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1年 第5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1-08-18
全选: 合并摘要 隐藏/显示图片
  • 院士论坛
    夯实人才培养,实现我国泌尿外科奋斗目标
    郭应禄
    2021, (4):  633-63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01    
    摘要 ( )   HTML ( )   PDF (111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专家笔谈
    前入路机器人辅助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中改善排尿控制的经验
    刘承,马潞林
    2021, (4):  635-63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02    
    摘要 ( )   HTML ( )   PDF (107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著
    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于妍斐,何世明,吴宇财,熊盛炜,沈棋,李妍妍,杨风,何群,李学松
    2021, (4):  640-64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03    
    摘要 ( )   HTML ( )   PDF (3660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fumarate hydratase-deficient renal cell carcinoma,FH-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9例60岁及以下不同类型肾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延胡索酸水合酶(fumarate hydratase,FH)的表达情况,分析FH-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 筛选出11例FH-RCC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16~53岁(平均36.7岁)。4名女性患者均有子宫肌瘤病史,仅1例患者的一级亲属有肾癌家族史,所有患者均无皮肤平滑肌肿瘤的病史及家族史。肾细胞癌的肿瘤直径2.1~12.0 cm(平均8.83 cm), 9例患者有肾窦或肾周脂肪侵犯,6例有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内瘤栓形成,7例有淋巴结转移,4例侵犯肾上腺,1例侵犯脾脏被膜。11例患者中7例(7/49例,14.3%)原诊断为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2例(2/9例,22.2%)原诊断为集合管癌,2例(2/51例,3.9%)原诊断为未分类型肾细胞癌。肿瘤组织病理学大多表现为乳头状、管囊状、实性片状等不同结构的混合,最常见的组织结构为乳头状(9/11例,81.8%)及管状(8/11例,72.7%)结构,3例伴有肉瘤样分化。肿瘤细胞均可见灶状分布大而明显的嗜酸性核仁(WHO/国际泌尿病理协会Ⅲ~Ⅳ级)及核周空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癌组织CA9、CD10、CK7染色大多阴性,2例TFE3阳性表达的病例经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结果显示TFE3基因均未发生易位或扩增。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11~82个月,确诊后患者平均生存期为24个月,其中5例于术后9~31个月(平均19个月)因肿瘤远处转移而死亡,6例存活患者中已有5例发生了远处转移。结论: FH-RCC在组织形态学上与多种肾细胞癌有重叠,乳头状及管囊状排列方式的混合存在是FH-RCC最常见的生长方式,癌细胞中灶状出现大而明显的嗜酸性核仁是该类型肾细胞癌的重要组织学特征,F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明确诊断。对于患有平滑肌瘤的年轻女性肾细胞癌患者,需警惕FH-RCC的可能。部分FH-RCC的诊断缺少临床证据,应根据组织病理学特征进一步行基因检测以确诊。

    术前血小板参数与局部进展期肾细胞癌预后
    肖若陶,刘承,徐楚潇,何为,马潞林
    2021, (4):  647-65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04    
    摘要 ( )   HTML ( )   PDF (1337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术前血小板参数对局部进展期肾癌预后的预测价值,为此类患者的危险分层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局部进展期肾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随访过程中肿瘤是否复发或转移分成进展组和无进展组,比较两组术前血小板参数和临床资料的差异。通过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确定血小板参数的最佳临界值,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血小板参数与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的关系。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PFS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时间依赖ROC、净重新分类指数(net reclassification index, NRI)和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ntegrated discrimination improvement, IDI)评估纳入血小板参数后对SSIGN模型改良情况。结果: 共有215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192例(89.3%)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64例(29.8%)患者随访过程中出现疾病进展,中位PFS为46个月。进展组患者的血小板数量(platelet count, PLT)相较无进展组高[(250.72±88.59)×109/L vs. (227.27±66.94)×109/L, P=0.042],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PDW)相较无进展组低[(12.01±2.27)% vs. (13.31±2.74)%, P=0.001]。将285×109/L及12.65%作为PLT及PDW的最佳临界值,PLT≤285×109/L组患者中位PFS显著长于PLT>285×109/L组(53个月vs. 41个月,P=0.033);PDW>12.65%组患者中位PFS也显著长于PDW≤12.65%组(56个月vs. 41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PDW(HR=0.735, P<0.001)、细胞核分级Ⅲ~Ⅳ级(HR=2.425, P=0.001)、合并肉瘤样分化(HR=3.101, P=0.008)为PFS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PDW联合SSIGN预后评分模型曲线下面积大于原有SSIGN模型[0.748 (95%CI:0.662~0.833) vs. 0.678 (95%CI: 0.583~0.773), P=0.193],NRI为0.262(P=0.04),IDI为 0.085(P=0.01),表明PDW纳入SSIGN模型后其预测能力提高。结论: 术前高PLT和低PDW与局部进展期肾癌不良预后相关,其中PDW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术前PDW有助于对局部进展期肾癌进行危险分层。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分析
    王佳文,刘敬超,孟令峰,张威,刘晓东,张耀光
    2021, (4):  653-658.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05    
    摘要 ( )   HTML ( )   PDF (864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nterstitial cystitis/bladder pain syndrome,IC/BPS)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其与膀胱过度活动(overactive bladder,OAB)患者之间的差异,探索影响IC/BPS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就诊于北京医院等全国多家医学中心门诊的女性IC/BPS患者人口学资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多角度问卷调查并与OAB患者资料进行对比。根据生活质量影响程度,将IC/BPS患者分为轻-中度组与重度组,分析影响IC/BPS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109例IC/BPS患者,平均年龄(46.4±14.3)岁,平均病程(39.4±51.6)个月。与OAB患者相比,IC/BPS组患者的平均病程较长(P=0.008),初次因本疾病就诊的患者比例较低(P<0.001),美国泌尿协会症状指数(Americ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 symptom index, AUA-SI)评分较高(P<0.001),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较低(P=0.016),便秘发生率较低(P=0.006)。IC/BPS对患者家庭生活方面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出行社交。IC/BPS相关症状对患者家庭生活的影响程度评分显著高于OAB组(P=0.003),困扰IC/BPS患者的症状前三位分别是疼痛(45%)、尿频(28%)、尿急(17%),IC/BPS患者储尿期症状对生活质量影响的评分显著高于OAB患者(P<0.001),咖啡因摄入(P=0.034)、便秘(P=0.003)可能是影响IC/BPS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结论: IC/BPS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咖啡因摄入、便秘可能是影响IC/BPS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泌尿科医生可以建议患者通过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以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T1期肾细胞癌肾窦侵犯的危险因素
    孙争辉,黄晓娟,董靖晗,刘茁,颜野,刘承,马潞林
    2021, (4):  659-66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06    
    摘要 ( )   HTML ( )   PDF (1085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临床T1(cT1)期肾细胞癌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探究影响cT1期肾细胞癌患者发生肾窦侵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住院行肾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前诊断为cT1期肾细胞癌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采用卡方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cT1期肾细胞癌发生肾窦侵犯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507例患者,其中男性354例(69.8%),女性153例(30.2%),中位年龄59岁,中位体重指数25.5 kg/m2。术前有肉眼血尿者18例(3.6%),中位肿瘤直径3.5 cm。cT1a期322例(63.5%),cT1b期185例(36.5%),中位R.E.N.A.L.评分为8分。肿瘤边界规则者359例(70.8%),肿瘤边界不规则者148例(29.2%)。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包括186例(36.7%)肾部分切除术和321例(63.3%)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肾窦侵犯75例(14.8%),其中cT1a期侵犯肾窦18例,占cT1a期总数的5.6%;cT1b期侵犯肾窦57例,占cT1b期总数的30.8%。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P=0.02)、R.E.N.A.L.评分(P<0.001)、肿瘤边界状态(P<0.001)是cT1期肾细胞癌发生肾窦侵犯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R.E.N.A.L.评分(P≤0.020)和肿瘤边界状态(P=0.001)是cT1期肾细胞癌发生肾窦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cT1期肾细胞癌,术后接近15%的患者存在肾窦侵犯现象;R.E.N.A.L.高评分和肿瘤边界不规则,均可以提示cT1期肾细胞癌有发生肾窦侵犯的风险。

