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1年 第5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1-06-18
全选: 合并摘要 隐藏/显示图片
  • 论著
    长度和化学修饰在多壁碳纳米管诱导内皮细胞活化中的作用
    申杰, 杨迪, 陈梦圆, 郭新彪
    2021, (3):  439-44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01    
    摘要 ( )   HTML ( )   PDF (2488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比较不同长度和化学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对内皮细胞的活化作用,并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炎性小体的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动态光散射法对MWCNTs悬液进行表征,将不同长度[短MWCNT(short MWCNT, S-MWCNT) 0.5~2.0 μm或长MWCNT(long MWCNT, L-MWCNT) 10~30 μm]或相同长度(10~30 μm)下不同化学修饰的MWCNTs[未修饰(L-MWCNT)、羧基修饰(L-MWCNT-COOH)、氨基修饰(L-MWCNT-NH2)和羟基修饰(L-MWCNT-OH)]作用于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系b.End3。分别采用细胞增殖检测(cell counting kit,CCK)-8试验和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评价MWCNTs的细胞毒性,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胞外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含量并进一步使用人单核细胞系THP-1进行黏附力试验,评价不同种类MWCNTs的内皮细胞活化效应。进一步选择S-MWCNT、L-MWCNT和L-MWCNT-COOH探讨内皮细胞活化的炎症机制,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MWCNTs作用后细胞炎性小体蛋白NLRP3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较高浓度(125 μg/cm2)下作用24 h,不同种类的MWCNTs均可显著抑制b.End3的细胞活性并影响细胞膜完整性。在无明显细胞毒性的浓度下(6.25 μg/cm2),不同种类的MWCNTs作用12 h均可显著诱导b.End3细胞内皮细胞活化,表现为VCAM-1释放水平增加,以及b.End3对THP-1的黏附水平增强。相同浓度下,L-MWCNT诱导细胞内皮细胞活化的效应显著强于S-MWCNT;相同长度下,L-MWCNT和L-MWCNT-COOH对细胞内皮细胞活化的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6.25 μg/cm2浓度下,S-MWCNT、L-MWCNT、L-MWCNT-COOH可时间依赖性地上调b.End3细胞的NLRP3蛋白表达水平。与相同浓度的S-MWCNT相比,L-MWCNT可显著上调细胞NLRP3的蛋白表达水平;在相同长度下,L-MWCNT和L-MWCNT-COOH作用后细胞的NLRP3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化学修饰作用相比,MWCNTs长度增加更易诱导内皮细胞活化,其中间机制可能与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有关。MWCNTs的安全性评价应关注其理化特性对血管内皮生物效应的影响。

    荞麦、燕麦、豌豆复配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尹雪倩, 张晓玄, 文婧, 刘思奇, 刘欣然, 周若宇, 王军波
    2021, (3):  447-45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02    
    摘要 ( )   HTML ( )   PDF (1715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荞麦、燕麦、豌豆(质量比为6 ∶1 ∶1)复配式杂粮(buckwheat-oat-pea composite flour, BOP)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方法: 64只雄性SD大鼠按照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和体质量分为8组,包括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组、荞麦组、燕麦组、低剂量组(BOP-L)、中剂量组(BOP-M)、高剂量组(BOP-H)。空白对照组大鼠喂养基础饲料,模型对照组和二甲双胍组大鼠喂养高脂饲料,荞麦组、燕麦组、BOP-L、BOP-M、BOP-H组大鼠分别喂养含10%(质量分数)荞麦粉、10%(质量分数)燕麦粉、3.3%(质量分数)BOP、10%(质量分数)BOP、30%(质量分数)BOP的高脂饲料,各组高脂饲料的脂肪供能比均为45%。30 d后,高脂饲料喂养大鼠腹腔注射30 mg/kg链脲佐菌素(每周一次,连续两周)建立糖尿病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继续喂养28 d。实验期间定期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单位体质量进食量及饮水量、食物利用率、24 h尿量、FBG、血糖曲线下面积(glucose area under curve, GAUC)。实验结束时,检测空腹股动脉血清血糖及胰岛素,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结果: 经过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单位体质量进食量及饮水量、24 h尿量、FBG、GAUC、HOMA-IR均明显升高(P<0.05),体质量、食物利用率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三个BOP组大鼠体质量、食物利用率均出现显著升高(P<0.05),单位体质量饮水量及HOMA-IR显著降低(P<0.05);BOP-L及BOP-M组大鼠单位体质量进食量、24 h尿量及FBG显著降低(P<0.05),BOP-M组大鼠GAUC也显著降低(P<0.05)。造模成功后,三个BOP组与荞麦组或燕麦组大鼠血糖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OP具有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减轻糖尿病症状的作用,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基于国际疾病分类的心血管疾病亚型的基因组学研究
    郭子宁, 梁志生, 周仪, 张娜, 黄捷
    2021, (3):  453-45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03    
    摘要 ( )   HTML ( )   PDF (2573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第10版(ICD-10),通过分子流行病学的方法探索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主要亚型分类的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 研究所采用的表型数据和基因型数据均来源于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UKB)。共纳入年龄在40~69岁的380 083个样本,其中对照组是没有任何心血管疾病(不具有以字母I开头的ICD-10代码)的246 437个样本,心血管疾病五大亚型分别为:(1)缺血性心脏病(ischaemic heart diseases,IHD);(2)肺源性心脏病和肺循环疾病(pulmonary heart disease and diseases of pulmonary circulation,PHD);(3)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s,CRB);(4)动脉、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疾病(diseases of arteries, arterioles and capillaries,AAC);(5)静脉、淋巴管和淋巴结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diseases of veins, lymphatic vessels and lymph nodes, not elsewhere classified,VLL)。本研究首先对五大亚型分别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然后,基于GWAS分析结果对五大亚型两两之间进行连锁不平衡回归分析(linkage disequilibrium score regression,LDSC)来计算亚型之间的遗传相关性;最后,对每一对亚型进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Mendelian randomizatoin,MR)来评估亚型之间的因果联系。结果: GWAS研究新发现28个显著性基因位点。LDSC分析显示IHD分别和VLL (P=2.52×10-7)、PHD (P=3.77×10-3)、AAC (P=4.90×10-3) 这3个亚型具有显著的遗传相关性。MR分析显示IHD对VLL (P=7.40×10-5) 和AAC (P=1.50×10-3) 这两个疾病的风险增加有正向因果关系,而反向因果皆不成立。结论: 通过分子流行病学的方法,本研究发现基于ICD-10分类的一部分心血管疾病亚型之间存在遗传相关性和因果关联,对新版ICD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社区人群心血管病筛查策略的效果评价
    刘秋萍,陈汐瑾,王佳敏,刘晓非,司亚琴,梁靖媛,沈鹏,林鸿波,唐迅,高培
    2021, (3):  460-46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04    
    摘要 ( )   HTML ( )   PDF (1368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在中国鄞州电子健康档案研究(Chinese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research in Yinzhou, CHERRY)的队列人群中,评估我国不同指南最新推荐的心血管病筛查策略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1日基线未患心血管病的40~74岁的202 179名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社区人群。本研究比较的筛查策略包括:策略1,在40~74岁人群中采用2020年《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推荐的风险流程图的定性筛查策略;策略2,在40~74岁人群中采用2019年《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推荐的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预测研究(prediction for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in China, 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的定量筛查策略;策略3,在50~74岁人群中采用China-PAR模型的定量筛查策略。根据指南推荐,采用上述不同的筛查策略进行风险分层后,对中危及以上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对高危人群额外进行药物治疗干预。使用马尔可夫模型仿真,研究期限为10年,比较的效果指标包括获得的生命年、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 QALY)、可预防的心血管病发病数、心血管病死亡数与全因死亡数以及对应的需筛查人数。马尔可夫模型的参数主要来源于CHERRY队列人群、公开发表的中国人群研究数据、Meta分析及系统综述。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探讨一般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率的不确定性对结果的影响,采用概率敏感性分析探讨风险比参数的不确定性。结果: 与不筛查相比,采用策略1、2、3获得的增量QALYs分别为1 433年[95%不确定性区间(uncertainty interval, UI): 969~1 831]、1 401年(95%UI: 936~1 807)和716年(95%UI: 265~1 111),每获得1个QALY的需筛查人数分别为141人(95%UI: 110~209)、144人(95%UI: 112~216)和198人(95%UI: 127~529)。在40~74岁人群采用风险流程图的定性筛查策略与China-PAR模型的定量筛查策略效果相似,采用China-PAR模型的定量筛查策略在40~74岁人群进行筛查比在50~74岁人群筛查能够获得更多的健康收益。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的结果与主要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在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40岁以上社区人群中开展心血管病筛查能够获得更多的健康收益,采用2020年《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推荐的风险流程图的定性筛查策略与2019年《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推荐的China-PAR模型的定量筛查策略可获得相似的筛查效果。

