以期帮助医生在术前对手术难度进行更加准确的分析与预测。方法: 以文献和临床回顾为基础,汇总拔牙难度指标。首先由10位来自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长期从事牙槽外科专业工作的医师组建专家名义小组,以面对面发放问卷的形式,请专家对汇总的拔牙难度指标是否需要保留进行打分,经商议后形成评估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难度一、二级条目框架;再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向30名Delphi专家发送问卷,经过两轮打分及修改,形成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难度评分量表。结果: 两轮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即专家的积极系数(Cj)均为100%;两轮Delphi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Cr)为0.92,说明结果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权威性;经过两轮打分及修改,专家打分变异系数(CV)变小,意见协调系数(W)升高,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第一轮CV为0.24,W为0.56(P<0.001);第二轮CV为0.19,W为0.72(P<0.001)],说明专家意见有较好的趋同性。最终形成含有12个一级指标和37个二级指标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难度评分量表,包含操作难度指标项、风险难度指标项和共同难度指标项。结论: 在进行全面文献检索的基础上,提出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难度由操作难度和风险难度共同构成的观点,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将专家长期的临床经验、专业知识转化成量化指标,作为拔牙难度预测的评分量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

    选择性激光熔化打印可摘局部义齿圆环形卡环固位力的有限元分析
    马珂楠,陈虎,沈妍汝,周永胜,王勇,孙玉春
    2022, (1):  105-11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17    
    摘要 ( )   HTML ( )   PDF (2608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有限元分析对比评价不同设计的选择性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 SLM)打印钴铬、纯钛、钛合金(Ti-6Al-4V)可摘局部义齿圆环形卡环的固位力,并分析卡环在脱位过程中的应力分布。方法: 设计A(体部宽度/厚度为1.9 mm/1.1 mm,卡环臂聚合度为0.8)和B (尺寸A的1.2倍)两种圆环形卡环尺寸,再针对上述尺寸分别设计进入0.25 mm(A1,B1)和0.50 mm(A2,B2)两种倒凹深度,建立上述4种形态的卡环和基牙的有限元模型,将测量得到的SLM金属(钴铬、纯钛、钛合金)的密度和弹性模量赋予卡环,将釉质的密度、弹性模量、泊松(Poisson)比赋予基牙。设置卡环臂尺寸为A且进入0.25 mm倒凹的铸造钴铬合金卡环为对照组(C), 并在有限元模型中赋予铸造钴铬合金的密度和弹性模量。所有金属的泊松比设定为0.33。在有限元模型中,沿脱位方向对卡环施加5 N的初始载荷, 计算卡环沿脱位方向的最大位移,若卡环没有完全脱位,则每次在卡环上重新施加比上一次多5 N的载荷,直至卡环能够完全脱位,从而得出不同组卡环的固位力区间。经过上述有限元模型测试,筛选出与对照组卡环固位力区间相同的SLM金属卡环,进一步进行实体的就位/脱位实验验证,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其von Mises应力分布。结果: 有限元分析发现B1、B2形态的SLM金属(钴铬、纯钛、钛合金)卡环,A2形态的SLM钴铬卡环的固位力均大于对照组卡环。A1形态的SLM纯钛和钛合金卡环的固位力小于对照组卡环。A1形态的SLM钴铬卡环、A2形态的SLM纯钛和钛合金卡环的固位力与对照组卡环相当(15~20 N), 进一步的实体测试表明,这3组SLM金属卡环固位力分别为(21.57±5.41) N、(19.75±4.47) N、(19.32±2.04) 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3组卡环中,除SLM钛合金卡环外,SLM钴铬和纯钛卡环的最大von Mises应力均超过各自的屈服强度。结论: 对于SLM工艺加工制作的卡环,卡环臂尺寸和进入倒凹深度均相同的钴铬卡环的固位力大于纯钛和钛合金卡环,可通过调整进入倒凹深度和卡环臂尺寸来调整SLM金属卡环的固位力。考虑到义齿在患者口内的长期稳定使用,如采用SLM工艺加工卡环,建议设计卡环臂尺寸为A,进入倒凹量为0.50 mm,并采用钛合金材料制作。

    两种硅酸钙类材料用于成熟恒牙牙髓切断术的临床效果
    钱锟,潘洁,朱文昊,赵晓一,刘畅,雍颹
    2022, (1):  113-118.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18    
