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1年 第5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1-12-18
全选: 合并摘要 隐藏/显示图片
  • 专家笔谈
    痛风关节炎治疗中几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张学武
    2021, (6):  1017-101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01    
    摘要 ( )   HTML ( )   PDF (61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著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WEAK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表达
    娄雪,廖莉,李兴珺,王楠,刘爽,崔若玫,徐健
    2021, (6):  1020-102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02    
    摘要 ( )   HTML ( )   PDF (1089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检测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剂(tumor necrosis factor-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基因DNA甲基化水平、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蛋白浓度,探究TWEAK基因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发病机制的关联。方法:采用MassARRAY法检测112例RA患者和86例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WEAK基因DNA甲基化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TWEAK基因mRNA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TWEAK蛋白浓度。比较RA组和健康对照组TWEAK基因DNA甲基化水平、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蛋白浓度,并分析其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结果:RA组TWEAK基因总体甲基化水平和CpG_11、CpG_17.18.19.20、CpG_40.41.42位点甲基化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2,P=0.01,P=0.006,P=0.002),高疾病活动度组CpG_55.56位点甲基化水平高于中低疾病活动度组(P=0.041)。RA组外周血TWEAK基因mRNA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23),高疾病活动度组TWEAK基因mRNA表达水平低于中低疾病活动度组(P=0.035)。RA组血清TWEAK蛋白浓度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8), 但其与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82,P<0.001)。结论:TWEAK基因与RA的发病和病情活动程度密切相关,其高甲基化状态可能为调控mRNA低表达的表观遗传学机制之一,可作为临床监测和评价RA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趋化因子CXCL9和CXCL10在骨侵蚀中的作用
    钟华,徐丽玲,白明欣,苏茵
    2021, (6):  1026-103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03    
    摘要 ( )   HTML ( )   PDF (807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CXCL9和CXCL10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分析其对RA发生骨侵蚀的作用,探讨CXCL9和CXCL10在R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105例RA患者、90例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患者和25例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 HC)血清CXCL9、CXCL10水平并比较各组间差异,分析其与RA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疾病活动性及骨侵蚀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CXCL9和CXCL10水平与RA患者骨侵蚀的相关性。结果:RA组患者血清CXCL9、CXCL10水平显著高于OA组和HC组(P<0.01、P<0.01),RA患者血清CXCL9水平与肿胀关节数(swollen joints, SJC)、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呈正相关(P<0.05),血清CXCL10水平与压痛关节数(tender joints, TJC)、SJ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A、IgM、RF及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ACPA)呈正相关(P<0.05)。此外,血清CXCL9、CXCL10水平均与RA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28, DAS28)呈正相关(P=0.013、P=0.006),且高疾病活动度组(DAS28≥5.1)的血清CXCL9、CXCL10水平显著高于中低疾病活动度组(DAS28<5.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病程长、高疾病活动度及血清CXCL9水平升高与RA患者发生骨侵蚀相关(P<0.05)。结论:RA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CL9和CXCL10的表达水平升高,与RA疾病活动性及骨侵蚀具有相关性,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及骨破坏过程。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角膜溃疡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分析
    罗靓,霍文岗,张钦,李春
    2021, (6):  1032-103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04    
    摘要 ( )   HTML ( )   PDF (1112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角膜溃疡(ulcerative keratitis,UK)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及临床转归。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21年5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RA患者4 773例,筛选出合并UK的患者16例(UK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 选取无UK的对照组患者72例。对PSM后的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RA合并UK表现为单纯边缘性UK 8例、边缘性UK伴穿孔5例、边缘性UK伴葡萄膜炎2例、中央性UK伴穿孔1例。UK组肿胀关节数显著高于对照组[6.0(2.5,23.0) vs. 3.0(1.0, 9.8),Z=-2.047,P=0.041],UK组继发干燥综合征(Sjögren syndrome,SS)的比例(37.5% vs. 6.9%, χ2=11.175,P=0.004)及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37.5% vs. 8.3%, χ2=9.456,P=0.008)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柳氮磺吡啶(12.5% vs. 48.6%, χ2=7.006,P=0.008)、来氟米特(31.3% vs. 63.9%, χ2=5.723,P=0.017)及金制剂(6.3% vs. 33.8%, χ2=4.841,P=0.032)的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回归分析显示肿胀关节数(OR=1.148)、继发SS(OR=79.118)、合并ILD(OR=6.596)及柳氮磺吡啶的使用(OR=0.037)与RA合并UK的发生存在独立相关性(P<0.05)。结论:UK为RA的少见并发症,多为边缘性UK。肿胀关节数、继发SS、合并ILD及柳氮磺吡啶的使用与RA合并UK发生存在独立相关性。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足踝部体征和超声下病变的一致性
    邓雪蓉,孙晓莹,张卓莉
    2021, (6):  1037-104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05    
    摘要 ( )   HTML ( )   PDF (510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踝部和跖趾(metatarsophalangeal, MTP)关节的体征与超声下炎性病变的一致性。方法: 纳入查体发现双踝和跖趾关节中至少1个部位有压痛和/或肿胀、且接受双足踝关节灰阶(greyscale, GS)和能量多普勒(power Doppler, PD)超声检查的RA患者,分析各关节部位压痛、肿胀的体征和超声病变的发生率,研究体征和超声下关节腔积液、滑膜炎或腱鞘炎三种炎性病变的一致性。结果: 纳入113例RA患者,平均年龄(52.5±12.6)岁,中位病程60(13,129)个月,基于红细胞沉降率的28个关节计数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 joints based on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DAS28(ESR)]为5.1±1.7,基于C反应蛋白的28个关节计数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 joints based on C reactive protein, DAS28(CRP)]为4.6±1.5。查体发现在双踝和MTP 1~5关节中,踝关节压痛和肿胀最常见,分别为52.7%和31.9%;而超声发现GS阳性滑膜炎最多见于MTP2关节(34.1%),其次为踝关节(32.7%)和MTP1关节(27.9%); PD阳性滑膜炎最易出现在MTP1关节(14.2%), 其次为踝关节(12.4%)和MTP2关节(10.6%)。腱鞘炎的总体发生率为 41.1%, 其中超过半数为胫骨后肌腱鞘炎,GS和PD的阳性率分别为22.1%和17.6%。关节腔积液最多见于踝关节(9.7%),骨侵蚀最多见于MTP5关节(19%)。踝和MTP关节的临床体征与超声下三种炎性病变的总体一致性均较差(κ<0.2,P<0.05)。一致性相对最好的是踝关节肿胀与超声下炎性病变(κ=0.225,P<0.05), 其中与滑膜炎的一致性一般(κ=0.231,P<0.05),与腱鞘炎的一致性较差(κ<0.20,P<0.05)。关节腔积液与各关节的压痛或肿胀无一致性(P>0.05)。结论: RA患者中足踝部体征与超声下所见炎性病变的总体一致性较差,体格检查发现踝关节压痛/肿胀最多见,然而超声下所见病变更多见于MTP关节;超声可以额外发现足踝部关节的异常病变,有助于临床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类型和程度。

