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08年 第4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8-10-18
全选: 合并摘要 隐藏/显示图片
  • 专家笔谈
    清除及诱导乳腺癌干细胞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任军
    2008, (5):  449-452.      
    摘要 ( 2110 )   PDF (413KB) ( 84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论著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小鼠肝癌组织诱发肝癌细胞坏死
    姜晗昉, 任军
    2008, (5):  453-458.       PMID: 18931704
    摘要 ( 2459 )   PDF (691KB) ( 103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观察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e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对H22原位肝癌移植小鼠生存期的影响,探讨小鼠骨髓MSCs在肝癌微环境中是否向肝细胞分化和可能的抗肿瘤机制.方法:体外利用贴壁培养法联合免疫磁珠阴性分选CD45-、CD11b-细胞法制备BALB/c小鼠骨髓MSCs,流式细胞仪行细胞表面标志鉴定,采用绿色荧光染料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5(6)-carboxyfluoresce indiacetate N-succinimidyl ester,CFSE]对其标记后备用.随机取12只8周龄BALB/c小鼠,肝脏原位注射法建立小鼠H22原位肝癌移植模型,建模1周后随机分为MSCs移植组和对照组,开腹亢视下分别注射入肝癌组织和/或同一肝叶的正常肝组织内.观察荷瘤小鼠生存期,利用免疫荧光法和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小鼠肝组织白蛋白表达,并行常规组织学检查.结果:MSCs移植组平均生存期为25 d(95%可信区间:22~28 d),对照组平均生存期为21 d(95%可信区间:20~23 d),但组间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3).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在肿瘤边缘和瘤体内可见CFSE标记细胞有白蛋白表达;另与对照组相比,MSCs移植组肝癌组织内出现大片坏死.结论:小鼠骨髓MSCs可在原位肝癌移植小鼠模型的肝脏定植,并且能分化为具有肝细胞功能的肝细胞样细胞,同时可能诱发肿瘤细胞坏死,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人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血清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影响
    胡维亨, 任军
    2008, (5):  459-464.       PMID: 18931705
    摘要 ( 1921 )   PDF (699KB) ( 83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索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对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影响,为肝细胞移植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体外分离和纯化骨髓间允质干细胞,接种在肝细胞诱导培养基中,刺激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设立4个实验组加入不同血清:A组,5%(体积分数)胎牛血清(FBS);B组,2.5%(体积分数)FBS+2.5%(体积分数)乙型肝炎感染血清;C组,2.5%FBS+2.5%(体积分数)正常人血清;D组,以含10%(体积分数)FBS的LG-DMEM培养液作为对照.诱导培养后,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细胞特异性标志,以及感染细胞是否表达乙型肝炎特异性蛋白.应用糖原染色技术检测细胞合成和储存糖原的功能.结果:诱导组的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白蛋白(ALB)和甲胎球蛋白(AFP),并具备合成和储存糖原的功能.B组细胞加入感染血清后,扩增能力受到抑制,少量细胞可表达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但ALB和AFP的表达阳性率以及糖原储存能力与C组相似.荧光共聚焦技术检查可见部分细胞同时表达ALB和HBsAg.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的肝细胞诱导条件下具有向肝细胞分化的能力;乙型肝炎感染血清可以明显抑制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扩增,但对其向肝细胞分化没有明显影响.
