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1年 第5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1-10-18
全选: 合并摘要 隐藏/显示图片
  • 述评
    解析与重塑软骨组织修复再生微环境
    敖英芳,曹宸喜
    2021, (5):  819-82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01    
    摘要 ( )   HTML ( )   PDF (121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专家笔谈
    我国运动医学发展与北京冬奥会和健康中国建设
    敖英芳
    2021, (5):  823-82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02    
    摘要 ( )   HTML ( )   PDF (113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形势下运动损伤特点及细胞生物治疗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蒋青,张雨
    2021, (5):  828-83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03    
    摘要 ( )   HTML ( )   PDF (113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著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中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心脏的改变
    王新宇,崔哲,和清源,邓湘宁,郭歌,冯新恒,冯杰莉
    2021, (5):  832-83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04    
    摘要 ( )   HTML ( )   PDF (842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采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中国优秀举重运动员心脏结构功能的变化。方法: 以中国男性优秀举重运动员(举重组n=16)和年龄匹配的健康男性(对照组n=16)为研究对象,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斑点追踪自动功能成像技术进行二维心肌应变测定。结果: 举重组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和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均大于对照组[(9.3±1.3) mm vs. (8.0±0.4) mm,(9.2±0.8) mm vs. (8.0±0.8) mm,(77.8±12.8) g/m2 vs. (67.8±11.2) g/m2,均P<0.05]。举重组与对照组相比,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值(left ventricular 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LVGL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平均收缩期运动速度峰值Sm和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m这两个指标,举重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举重组前间隔基底段及后间隔中段长轴应变绝对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 - 15.1 ± 4.2 ) % vs. ( - 18.7 ± 3.0 ) %, ( - 18.8 ± 2.6 ) % vs. ( - 21.3 ± 2.8 ) %,均P<0.05]。根据运动员在全国青年运动会上的最好成绩排名将本组运动员分成成绩优秀组与成绩良好组,两组相比,成绩优秀组的室间隔厚度更大[(10.2±1.1) mm vs. (8.5±1.0) mm,P<0.05],后间隔中段长轴应变绝对值更低[ ( - 17.1 ± 2.1 ) % vs. ( - 20.4 ± 2.1 ) %,P<0.05]。结论: 举重运动员中,成绩优秀者的室间隔增厚更明显,伴随心肌收缩功能减低,超声心动图的斑点追踪技术能早期识别优秀运动员心脏形态的改变,有可能为运动医学监督及优秀人才选拔提供依据。

    休闲滑雪者和滑雪运动员急性运动损伤的比较
    杨渝平,孔思敏,邓佳良,蒋艳芳,敖英芳
    2021, (5):  838-84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05    
    摘要 ( )   HTML ( )   PDF (839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比分析大众滑雪场休闲滑雪者损伤和滑雪运动员比赛中急性运动损伤的差异,探讨针对这两类滑雪者的医疗保障服务建议。方法: 选择2018-2019和2019-2020雪季在河北张家口市崇礼区万龙滑雪场和富龙滑雪场这两个大型滑雪场的休闲滑雪者运动损伤情况与2019-2020雪季两项正式国际滑雪比赛及2021年冬奥会崇礼赛区国内测试赛受伤的滑雪运动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异同。结果: 2018-2019雪季两个休闲滑雪场共发生休闲滑雪者运动损伤1 187例,损伤率为0.3%;共有1 277个受伤部位,分析其受伤部位计次最多的是头颈部230例(18.0%), 其次为膝关节204例(16.0%)和下肢131例(10.3%)。2019-2020与2020-2021雪季两项正式滑雪国际比赛及2021年冬奥会国内测试赛共发生滑雪运动员损伤31例,其损伤率分别为11.5%、17.2%和12.0%;共有37个受伤部位,其中最多的是头颈部11例(29.7%), 其次为膝关节6例(16.2%)和胸肋腹部5例(13.6%)。结论: 为更好地保障滑雪人群安全和对运动损伤者及时提供相应医疗帮助,对于休闲滑雪的滑雪场,应增加安全设施与技术指导,滑雪场内设置医疗站。在正式滑雪比赛期间,因滑雪运动员在比赛期间损伤率比休闲滑雪高30~80倍,且与休闲滑雪相比,头颈部受伤比例更高,损伤更急且病情更重,需要更完备的急救设施和有经验的医务工作者提供医疗保障服务,所以赛场内应配备赛道内医疗点和赛道外固定医疗站,其周边的转诊医院应设立创伤中心,为运动员提供更及时的医疗保障服务。

    基于磁共振的青年男性股四头肌的测量和评估
    吴一凡,张晓圆,任爽,玉应香,常翠青
    2021, (5):  843-84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06    
    摘要 ( )   HTML ( )   PDF (2654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观测髌骨上缘不同水平位置股四头肌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与体积(quadriceps muscle volume,QMV)的相关性,探讨评估股四头肌肌肉参数的最佳测量位置。方法: 对22例单侧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男性患者行双侧大腿磁共振成像检查,患者平均年龄(29±6)岁,分别选取髌骨上缘18、15和12 cm处,利用半自动分割和医学影像处理软件确定QMV和各水平位置CSA。通过拟合回归方程建立模型估计QMV,采用Bland-Altman分析评价两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受试者健侧QMV平均为(1 944.45±323.77) cm3。髌骨上缘18、15和12 cm处的股四头肌CSA分别为(80.80±12.16) cm2、(77.53±12.03) cm2和(72.68±10.51) cm2,拟合方程R2分别为0.819、0.755、0.684(P均<0.001),QMV估计值的标准误(standard error of the estimate,SEE)分别为7.4%、8.7%、9.8%(以体积的百分比表示)。三个水平位置的拟合方程均较好,但以髌骨上缘18 cm处的拟合度最高。Bland-Altman散点图结果显示,髌骨上缘18、15和12 cm处的QMV差值平均值分别为0.8 cm3、-1.1 cm3、0.9 cm3,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268.8, 270.5)、(-315.2, 313.1)、(-355.7, 357.5),髌骨上缘18 cm处QMV的估计值与实测值一致性最好,患侧与健侧结果一致。结论: 以髌骨上缘作为基线探讨青年男性QMV与CSA的相关性具有可靠性和一致性,其中以髌骨上缘18 cm处的股四头肌CSA与QMV的相关性最好,但对于股四头肌的不同损伤部位,可选择不同观测位置。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王成,孟令宇,陈拿云,李玳,王健全,敖英芳
    2021, (5):  850-85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07    
    摘要 ( )   HTML ( )   PDF (1368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 选择2001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且术后发生膝关节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患者术后关节感染的发病过程、临床特征、试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最佳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策略。结果: 20年间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共27 867例,术后膝关节感染65例,感染率0.23%。临床表现有体温增高[(38.7±0.5) ℃]、膝关节肿痛、关节活动度受限。细菌培养阳性率 69.2%,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75.6%)、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5.6%)最常见。保守治疗组(16例)和手术治疗组(49例)均能有效控制感染,但保守治疗组体温恢复较慢(保守治疗组5.6 d,手术治疗组1.6 d,P=0.042)。结论: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感染是一种发生率低,但后果严重的并发症,临床诊断建议及早进行关节腔穿刺和病原学检查,一旦确诊,建议尽早进行关节镜清理手术,并给予有效抗生素治疗。