    癌栓粘连血管壁对非转移性肾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手术及预后的影响
    赵勋,颜野,黄晓娟,董靖晗,刘茁,张洪宪,刘承,马潞林
    2021, (4):  665-67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07    
    摘要 ( )   HTML ( )   PDF (1511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癌栓粘连静脉壁对肾细胞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手术难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于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4例非转移性肾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病理特征、手术及生存信息。按术中发现癌栓粘连静脉壁为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64例为癌栓粘连静脉壁组(deep invasive tumor thrombus, DITT), 30例为非粘连组(non-invasive tumor thrombus, NITT)。分别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两组间分类变量和连续变量的单因素比较,绘制Kaplan-Meier曲线并进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以评估癌栓粘连静脉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与NITT组相比,DITT组患者的手术难度明显增加,主要表现为手术时间更长(362.5 vs. 307.5 min,P=0.010),手术出血量更多(1 200 vs. 450 mL,P=0.006),围术期输血量更多(800 vs. 0 mL,P=0.021),血浆输注量更多(200 vs. 0 mL,P=0.001),开放手术占比更高(70.3% vs. 36.7%,P=0.002),术后住院时间更长(9.5 vs. 8.0 d,P=0.036),且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比例更高(46.9% vs. 13.8%,P=0.002)。DITT与患者的总生存期更差呈正相关(P=0.022),即使在多因素分析中,DITT仍是影响肾细胞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术后总生存率的不良预后因素[HR: 4.635 (1.017~21.116),P=0.047]。结论: 对于非转移性肾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患者而言,癌栓粘连静脉壁会明显增加其手术难度,并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骶神经调节术治疗膀胱逼尿肌无力的疗效分析
    王起,张维宇,刘献辉,王明瑞,赖金惠,胡浩,徐涛,许克新
    2021, (4):  671-67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08    
    摘要 ( )   HTML ( )   PDF (846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骶神经调节术(sacral neuromodulation, SNM)治疗膀胱逼尿肌无力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采用SNM治疗的6例膀胱逼尿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46~65岁,平均58岁,男性3例,女性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尿动力学检查明确膀胱逼尿肌无力的诊断,膀胱镜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膀胱出口梗阻。患者术前均留置膀胱造瘘管,24 h平均排尿次数为23.8次(18~33次),平均每次尿量为34.2 mL (10~50 mL),平均每次残余尿量为421.7 mL(350~520 mL)。比较手术前后患者24 h的排尿次数、平均每次尿量以及残余尿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6例患者均接受Ⅰ期SNM治疗,Ⅰ期手术时间平均为90 min (62~135 min),Ⅰ期电极植入后测试时间平均为2周(1~3周)。有4例患者转为Ⅱ期手术,转换率为66.7% (4/6)。Ⅰ期电极植入后,6例患者的24 h平均排尿次数为13.5次(9~18次),平均每次尿量为192.5 mL (150~255 mL),平均每次残余尿量为97.5 mL (60~145 mL),与Ⅰ期电极植入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Ⅱ期术后患者随访10~15个月,平均11.3个月,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血肿、电极排异反应、电极移位等严重不良反应。截至随访结束,4例行Ⅱ期手术的患者中有1例需要行间歇导尿治疗,每日间歇导尿1次,其余3例无需间歇导尿。结论: SNM可显著改善膀胱逼尿肌无力患者的排尿症状,减少残余尿量,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经阴道修补膀胱阴道瘘失败的预后因素: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杨洋,陈宇珂,车新艳,吴士良
    2021, (4):  675-67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09    
    摘要 ( )   HTML ( )   PDF (863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影响经阴道修补膀胱阴道瘘(vesicovaginal fistula, VVF)失败的预后因素。方法: 应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接受经阴道膀胱阴道瘘修补手术失败的15例患者为病例组,检索同一时间范围内由同一术者进行经阴道膀胱阴道瘘修补成功的患者,按照1:4匹配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膀胱阴道瘘病因、伴随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情况、修补次数、瘘口特征、手术过程、术后恢复等因素是否具有差异,分析经阴道修补膀胱阴道瘘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 病例组BMI(26.3±3.9) kg/m2,阴道内瘘口直径(1.5±0.8) cm,经阴道修补的手术时间(111.8±19.8) min,伴随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比例4/15,多次经阴道修补比例13/15,同期接受输尿管再植比例6/15,术后发热比例5/15;对照组BMI(23.9±3.0) kg/m2,阴道内瘘口直径(0.8±0.5) cm,经阴道修补的手术时间(99.9±19.7) min,伴随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比例2/60,多次经阴道修补比例18/60,同期接受输尿管再植比例5/60,术后均无发热。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BMI高(P =0.013)、阴道内瘘口直径大(P =0.002)、经阴道修补的手术时间长(P =0.027)、伴随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比例高(P =0.013)、多次经阴道修补比例高(P <0.001)、既往初次修复时同期接受输尿管再植比例高(P =0.006)、经阴道修补术后发热比例高(P <0.001)。选取瘘口直径、伴随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经阴道多次修补、既往接受过输尿管再植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后退法进行影响因素筛选。多因素分析显示瘘口直径≥1 cm (OR =10.45,95%CI =1.90~57.56,P =0.007)、经阴道多次修补(OR =16.97, 95%CI =3.17~90.91, P =0.001)是经阴道修补VVF失败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瘘口直径≥1 cm、经阴道多次修补是经阴道修补VVF失败的独立预后因素。