    孕期营养素摄入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效果的相关性研究
    郭洪萍,赵艾,薛勇,马良坤,张玉梅,王培玉
    2021, (3):  467-47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05    
    摘要 ( )   HTML ( )   PDF (930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孕期营养素摄入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孕妇血糖控制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之间招募北京某两家三甲医院进行产前检查且完成GDM诊断试验的孕妇(妊娠25~35周)参与队列研究,分别于入组、入组后2周、分娩时进行调查。本研究选取入组后2周的横断面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其中采用24 h膳食回顾问卷进行膳食调查,并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能量、宏量营养素及微量营养素的摄入量。利用临床信息系统收集的空腹血糖数据,参考中国《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 将GDM孕妇中空腹血糖≤5.3 mmol/L者划分为血糖控制较好组,>5.3 mmol/L者则划分为血糖控制较差组,并将正常糖耐量孕妇作为正常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营养素摄入对GDM孕妇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孕妇227例,GDM孕妇104例,正常孕妇123例,其中血糖控制较好组76例(73.1%,76/104),血糖控制较差组28例(26.9%,28/104)。与血糖控制较好组和正常组比较,血糖控制较差组的蛋白质摄入量及其供能比显著较高,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则显著较低。微量营养素方面发现血糖控制较好组和血糖控制较差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年龄、孕周和体力活动水平后,以血糖控制较好组为对照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较高的蛋白质供能比与GDM孕妇血糖控制较差呈正相关(OR=6.12, 95%CI: 1.44~25.98),较高的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则与血糖控制较差呈负相关(OR=0.54, 95%CI: 0.32~0.91)。结论: 蛋白质摄入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与血糖控制较好有关,建议GDM孕妇进一步调整膳食结构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双胎妊娠孕早期甲状腺功能及其与早产的关联性
    宋沁峰,李宏田,杨静,原鹏波,程志浩,刘建蒙,赵扬玉
    2021, (3):  473-478.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06    
    摘要 ( )   HTML ( )   PDF (1200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根据不同参考范围,描述双胎妊娠孕妇孕早期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并探究其与早产的关联性。方法: 以2017年3月至2020年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募集的双胎妊娠孕妇为对象,根据Siemens公司生产的检测试剂盒标识的普通成人甲状腺激素参考范围、既往研究建立的单胎妊娠特异甲状腺激素参考范围和双胎妊娠特异甲状腺激素参考范围,描述孕妇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情况;根据Siemens公司生产的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试剂盒标识的参考范围,描述孕妇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情况;先后以所有参考范围均判定正常的孕妇、双胎特异参考范围判定正常且甲状腺自身抗体阴性的孕妇为对照,采用多变量对数二项式模型分析甲状腺功能与早产的关联性。结果: 共纳入双胎妊娠孕妇570例,根据普通成人、单胎和双胎参考范围的甲减检出率依次为1.2%、1.6%和3.5%,甲亢检出率依次为32.6%、18.1%和1.1%。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与根据三种参考范围判定均正常的孕妇相比,根据双胎特异参考范围判定为甲亢者的早产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调整相对危险度(adjusted relative risk,ARR)为1.4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1.14~1.75],根据双胎特异参考范围判定为正常但根据单胎特异参考范围判定为甲亢者(ARR=1.00,95%CI:0.81~1.25)和仅根据普通成人参考范围判定为甲亢者(ARR=1.06,95%CI:0.85~1.32)的早产发生风险均未见显著增加;根据普通成人或单胎特异参考范围判定为甲减者(ARR=1.40,95%CI:0.88~2.22)和仅根据双胎特异参考范围判定为甲减者(ARR=1.53,95%CI:1.03~2.28)的早产发生风险均临界显著或显著增加。综合双胎特异参考范围判定结果与甲状腺自身抗体情况进一步分析发现,与双胎特异参考范围判定为正常且甲状腺自身抗体阴性者相比,单纯甲减者、单纯抗体阳性者以及甲减合并抗体阳性者的早产发生风险均临界显著或显著增加,ARR依次为1.46(95%CI:0.93~2.27)、1.32(95%CI:1.15~1.52)和1.78(95%CI:1.30~2.44)。结论: 根据普通成人或单胎特异参考范围判定双胎妊娠孕妇孕早期甲状腺功能可能会漏诊甲减、误诊甲亢,甲减漏诊孕妇早产发生风险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孕妇,甲亢误诊孕妇早产发生风险与甲状腺功能正常孕妇相仿,表明亟待建立与推广双胎妊娠特异性甲状腺功能指标参考范围;此外,对双胎妊娠甲减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和治疗时还应考虑甲状腺自身抗体情况。

    育儿胜任感量表在学龄前儿童母亲中应用的信效度评价
    李雪莹, 毛康娜, 弭小艺, 高玲玲, 杨晓, 陶惠芬, 张迎武, 陈敬, 王行, 沈丽娟, 袁洁铃, 苗淼, 周虹
    2021, (3):  479-48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07    
    摘要 ( )   HTML ( )   PDF (921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育儿胜任感量表在中国学龄前儿童母亲中应用的信效度进行检验,探究北京市延庆区学龄前儿童母亲的育儿胜任感现状。方法: 采用方便样本对1 384名学龄前儿童母亲进行调查,运用SPSS 21.0和Mplus 7.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内部一致性和分半信度,分析量表使用的得分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量表的各条目在效能或满意度维度上的载荷均大于0.4,且无双载荷现象。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效能分量表和满意度分量表的因子负荷为0.212~0.843(P<0.05),模型拟合优度检验显示各拟合指数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总量表、效能分量表、满意度分量表均与抑郁自评呈显著负相关,与一般自尊呈显著正相关。总量表、效能分量表和满意度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72、0.802和0.874,总量表的Spearman-Brown系数为0.851。总量表、效能分量表、满意度分量表的平均得分分别为(72.33±11.31)分、(35.54±5.91)分、(36.79±7.11)分,得分受母亲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的影响。结论: 育儿胜任感量表在中国学龄前儿童母亲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衡量中国学龄前儿童母亲育儿胜任感、自我感知效能及满意度的测评工具。北京市延庆地区学龄前儿童母亲的育儿胜任感较好,可能与纳入本研究的母亲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较高有关。