    前交叉韧带翻修重建术后中长期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
    蒋艳芳,王健,王永健,刘佳,裴殷,刘晓鹏,敖英芳,马勇
    2021, (5):  857-863.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08    
    摘要 ( )   HTML ( )   PDF (1519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前交叉韧带翻修重建术后中长期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1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首次翻修手术的235例患者,采集患者人口学信息、ACL首次翻修重建信息(移植物断裂时间、失效原因、翻修重建时间、手术技术、合并损伤及处理方式)和初次ACL重建手术时的信息(初次断裂时间、受伤原因、受伤机制、初次重建时间、手术技术、合并损伤及处理方式)。同时对患者进行术后2年以上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Tegner活动水平评分、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翻修术后同侧膝关节和对侧膝关节损伤和手术情况。通过多因素分析确定临床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按排除标准实际随访纳入166例(70.63%),平均随访时间(4.44±2.40)年(2.03~14.63年)。患者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Tegner活动水平评分、IKDC主观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分别从70.51±21.25、3.39±1.77、63.78±15.04提高至术后88.64±14.36、4.67±1.739和 80.23±13.31(P<0.05)。3例患者(1.81%)翻修术后出现感染,39例(23.49%)患者在随访期内同侧和对侧膝关节再次接受手术(41例次)。与运动损伤导致的移植物失效相比,因生活意外或初次重建手术技术原因导致翻修的患者术后评分显著偏低(P<0.05):Lysholm评分分别低9.90(95%CI:1.49~18.31)、8.53(95%CI:1.31~15.75), IKDC分别低10.35(95%CI:0.17~20.54)和9.39(95%CI:1.03~17.74),Tegner活动水平评分分别低1.41(95%CI:0.10~2.72)和1.28(95%CI:0.14~2.43)。经胫骨骨道钻取股骨骨道的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较经前内入路患者低11.18(95%CI:4.73~17.63, P=0.001)。术中同期进行内侧半月板缝合的患者术后IKDC评分较无半月板合并损伤患者高11.06(95%CI:1.21~20.92, P=0.029)。其他预后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CL翻修术可提高患者膝关节稳定性,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与生活意外或初次重建手术技术原因导致的翻修相比,运动损伤导致移植物失效的患者术后疗效恢复更好。内侧半月板缝合和经前内入路钻取股骨骨道对ACL翻修术后的临床功能在统计学上体现出保护作用。

    消息
    陆林院士团队揭示肠道菌群介导了睡眠剥夺引起的认知受损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
    2021, (5):  864-864.      
    摘要 ( )   HTML ( )   PDF (59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论著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移植物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任爽,时会娟,张家豪,刘振龙,邵嘉艺,朱敬先,胡晓青,黄红拾,敖英芳
    2021, (5):  865-87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09    
    摘要 ( )   HTML ( )   PDF (3359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重建后移植物应力分布特征,为ACL重建的手术方案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基于三维磁共振及CT影像,建立完整膝关节有限元模型,模型包括股骨、胫骨、腓骨、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ACL、后交叉韧带;建立ACL重建后膝关节有限元模型,模型包括股骨、胫骨、腓骨、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ACL移植物、后交叉韧带。模型采用线弹性材料属性,骨组织材料属性设置为弹性模量17 GPa,泊松比(Poisson’s ratio)为0.36;完整膝关节及ACL重建膝关节的模型中的韧带组织及ACL移植物的材料属性设置为弹性模量390 MPa,泊松比0.4;将股骨固定设置为模型边界条件,施加胫骨前向134 N的拉力为载荷条件,求解分析完整膝关节的ACL及重建术后的ACL移植物的拉应力、压应力、剪切应力、等效应力的受力状态。结果: 重建后的ACL移植物的最大压应力(6.34 MPa)、等效应力(5.9 MPa)、剪切应力(1.83 MPa)均在前侧股骨端,与完整膝关节ACL最大压应力(8.77 MPa)、等效应力(8.88 MPa)、剪切应力(3.44 MPa)位置一致。移植物最大拉应力也出现在股骨端,但位置在后侧,与完整膝关节ACL最大拉应力位置一致,且ACL移植物最大拉应力的值仅为0.88 MPa,小于完整膝关节ACL的2.56 MPa。结论: ACL移植物压应力、等效应力、剪切应力最大值均在前侧股骨端,最大拉应力出现在股骨端后侧,均与完整膝关节ACL最大拉应力位置一致;ACL移植物的前侧部分承受力较大,后侧部分承受力较小,与ACL的生物力学特性相符合。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后单腿位置觉测试时脑电功率谱的变化特征
    苗欣,黄红拾,胡晓青,时会娟,任爽,敖英芳
    2021, (5):  871-87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10    
    摘要 ( )   HTML ( )   PDF (2147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同步记录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患者进行单腿位置觉测试时的脑电信号,分析ACL断裂人群未伤侧、患侧分别运动时的脑电差异,明确ACL断裂造成的脑电功率谱变化特征,探究前交叉韧带断裂、膝关节失稳的中枢神经机制,为治疗及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2014年11月—2015年4月收治的一侧单纯ACL断裂男性患者16例参与研究,使用等速肌力测试设备进行单侧主动膝关节位置觉运动和被动膝关节位置觉运动。同步记录ACL断裂人群未伤侧和患侧被动膝关节位置觉测试、主动膝关节位置觉测试的脑电功率谱(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 分析ACL断裂侧和非损伤侧单独运动时患者不同频段的脑电功率差异。主动膝关节位置觉任务和被动膝关节位置觉任务的目标位置为屈膝30°位。结果: ACL断裂人群未伤侧运动和患侧单独进行主动、被动膝关节位置觉测试发现,被动关节位置觉运动时,患侧较未伤侧脑电功率谱的Delta[ F (1, 15)=0.003, P=0.957, η P 2=0.001 ]、Theta[ F (1, 15)=0.002, P=0.962, η P 2 < 0.001]、Alpha [F (1, 15)=0.002, P=0.966, η P 2=0.001]、Beta[ F (1, 15)=0.008, P=0.929, η P 2=0.001]波在Fz、Cz、Pz 3个脑区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主动关节位置觉运动时,患侧脑电功率谱的Delta、Theta、Alpha、Beta波段在Fz和Pz电极点处显著高于未伤侧。结论: 一侧ACL断裂带来的中枢变化,在进行对侧(未伤侧)被动运动时仍然存在;患侧主动运动时的脑电功率谱显著高于非伤侧。

