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9年 第5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9-04-18
全选: 合并摘要 隐藏/显示图片
  • 论著
    小鼠卡英酸颞叶癫痫慢性发作期的磷酸化蛋白组学研究
    孙智明,陈倩,李明华,马维宁,赵旭阳,黄卓
    2019, (2):  197-20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19.02.001    
    摘要 ( )   HTML ( )   PDF (3758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小鼠颞叶癫痫慢性发作期蛋白质功能和信号通路的改变。方法: (1)制备小鼠卡英酸颞叶癫痫模型,行为学达到Racine分级4分判定为造模成功。28 d后,取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海马组织进行磷酸化蛋白组学实验;(2) 选取检出密度大于10 6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利用GO(Gene Ontology)数据库、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和STRING数据库对磷酸化蛋白组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4)结合文献对组学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1)质谱共检测出12 697个蛋白质磷酸化位点,其中159个位点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蛋白质功能层面,磷酸化水平显著性变化的蛋白质的分子功能主要是结合(39.5%)和催化活性(35.7%), 这些蛋白质参与细胞交流(20.8%)、初级代谢和含磷酸盐化合物代谢等生化过程;(3)在信号通路层面,这些蛋白质参与10条信号转导通路,包括谷氨酸能突触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长时程增强信号通路等;(4)在蛋白质相互作用层面,这些蛋白质形成以Grin1和Dlg3为核心,以Arhgef 2、Arhgap33和Tiam1为核心与以Spnb1/3/4、Add3和Ank2为核心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5)磷酸化蛋白组学数据显示,Grin1、Arhgef2、Arhgap33、Tiam1、Sptbn1/2/4和Ank2等磷酸化水平在癫痫慢性发作期显著升高。结论: 磷酸化蛋白组学的结果从蛋白质功能、信号通路和蛋白质相互作用3个层面阐明了小鼠颞叶癫痫慢性发作期海马体蛋白质的变化,验证了磷酸化蛋白组学研究的可靠性,并提示多巴胺功能和Kir3.1钾通道功能可能与癫痫发生相关。

    运动导致兴奋脑区组织液流动一过性加速
    王伟,侯进,黄文强
    2019, (2):  206-20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19.02.002    
    摘要 ( )   HTML ( )   PDF (2713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运动后兴奋脑区组织液(interstitial fluid, ISF)流动的变化。方法: 将2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和运动组(8只), 两组大鼠均采用异氟烷进行麻醉,并动态监测尾状核区ISF流动情况,其中运动组在实验前期被放入到特制的转轮中进行运动20 min,对照组则给予持续麻醉,所有大鼠无偏瘫,运动能力良好。另外将5只大鼠采用异氟烷气体麻醉后向尾状核内植入微电极,记录运动态和麻醉态下尾状核神经元电活动。采用立体定位技术注射磁性示踪剂至尾状核ISF内,在注射前和注射后不同时间点进行一系列的磁共振扫描,直到示踪剂所致的高信号消失,采用细胞间隙定量分析系统(1.2版)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和分析,监测ISF流动过程和测量相关参数,得到可反映示踪剂总量的加权信号强度(加权ΔSI)和其在ISF内的半衰期,分别计算运动组的运动前,运动后10、40、70、130和190 min各时间点以及对照组相同时间点的加权ΔSI和半衰期,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 微电极检测显示麻醉态和运动态下尾状核区的场电位显著不同;各时间点运动组和对照组的加权ΔSI(单位:信号强度×mm 3)分别为:运动前(60 257.1±23 069.2 vs. 61 072.0±19 547.3), 运动后10 min(83 624.3±21 475.7 vs. 71 218.1±12 586.5), 运动后40 min (57 336.0±36 243.4 vs. 69 756.1±13 306.0), 运动后70 min (43 705.9±10 246.3 vs. 55 443.2±20 733.3)、运动后130 min(7 734.9±2 645.2 vs. 8 967.6±2 007.3)和运动后190 min(2 497.3±987.5 vs. 3 013.2±1 760.8)。相对于对照组,运动组加权ΔSI在运动后40 min出现一过性的降低(P<0.05), 其余各时间点两组的加权Δ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示踪剂半衰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4.3±54.1) min vs. (113.4±47.3) min, P>0.05]。 结论: 运动可以导致兴奋脑区ISF流动一过性加速。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LASS2/TMSG1 S248A突变体通过增加ATP6V0C表达促进前列腺癌的侵袭
    张宽根,周雨禾,邵雅昆,梅放,由江峰,刘北英,裴斐
    2019, (2):  210-22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19.02.003    
    摘要 ( )   HTML ( )   PDF (6365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LASS2/TMSG1及其突变体在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表达LASS2/TMSG1全长及其4个突变体的pcDNA3真核表达载体,并稳定转染到高转移潜能前列腺癌PC-3M-1E8细胞系中;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法鉴定稳定转染效果,并分析不同点突变体对LASS2/TMSG1和ATP6V0C表达量的影响;采用生长曲线测定、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掺入实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细胞划痕修复实验、Matrigel穿膜侵袭实验和流式细胞术研究LASS2/TMSG1及其4个点突变体的细胞生物学功能,并通过免疫双重荧光染色分析LASS2/TMSG1不同突变体和ATP6V0C的相互作用情况。结果: 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LASS2/TMSG1 S248A组较LASS2/TMSG1野生型组ATP6V0C表达增加了3倍(P<0.05), 且免疫双重荧光染色结果显示LASS2/TMSG1 S248A组ATP6V0C表达明显增加;与LASS2/TMSG1野生型组相比,LASS2/TMSG1 S248A组的细胞增殖能力、锚着不依赖生长能力、细胞迁移能力 (细胞迁移率从35.3%±3.2%增加到70.3%±3%)和侵袭能力(穿膜细胞数从50.0±3.2增加到203.0±6.5)明显提高(P<0.05), G0/G1期比例增加(从51.0%增加到85.4%,P<0.05),但细胞凋亡率亦明显升高(从7%增加到15.1%,P<0.05)。结论: LASS2 /TMSG1第248位丝氨酸突变为丙氨酸后(S248A)能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其分子机制可能是LASS2/TMSG S248A使ATP6V0C表达量增加,进而促进前列腺癌的侵袭,提示LASS2/TMSG1蛋白第248位丝氨酸是抑制前列腺癌侵袭的重要功能位点。

    miR-106b-5p在调节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谱中的作用
    张静,李素芳,陈红,宋俊贤
    2019, (2):  221-22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19.02.004    
    摘要 ( )   HTML ( )   PDF (2431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miR-106b-5p对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 对动脉粥样硬化组(n=9)及对照组(n=9)血浆中miRNAs表达谱进行筛查,采用共表达网络分别对两组样本全体miRNAs 的共表达模式进行分析。选取从两组网络中得到的共表达地位差异最为显著的miR-106b-5p进一步研究,通过转染miR-106b-5p mimics上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miR-106b-5p表达水平,筛查转染后差异基因表达谱,并进一步通过日本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转导通路数据库对差异基因富集的信号通路进行分析。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血浆中miRNAs的共表达模式(140个节点,1 154条连接线)与对照组(140个节点,612条连接线)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在过表达miR-106b-5p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有746个基因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组间差异倍数≥1.5,芯片错误发现率<0.01),主要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Akt)信号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受体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信号通路、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信号通路(janus kinase /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TAT)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通路等20个信号通路。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中miRNAs共表达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共表达地位差异最为显著的miR-106b-5p可靶向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多个信号通路。