    IgG4相关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临床特点分析
    孟广艳,张筠肖,张渝昕,刘燕鹰
    2021, (6):  1043-1048.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06    
    摘要 ( )   HTML ( )   PDF (1186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提高对IgG4相关性疾病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认识,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IgG4相关性疾病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及治疗方面的特点。结果:10例IgG4相关性疾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患者中,垂体受累者6例,硬脑膜受累者4例;单纯神经系统受累者仅2例,其余8例患者均合并其他脏器受累;一半患者以神经系统受累为首发表现,神经系统症状多表现为多饮、多尿、头痛、视力下降等。实验室检查中,9例(90.0%)血清IgG4水平升高,血清总IgE升高者7例(87.5%),部分患者血清IgG、血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升高,补体C3、C4下降。8例患者接受了不同部位的组织病理活检,病理检查均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部分可见纤维组织增生。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糖皮质激素治疗,8例(80%)联合了免疫抑制剂治疗,3例因病情反复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所有患者中,2例(20%)达到完全缓解,8例(80%)部分缓解,中位随访时间13.5个月,复发4例。结论:IgG4相关性疾病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中,垂体、硬脑膜为常见受累部位,大多合并其他脏器受累,但半数患者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因症状不典型,应结合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行组织病理活检明确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初治患者颈椎失稳情况及临床特征
    张璐,胡小红,陈澄,蔡月明,王庆文,赵金霞
    2021, (6):  1049-105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07    
    摘要 ( )   HTML ( )   PDF (1149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初治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合并颈椎失稳者占比情况以及临床特征,并与经治RA患者颈椎失稳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进行比较。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期间行颈椎X线检查且有临床用药记录的RA患者,收集包括颈部症状等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资料以及颈椎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初治RA患者颈椎失稳人群的构成比,比较有无颈椎失稳两组初治RA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初治及经治RA患者的颈椎失稳情况和临床特点。结果:408例RA患者中初治患者105例,女性87例,占82.9%,患者平均年龄(52±14)岁,病程中位数24个月,最短2周,最长30年。28.6%(30/105)合并颈椎失稳,其中病程≤24个月的初治RA颈椎失稳的发生率达13.6%。颈椎失稳组和无颈椎失稳组患者的颈部相关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未合并颈椎失稳患者相比,颈椎失稳患者病程更长[60(18,180)个月vs. 16(8,51)个月],更多合并外周关节畸形(63.3%vs. 21.3%),血红蛋白水平较低 [(106.90±21.61) g/L vs. (115.77±14.69) g/L],经治及初治RA患者颈椎失稳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颈椎失稳RA患者中,初治RA患者除病程更短[120.0 (72.0, 240.0)个月vs. 60.0 (27.0, 167.5)个月]外,各类型构成情况与经治RA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治RA患者颈椎失稳发生率较高,与经治RA患者颈椎失稳发生率相似,病程小于24个月的早期初治RA患者中已有相当比例合并颈椎失稳;颈部相关症状在初治RA患者合并颈椎失稳人群中并无明显特异性;对具有病程长、外周关节畸形比例高及血红蛋白水平低临床特点的初治RA患者应注意排查颈椎失稳。

    血清YKL-40在诊断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阳性皮肌炎合并严重肺损伤中的价值
    张朴丽,杨红霞,张立宁,葛勇鹏,彭清林,王国春,卢昕
    2021, (6):  1055-106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08    
    摘要 ( )   HTML ( )   PDF (1152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YKL-40(chitinase-3-like-1 protein)在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anti-melanoma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gene 5, MDA5)阳性皮肌炎(dermatomyositis, DM)合并严重肺损伤中的价值,严重肺损伤包括快速进展间质性肺病(rapidly progressiv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RP-ILD)和肺部感染。方法:选择2013—2018年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抗MDA5阳性DM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资料,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和BALF中YKL-40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评估血清YKL-40对肺损伤的诊断效能。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由胸部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T, HRCT)证实。RP-ILD定义为呼吸道症状在3个月内进行性加重,出现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或胸部HRCT显示ILD较之前加重或出现新的ILD。肺部感染经痰、血液、BALF、肺穿刺活检样本检验出病原体确诊。结果:共收集到168例抗MDA5阳性DM患者病例,其中154例合并ILD,66例(39.3%)表现为RP-ILD。经病原学依据证实合并肺部感染患者70例。合并RP-ILD患者中39例(59.1%)合并肺部感染,而非RP-ILD患者仅31例(30.4%)合并肺部感染。RP-ILD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于非RP-ILD合并肺部感染者(P<0.001)。血清YKL-40水平在RP-ILD合并肺部感染组高于RP-ILD未合并肺部感染组、非RP-ILD合并肺部感染组和非RP-ILD未合并肺部感染组[83(42~142) vs. 42(21~91) vs. 43(24~79) vs. 38(22~69), P<0.01]。血清YKL-40诊断抗MDA5阳性DM患者RP-ILD合并肺部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及AUC分别为75%、67%、0.72,其诊断同时存在RP-ILD和肺部感染的抗MDA5阳性DM患者的AUC较诊断仅有RP-ILD和仅有肺部感染者的AUC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2 vs. 0.54和0.55, Z=2.10和2.11, P<0.05)。结论:抗MDA5阳性DM患者合并RP-ILD和肺部感染预后差,血清YKL-40水平对这类患者同时合并RP-ILD和肺部感染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肌肉骨骼超声在指导银屑病关节炎临床分型中的价值
    宋志博,耿研,邓雪蓉,张晓慧,张卓莉
    2021, (6):  1061-106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09    
    摘要 ( )   HTML ( )   PDF (1506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拟探索结合超声检查与单纯根据临床查体两种临床场景下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患者临床分型的差异。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20年10月就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且临床和超声结果完整的PsA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表型分类,再进一步结合能量多普勒与灰阶超声所发现的附着点炎及指(趾)炎对所有患者进行再次的表型分类,应用韦恩图表示纳入超声前后PsA各临床表型分组,临床表型构成比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纳入超声前后临床表型差异应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共纳入227例PsA患者,分别存在一种或多种临床表现。临床查体发现:209(92.1%,209/227)例患者有银屑病皮损,98(43.2%, 98/227)例患者有指(趾)甲病变,219(96.5%,219/227)例患者有外周关节炎表现,25(11.0%,25/227)例患者脊柱受累,80(35.2%,80/227)例患者存在指(趾)炎,18(7.9%,18/227)例患者存在附着点炎。纳入超声评估后,发现另外18例患者超声下有指(趾)炎表现,另外80例患者超声下有急性附着点炎表现,其中异常回声减低55例,肌腱增厚62例,48例可见多普勒血流信号。与单纯根据临床查体分型相比,联合超声检查后对227例患者进行分型,发现最常见的单纯外周关节炎型患者明显减少(49.8% vs. 27.8%,P<0.001), 外周关节炎合并附着点炎患者比例明显增多(4.4% vs. 18.1%,P<0.001),外周关节炎合并附着点炎和指(趾)炎的患者也明显增多(1.8% vs. 17.6%,P<0.001)。结论:超声是发现附着点炎及指(趾)炎的有利工具,借助超声检查可以有效辅助风湿科医生更好地鉴别PsA的病变性质和类型,准确划分临床表型,并进一步指导治疗。