    胫骨假体的不同后倾角度对内侧间室单髁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吴浩,潘利平,刘恒,塔拉提百克·买买提居马,王洪彬,宁太国,曹永平
    2021, (5):  877-88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11    
    摘要 ( )   HTML ( )   PDF (1120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分析胫骨假体在矢状面上的位置对牛津(Oxford)单髁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31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行膝关节内侧间室单髁置换术的患者。依据术后胫骨假体后倾角度(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 将患者分为PTS标准组(PTS≥3°且PTS<8°)及PTS异常组(PTS<3°或PTS≥8°)。患者随访至少12个月,比较两组病例术后膝关节协会临床评分(Knee Society Clinical Score,KSS-C)、膝关节协会功能评分(Knee Society Functional Score,KSS-F)及膝关节活动范围,并评估手术前后PTS变化值与术后KSS-C评分、KSS-F评分及膝关节活动范围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72例患者(82膝),其中PTS标准组51例患者(58膝)、PTS异常组21例患者(24膝),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3.6个月。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术前膝关节活动范围、术前KSS-C评分及KSS-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随访时,所有病例在膝关节活动范围、KSS-C评分及KSS-F评分上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两组病例在术后KSS-C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S标准组(88.76±2.79)vs. PTS异常组(84.42±3.35),P<0.01],但在术后KSS-F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手术前后PTS的变化值与术后KSS-C评分(r=-0.034,95%CI:-0.247 ~ 0.186,P=0.759)、KSS-F评分(r=-0.014,95%CI:-0.238 ~ 0.198,P=0.901)及膝关节活动范围(r=0.045,95%CI:-0.214 ~ 0.302,P=0.686)无相关性。结论: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中采用3°~<8°的PTS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术后功能,术中应避免胫骨假体PTS的过度增大或减小。

    固定袢和可调节袢在粗骨道中的长度对股骨骨道增宽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印钰,梅宇,王泽刚,宋首一,刘鹏飞,何鹏峰,武文杰,谢兴
    2021, (5):  883-89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12    
    摘要 ( )   HTML ( )   PDF (2737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两种不同的股骨皮质悬吊装置(固定袢和可调节袢)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12个月患者的股骨骨道增宽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方法: 共纳入60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根据袢在粗骨道中长度(n)[n=袢的总长度-(股骨骨道总长度-粗骨道的总长度)]将患者分为A(可调节袢在粗骨道中长度为0 mm)、B(固定袢在粗骨道中长度为>0 mm、≤10 mm之间)、C(固定袢在粗骨道中长度>10 mm)三组,其中A组病例数为11例,B组病例数为27例,C组病例数为22例,比较三组患者在膝CT关节三维重建术后12个月与术后即刻股骨骨道增宽情况,同时比较三组患者的国际膝关节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Tegner评分。结果: A、B、C三组的股骨骨道增宽程度存在差异,术后12个月和术后即刻股骨骨道增宽差值中位数:AP<0.05)。根据线性回归关系发现n值与骨道增宽差值存在线性关系,随着n值的增大,骨道增宽的差值逐渐变大。股骨中上骨道的增宽差值中位数出现负数,中下骨道的增宽差值中位数均为正数。随访时发现三组术后12个月的IKDC、Lysholm、Tegn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组与B组、C组相比,其术后12个月的骨道增宽程度较小;在A、B、C三组中随着袢在粗骨道中的长度逐渐增大,骨道增宽程度越显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12个月患者,其股骨中下骨道较术后即刻骨道增宽明显,股骨中上骨道已逐渐开始发生重建肌腱和股骨愈合;在术后12个月的随访患者中,A、B、C三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损伤的关节镜下分型和处理
    郑佳鹏,肖棋,邓辉云,吴清泉,翟文亮,林达生
    2021, (5):  891-89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13    
    摘要 ( )   HTML ( )   PDF (2282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提出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损伤的关节镜下分型,并评估关节镜下缝合钩全内缝合治疗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10月因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损伤接受关节镜手术的患者146例,不包括盘状半月板患者,其中男性81例,女性65例,年龄19~44岁,平均(34.7±3.7)岁。左膝54例,右膝92例。合并有前交叉韧带损伤107例,内侧副韧带损伤39例,内侧半月板损伤48例。术前Lysholm 评分(57.7±9.2)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膝关节评分(54.1±8.9)分。关节镜术中依据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损伤的范围及程度进行分型,并对该区域损伤采用关节镜下缝合钩全内缝合治疗。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以自体腘绳肌腱作为移植物进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内侧副韧带Ⅲ级损伤采用带线锚钉缝合治疗,内侧半月板损伤采用全内缝合修复手术。结果: 在146例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损伤的患者中,86例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撕裂未累及腘肌腱裂孔(Ⅰ型,58.9%);36例前和/或后腘半月板纤维束撕裂(Ⅱ型,24.7%); 24例撕裂累及腘肌腱裂孔(Ⅲ型,16.4%)。对于Ⅰ型,又分为三种亚型,包括Ⅰa型:纵向撕裂(n=53,61.6%),Ⅰb型:水平撕裂(n=27,31.4%),Ⅰc型:放射状撕裂(n=6,7.0%);对于Ⅱ型,也有三种亚型,包括Ⅱa型:前腘半月板纤维束撕裂(n=5,13.9%),Ⅱb型:后腘半月板纤维束撕裂(n=20,55.6%),Ⅱc型:前后腘半月板纤维束撕裂(n=11,30.6%);对于Ⅲ型,有两种亚型,包括Ⅲa型:水平撕裂(n=9,37.5%),Ⅲb型:放射状撕裂(n=15,62.5%)。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5.3±2.6)个月,在最后一次随访中,Lysholm 评分(84.6±14.3)分,IKDC评分(83.2±12.8)分,与术前评分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 关节镜下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损伤可分为三种类型,能较好地概括此区域损伤的特点;关节镜下缝合钩全内缝合治疗该区域损伤,可避免缝合腘肌腱或缩窄腘肌腱裂孔,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一种结合线袢固定的关节镜下“嵌入式”喙突移位术:手术技术及术后影像学分析
    邵振兴,宋庆法,赵宇晴,崔国庆
    2021, (5):  896-90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14    
    摘要 ( )   HTML ( )   PDF (2743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一种基于榫卯结构的改良关节镜下“嵌入式”喙突移位术结合线袢固定的手术方法,并对其术后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共有56例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患者接受了结合线袢固定的关节镜下“嵌入式”喙突移位手术,所有的患者均在术前及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3年分别进行头盂分离的三维CT评估,评估内容包括骨块位置、骨愈合以及骨重塑情况,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随访和记录。结果: 56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6.1±3.7)个月。在三维CT扫描En-Face相上喙突骨块中点位于4点钟左右位置(123.8°±12.3°), CT轴位上喙突骨块位置优良率达到95%(53/56), 3年随访喙突骨块愈合率达到96.4%(54/56)。术后3个月、6个月及3年喙突骨块的长度分别为术后即刻长度的96.9%±4.9%、91.9%±6.2%、91.6%±6.6%,移植喙突骨块在术后3个月时长度变化并不明显(t=2.12,P>0.05),而术后6个月时缩短较为明显(t=4.98,P<0.05), 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乎保持不变(t=-0.75,P>0.05),在3年随访时所有移植的喙突骨块都保留了90%以上的初始长度。愈合的病例中未发现明显的骨块吸收;其中25例在CT上都观察到了明显的喙突骨块与关节盂之间的新生骨重塑,术后3年随访时关节盂面积平均为(9.72±1.22) cm2,较术后即刻的(9.42±1.11) cm2有显著增加(P<0.05);最终随访时,所有的病例在CT上均未发现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结论: 结合线袢固定的关节镜下“嵌入式”喙突移位手术用于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术后喙突骨块位置良好、骨愈合率满意。基于榫卯结构以及线袢固定的方法可以提高稳定性,并促进喙突骨块的术后愈合,同时又可以避免使用传统螺钉固定造成的骨溶解以及螺钉植入相关的并发症。更重要的是,术后喙突骨块和关节盂之间的骨重塑显著增加了关节盂面积,有利于恢复肩关节的前向稳定性。