    人类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2参与小鼠精子形成
    张晓威,殷华奇,李清,赵永平,KiteBrandes,白文俊,徐涛
    2019, (2):  228-233.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19.02.005    
    摘要 ( )   HTML ( )   PDF (3274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人类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2(CKLF-like MARVEL transmembrane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2, CMTM2)在小鼠精子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CMTM2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利用Northern、RT-PCR及 Western 印迹检测野生型、杂合子及纯合子小鼠的CMTM2表达水平,统计小鼠生育幼崽数量及生育率,采集并分析精子活动度、形态及睾丸组织切片,检验血清睾酮及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水平。结果: CMTM2在小鼠生精中呈现准确的调控式高度表达,基因敲除的成年小鼠和野生型成年小鼠在体重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纯合子的小鼠睾丸体积及重量小于野生型小鼠睾丸,野生型小鼠与CMTM2敲除小鼠的睾丸长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32±1.21) mm vs. (8.29±1.92) mm, P<0.05],睾丸重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1.63±2.33) mg vs. (85.22±2.84) mg, P <0.05]。与野生型小鼠相比,杂合子精子数量明显减少,纯合子小鼠精子发生停滞。在精子形态学方面,与野生型小鼠相比,杂合子小鼠有更多圆形精子,而纯合子则因精子发育停滞,多为圆形精子细胞。睾酮和FSH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纯合子雄性小鼠由于精子发生停滞而不育,纯合子小鼠缺失生精上皮层。结论: CMTM2在生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参与精子发生的潜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实验研究以证实。

    Rasfonin抑制骨肉瘤细胞143B的增殖和迁移
    张帆,燕太强,郭卫
    2019, (2):  234-238.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19.02.006    
    摘要 ( )   HTML ( )   PDF (4068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真菌次级代谢产物rasfonin对骨肉瘤143B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骨肉瘤细胞系143B为模型,利用3-(4,5-二甲基) -5-(3-羧甲基苯环)-2-(4-硫基苯)-2H-四唑盐复合物检测法[3-(4,5-dime-thylthiazol-2-yl)-5-(3-carboxymethoxyphenyl)-2-(4-sulfophenyl)-2H-tetrazolium, inner salt, MTS]观察rasfonin对细胞活性的影响,以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组为对照,采用rasfonin (3 μmol/L和6 μmol/L)处理12或24 h,观察143B细胞活性的变化;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rasfonin对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以DMSO组为对照,采用rasfonin (3 μmol/L)处理1周,对比两组克隆形成数目。划痕实验及侵袭实验检测rasfonin对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以DMSO组为对照,采用rasfonin (3 μmol/L)处理24 h,对比两组的伤痕愈合率及侵袭细胞数。以DMSO组为对照,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rasfonin(3 μmol/L)处理4 h后细胞内自噬体含量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rasfonin对p62蛋白(sequestosome 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融合蛋白(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fusion protein, LC3)及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1, PARP-1]表达的影响。结果: 在12和24 h,随着rasfonin浓度的升高,骨肉瘤143B细胞的细胞活性均逐渐降低,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 h: F=31.36, P<0.01; 24 h: F=67.07, P<0.01),任意两组间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 μmol/L的rasfonin可以显著抑制143B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P<0.01)。Rasfonin处理后,143B细胞在24 h内的伤痕愈合比率明显低于DMSO对照组(33.91%±0.83% vs. 65.11%±0.94%, P<0.01);同样24 h内穿过覆盖有Matrigel的基底膜的细胞数明显低于DMSO对照组[(21.33±1.45)个vs.(49.33±2.40)个, P<0.01]。Rasfonin处理4 h后骨肉瘤143B细胞中自噬体增多,p62水平降低,LC3-Ⅱ累积,自噬抑制剂氯喹存在条件下LC3-Ⅱ累积更为明显,并且随着rasfonin浓度的提高PARP-1的切割增多。结论: Rasfonin既可以抑制骨肉瘤143B细胞的增殖迁移,还可以引起细胞的自噬与凋亡,这些结果为rasfonin作为骨肉瘤新的治疗药物提供了初步的实验基础。

    二氧化硫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致急性肺损伤中肺泡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
    赵彦瑞,刘洋,王东,吕文睿,周君琳
    2019, (2):  239-24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19.02.007    
    摘要 ( )   HTML ( )   PDF (1527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SO2)在肢体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致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保护作用中对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凋亡的影响,为控制炎症反应寻找新的靶点。方法: 分离培养AM,应用肢体缺血再灌注致ALI大鼠血清制备细胞模型,给予外源性SO2,然后检测线粒体膜电位以及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开放情况,AM凋亡情况及凋亡相关Bcl-2、Caspase-3分子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R组红、绿荧光的比值下降,吸光度显著降低,AM凋亡率增加到43.81%±2.40%,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下降;而与I/R组比较,I/R+SO2组红、绿荧光的比值升高,吸光度增高,AM凋亡率减少37.01%±1.93%,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升高。结论: 外源性SO2可通过抑制线粒体途径改善巨噬细胞的凋亡。