    2015—2019年宁波市0~36月龄婴幼儿癫痫发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姚晓莹,刘志科,李宁,马瑞,赵薛飞,张良,许国章,詹思延,方挺
    2021, (3):  485-49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08    
    摘要 ( )   HTML ( )   PDF (1284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描述浙江省宁波市0~36月龄婴幼儿癫痫发病的三间分布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出生队列设计,回顾性收集2015—2019年宁波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中本地出生的婴幼儿,以平台内电子病历首次癫痫就诊作为新发病例。采用泊松分布估算癫痫发病密度及其95%CI结果: 2015—2019年宁波市累计出生29.49万儿童,男性占51.92%,总人年59.53万,中位随访人年2.31年[四分位距(interquartile range, IQR):1.90]。观察期间癫痫新发575例,总就诊人次2 599,平均就诊人次4.52,总发病密度96.59/10万人年(95%CI:88.85~104.82)。中位发病月龄13月龄(IQR:15),0~12月龄发病密度最高(102.18/10万人年),25~36月龄最低(89.68/10万人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发病密度97.58/10万人年,女性95.53/10万人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辖10个区县中,奉化最高(130.54/10万人年,95%CI:94.47~175.83),宁海最低(66.44/10万人年,95%CI:47.02~91.1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出生年份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日历年0~12月龄发病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rend<0.05)。该年龄组下, 2015年发病密度最低(69.41/10万人年,95%CI:41.79~108.39), 2019年最高(225.61/10万人年,95%CI:186.10~271.03)。不同日历年13~24、25~36月龄发病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5—2019年宁波市0~36月龄婴幼儿癫痫发病密度整体较低,年龄组、性别、出生年份等发病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12月龄婴幼儿发病密度随年份呈递增趋势。

    2016—2019年宁波市5岁及以下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
    刘立立,刘志科,张良,李宁,方挺,张栋梁,许国章,詹思延
    2021, (3):  491-49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09    
    摘要 ( )   HTML ( )   PDF (2426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描述肠道病毒71型(EV-A71)疫苗可及后的2016—2019年宁波市5岁及以下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情况。方法: 采用队列设计,回顾性收集2016—2019年宁波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中传染病报卡和电子病历内手足口病发病资料,人口学统计信息来源于预防接种信息系统,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病毒分型。采用Wilson法估算发病密度及95%置信区间。结果: 2016—2019年,队列累计观察5岁及以下常住儿童1 044 800人,总观察人时为2 651 081人年,期间新发手足口病102 471例,年均发病密度为3 865.25/10万人年。4年间手足口病发病人数为93 421人,其中单人单次发病为84 875人(90.85%), 单人发病2次及以上为8 946人(9.15%);单次发病只需就诊一次者为69 771人(66.06%),有19.92%的患者需就诊2次,而有14.02%(14 801人)的患者需就诊3次及以上。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主要集中在每年4至7月,流行周期为2年;绝大部分病例为1~3岁儿童,男性多于女性。各地区发病密度不同,以宁海县最高(4 524.76/10万人年),象山县次之(3 984.22/10万人年)。病毒分型3 748例,实验室确诊2 834例,检出阳性率75.61%,其中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分别占9.03%、31.55%和59.42%。研究期间,EV-A71疫苗累计接种率逐年升高,EV-A71型病毒占比从2016年的13.34%降低至2019年的0.71%,同期重症病例占比也从1.26%降低至0.54%。结论: 宁波市手足口病疫情依然严峻,1~3岁以下儿童(特别是1岁男性儿童)是重点防控人群,随着疫苗接种率升高,EV-A71感染比例和重症占比均逐渐降低,应及时关注手足口病流行毒株的变化对疾病监测与防控的潜在影响。

    中国6~22岁学生群体甲乙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
    董彦会,陈曼曼,王丽萍,星一,宋逸,邹志勇,董彬,李中杰,马军
    2021, (3):  498-50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10    
    摘要 ( )   HTML ( )   PDF (11728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08—2017年中国6~22岁学生群体甲乙丙类传染病的长期趋势、顺位变化以及主要传染病在不同年龄组和地区间的变化特征。方法: 选取2008—2017年全国传染病监测数据中诊断为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学生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共涉及到甲乙丙类传染病40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基于教育部公布年度学生人口数作为分母进行计算,选取各年龄组、各省份在每年度中的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作为主要传染病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5年中国6~22岁学生群体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男生发病率、发病数以及死亡数均高于女生,其中,2008—2015年男女生发病率下降幅度分别为43.4%和40.1%,但在2015—2017年出现反弹,增长幅度分别为47.1%和53.8%,反弹主要由丙类传染病增长导致。10年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的前3位疾病分别由2008年的病毒性肝炎、结核病和痢疾,转变为2017年的结核病、猩红热和病毒性肝炎。甲乙类传染病死亡率的前3位疾病分别由2008年的狂犬病、结核病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转变为2017年的HIV/AIDS、狂犬病和结核病。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顺位变化并不明显。在年龄组和地区分析中,甲乙类传染病主要以病毒性肝炎、猩红热和结核病为主,丙类传染病则以流行性腮腺炎和感染性腹泻病为主,但近年来,流感和手足口病在东部地区增长明显。结论: 2008—2017年间,我国在学生群体传染病防控方面成就显著,但传染病变化模式和特征显示出我国未来在防控呼吸道传染病、HIV/AIDS等性传播疾病以及新型突发传染病方面的迫切需求,本研究为全国学校卫生传染病防控机制的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基础。

    中山市儿童青少年青春期身高生长突增规律
    陈曼曼,杨招庚,苏彬彬,李艳辉,高迪,马莹,马涛,董彦会,马军
    2021, (3):  506-51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11    
    摘要 ( )   HTML ( )   PDF (1807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广东省中山市中小学生青春期身高突增高峰年龄和身高突增高峰速度特征,探究儿童青少年青春期身高生长突增规律;纵向追踪中山市儿童青少年身高的发育情况,了解青春期身高生长突增规律。方法: 基于广东省中山市2005—2016年间全市中小学生体检数据库,筛选其中持续追踪6次以上的个体作为研究样本,使用SITAR模型对样本人群身高数据进行拟合,计算其身高突增高峰年龄和身高突增高峰速度。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49 579人,其中男生26 524人,城市学生26 008人,男、女生中位随访年龄分别为7.74和7.72岁,男生身高突增高峰年龄为(12.72±0.89)岁,晚于女生的(10.98±0.95)岁(t=207.639,P<0.001),男生的身高突增高峰速度为(10.12±1.49) cm/年,高于女生的(8.35±1.12) cm/年(t=150.826,P<0.001)。城市、乡村学生中身高突增高峰年龄和身高突增高峰速度的性别差异与全样本保持一致。城市男生的身高突增高峰年龄早于乡村男生,身高突增高峰速度小于乡村男生,城市女生身高突增高峰年龄早于乡村女生,身高突增高峰速度大于乡村女生。结论: 广东省中山市中小学生青春期女生突增高峰年龄早于男生,但突增高峰速度低于男生,城市学生突增高峰年龄较乡村学生早,但是城市男生突增高峰速度低于乡村男生。