    老年肩袖损伤手术患者术前肺功能的影响因素
    朱敬先,鲁胜楠,蒋艳芳,姜玲,王健全
    2021, (5):  902-90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15    
    摘要 ( )   HTML ( )   PDF (834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肩袖损伤手术患者术前肺功能情况以及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0年1—6月所有术前进行了肺功能检查的肩袖损伤手术患者,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对其围术期病历资料及肺功能主要参数进行研究,分析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有无吸烟史、损伤时间长短、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等因素对围术期患者肺功能检查结果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29例肩袖损伤患者,其中1例报告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2例报告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均否定呼吸疾病病史,且无呼吸道相关症状。所有患者的平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为79.2%±5.9%,VAS评分均值为3.66±1.26。入组患者中,超过半数动态肺功能FVC及FEV1低于预计值,2/3患者的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低于预计值。三项肺功能检查指标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MI正常组(18 kg/m22)和超重/肥胖组(BMI≥24 kg/m2)间的TL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损伤时间组(≥1年和<1年)患者FVC和T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除性别及年龄外,损伤时间、疼痛程度及是否超重/肥胖可能会影响老年肩袖手术患者的肺功能结果。术前肺功能情况可以作为围术期患者呼吸训练和康复的基础评估指标之一,可针对性地对肺功能各影响因素进行提前干预。

    视觉重建对老年人行走动态足底压力的影响
    敖明昕,李学民,于媛媛,时会娟,黄红拾,敖英芳,王薇
    2021, (5):  907-91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16    
    摘要 ( )   HTML ( )   PDF (1491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老年人足底受力情况的变化,探讨视觉重建对老年人足踝部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行双眼白内障手术的32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男5例,女27例,平均年龄(70.1±5.2)岁]进行随访,以Footscan分析系统记录术前及术后1个月平地行走过程中的足底压力参数,对足底第1趾骨(1st toe,T1)、第2~5趾骨(2nd to 5th toe,T2-5)、第1~5跖骨(1st to 5th metatarsal heads,M1~M5)、中足(midfoot,MF)、足跟内侧(heel medial,HM)、足跟外侧(heel lateral,HL)区域触地最大压强(peak pressure,PP),触地冲量(impulse,I),压力时间积分(pressure-time integral,PTI)及触地压强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pressure, TP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患者视功能得到有效重建,双眼视力显著提高(Z=-4.878,-4.801,P<0.001);优势侧(右足)M2区受力较术前增强,PP值(t=2.266,P=0.031)及I值(t=2.152,P=0.039)均增大,其他区域受力强度及时间参数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足底受力分布具有侧向性,术前优势侧M1、M2、MF及HM区PP值大于非优势侧(t=-2.414,-2.478,-2.144,-5.269;P<0.05),非优势侧T1、M3、M5及HL区PP值大于优势侧(t=4.830,3.155,2.686,3.683;P<0.05),优势侧M1、MF及HM区I值大于非优势侧(t=-2.380,-2.185,-5.320;P<0.05),非优势侧T1、M3、M5及HL区I值大于优势侧(t=4.489,2.247,2.838,3.992;P<0.05);术后,M3及MF区双侧受力强度趋于一致;M1(ZPP△=-2.721,P=0.007;ZI△=-2.581,P=0.010)、M2(ZPP△=-2.674,P=0.007;ZI△=-2.375,P=0.018)和M5区(ZPP△=1.991,P=0.046;ZI△=2.150,P=0.032)双侧受力差异幅度有所增大。结论: 白内障手术后足底压力变化以优势侧前足内侧第二跖骨头区受力增大为特征,视觉重建可能加剧优势侧前足内侧着重受力及非优势侧前足外侧着重受力。

    MLL-AF6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张梅香,史文芝,刘建新,王春键,李燕,王蔚,江滨
    2021, (5):  915-92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17    
    摘要 ( )   HTML ( )   PDF (856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MLL-AF6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11例初治MLL-AF6阳性AM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复习文献,总结该类疾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 11例患者中男6例,女5例,中位年龄36岁,急性白血病的分型诊断标准FAB分型(French-American-British classification systems)M5 6例,M4 5例。起病症状为牙龈肿痛6例,发热5例,初诊时中位白细胞计数55.5×109/L,免疫分型可见髓系细胞、单核细胞系统及干细胞系列抗原表达。MLL-AF6融合基因水平(实时定量PCR法)为14.2%~214.5%,6/11例(54.5%)合并EVI1基因高表达。4例患者二代测序检测出合并KRASTET2ASXL1TP53DNMT3AFLT3-ITD基因突变。染色体G显带检查,2例为t(6;11)(q27,q23)伴复杂核型异常,4/9例(44.4%)伴有+8异常,2例为正常核型。给予患者常规诱导化疗,达到完全缓解者8/11例(72.7%),3例患者原发耐药。8例完全缓解的患者中,2例达到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阴性,中位完全缓解的持续时间为4.5个月。2例MRD阳性及3例难治复发患者接受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 后均死于白血病进展。随访至2019年12月1日, 2例存活,9例死亡,中位生存时间9个月。结论: MLL-AF6融合基因阳性AML多为年轻患者,FAB分型以M4、M5居多,常以发热起病,白细胞增高,可伴器官浸润,合并EVI1基因高表达多见。本病常规化疗的缓解率不低,但达到分子学缓解困难,极易出现早期复发,持续分子学阴性状态下尽早行allo-HSCT可能获得长期完全缓解。