    摘要 ( )   HTML ( )   PDF (1436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两种硅酸钙类材料——生物陶瓷材料iRoot和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 MTA)在成熟恒牙牙髓切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 年 11月至2019 年9 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综合科就诊患者,对龋源性露髓的成熟恒前磨牙、磨牙行牙髓切断术,随机分组,使用iRoot(iRoot组,n=22)和MTA(MTA组,n=21)作为盖髓剂,并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通过临床检查(温度测试和电活力测试)及影像学检查评价临床疗效。对患者、评价者采用盲法,但由于两种盖髓剂性状有明显差异,因此对实施治疗者(接诊医师)未能采用盲法。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牙列及牙位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失访7例(iRoot组4例,MTA组3例)。两组各有1例在3个月复查时出现一过性敏感,而在6个月复查时牙髓活力正常。iRoot组有1例在12个月复查时出现一过性敏感。两组12个月随访时的成功率均为100%,治愈率分别为94.4%(iRoot组)及100%(MTA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oot组无病例发生明显的牙冠变色,而MTA组有3例患牙出现明显牙冠变色。结论: 12个月观察期内, iRoot用于成熟恒牙活髓保存治疗取得与MTA相似的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iRoot不易造成治疗后牙齿变色且操作便利,因此拥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种植体周病非手术治疗中联合应用甘氨酸粉喷砂的临床效果评价
    孙菲,李思琪,危伊萍,钟金晟,王翠,胡文杰
    2022, (1):  119-12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19    
    摘要 ( )   HTML ( )   PDF (1908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单纯手工黏膜下刮治与联合应用甘氨酸粉喷砂在非手术治疗种植体周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临床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的种植体周病患者。共纳入28例患者的62颗种植体,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13例/32颗种植体)采用钛刮治器行黏膜下刮治联合应用甘氨酸粉喷砂治疗,对照组(15例/30颗种植体)单纯使用钛刮治器行黏膜下刮治。分别记录基线期和治疗后8周种植体周探诊深度(peri-implant probing depth,P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和探诊溢脓种植体占该组总种植体数目的百分比(suppuration on probing %,SoP%),比较治疗前后种植体周临床指标的变化及治疗后组间差异。结果: 治疗后8周两组种植体的平均PLI、PPD、BI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试验组BI更低(2.7±0.8 vs. 2.2±0.7,P<0.05),BI改善值更大(0.6±0.7 vs. 1.1±0.6,P<0.01),SoP%降低更多(21.9% vs. 10.0%, 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罹患种植体周黏膜炎的种植体,试验组BI及SoP%改善值大于对照组(1.0±0.7 vs. 0.4±0.7,P=0.02;6.3% vs. 0,P=0.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间PLI和PPD改善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罹患种植体周炎的种植体,两组间PLI、PPD、BI及SoP%改善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甘氨酸粉喷砂和单纯手工黏膜下刮治均可改善种植体周软组织炎症,而前者在改善种植体周软组织出血及探诊溢脓,特别是罹患种植体周黏膜炎的效果方面更佳。

    种植体折裂的临床分型与临床治疗方案
    李熠,尉华杰,邱立新
    2022, (1):  126-133.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20    
    摘要 ( )   HTML ( )   PDF (4486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对32枚折裂种植体的再治疗随访观察,拟提出一套基于种植体折裂位置与骨吸收形态的种植体折裂二元临床分型法,并依据此分型归纳总结种植体折裂的治疗决策,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1994年4月至2019年8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及第四门诊部就诊且由作者团队种植治疗后出现种植体折裂并接受再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和长期随访,提出基于种植体折裂形态与骨吸收的二元临床分型法,并探讨基于种植体折裂新分型的治疗方案。结果: 回顾了5 481例患者(10 642枚种植体), 共发现27例患者(32枚种植体)折裂。在新分型体系下,种植体颈部垂直型折裂(F1,50.0%) 与种植体颈部水平型折裂(F2,40.6%) 多见,深部水平型折裂(F3,9.4%) 少见,植体周围骨缺损的3种类型(D1:无骨吸收或窄骨内袋;D2:四壁杯状骨缺损;D3:杯状骨缺损伴颊侧和/或舌侧骨缺损)则分布均匀。在种植体折裂二元分型体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F1D1型(31.3%)和F2D2型(25.0%), 其中F1与D1成显著正相关(r=0.592, P<0.001);F2与D2成显著正相关 (r=0.352, P=0.048); F1与D2成显著负相关 (r=-0.465, P=0.007)。种植体折裂最常采用的治疗手段为植体取出+引导骨再生术+延期种植(65.6%);其次为植体取出+同期种植(18.8%)。F1D1分型与植体取出+同期种植的治疗策略显著相关(r=0.367, P=0.039)。结论: 种植体折裂二元新分型法可以较好适应临床应用,并能为种植体折裂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