    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与阴性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相关知识与行为比较
    李远骋, 崔闻心, 郭雪儿, 朱璠, 刘思辰, 贾碧波, 汪培, 马迎华
    2021, (3):  511-51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12    
    摘要 ( )   HTML ( )   PDF (1012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male students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中HIV阳性与阴性者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相关知识与行为上的差异,为针对该人群制定艾滋病防控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7 年4月—2018年3月,在哈尔滨、天津、西安、重庆4 个城市,采用滚雪球抽样和受试者推荐的混合抽样方法,对HIV感染青年学生社交圈(其中既包含HIV阳性者也包含HIV阴性者)中的MSM 进行横断面调查,使用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HIV阳性与阴性者在艾滋病相关知识与行为上的差异。结果: 共获得问卷583 份,其中有效问卷548 份,有效率94.0%。接受教育为大专及以下(P=0.002)、月消费水平在2 000元以下(P=0.021)、主要居住地为校外(P=0.004)与HIV检测阳性间存在关联。在任何学段接受艾滋病预防教育都是HIV感染的保护因素[小学OR=0.203(0.073~0.561),初中OR=0.287(0.142~0.581),高中OR=0.271(0.142~0.518),大学OR=0.322(0.168~0.616)]。HIV阳性与阴性者对“国八条”(P=0.907)和“青八条”(P=0.782)的认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知晓率均约在90%,对某些具体知识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艾滋病防治政策”P=0.012,“识别并预防高危性行为的方法”P<0.001)。HIV阳性者首次性行为年龄较小(P=0.006),早期性伴较多(P<0.001)且安全套使用情况较差(P<0.001),但两者后期性伴数量(P=0.247)和安全套使用情况(对固定性伴P=0.735,对临时性伴P=0.7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HIV感染导致其性行为特征改变有关(对固定性伴P<0.001,对临时性伴P=0.006)。结论: 青年学生MSM中HIV阳性与阴性者在“国八条”和“青八条”的掌握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低于国家要求的95%,但在知识需求上体现出了一定特异性;两者近期性行为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HIV阳性者在早期性行为活动中更容易发生高危性行为,提示应该继续加强性教育和艾滋病预防教育,并将关口前移,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内容,尽早预防青年学生MSM发生高危性行为。

    2015—2017年北京市2型糖尿病患者骨关节炎患病的相关因素
    吴俊慧,陈泓伯,武轶群,吴瑶,王紫荆,吴涛,王梦莹,王斯悦,王小文,王伽婷,于欢,胡永华
    2021, (3):  518-52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13    
    摘要 ( )   HTML ( )   PDF (1096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大数据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关节炎的患病情况和相关因素进行探究,为该类合并症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5—2017年北京市所有定点医疗机构的就诊数据,收集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骨关节炎患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1 046 264例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63.07岁,男性占50.78%。2型糖尿病患者中患有骨关节炎的病例341 561人,患病率为32.65%;女性患病率(38.05%)高于男性(2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骨关节炎在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生,骨关节炎患病率最高的年龄组为65~69岁组(36.76%),患病率最低的年龄组为≤44岁组(14.3%),70岁前患病率随年龄组的升高而增加。进一步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骨关节炎患病的影响因素,发现女性(OR=1.62,95%CI:1.61~1.63)、年龄(OR=1.01,95%CI:1.01~1.01)、患有其他合并症(OR=1.19,95%CI:1.18~1.21)、使用降糖药(OR=0.79,95%CI:0.78~0.80)、患有心血管疾病(OR=1.13,95%CI:1.11~1.15)、患有脑血管疾病(OR=1.25,95%CI:1.23~1.28)、患有糖尿病肾病(OR=1.61,95%CI:1.51~1.71)等因素与2型糖尿病人群患骨关节炎有关。结论: 北京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骨关节炎的患病率较高,应对中老年患者加强健康宣教与疾病监测工作,重点关注绝经期妇女,尽早开展合并症筛查工作。