    单侧肾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肾功能代偿
    韩松辰,黄子雄,刘慧鑫,徐涛
    2021, (4):  680-68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10    
    摘要 ( )   HTML ( )   PDF (1399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单侧肾细胞癌根治性肾切除术(radical nephrectomy,RN)后留存肾肾功能代偿(renal functional compensation,RFC)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86例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RN的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吸烟史、慢性疾病史等基础信息和术前血生化、尿常规、影像学等辅助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99m锝-二乙三胺五乙酸(99mtechnetium-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检查。记录手术方式、术后病理结果和术后1~60个月的血肌酐数值。术前、术后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 th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由慢性肾脏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组(chronic kidney disease epidemiology collaboration,CKD-EPI)公式计算,RFC百分比定义为RN术后留存肾eGFR较术前eGFR变化的百分比。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影响留存肾RFC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患者中位年龄61岁,65.4%为男性,83.6%的病例为早期肾细胞癌(T1期和T2期)。18.5%的患者术前合并糖尿病,39.5%合并高血压,19.2%既往有吸烟史,27.6%在术前影像学检查中发现健侧肾囊肿。226例患者行腹腔镜RN,60例行开腹RN。肾透明细胞癌是最主要的病理类型,占88.5%,中位肿瘤最大径为4.5 cm(0.7~13.5 cm)。术后1个月时中位RFC百分比为27%,在随后5年内保持稳定。单因素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术前血尿酸水平、术前是否存在蛋白尿、是否存在健侧肾囊肿以及术前健侧肾的分肾功能百分比与RN术后留存肾RFC百分比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术前血尿酸水平和术前健侧肾分肾功能百分比与术后RFC百分比呈极强负相关性。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01)、术前血尿酸水平(P<0.001)、术前是否存在蛋白尿(P=0.002)、术前eGFR(P<0.001)和术前健侧肾分肾功能百分比(P<0.001)是术后RFC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术前血生化、尿常规和肾动态显像等基本辅助检查对于预测RN术后留存肾的代偿能力意义很大,临床决策时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对术后基线eGFR的影响。

    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
    白杲琛,宋毅,金杰,虞巍,何志嵩
    2021, (4):  686-69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11    
    摘要 ( )   HTML ( )   PDF (1518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mCRPC)患者进行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治疗的15例mCRPC患者为研究对象,中位年龄70岁(43~77岁),病理类型均为前列腺腺癌,影像学证实为全身转移,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卡铂的化疗方案,观察化疗4周期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下降幅度、疼痛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中,12例至少完成4个周期化疗并进行近期疗效评价,其中8例 PSA下降幅度>50%,有效率为66.7%;9例伴有骨痛的患者,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s, NRS)平均分从4.7分下降至2.4分,有4例骨痛明显缓解,癌痛缓解率为44.4%;具有可测量转移病灶的4例患者中,达到部分缓解2例,疾病稳定1例,疾病进展1例;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乏力、神经障碍等,大部分患者均在可耐受的范围。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治疗mCRPC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治疗过程中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探索。

    前列腺尖部深度与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早期控尿功能恢复的相关性
    张帆,黄晓娟,杨斌,颜野,刘承,张树栋,黄毅,马潞林
    2021, (4):  692-69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12    
    摘要 ( )   HTML ( )   PDF (1373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术前前列腺尖部深度(prostate apex depth,PAD)与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后早期(3个月)控尿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 本组184例患者均经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为前列腺腺癌并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行LRP手术,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均完善MRI检查,将PAD定义为MRI矢状位前列腺尖部至耻骨上缘水平线的垂直距离,将前列腺尖部深度比(PAD ratio,PADR)定义为PAD/耻骨上缘与下缘水平线间的垂直距离(耻骨高度)。所有患者均行腹膜外LRP,自术后第一个月起每月对患者的控尿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随访,以全天不需要使用尿垫为控尿功能恢复标准。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术后早期控尿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间术后控尿功能恢复曲线的统计学意义。结果: 184例患者平均年龄(69.0±7.7)岁,平均体重指数(25.07±3.29) kg/m2,平均穿刺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16.80±21.99) μg/L,穿刺Gleason评分6分、7分和≥8分者分别为14例(7.6%)、81例(44.0%)和89例(48.4%),临床分期T1/T2期157例(85.3%)、T3期27例(14.7%)。术前MRI测量平均前列腺体积(prostatic volume,PV)为(39.35±25.25) mL,平均膜性尿道长度(membranous urethral length,MUL)为(14.0±3.7) mm;PAD为15~40 mm,平均(24.52±4.97)mm;PADR为0.42~1.00,平均0.70±0.14。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3个月和12个月完全控尿率分别为62.0%(114/184)和96.2%(177/184);术后早期(3个月)尿失禁的单因素分析中,PV(P=0.049)、MUL(P<0.001)和PADR(P=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被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UL<14 mm(P<0.001)和PADR≥0.70(P=0.032)是术后早期尿失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PV、MUL和PADR患者术后控尿功能恢复曲线,Log-rank检验示不同PV(P=0.001)、MUL(P<0.001)和PADR(P<0.001)分组控尿功能恢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UL、PADR、PV与LRP术后控尿功能恢复存在相关性,术前MUL较短和PADR较高是术后早期尿失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控尿恢复时间
    郝瀚,刘越,陈宇珂,司龙妹,张萌,范宇,张中元,唐琦,张雷,吴士良,宋毅,林健,赵峥,谌诚,虞巍,韩文科
    2021, (4):  697-703.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13    
    摘要 ( )   HTML ( )   PDF (2978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控尿恢复时间及影响控尿恢复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前瞻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单一术者行机器人辅助下前列腺癌根治及尿道周围全重建术的患者资料,纳入临床分期为cT1~T3、cN0、cM0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对于高危患者,常规行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记录患者拔除尿管之后48 h、1周、4周、12周、24周后的控尿情况及相应时间节点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ic symptoms score,IPSS)和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OABSS)。将24 h使用尿垫≤1片或24 h漏尿量≤20 g定义为完全自主控尿,记录患者拔除尿管之后至达到完全自主控尿的时间,并分析影响控尿恢复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16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入组患者平均年龄(66.2±6.7)岁,中位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 8.51 μg/L(4.69~13.20 μg/L)。共59例(35.5%)行双侧淋巴清扫,28例(16.9%)行保留性神经的手术。术后病理情况:pT1期1例(0.6%),pT2期77例(46.4%),pT3期86例(51.8%),28例患者切缘阳性(16.9%)。在所有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中,有7例(11.9%)发现淋巴结转移。控尿情况:患者恢复控尿的中位时间为1周,65例(39.2%)患者在拔除尿管48 h之内即实现控尿,32例(19.3%)于术后1周内恢复控尿,34例(20.5%)于术后4周内恢复控尿,24例(14.5%)于术后12周内恢复控尿,9例(5.4%)术后24周内恢复控尿,有2例(1.2%)在术后24周时仍未恢复控尿。在拔除尿管后48 h、1周、4周、12周及24周时控尿率分别为39.2%、58.4%、78.9%、93.4%和98.8%。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影响控尿恢复时间的危险因素(OR=1.589,95%CI:1.025~2.462,P=0.038)。在拔除尿管后48 h、4周、12周和24周时能够控尿组患者的平均OABSS均显著低于不能控尿组。结论: 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能够获得满意的早期控尿,糖尿病是影响术后控尿恢复时间的危险因素,拔除尿管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状与能否控尿存在相关性。