    深度学习算法辅助构建三维颜面正中矢状平面
    朱玉佳,许晴,赵一姣,张磊,付子旺,温奥楠,高梓翔,张昀,傅湘玲,王勇
    2022, (1):  134-13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21    
    摘要 ( )   HTML ( )   PDF (1829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旨在建立一种可准确确定三维颜面解剖标志点的深度学习算法——多视图堆叠沙漏神经网络(multi-view stacked hourglass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MSH-CNN), 并结合赋权普氏分析算法实现三维颜面正中矢状平面的自动构建。方法: 收集面部无明显畸形的受试者100例,获取三维颜面数据,由专家进行颜面标志点(21个)和正中矢状平面的标注。以上述其中80例受试者三维颜面数据作为训练集数据,训练并建立本研究的MSH-CNN算法模型。以其余20例作为测试集数据,由训练后的深度学习算法自动确定每例数据的三维颜面解剖标志点(21个), 并评价算法标点与专家标点间“定点误差”。将MSH-CNN自动确定的三维颜面解剖标志点应用于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建立的赋权普氏分析算法,可自动构建出20例受试者的三维颜面正中矢状平面。计算MSH-CNN结合赋权普氏分析算法构建的正中矢状平面与专家正中矢状平面间“角度误差”,评价三维颜面正中矢状平面自动构建方法的效果。结果: 针对20例面部无明显畸形的受试者,基于MSH-CNN和赋权普氏分析算法构建正中矢状平面与专家平面间的角度误差平均为0.73°±0.50°,其中MSH-CNN自动确定颜面21个解剖标志点的定点误差平均为(1.13±0.24) mm,眶区定点误差最大平均为(1.31±0.54) mm,鼻区定点误差最小平均为(0.79±0.36) mm。结论: 将深度学习算法与赋权普氏分析算法结合应用,实现了三维颜面正中矢状平面的全自动构建,初步达到了临床专家的构建效果,为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开发奠定了基础。

    不同材料及厚度椅旁CAD/CAM瓷贴面的边缘特征
    李怡,王丽瑜,刘晓强,周倜,吕季喆,谭建国
    2022, (1):  140-14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22    
    摘要 ( )   HTML ( )   PDF (1861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不同材料及厚度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瓷贴面的边缘粗糙度和边缘密合度,旨在为瓷贴面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在树脂人工牙上进行对接型瓷贴面牙体预备,利用扫描仪扫描预备体,利用椅旁切削设备CAD/CAM瓷贴面。根据陶瓷材料类型(玻璃基陶瓷和树脂基陶瓷)及贴面厚度(0.3 mm和0.5 mm)将贴面分为4组(n=9),共36个。利用体式显微镜拍摄瓷贴面边缘形貌的数码照片,在软件内测量边缘粗糙度;利用间隙检查剂和数字化扫描与测量方法评价瓷贴面的边缘密合度;同时利用万能力学试验机测试玻璃基陶瓷和树脂基陶瓷条形试件(n=20)的力学性能。结果: 厚度为0.3 mm和0.5 mm玻璃基陶瓷贴面的边缘粗糙度分别为(24.48±5.55) μm和(19.06±5.75)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厚度为0.3 mm和0.5 mm树脂基陶瓷贴面的边缘粗糙度分别为(6.13±1.27) μm和(6.84±2.19) 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基陶瓷贴面的边缘粗糙度大于树脂基陶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厚度为0.3 mm和0.5 mm玻璃基陶瓷贴面的边缘密合度分别为(66.30±26.71) μm和(85.48±30.44) μm,厚度为0.3 mm和0.5 mm树脂基陶瓷贴面的边缘密合度分别为(56.42±19.27) μm和(58.36±8.33) μm,4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基陶瓷的弯曲强度为(327.40±54.25) MPa,弯曲模量为(44.40±4.39) GPa,回弹模量为(1.24±0.37) MPa;树脂基陶瓷的弯曲强度为(173.71±16.61) MPa,弯曲模量为(11.88±0.51) GPa,回弹模量为(1.29±0.27) MPa;玻璃基陶瓷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大于树脂基陶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两种材料的回弹模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椅旁CAD/CAM玻璃基陶瓷贴面的边缘粗糙度大于树脂基陶瓷贴面,但二者的边缘密合度无显著差异。增加贴面厚度可降低玻璃基陶瓷贴面的边缘粗糙度,但对树脂基陶瓷贴面的边缘粗糙度无影响。

    动态导航下不同深度环钻定位精确度的体外评价
    刘思民,赵一姣,王晓燕,王祖华
    2022, (1):  146-15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23    