    痛风患者发生关节及肌腱内晶体沉积的临床特点
    彭喆,丁亚敏,裴林,姚海红,张学武,唐素玫
    2021, (6):  1067-107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10    
    摘要 ( )   HTML ( )   PDF (524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痛风患者发生关节及肌腱内晶体沉积的临床特点,为痛风的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6—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连续就诊的痛风患者共10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其膝、踝、足趾及其他疼痛关节和肌腱,并依据其有无尿酸钠晶体沉积以及晶体沉积部位对其进行分组,收集临床资料,并分析各组临床特点。结果:105例患者中,未检测到关节或肌腱内晶体沉积的患者共25例(无结晶组), 检测到关节内结晶的患者共43例(关节组),检测到肌腱内结晶(伴或不伴关节结晶)的患者共37例(肌腱组)。其中关节组最常累及的部位为跖趾关节(29例,67.4%),其次为膝关节(10例,23.2%)、踝关节(9例,20.9%), 此外还可见晶体沉积于腕关节(2例)、足背关节(2例)、近端指间关节(1例)。肌腱组最常累及的部位为股四头肌腱(16例,43.2%), 其次为跟腱(13例,35.1%)、髌腱(12例,32.4%)、肱三头肌腱(5例,13.5%),此外还可见晶体沉积于冈上肌腱(3例)、肩胛下肌腱(2例)、屈指肌腱(2例)、桡侧腕长伸肌腱(1例)、桡侧腕短伸肌腱(1例)、胫骨前肌腱(1例)、胫骨后肌腱(1例)、屈趾肌腱(1例)。3组间利用多样本方差分析/多样本秩和检验进行比较,患者年龄、尿酸初次升高年龄、血糖水平及C反应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多重比较,肌腱组年龄、尿酸初次升高年龄、C反应蛋白均显著高于无结晶组;无结晶组与关节组、肌腱组与关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痛风患者中,超声检测到晶体沉积于关节或肌腱是常见的,最常累及的部位包括跖趾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以及股四头肌肌腱、跟腱、髌腱、肱三头肌肌腱。3组间年龄、尿酸初次升高年龄、C反应蛋白、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有晶体沉积患者合并泌尿系结石的比例显著高于无结晶沉积者。

    高原地区不同海拔高度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魏慧,罗增,次旦央宗,白玛央金
    2021, (6):  1072-107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11    
    摘要 ( )   HTML ( )   PDF (656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我国西藏高原地区不同海拔高度腹型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 HSP)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4年4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90例腹型HSP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病前长期居住地海拔高度分为3组,对不同海拔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数据、治疗及转归进行比较。结果:腹痛是腹型HSP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不同海拔地区的HSP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海拔地区过敏性紫癜患者更容易出现消化系统症状(P<0.01),海拔越高越容易合并肾受累或关节受累。高海拔地区腹型HSP患者的血小板为(512.1±55.0)×109/L,C反应蛋白为11.2 (5.7, 19.4) g/L,显著高于于中海拔、较低海拔患者[分别为(498.3±76.9)×109/L, 9.5 (4.6, 13.5) g/L和(456.4±81.2)×109/L, 3.7 (0.2, 8.9) g/L]。HSP治疗有效率为98.9%,不同海拔地区患者治疗转归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次住院的患者均合并肾受累且初始治疗未加用免疫抑制剂。结论:高原地区HSP并不少见,不同海拔水平发病年龄、性别差异不大,腹痛为最常见临床症状,长期居住于高海拔地区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腹部症状且病情更严重,肾受累可能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早期应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并减少病情复发。