    北京市通州区和顺义区747例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
    樊理诗,高敏,Edwin B.FISHER,孙昕霙
    2021, (3):  523-52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14    
    摘要 ( )   HTML ( )   PDF (2626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北京市通州区和顺义区74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纳入研究的74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抽血实验室血生化检查。以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作为血糖控制指标,以糖尿病患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iabetes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DSQL)评分为患者生存质量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分析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747例患者,HbA1c平均水平(7.1±1.2)%,血糖控制达标率为35.1% (262/747)。血糖控制好和血糖控制差两组患者的病程、服药和使用胰岛素、吸烟情况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QL总分为(44.92±13.32)分,生理维度条目平均分最高,其次是心理维度。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家庭月收入、并发症、抑郁、病程时间、胰岛素、住院及自我效能是DSQL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SEM结果显示,血糖对于生存质量的生理维度(标准化效应值为0.166)、心理维度(0.076)及社会维度(0.124)存在影响,抑郁对于生存质量的生理维度(0.342)、心理维度(0.217)及治疗维度(0.050)存在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北京市通州区和顺义区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控制水平欠佳,生存质量尚可,仍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应提高对男性、病程长、处于不服药状态、不使用胰岛素、吸烟、处于抑郁状态、糖尿病技能得分水平低的患者的关注和管理,同时应在临床治疗中提高对患者心理需求的重视,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以达到有效控制血糖的目的,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基于大五人格理论应用潜在剖面分析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陈平,黎泽明,郭怡,孙昕霙,Edwin B.FISHER
    2021, (3):  530-53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15    
    摘要 ( )   HTML ( )   PDF (1128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的人格画像,探讨其与用药依从性的关系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北京市通州区、顺义区中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属的2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人口学信息,采用大五人格量表简式版收集人格信息,运用潜在剖面分析探究人格画像。采用用药依从性量表评估用药依从性,运用方差分析探究不同人格画像的用药依从性是否有差异,应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探究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751例T2DM患者被纳入研究,潜在剖面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中的T2DM患者可分为4类人格画像,包括内敛稳定型(42.7%)、消极型(12.7%)、焦虑型(15.3%)和活泼负责型(29.3%),其中75例患者表示自己不用药也不打胰岛素,5例患者数据缺失,最终671例患者被纳入用药依从性的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人格画像为焦虑型的患者其用药依从性得分(5.55±1.65)与消极型患者得分(5.94±1.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但显著低于内敛稳定型(6.17±1.46,P=0.001)和活泼负责型(6.09±1.65,P=0.004)。将人格画像为焦虑型和消极型的患者合并为焦虑消极型纳入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相比焦虑消极型患者,人格画像为活泼负责型、内敛稳定型是用药依从性好的保护因素(OR=1.567,95%CI:1.096~2.237;OR=1.774,95%CI:1.214~2.591),且受教育程度也影响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结论: 基于大五人格理论,T2DM患者可分为4类人格画像,将焦虑型和消极型合并后的焦虑消极型是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受教育程度也是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趋势及严重程度
    黄冰, 王洪源
    2021, (3):  536-54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16    
    摘要 ( )   HTML ( )   PDF (929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近期各国/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发展趋势及严重程度。方法: 收集截止2021年1月16日各国/地区新冠肺炎疫情数据,回顾性描述疫情规模及整体走势;结合近期新增确诊病例变化趋势、1月10日至16日(第54周)新增确诊病例数、发病密度等指标对疫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结果: 截止2021年1月16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92 510 419例;第54周新增确诊病例4 849 301例,且仍处于增长状态。从大洲层面看,欧洲、北美洲、亚洲累积确诊病例数超过2 100万例;北美洲、南美洲、亚洲单周新增确诊病例数处于增加状态。从国家/地区层面看,美国、印度、巴西等18个国家/地区累计确诊病例数在100万例以上,占全球累积确诊病例数总数的77.04%。美国、巴西、法国、西班牙、哥伦比亚、英国、俄罗斯、德国、南非、意大利和印度11个国家/地区疫情风险较高,其中美国、巴西、法国、西班牙、哥伦比亚5国新增确诊病例仍处于增加状态,疫情风险更大。截止2021年2月,全球已经有11款疫苗上市,但依旧面临着全球疫苗不足和疫苗分配公平性等方面的问题。结论: 截止2021年1月16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恶化,多国疫情反复,未得到根本的控制。从各大洲层面看,北美洲、南美洲和欧洲疫情最为严重;从国家/地区层面看,美国、巴西、法国、西班牙、哥伦比亚等国家/地区疫情风险较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分级防控水平下北京市发热门诊空间可及性
    张佳伟, 韩沛恩, 杨莉
    2021, (3):  543-548.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17    
    摘要 ( )   HTML ( )   PDF (2484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情景模拟北京市分别作为疫情传播和暴发城市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流行程度,并分析北京市发热门诊医疗资源应对能力,为优化北京市重大疫情下医疗资源的空间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广义SEIR(susceptible-exposed-infectious-removed)模型进行情景模拟,根据医疗资源、人口流动以及封禁措施等因素预测北京市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情况,并应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寻法计算北京市发热门诊的空间可及性现状。结果: 根据SEIR模型模拟得到低、中、高防控水平下北京市作为疫情传播城市单日最高感染人数分别为8 514、183和68例,作为疫情暴发城市单日最高感染人数分别为22 803、10 868和3 725例。北京市模拟为疫情传播城市时,在全市585个居民点中,低防控水平下有17个居民点(2.91%)发热门诊可及性好,41个居民点(7.01%)的发热门诊可及性较好, 56个居民点(9.57%)的发热门诊可及性一般,62个居民点(10.60%)的发热门诊可及性较差,409个居民点(69.91%)发热门诊可及性差;中防控水平下只有房山区西部、门头沟区西部、延庆区北部、怀柔区北部和密云区北部可及性较差;高防控水平下有559个居民点(95.56%)的发热门诊可及性好,24个居民点(4.10%)的发热门诊可及性较好, 2个居民点(0.34%)的发热门诊可及性一般,现有发热门诊可以满足需求。北京市模拟为疫情暴发城市时,低防控水平下仅1个居民点(0.17%)的发热门诊可及性好, 5个居民点(0.86%)的发热门诊可及性较好,10个居民点(1.71%)的发热门诊可及性一般,12个居民点(2.05%)的发热门诊可及性较差, 557个居民点(95.21%)的发热门诊可及性差;中防控和高防控下生态涵养区可及性均较差。结论: 北京市发热门诊资源分布不均。北京市模拟作为疫情传播城市时,高防控水平下可适当减少发热门诊开放数量以避免交叉感染;中等防控水平时开设的发热门诊基本能够满足北京市发热患者的接诊需求,但生态涵养区的发热门诊可及性存在不足,应优先考虑对生态涵养区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发热门诊进行建设;在防控水平为低时,生态涵养区发热门诊可及性较差,优先考虑生态涵养区发热门诊建设的同时可建立临时发热哨点,缓解门诊压力。北京市模拟作为疫情暴发城市且低防控时由于感染人数较多,需要升级防控水平减少人员流动来遏制疫情发展。

    中国中老年居民教育程度与失能发生:社会参与的中介作用
    彭顺壮, 付茜茜, 冯星淋
    2021, (3):  549-55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18    
    摘要 ( )   HTML ( )   PDF (1337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中老年人群教育程度与失能发生的关系及社会参与的中介作用。方法: 样本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2015年和2018年的追踪数据。教育程度、社会参与及其他变量采用2015年数据进行测量,失能则来源于2018年数据。采用卡方检验比较未受过教育(文盲)和受过教育(非文盲)组的个人特征和社会参与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教育程度及社会参与和失能发生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中介效应分析验证社会参与的中介作用。结果: 共纳入11 359名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其中3 222人为文盲,文盲与非文盲人群失能的发生率分别为10.4%和6.2%。调查对象的社会参与度较低,仅为50%。在8项社交活动中,跟朋友交往(34.1%)比例最高,参加培训课程(0.6%)比例最低,文盲人群参与各项社交活动的比例均低于非文盲人群(P值均小于0.001)。与非文盲人群相比,文盲者失能发生的风险较高,调整后的比值比(adjusted odds ratio,aOR)为1.22(95%CI:1.02~1.45),且社会参与与失能的发生呈显著负相关(aOR=0.73,95%CI:0.63~0.85)。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社会参与可部分解释低教育程度对失能发生的不良影响,解释程度为12.22%。结论: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可缓解低教育水平对失能发生的不良影响,应鼓励中老年人,尤其是低教育水平的中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失能的发生。

    克罗恩病患者疾病经济负担现状与相关因素
    周吴平,穆楠,简伟研,王化虹
    2021, (3):  555-55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19    
    摘要 ( )   HTML ( )   PDF (902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克罗恩病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及其相关因素,为降低个人负担、完善医保报销政策提供意见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根据卫生服务研究基本原理和原则自行制作问卷,对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基金会平台所服务的克罗恩病患者进行调查。搜集患者基本特征、接受治疗的方案、过去一年发生的治疗费用等信息,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克罗恩病患者过去一年治疗疾病的住院、门诊费用构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对数-线性模型,分析克罗恩病患者经济负担的相关因素。结果: 研究发放820份问卷,回收799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797份。男性528例(66.25%),女性269例(33.75%),患者平均年龄(34.02±11.49)岁,年龄集中在18~39岁(510例,63.99%),平均患病年限(5.58±5.13)年。有10.7%的患者并未接受持续治疗,持续治疗的患者平均每年治疗费用54 246元,其中个人支付30 279元(55.8%),统筹支付23 966元(44.2%),个人经济负担接近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 189元(94.1%),超过2016年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治疗费用8 245元。门诊与住院分布上,住院每年平均费用31 092元,其中个人自付费用14 673元(48.5%),统筹支付费用16 418元(51.5%);门诊每年平均费用23 154元,个人自付15 606元(65.1%),统筹支付费用7 548元(34.9%),门诊自付费用高于住院自付费用。对数-线性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每年治疗总费用与患病年限(β=0.03,P<0.01)、患并发症(β=-0.68,P<0.01)、接受手术治疗(β=0.52,P<0.01)、使用免疫抑制剂(β=0.51,P<0.01)、年门诊就诊次数(β=0.02,P<0.05)、年住院次数(β=0.08,P<0.01)有关。结论: 克罗恩病患者每年疾病经济负担较重,且随着患病年限的增长而明显升高,超过了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个人经济负担接近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医疗保障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降低患者经济负担,针对患者门诊个人经济负担超过住院个人经济负担的特点,将克罗恩病纳入门诊特殊病种是未来可以考虑的措施。