    显著高铁蛋白血症与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的相互关系
    高伟波,石茂静,张海燕,吴春波,朱继红
    2021, (5):  921-92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18    
    摘要 ( )   HTML ( )   PDF (867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显著高铁蛋白血症(marked hyperferritinemia,MHF)与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急诊及住院的MHF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症状体征,血常规、生化、出凝血检测、血清铁蛋白检查,以及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活性、可溶性白介素(interleukin, IL)-2受体、骨髓检查等。按是否诊断为HLH分为HLH组和非HLH组,按随访3个月结局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分别对各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23例MHF患者平均年龄为(44.2±17.4)岁,男女比例为1.3 ∶1;常见病因为血液肿瘤、风湿免疫性疾病、铁超载、HLH。随着铁蛋白水平升高,HLH患者比例增加,铁蛋白在10 000~19 999、20 000~29 999、30 000~39 999、40 000~49 999、50 000 μg/L以上时,HLH占比分别为28.8%、40.0%、54.5%、50.0%、50.0%。HLH共46例(37.4%), 继发于肿瘤15例、风湿免疫性疾病14例、感染性疾病2例,不明原因15例。HLH组与非HLH组比较,两组间在年龄、性别、发热、意识障碍、初始铁蛋白、最高铁蛋白、血细胞改变、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 DBIL)、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出凝血检测除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外,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死亡率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肝、脾、淋巴结肿大,白蛋白(albumin, ALB),Fib方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间在年龄,性别,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初始铁蛋白,最高铁蛋白,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Neu),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ALT,AST,ALB,TG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凝血检测除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LH所占比例两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意识障碍、血小板计数(platelet, PLT)、PT、TBIL、DBIL方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铁蛋白水平升高,HLH患者的比例随之增加,但是MHF对于HLH诊断不具有特异性。

    肾细胞癌合并尿路瘤栓的临床病理特征: 6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田雨,程晓悦,贺慧颖,王国良,马潞林
    2021, (5):  928-93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19    
    摘要 ( )   HTML ( )   PDF (2344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合并尿路瘤栓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住院手术治疗肾细胞癌合并尿路瘤栓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治疗情况、病理特点和随访情况,同时检索文献,将既往报道的此类患者一并列为研究对象。结果: 本研究两家单位共收集到肾细胞癌合并尿路瘤栓患者6例,通过文献检索到16例,共计22例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4.7岁(22~79岁);左肾15例,右肾6例,病变侧别不明1例;肉眼血尿是最常见的主诉(18例),体质量下降1例,镜下血尿1例,超声检查发现1例,就诊原因不明1例;瘤栓分级为Ⅰ级9例,Ⅱ级10例,Ⅲ级3例;术前诊断肾细胞癌的有11例,术前考虑肾盂癌或不能明确诊断者11例;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者9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者12例,1例手术方式不明;术后组织病理报告为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15例,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嫌色细胞癌1例,混合细胞肾细胞癌1例,不能明确分型的肾细胞癌4例;11例患者有随访数据,随访3~31个月,有3例6个月内出现了肺转移。结论: 肾细胞癌合并尿路瘤栓临床上少见,在诊断上需与肾盂癌相鉴别,治疗原则可参照同类型肾细胞癌,对于局部进展期患者,手术完整切除是最佳的治疗方法,患者的肿瘤学预后还有待更长期和更大规模的随访观察。

    Rhupu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李正芳,吴雪,武丽君,罗采南,石亚妹,钟岩,陈晓梅,孟新艳
    2021, (5):  933-93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20    
    摘要 ( )   HTML ( )   PDF (839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重叠综合征(Rhupus综合征)的临床和血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21例Rhupu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另选取同期81例单纯RA及51例单纯SLE作为对照,比较Rhupus综合征与单纯RA组、单纯SLE组关节受累、自身抗体及临床特点。结果: 21例Rhupus综合征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9.43±11.66)岁,高于单纯SLE组患者 的(40.59±12.73)岁(P=0.008)。以RA起病的Rhupus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年龄小于单纯RA组[(32.58±11.14)岁 vs. (43.11±11.83),P=0.01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例Rhupus综合征患者中,以RA起病者12例,除2例为男性外,其余10例女性患者在出现SLE表现时均处于围绝经期或已绝经,平均闭经或绝经年龄(44.30±5.33)岁(36~50岁);出现SLE表现与RA起病的间隔时间为10.83年。以SLE起病者2例。就诊时同时存在RA与SLE表现者7例,除1例为男性外,其余6例为女性(3例处于围绝经期)。Rhupus综合征组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与单纯RA组相似,SLE相关表现中肾损害相对少见,但间质性肺病的发生率较高。Rhupus综合征和单纯SLE患者补体C3、补体C4、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hupus综合征是一种RA与SLE表现共存的重叠综合征,多以RA起病且RA表现较SLE表现严重。Rhupus综合征的发病可能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