    摘要 ( )   HTML ( )   PDF (3385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3D打印的体外模型评价使用动态导航系统引导下环钻在不同深度定位的精确度。方法: 设计并使用3D打印技术以Veroclear树脂制作标准化模型,分别在距离模型外表面5、10、15 mm深度预留半球型空腔。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并将数据导入动态导航软件中(迪凯尔公司,中国),建立导航路径规划。在导航引导下使用直径4.5 mm的环钻完成入路操作,每个深度完成10例入路。拍摄术后模型的CBCT,重建导航下的入路轨迹,并与设计路径进行对比,计算实际动态导航路径与设计路径之间的二维距离偏差、深度偏差、三维距离偏差及角度偏差。结果: 5 mm深度下动态导航终点位置与目标位置的二维距离偏差为(0.37±0.06) mm、深度偏差为(0.06±0.05) mm、三维距离偏差为(0.38±0.07) mm、角度偏差为2.46°±0.54°;10 mm深度下动态导航终点位置与目标位置的4项偏差分别为(0.44±0.05) mm、(0.16±0.06) mm、(0.47±0.05) mm、2.45°±1.21°;15 mm深度下动态导航终点位置与目标位置的4项偏差分别为(0.52±0.14) mm、(0.16±0.07) mm、(0.55±0.15) mm、3.25°±1.22°。随着进入深度的增加,动态导航系统的三维及深度精确度均下降(P<0.01),定位角度偏差与进入深度无关(P>0.01)。结论: 动态导航技术在15 mm的深度范围内仍可以达到较高的定位精确度,但其偏差值随着进入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老年流感肺炎的临床特征及D-二聚体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李佳,徐钰,王优雅,高占成
    2022, (1):  153-16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24    
    摘要 ( )   HTML ( )   PDF (1039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老年流感肺炎的临床特征以及D-二聚体与流感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肺炎的甄别和管理。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起连续5个流感季(当年10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断为流感肺炎的住院患者,年龄>65岁,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方式及预后,比较重症和非重症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D-二聚体与肺炎严重程度的关系,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其预测流感肺炎死亡的效能。结果: 共纳入实验室确诊的老年流感肺炎住院患者52例,男性31例(59.6%),平均年龄(77.1±7.4)岁,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者19例(36.5%),约70%病例出现不同程度发热,重症肺炎组与非重症肺炎组相比,呼吸困难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19例,73.7% vs. 10/33例,30.3%,P=0.004),重症肺炎组的CURB-65(confusion, urea, respiratory rate, blood pressure, and age>65)评分、肺炎严重度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 PSI)评分、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尿素氮、空腹血糖、D-二聚体均高于非重症肺炎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01、<0.001、0.003、0.038、0.018、<0.001),重症肺炎组的白蛋白则低于非重症肺炎组[(35.8±5.6) g/L vs. (38.9±3.5) g/L, t=-2.348,P=0.018]。入院首次检测的D-二聚体与PS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40, 95%CI:0.302~0.714,P<0.001),与氧合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559, 95%CI:-0.726-~0.330,P<0.001)。以患者是否住院期间死亡绘制ROC曲线,D-二聚体曲线下面积为0.765(95%CI:0.627~0.872),PSI曲线下面积为0.843(95%CI:0.716~0.929),二者相比,检验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360,P=0.174)。D-二聚体>1 225 μg/L预测流感肺炎住院期间死亡的敏感性为76.92%,特异性为74.36%。结论: 高龄老年流感肺炎患者的发热症状不典型,呼吸困难是重症肺炎的突出表现,D-二聚体升高与老年流感肺炎严重程度相关,D-二聚体>1 200 μg/L对于老年重症流感肺炎住院期间死亡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与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关系
    许颖,次仁央金
    2022, (1):  161-16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25    