    脉冲电磁场促进成骨细胞成熟分化依赖于初级纤毛-PI3K/AKT途径
    任茜,周建,王鸣刚,陈克明
    2019, (2):  245-25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19.02.008    
    摘要 ( )   HTML ( )   PDF (3506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脉冲电磁场(pulse electromagnetic fields, PEMF)促进大鼠成骨细胞成熟分化是否与初级纤毛和PI3K/AKT途径相关,探讨PEMF促进骨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酶解法获取新生SD大鼠颅骨成骨细胞(rat calvarial osteoblasts, ROB), 50 Hz、0.6 mT PEMF处理0、0.5、1、1.5和2 h后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 PI3K)和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AKT)蛋白表达量及初级纤毛长度和发生率的变化情况;用LY294002阻断PI3K/AKT信号途径,观察PEMF促进ROB成骨性分化是否受到影响;以RNAi法干扰IFT88的基因表达以抑制初级纤毛发生,观察PEMF激活的PI3K/AKT信号途径及ROB的成骨性分化是否受到影响。成骨性分化指标包括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活性,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的成骨性相关基因BMP-2、COL-1和OSX的基因表达量,以及钙化结节数量等。结果: 经PEMF处理0、0.5、1、1.5、2 h后,ROB的PI3K、AKT蛋白表达量升高(P<0.01),初级纤毛变长;其中PI3K在0.5 h时蛋白表达量达到最高,随着PEMF处理时间增加,蛋白表达量降低; AKT在0.5 h和1.5 h时蛋白表达量较高。用PI3K阻断剂LY294002阻断PI3K/AKT信号途径后,PEMF不再能提高成骨细胞中ALP 活性和成骨性相关基因BMP-2、COL-1、OSX的基因表达量,但在阻断前PEMF能增加ROB中ALP活性和成骨性相关基因的表达;RNAi干扰初级纤毛发生后,PEMF不再能增加PI3K的蛋白表达量,说明初级纤毛干扰后,PEMF不能激活PI3K/AKT信号途径;其次,PEMF提高ALP活性的作用消失,也不能提高BMP-2、COL-1和OSX的基因表达量,其增加ROB钙化结节形成能力的作用也消失,说明初级纤毛干扰后,PEMF促进成骨细胞成熟矿化的能力消失。结论: PEMF通过成骨细胞表面的初级纤毛激活了PI3K/AKT信号途径,进而发挥了骨形成活性的促进作用。

    睡眠重叠综合征与糖尿病发病率的横断面调查研究
    谢江,李菲
    2019, (2):  252-25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19.02.009    
    摘要 ( )   HTML ( )   PDF (910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均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和代谢性疾病的风险,但鲜有研究关注二者合并的睡眠重叠综合征是否比单一疾病更为增加临床患病概率,本研究目的是调查睡眠重叠综合征与糖尿病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睡眠医学中心接受便携式睡眠监测的1 939名患者。COPD的诊断基于临床表现和肺功能,OSA的诊断需要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15次/h。研究对象被分为对照组(n=1 093)、单纯COPD组(n=62)、单纯OSA组(n=735)、重叠综合征组(n=49),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重叠综合征患者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均高于对照组和单纯OSA患者(OR=5.82, 95%CI:3.23~10.48, P<0.001和OR=4.35, 95%CI:2.41~7.88, P<0.001)。矫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因素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OR=2.69, 95%CI:1.13~6.52, P=0.026和OR=3.64, 95%CI:1.53~8.83, P=0.004)。年龄<58岁的患者和女性患者中,重叠综合征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存在独立相关性(OR=8.45, 95%CI:1.46~65.90, P=0.018与OR=4.39, 95%CI:1.04~22.50, P=0.044);年龄≥58岁的患者和男性患者中,重叠综合征与糖尿病发病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睡眠重叠综合征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存在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治疗重叠综合征是否能降低代谢异常的风险,甚至减少未来并发症的概率。

    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单中心研究
    贾子昌,李选,李小刚,曾祥柱,栾景源,王昌明,韩金涛
    2019, (2):  256-25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19.02.010    
    摘要 ( )   HTML ( )   PDF (3181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其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采用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的26例AIS患者资料,分析即时取栓效果,对比患者术前及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并分析术后90 d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预后。结果: (1)26例进行支架机械取栓的AIS患者中23例(88.5%)成功获得血管再通,采用脑梗死溶栓分级评分(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schemia scale,TICI)进行评估,达到3级或2b级为血管再通;26例患者中3例(11.5%)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4例(15.4%)出现临床死亡。(2)出院时NIHSS评分比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90 d有12例患者(46.2%)达到良好临床预后(mRS 0~2分)。结论: 使用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导致的AIS可获得较高的再通率,改善临床预后,但部分病例预后差,提示应更加严格地筛选患者进行治疗。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评价抑郁合并高血压患者脑血流灌注
    刘颖,曾祥柱,王筝,张函,王希林,袁慧书
    2019, (2):  260-26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19.02.011    
    摘要 ( )   HTML ( )   PDF (8871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pcASL), 探讨抑郁合并高血压患者脑血流灌注特点,并分析其与抑郁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6例临床诊断为抑郁的患者为抑郁组(男3例、女13例,年龄42~72岁),16例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男3例、女13例,年龄41~68岁),16例抑郁合并高血压患者为共病组(男3例、女13例,年龄45~74岁),1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男3例、女13例,年龄43~68岁)。使用GE 3.0T磁共振扫描3D pcASL序列并自动生成脑血流图,使用统计参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8)软件对脑血流图进行预处理、空间标准化和平滑。使用方差分析比较4组之间脑血流灌注差异,提取脑血流灌注减低区的平均脑血流值与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共病组可见多个脑区出现脑血流灌注减低,包括双侧额上回、双侧额中回、双侧额下回、右侧顶上回、右侧顶下回、右侧缘上回、左侧尾状核、左侧岛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组脑血流灌注在双侧额中回出现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未出现脑血流灌注异常。与抑郁组比较,共病组在双侧额叶和右侧缘上回脑血流灌注减低;与高血压组比较,共病组在左侧额中回脑血流灌注减低。相关分析显示各灌注减低区平均脑血流值与HAMD-17量表评分未见明显相关。结论: 尽管抑郁患者、高血压患者未见脑部脑血流灌注减低,但共病患者存在多个脑区脑血流灌注减低,提示高血压可能对脑血流低灌注有协同促进作用。

    超声引导下髋关节药物注射在关节镜盂唇修复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张翠平,刘佩佩,傅强,高冠英,崔立刚,徐雁,王健全
    2019, (2):  265-26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19.02.012    
    摘要 ( )   HTML ( )   PDF (4035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髋关节药物注射在髋关节镜盂唇修复术后促进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纳入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髋关节镜盂唇修复术,术后1~6个月[平均(2.3±0.6)个月]仍有髋部疼痛导致康复期康复训练受限,但影像学检查显示盂唇愈合良好的36例患者,其中2例患者为双侧,共计38侧髋关节,行超声引导下髋关节疼痛阻滞治疗。对注射治疗前及治疗后满4周时患者髋部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同时随访患者髋关节功能状况,计算髋关节药物注射治疗的有效率[有效率=(“优良”+“好转”)例数/总例数×100%]。髋部疼痛程度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评估,疼痛程度分为0~10分,0分为无疼痛感,10分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髋关节功能状况通过髋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疗效“优良”指髋部无疼痛或偶有轻微疼痛,Patrick试验转阴性,运动功能不受限;“好转”指疼痛明显减轻,运动功能稍受限;“无效”指治疗前后疼痛和运动功能无明显改善,Patrick试验阳性。结果: 在接受髋关节药物注射治疗前,患者髋部疼痛程度VAS评分为(5.46±1.46)分,注射治疗后满4周时VAS评分为(2.01±0.53)分,VAS值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注射治疗后,髋关节活动度有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为84.2%。结论: 对髋关节镜盂唇修复术后仍存在疼痛、功能受限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髋关节药物注射可有效减轻髋部疼痛,改善髋关节活动度,促进髋关节功能重建。

