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2年 第5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2-12-18
全选: 合并摘要 隐藏/显示图片
  • 专家笔谈
    重视系统性血管炎的早期识别和个体化治疗
    陈适,刘田
    2022, (6):  1065-106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6.001    
    摘要 ( 344 )   HTML ( 20 )   PDF (579KB) ( 8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著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分层及其特征的横断面研究
    蔡文心,李仕成,刘一鸣,梁如玉,李静,郭建萍,胡凡磊,孙晓麟,李春,刘栩,叶华,邓立宗,李茹,栗占国
    2022, (6):  1068-1073.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6.002    
    摘要 ( 437 )   HTML ( 15 )   PDF (1556KB) ( 9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临床分层及其特征,为RA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治和转归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8—2021年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RA患者,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关节受累部位及数量、关节外表现、合并症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采用统计及生物信息分析的方法,以受累关节部位、有无系统受累或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进行临床分层,并对各亚型患者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411例RA患者,平均年龄(48.84±15.17)岁,其中女性346例(84.2%)。患者被分为小关节型(74,18.0%)、全关节型(154, 37.5%)、系统型(100, 24.3%)、重叠型(83,20.2%)4个亚型。小关节型者无中大关节受累,其中35.1%有系统表现,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及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 CRP)水平和血小板计数较其他亚型低,而IgA及IgG类风湿因子阳性率较高;全关节型者中大关节和小关节均可受累,关节外表现少见,晨僵发生率和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 ANA)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亚型,而ESR及CRP水平相对较高;系统型者以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和口、眼干燥症状常见, 病情活动指数高;重叠型至少合并另一种风湿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桥本甲状腺炎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最为常见,与其他亚型相比,女性多见,高免疫球蛋白血症、低补体血症和斑点型ANA为其特征。结论: 根据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可初步将其分为小关节型、全关节型、系统型、重叠型4个亚型,各有其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有助于进一步认识RA和为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CCL28-CCR10通路在类风湿关节炎单核细胞迁移中的作用
    程昉,杨邵英,房星星,王璇,赵福涛
    2022, (6):  1074-1078.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6.003    
    摘要 ( 349 )   HTML ( 4 )   PDF (1592KB) ( 6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关节中单核/巨噬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10的表达,探讨趋化因子CCL28与其受体CCR10在RA单核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8例RA患者、4例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和4例正常对照者滑膜组织中CCR10的表达并进行细胞染色评分(0~5分),流式细胞术检测26例RA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15例RA患者滑液CD14+单核细胞中CCR10阳性细胞比例,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CCL28对RA和健康对照单核细胞的趋化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CCL28干预RA单核细胞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通路磷酸化。结果: CCR10表达在RA滑膜衬里层细胞及衬里下层的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细胞;RA滑膜衬里层细胞和衬里下层巨噬细胞的CCR10表达明显高于OA和正常对照的滑膜(P均 < 0.01)。RA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达CCR1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15.6±3.0)% vs. (7.7±3.8)%, P < 0.01];RA患者滑液单核细胞CCR10的表达为(32.0±15.0)%,明显高于RA外周血(P < 0.01)。体外实验中,10~100 μg/L的CCL28能有效诱导RA和健康对照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迁移(P均 < 0.01);抗CCR10单抗能明显抑制CCL28对RA单核细胞的趋化(P < 0.01)。CCL28干预RA单核细胞明显增加ERK和Akt的磷酸化(P均 < 0.05);ERK抑制剂(U0126)、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抑制剂(LY294002)可明显降低CCL28诱导的RA单核细胞迁移(P均 < 0.01)。结论: RA患者外周血、滑液及滑膜单核/巨噬细胞CCR10表达增高,CCL28与CCR10结合并通过激活ERK、PI3K/Akt信号通路促使RA单核细胞迁移;CCL28-CCR10通路可能参与招募单核细胞进入RA关节,从而促进滑膜炎症和骨破坏。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
    刘蕊,赵金霞,闫良
    2022, (6):  1079-108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6.004    
    摘要 ( 355 )   HTML ( 7 )   PDF (750KB) ( 7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选择自2013年1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RA患者502例,回顾性分析入院诊断无下肢静脉血栓,出院诊断包含下肢静脉血栓的RA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特点,并将该组患者定义为血栓组,其他不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两组间单因素分析,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血栓组患者34例(6.77%),对照组468例(93.23%)。血栓组年龄34~86岁(中位年龄71岁),女性23例,男性11例;单侧下肢静脉血栓20例(58.8%),双侧下肢静脉血栓14例(41.2%),其中3例(8.8%)合并肺栓塞(低危)。血栓组中17例(50.0%)患者入院前卧床大于1周或需要借助拐杖/轮椅活动,29例(85.3%)患者存在下肢大关节受累,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以及膝、髋关节同时受累的患者分别为1、22、2和4例。血栓组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s 28,DAS28)处于高、中、低疾病活动的患者分别为23例(67.6%)、9例(26.5%)和2例(5.9%)。有21例血栓组患者完善了易栓症相关检查,1例抗心磷脂抗体阳性,2例狼疮抗凝物阳性,1例抗β2-糖蛋白1抗体阳性,其余均为阴性。血栓组患者年龄[71(60, 77)岁vs. 60 (51, 68)岁,Z =-3.873, P<0. 01)]和血小板(platelet, PLT)水平[(328.53×109±119.06×109) /L vs.(278.68×109±104.50×109)/L, t =2.660, P<0.01]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栓组D-二聚体升高(94.1% vs.66.4%, χ2=11.192,P<0.01)以及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阳性(85.3% vs.67.1%,χ2 =4.852,P<0.05)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RA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 =1.063, 95%CI: 1.026 ~ 1.101, P =0.001)、D-二聚体升高(OR =4.968, 95%CI: 1.136 ~ 21.730,P =0.033)和PLT水平(OR =1.004, 95%CI: 1.001 ~ 1.007, P =0.022)。结论: RA患者具有潜在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对于年龄大、D-二聚体和PLT升高,尤其是长时间卧床制动、高疾病活动度的RF阳性患者,需高度警惕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与疾病活动度的横断面研究