    门诊患者健康素养对就医体验的影响及机制
    王晓琪,陈美君,云青萍,孙思伟,王熙凯,史宇晖,纪颖,管仲军,常春
    2021, (3):  560-56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20    
    摘要 ( )   HTML ( )   PDF (1400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中国门诊患者的健康素养与就医体验之间的关联,分析其具体的影响机制。方法: 以安德森医疗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和健康素养技能模型为理论依据,构建患者层面的就医体验影响因素理论框架。采用滚雪球抽样法,通过线上电子问卷调查,利用自行设计的患者健康素养量表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发的中国门诊患者体验量表,评估门诊患者的健康素养和就医体验,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最终纳入门诊患者2 773名,健康素养总得分的平均值为(90.72±12.90)分,就医体验综合评价的平均分为(3.71±0.74)分。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门诊患者的健康素养对其就医体验的综合评价产生积极影响,健康素养每提升一个标准差,就医体验增加0.275个单位。在就医体验的不同维度上,健康素养对就医体验总效应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从高到低依次是:信息引导体验0.337,人文关怀体验0.319,诊疗行为体验0.294,流程效率体验0.240,环境设施体验 0.173。结论: 提升个体的健康素养水平,对于门诊患者的就医体验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信息引导体验和人文关怀体验受健康素养影响最大。

    基于集成学习模型预测重症患者再入重症监护病房的风险
    林瑜,吴静依,蔺轲,胡永华,孔桂兰
    2021, (3):  566-57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21    
    摘要 ( )   HTML ( )   PDF (1320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集成学习算法建立患者再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的风险预测模型,并比较各个模型的预测性能。方法: 使用美国重症医学数据库(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MIMIC)-Ⅲ,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患者,提取人口学特征、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合并症等可能对结局有预测作用的变量,基于集成学习方法随机森林、自适应提升算法(adaptive boosting, AdaBoost)和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 GBDT)建立再入ICU预测模型,并比较集成学习与Logistic回归的预测性能。使用五折交叉验证后的平均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和Brier评分评价模型效果,基于最佳性能模型给出重要性排序前10位的预测变量。结果: 所有模型中,GBDT (AUROC=0.858)优于随机森林(AUROC=0.827),略好于AdaBoost (AUROC=0.851)。与Logistic回归(AUROC=0.810)相比,集成学习算法在区分度上均有较大的提升。GBDT算法给出的变量重要性排序中,平均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尿量、血肌酐等变量排序靠前,相对而言,再入ICU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和肾功能更差。结论: 基于集成学习算法的患者再入ICU预测模型表现出较好的性能,优于Logistic回归。使用集成学习算法建立的再入ICU风险预测模型可用于识别再入ICU风险高的患者,医务人员可针对高风险患者采取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整体临床结局。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后甲状旁腺激素升高9例并文献复习
    谢玲玎, 王娜, 张金苹, 王昕, 陈晓平, 张波, 卜石
    2021, (3):  573-57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22    
    摘要 ( )   HTML ( )   PDF (1297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经外科治疗后出现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升高伴正常血钙(normocalcemic parathormone elevation,NPE) 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提高该病的诊治能力,完善PHPT患者的术后管理。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1月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诊断为PHPT且术后6个月内出现NPE的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转归,并进行相关文献总结。结果: 临床特点:9例患者中6例为中老年女性,3例为男性。除1例为无症状性PHPT,其余8例主要临床表现为骨痛、肾结石及恶心、乏力。实验室检查:就诊时均血钙升高[(3.33±0.48) mmol/L],血磷降低[0.76 (0.74,0.78) mmol/L],24 h尿钙升高[8.1 (7.8,12.0) mmol/24 h],全片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 iPTH)明显升高[(546.1±257.7) ng/L],维生素D缺乏[25羟维生素D3水平(21.0±5.7) nmol/L],骨源性碱性磷酸酶[7例41.3 (38.6,68.4) μg/L,2例>90 μg/L]及N端中段骨钙素(>71.4 μg/L)明显升高,2例患者存在肾功能异常。影像学检查:7例骨质疏松,3例患者肾脏超声见肾结石。所有患者甲状旁腺影像学检查均发现明确病灶, 其中2例为多发病灶,7例为单发病灶。治疗及转归:2例患者行甲状旁腺切除术治疗,其余患者予甲状旁腺微波热消融治疗;术后1个月患者均出现PTH升高[(255.0±101.4) ng/L],血钙正常,甲状旁腺超声未发现复发病灶。给予钙剂及维生素D联合治疗至术后6个月,PTH均显著下降,术后血钙水平始终正常。结论: PHPT术后发生NPE与术前PTH高水平、维生素D缺乏及肾功能受损可能相关,但并不意味着PHPT的复发或者存在残余病灶;术后充足的钙剂及维生素D的补充可能使患者获益;应规范对PHPT患者的术后随访,以预防和治疗术后NPE。