    直接前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功能恢复对比
    李森磊,杨先腾,田晓滨,孙立
    2019, (2):  268-27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19.02.013    
    摘要 ( )   HTML ( )   PDF (6979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比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前外侧入路(anterolateral approach, A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了解两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治疗的5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25例 25髋行直接前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DAA-THA), 其中男16例 16髋,女9例 9 髋,平均年龄(62±2)岁(48~76岁), 疾病组成为髋关节骨关节炎11 例 11 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Ⅲ~Ⅳ期)10 例 10 髋和髋臼发育不良(Crowe 2型)4例4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23.26 ±4.95) kg/m 2(19.6~29.5 kg/m 2),术前 Harris 评分 (33.4 ±15.5)分 (17.9~48.9分);同期 25例 25 髋行前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ALA-THA),其中男 18例 18髋,女7例7髋,平均年龄(59±3)岁(43~72岁),疾病组成为髋关节骨关节炎 10 例 10 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Ⅲ~Ⅳ期)12 例 12 髋和髋臼发育不良(Crowe 2型)3例3髋, BMI 为(25.35±5.8) kg/m 2 (18.2~29.8 kg/m 2),术前 Harris 评分 (38.6±16.7)分(23.1~56.5分)。分别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 手术时间:DAA组(108.33±18.5) min(98~135 min),ALA组(103.26±15.5) min,(85~116 min),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DAA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10.3±1.75) cm(8.7~12.2 cm),ALA 组平均切口长度(9.6±1.65) cm(7.9~11.2 cm), 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DAA 组(210±135) mL(130~400 mL),ALA 组(230±145) mL(160~450 mL),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平均时间 6 个月(6~12个月),术后 3 个月 Harris 评分,DAA组(88.7±9.05)分(79.1~97.2)分,ALA 组(86.5±7.75)分(77.9~93.4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Harris 评分,DAA 组(93.5±5.85)分(87.4~99.1分),ALA 组(90.9±5.15)分(86.9~97.2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A组术后早期随访患者髋关节的外展肌力、步态较 DAA 组差。结论: 直接前入路髋关节置换术与前外侧常规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均可取得较好的早期疗效,但直接前入路早期步态更优于前外侧常规入路。

    肩袖损伤程度和肱骨头上移距离间的相关性分析
    张一翀,陈建海,党育,杨明,付中国,张殿英,张培训,姜保国
    2019, (2):  273-27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19.02.014    
    摘要 ( )   HTML ( )   PDF (1390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肩袖组织损伤程度与肱骨头上移距离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30例,均已行患侧肩关节磁共振及X线检查。将患者根据X线正位片测量所得的肱骨头上移系数(upward migration index,UMI),即肱骨头中心至肩峰距离与肱骨头半径的比值分为3个小组,每组10人,组1:1.2≥UMI >1,组2:1.4≥UMI >1.2,组3:UMI >1.4,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判定不同的UMI值与肩袖组织脂肪变程度、肩袖撕裂范围、撕裂处冈上肌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X线正位片上,平均UMI值为1.33(范围1.02~1.51,标准差为±0.22),UMI值与肩袖组织撕裂的大小呈负相关(R=-0.584,P<0.01),与冈上肌脂肪变程度呈负相关(R=-0.312,P=0.033),而与磁共振上撕裂处冈上肌厚度并无相关性(R=0.127,P=0.071)。结论: UMI与肩袖撕裂及肩袖脂肪变程度存在相关性,UMI值与肩袖组织撕裂大小和冈上肌脂肪化程度呈负相关,其数值减小是肩袖撕裂及脂肪化退变的可靠标志。当患者因急性肩痛就诊时,门诊医师可结合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X线影像学检查结果作出初步判断,对初步筛查肩袖损伤及指导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肱骨近端骨折微创锁定钢板改良内固定的疗效分析
    刘冰川,杨钟玮,周方,姬洪全,张志山,郭琰,田耘
    2019, (2):  277-28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19.02.015    
    摘要 ( )   HTML ( )   PDF (3463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应用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近端4枚锁钉及远端2枚锁钉(简称“近四远二”)的生物力学稳定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及骨折愈合特点。方法: 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入组患者分为微创组与非微创组,微创组采用“近四远二”的内固定方式,非微创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为了研究对于不同类型骨折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我们同时进行了不同Neer分型患者的比较。术后复查肩关节X线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Constant-Murley评分评估患者肩关节疼痛及功能水平。结果: 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共117例,微创组45例,非微创组72例,平均年龄(61.5±16.2)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46例,三部分骨折63例,四部分骨折8例。微创组患者男17例,女28例,平均年龄(62.2±17.1))岁,包括Neer二部分骨折18例,Neer三部分骨折23例,Neer四部分骨折4例;非微创组患者男27例,女45例,平均年龄(60.1±17.7)岁,包括Neer二部分骨折28例,Neer三部分骨折40例,Neer四部分骨折4例。两组数据在性别(P = 0.975)、年龄(P=0.545)及骨折类型(P=0.756)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患者与非微创组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2.8±1.1) d和(4.3±1.3) d (P=0.023),手术时间分别为(67.8±14.9) min和(102.3±34.1) min (P<0.001),失血量分别为(21.3±6.5) mL和(181.5±55.6) mL(P<0.001), 术后1周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6.1±0.9及6.5±0.8 (P=0.032),术后3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66.1±4.3及63.4±4.9(P=0.006),在这些方面微创组具有显著优势。对于Neer二部分及三部分骨折,微创组的术后1周VAS评分(5.9±0.8)及术后3个月的Constant-Murley评分(66.6±3.7)均具有显著优势(P<0.05)。微创组发生骨折延迟愈合1例(2.2%)、外展受限1例(2.2%);非微创组发生骨折延迟愈合3例(4.2%)、外展受限2例(2.8%), 两组均未出现内固定断裂及肱骨头坏死的情况。结论: 应用微创技术结合“近四远二”的内固定方式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骨折断端骨痂生长明显,骨折正常愈合且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