    经皮肾镜术中不同憩室颈部处理方式治疗肾盏憩室结石的长期预后
    戴翔,左美妮,张晓鹏,胡浩,徐涛
    2021, (4):  704-70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14    
    摘要 ( )   HTML ( )   PDF (1845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经皮肾镜术中切开法与扩张法两种不同处理憩室颈部的方式治疗肾盏憩室结石的长期预后。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盏憩室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 ASA)分级和术前症状等患者基本情况,结石位置、大小等结石特征数据,皮肾通道长度、手术时长等手术相关数据,以及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Clavien并发症分级、无石率等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并进行了5年以上的长期随访。结果: 5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术中处理憩室颈部方式的不同分为扩张组(n=37)和切开组(n=16), 其中男性患者24例(45.3%), 女性29例(54.7%),平均年龄为(39.96±12.88)岁,大多数憩室结石位于肾上极(n=32,60.38%)和背侧(n=41,77.4%),以单发结石为主(n=36,67.9%),两组间人口学数据及结石特征数据除年龄及结石负荷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例(84.9%)患者术后达到无石状态,44例(83.0%)患者术后症状得到改善。术后12例患者失访,41例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77个月。在术后1年时有1例出现复发。截止2021年3月,15例患者术后随访未满5年,剩余26例术后5年复发率为34.6%。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无石率及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5年复发率均较术后1年时明显升高,保持无石状态和残石状态患者所占比例明显下降。结论: 经皮肾镜处理憩室结石术中切开法和扩张法处理憩室颈部均可达到令人满意的术后无石率,术后5年时憩室结石复发率为30%~40%。

    LAPTM4B-35蛋白作为肝癌血清学诊断新标志物的探讨
    庞泳,张沙,杨华,周柔丽
    2021, (4):  710-71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15    
    摘要 ( )   HTML ( )   PDF (1223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LAPTM4B-35是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发现和鉴定的一个肿瘤驱动基因LAPTM4B所编码的蛋白质同型分子(isoform)之一,其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如肝癌、肺癌(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胆囊癌、胆管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均超高表达。实验室和临床资料均证明,LAPTM4B-35蛋白的过表达促进肿瘤生长、转移和多药耐药,LAPTM4B-35的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癌的复发相关。本文的目的在于鉴定患者体内的肝癌细胞和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系是否释放出LAPTM4B-35蛋白到血液和细胞培养液中,以及其可能的存在形式,为建立肝细胞癌等肿瘤的血清学诊断新方法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鉴定LAPTM4B-35蛋白,应用超滤和超离心方法从肝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分离、纯化外排体(exosome)。结果: 特异性抗体的ELISA结果表明,肝细胞癌患者的血液中存在LAPTM4B-35蛋白,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以外排体形式释放LAPTM4B-35蛋白到培养基的上清液中。ELISA夹心法检测表明,肝细胞癌患者(n=43)血淸中LAPTM4B-35蛋白的平均水平和中位值均显著高于正常人(n=33)。结论: 肝癌细胞以外排体形式释放到其外环境中的LAPTM4B-35蛋白有望成为肝细胞癌血清学诊断的新标志物。

    瑞巴派特在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中的作用
    王贵红,左婷,李然,左正才
    2021, (4):  716-72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16    
    摘要 ( )   HTML ( )   PDF (2689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瑞巴派特(rebamipide)在预防尿酸盐晶体诱导的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中的作用。方法: 42只雄性大鼠按随机表法分为3组(n=14),以尿酸盐晶体制备大鼠急性痛风性踝关节炎模型,A组口服瑞巴派特治疗,B组口服秋水仙碱治疗,C组口服安慰剂治疗,观察各组踝关节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水平。结果: C组大鼠关节炎的临床评分、肿胀指数在24 h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72 h基本恢复正常。造模24 h后,C组的临床评分明显高于A组和B组[2 (1~3) vs.0 (0~1) vs.1 (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C组的肿胀指数明显高于A组和B组[0.36 (0.16~0.52) vs. 0.11 (0~0.20) vs. 0.12 (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组织学上,C组的滑膜组织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5分量表评分为4 (2~4)],A组[1 (0~2)]与B组[1 (0~2)]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造模24 h后,C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6、IL-10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A组和B组[IL-1β:(41.86±5.72) vs. (27.35±7.47) vs. (27.76±5.28) ng/L;IL-6:(1 575.55±167.11) vs. (963.53±90.22) vs. (964.08±99.31) ng/L;IL-10:(37.96±3.76) vs. (21.68±4.83) vs. (16.20±2.49) ng/L;TNF-α:(21.32±1.34) vs. (15.82±2.54) vs. (17.35±7.47)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瑞巴派特在大鼠痛风模型中对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起预防保护作用。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系统性硬化症治疗中的应用
    马向波,张学武,贾汝琳,高颖,刘洪江,刘玉芳,李英妮
    2021, (4):  721-72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17    
    摘要 ( )   HTML ( )   PDF (884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免疫抑制剂治疗中系统性硬化症 (systemic sclerosis, SSc) 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 (natural killer,NK) 细胞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SSc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使用免疫抑制剂的32例SSc患者(SSc组)和 30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外周血T、CD4+T、CD8+T、B、NK细胞数量及比例,比较SSc组与HC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SSc其他实验室及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HC组相比,SSc组中T、CD4+T、CD8+T、B、NK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 (P<0.05), 同时,NK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也明显降低(P=0.004); 此外,使用免疫抑制剂的SSc患者中65%以上外周血存在各淋巴细胞亚群细胞数量减少。CD4+T淋巴细胞数量降低组与正常组相比,其出现雷诺现象的比例明显升高(P=0.024), 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也明显升高(P<0.001,P=0.018); CD8+T淋巴细胞数量降低组与正常组相比,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升高(P=0.022);B淋巴细胞数量降低组与正常组相比,发生指尖溃疡的风险明显增高(P=0.019); NK细胞数量降低组与正常组相比,发生指尖溃疡的风险明显增高(P=0.033),而体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M水平明显降低(P=0.049)。相关性分析可见,红细胞沉降率与总T淋巴细胞(r=-0.455,P=0.009)、CD4+T淋巴细胞(r=-0.416,P=0.018)、CD8+T淋巴细胞(r=-0.430,P=0.014)、B细胞(r=-0.366,P=0.039)数量呈负相关。结论: +T、CD8+T、B及NK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某些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能与雷诺现象、指尖溃疡的发生有关,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呈明显负相关,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SSc中应定期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细胞数量。