    抗合成酶综合征合并心脏受累患者的临床及免疫学特征
    罗澜,邢晓燕,肖云抒,陈珂彦,朱冯赟智,张学武,李玉慧
    2021, (6):  1078-108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12    
    摘要 ( )   HTML ( )   PDF (487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抗合成酶综合征 (anti-synthetase syndrome, ASS)患者心脏受累的临床及免疫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20年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96例ASS患者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皮疹、肌肉损害等)、合并症及实验室指标(肌酶、炎性标志物、免疫球蛋白、补体、淋巴细胞亚群、自身抗体等), 依据有无心脏受累进行分组比较。结果:ASS患者心脏受累的发生率为25.0% (24/96),心脏受累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心肌肌钙蛋白升高(75.0%, 18/24)、心包积液(33.3%, 8/24)、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33.3%, 8/24)、瓣膜反流(33.3%, 8/24)。心脏受累组患者的发病年龄大于无心脏受累组[(54.58±10.58)岁 vs. (48.47±13.22)岁, P=0.043],关节炎的发生率低(37.5% vs. 61.1%, P=0.044)。心脏受累组患者合并急进性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高于无心脏受累组(54.2% vs. 30.6%, P=0.037)。实验室指标方面,ASS合并心脏受累组的C反应蛋白[13.55 (8.96, 38.35) mg/L vs. 4.60 (1.37, 17.40) mg/L, P=0.001]和乳酸脱氢酶[408.0 (255.0, 587.0) U/L vs. 259.5 (189.8, 393.8) U/L, P=0.007]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心脏受累组。此外,心脏受累组出现抗Ro-52抗体阳性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无心脏受累组(91.7% vs. 69.4%, P=0.029),而合并危险因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动态红细胞沉降率、铁蛋白、免疫球蛋白G、补体C3、补体C4及T/B/NK淋巴细胞亚群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SS患者心脏受累常见,以心肌受损为主,合并C反应蛋白和乳酸脱氢酶升高、抗Ro-52抗体阳性的ASS患者应警惕心脏受累。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α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田佳宜,张霞,程功,刘庆红,王世阳,何菁
    2021, (6):  1083-108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13    
    摘要 ( )   HTML ( )   PDF (1093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受体α(interleukin-2 receptor α,IL-2Rα)水平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107例SLE患者病历资料,依据SLE疾病活动度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 2000,SLEDAI-2K)评估患者的病情活动情况,并选取年龄、性别分别匹配的39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LE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IL-2Rα水平,比较其差异并分析SLE患者IL-2Rα水平与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 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LE患者血清IL-2Rα水平[830.82(104.2~8 940.48) ng/L]较健康对照组[505.1(78.65~1 711.52) ng/L]明显升高(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2Rα水平与SLEDAI-2K评分及抗核小体抗体滴度呈正相关(r=0.357,P<0.001;r=0.25,P=0.027)。107例SLE患者中36例(33.6%)合并狼疮性肾炎,合并狼疮性肾炎的患者血清IL-2Rα水平[1 102.14(126.52~8 940.48) ng/L]较未合并狼疮性肾炎患者[743.89(104.19~4 872.06) ng/L]明显升高(P=0.032)。高IL-2Rα水平组合并狼疮性肾炎者(40.8%)较低水平组(19.4%)明显升高(P=0.031),高IL-2Rα水平组SLEDAI-2K评分更高[10 (3~21) vs. 7 (3~16),P=0.001]。SLE患者常规治疗12周后血清IL-2Rα水平[1 119.1(372.25~2 608.86) ng/L]随病情改善较基线时[1 556.73 (373.08~8 940.48) ng/L]明显下降(P=0.042)。结论:血清IL-2Rα可作为SLE病情活动评估指标,与肾脏受累有一定相关性。

    88例重叠肌炎的临床及免疫学特征
    肖云抒,朱冯赟智,罗澜,邢晓燕,李玉慧,张学武,沈丹华
    2021, (6):  1088-1093.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14    
    摘要 ( )   HTML ( )   PDF (586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重叠肌炎 (overlap myositis, OM) 患者的临床及免疫学特征。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20年8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特发性炎性肌病 (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ies,IIMs) 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免疫学指标(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肌炎相关性抗体、肌炎特异性抗体)、生存情况,并比较OM和其他炎性肌病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及预后差别。结果:共纳入368例IIMs患者,其中OM患者占23.9% (88/368)。OM患者女性占85.2% (75/88),中位病程13.5个月,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CTD)合并皮肌炎(dermatomyositis, DM)、多肌炎(polymyositis, PM)、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mune-mediated necrotizing myopathy, IMNM)、抗合成酶综合征(anti-synthetase syndrome, ASS)分别为 60.2%、3.4%、2.3%、 34.1%。OM患者和非OM患者相比,女性比例高(85.2% vs. 72.1%, P=0.016),病程长[13.5(4.5, 48.0)月 vs. 4.0(2.0,12.0)月,P<0.001)]。在临床特点方面,OM患者比非OM患者V型疹(25.0% vs. 44.6%, P=0.001)、甲周红斑(8.0% vs. 19.6%, P=0.013)发生率低,雷诺现象(14.8% vs. 1.8%, P<0.001)、间质性肺炎(88.6% vs. 72.1%, P=0.001)、肺动脉高压(22.7% vs. 7.5%, P<0.001)、心脏受累(18.2% vs. 9.3%, P=0.033)发生率高。在免疫学特点方面,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比例低(31.8% vs. 45.0%, P=0.035), C反应蛋白升高比例高(58.0% vs. 44.6%, P=0.037),抗核抗体(85.1% vs. 63.4%, P=0.001)、类风湿因子(40.2% vs. 17.8%, P<0.001)、抗Ro-52抗体(71.6% vs. 56.1%,P=0.038)阳性率高。OM患者和非OM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差异。结论:OM出现脏器受累多见,易合并肺动脉高压、心脏损害。