    摘要 ( )   HTML ( )   PDF (514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与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关系,以期为我国西藏地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1月1日—2021年4月30日因消化性溃疡出血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患者为病例组,以同一时期在泌尿外科住院的无消化性溃疡、无消化道出血病史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按照性别、年龄(±2岁)、民族(藏族、汉族),以及居住地海拔高度(分为<4 000 m和≥4 000 m两组)进行1 ∶1病例匹配,病例组与对照组各纳入393例。两组间针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居住地,吸烟,饮酒,服用NSAIDs/抗凝药物,合并HAPC、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慢性肺病、关节病等慢性疾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病例组中合并HAPC患者28例(7.1%),对照组为5例(1.3%),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95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APC(OR=5.270,95%CI:1.806~15.380)、居住在城镇(OR=2.369,95%CI:1.559~3.602)、饮酒(OR=3.238,95%CI: 1.973~5.317)及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抗凝药物(OR=20.584,95%CI:2.639~160.545)是我国西藏地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调整了居住在城镇、饮酒、服用NSAIDs/抗凝药物等可能的混杂因素后,HAPC与我国西藏地区消化性溃疡出血风险增加有关(OR=5.270)。结论: 我国西藏地区合并HAPC的患者可显著增加消化性溃疡出血风险。

    气管插管和喉罩在手术室与滑雪场雪道建立人工气道时间的比较
    白鹏,怀伟,夏天,杨钟玮,郭向阳,周方
    2022, (1):  166-16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26    
    摘要 ( )   HTML ( )   PDF (446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手术室内和滑雪场雪道条件下,气管插管和喉罩置入的完成时间,探讨滑雪场雪道条件下人工气道建立的优选方法。方法: 在滑雪场雪道上,以头下脚上位放置模拟人,由一名麻醉医生穿戴全套的滑雪服、头盔、雪镜、手套以及滑雪鞋,分别采用可视喉镜辅助下气管插管(气管插管组)和喉罩置入(喉罩组)的方法为模拟人建立人工气道,每种方法重复5次,记录人工气道建立的时间。在医院手术间内,将模拟人平放于手术床上,由同一名麻醉医生采用相同的方法完成人工气道建立,重复5次并记录时间。比较手术室内气管插管及喉罩置入的时间与滑雪场雪道完成同样操作所需要的时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手术室内,气管插管操作时间长于喉罩置入操作时间[(79.8±10.4) s vs. (53.4±2.7) s, P=0.005];滑雪场雪道上气管插管操作时间长于喉罩置入操作时间[(209.2±32.7) s vs. (72.2±3.1) s,P=0.001]。滑雪场雪道上气管插管完成时间长于手术室内气管插管完成时间(t=-7.851,P=0.001)。滑雪场雪道喉罩置入完成时间长于手术室内相同操作完成时间(t=-19.391,P<0.001)。结论: 滑雪场雪道条件下,可视喉镜辅助下气管插管和喉罩置入均可较快完成人工气道建立,但所需时间均长于在手术室内完成相同操作所需要的时间;喉罩置入建立人工气道花费的时间短于可视喉镜引导下气管插管,在滑雪现场救援中可能具有一定优势。

    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预期的患者因素
    李志昌,侯云飞,周之伟,姜龙,张舒,林剑浩
    2022, (1):  170-17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27    
    摘要 ( )   HTML ( )   PDF (1690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术前预期会影响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主观满意度及客观功能,调查患者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预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08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以及术前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 膝关节置换手术预期量表评分、30秒座椅站立测试、40米快速步行测试、12级爬楼梯测试、3米起立行走测试、6分钟步行测试、美国西部Ontario和McMaster大学(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膝关节学会评分 (Knee Society score,KSS)、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36-item short-from health survey, SF-36)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以及连续7天的每日步数。