    便携式导航与计算机导航辅助在全膝关节置换力线对准和手术时间的比较
    王鑫光,耿霄,李杨,吴天晨,李子剑,田华
    2021, (4):  728-733.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18    
    摘要 ( )   HTML ( )   PDF (1733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便携式导航(portable accelerometer-based navigation device,PAD)与计算机导航辅助(computer assisted surgery,CAS)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中力线对准和手术时间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使用iASSIST便携式导航设备以及OrthoPilot计算机导航辅助系统进行TKA的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前下肢力线对准参数、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下肢力线对准参数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82例患者,其中PAD组40例,CAS组4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手术侧别、术前髋膝踝(hip-knee-ankle,HKA)角、术前HKA角偏差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AD组术后HKA角(180.8°±2.2° vs. 181.8°±1.6°, t=-2.458, P=0.016)和术后冠状面股骨组件角(coronal femoral-component angle,CFA)(90.6°±1.8° vs. 91.6°±1.6°, t=-2.749,P=0.007)小于CAS组,但两组冠状面胫骨组件角(coronal tibia-component angle,CT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0°±1.3° vs. 89.6°±1.4°,t=1.335,P=0.186);术后HKA角(10.0% vs. 11.9%,χ2=0.076,P=0.783)、CFA(12.5% vs.14.3%, χ2 =0.056, P=0.813)和CTA(2.5% vs. 0%, χ2=1.063, P=0.303)偏移超过3°的偏移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HKA角(2.1° vs. 2.0°,t=0.055,P=0.956)、CFA(1.4° vs.1.8°,t=-1.365,P=0.176)和CTA(1.0° vs.1.1°,t=-0.828,P=0.410)的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HKA角(1.1° vs.1.3°, F=1.251, P=0.267)、CFA(1.3° vs.1.4°, F=0.817, P=0.369)和CTA(0.8° vs. 0.9°, F=0.937, P=0.336)的精确度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时间方面, PAD组与CAS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4±25.6) min vs. (86.5±17.7) min,t=-0.641,P=0.524)]。结论: PAD与CAS在TKA中下肢力线对准的准确度和精确度相当,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PAD在TKA中可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内镜治疗中青年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策略
    越雷,王月田,白纯碧,陈浩,付豪永,于峥嵘,李淳德,孙浩林
    2021, (4):  734-73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19    
    摘要 ( )   HTML ( )   PDF (1274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针对中青年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单节段责任病灶切除与双节段病灶全部切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应用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中青年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节段责任病灶治疗组(单节段组)18例,双节段病灶治疗组(双节段组)14例。临床评价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转归,同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患者术后总体满意度;影像学参数包括X线片的腰椎前凸角、病灶节段椎间高度、病灶节段终板角,以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的腰椎间盘突出程度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MSU)分级和T2序列上椎间盘退变程度的Pfirrmann分级;围手术期参数包括手术医师、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支具佩戴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 最终纳入患者平均随访(26.78±10.64)个月,两组之间随访时间和基线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评估方面,双节段组在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ODI相比于单节段组明显更低(P<0.05),同时双节段组末次随访ODI相较于术前缓解强于单节段组(P<0.05);影像学方面,术前两组X线和MRI影像学参数在主要病灶和次要病灶上均无明显差异。两组主要病灶的MSU突出分级在术后分别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次要病灶的MSU突出分级双节段组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 而单节段组次要病灶MSU突出分级术后较术前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参数方面,单节段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双节段组(P<0.001),两组均未发现围手术期并发症,但单节段组术后随访期间内3例患者接受了二次腰椎手术治疗。结论: 对于中青年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双节段病灶同期切除在中长期可能有更好的功能改善而不增加相关手术并发症的风险。

    Rotarex 旋切导管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内再狭窄中的应用
    庄金满,李天润,李选,栾景源,王昌明,冯琦琛,韩金涛
    2021, (4):  740-743.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20    
    摘要 ( )   HTML ( )   PDF (843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Rotarex 旋切导管在治疗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PAD)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 ISR)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经 Rotarex 旋切导管治疗的7例下肢PAD ISR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59.0~76.0岁,平均(70.0±7.6)岁。患者上次术后下肢缺血症状复发在术后的1.0~72.0个月,中位复发时间 6.0个月,自出现缺血症状至本次腔内治疗时间间隔为3 d至2年,中位间隔时间62 d,均行择期再次腔内治疗。再次治疗采用Rotarex机械减容术及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必要时再次行支架植入术。术后肝素抗凝24 h,后常规抗血小板治疗,定期彩色超声复查随访。结果: 7例ISR患者下肢动脉再通成功,其中3例因原有支架扭曲、断裂再次植入支架,其余4例患者未再植入新的支架。患者术前平均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为0.31±0.08,术后为0.86±0.08, t=-12.84,P<0.001。住院期间1例因术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行急诊股动脉切开取栓,术后恢复良好。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5.0~2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 14.0个月,无死亡及截肢病例。随访期间1例患者因消化道出血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3例患者再次出现ISR。结论: 使用Rotarex旋切导管减容,可有效减少再次支架植入,但是对于增生内膜及陈旧血栓的减容效果欠佳,且不能解决支架断裂及术后内膜增生等问题,因此还需与药物涂层球囊及支架等手段结合使用。