    张警丰,金银姬,魏慧,姚中强,赵金霞
    2022, (6):  1086-1093.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6.005    
    摘要 ( 343 )   HTML ( 6 )   PDF (1167KB) ( 6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以及身体机能情况,分析疾病活动度对于HR-QoL以及各个维度身体机能的影响,并比较不同疾病活动判断标准下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 选择2021年1—7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规律随诊的RA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生活质量(RA-specific quality of life,RA-QoL)评分以及36项简明健康调查问卷(the medical outcome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bar x}$±s表示,两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共纳入RA患者207例,RA-QoL评分7.8±7.1,躯体功能汇总(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PCS)评分63.8±23.8,心理功能汇总(mental component summary,MCS)评分71.7±21.0。以基于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的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isease activity score 28,DAS28)评分(DAS28-ESR)为标准,病情缓解、低疾病活动度的患者共119例(59.5%),以简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指数(simplified disease activity index, SDAI)为标准,上述患者共125例(62.5%)。病情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的患者各个维度HR-QoL均显著优于治疗未达标的患者。以DAS28-ESR为评估标准,低疾病活动度组的生理功能评分(76.7±17.2 vs. 86.4±15.0, t=2.855, P < 0.01)、身体疼痛评分(67.8±8.5 vs. 77.7±15.6, t=4.277, P < 0.01)均低于完全缓解组,健康变化得分低于缓解组(52.8±22.3 vs. 63.9±24.1, t=2.134, P < 0.05),其他各个维度生活质量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疾病活动组PCS评分低于缓解组(68.3±15.2 vs. 77.3±15.2, t=2.716, P < 0.01),两组间MCS评分、RA-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SDAI为评估标准,低疾病活动度组RA-QoL评分显著高于缓解组(9.4±7.1 vs. 6.0±4.8, t=-2.260, P < 0.05),SF-36评分中躯体功能的各个维度以及PCS评分(69.9±16.4 vs. 81.4±15.1, t=3.879, P < 0.05)均低于缓解组,MCS评分低于缓解组(67.9±19.3 vs. 74.5±18.8, t=2.721, P < 0.01)。结论: 门诊就诊RA患者的RA-QoL以及SF-36评分情况较好,心理健康汇总评分高于躯体健康汇总评分,达标治疗对于提高HR-QoL至关重要。SDAI标准在缓解及低疾病活动度的RA患者中可以更好提示各个维度HR-QoL情况。

    狼疮肾炎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的自身抗体特征
    张璐,陈澄,翁梅婷,郑爱萍,苏美玲,王庆文,蔡月明
    2022, (6):  1094-1098.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6.006    
    摘要 ( 340 )   HTML ( 4 )   PDF (493KB) ( 14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肾小管间质损伤(tubulointerstitial damage,TID)情况及自身抗体与LN患者TID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3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就诊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且经肾脏活组织检查证实为LN的患者,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及临床数据,按肾小管间质炎症(tubulointerstitial inflammation,TII)及肾小管间质瘢痕形成(即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interstitial fibrosis/tubular atrophy,IF/TA)的情况分为中重度组及无或轻度组。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患者临床指标、自身抗体与TII或IF/TA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226例患者,中位年龄32(26,39)岁,201例(89%)患者为增殖型LN,中重度TII和中重度IF/TA分别为67例(30%)和76例(34%)。自身抗体方面,中重度TII患者比无或轻度TII患者血清抗RNP抗体阳性率低(34% vs. 51%),中重度IF/TA比无或轻度IF/TA患者抗核糖体P蛋白(anti-ribosomal P protein,anti-P)抗体阳率低(19% vs. 33%)。其它临床指标方面,与无或轻度TII患者相比,中重度TII患者增殖型LN占比更高,血清肌酐值更高,肾小球滤过率更低,且合并高血压和贫血更多,既往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物使用史的初治患者更少;IF/TA以上临床指标结果与TII一致。结论: 抗RNP抗体和anti-P抗体可能分别是TII和IF/TA的潜在保护因素,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探讨自身抗体与TID的关系,以制定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进而最终改善LN患者的生存率。

    抗ENO1抗体与狼疮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
    张琳崎,赵静,王红彦,王宗沂,李英妮,汤稷旸,李思莹,曲进锋,赵明威
    2022, (6):  1099-110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6.007    