    解剖型髓内钉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陈健,左才红,张财义,杨明,张培训
    2019, (2):  283-28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19.02.016    
    摘要 ( )   HTML ( )   PDF (2451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解剖型髓内钉(zimmer natural nail,ZN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围手术期的处理方式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2016 年5 月 至2017 年5 月收治且获得完整随访的5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其中PFNA组28 例,ZNN组31 例。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内固定并发症、术后尖顶距和末次随访髋关节评分。结果: 平均随访(10.8±4.0)个月(6~19 个月), 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2.7±14.2) min,术中出血量为(56.8±20.6) mL,骨折愈合时间为(4.6±0.8)个月,术后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为3.6%,术后尖顶距为(17.7±5.5) mm,末次随访髋关节评分为91.8±3.6。ZNN组手术时间为(73.6±18.3) min,术中出血量为(68.7±31.6) mL,骨折愈合时间为(4.5±0.7)个月,术后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为3.2%,术后尖顶距为(16.5±4.7) mm,末次随访髋关节评分为92.2±3.8。两组相比,PFNA组在手术时间方面较ZNN组短(P<0.05),而在其他评价指标,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和ZNN内固定术都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术式,PFNA的操作更简捷;ZNN的前弓设计可能更适合部分股骨前弓弧度较大的患者。

    滥用一氧化二氮致长节段脊髓病变的临床分析
    王云云,汪仁斌,洪闻,焦劲松,彭丹涛,刘尊敬,田朝晖,金淼,董明睿,段晓慧,刘蕾,孙青,孙少杰,王丽
    2019, (2):  288-29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19.02.017    
    摘要 ( )   HTML ( )   PDF (5860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滥用一氧化二氮导致长节段脊髓病变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2015年10月至2018年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科就诊的10例滥用一氧化二氮患者的人口学数据、一氧化二氮接触史、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脊髓磁共振成像及治疗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17~26岁[平均年龄(20.80±3.12)岁]。10例患者吸入N2O至起病时间为1个月至1年,平均时间(6.95±4.19)个月。10例均以肢体远端无力为主要症状,9例伴肢体远端麻木,3例伴Lhermitte’s征(+),4例伴尿便障碍。2例血常规提示贫血,1例为巨细胞性贫血,1例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3例曾于外院补充维生素B12治疗,其余7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均异常增高。电生理检查示9例患者感觉和运动神经均受累,1例仅运动神经受累,下肢病变严重程度明显重于上肢。脊髓磁共振成像示10例均有颈髓纵行条状T2高信号,3例伴胸髓长节段病变,2例伴脊髓肿胀,6例横轴位呈“倒V”征,1例呈“类月牙”征,3例呈“八字”征。10例均在停止一氧化二氮吸入、积极补充大剂量维生素B12、早期康复锻炼治疗后,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 一氧化二氮中毒性脊髓病变临床多以肢体远端无力麻木为主,影像学上以颈段脊髓后索受累常见,可伴有胸髓受累,横轴位以“倒V”征多见。停止接触一氧化二氮和补充高剂量维生素B12有效。

    膀胱扩大术两种不同术式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梁晨,张维宇,胡浩,王起,方志伟,许克新
    2019, (2):  293-29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19.02.018    
    摘要 ( )   HTML ( )   PDF (2153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回顾膀胱扩大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随访,探究肠道膀胱扩大术和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组织工程补片膀胱扩大术两种手术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自2011年11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期间收治的10例接受肠道膀胱扩大术或SIS组织工程补片膀胱扩大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临床病史、手术方法、围手术期检查结果及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并进行定期随访。肠道膀胱扩大术组6例,SIS组织工程补片膀胱扩大术组4例,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5例行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1例行回肠膀胱扩大术,4例行SIS组织工程补片膀胱扩大术,10例患者均完成随访。平均手术时间(302.0±66.6) min,术中平均出血(167.0±135.0) mL。SIS组织工程补片组在手术时长、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日及引流拔除时间等方面均优于肠道膀胱扩大组。两种术式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O’Leary-Sant问卷表评分均有改善。术后2例行规律清洁自家间歇导尿,2例长期留置尿管。术后短期并发症包括:2例术后感染,1例轻度肠梗阻,1例代谢性酸中毒。长期并发症包括:1例输尿管吻合口狭窄,行吻合口球囊扩张术,3例反复发作的泌尿系感染,需抗生素治疗。结论: 肠道膀胱扩大术及SIS组织工程补片膀胱扩大术对于症状的改善和上尿路功能的保护均具有确切意义,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于难治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患者,进行SIS组织工程补片膀胱扩大术者膀胱黏膜再生良好,术后有效缓解了患者尿频、憋尿后下腹痛的症状。但本研究患者数量较少,随访时间较短,缺乏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尚有待前瞻对照研究,纳入更大的样本量和进行更长期的随访结果以进一步验证SIS组织工程补片在膀胱扩大术中的疗效。