    钙结合蛋白在健康牙周组织和实验性牙周炎组织的表达分布
    郜洪宇,孟焕新,侯建霞,黄宝鑫,李玮
    2021, (4):  744-74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21    
    摘要 ( )   HTML ( )   PDF (3659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比格犬相对健康的牙周组织和实验性牙周炎的牙周组织标本中钙结合蛋白的表达分布和细胞定位,探讨其与牙周炎症的关系和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 结扎法诱导建立比格犬下颌第二磨牙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对侧同名牙作为健康对照,诱导12周后处死,组织脱矿后常规制作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钙结合蛋白在比格犬健康和实验性牙周炎的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和分布,明确细胞定位;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体外培养的原代人牙周组织细胞中钙结合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健康牙龈组织中,钙结合蛋白表达于牙龈上皮、中性粒细胞,且在结合上皮处呈强阳性表达;牙周炎症病损中,牙龈上皮细胞钙结合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存在强表达钙结合蛋白的中性粒细胞大量浸润,成纤维样细胞(牙龈结缔组织、牙周膜组织)、骨髓成纤维细胞、微血管内皮细胞存在钙结合蛋白的诱导表达;在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人牙龈成纤维细胞中均检测到钙结合蛋白的表达。结论: 钙结合蛋白组成性表达于牙龈上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可能对维持牙周组织内环境稳定和完整性发挥重要作用。牙周炎症诱导牙龈成纤维细胞、牙周膜细胞、骨髓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钙结合蛋白可能在抗微生物感染、促炎症细胞迁移等方面发挥作用。

    局部注射环孢素A对非肥胖糖尿病小鼠下颌下腺分泌功能及炎症的影响
    朱忆颖,闵赛南,俞光岩
    2021, (4):  750-75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22    
    摘要 ( )   HTML ( )   PDF (4432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非肥胖糖尿病(non-obese diabetic, NOD)小鼠下颌下腺局部注射环孢素A(cyclosporine A, CsA)对腺体唾液分泌功能及炎症的影响。方法: 选用21只14周龄和18只21周龄雌性NOD小鼠,随机平均分为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NOD小鼠下颌下腺局部注射CsA 1周后,检测刺激性唾液流率;取下颌下腺标本,制作石蜡切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腺体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用徕卡图像分析系统计数淋巴细胞浸润灶的数量,计算灶性指数和淋巴细胞浸润灶的面积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检测下颌下腺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白介素-4(interleukin-4, IL-4)、IL-13、IL-17F、IL22和IL-23a等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 TUNEL)检测下颌下腺凋亡细胞;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尿酸(uric acid, UA)、丙 氨 酸 氨 基 转 移 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白蛋白(albumin, ALB)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GGT), 评估肝肾功能。结果: 下颌下腺局部注射CsA后,14周龄和21周龄NOD小鼠的刺激性唾液流率较同龄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或P<0.05);14周龄低剂量组NOD小鼠下颌下腺淋巴细胞浸润灶的灶性指数和面积比较同龄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唾液分泌功能的作用相似;下颌下腺整体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无明显降低;低剂量和高剂量组下颌下腺凋亡细胞数和对照组相比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局部注射CsA对NOD小鼠肝肾功能无影响。结论: 局部应用CsA可减轻NOD小鼠的下颌下腺淋巴细胞浸润,并改善唾液分泌功能。

    载药脂质体修饰的聚醚醚酮植入物的抑菌和骨整合性能
    王立新, 许晓, 倪耀丰, 孙海涛, 余日月, 魏世成
    2021, (4):  758-763.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23    
    摘要 ( )   HTML ( )   PDF (3393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制备地塞米松/米诺环素(dexamethasone/minocycline,Dex/Mino)脂质体(liposome,lipo)修饰的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探究功能化PEEK在体内应用时是否能有效预防感染且促进新骨再生,实现生理骨整合。方法: 利用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涂层作中间介质,将Dex/Mino脂质体修饰到PEEK表面,通过荧光脂质体接枝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评价脂质体是否成功共价修饰在该表面。分别建立小鼠皮下植入感染模型和比格犬股骨植入模型,通过Micro-CT及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分析,评价Dex/Mino脂质体修饰的PEEK的体内生物活性。结果: 荧光脂质体接枝定性和定量结果显示,pDA功能化修饰组的红色荧光强度强于非功能化修饰组(P<0.05),由于pDA涂层的存在,脂质体成功接枝于PEEK表面并在其表面均匀分布。小鼠皮下PEEK片植入24 h后,HE染色结果显示,与纯PEEK组相比,PEEK-Dex/Mino lipo组的炎性细胞数量较低(P<0.05),即感染程度较低,提示脂质体中Mino的释放在体内能有效地预防感染。比格犬股骨植入8周后,Micro-CT和HE染色结果显示,在PEEK-Dex/Mino lipo组中,新骨形成比纯PEEK组多,且牢固地结合在功能化修饰的PEEK表面,沿着PEEK界面延伸,提示脂质体中Dex的释放在体内有效地刺激和引导了新骨再生。结论: Dex/Mino脂质体修饰提高了惰性PEEK的生物活性,功能化PEEK具有增强的骨整合能力(预防感染和促进新骨再生),其作为牙科/骨科替代修复材料极具临床应用前景。

    垫底材料弹性模量对髓腔固位冠修复后上颌前磨牙应力分布的影响
    姜又升,冯琳,高学军
    2021, (4):  764-76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24    
    摘要 ( )   HTML ( )   PDF (3679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根管治疗后上颌前磨牙经髓腔固位冠修复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髓室底垫底材料弹性模量对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利用显微CT扫描逆向建立上颌第二前磨牙缺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髓腔固位冠进行修复。实验组采用4 种不同弹性模量的材料:光固化玻璃离子(3M Vitrebond)、流动树脂(3M Filtek Z350XT Flowable Restorative)、高强度玻璃离子(GC Fuji Ⅸ)和后牙复合树脂(3M Filtek P60)进行垫底,4 种不同类型材料的弹性模量依次是3 657、7 300、13 130、19 700 MPa。垫底厚度选择为1 mm,设无垫底材料修复为对照。采用轴向和侧向载荷(30°)分别加载200 N的力,观察应力分布情况,比较应力集中部位及应力峰值的差异。结果: 各模型牙本质和粘接层上的von Mises应力峰值(轴向/侧向加载时)如下:(1)无垫底材料时牙本质19.39/70.49 MPa,粘接层6.97/17.97 MPa;(2)光固化玻璃离子垫底时牙本质19.00/69.75 MPa,粘接层6.87/16.30 MPa;(3)流动树脂垫底时牙本质18.78/69.33 MPa,粘接层6.79/16.17 MPa;(4)高强度玻璃离子垫底时牙本质18.71/69.20 MPa,粘接层6.74/16.07 MPa;(5)后牙复合树脂垫底时牙本质18.61/69.03 MPa,粘接层6.70/16.01 MPa。具有不同弹性模量的垫底材料在相同加载条件下,在牙体组织上应力集中的部位相似,主要集中于牙颈部。侧向力加载时,应力集中的位置与轴向力时相比无明显变化,但应力值增加。有垫底层存在时,牙颈部的应力集中与无垫底层时相比缓解。随着垫底材料的弹性模量不断增加,逐渐接近牙本质的弹性模量,测得的剩余牙体组织及粘接层上的von Mises应力峰值下降。结论: 使用与牙本质弹性模量相近的后牙复合树脂类材料进行适宜厚度的粘接垫底,有利于缓解髓腔固位冠修复后上颌前磨牙牙颈部和粘接层的应力集中。