    树突状细胞疫苗特异肿瘤多肽联合树突状细胞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功能评估
    杨朵,周心娜,王硕,王小利,袁艳华,杨化兵,耿会珍,彭兵,李子博,李彬,任军
    2021, (6):  1094-1098.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15    
    摘要 ( )   HTML ( )   PDF (1281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利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抗原递呈载体,检测树突状细胞疫苗特异肿瘤多肽在体外对淋巴细胞是否有刺激增殖、促进细胞因子分泌及促进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方法: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分离及培养采用贴壁法;采用CCK-8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功能;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淋巴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功能;CCK-8法检测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实验分为肿瘤多肽组(肽+DC-CIK)、DC-CIK组和单纯CIK组进行各项功能检测与比较。结果:在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存在时, 3组细胞均增殖明显。肿瘤多肽组在第4天、第6天(第4天Z=-3.79, P<0.001;第6天Z=-2.95, P<0.01)时,450 nm光密度显著高于CIK组,在第4天时,450 nm光密度显著高于DC-CIK组(Z=-2.02, P<0.05)。培养体系中无IL-2时,各组淋巴细胞均增殖缓慢,各时间点光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多肽刺激组多种细胞因子产生量高于单纯CIK组,其中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Z=-2.61, P<0.0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on factor, GM-CSF)(Z=-3.85, P<0.001)、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Z=-3.56, P<0.00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ɑ, Z=-3.40, P<0.001)的分泌量与单纯CIK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多肽刺激组与DC-CIK组相比,除IL-4分泌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Z=-2.15, P<0.05), 其余各项细胞因子分泌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C-CIK组与单纯CIK组相比,IFN-γ(Z=-2.44, P<0.05)、TNF-ɑ(Z=-2.26, P<0.05)和GM-CSF(Z=-3.73, P<0.001)分泌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多肽组与DC-CIK组、单纯CIK组在18 h与24 h的杀伤效率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高于其他两组的趋势。结论:树突状细胞疫苗特异肿瘤多肽联合树突状细胞体外可提高CIK细胞的增殖活性,提高多个细胞因子的分泌量。

    Cyp4v3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表型分析
    贾睿璇,姜尚伟,赵琳,杨丽萍
    2021, (6):  1099-110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16    
    摘要 ( )   HTML ( )   PDF (5485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构建Cyp4v3-/-小鼠模型以模拟人类结晶样视网膜变性(Bietti crystalline dystrophy,BCD)患者的临床症状,为进一步探索BCD的致病机制和基因治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利用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RISPR) /Cas9技术,设计sgRNA,注射入C57BL/6J小鼠受精卵中构建携带定点突变的小鼠模型。提取小鼠DNA确定其基因型,分别在其3、6、12月龄时以野生型(wild type, WT)的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进行眼底彩照检查观察其眼底结晶沉积情况;用视网膜电生理(electroretinogram,ERG)检查视网膜功能;用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结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铺片鬼笔环肽染色观察RPE形态结构。结果:Cyp4v3-/-小鼠随着年龄增长,可模拟BCD患者的一些临床症状。在疾病早期未发现眼底有结晶样沉积,ERG检测其视网膜功能未发现明显下降,神经视网膜及RPE的形态结构及数量均未发生明显变化。随着Cyp4v3-/-小鼠年龄增长,眼底彩照在6月龄时发现有结晶样沉积,12月龄时沉积消失但色素沉积,RPE萎缩;ERG检查在6月龄时发现有暗适应波幅下降,12月龄时暗适应和明适应波幅均有明显下降;免疫荧光染色显示Cyp4v3-/-小鼠神经视网膜层形态结构受疾病影响不严重;RPE铺片鬼笔环肽染色显示,12月龄时Cyp4v3-/-小鼠RPE细胞六边形形态改变,排列松散,与WT小鼠相比同等大小视野范围内RPE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Cyp4v3-/-小鼠疾病表型与年龄相关,与人类BCD患者临床症状有相似之处,为进一步研究BCD发病机制和基因治疗策略提供了好的模型;本研究发现BCD病理改变首先发生在RPE,但是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吴茱萸碱对HepG2细胞毒性及其机制
    高亚东,朱安,李璐迪,张涛,王硕,单丹萍,李盈姿,王旗
    2021, (6):  1107-111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17    
    摘要 ( )   HTML ( )   PDF (3652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的肝细胞毒性及其机制。方法:将0.04~25 μmol/L EVO分别作用于HepG2细胞24、48和72 h,用细胞增殖及毒性检测(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0.2、1和5 μmol/L EVO处理HepG2细胞48 h,多功能酶标仪分别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以及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含量。用多功能酶标仪检测HepG2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用分子对接探究EVO与凋亡、自噬和铁死亡相关蛋白结合情况。用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探针(superior alternative to JC-1,JC-10)和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蛋白/碘化丙啶(annexin V-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propidium iodide,Annexin V-FITC/PI)对HepG2细胞进行染色,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和细胞凋亡。用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caspase-3以及胆汁酸转运体胆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BSEP)和多耐药相关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2,MRP2)的表达水平。结果:0.04~25 μmol/L EVO可降低HepG2细胞存活率,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EVO处理HepG2细胞24、48和72 h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85.3、6.6和4.7 μmol/L。0.2、1和5 μmol/L EVO作用HepG2细胞48 h,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LT、AST、LDH、ALP活性升高,TBIL含量增加。EVO可降低细胞中SOD活性,增加MDA含量。分子对接结果显示EVO与凋亡相关蛋白结合情况较好,JC-10和Annexin V-FITC/PI染色发现EVO可降低MMP,增加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结果表明EVO可上调caspase-9剪切蛋白和caspase-3剪切蛋白表达,并下调caspase-3前体蛋白、BSEP和MRP2蛋白表达。结论:0.2、1和5 μmol/L的EVO具有肝细胞毒性,其毒性机制可能涉及脂质过氧化损伤、细胞凋亡和胆汁淤积。

    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家族史儿童胃部菌群的特点
    王子靖,李在玲
    2021, (6):  1115-112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18    
    摘要 ( )   HTML ( )   PDF (5932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有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感染家族史,发生和未发生H. pylori感染的儿童胃部菌群特点。方法:分别采集患儿胃体和胃窦的黏膜标本,通过标本DNA提取、16S核糖体DNA(ribosomal DNA,rDNA)V3-V4区域PCR扩增、高通量测序、数据处理等步骤后,得到胃部黏膜菌群分析结果,将结果中有H. pylori感染家族史的标本根据是否发生H. pylori感染分为感染组(n=18)和非感染组(n=24),比较两组间菌群的α和β多样性、菌群丰度变化等指标,找出差异菌群,并对菌群功能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胃部菌群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感染组的菌群多样性要低于非感染组。菌群相对丰度方面,门水平占优势的主要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属水平上,非感染组中拟杆菌(Bacteroides)、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链球菌(Streptococcus)和奈瑟菌(Neisseria)为优势菌种。差异物种方面,通过LEfSe分析,发现非感染组中属水平的拟杆菌属等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感染组。功能预测发现,拟杆菌属与一些氨基酸和维生素代谢、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信号通路、安沙霉素(ansamycin)的合成相关通路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H. pylori感染家族史的儿童中,发生H. pylori感染和未发生感染者的胃部菌群存在显著差异,拟杆菌可能与儿童是否发生H. pylori感染存在关联。