对各数据的观察值进行描述性报告,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并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患者的平均术前预期评分为58.98±5.44,其与患者的12级爬楼梯测试、3米起立行走测试、6分钟步行测试、KSS功能评分、SF-36的精神健康评分有弱相关性(相关系数0.1~0.3),与患者的每日平均步数,30秒座椅站立测试, 40米快速步行测试,KSS膝关节评分,WOMAC及其疼痛、僵直、功能三个评分,SF-36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及躯体健康评分有中度相关性(相关系数0.3~0.6)。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仅有30秒座椅站立测试和SF-36量表中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及活力与患者对手术效果的预期评分有相关性(P<0.05)。结论: 术前疼痛更重、躯体功能更差、整体健康状况更低下的患者更迫切希望得到改善,医生要在术前与预期不现实的患者充分沟通。

    去分支杂交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结果比较
    李伟浩,李伟,张学民,李清乐,焦洋,张韬,蒋京军,张小明
    2022, (1):  177-18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28    
    摘要 ( )   HTML ( )   PDF (1150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和对比去分支杂交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近远期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18例患者和采用杂交手术治疗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杂交手术组中,夹层动脉瘤、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以及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3分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结果: 去分支杂交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45±85) min,术中出血量为(955±599) mL,术后30 d发生并发症2例,没有截瘫,死亡1例,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为18.2%,死亡率为9.1%。传统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60±245) min,术中出血量为(6 100±4 536) mL,术后30 d发生并发症12例,其中截瘫1例,死亡4例,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死亡率为22.2%。去分支杂交手术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传统手术(P<0.001),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1)。随访期内,杂交手术组二次手术4例,死亡3例,1年、5年和10年的全因生存率分别为72%、54%和29%;传统手术组二次手术1例,死亡5例,1年、5年和10年的全因生存率分别为81%、71%和35%。杂交手术和传统手术在全因生存率和动脉瘤生存率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去分支杂交手术是一种治疗高危胸腹主动脉瘤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但中远期疗效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手臂位置对射波刀放射治疗脊柱肿瘤患者的剂量学影响
    李君,刘旭红,王工,程程,庄洪卿,杨瑞杰
    2022, (1):  182-18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29    
    摘要 ( )   HTML ( )   PDF (2409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患者手臂位置变化对射波刀脊柱肿瘤放射治疗潜在剂量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胸椎与腰椎肿瘤患者各12例,勾画患者手臂轮廓并修改CT值和密度,使其等效为空气,模拟手臂完全移出射野的极端情况。保留原治疗计划的射束条件再次计算剂量,通过与原始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 histogram, DVH)的参数比较,分析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 PTV)100%处方剂量的覆盖体积(V100)、95%PTV体积受照剂量(D95)、90%PTV体积受照剂量(D90)、适形指数(conformity index, CI)与异质性指数(heterogeneity index, HI),以及脊髓、胃、食管、肠道的最大受照剂量(Dmax)、1cc体积(1 mL)受照剂量(D1cc)和2cc体积(2 mL)受照剂量(D2cc)的变化。结果: 与原治疗计划相比,模拟计划的PTV V100D95D90、CI平均升高0.86%、2.02%、1.97%、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脊髓DmaxD1ccD2cc平均升高2.35%、2.59%、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胃D2cc平均升高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食管与肠道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基于射波刀的脊柱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最极端的双臂位置情况下,发现手臂位置的改变对剂量学影响很小,并且随手臂位置的改变,靶区与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 OAR)的剂量有所增加,但增幅相对较小,因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患者确实无法始终保持手臂位置一致时,可以进行合理的调整,但是为了保证剂量的精确投照,应尽可能实现患者治疗体位的稳定性与一致性。