    飞秒激光表面处理对氧化锆表面特征及弯曲强度的影响
    李文锦,丁茜,原福松,孙丰博,郑剑桥,鲍蕊,张磊
    2021, (4):  770-77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25    
    摘要 ( )   HTML ( )   PDF (2879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飞秒激光表面处理后获得的微沟槽结构对氧化锆表面显微形貌、晶相组成及弯曲强度的影响,为氧化锆种植体表面微观结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将57个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CAD/CAM)的长方体氧化锆标准试件(20.0 mm×4.0 mm×1.4 mm)分为3组(每组19个):(1)终烧结组,终烧结后无处理,作为对照;(2)喷砂组,终烧结后用110 μm氧化铝(Al2O3)喷砂;(3)微沟槽组,用飞秒激光加工宽50 μm、深30 μm、间距100 μm的微沟槽。通过扫描电镜和3D激光形貌测量显微镜观察表面显微形貌,计算各组表面粗糙度和微沟槽组的沟槽尺寸,采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晶相分析,进行三点弯曲试验,通过Weibull分布分析其强度特征。结果: 扫描电镜显示终烧结组表面较为平整,晶粒结构清晰,喷砂组表面凹凸不平,出现边缘锐利的凹坑,形状不规则,微沟槽组表面微沟槽排列规则,未见明显缺陷,沟槽内壁形成纳米级颗粒状显微结构。微沟槽组粗糙度Ra值(9.42±0.28) μm显著高于喷砂组(1.04±0.03) μm和终烧结组(0.60±0.04) μm,喷砂组与终烧结组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飞秒激光加工的微沟槽尺寸精确,宽度(49.75±1.24) μm,深度(30.85±1.02) μm,间距(100.58±1.94) μm;晶相分析结果显示,喷砂组的单斜相体积百分数(18.17%)较终烧结组(1.55%)明显增加,微沟槽组(2.21%)与终烧结组相近;喷砂组的弯曲强度(986.22±163.25) MPa与终烧结组(946.46±134.15) MP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7),而微沟槽组弯曲强度(547.92±30.89) MPa较其余两组显著下降(P<0.001);终烧结组、喷砂组、微沟槽组的Weibull模数m分别为7.89、6.98、23.46。结论: 飞秒激光处理可在氧化锆表面形成具有微纳结构的微沟槽,会显著降低氧化锆的弯曲强度。

    脱细胞猪心包膜生物相容性及成骨性能的体内外评价
    尤鹏越,刘玉华,王新知,王思雯,唐琳
    2021, (4):  776-78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26    
    摘要 ( )   HTML ( )   PDF (5856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体外检测作为引导性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GBR)屏障膜的脱细胞猪心包膜(acellular porcine pericardium,APP)的形貌特性及生物相容性。建立动物模型,检测其体内屏障软组织长入骨缺损的作用及对促成骨的影响。方法: 扫描电镜检测APP膜的超微结构。细胞增殖检测(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检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hBMSCs)接种于APP膜后第1、3、7天细胞增殖情况;接种后第5天,通过鬼笔环肽+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e)对细胞骨架及细胞核进行染色,观察hBMSCs的增殖及黏附情况。体内实验建立3只比格犬、18个实验位点的牙槽嵴保存动物实验模型,随机分入APP组(拔牙窝内植入Bio-Oss®骨粉并覆盖APP膜)、BG组(拔牙窝内植入Bio-Oss®骨粉并覆盖Bio-Gide®膜)和空白组(自然愈合),术后4周和12周进行Micro-CT扫描检测各组成骨情况,脱钙后进行HE染色,组织学观察各组愈合情况。结果: 扫描电镜下APP膜具有致密及疏松双层非对称及三维多孔超微结构。体外实验证实APP膜可以促进hBMSCs的增殖及黏附,在接种后第7天APP组细胞数量显著高于BG组(P<0.05)。体内实验拔牙窝整体成骨情况:术后4周,3组新生骨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APP组、BG组间新生骨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空白组(P<0.05)。冠方成骨情况:术后4周,APP组及BG组膜下方成骨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APP组及BG组膜下方成骨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颊侧骨嵴顶相对吸收量表明:术后4周,APP组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BG组低于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各组颊侧骨嵴顶继续降低,APP组相对吸收量仍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BG组低于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P膜具有良好的三维结构及细胞相容性,其在GBR中起到良好屏障软组织效果的同时,能够显著促进膜下方成骨及减少颊侧牙槽嵴顶吸收,推测其具有潜在的骨诱导能力。

    技术方法
    两种检测男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方法的对比
    杜强,洪锴,潘伯臣
    2021, (4):  785-788.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27    
    摘要 ( )   HTML ( )   PDF (850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比应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SAT)-RNA(SAT-RNA 法)与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DNA(PCR-DNA法)检测男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的效果,以探讨SAT-RNA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因女方因素拟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的163例男性,采用SAT-RNA法检测尿液标本中的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并对其中109例符合当天采集精液标本条件者进行相应病原体的检测。同时采用PCR-DNA法检测163例男性尿道拭子标本中的相应病原体。结果: 163例男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检测结果表明,PCR-DNA法尿道拭子检测阳性77例(阳性率47.24%),SAT-RNA法尿液标本检测阳性78例(阳性率47.8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P>0.05),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3.25%,阳性符合率93.51%,阴性符合率93.02%,检验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值0.865)。163例男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检测结果表明,PCR-DNA法尿道拭子检测阳性5例(阳性率3.07%),SAT-RNA法尿液标本检测阳性7例(阳性率4.2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P>0.05),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7.55%,阳性符合率80.00%,阴性符合率98.10%,检验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0.654)。对其中109例男性采用SAT-RNA法同时检测尿液和精液标本中的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1)解脲支原体:尿液标本阳性55例(阳性率50.46%),精液标本阳性49例(阳性率44.95%),两标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8,P>0.05),检测结果符合率为88.99%,阳性符合率93.88%,阴性符合率85.00%,检验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80);(2)沙眼衣原体:尿液标本阳性6例(阳性率5.50%),精液标本阳性4例(阳性率3.67%),两标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P>0.05),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8.17%,阳性符合率100.00%,阴性符合率98.10%,检验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91)。结论: SAT-RNA法与PCR-DNA法检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有良好的一致性;相比PCR-DNA法,SAT-RNA法可用于尿液或精液标本的检测,具有无创、方便等优势,更适宜临床应用。