    胃腺瘤性息肉的内镜和病理特点及癌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牛占岳,薛艳,张静,张贺军,丁士刚
    2021, (6):  1122-112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19    
    摘要 ( )   HTML ( )   PDF (1913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胃腺瘤性息肉的内镜和病理特点,探讨其癌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胃腺瘤性息肉患者的内镜和病理特点,并分析癌变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胃腺瘤性息肉患者125例,女性占51.20%,平均年龄为(66.7±12.3)岁,≥65岁的患者占64.80%,<45岁者仅占5.60%。腺瘤性息肉多分布在胃体和胃窦,分别占40.80%和32.80%,以单发(90.40%)、无蒂(76.81%)为主。65.94%的腺瘤性息肉直径≤1.0 cm。23.20%(29/125)的患者合并增生性息肉和/或胃底腺息肉,其中,合并多发息肉者占58.62%(17/29),1.60%(2/125)的患者同时存在两种病理类型的息肉,1.60%(2/125)的患者伴发G1期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13.60%(17/125)的腺瘤性息肉患者伴发胃癌,以进展期(70.59%)、未分化型(66.67%)癌为主。伴发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为18.40%(23/125)。52.80%的背景胃黏膜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自身免疫性胃炎占11.20%。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为21.60%。胃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为20.80%(26/125),癌变以分化型为主,但有的癌变为印戒细胞癌。直径>1.0 cm(OR=5.092,95%CI: 1.447~17.923,P=0.011)、表面形态不平伴有糜烂(OR=13.749,95%CI: 1.072~176.339,P=0.044)是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腺瘤性息肉伴发胃癌的比例高、癌变率高,直径和表面形态是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内镜检查时应重视内镜下息肉病理类型的鉴别,并重视全胃黏膜的评估。

    卡托普利试验在醛固酮腺瘤无创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董博,马晓伟,郭晓蕙,高莹,张俊清
    2021, (6):  1128-113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20    
    摘要 ( )   HTML ( )   PDF (901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中醛固酮腺瘤(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APA)亚型的临床特点及卡托普利试验(captopril challenge test,CCT)在AP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尝试寻找从PA中识别APA的临床特异性无创指标。方法:回顾性收集因高血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确诊PA者90例,其中手术证实为APA者34例。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包括CCT前后的血浆醛固酮浓度(plasma aldosterone concentration,PAC)、醛固酮/肾素比值(aldosterone to renin ratio,ARR)以及CCT后的醛固酮抑制率(%)进行比较,并绘制CCT前后相关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与PA组相比,APA患者确诊时高血压病程较短,低血钾发生率更高,血钾平均水平更低,两者的血压水平、性别分布、血钠水平、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A组CCT前ARR及CCT后PAC、ARR、醛固酮抑制率均较PA组高,其中CCT前后ARR均对APA有诊断价值:CCT前ARR临界点为7.12时,灵敏度为35.85%,特异度为77.78%;CCT后ARR临界点为4.23时,灵敏度为71.43%,特异度为62.22%;两者对PA分型的诊断价值相当。CCT前ARR>7.12联合低血钾的诊断特异度高达80%。结论:CCT前后ARR对APA的诊断均具有临床价值,当联合低血钾时诊断特异度增高。

    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亚急性期磁敏感血管征的表现
    任国勇,吴雪梅,李颖,李婕妤,孙伟平,黄一宁
    2021, (6):  1133-1138.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21    
    摘要 ( )   HTML ( )   PDF (2068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所致的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在亚急性期磁敏感血管征(susceptibility vessel sign,SVS)的表现。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病房2017年12月—2019年8月收治的经磁共振血管成像、CT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存在颅内大血管闭塞,且在发病第3~14天接受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检查的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心源性栓塞(cardioembolism,CE)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患者的SVS征出现情况。结果:共有51例患者进入分析,其中女19例、男32例,平均年龄(63.04±11.2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吸烟、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LAA组相比,CE组患者年龄更大,合并房颤的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30例患者表现为SVS征阳性,心源性栓塞组患者SVS征阳性率为30%,显著低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65.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在敏感度测试中仅纳入SWI检查时间在卒中后第7~14天的患者,两组间SVS征阳性率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0 vs. 72.7%, P=0.006)。以有无房颤分组,合并房颤的卒中患者SVS征阳性率为25%,显著低于无房颤的卒中患者(65.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发病的亚急性期,心源性栓塞患者的SVS征阳性率低于LAA亚型的卒中患者;SVS征在卒中不同亚型鉴别中的作用尚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的病例研究来验证。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血浆预测因子: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许昊,张国栋,范桄溥,陈彧
    2021, (6):  1139-1143.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22    
    摘要 ( )   HTML ( )   PDF (524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术前血浆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简称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至12月30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行择期单纯CABG的患者148人,采集患者术前24 h内空腹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IL-1、IL-6、TNF-α、Hcy、ET-1的含量,其中术后新发房颤患者39人,以术后是否新发房颤为标准将患者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进行1 ∶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各38人。将匹配后两组患者的5个指标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如果不符合正态分布则进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然后将各指标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术前各指标血浆水平与术后新发房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经1 ∶1倾向性匹配后,两组均衡可比,匹配后房颤组的IL-1、IL-6、TNF-α、Hcy血浆水平均大于非房颤组[(0.867±0.589) ng/L vs. (0.742±0.262) ng/L,21.55 (6.50, 209.90) ng/L vs. 17.95 (3.60, 86.70) ng/L,20.30 (5.70, 361.00) ng/L vs. 21.50 (7.50, 251.80) ng/L,(0.29±0.11) μmol/L vs. (0.27±0.09) μmol/L],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5,P=0.891,P=0.817,P=0.285),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后,上述4个变量均不是CABG术后新发房颤的预测因子。倾向性匹配后,房颤组和非房颤组的ET-1分别为(25.80±6.20) ng/L、(29.10±8.54) ng/L,患者术前较低的血浆ET-1水平与CABG术后新发房颤有统计学相关性(P=0.003),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也显示术前血浆ET-1水平与CABG术后新发房颤有相关性(P=0.039,调整后OR=0.637,95%CI: 0.415~0.977)。结论:CABG术后新发房颤患者的术前血浆IL-1、IL-6、TNF-α及Hcy的水平均高于术后无房颤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血浆低ET-1水平与CABG术后新发房颤有关。