    血清25-羟维生素D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的关系
    邹健梅,武丽君,罗采南,石亚妹,吴雪
    2021, (5):  938-94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21    
    摘要 ( )   HTML ( )   PDF (838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dihydroxy vitamin D,25(OH)D]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活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就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158例SLE患者。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ADI)将158例SLE患者分为两组:活动组59例(SLEADI>4),非活动组99例(SLEDAI≤4)。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体检中心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数据及血清25(OH)D水平。结果: (1)SLE组25(OH)D水平[10.4(5.6,15.8)μg/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25.5(22.8,32.3) μg/L,P <0.01];SLE活动组25(OH)D水平为[6.2(3.7,13.8)μg/L],非活动组为[12.3(7.2,16.7) μ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6.7(4.4,12.9) μg/L]明显低于SLE无肾脏损害患者[13.3(7.4,18.7) μg/L,P <0.01]。(2)SLE患者中25(OH)D水平与SLEDAI、24h尿蛋白定量(24h urinary protein quantification,24h-pro)升高均呈负相关(r=-0.35和-0.39,P<0.01);与补体C3降低呈正相关(r=0.24,P<0.01)。(3)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抗双链DNA抗体(anti-ds DNA antibodies,ds-DNA)、抗史密斯抗体(anti-Smith antibodies,Sm)、IgG、C3、C4、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24h-pro以及25(OH)D与SLE患者疾病活动相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25(OH)D降低是SLE患者疾病活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25(OH)D的下降与SLE患者病情活动有相关性,而且可能与LN相关,在SLE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腕表式睡眠监测仪与多导睡眠监测的睡眠参数比较和相关性分析
    霍阳,周兵,何红彦,赵龙,张雪丽,李静,左玉花,郑宇,任正洪,韩芳,张俊
    2021, (5):  942-94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22    
    摘要 ( )   HTML ( )   PDF (826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随着睡眠医学的飞速发展,检测睡眠疾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各具优势。本研究以“金标准”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的结果为标准,探索在中国人群中使用小巧轻便的腕表式睡眠监测仪(Actiwatch)获得相关指标的可靠性,以期为Actiwatch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中心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的121例受试者,受试者进行PSG的同时佩戴Actiwatch,并于第2天清晨填写睡眠日志。收集监测获得的指标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并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 Actiwatch在低灵敏度条件下,PSG和Actiwatch总睡眠时间(total sleep time,TST)的相关系数为0.53(P<0.05), 配对t检验表明PSG和Actiwatch的T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0,P=0.36)。按年龄分层发现,年龄越小,两者的TST相关性越强,系数最高可达0.92(P<0.05), 配对t检验表明两者TS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7,P=0.35)。按诊断分层发现,PSG正常组中两者的TST相关系数可高达0.79(P<0.05), 配对t检验表明PSG正常组中两者TS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4,P=0.44)。结论: 作为一种可穿戴的居家体动记录仪,腕表式睡眠监测仪Actiwatch的分析参数设定为低灵敏度时,PSG和Actiwatch的TST相关性最高;年龄越小,PSG与Actiwatch的TST相关性越强;PSG正常的受试者PSG和Actiwatch的TST相关性更高。

    全身麻醉下小儿开颅术术中心脏前负荷动态指标的一致性分析
    刘雅菲,宋琳琳,邢茂炜,蔡立新,王东信
    2021, (5):  946-95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23    
    摘要 ( )   HTML ( )   PDF (2653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在小儿开颅癫痫病灶切除术中连续监测每搏量变异(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脉压变异(pulse pressure variation, PPV)和脉搏容积变异(plethysmographic variability index, PVI)3项心脏前负荷动态指标,评价这些常用动态指标的一致性,探索三者之间是否可以互换,以简化临床决策过程。方法: 30例行择期开颅癫痫病灶切除术的0 ~ 14岁患儿术中常规监测SVV、PPV和PVI, 根据上述指标和动脉收缩压实施目标导向液体管理。所有数据对分为6个阶段,每个阶段选取3 ~ 8个数据对,用Bland-Altman法分析数据对数值的一致性,用四象限图和极图分析数据对的同向变化趋势。结果: 患儿术中动脉收缩压为 (94±19) mmHg,平均SVV、PPV和PVI分别为8%±2%、10%±3%和15%±7%,共分析834个数据对。Bland-Altman分析显示SVV-PPV的平均偏倚为-2.3,一致限为-6.0 ~ 1.5,误差百分比为26%。SVV-PVI和PPV-PVI的平均偏倚分别为-7.5和-5.0,一致限分别为-22.7 ~ 7.8和-20.5 ~ 10.5,误差百分比分别为54%和43%。四象限图分析中3项指标变化的符合率分别为ΔSVV-ΔPPV 88.6%、ΔSVV-ΔPVI 50.1%、ΔPPV-ΔPVI 50.4%。<3岁者PPV-SVV符合率高于≥ 3岁者(92.7%与84.2%)。极坐标图分析中SVV-PPV变化的角符合率为86.6%,基于动脉压力波形的指标(SVV和PPV)与PVI变化符合率较差(分别为29.1%和29.9%)。结论: 小儿开颅术中SVV和PPV变化趋势一致性较高,尤其<3岁者,二者可以互换,无需额外使用SVV监测设备;但基于动脉压力波形的指标(SVV和PPV)与PVI之间变化趋势的一致性较差,不能互换。联合PPV和PVI用于监测心脏前负荷可能有助于提高小儿术中补液反应性的预测值。

    COVID-19疫情前后北京市某综合医院儿科门诊患儿就诊量变化分析
    孟洪,季丽娜,黄静,晁爽,周佳雯,李学军,尹小梅,樊丽容
    2021, (5):  952-95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24    
    摘要 ( )   HTML ( )   PDF (834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前后北京市某综合医院儿科门诊患儿就诊量变化及其特点。方法: 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中有挂号登记的年龄0~16岁的儿科门诊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疫情前后就诊量,重点是呼吸道感染(包括流感)就诊量的变化及其与年龄、季度分布的关系。结果: (1)2018年和2019年的门诊量中呼吸道感染均为主要就诊原因(分别占60.6%和60.5%), 而2020年的门诊患者中以非呼吸道感染为主,呼吸道感染仅占47.4%。2020年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呼吸道传染病尤其是流感的就诊量较2018年和2019年均显著下降(P<0.05);(2)每年呼吸道感染就诊者中均以婴幼儿占比最高,学龄期儿童最少(P<0.05), 且均为第四季度最高。不同于2018年和2019年,2020年第二季度呼吸道感染就诊量显著下降,年内各季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每年呼吸道传染病均以流感为主,且均为第一季度就诊量最高, 与年内其他季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于2018和2019年全年均有散发流感病例,2020年的流感病例全部发生在第一季度,且99%集中在1月份。结论: COVID-19疫情后北京某综合医院儿科门诊呼吸道感染尤其流感的就诊量较疫情前显著下降,这与疫情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个人防护密不可分。建议在冬春季加强对儿童呼吸道感染及流感预防的健康宣教,促进养成良好的呼吸道和手卫生习惯。