    摘要 ( 356 )   HTML ( 5 )   PDF (593KB) ( 15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抗α烯醇化酶抗体[抗ENO1(enolase 1)抗体]水平与狼疮性视网膜病变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4月至2022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活动性SLE患者,分为SLE合并和不合并狼疮性视网膜病变两组,同时以年龄匹配且不合并视网膜病变的健康志愿者作为阴性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抗ENO1抗体水平和阳性率,同时收集前两组SLE患者活动性相关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结果,分析抗ENO1抗体水平与其他SLE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LE合并狼疮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出现了多种视网膜病变,占比排名前三的是视网膜出血(14/32,43.75%)、棉絮斑(8/32,25.00%)和视网膜静脉阻塞(3/32,9.38%)。在32例SLE合并狼疮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有13例(40.63%)出现了两种及以上的视网膜病变。SLE合并狼疮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清抗ENO1抗体水平和阳性率显著高于不合并狼疮性视网膜病变组(P < 0.05),狼疮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具有更高的SLE疾病活动度评分(P < 0.001)。将SLE患者分为抗ENO1抗体阳性和阴性两组进行研究发现,在临床表现上,抗ENO1抗体阳性与发热和尿潜血有关的可能性大(P=0.011,P=0.042);在实验室指标上,与抗ENO1抗体阴性的SLE患者相比,抗ENO1抗体阳性的SLE患者具有更高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 IgG)和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 count, PLT,P < 0.01),此外,抗ENO1抗体阳性患者还具有更高的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 IgA,P < 0.05)。结论: 合并狼疮性视网膜病变的SLE患者血清中抗ENO1抗体的水平和阳性率明显升高,且具有更高的疾病活动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及免疫学特点
    李敏,侯林卿,金月波,何菁
    2022, (6):  1106-111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6.008    
    摘要 ( 369 )   HTML ( 12 )   PDF (1387KB) ( 7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合并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及免疫学特点。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22年7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无高血压无糖尿病的SLE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50例(眼病组),按性别、年龄匹配病程中无视物模糊症状及眼底检查没有视网膜病变的SLE患者50例(非眼病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结果: 眼病组患者最常见的眼底表现为棉絮斑(33/50,66.0%),其次是视网膜出血(31/50,62.0%)。视网膜病变可发生在SLE病程的任何阶段,中位时间为1年(病程范围为20 d至30年)。眼病组出现狼疮性肾炎比例(72.0% vs. 46.0%, P=0.008)和浆膜炎比例(58.0% vs. 28.0%, P=0.002)显著高于非眼病组。眼病组同时出现神经精神性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NPSLE)比例较非眼病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眼病组相比,眼病组中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比例(30.0% vs. 12.0%, P=0.027)、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评分(中位数22.0 vs. 10.5, P < 0.001)、红细胞沉降率(P < 0.001),C反应蛋白水平(P=0.019)和24 h尿蛋白定量(P=0.026)均显著升高,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减低[(91.64±25.18) g/L vs. (113.96±18.57) g/L, P < 0.001]。与非眼病组相比,SLE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10),CD4+T细胞比例明显减低(P=0.025),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比例减低(P=0.051)。结论: SLE视网膜病变提示更高的SLE疾病活动性,更易合并肾脏系统、血液系统等损害,建议对所有SLE患者尽早进行眼底筛查。SLE视网膜病变患者可能存在更显著的B细胞异常增殖,应给予积极治疗以防止其他重要脏器受累。

    短间期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耐受性的多中心对照研究
    邵苗,郭惠芳,雷玲彦,赵清,丁艳杰,林进,吴锐,于峰,李玉翠,苗华丽,张莉芸,杜燕,焦瑞英,庞丽霞,龙丽,栗占国,李茹
    2022, (6):  1112-111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6.009    
    摘要 ( 364 )   HTML ( 4 )   PDF (687KB) ( 13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大剂量环磷酰胺及短间期小剂量环磷酰胺两种方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耐受性。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全国17个省份24家医院就诊的1 022例SLE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不良反应及伴随疾病等。根据静脉输注环磷酰胺的治疗方案分为短间期小剂量环磷酰胺组(short-interval low-dose intravenous cyclophosphamide therapy,SILD IV-CYC,每次400 mg,每2周1次)和大剂量环磷酰胺组(high-dose intravenous cyclophosphamide therapy,HD IV-CYC,每次500 mg/m2体表面积,每月1次),有256例接受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506例接受短间期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停药原因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另有260例患者因没有规律应用环磷酰胺未纳入两组治疗方案不良反应的比较。此外,377例接受短间期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和214例接受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的SLE患者随访到停用环磷酰胺,对其停药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在所有591例停环磷酰胺的患者中,有199例(33.67%)SLE患者因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停药,238例(40.27%)SLE患者因为病情改善而停用环磷酰胺。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组的SLE患者中因不良反应停用环磷酰胺的比例为38.79%(83/214),明显高于短间期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组的30.77%(116/377,P=0.048)。进一步比较506例接受短间期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和256例接受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提示,短间期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组感染(13.04% vs. 22.27%,P=0.001)、胃肠道反应(17.39% vs. 31.25%,P < 0.001)、骨髓抑制(9.68% vs. 19.92%,P < 0.001)、月经异常(25.18% vs. 39.72%,P=0.001)、脱发(13.44% vs. 19.14%,P=0.039)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组。结论: 短间期小剂量环磷酰胺方案(SILD方案)治疗SLE的耐受性明显优于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在抗磷脂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侯玉珂,蔡青猛,刘香君,贠泽霖,李春,张学武
    2022, (6):  1117-112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6.010    