    不同转流标准对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脑梗死的影响
    白鹏,王涛,周阳,陶立元,李刚,李正迁,郭向阳
    2021, (6):  1144-115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23    
    摘要 ( )   HTML ( )   PDF (944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的麻醉管理要点是颈动脉阻断期间维持足够的颅脑灌注,放置转流管是外科常用方法之一,分析CEA手术不同转流标准对术后脑梗死的影响。方法:回顾收集2年内全身麻醉下接受CEA手术的443例患者,根据不同转流标准分为影像组 (以术前影像学资料作为是否转流的依据)和残端压组 (以术中残端压作为是否转流的依据)。分析患者术前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颈部血管狭窄程度、围术期各时间点血压情况、血管阻断时间、是否放置转流管、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期间脑梗死和其他不良事件,进行组间对比,在此基础上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术前、术中情况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不同转流标准对术后发生脑梗死的影响。结果:影像组患者268例、残端压组患者175例均接受全身麻醉下CEA手术,两组间基本情况和各时间点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匹配出影像组和残端压组各105例患者,两组患者的术前基本情况、各时间点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9% vs. 1.0%,P>0.999), 影像组术中转流率明显低于残端压组 (0 vs. 22.9%, P<0.001),影像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8 (7, 8) d明显长于残端压组5 (4, 6) d (P<0.001)。结论:依据术前影像学检查决定是否转流的患者组中,术中转流管使用率低于依据术中残端压决定是否转流的患者组,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脑梗死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转流标准对患者脑梗死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硬膜外阻滞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状态的关系:一项倾向性评分匹配的回顾性研究
    穆东亮,薛铖,安彬,王东信
    2021, (6):  1152-1158.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24    
    摘要 ( )   HTML ( )   PDF (982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索硬膜外阻滞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择期结直肠癌切除术的患者。根据患者接受的麻醉和术后镇痛方式将患者分为单纯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GA)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epidural-general anesthesia, EGA)组。主要观察终点为患者远期生存状态,次要观察终点为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采用倾向性评分进行病例匹配。术后生存时间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 test;采用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麻醉方式及其他变量对患者远期生存状态的影响。结果:对264例患者完成了术后随访,其中GA组166例,EGA组9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3.3±12.1)岁,平均生存时间为47.2(95%CI 45.7~48.7)个月。在倾向性评分前,EGA组患者死亡率为16.9%(28/166),而GA组死亡率为9.2%(9/98),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GA和EGA组共有87对匹配病例。EGA组死亡率低于GA组死亡率(5.7% vs.16.1%,HR=0.34,95%CI 0.12~0.96,P=0.041),平均生存时间长于GA组患者(50.3个月 vs. 42.9个月, P=0.032),术后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GA组(8.0% vs.16.4%, P=0.044)。多因素Cox风险模型显示围术期使用硬膜外阻滞是降低患者远期死亡风险的独立因素之一(HR=0.33,95%CI 0.12~0.91,P=0.032), 而年龄(HR=1.04,95%CI 1.00~1.09,P=0.046)和术前淋巴结转移(HR=2.92,95%CI 1.16~7.36,P=0.023)分别是增加患者远期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单纯全身麻醉组相比,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患者的远期生存时间延长,但仍需要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研究进行验证。

    Rotarex经皮机械性血栓切除装置在急性下肢缺血中的应用
    庄金满,李天润,李选,栾景源,王昌明,冯琦琛,韩金涛
    2021, (6):  1159-116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25    
    摘要 ( )   HTML ( )   PDF (14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应用Rotarex旋切导管行经皮机械性血栓切除在治疗急性下肢缺血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应用Rotarex旋切导管行经皮机械性血栓切除治疗的23例急性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9例,年龄53.0~84.0岁,平均(69.1±9.1)岁,病史6 h至14 d(中位时间7 d)。其中,动脉栓塞8例,急性血栓形成15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支架内再狭窄2例);病变位于腹股沟以上者5例,腹股沟以下者16例,同时累及腹股沟上下者2例。所有患者均应用Rotarex旋切导管行经皮机械性血栓切除,残余狭窄大于50%的患者同期行腔内成形术,必要时植入支架。术后肝素抗凝24 h后对动脉栓塞患者抗凝治疗,对动脉狭窄基础上继发急性血栓形成的患者行抗血小板治疗,定期彩色超声复查随访。结果:23例患者中22例血运重建成功,1例失败,平均手术时间(68.2±15.6) min。18例患者行动脉腔内成形术;7例患者植入支架,其中3例为髂动脉支架,4例为股浅动脉支架。手术相关并发症3例,其中造影剂外溢1例,以球囊贴附后无造影剂外溢;远端栓塞1例,以8F导引导管抽吸的方法取出栓子;髂动脉支架急性闭塞1例,急诊行股动脉切开取栓术,术后恢复良好。该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6±1.7) d,出院时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较术前明显改善(0.85±0.16 vs. 0.25±0.10,t=12.901,P<0.001)。随访4~2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因自行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术后2个月时下肢缺血症状复发,再次行经皮机械性血栓切除及动脉腔内成形重建血运。1例术后3个月行膝上截肢(失败病例),1例术后8个月死于心衰。2例患者随访期间超声提示靶病变再狭窄大于50%,因症状不明显,未再次手术治疗。结论:对于急性下肢缺血,采用Rotarex旋切导管行经皮机械性血栓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方面能够快速重建患肢血运,另一方面具有微创和可重复性好的特点,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基于机器学习的重症监护室超长入住时长预测
    吴静依,林瑜,蔺轲,胡永华,孔桂兰
    2021, (6):  1163-117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26    
    摘要 ( )   HTML ( )   PDF (1349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基于三种机器学习算法——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构建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的ICU入住时长(length of ICU stay,LOS-ICU)分类预测模型,并与传统的定制版简化急性生理功能评分Ⅱ(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 Ⅱ,SAPS-Ⅱ)模型进行比较。方法:使用美国大型重症医疗数据库(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 Ⅲ,MIMIC-Ⅲ),以ICU患者是否发生超长LOS-ICU(prolonged LOS-ICU,pLOS-ICU)作为结局指标,构建定制版SAPS-Ⅱ、SVM、CART和RF模型,使用递归特征消除法进行特征选择,基于五折交叉验证找出最佳预测模型。模型的预测性能评价指标包括Brier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ROC)和估计校准度指数(estimated calibration index,ECI),模型性能指标之间的比较使用双侧t检验。使用本研究中预测性能最好的模型识别出来的各预测变量重要性排序结果,给出重要性排序前五位的预测变量。结果:最终共纳入40 200例ICU患者,发生pLOS-ICU的患者23.7%。其中,男性患者57.6%,患者平均年龄为(61.9±16.5)岁。五折交叉验证结果显示,相比于定制版SAPS-Ⅱ模型,三种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性能在各个指标上均有明显提升,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RF模型在综合预测性能、区分度与校准度三个方面均表现最优,其Brier评分、AUROC和ECI分别为0.145、0.770和7.259。校准曲线结果显示,在高pLOS-ICU发生风险的ICU人群中,RF模型倾向于略微高估其风险;在低pLOS-ICU发生风险的ICU人群中,RF模型倾向于略微低估其风险。基于性能最优的RF模型识别的对pLOS-ICU预测最重要的五个变量依次为年龄、心率、收缩压、体温和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分数之比。结论: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构建ICU患者的pLOS-ICU预测模型相比于传统的定制版SAPS-Ⅱ模型,预测性能均有明显提升,其中,基于RF方法的pLOS-ICU预测模型性能最优,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潜力。