    肾上腺皮质癌的综合治疗
    邓建华,李汉忠,纪志刚,张玉石,刘广华
    2019, (2):  298-30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19.02.019    
    摘要 ( )   HTML ( )   PDF (3182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肾上腺皮质癌临床及功能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提高肾上腺皮质癌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肾上腺皮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表现、肾上腺内分泌功能测定、影像学特点和病理结果做出诊断,进行手术治疗和米托坦药物治疗并随访。结果: 93例患者年龄11~76岁,中位年龄48岁。男女比例1 ∶1.2。24 h尿游离皮质醇(urinary free cortisol,UFC)高者86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下降88例,血浆皮质醇节律消失82例,醛固酮升高31例,性激素升高36例,术前神经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升高27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升高26例,76例大剂量和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均不被抑制。高血压62例,典型Cushing综合征表现者81例。血糖升高54例,低血钾症21例,雄激素分泌者36例。肿瘤最大直径3~17 cm,伴肾上腺中央静脉、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瘤栓者6例,手术至术后复发时间在1.2~5.0年。初发及随访中出现转移复发的56例,其中肺转移13例,肝转移17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9例,腰椎转移7例,卵巢转移3例,腹壁及切口种植3例,其他部位转移4例,初发即远处转移者15例。行根治性切除术 77例,侵及同侧肾者做肾和肾上腺切除术11例,肾上腺肿瘤并腔静脉癌栓切除5例,腔静脉部分切除 3例。临床分期为Ⅰ期 39例,Ⅱ期 28例,Ⅲ期 16例,Ⅳ期 10例。随访8~69个月,手术5年以上的患者中有 43例仍存活。结论: 肾上腺皮质癌早期诊断非常关键,功能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特点及内分泌激素水平可确诊,根治性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米托坦可作为辅助治疗用于复发转移或无法手术治疗的患者,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早期胃癌白光内镜下特征分析
    刘鑫,张静,王晔,张贺军,丁士刚,周丽雅
    2019, (2):  302-30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19.02.020    
    摘要 ( )   HTML ( )   PDF (924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早期胃癌病灶在白光内镜下的主要特征及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医师行白光胃镜初步筛查提供合理建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 年4 月至2017 年6 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或外科手术切除病理学诊断证实为早期胃癌的患者,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症状、家族史、查体结果等临床资料,分析普通白光内镜下病灶的内镜下长径、部位分布、病灶质地、自发性出血、伴随黏膜色泽和形态等内镜特征,总结早期胃癌病灶的病理下长径、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结果: 共纳入271 例早期胃癌患者共279处病灶。在271 例患者中,男性190 例,女性81 例,平均年龄为(63.7±12.4)岁。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88 例(32.5%)和腹部不适61 例(22.5%)。胃癌家族史阳性患者20 例(7.4%)。腹部查体正常的患者居多,占86.0%(233/271)。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检出率为34.2%(79/231),2011年检出率最高为45.5%(10/22),2014年检出率最低为28.1%(9/32)。在279 处早期胃癌病灶中,内镜下长径的均值为(2.01±1.20) cm,以单发病灶为主,占97.0%(263/271),主要受累部位为胃窦114 处(40.9%)、角切迹62 处(22.2%)和贲门54 处(19.4%)。病灶质地以质脆居多,占45.5%(56/123),多有自发性出血,占52.3%(146/279),伴随黏膜色泽以正常居多,占72.8%(203/279)。病灶形态以Ⅱa+Ⅱc型居多,为100 处(35.8%),有糜烂和浅溃疡等黏膜破损者152 处(54.5%)。在279 处早期胃癌病灶中,病理下长径的均值为(2.05±1.48) cm,黏膜内癌占61.6%(172/279),中分化型胃癌占52.8%(131/248)。结论: 在普通白光内镜下应注意平坦型病灶的浅表隆起和凹陷,注意有无黏膜破损,有利于发现早期胃癌。

    铬酸盐低水平长期职业接触与劳动者早期健康效应
    刘佳兴,胡贵平,赵琳,张永明,王丽,贾光,刘瑞祥,冯慧敏,徐华东
    2019, (2):  307-31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19.02.021    
    摘要 ( )   HTML ( )   PDF (967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从肺功能、免疫毒性及遗传损伤方面综合探讨铬酸盐长期低水平职业接触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以期发现潜在的早期健康效应标志物。方法: 以内蒙古某职业卫生环境监测下长期符合国家标准的电镀企业22名铬酸盐接触工人和44名非铬酸盐接触工人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收集工人基本情况、吸烟饮酒史、疾病史等信息;分别采用便携式肺功能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胞滞分裂阻滞微核试验测定铬酸盐接触工人肺功能、全血铬(whole blood Cr, WB-Cr)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micronuclei frequency, MNF);采用流式微球阵列法检测两组工人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6、IL-8、IL-10、IL-12P70和TNFα含量,分析铬酸盐接触对上述生物内暴露、肺功能、免疫应答、遗传损伤各指标的影响及不同损伤效应间的相关性。结果: (1)铬酸盐接触工人平均工龄为31年,WB-Cr浓度为1.11~4.19 μg/L,按中位数1.72 μg/L将铬酸盐接触者分为高暴露组和低暴露组,高暴露组平均WB-Cr水平(2.17 μg/L)高于低暴露组(1.58 μg/L)和健康人群参考值(1.74 μg/L, P<0.05);(2)肺功能检测发现10名(45.45%)铬酸盐接触工人出现单个或多个肺功能指标异常情况,其中大气道损伤指标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与小气道损伤指标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aximum ventilation volume,MVV)和FEF25%~75%分别与WB-Cr呈负相关(r=-0.53,P<0.05; r=-0.52, P<0.05; r=-0.44,P<0.05);(3)铬酸盐接触工人血清IL-1β,IL-6,IL-8和TNFα均高于对照人群(P<0.05), 且TNFα与WB-Cr间存在正相关,各细胞因子之间两两正相关(P<0.05);(4)铬酸盐接触工人淋巴细胞MNF平均为1.341%, 高于一般人群参考值0.436%(P<0.01),Poisson多元回归结果显示高暴露工人MNF高于低暴露工人,OR(95%CI)值为1.323(1.049,1.669);(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肺功能指标用力呼气中段流量 (forced expiratory flow rate 25%~75%,FEF25%~75%)随TNFα升高而降低(P<0.05),未发现其他细胞因子、MNF、肺功能指标之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结论: 长期低水平铬酸盐职业接触引起劳动者肺功能下降、免疫炎症反应、遗传损伤的发生,其中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与肺功能下降有关。肺功能指标PEF、FEF25%~75%、MVV,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6、IL-8、TNFα水平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可能作为铬酸盐暴露的早期健康效应标志物。

    不同等离子体处理氧化锆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
    郑苗,詹凌璐,刘志强,李和平,谭建国
    2019, (2):  315-32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19.02.022    
    摘要 ( )   HTML ( )   PDF (14829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以不同种类气体为工作气体的大气压放电冷等离子体处理氧化锆对氧化锆表面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20个氧化锆试件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无处理),氦气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处理90 s组(He组),氩气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处理90 s组(Ar组),95%氩气+5%氧气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处理90 s组(Ar+O2组),每组5个。分组处理后观察氧化锆表面形貌,测定表面粗糙度及润湿性,分析表面元素组成,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3 h测定细胞在氧化锆表面的初期黏附能力,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黏附初期细胞形态。结果: 等离子体处理后氧化锆表面形貌及粗糙度无明显改变,接触角均显著降低(P<0.05), 其中Ar组及Ar+O2组接触角与He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显示,等离子体处理后氧化锆表面C/O比分别下降至0.45(He组)、0.36(Ar组)和0.33(Ar+ O2组)。经Ar及Ar+O2混合气体等离子体处理的氧化锆表面人牙龈成纤维细胞黏附初期数量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对照组,不同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氧化锆表面成纤维细胞黏附及增殖情况更佳,细胞在黏附初期形态铺展更佳,伸出伪足更多。结论: 不同种类大气压放电冷等离子体处理氧化锆可在不改变材料表面形貌及粗糙度的情况下通过在材料表面引入含氧官能团提高材料表面润湿性;以Ar+O2混合气体为工作气体的大气压放电冷等离子体可显著提高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在氧化锆表面的早期黏附能力。