    摘要 ( 374 )   HTML ( 2 )   PDF (935KB) ( 7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antibodies, ox-LDL-Ab)在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中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共纳入334例患者,包括162例APS患者,122例无血栓或病态妊娠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作为疾病对照,以及50例健康对照。收集AP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的ox-LDL-Ab、IgG/IgA/IgM型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CL)、IgG/IgA/IgM型抗β2糖蛋白Ⅰ抗体(anti-β2-glycoprotein Ⅰ, aβ2GPI)。采用统计软件SPSS 27.0分析ox-LDL-Ab与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PS组60.5%的患者合并血栓,48.1%的患者出现病态妊娠,34.0%的患者合并血小板减少,aCL、aβ2GPI和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 LAC)的阳性率分别为17.9%、34.6%和46.9%。ox-LDL-Ab在APS患者中的滴度和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滴度:40.8 (25.4~66.0) U/mL vs. 24.1 (12.3~36.5) U/mL, P=0.001;阳性率:67.3% vs. 36.0%, P=0.001],与疾病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滴度:40.8 (25.4~66.0) U/mL vs. 35.9 (24.2~53.1) U/mL, P=0.118;阳性率:67.3% vs. 61.5%, P=0.318]。aβ2GPI、aCL、ox-LDL-Ab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45 (95%CI: 0.692~0.797)、0.666 (95%CI: 0.608~0.724)、0.609 (95%CI: 0.549~0.669),约登指数(Youden’s index)分别为0.388、0.269、0.132。ox-LDL-Ab在血清阴性APS中的曲线下面积是0.562 (95%CI: 0.480~0.64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9%和47.0%,约登指数为0.109。ox-LDL-Ab阳性组aβ2GPI (42.2% vs. 18.9%, P=0.003)和aCL (22.9% vs. 7.5%, P=0.017)的阳性率高于ox-LDL-Ab阴性组。ox-LDL-Ab与血栓形成、冠心病、病态妊娠、高脂血症、低补体血症及LAC阳性率无相关性。结论: ox-LDL-Ab与aCL、aβ2GPI有一定相关性,但与血栓、病态妊娠及冠心病不相关。

    唾液腺超声对干燥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刘杨,程昉,王艳玲,艾香艳,朱振航,赵福涛
    2022, (6):  1123-112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6.011    
    摘要 ( 441 )   HTML ( 5 )   PDF (561KB) ( 7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唾液腺超声(salivary gland uhrasonography,SGUS)对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部的246例表现为口干和/或眼干燥的患者,均完善SGUS,并采用2019年风湿病临床试验结果指标(outcome measures in rheumatology clinical trial,OMERACT)工作组超声评分系统对患者唾液腺进行评分,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未刺激唾液流率(unstimulated saliva flow rate, USFR)、Schirmer试验及血清学检查结果,193例完善唇腺活检检查。采用2016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EULAR)共识作为SS诊断金标准。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唾液腺超声评分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SGUS诊断SS的准确性,并比较SS患者中SGUS阳性组与阴性组的临床特征。结果: 共175例患者符合2016年ACR/EULAR共识为SS组,余71例不符合ACR/EULAR共识为非SS患者,两组患者年龄[(54.2±11.8)岁 vs.(53.4±14.9)岁,P=0.705]、女性(94.4% vs.93.1%,P=1.0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共109例患者SGUS阳性(≥2分),其中104例符合SS诊断,5例不符合SS诊断,SS组SGUS阳性率明显高于非SS组(59.4% vs.7.0%,P < 0.001)。2019年OMERACT超声评分系统诊断SS的曲线下面积为0.762(95%CI 0.701~0.823),SGUS评分与ACR/EULAR共识的绝对一致性为69.1%(170/246),敏感性为59.4%(104/175),特异性为93.0%(66/71),阳性预测值为95.4%(104/109),阴性预测值为48.2% (66/137)。共81例患者SGUS、抗干燥综合征A (Sj?gren’s syndrome A, SSA)抗体双阳性,均符合ACR/EULAR共识,阳性符合率为100%(81/81);85例患者SGUS阴性且无抗SSA抗体,60例未达到ACR/EULAR共识,阴性符合率为70.6% (60/85)。在SS患者中,SGUS阳性组有更高的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 ANA)阳性率(83.1%对98.1%,P < 0.001)。结论: 2019年OMERACT超声评分系统在诊断SS中有重要价值,与抗SSA抗体联合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性能。

    不同分类标准对中国大动脉炎的诊断效能比较
    曹瑞洁,姚中强,焦朋清,崔立刚
    2022, (6):  1128-1133.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6.012    
    摘要 ( 365 )   HTML ( 12 )   PDF (859KB) ( 7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1990年和202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大动脉炎分类标准在中国人群中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且病例资料完善的大动脉炎患者及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检查。以2位风湿免疫科专科医师的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以上两种分类标准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此外,还尝试将新的影像学方法,如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S)、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和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加入1990年分类标准的影像学检查中,以了解影像学方法的改进对该分类标准诊断效能的影响,并比较大动脉炎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影像学表现的差异。结果: 2022年ACR大动脉炎分类标准在灵敏度(91.75%)、阳性预测值(94.68%)、阴性预测值(92.79%)、准确度(93.66%)和AUC(0.979)方面均优于1990年ACR大动脉炎分类标准(45.36%、91.67%、66.24%、72.20%、0.855)。将CDUS、CTA、MRA和PET/CT纳入1990年ACR大动脉炎分类标准的影像学检查后,其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和AUC均有大幅提高,分别为63.92%、92.54%、74.64%、80.49%和0.959,但仍低于2022年ACR大动脉炎分类标准(P < 0.001)。大动脉炎组影像学表现为动脉狭窄者更多(P=0.030),动脉粥样硬化组动脉闭塞更多(P=0.021),动脉瘤形成或动脉夹层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1)。大动脉炎组受累血管数量≥3者更多(P=0.013),而动脉粥样硬化组单一血管受累者更多(P=0.011)。结论: 与1990年ACR大动脉炎分类标准相比,2022年的ACR分类标准诊断效能更高,可能更适合中国人群;纳入更多成像方式可以提高1990年ACR分类标准的诊断效能。

    尿枸橼酸定量检测在原发性痛风患者肾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王昱,张慧敏,邓雪蓉,刘伟伟,陈璐,赵宁,张晓慧,宋志博,耿研,季兰岚,王玉,张卓莉
    2022, (6):  1134-114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6.013    