    甲磺酸去铁胺促进大鼠颅骨临界骨缺损血管化骨再生的早期连续观察
    杜文瑜,杨静文,姜婷
    2021, (6):  1171-117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27    
    摘要 ( )   HTML ( )   PDF (5823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连续观察骨缺损愈合早期血管样组织和骨样组织的变化过程,初步了解局部施用甲磺酸去铁胺(deferoxamine mesylate,DFO)对血管化及骨再生的作用,验证DFO维持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活性的能力。方法:构建30只6~8周龄雄性SD大鼠颅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DFO实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于颅骨缺损后第4天分别局部注射200 μmol/L DFO溶液300 μL或生理盐水300 μL,并于缺损后第5、7、10、14和28天,每组每次处死3只大鼠。采用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数量,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成骨及矿化情况,以HIF-1α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术后第5、7、10、14和28天,实验组血管数量(个)分别为:30.40±12.15、62.00±17.87、73.43±15.63、40.00±7.84和48.71±11.64,对照组血管数量(个)分别为:18.75±6.63、19.13±2.80、51.35±16.21、27.18±7.32和30.88±13.43,各时间点实验组血管数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4和28天,实验组新生骨组织较多,新生骨组织矿化百分比分别为(27.73±5.93)%和(46.53±3.66)%,对照组分别为(11.99±2.02)%和(31.98±4.22)%,这两个时间点实验组矿化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术后第5、7、10、14和28天,实验组相较对照组的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为2.86±0.48、1.32±0.26、1.32±0.32、1.28±0.38、1.05±0.34,仅术后第5天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骨缺损局部使用DFO可促进血管化及骨再生,可短暂维持HIF-1α蛋白活性。

    疑难/罕见病例分析
    睾丸横纹肌肉瘤的诊治分析
    叶剑飞,赵磊,王国良,洪锴,马潞林
    2021, (6):  1178-118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28    
    摘要 ( )   HTML ( )   PDF (1194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睾丸横纹肌肉瘤较为罕见,本文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自1994年5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4例睾丸横纹肌肉瘤的患者资料,主要治疗方案为睾丸根治性切除联合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根据情况行术后辅助化疗。4例睾丸横纹肌肉瘤患者平均年龄17.5岁(14~21岁),平均住院时间22.0 d(17~31 d),平均体重指数19.6 kg/m2(14.7~25.8 kg/m2),平均肿瘤最大径为10.0 cm(4.5~15.0 cm)。中位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0.20 IU/L(0.06~0.86 IU/L),中位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1.03 g/L(0.65~1.66 g/L),均为正常。睾丸横纹肌肉瘤患者预后较差,多数在两年内复发。推荐行睾丸根治性切除合并腹膜后淋巴结清扫,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是重要的预后不良因素,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可获得较长生存时间。

    病例报告
    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翟莉,邱楠,宋惠
    2021, (6):  1183-118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29    
    摘要 ( )   HTML ( )   PDF (1931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秋水仙碱致慢性肾脏病患者肌肉病变1例
    杜莹珏,刘维超,陈茜,程永静
    2021, (6):  1188-119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30    
    摘要 ( )   HTML ( )   PDF (37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长疗程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幼年型特发性炎症性肌病3例
    伊文霞,魏翠洁,吴晔,包新华,熊晖,常杏芝
    2021, (6):  1191-119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31    
    摘要 ( )   HTML ( )   PDF (1393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发缓解的滤泡性细支气管炎伴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王飞,朱翔,贺蓓,朱红,沈宁
    2021, (6):  1196-120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32    
    摘要 ( )   HTML ( )   PDF (2277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切除术后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
    安文成,闫慧娴,邓正照,陈芳,欧小虹,金红心,黄薇
    2021, (6):  1201-120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33    
    摘要 ( )   HTML ( )   PDF (481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短篇论著
    锐钛矿型纳米二氧化钛经口暴露90天对Sprague-Dawley大鼠血常规指标的影响
    陈章健,韩硕,郑湃,贾光
    2021, (6):  1205-1208.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34    
    摘要 ( )   HTML ( )   PDF (808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微信公众号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编辑出版:《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主  编:詹启敏
编辑部主任:曾桂芳
国内刊号:CN 11-4691/R
国际刊号:ISSN 1671-167X
邮发代号:国内2-489 国外BM283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