    肾周筋膜悬吊装置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邱敏,王璐,邓绍晖,拓鹏飞,郭巍,卢剑,刘承,马潞林
    2021, (4):  789-79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28    
    摘要 ( )   HTML ( )   PDF (2111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肾周筋膜悬吊装置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并分享手术经验。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间6例具有肾脏腹侧肿物的病例,其中男、女各3例,左、右侧各3例,年龄38~60岁,平均52岁。体重指数18.3~30.2 kg/m2,平均22.9 kg/m2,1例合并糖尿病,3例合并肾囊肿,2例既往胆囊切除术后,均为体检发现,病程7 d至20年(中位时间1个月)。肿物位置均为患侧肾脏腹侧,2例位于肾上极,1例位于肾下极,3例位于肾门附近。肿瘤大小1.2~7.8 cm,平均4.5 cm。R.E.N.A.L评分1例7分,3例8分,2例9分。完善检查后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肾周筋膜悬吊装置法)。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39~193 min,平均172 min,肾动脉阻断时间7~43 min,平均19 min,有1例阻断时间超过30 min。出血10~500 mL,平均128 mL。术后住院时间4~13 d,平均6.5 d。术后病理回报4例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为肾透明细胞癌。随访2~27个月,平均17个月,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 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悬吊肾周筋膜有利于暴露腹侧术野,同时便于术者双手操作,是处理肾脏腹侧肿瘤的有效方法。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二次手术策略
    刘磊,秦艳春,王国良,张树栋,侯小飞,马潞林
    2021, (4):  793-79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29    
    摘要 ( )   HTML ( )   PDF (1662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二次手术的策略和总结经验教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1年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7例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实施二次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 4 例、女性 3 例,平均(44.1±11.5)岁(28~60岁),右侧6例,左侧1例。二次手术的原因包括:(1)肿瘤切除后复发的病例2例;(2)肿瘤体积大并与血管关系密切,首次手术未能成功切除肿瘤的病例3例;(3)术前未诊断出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而没有进行药物准备,首次手术中出现血压剧烈波动而中止手术的病例2例。所有病例都进行了影像学评估、儿茶酚胺检查和充分肾上腺素能α受体阻滞剂的药物准备。手术方式包括经腹开放手术4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1例、后腹腔镜手术2例。应用的创新技术包括翻肝技术、下腔静脉切断再吻合技术、左肾静脉切断技术。结果: 肿瘤平均大小 (8.0±3.2) cm (3.6~13.9 cm)。二次手术距首次手术的中位时间9个月(四分位数间距:6, 19个月)。二次手术中位手术时间407 min(四分位数间距:114, 430 min),中位出血量1 500 mL(四分位数间距:20, 3 800 mL)。5例手术成功,1例术中仅做探查未能成功切除肿瘤,围手术期死亡1例。术中输血5例,中位输注悬浮红细胞800 mL(四分位数间距:0, 2 000 mL),术后淋巴漏1例,保守治疗自愈。切断左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切除再吻合病例,术后肾功能正常。术后平均住院天数(7.2±3.3) d (4~13 d)。存活6例患者中位随访33.5个月(四分位数间距:4.8, 48.0个月),手术未成功病例仍带瘤生存,余病例尚无复发。结论: 首次开放手术不能成功切除和复发的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二次手术难度大,出血多,手术风险高,存在手术失败和围手术期死亡风险,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和策略。

    耻骨下缘部分切除辅助后尿道吻合术在男性骨盆骨折后尿道离断修复中的应用
    王建伟,徐啸,鲍正清,刘振华,何峰,黄广林,满立波
    2021, (4):  798-80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30    
    摘要 ( )   HTML ( )   PDF (1836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耻骨下缘部分切除技术辅助后尿道吻合术治疗男性骨盆骨折后尿道离断(pelvic fracture urethral distraction defect, PFUDD)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耻骨下缘部分切除技术辅助后尿道吻合术治疗的男性PFUDD患者63例,患者均以以下步骤完成后尿道吻合:(1)充分游离尿道海绵体球部,在尿道闭锁处切断尿道并切除瘢痕;(2)向远端适当游离尿道海绵体,劈开阴茎海绵体纵隔;(3)切除耻骨联合下缘,完成无张力吻合。结果: 6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39.2±15.6)岁(15~72岁),平均尿道狭窄长度(3.85±0.91) cm (1.5~5.5 cm), 均采用耻骨下缘切除技术辅助完成后尿道吻合,手术时间平均为(160.2±28.1) min (110~210 min),术中估计失血量为(261.1±130.3) mL (100~800 mL),术后或术中输血者3例(4.8%)。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和泌尿系感染,均对症处理后治愈。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3个月(12~37个月),术后平均最大尿流率为(23.7±7.4) mL/s (15.0~48.2 mL/s)。耻骨下缘切除技术辅助后尿道吻合治疗男性PFUDD的手术成功率为95.2%(60/63例)。结论: 耻骨下缘部分切除能够有效缩短远近端尿道间距离,辅助部分复杂PFUDD患者完成无张力吻合,技术要点包括阴茎海绵体纵隔切开充分暴露耻骨联合、游离结扎阴茎背静脉、充分切除耻骨骨质下方与尿道之间瘢痕组织暴露健康尿道近端。

    病例报告
    3例SUN5基因变异导致无头精子症的遗传学分析和助孕治疗结局
    冯科,倪菁菁,夏彦清,曲晓伟,张慧娟,万锋,洪锴,张翠莲,郭海彬
    2021, (4):  803-80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31    
    摘要 ( )   HTML ( )   PDF (1280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1例及文献回顾
    康文玉,王璐,邱敏,张帆,郭巍,强亚勇,拓鹏飞,宗有龙,刘磊磊,王帅帅
    2021, (4):  808-81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32    
    摘要 ( )   HTML ( )   PDF (1806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肾移植术后双侧乳头状肾癌1例
    洪鹏,田晓军,赵小钰,杨飞龙,刘茁,陆敏,赵磊,马潞林
    2021, (4):  811-813.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33    
    摘要 ( )   HTML ( )   PDF (1241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TAFRO综合征1例
    周广平,周倩云,朱继红
    2021, (4):  814-81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4.034    
    摘要 ( )   HTML ( )   PDF (1855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微信公众号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编辑出版:《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主  编:詹启敏
编辑部主任:曾桂芳
国内刊号:CN 11-4691/R
国际刊号:ISSN 1671-167X
邮发代号:国内2-489 国外BM283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