    摘要 ( 337 )   HTML ( 3 )   PDF (846KB) ( 5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原发性痛风患者24 h尿液离子含量及其与肾结石的关系,探讨其在痛风合并肾结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连续就诊且资料完整的痛风患者,根据临床和超声资料,分析肾结石与尿液离子成分的相关性以及肾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进一步以双能CT证实的肾尿酸盐结石为金标准,探讨尿液离子异常对于痛风合并肾尿酸盐结石的诊断价值。结果: 100例患者中80例超声发现下肢关节尿酸盐晶体沉积,61例超声发现肾结石,34例双能CT检查证实为尿酸盐结石。与超声检查无肾结石组患者相比,肾结石组的痛风病程更长[(48.7±26.6)个月vs. (84.0±30.6)个月,P=0.01],24 h尿草酸总量更高[(20.1±9.6) mg vs. (28.6±20.7) mg,P=0.001],24 h尿枸橼酸总量更低[(506.3±315.4) mg vs. (355.7±219.6) mg,P=0.001]。与双能CT无肾结石组患者相比,肾尿酸盐结石组痛风病程更长[(49.1±28.4)个月vs. (108.3±72.2)个月,P=0.001],24 h尿草酸总量更高[(23.6±16.9) mg vs. (28.5±18.8) mg,P < 0.05],24 h尿枸橼酸总量更低[(556.0±316.3) mg vs. (391.7±261.2) mg,P < 0.05],平均血尿酸水平及24 h尿尿酸总量更高[(466.2±134.5) μmol/L vs. (517.2±18.1) μmol/L,P < 0.05;(1 518.1±893.4) mg vs. (1 684.2±812.1) mg,P < 0.05]。以病程、既往痛风发作频率、血尿酸、血肌酐及24 h尿草酸、枸橼酸、尿酸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长病程(OR=1.229,95%CI:1.062~1.522,P < 0.05)、高血尿酸(OR=1.137,95%CI:1.001~1.213,P=0.01)、低24 h尿枸橼酸总量(OR=0.821,95%CI:0.659~0.952,P=0.01)为痛风患者超声发现肾结石的危险因素;长病程(OR=1.201,95%CI:1.101~1.437,P=0.005)、高血肌酐(OR=1.145,95%CI:1.001~1.182,P=0.04)、低24 h尿枸橼酸总量(OR=0.837,95%CI:0.739~0.931,P=0.02)为痛风患者出现肾尿酸盐结石的危险因素。结论: 长病程、低24 h尿枸橼酸的痛风患者更容易出现肾结石。

    高血糖诱导肝星状细胞5-羟色胺降解在2型糖尿病致肝脏炎症和纤维化时的作用
    梁秀睿,闪雪纯,关晶,张锐,杨静,张怡,金佳琦,张誉馨,徐凡,傅继华
    2022, (6):  1141-115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6.014    
    摘要 ( 322 )   HTML ( 4 )   PDF (7970KB) ( 8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引起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时的作用。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通过高脂饲料喂养结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T2DM模型;将已形成高血糖的小鼠继续用高脂饲料喂养9周或同时用5-HT2A受体(5-HT 2A receptor,5-HT2AR)拮抗剂盐酸沙格雷酯(sarpogrelate hydrochloride,SH)及5-HT合成抑制剂卡比多巴(carbidopa,CDP)分别或联合给药进行治疗。细胞实验用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株LX-2,高浓度葡萄糖刺激或同时用SH、CDP或单胺氧化酶A(monoamine oxidase A,MAO-A)抑制剂氯吉兰(clorgyline,CGL)处理细胞,观察高糖诱导LX-2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化时5-HT的作用。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 eosin,HE)及马松(Masson)染色法检测肝组织切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分析蛋白表达,ELISA或酶试剂法检测生化指标,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结果: T2DM小鼠肝脏的5-HT2AR、5-HT合成酶和MAO-A表达上调,且5-HT含量升高。SH和CDP治疗在降低肝脏5-HT含量及下调MAO-A表达的同时,可有效地改善肝脏病变:不仅改善肝功能及肝脂肪变性,还明显抑制肝脏ROS(H2O2)含量升高,改善氧化应激,并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的产生,以及炎症和纤维化的发生,且SH和CDP的作用呈协同效应。LX-2细胞研究表明,高糖可上调5-HT2AR、5-HT合成酶和MAO-A表达,升高细胞内5-HT含量,使细胞的ROS产生增多及肌成纤维细胞化,从而增加TGF-β1合成及炎症和纤维化因子的产生。通过SH拮抗5-HT2AR,高糖作用被明显抑制;通过CGL抑制线粒体5-HT降解,高糖作用被强烈抑制。SH还可抑制高糖诱导的5-HT合成酶及MAO-A表达上调。结论: 高糖诱导HSCs肌成纤维细胞化和TGF-β1产生,从而导致T2DM小鼠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损伤,其病理机制可能是诱导了5-HT2AR表达上调,5-HT合成及降解增加,使线粒体的ROS产生增多,其中,5-HT2AR的作用是参与了对5-HT合成酶和MAO-A表达的调控。

    绵羊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韩超,周祝兴,陈有荣,董子慧,余家阔
    2022, (6):  1151-115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6.015    
    摘要 ( 281 )   HTML ( 0 )   PDF (3498KB) ( 5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连续动员法获取绵羊与兔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PBMSCs),通过比较两种来源PBMSCs的获取成功率、细胞产量及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为PBMSCs移植修复关节软骨损伤及软骨组织工程的临床前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经G-CSF连续动员获取绵羊与兔外周血单核细胞,通过形态学特征、流式法分析其表面标记、体外定向诱导两种细胞三系分化(即:成脂分化、成骨分化、成软骨分化),确证获取的细胞为PBMSCs。统计并比较两种PBMSCs的集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 CFUs)、获取成功率,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并比较两种第2代PBMSCs的产量,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两种PBMSCs倍增时间,用图像处理法定量分析三系分化结果。结果: 镜下见梭形绵羊和兔PBMSCs呈鱼群状排列,第2代绵羊与兔PBMSCs表达CD44、CD90,不表达CD34、CD45,三系分化结果良好。原代绵羊与兔PBMSCs的CFUs(个)分别为7.27±1.56、5.73±1.62,绵羊与兔PBMSCs的获取成功率分别为78.57%、36.67%,每毫升外周血可获取的第2代绵羊与兔PBMSCs数(个)分别为29 582±2 138、26 732±2 286,第3代绵羊与兔PBMSCs的细胞倍增时间(h)分别为22.32±0.28、33.21±0.64,第4代绵羊与兔PBMSCs的细胞倍增时间(h)分别为23.62±0.56、35.30±0.38,绵羊与兔PBMSCs量化成脂比分别为7.77%±3.81%、17.05%±1.52%,绵羊与兔PBMSCs软骨球酸性粘多糖阳性比分别为11.67%±0.53%、8.14%±0.57%,以上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经G-CSF连续动员获取绵羊PBMSCs更高效,绵羊PBMSCs产量更丰富、增殖能力更强,在适当环境下能产生更多酸性粘多糖,且成脂能力更低,在自体干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损伤及软骨组织工程的临床前动物在体实验中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并为该类研究进一步提供实验依据。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认知功能改变与脑皮层厚度分析
    叶珊,金萍萍,张楠,邬海博,石林,赵强,杨坤,袁慧书,樊东升
    2022, (6):  1158-116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6.016    