    远端型遗传性运动神经病8例的临床、病理及遗传学特点
    刘梅歌,方朴,王严,丛璐,范洋溢,袁远,徐燕,张俊,洪道俊
    2021, (5):  957-963.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25    
    摘要 ( )   HTML ( )   PDF (3245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远端型遗传性运动神经病(distal hereditary motor neuropathy, dHMN)是一组选择性累及运动神经及其神经元的退行性病变,可引起肢体远端肌肉进行性萎缩无力。总结8例dHMN先证者的临床、电生理、病理及遗传学特点,丰富我国dHMN先证者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资料,提高临床工作者对dHMN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8例dHMN先证者并进而追踪其家系,回顾性分析先证者的临床症状、神经电生理改变、病理特点及基因突变情况。运用基因靶向二代测序技术对所有先证者进行周围神经病相关基因检测,通过 Sanger测序验证突变位点,并对可获得的家系成员进行遗传共分离分析。结果: 先证者发病年龄11~64岁,中位数39.5岁,均为慢性起病,进行性发展,主要表现为远端肢体无力,并逐渐出现肌肉萎缩。神经电生理结果示选择性运动神经损害,运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下降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感觉神经不受累,针刺肌电图符合神经源性损害表现。2例先证者肌肉活检显示神经源性骨骼肌损害,1例先证者腓肠神经活检提示感觉神经受累轻微。基因测序显示8例先证者携带了8种不同的已知dHMN致病基因,3例有已报道的致病突变位点,基因诊断率为37.5%,其余5例为临床意义未明的新发点突变,其中2例突变在家系内共分离。结论: dHMN是一组临床和基因均具有显著异质性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二代测序技术广泛运用于dHMN先证者的致病基因搜寻,但仍有超过一半的先证者不能得到明确的基因诊断。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及安全性
    朱正达,高岩,何汶秀,方鑫,刘洋,魏攀,闫志敏,华红
    2021, (5):  964-96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26    
    摘要 ( )   HTML ( )   PDF (1729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初步观察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Nocardia rubra cell wall skeleton,Nr-CWS)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erosive oral lichen planus,EOL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经临床及组织病理确诊为EOLP的患者,根据随机号随机分入两组,试验组局部使用含Nr-CWS的冻干粉,配合使用生理盐水,对照组局部使用安慰剂(不含Nr-CWS的冻干粉), 配合使用生理盐水。分别于初诊以及用药后第1、2、4周复查时记录患者糜烂病损面积大小和疼痛程度的变化,比较治疗前后患者REU量表(reticulation, erythema, ulceration)、视觉模拟量表以及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 OHIP-14)(中文版)评分的差异,并观察初诊和治疗4周后的安全性指标。结果: 共纳入EOLP患者62例,其中2例失访,试验组31例,对照组29例,平均年龄分别为(52.9±12.4)岁和(54.07±12.4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口腔卫生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2、4周口腔扁平苔藓的充血糜烂面积明显缩小(P<0.05),缩小率为81.75%,患者的疼痛指数明显降低(P<0.05),口腔健康影响程度计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r-CWS治疗EOLP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后牙区单牙种植修复5年后的临床修复疗效观察
    梁峰,吴敏节,邹立东
    2021, (5):  970-97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27    
    摘要 ( )   HTML ( )   PDF (1015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后牙区单牙种植修复患者在行使功能5年后的临床修复疗效。方法: 选取2005年10月至2010年5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接受种植治疗并且负重已达到5年的后牙区种植治疗患者,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X线片、种植体近远中边缘骨高度的变化以及修复体的情况(包括修复体完整性、松动情况、螺丝孔封闭材料存留状况、修复体固位螺丝及修复基台的松动或折断情况)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215例患者,平均年龄48.6岁(27~71岁),共植入软组织水平种植体321枚(其中上颌126枚、下颌195枚)。9枚种植体在回访期间出现松动、脱落,累计存留率达97.2%。存留的312枚种植体中,上颌120枚、下颌192枚,其中直径为3.3、4.1和4.8 mm的种植体分别为5枚(1.6%)、115枚(36.9%)和192枚(61.5%),长度为8、10和12 mm的种植体分别为21枚(6.7%)、206枚(66.0%)和85枚(27.2%)。上部修复体固位方式中,粘接固位为277枚(88.8%),螺丝固位为35枚(11.2%)。负载5年后种植体近远中牙槽骨高度平均吸收分别为(0.73±0.25) mm和(0.78±0.26) mm,近远中骨吸收程度与植入区骨质类型、种植体规格、修复基台角度、固位方式、临床冠-种植体长度比、性别、年龄等因素均未显示有相关性(P>0.05)。修复后主要的机械并发症有:修复体固位螺丝松动(8.6%)或折断(2.9%)、修复体上螺丝孔封闭材料脱落(11.4%)、修复体崩瓷(13.8%)及修复体脱粘(14.1%),其中仅修复体脱粘的发生率与修复时使用的基台角度(0°/15°)和修复体的临床高度这两个因素相关(P<0.05)。结论: 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在单颗后牙缺失的修复病例中负重5年后,种植体周围的骨水平基本稳定,全面完善的种植诊疗计划、规范严谨的临床操作以及定期的复查可能是减少修复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比较两种改良式印章法辅助后牙树脂牙合贴面修复的形态准确性
    杨洋,浦婷婷,陈立,谭建国
    2021, (5):  977-98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28    
    摘要 ( )   HTML ( )   PDF (2287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比评价两种改良式印章法辅助后牙直接法复合树脂牙合贴面修复的形态准确性。方法: 采用标准树脂牙右下第一磨牙54颗,制作硬质硅橡胶和透明硅橡胶两种印章复制牙冠外形,并进行牙合贴面预备及复合树脂牙合贴面修复。试验共分为9组:按照不同印章(硬质硅橡胶或透明硅橡胶)、牙合面预备量(1 mm或2 mm)和不同复合树脂材料(通用型复合树脂或整块充填复合树脂)分为8个实验组,对照组为CAD/CAM生物复制方法进行间接修复。牙合贴面修复完成后进行模型扫描,并与修复前原始牙冠形态的扫描数据进行3D比较,按牙合面及轴面分别计算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RMS)值。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RMS值。结果: 牙合面RMS值硬质硅橡胶印章法组为(0.136±0.031) mm,透明硅橡胶印章法组为(0.130±0.024) mm,对照组为(0.130±0.009) 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轴面RMS值分别为(0.135±0.020) mm、(0.147±0.021) mm及(0.153±0.014) mm,硬质硅橡胶印章法组最小(P<0.05)。两种改良式印章法在2 mm厚的通用型树脂组牙合面平均RMS值最大,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两种改良式印章法辅助进行直接法牙合贴面修复具有较高的形态准确性,硬质硅橡胶印章法所得修复体的轴面形态更佳。当修复体牙合面厚度为2 mm时,使用整块充填复合树脂具有更准确的牙合面形态。