    技术方法
    预成刚性连接杆用于无牙颌种植即刻印模制取的应用评价
    王鹃,尉华杰,孙井德,邱立新
    2022, (1):  187-19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30    
    摘要 ( )   HTML ( )   PDF (3093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传统夹板式印模和利用预成刚性连接杆系统进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印模制取的操作复杂程度及精度差异。方法: 制备带有6颗种植体替代体的下颌无牙颌标准模型,种植体植入位置平齐骨面,在种植体替代体上连接多牙修复基台。对照组采用传统开窗夹板式印模技术制取印模,在多牙修复基台上连接转移杆,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制作夹板,并制取开窗印模。试验组采用刚性连接杆系统制取开窗印模,在多牙修复基台上连接临时修复套筒,根据种植体间距,选择合适长度的预成刚性连接杆,使用少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将套筒和预成刚性连接杆固定,制取开窗印模。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重复6次印模制取,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印模制取耗时差异。在制取的印模上连接基台替代体,灌制石膏模型,并使用模型扫描仪将石膏模型和标准模型转化为三角网格数据文件。将试验组和对照组模型分别与标准模型进行精度差异测量,比较两种印模方法获得模型的精度差异。结果: 在标准模型上进行印模制取,试验组用时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4.5±63.3) s vs. (1 478.3±156.2) s, P<0.05]。与标准模型相比,在种植体基台处,试验组制取印模灌制模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aquare,RMS)与对照组模型基本相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9±5.5) μm vs. (20.2±8.0) μm, P>0.05]。结论: 预成刚性连接杆可以简化无牙颌种植即刻固定修复的印模流程,节约椅旁操作时间,获取的印模精度与传统印模技术无显著差异,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姿势微笑位口唇对称参考平面的数字化构建及初步应用验证
    邱淑婷,朱玉佳,王时敏,王飞龙,叶红强,赵一姣,刘云松,王勇,周永胜
    2022, (1):  193-19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1.031    
    摘要 ( )   HTML ( )   PDF (2009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数字化技术构建姿势微笑(posed smile)位口唇对称参考平面(symmetry reference plane, SRP)的方法,实现姿势微笑位口唇SRP的自动化构建,并评价其初步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18名研究对象的三维面部和牙列数据,基于赋权普氏分析(weighted Procrustes analysis,WPA)算法和区域迭代最近点(iterative closest point,ICP)算法,分别构建每位受试者WPA算法和初学者ICP算法的姿势微笑位口唇SRP作为实验组,以专家定义的“真值平面(truth plane,TP)”作为对照组,比较WPA算法和初学者ICP算法确定的SRP与TP间的角度差异。将姿势微笑位下WPA算法自动获得的口唇SRP应用于前牙美学修复的数字化设计,进行临床初步应用评价。结果: 18名受试者姿势微笑位下WPA算法建立的口唇SRP与TP角度差异为1.78°±1.24°,初学者ICP算法建立的口唇SRP与TP角度差异为7.41°±4.3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牙美学设计时,参照姿势微笑位下WPA算法自动获得的口唇SRP进行前牙修复体美学设计,受试者评分为(8.48±0.57)分;常规数字化方案按照原有牙列对称平面进行修复体设计,受试者评分为(5.20±1.31)分,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WPA算法自动构建的姿势微笑位口唇SRP较初学者ICP算法更准确,与“真值平面”非常相近,可以为口腔美学分析和设计提供重要参考,参照WPA算法自动构建的口唇SRP进行前牙修复体设计,能有效促进医患交流,提高患者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微信公众号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编辑出版:《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主  编:詹启敏
编辑部主任:曾桂芳
国内刊号:CN 11-4691/R
国际刊号:ISSN 1671-167X
邮发代号:国内2-489 国外BM283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