    髓腔内压对树脂水门汀与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
    潘怡湘,李秀花,田福聪,王晓燕
    2019, (2):  321-32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19.02.023    
    摘要 ( )   HTML ( )   PDF (25748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髓腔内压条件对树脂水门汀与牙本质微拉伸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拔除的人无龋第三磨牙30颗分成2组,去除咬合面釉质制备牙本质平面,选取剩余牙本质厚度为0.5~2.5 mm的牙本质试样,在有染料的髓腔内压条件下,观察牙本质表面与牙面处理剂Single Bond Universal(SBU)固化后表面在即刻、5 min、30 min、2 h的染料渗透情况。保持最小剩余牙本质厚度为(1.0±0.1) mm,分别在有或无髓腔内压条件(15或0 cmH2O,1 cmH2O=0.098 kPa)下维持30 min,使用SBU并光照固化,然后使用模具在牙本质表面堆塑RelyX Ultimate(RLX)树脂水门汀(直径10 mm,高4 mm),制备牙本质-树脂水门汀粘接试样。试样在37 ℃蒸馏水中储存24 h后,将牙本质-树脂水门汀试样垂直于粘接界面切割形成横截面积为0.9 mm×0.9 mm条状试样,使用微拉伸测试仪测试计算其粘接强度(两独立样本t检验,双侧检验水平α=0.05),用扫描电镜观察统计试样断裂类型(Fisher精确检验,双侧检验水平α=0.05)。将牙本质-树脂水门汀试样垂直粘接界面做切片,厚度0.8 mm,扫描电镜下观察粘接界面形貌。结果: 在髓腔内压条件下,随时间延长,粘接表面染料渗出增加。有髓腔内压时和无髓腔内压时RLX与牙本质微拉伸粘接强度分别为:(26.26±9.78) MPa和(28.70±9.09) MPa,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试样断裂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都以混合断裂为主。两组试样粘接界面可见4~8 μm指状树脂突,分布及长短较均匀,形貌无明显差异。结论: SBU预处理牙本质后,髓腔内压不影响树脂水门汀RLX的即刻牙本质粘接强度。

    一体化玻璃纤维桩修复漏斗状根管粘接强度的体外研究
    张媛,韩建民,刘林,邓旭亮
    2019, (2):  327-33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19.02.024    
    摘要 ( )   HTML ( )   PDF (3613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3种纤维桩(CAD/CAM一体化玻璃纤维桩、预成型玻璃纤维桩、光固化可塑性纤维桩)对漏斗状根管的粘接强度及温度循环对其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90颗单根离体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CAD/CAM一体化玻璃纤维桩核、同种材料制成的预成型玻璃纤维桩、光固化可塑性纤维桩修复,粘结完成后,储存在37 ℃恒温去离子水中7 d,每组随机选取15颗离体牙进行温度循环。使用精密片切机制备微推出试验试件,万能力学试验机测试微推出粘接强度并使用体视显微镜分析破坏形式。结果: CAD/CAM一体化玻璃纤维桩核组:温度循环前根颈部、根中部、根尖部的粘接强度分别为(9.58±2.67) MPa、(8.62±2.62) MPa、(8.21±2.48) MPa,温度循环后根颈部、根中部、根尖部的粘接强度分别为(8.14±3.19) MPa、(6.43±2.47) MPa、(6.45±3.20) MPa;预成型纤维桩组:温度循环前根颈部、根中部、根尖部的粘接强度分别为(3.89±2.04) MPa、(4.83±1.23) MPa、(4.67±1.86) MPa,温度循环后根颈部、根中部、根尖部的粘接强度分别为(6.18±1.61) MPa、(5.15±1.94) MPa、(6.39±2.87) MPa;光固化可塑性纤维桩组:温度循环前根颈部、根中部、根尖部的粘接强度分别为(4.05±2.41) MPa、(1.75±1.70) MPa、(2.60±2.34) MPa,温度循环后根颈部、根中部、根尖部的粘接强度分别为(5.04±2.72) MPa、(1.96±1.70) MPa、(1.34±0.92) MPa。桩核类型、根管部位对粘接强度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两组相比,一体化玻璃纤维桩核在根颈部、根中部、根尖部均具有最高的粘接强度。温度循环对3种纤维桩粘接强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体化玻璃纤维桩核可能具有更好的粘接强度,粘接性能较好。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一体化聚醚醚酮可摘局部义齿不同形态组件的适合性评价
    李欣欣,柳玉树,孙玉春,陈虎,叶红强,周永胜
    2019, (2):  335-33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19.02.025    
    摘要 ( )   HTML ( )   PDF (6901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用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制作可摘局部义齿不同形态组件的适合性。方法: 选取已进行基牙预备的下颌牙列缺损超硬石膏标准模型进行三维扫描,获得牙列缺损数字模型,联合牙科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与逆向工程软件分别设计13个完整的可摘局部义齿,用计算机辅助制作技术制作PEEK一体化可摘局部义齿,在超硬石膏模型上试戴。用硅橡胶印模材复制义齿各组件与模型之间的间隙,采用三维偏差分析法测量牙合支托、基托和大连接体处的间隙大小,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各组件之间以及各组件内部的间隙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PEEK一体化可摘局部义齿在超硬石膏模型上就位良好。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牙合支托、基托和大连接体处间隙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牙合支托处平均间隙[(84.3±23.6) μm]大于基托[(32.5±27.8) μm]和大连接体处[(49.9±47.0) μm] (P<0.01),但均满足临床需求;基托与大连接体处间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游离端与非游离端基托处平均间隙为(25.1±55.3) μm和(41.5±17.7) μ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离缺牙间隙牙合支托与靠近缺牙间隙牙合支托的平均间隙为(80.8±42.1) μm和(86.1±29.8) μ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数字化设计的全组件可摘局部义齿可用PEEK切削为一体化可摘局部义齿,该义齿不同形态组件均有良好的适合性,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抗敏牙膏缓解诊室美白产生的牙齿敏感的临床效果评价
    罗志强,张一,唐琳,刘玉华
    2019, (2):  340-34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19.02.026    
    摘要 ( )   HTML ( )   PDF (950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含有不同类型脱敏成分的抗敏牙膏缓解冷光美白术中及术后产生的牙齿敏感的效果。方法: 本试验总共招募150个符合条件的受试者,通过计算机生成区组随机序列将150个病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50例):硝酸钾组(牙膏中的脱敏成分为硝酸钾,n=50)、氟化亚锡组(牙膏中的脱敏成分为氟化亚锡,n=50),安慰剂组(普通含氟牙膏,不含脱敏成分,n=50),试验要求受试者在诊室美白术前15 d开始使用含有相应成分的牙膏刷牙,并且延续到整个试验随访结束。每个受试者均接受一个治疗周期的诊室美白,美白剂的主要有效成分为35%的过氧化氢凝胶。一个美白治疗周期包括3次美白操作,每次操作持续15 min,总计45 min。诊室美白产生的牙齿敏感采用100 mm长的数字化疼痛评判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来进行评估,观察时间点为术后即刻0 d、术后1、2、7、14、30 d。最后,硝酸钾组、氟化亚锡组、安慰剂组分别有48(96%),45(90%),46(92%)例受试者完成了整个试验随访。数据的统计学方法采用了方差分析(ANOVA)。结果: 对于诊室美白产生的牙齿敏感,对3组的VAS均值进行分析,在术后即刻0 d,硝酸钾组的VAS均值为39.22±15.08,低于氟化亚锡组(47.18±12.59)和安慰剂组(52.53±14.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氟化亚锡组和安慰剂组结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 d,硝酸钾组的VAS均值为38.27±16.52,低于氟化亚锡组(44.69±14.92)和安慰剂组(44.45±13.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氟化亚锡组和安慰剂组结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7、14、30 d,3组VAS均值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氟化亚锡组和安慰剂组相比,术前15 d使用硝酸钾脱敏牙膏能够有效缓解诊室美白术中和术后的牙齿敏感程度。