    冬奥会雪场医疗站和近地医疗保障医院在滑雪运动伤救治体系中的作用
    杨渝平,马骁,陈拿云,蒋艳芳,张晓伟,丁中伟,刘涛,敖英芳
    2021, (3):  580-58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23    
    摘要 ( )   HTML ( )   PDF (1164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中国崇礼万龙滑雪场的医疗站和最近救治医院救治滑雪受伤者的情况和流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建立和优化冬奥会雪场医疗站和最近救治医院之间的救治流程提供依据,为群众滑雪运动的医疗保障提供经验。方法: 收集崇礼万龙雪场医疗站2018-2019雪季(2018年11月—2019年4月)和最近救治医院的两个时间段(2019年3月和2019年1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所有崇礼区滑雪受伤者的资料,分析受伤者不同的受伤原因、损伤类型和受伤部位等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万龙雪场医疗站共记录滑雪损伤者755例,日损伤发生率为2.02‰,最近救治医院共救治838例来自崇礼不同雪场的滑雪受伤者。雪场医疗站的记录中,受伤原因以技术缺陷与失误(53.6%)为主,膝关节受伤比例最高(18.7%),其次为头颈部(12.9%)和下肢(11.9%),中级道上受伤人数最多(40.0%),参加滑雪运动的年限小于5年者最多(81.2%)。救治医院的记录中,损伤类型以骨折或裂隙性骨折、挫伤+外伤、肌肉软组织损伤占据前三位,分别占30.5%、27.4%和21.2%。9.6%的受伤者由雪场救护车转运至医院,其中50%的受伤者为骨折或裂隙性骨折。结论: 2018-2019雪季崇礼万龙雪场的滑雪受伤率高于国外文献报道,严重创伤也时有发生(包括严重骨折和脑震荡等),需要转运到最近的救治医院治疗。雪场医疗站和最近救治医院都应加强建设,配备足够的医疗人员和设备,并且在重伤患者的及时转诊、滑雪巡逻队的组织建设和大型赛事的医疗保障等方面加强协同工作,以便在形成我国滑雪运动医疗保障与救治体系基层网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2硬膜外神经鞘瘤的显微微创治疗
    林国中, 马长城, 王振宇, 谢京城, 刘彬, 陈晓东
    2021, (3):  586-58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24    
    摘要 ( )   HTML ( )   PDF (88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颈1~2硬膜外神经鞘瘤的显微微创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3例颈1~2硬膜外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和手术方法。临床症状以枕颈部疼痛、麻木为主,包括疼痛58例、麻木30例、肢体无力3例、无症状包块2例;首发症状为枕颈部疼痛55例、麻木6例、无症状包块2例。肿瘤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上表现为等T1或稍长T1、等T2或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直径1~3 cm。根据肿瘤部位及大小进行个体化椎板切开,尽可能保留颈2棘突;肿瘤切除严格在包膜内进行。结果: 肿瘤全切除60例,次全切除3例,无椎动脉损伤。手术时间60~180 min,平均92.83 min;术后住院时间3~9 d,平均5.97 d。术后病理证实均为神经鞘瘤;术后无感染、脑脊液漏,除9例出现载瘤神经支配区麻木外,无其他新发神经功能障碍。随访6个月至8年(中位随访时间3年),术后新出现的症状均恢复正常。58例疼痛患者疼痛均消失;30例麻木患者中,27例完全恢复,3例残余轻度麻木;3例肌力减退者均恢复正常。McCormick分级均为Ⅰ级。所有患者复查MRI未见肿瘤复发,X线未见颈椎不稳定或畸形。结论: 充分利用颈1~2的解剖间隙,进行个体化椎板切开,进行颈1~2硬膜外神经鞘瘤的切除是可行的;尽量减少颈2骨质破坏,保留颈2棘突的正常肌肉附着,有利于防止颈椎不稳定或畸形的发生;严格包膜内切除可有效防止椎动脉损伤。

    170例巨指(趾)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武竞衡, 田光磊, 田萌萌, 陈山林
    2021, (3):  590-593.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25    
    摘要 ( )   HTML ( )   PDF (89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170例巨指(趾)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70例巨指(趾)患者的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情况、受累指(趾)的分布及特征、X线及病理检查结果,对基因检测的12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巨指(趾)的发病与性别和地理分布无明显相关关系。多指(趾)受累是单指(趾)发病的3.9倍,两指(趾)受累多于三指,且多为相邻指(趾);巨指中,中指受累最为多见,其次为示指、拇指;巨趾中,以第2、3趾最多。进展型巨指(趾)多于静止型,且多为出生后即发现。病变的巨指多发生在正中神经支配区(79.4%), 并伴有脂肪浸润,称之为神经区域定向性巨指。巨趾多发生在足底内侧神经支配区(89.1%),脂肪浸润不明显伴有神经增粗,称之为脂肪瘤病性巨趾。仅17例巨指(趾)合并并指(趾)畸形。掌、跖骨肥大仅见于进展型巨指(趾)。12例患者进行PIK3CA基因检测,10例发现基因突变结果阳性,受累组织中基因突变水平在7%~27%。在收集的病变组织检查中,脂肪组织中突变率最高,其次是皮肤和神经组织。患者携带的PIK3CA基因突变均未在患者自身的外周血检测出来。结论: 巨指多发生在正中神经支配区,主要累及中指、示指,并伴有正中神经脂肪浸润;巨趾多发生在足底内侧神经支配区,以第2、3趾多见。神经区域定向性巨指(趾)多发生在手部,而脂肪瘤病性巨指(趾)多发生在足部。巨指(趾)患者中检测到的 PIK3CA基因突变率高达83%;受累脂肪、神经及皮肤组织均为理想的基因检测组织来源。

    成年人后牙失去邻牙合接触后的三维位置变化
    刘晓强,杨洋,周建锋,刘明月,谭建国
    2021, (3):  594-59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26    
    摘要 ( )   HTML ( )   PDF (1141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成年人后牙失去邻牙合接触后的三维位置变化,从近远中向、颊舌向、牙合龈向以及三维方向的移动幅度和移动速度等方面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2019年1月1日至2月28日20例金属桩核修复的病例,进行观察性研究,所修复牙齿在治疗前均存在完整的近中、远中及咬合接触,桩核牙体预备时去除全部邻牙合接触。在桩核修复牙体预备后当日和戴入金属桩核当日,分别使用口内扫描仪获取桩核预备体的三维位置。在软件内测量牙齿在近远中向、颊舌向、牙合龈向的移动幅度,并由此计算牙齿在三维方向的移动幅度,再根据两次扫描的时间间隔计算牙齿的移动速度。结果: 受试者女性和男性各10人,平均年龄为(29.5±4.9)岁,平均观察时间为(10.9±2.7) d。牙齿的平均移动幅度在近远中向为(134.8±61.2) μm、颊舌向为(110.3±39.5) μm、牙合龈向为(104.8±57.5) μm、三维方向为(211.4±71.0) μm。女性的牙齿移动幅度在近远中向、颊舌向和三维方向上显著高于男性(P<0.05)。牙齿的平均移动速度在近远中向为(13.1±7.8) μm/d、颊舌向为(10.6±4.5) μm/d、牙合龈向为(10.1±6.8) μm/d、三维方向为(20.5±9.7) μm/d,女性的牙齿移动速度在近远中向和颊舌向上显著高于男性(P<0.05),在三维方向上女性的牙齿移动速度略高于男性[(24.0±11.2) μm/d vs. (16.9±6.7) μm/d],但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然牙在失去邻牙合接触后,其三维位置会发生变化,且女性比男性的牙齿移动幅度更大、速度更快。

    碘液浸染在Micro-CT下识别小鼠颅底-颞下区肿瘤组织中的应用
    杨榕,李庆祥,王逸飞,周闻,王雯,郭传瑸,刘浩,郭玉兴
    2021, (3):  598-60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27    
    摘要 ( )   HTML ( )   PDF (1600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颅底-颞下区恶性肿瘤动物模型,探索碘液浸染技术在Micro-CT图像中识别肿瘤组织的作用。方法: 对12只BABL/c裸鼠采用异氟烷吸入镇静麻醉,在小动物超声系统引导下经颌下区注射头颈鳞状细胞癌WSU-HN6细胞至右侧颞下窝。观察3周后解剖头颅标本,用4%多聚甲醛固定,并行Micro-CT扫描,3.75%复方碘液浸染后重复扫描。将头部标本包埋、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肿瘤形成情况。结果: 经Micro-CT分析发现颅骨有明显破坏,但无法辨别肿瘤组织;经3.75%复方碘液浸染后,在Micro-CT阅读软件中可以清晰观察肿瘤及周围软组织形态。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证实,颅底-颞下区形成鳞状细胞癌,同时伴有明显颅骨破坏。结论: 采用颌下注射方式可以成功构建颅底-颞下区肿瘤动物模型;Micro-CT可以观察到颅骨骨质改变,采用复方碘液浸染后有利于观察肿瘤及周围软组织结构。