    摘要 ( 312 )   HTML ( 2 )   PDF (969KB) ( 11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MRI皮层厚度分析法,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患者脑结构变化,并分析其与认知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ALS患者18例,以及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者18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3D磁化准备快速递度回波(magnetization prepared rapid gradient echo imaging, MPRAGE)序列MRI扫描,进行皮层厚度分析,同时对所有ALS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评,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言语流畅性试验、Stroop色词试验、前瞻性记忆、情绪图片感知及再认、失言识别测验。结果: 经过认知评估,2例ALS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比较18例ALS患者和18例正常对照的顶点水平全脑皮层厚度,ALS组左侧大脑半球内侧眶额叶后部、颞叶内侧皮层厚度明显减低(P < 0.05);区域水平比较,ALS组左内嗅区、左颞下回、左内侧眶额叶、左岛叶皮层厚度明显减低(P < 0.05)。认知功能正常的16例ALS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较,两组间顶点水平和区域水平的皮层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记忆、情绪图片感知及再认、失言识别测验评分与对应脑区皮层厚度值存在相关性(P < 0.05)。结论: ALS患者皮层厚度与神经心理学检查具有相关性,可能反映认知测评所对应的脑区皮层结构改变,可能为ALS患者认知改变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成人先天性皮窦道脊髓拴系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谢京城,陈晓东,杨军
    2022, (6):  1163-116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6.017    
    摘要 ( 410 )   HTML ( 5 )   PDF (1259KB) ( 14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成人先天性皮窦道(dermal sinus tract, DST)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 TCS)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9年10月经手术治疗的25例成人先天性DST合并TCS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18~48岁,平均年龄29.7岁。25例在腰骶部中线附近见皮窦口,周围皮肤变性,临床上以腰腿痛、双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2例以急性脑脊液漏合并脑膜炎急诊入院。根据术前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影像了解DST在硬膜下走行、脊髓圆锥位置、硬膜下有无病变、内终丝直径等,显微镜下行DST分离并切除、内终丝切断、TCS松解、脊膜囊重建术,术后患者俯卧位7 d。结果: MRI显示,25例患者脊髓圆锥位置均低于腰2椎体水平,DST远端进入硬膜下构成脊髓牵张因素之一,24例患者见内终丝脂肪浸润增粗,另1例患者终丝增粗直径5 mm牵张脊髓圆锥。手术将DST的异常皮肤、皮下瘘管及硬膜下索条全切除,将增粗终丝离断,松解TCS,2例患者合并硬膜下皮样囊肿,予以分离切除。手术后病理符合皮窦道和终丝结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或消失,双下肢无力及大小便功能障碍逐渐恢复,无手术并发症。随访3个月至9年,平均3.9年,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完好,复查MRI显示胸腰椎生理曲度完好,随访期间未见TCS复发。结论: 先天性DST合并的成人型TCS均合并内终丝增粗牵张,手术在显微镜下行皮窦道全程分离切除、终丝离断、TCS松解及硬膜重建,手术预后较好。

    恶性肿瘤患儿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手术并发症
    李辉,高阳旭,王书磊,姚红新
    2022, (6):  1167-117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6.018    
    摘要 ( 348 )   HTML ( 2 )   PDF (1466KB) ( 5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TIVAP)在恶性肿瘤患儿中应用的手术经验,探讨其手术并发症的应对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165例接受TIVAP植入术的恶性肿瘤患儿病例资料,记录并统计TIVAP植入的手术过程、并发症及并发症处理情况。结果: 本组患儿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颈外静脉切开组(n=27)和颈内静脉穿刺组(n=138),后者又分为超声引导穿刺组(n=95)和盲穿刺组(n=43)。颈外静脉切开组无穿刺并发症发生,其平均置管成功所用时间和导管进入上腔静脉所用顺管次数均多于颈内静脉穿刺组[(9.26±1.85) min vs. (5.76±1.56) min,(1.93±0.87)次vs. 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组平均置管成功所用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次数和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盲穿刺组[(5.36±1.12) min vs. (6.67±1.99) min,93.68%(89/95) vs. 74.42%(32/43),(1.06±0.24)次vs. (1.29±0.55)次,2.11%(2/95) vs. 11.6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总并发症发生率12.12%(20/165),其中气胸1例,误穿动脉1例,局部血肿5例,输液港相关性感染4例(输液港局部感染2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例),港座表面皮下组织变菲薄2例,港座翻转1例,输液不畅4例(导管弯折1例、导管堵塞3例),皮下管路周围排异物聚集2例,未发生导管断裂、脱落和导管夹闭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 TIVAP能为恶性肿瘤患儿提供安全有效的输液通道,颈外静脉切开和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穿刺是小儿TIVAP植入的可靠术式。手术医师应对TIVAP并发症有充分的认识,采取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正确处置已发生的并发症。

    外侧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翻修的相关影响因素
    侯国进,周方,田耘,姬洪全,张志山,郭琰,吕扬,杨钟玮
    2022, (6):  1172-117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6.019    
    摘要 ( 336 )   HTML ( 10 )   PDF (1837KB) ( 7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外侧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因骨折不愈合或内固定断裂需要进行翻修手术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5年3月至2019年3月诊治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130例患者纳入该研究,翻修组12例,未翻修组118例。利用SPSS 17.0软件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基础疾病、吸烟史]、损伤相关因素(受伤原因、开放或闭合性损伤、骨折AO/OTA分型、骨折累及区域分布)、手术相关因素(手术时间、复位质量、是否出现术后感染)及内固定结构等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比较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0例纳入该研究的患者中12例进行了翻修手术,翻修率为9.2%。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BMI、骨折AO/OTA分型、骨折累及区域、手术时间、复位质量、接骨板长度/骨折区长度及髁螺钉上方的接骨板长度/骨折区长度在翻修组和未翻修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骨折AO/OTA分型中A3型骨折、骨折累及髁上区域、手术时间、复位质量和髁螺钉上方的接骨板长度/骨折区长度是外侧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翻修的相关因素(P<0.05)。A3型骨折干骺端内侧皮质粉碎破坏其内侧支撑能力、骨折累及髁上皮质骨区域、骨折复位不良导致外侧接骨板承受的弯曲应力增加、长时间手术操作造成骨折端血运破坏、接骨板的长度不足造成应力集中等因素可能是外侧锁定接骨板术后翻修的危险因素。对于外侧锁定接骨板治疗失败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辅助使用内侧微创接骨板固定+自体骨移植、更换髓内钉等是临床常用的治疗策略。结论: 骨折AO/OTA分型中A3型骨折、骨折累及髁上区域、复位质量不良、长手术时间及髁螺钉上方的接骨板长度/骨折区长度不足是影响外侧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翻修的相关因素;个性化的选择合理的接骨板及手术策略是降低外侧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的翻修率的关键。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在胆肠吻合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郑炜,黄永辉,常虹,姚炜,李柯,闫秀娥,张耀朋,王迎春,刘文正