    技术方法
    胃空肠吻合术后胆总管结石腹腔镜手术取石和内镜取石的比较
    张铃福,侯纯升,黄永辉,徐智,王立新,凌晓锋,王港,崔龙,修典荣
    2019, (2):  345-348.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19.02.027    
    摘要 ( )   HTML ( )   PDF (90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胃空肠吻合术后胆总管结石腹腔镜手术取石或内镜取石的疗效及优劣。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25例既往有胃空肠吻合手术史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胆总管结石的处理方法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内镜取石组,其中腹腔镜手术组15例,内镜取石组10例,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般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 25例胃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毕Ⅱ式(Billroth Ⅱ)吻合术21例,Roux-en-Y吻合术4例,其中6例患者在急性胆管炎状态下行手术或内镜取石。腹腔镜手术组15例患者中5例有大于1 cm的胆总管结石,7例有多发胆总管结石;内镜取石组10例患者中3例有大于1 cm的胆总管结石,4例有多发胆总管结石。腹腔镜手术组更多患者合并胆囊结石,其中6例经胆囊管取石成功,未放置T管,内镜取石组患者中4例内镜单次取石成功,其中3例为单发小结石,另1例为多发小结石。有2例患者因粘连严重腹腔镜手术失败中转开腹,1例Roux-en-Y吻合术患者内镜取石失败,转行腹腔镜手术取石。腹腔镜手术组和内镜取石组的中位住院时间分别为12 d和10 d。共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 腹腔镜手术及内镜取石在胃空肠吻合术后的胆总管结石治疗中均可行,各有优势,相互补充,两种方法均有较高难度,需结合具体技术能力合理选择。

    无牙颌印模用个别托盘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三维打印系统建立与临床初步评价
    王冠博,叶红强,陈虎,王勇,孙玉春,周永胜
    2019, (2):  349-35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19.02.028    
    摘要 ( )   HTML ( )   PDF (12016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采用自主研发的无牙颌个别托盘椅旁数字化系统设计并三维打印无牙颌个别托盘,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基于医师对该个别托盘制取终印模的满意度,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由三位经过统一操作流程培训的修复医师随机接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15名上、下颌牙列缺失患者,分别采用自主研发无牙颌个别托盘椅旁数字化系统和传统手工法制作无牙颌个别托盘,高流动型硅橡胶印模材制取终印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设计调查问卷,由制取终印模的三位医师根据制取印模的满意程度填写调查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根据制取印模的满意程度,使用自主研发无牙颌个别托盘椅旁数字化系统制作的个别托盘与传统手工法制作的无牙颌个别托盘在口腔内试戴(整体尺寸、外形、是否利于握持等)的平均满意度分别为9.18±0.19和8.23±0.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戴时边缘位置(边缘伸展、系带切迹)的平均满意度分别为8.91±0.40和7.96±0.2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托盘稳定性的平均满意度分别为8.80±0.83和8.01±0.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印模制取效果(完整性、印模材厚度、是否漏出托盘、边缘形态)的平均满意度分别为8.94±0.68和7.99±0.4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终印模获取难度(重复次数、效率)的平均满意度分别为9.20±0.37和7.88±0.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的平均满意度分别为 9.11±0.49和7.95±0.1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自主研发无牙颌个别托盘椅旁数字化系统制作的个别托盘制取终印模的医师满意度高于传统手工光固化法制作的个别托盘, 达到临床要求,可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病例报告
    拉莫三嗪致儿童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例
    崔宁迅,朱雪萍
    2019, (2):  356-358.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19.02.029    
    摘要 ( )   HTML ( )   PDF (3165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长期应用复方薄荷脑滴鼻液导致外源性脂质性肺炎1例
    路明,闫葳,朱翔,朱红
    2019, (2):  359-36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19.02.030    
    摘要 ( )   HTML ( )   PDF (6136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脊髓电刺激术治疗不可手术的慢性严重肢体缺血1例
    李伟浩,张学民,贺致宾,张小明,蒋京军,张韬,李伟,李清乐
    2019, (2):  362-36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19.02.031    
    摘要 ( )   HTML ( )   PDF (2500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保留器官的睾丸部分切除术治疗睾丸腺瘤样瘤
    叶剑飞,王冰,马潞林,赵磊,王国良,洪锴
    2019, (2):  365-368.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19.02.032    
    摘要 ( )   HTML ( )   PDF (4636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短篇论著
    原发性腹膜后畸胎瘤10例诊治分析并文献复习
    马闰卓,邱敏,何为,陆敏,马潞林,王国良
    2019, (2):  369-37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19.02.033    
    摘要 ( )   HTML ( )   PDF (2289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膀胱平滑肌瘤临床特点分析
    黄厚锋,张玉石,范欣荣,严维刚,纪志刚,李汉忠
    2019, (2):  372-373.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19.02.034    
    摘要 ( )   HTML ( )   PDF (87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皮肌炎/多肌炎表观遗传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杨伊莹,左晓霞,朱红林,刘思佳
    2019, (2):  374-37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19.02.035    
    摘要 ( )   HTML ( )   PDF (105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微信公众号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编辑出版:《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主  编:詹启敏
编辑部主任:曾桂芳
国内刊号:CN 11-4691/R
国际刊号:ISSN 1671-167X
邮发代号:国内2-489 国外BM283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