    技术方法
    基于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探索性筛选潜在泛癌生物标志物
    周川, 马雪, 邢云昆, 李璐迪, 陈洁, 姚碧云, 傅娟玲, 赵鹏
    2021, (3):  602-60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28    
    摘要 ( )   HTML ( )   PDF (5325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库筛选潜在泛癌生物标志物,为多种肿瘤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帮助。方法: 利用“GDC Data Transfer Tool”和“GDCRNATools”软件包获取TCGA数据库,完成数据整理,将13种肿瘤纳入研究。以错误发现率(false discovery rate, FDR) <0.05且差异倍数(fold change, FC) >1.5作为差异表达标准,筛选在13种肿瘤中均上调或均下调的基因和微小RNA(microRNAs,miRNAs)。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最佳截断值及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反映诊断价值。利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概率后进行对数秩(log-rank)检验并计算风险比(hazard ratio, HR)反映预后评估价值。利用DAVID工具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 (Gene Ontology)、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利用STRING和TargetScan工具对差异表达基因和miRNAs进行调控网络分析。结果: 共发现48个基因和2个miRNAs在13种肿瘤中均差异表达,其中25个基因均表达上调,23个基因和2个miRNAs均表达下调。多数差异表达基因和miRNAs区分病例和对照的能力较好,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可达0.8~0.9。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和miRNAs与多种肿瘤患者的生存显著相关,且多数上调基因是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HR>1),而多数下调基因是患者生存的保护因素(0<HR<1)。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多富集于与细胞增殖有关的生物学事件。在调控网络分析中,共13个基因和2个miRNAs存在调控和相互作用关系。结论: 在13种肿瘤中均差异表达的48个基因和2个miRNAs可能作为潜在泛癌生物标志物,为多种肿瘤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帮助,并为发展肿瘤治疗的广谱靶点提供线索。

    使用多参数压敏式便携睡眠监测系统检测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伴低通气综合征
    张绍兴,姚子明,栾胜,王丽,徐颖
    2021, (3):  608-61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29    
    摘要 ( )   HTML ( )   PDF (1817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一种基于压电驻极体薄膜(electro-mechanical film,EMFi)的多参数压敏式便携睡眠监测系统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伴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筛查价值和研究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因打鼾就诊患者使用多参数压敏式便携睡眠监测系统和多导睡眠仪(polysomnography,PSG)进行同步整夜监测的检测结果,以PSG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多参数压敏式便携睡眠监测系统进行OSAHS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比较两种方法判定睡眠呼吸事件、总呼吸暂停时间的一致性。结果: 58例患者中男48例,女10例,平均年龄(40.6±12.2)岁, 其中PSG诊断为OSAHS患者39例。使用多参数压敏式便携睡眠监测系统进行OSAHS诊断性判读的敏感度为92.3%,95%置信区间为79.1%~98.4%,特异度为100%,95%置信区间为82.3%~100%,两种监测诊断结果间行Kappa检验,k=0.887(P<0.001)。使用多参数压敏式便携睡眠监测系统与PSG同步测定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分别为12.0(2.6~32.2) 次/h、13.4(3.1~38.8) 次/h,总呼吸暂停时间分别为37.9(9.9~80.5) min、32.3(8.6~93.0) min,两组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监测的AHI(ρ=0.939,P<0.001)、 总呼吸暂停时间(ρ=0.924,P<0.001)均呈高度正相关,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者检测结果间一致性非常高。结论: 多参数压敏式便携睡眠监测系统作为一种轻便、微干扰、非接触式全自动监测设备,具有较高的OSAHS筛查价值和潜在的病理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对于中枢型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分型以及对睡眠分期的判定尚需进一步完善。

    肾部分切除术前CT三维可视化评估标准的初步探究
    李新飞, 彭意吉, 余霄腾, 熊盛炜, 程嗣达, 丁光璞, 杨昆霖, 唐琦, 米悦, 吴静云, 张鹏, 谢家馨, 郝瀚, 王鹤, 邱建星, 杨建, 李学松, 周利群
    2021, (3):  613-62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30    
    摘要 ( )   HTML ( )   PDF (5624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并构建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的CT三维可视化术前评估系统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因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初步探究,同时收集我国16家临床中心因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同质化标准数据,应用CT三维可视化系统(IPS系统,Yorktal)评估肿瘤解剖结构、血供等信息,通过归纳和总结构建评估系统,完成虚拟手术设计及术中辅助导航,指导临床手术。结果: 基于泌尿系增强CT建立三维可视化图像,评分系统纳入肿瘤最长径和体积、肿瘤侵入实质内体积占比、肿瘤侵入实质最大深度、肿瘤与肾实质接触面积、肿瘤肾实质接触面平整度、肿瘤所在肾脏分段位置、肾血管变异情况及肾周脂肪。肿瘤平均二维直径为(2.78±1.43) cm,平均三维最大径为(3.09±1.35) cm,术后病理平均大小(3.01±1.38) cm。三维重建肿瘤最大径与术中肾动脉阻断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显著相关(r=0.502,P=0.020;r=0.403,P=0.046)。三维重建及病理肿瘤体积分别为(25.7±48.4) cm3、(33.0±36.4) cm3(P=0.229),三维重建肿瘤体积与术中出血量显著相关(r=0.660,P<0.001),肿瘤侵入肾实质内体积占比与术中肾动脉阻断时间延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显著相关(r=0.410,P=0.041;r=0.587,P=0.005)。肿瘤与肾实质接触面积及是否存在血管变异与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未见相关性。完成术前评估的同时,重建后的三维影像可在Touch Viewer系统上进行缩放、旋转、组合显示、颜色调整、透明化、长度体积自动测量及模拟裁切等操作,满足术前虚拟手术规划及术中辅助导航的要求。结论: 三维图像可提供更加直观的解剖结构,清晰显示肿瘤解剖参数及血供、脂肪等信息,CT三维重建肾肿瘤评价系统可帮助预测肾部分切除术手术难度、围术期并发症等。重建的三维可视化图像导入指定程序或机器人操作系统即可完成虚拟手术及术中辅助导航,帮助手术医师更好地把握手术过程。评分系统所包含的指标及各项指标的分值权重需要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来证实及完善。

    综述
    社交媒体数据在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的应用
    杨羽,王胜锋,詹思延
    2021, (3):  623-62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31    
    摘要 ( )   HTML ( )   PDF (90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短篇论著
    肺结节多学科联合诊治价值
    欧阳雨晴,倪莲芳,刘新民
    2021, (3):  628-63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3.032    
    摘要 ( )   HTML ( )   PDF (1520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微信公众号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编辑出版:《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主  编:詹启敏
编辑部主任:曾桂芳
国内刊号:CN 11-4691/R
国际刊号:ISSN 1671-167X
邮发代号:国内2-489 国外BM283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