    2022, (6):  1178-118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6.020    
    摘要 ( 315 )   HTML ( 1 )   PDF (723KB) ( 5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回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近年来不同胆肠吻合术后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再次阅读内镜图片,分析不同类型胆肠吻合术后特别是胃肠改道术后ERCP的特点、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镜中心因胆系疾病接受ERCP的胆肠吻合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内镜图片,分为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choledochoduodenostomy,CDD)、Roux-en-Y胆肠吻合术(Roux-en-Y hepaticojejunostomy,RYHJ)和Whipple术后三组,以及ERCP成功和失败两组,进行组间比较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89例患者,ERCP操作132例次,患者年龄9~80岁,中位年龄57岁,包括CDD组4例,RYHJ组30例,Whipple组54例,胆管-回盲部吻合1例。ERCP距手术的时间分别为30 (1~40)、2.75 (0.5~14)、2 (0.3~19)和10年,手术后出现胆系疾病症状的时间分别为240 (3~360)、12 (1~156)、22 (0~216)和60个月。50%的CDD经局部麻醉操作即可成功,RYHJ(96.7%)和Whipple(100%)基本均为全身麻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CDD组首次进镜成功率为100.0%,RYHJ组和Whipple组分别为40.0%和77.8%,更换内镜后分别提升至43.3%和83.3%,不同术式间进镜成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CDD、RYHJ、Whipple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100.0%、53.8%、8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CDD、RYHJ、Whipple组ERCP成功率分别为100.0%、33.3%、78.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9%(21/88),分别为感染(14.8%)、胰腺炎(9.2%)、出血(3.4%)、穿孔(2.3%)。胆肠吻合术后ERCP的常见原因分别为吻合口狭窄(50.0%,良性狭窄39.3%,恶性狭窄10.7%)、胆管结石(37.5%)、反流性胆管炎(12.5%)。吻合方式为预判ERCP成功与否的唯一因素(OR=7, 95%CI:2.591~18.912,P < 0.001)。结论: 伴胃肠改道的胆肠吻合术后ERCP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YHJ的成功率显著低于Whipple术后,手术方式是决定ERCP能否成功的唯一影响因素。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管引流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复杂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张铃福,侯纯升,徐智,王立新,凌晓锋,王港,崔龙,修典荣
    2022, (6):  1185-118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6.021    
    摘要 ( 337 )   HTML ( 8 )   PDF (1207KB) ( 8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管引流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复杂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因复杂胆管结石采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管引流(C管技术)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此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 18例患者中,13例采用传统C管技术,5例采用改良C管技术,手术时间(161±59) min(82~279 min),术后经C管造影均无结石残留及胆道狭窄,C管最大引流量为(500±163) mL/d(180~820 mL/d),3例C管脱落患者早期拔除C管,其余15例患者拔除C管的中位时间为8 d(5~12 d),18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2±3) d(7~21 d)。5例患者出现C管相关不良事件,均发生在采用传统C管技术的患者中,包括C管位置异常2例、早期脱落3例,均未出现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1级并发症,该例患者采用的是改良C管技术,患者拔管后出现一过性发热,拔管后保留的腹腔引流管无胆汁,进一步行CT检查亦无明显胆漏,保守观察后第2天平稳出院。患者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1~20个月),所有患者的肝功能均于术后1个月恢复正常,彩超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MRCP)检查未见结石复发征象。结论: 腹腔镜下C管引流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在复杂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上安全可行,近期效果良好,改良C管技术可能会减少C管脱落及胆漏的风险。

    药物相关颌骨骨坏死的病理特点及临床治疗策略
    郭玉兴,张建运,王佃灿,郭传瑸
    2022, (6):  1190-119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6.022    
    摘要 ( 387 )   HTML ( 6 )   PDF (1994KB) ( 9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药物相关颌骨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 MRONJ)标本病理特点,结合患者不同手术方案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为临床工作中有效治疗MRONJ提供思路。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采用颌骨刮治术和颌骨区段截骨术进行治疗的23例MRONJ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总结MRONJ病理特点,并结合手术治疗方式,探讨基于病理表现特征下的临床治疗策略。MRONJ诊断标准和疾病分期依据2014年美国口腔颌面外科学会专家共识进行判定。结果: 本组患者5例采用颌骨区段截骨治疗,均为Ⅲ期;18例采用颌骨刮治治疗,其中Ⅱ期5例,Ⅲ期13例。5例颌骨区段截骨术的MRONJ标本病理特征从浅至深分为炎症区、骨硬化区、骨反应带,为更好分析颌骨刮治术的标本病理表现特征,我们将仅包括炎症区的表现定义为Ⅰ类病理特征,包括炎症区和骨硬化区的表现定义为Ⅱ类病理特征,而包括炎症区、骨硬化区和骨反应带的表现定义为Ⅲ类病理特征。18例颌骨刮治术患者病理特征分布如下:Ⅰ类38.9%(7/18),Ⅱ类44.4%(8/18),Ⅲ类16.7%(3/18)。5例患者采用颌骨区段截骨术治疗,术后完全愈合。18例患者采用颌骨刮治术治疗,术后完全愈合的患者中病理特征分别为Ⅰ类2例,Ⅱ类和Ⅲ类各1例;而术后出现MRONJ复发的患者中病理特征分别为Ⅰ类5例,Ⅱ类7例和Ⅲ类2例。结论: MRONJ病变由浅至深的病理表现可分为炎症区、骨硬化区、骨反应带;颌骨刮治术治疗MRONJ复发的常见原因可能为术中未充分去除骨硬化区,而遗留的骨硬化区可能阻断了骨创愈合所需要的血运、营养因子及间充质干细胞。