    下颌骨颏部骨折联合双侧髁突囊内骨折致伤机制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周伟,安金刚,荣起国,张益
    2021, (5):  983-98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29    
    摘要 ( )   HTML ( )   PDF (3532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模拟和分析下颌骨颏部骨折联合双侧髁突囊内骨折的致伤机制,提高此类骨折的预防和诊断水平。方法: 获取1名下颌骨发育正常、无第三磨牙、无颞下颌关节病史的青年男性的颌面部CT和颞下颌关节MRI数据,通过Mimics和ANSY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采取不同角度的外力作用于下颌骨颏部,分析下颌骨及髁突关节面的应力分布。同时,比较有无关节盘、咬合与非咬合状态下下颌骨的应力分布差异。结果: 准确建立了包含颞下颌关节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当外力作用于下颌骨颏部时,髁突、升支前缘及颏部受力区是主要的应力集中区,其中应力最大值位于髁突顶部。随着外力方向与水平面夹角由0°逐渐增大直至60°,下颌骨上的应力由分散逐渐集中至颏部与双侧髁突三个部位;超过60°时,应力又出现分散的趋势。当对关节盘进行模拟后,髁突关节面及髁颈部的应力分布明显减小。与非咬合状态相比,咬合状态下下颌骨上的应力集中于咬合面,而其他部位无明显的应力分布。结论: 外力方向与水平面呈60°时,应力分布主要集中于颏部及双侧髁突顶部,即三点骨折发生的部位;在下颌骨颏部受力过程中,关节盘的存在以及稳定的咬合状态下,髁突部位(包括颈部和关节面)的应力分布明显减小。

    牙周健康的上颌前牙唇侧嵴顶上牙龈的三维形态分析
    杨刚,胡文杰,曹洁,柳登高
    2021, (5):  990-99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30    
    摘要 ( )   HTML ( )   PDF (1150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锥形束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牙周健康的汉族青年上颌前牙唇侧中央嵴顶上牙龈(supraosseous gingiva,SOG)的三维形态及相关解剖结构。方法: 选取25名牙周健康的汉族青年共计150颗上颌前牙纳入研究,受试者男性11名,女性14名,平均年龄(24.5±1.6)岁,佩戴含有显影剂的硅橡胶印模拍摄软组织间接显影CBCT。对影像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分析唇侧中央嵴顶上牙龈的形态,包括SOG高度、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到骨嵴顶的距离、CEJ处牙龈厚度、骨嵴顶下2 mm牙槽骨厚度等。数据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牙位参数之间的差异,分析其相互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上颌前牙唇侧中央SOG高度测量结果,中切牙为(3.54±0.67) mm、侧切牙为(3.48±0.81) mm、尖牙为(3.49±0.70) mm,各牙位SOG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前牙唇侧中央CEJ水平牙龈平均厚度测量结果,中切牙为(1.45±0.23) mm,侧切牙为(1.13±0.24) mm,尖牙为(1.14±0.22) mm,中切牙牙龈最厚,与侧切牙和尖牙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唇侧中央SOG与CEJ处牙龈厚度在所有牙位上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牙周健康的上颌前牙唇侧嵴顶上牙龈中,中切牙牙龈最厚,未发现上颌前牙区唇侧中央SOG高度与厚度存在相关性。

    对比传统成像与数字成像对牙科复合树脂X射线阻射性的影响
    李媛,林红,张铁军
    2021, (5):  995-100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31    
    摘要 ( )   HTML ( )   PDF (1764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别采用传统胶片成像和数字成像测试牙科复合树脂材料的X射线阻射性,对比3种不同成像方式对X射线阻射性的影响。方法: 将临床常用的14种牙科复合树脂,分别制备成厚度为1.0 mm,直径15 mm的圆片。对同一个圆片试样,分别采用传统胶片成像(使用E速胶片)、数字成像(荧光成像板)和电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 CCD)口内X射线传感器,在相同的曝光条件下(管电压 65 kV,电流 7 mA,距离 300 mm,照射时间0.25 s),以楔状阶梯铝板作为参照物拍摄X线片。对于传统胶片成像获得的胶片,使用光密度计测量试样和楔状阶梯铝板各阶梯图像的光密度。对于数字成像获得的数字图像,输出到Adobe Photoshop®灰度分析软件,分析试样和楔状阶梯铝板各阶梯图像的平均灰度值。分别绘出楔状阶梯铝板各台阶的光密度/灰度值与其厚度相对应的曲线,并根据试样的实际测量厚度的光密度/灰度值,计算等效铝板厚度,以此评价牙科复合树脂材料的X射线阻射性。结果: 同一个试样片,传统胶片成像和其他两种数字成像测得的等效铝板厚度,14种复合树脂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数字成像测得的等效铝板厚度均大于传统胶片成像测得值。两种数字成像测得的等效铝板厚度也有差异,且多数复合树脂用CCD口内X射线传感器测得的等效铝板厚度大于荧光成像板测得值。同一样品,采用同一成像方式拍照,3次曝光获得的等效铝板厚度不同,其中荧光成像板测得的等效铝板厚度标准差最大,而CCD口内X射线传感器测得的等效铝板厚度标准差最小。14种复合树脂间,Tetric N-Ceram复合树脂和Te-Econom Plus复合树脂用传统胶片成像、荧光成像板拍照获得的等效铝板厚度值显著大于其他树脂。结论: 基于临床意义设计的3种传感器测得的等效铝板厚度值会根据传感器种类不同而改变,CCD口内X射线传感器测得值,荧光成像板测得值>传统胶片成像测得值,并且即使使用同一传感器,多次曝光获得的等效铝板厚度值也不同,其中荧光成像板测得的等效铝板厚度值标准差大于传统胶片成像和CCD口内X射线传感器测得值。在评价复合树脂的X射线阻射性时,3种传感器都可以检测复合树脂的X射线阻射性,但无论采用何种传感器,等效铝板厚度值均应符合ISO 4049: 2019标准的规定,该树脂才可以判定为合格产品,材料才适用于临床。

    病例报告
    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伴发心律失常性心肌病1例
    陈少敏,孙超,王新宇,张媛,刘书旺
    2021, (5):  1002-100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32    
    摘要 ( )   HTML ( )   PDF (4135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关节镜下盂唇重建治疗髋关节撞击综合征12例
    董寒梅,吴睿麒,高冠英,刘镕阁,徐雁
    2021, (5):  1007-101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33    
    摘要 ( )   HTML ( )   PDF (1515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短篇论著
    托法替布联合治疗抗MDA5抗体阳性的无肌病皮肌炎并发快速进展型间质性肺病5例临床分析
    吴燕芳,高飞,林滇恬,陈志涵,林禾
    2021, (5):  1012-101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5.034    
    摘要 ( )   HTML ( )   PDF (1879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微信公众号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编辑出版:《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主  编:詹启敏
编辑部主任:曾桂芳
国内刊号:CN 11-4691/R
国际刊号:ISSN 1671-167X
邮发代号:国内2-489 国外BM283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