    新型生物陶瓷材料用于乳磨牙牙髓切断术的临床疗效
    王爽,彭楚芳,刘鹤
    2022, (6):  1196-120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6.023    
    摘要 ( 431 )   HTML ( 19 )   PDF (763KB) ( 14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新型生物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和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 MTA)作为盖髓剂应用于乳磨牙牙髓切断术的疗效进行评价,比较两者成功率,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检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电子病历数据库,筛选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门诊就诊、有乳磨牙诊断为慢性牙髓炎、行牙髓切断术的患儿,选择符合纳入标准且盖髓剂为iRoot BP Plus或MTA的患牙,盖髓剂为iRoot BP Plus的患牙全部纳入实验组(iRoot BP Plus组),使用倾向评分匹配法选择性别、年龄、牙位、医生级别、牙髓状态、冠部修复方式和随访时长作为协变量进行1 ∶ 1匹配盖髓剂为MTA的患牙纳入对照组(MTA组)。收集各组患牙治疗前自觉症状、临床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情况、随访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并分别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32例患儿,178颗患牙,每组各89颗,平均随访时间(462±99) d,截止至2019年12月,iRoot BP Plus组和MTA组成功率分别为89.9%、93.3%,iRoot BP Plus组成功率稍低于MT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发现,牙髓状态的好坏显著影响iRoot BP Plus组的治疗成功率,而年龄、牙位、医生级别、冠部修复方式对成功率均无显著影响。结论: iRoot BP Plus作为盖髓剂应用于乳磨牙牙髓切断术可以取得与MTA相似的治疗效果,牙髓状态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其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仍需进行更大样本、更长随访时间的研究。

    技术方法
    个性化剂量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茶碱片剂的制备和体外评价
    开地尔娅·阿不都热合曼,张荣赓,钱浩楠,邹振洋,丹尼娅·叶斯涛,范田园
    2022, (6):  1202-120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6.024    
    摘要 ( 322 )   HTML ( 6 )   PDF (2028KB) ( 16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以熔融沉积成型(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3D打印技术制备用于个性化治疗的不同剂量片剂的可行性,并对所制备的FDM 3D打印片剂进行相关的体外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丝材,通过FDM 3D打印技术制备中空的、三种大小的片剂外壳;以茶碱为模型药物,将20、50和100 mg三种剂量的茶碱分别填充于片剂的空腔内。以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制剂的外观形态,以称重法考察片剂的质量差异,以片剂硬度测定仪测定片剂的硬度,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UV-Vis)测定片剂中的药物含量,并用溶出仪对片剂的体外释药行为进行表征。结果: 制备出的FDM 3D打印片剂形态良好,无打印缺陷,片剂的直径与厚度均与设计相符,扫描电镜观察可以看出层与层之间紧密连接,能清晰观察到制剂的细微结构;三种大小的片剂平均质量分别为(150.5±2.3) mg、(293.6±2.6) mg和(456.2±5.6) mg,其质量差异均低于5%;片剂的硬度均超过了200 N;测得三种片剂中茶碱含量分别为加入量(20、50和100 mg)的98.2%、97.2%和97.9%,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6%、1.15%和0.63%;三种剂量片剂释药80%的时间均在30 min以内。结论: 采用FDM 3D打印技术成功制备了20、50和100 mg三种不同剂量的茶碱片剂, 且打印的茶碱片剂质量良好。

    病例报告
    芦可替尼治疗脂膜炎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2例及文献回顾
    李公明,金月波,甘雨舟,陈辰,贾园,李春
    2022, (6):  1208-1213.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6.025    
    摘要 ( 507 )   HTML ( 17 )   PDF (1949KB) ( 12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皮肌炎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5例
    邢晓燕,张筠肖,朱冯赟智,王一帆,周新尧,李玉慧
    2022, (6):  1214-1218.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6.026    
    摘要 ( 358 )   HTML ( 18 )   PDF (561KB) ( 23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血源播散性肺结核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李秋钰,梁瀛,代妮妮,王玉湘,朱博韬,伍蕊,朱红,孙永昌
    2022, (6):  1219-1223.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6.027    
    摘要 ( 361 )   HTML ( 12 )   PDF (2266KB) ( 10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短篇论著
    以雷诺现象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硬化症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
    罗靓,蔡青猛,刘香君,贠泽霖,李春,张晓盈
    2022, (6):  1224-1228.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6.028    
    摘要 ( 272 )   HTML ( 14 )   PDF (439KB) ( 9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唇腺病理阴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
    李红霞,周雅馨,王亚飞,王鹏宇,吴振彪
    2022, (6):  1229-1233.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6.029    
    摘要 ( 263 )   HTML ( 1 )   PDF (2803KB) ( 8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感染性关节炎诊断分析
    徐朝焰,林长艺,叶达梅,吴培埕,宋明辉,刘有添,邓琼,黄雪艳,范忠晓,游雪兰
    2022, (6):  1234-123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6.030    
    摘要 ( 288 )   HTML ( 6 )   PDF (627KB) ( 13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敲减CMTM3增加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对伊马替尼敏感性
    刘媛,原婉琼,李婷,王平章,吕平,吴利新,阮国瑞,韩文玲,莫晓宁
    2022, (6):  1238-1243.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2.06.031    
    摘要 ( 236 )   HTML ( 6 )   PDF (2295KB) ( 11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微信公众号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编辑出版:《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主  编:詹启敏
编辑部主任:曾桂芳
国内刊号:CN 11-4691/R
国际刊号:ISSN 1671-167X
邮发代号:国内2-489 国外BM283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