    CD44+/CD24-/low/ABCG2-乳腺癌干细胞比例增高与临床治疗相关的探索性研究
    龚继芳, 袁艳华, 宋国红, 余靖, 贾军, 任军
    2008, (5):  465-470.       PMID: 18931706
    摘要 ( 2015 )   PDF (640KB) ( 103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研究CD44+/CD24-/low/ABCG2-细胞与临床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经病理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石蜡标本共43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BCG2和CD44/CIY24双染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同时收集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晚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共1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化疗2周期后抽取空腹静脉血4 mL,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CD44+/CD24-/low/ABCG2-的细胞比例,分析其与治疗的相关性,并与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结果:43例患者中,术后5年内复发23例,5年内无复发20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复发组ABCG2表达高于术后无复发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3%vs60.0%,P=0.32),且与牛存无相关性(P=0.086).CD44+/CD24-双染细胞10%者在复发组更常见,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2%体35.0%,P=0.048),这部分患者的无病牛存期更短,但不是独立预后因素.流式细胞检测CD45-/CD44+/CD24-/low/ABCG2-的细胞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数量为1~3 725个/105(中位数为679个/105),健康志愿者中该细胞数为0~98个/105(中位数为12个/105).该细胞数目在化疗前后出现了变化,但与治疗效果的相符性没有得出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组织中,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的比例与患者的预后相关,而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D44+/CD24-/low/ABCG2-的细胞数目高于健康志愿者,其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MDA-MB-453细胞中分离CD44+/CD24-/low和SP细胞及其Wnt和Notch通路状态分析
    李昕, 任军
    2008, (5):  471-475.       PMID: 18931707
    摘要 ( 2094 )   PDF (516KB) ( 86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通过分离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过表达乳腺癌细胞MDA-MB-453中的CD44+/CD24-/low和SP(side population)细胞亚群,探索其干细胞表型,同时分析其SP细胞亚群与wnt和Notch信号传导通路中的关键蛋白([β-catenin和Notch-1)基因扩增的关系,研究其SP细胞亚群与HER2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3(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3,HER3)基因扩增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ER2过表达乳腺癌细胞MDA-MB-453和HER2阴性细胞MCF-7是否存在CD44+/CD24-/low细胞亚群和SP细胞亚群.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MDA-MB-453细胞中母β-catenin和Notch-1的基因扩增情况,粗略比较在MDA-MB-453细胞及其SP细胞亚群中β-catenin,Notch-1,HER2和HER3蛋白基因扩增量的差异.结果:MDA-MB-453细胞系未检测到CDM44+/CD24-/low细胞亚群,但可检测出SP细胞亚群.在MDA-MB-453细胞和MCF-7细胞均可扩增到β-catenin和Notch-1.β-catenin和Notch-1的基因扩增在MDA-MB-453细胞中低于其SP细胞哑群;然而,HER2和HER3的基因扩增在两个细胞亚群中是类似的.结论:SP细胞能够富集MDA-MB-453乳腺癌干细胞.wnt和Notch信号通路在MDA-MB-453细胞中处于开放激活状态,这些信号传导通路可能与MDA-MB-453乳腺癌干细胞的维持和活性相关.
    肿瘤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133高亲和结合肽的筛选
    孙晋敏, 张超, 李学农
    2008, (5):  476-479.       PMID: 18931708
    摘要 ( 1892 )   PDF (439KB) ( 104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曲:应用噬菌体肽库技术筛选肿瘤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133特异性结合短肽,为干细胞研究、肿瘤治疗及抗肿瘤转移研究提供新的技术和工具.方法:利用链霉亲和素与生物素的高度亲和力,以生物素标记的鼠CD133细胞外段(bio-CD133)为靶,对噬菌体七肽库进行液相筛选,应用夹心ELISA选择出结合较强的克隆,提取DNA并测序,通过竞争性阻断实验验证其特异性.结果:通过三轮体外液相筛选,得到结合能力较强的高亲和结合肽,5条完全一致的重复序列为APSPMIW和3条完全一致的重复序列为LQNAPRS,竞争性阻断实验证实其特异性较强.结论:利用噬菌体肽库技术成功地筛选出具有较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CD133结合肽,表明以生物素标记的小分子多肽为靶筛选结合肽的技术具有可行性.
    乳腺癌干细胞的检测及Hedgehog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的表达
    鲁智豪, 贾军, 任军, 马博, 邸立军, 宋国红
    2008, (5):  480-485.       PMID: 18931709
    摘要 ( 2029 )   PDF (614KB) ( 98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中是否存在乳腺癌起始细胞(CD44+/CD24-/low)亚群;并分析Hedgehog信号通路在CD44+/CD24-/low乳腺癌起始细胞亚群中的表达.方法:应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方法检测与分选MCF-7和MDA-MB-231中的CD44+/CD24-/low细胞亚群和非CD44+/CD24-/low细胞亚群,并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确认.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CD44+/CD24-/low细胞亚群和非CD44+/CD24-/low细胞亚群中Hedgehog信号通路重要基因PTCH(human patched gene)、SHH(sonic Hedgehog)、Gii-1(glioma-associated oncogene homoglog-1)和SMOH(smoothened homolog)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中CD44+/CD24-/low亚群,比例分别为(1.70±1.43)%和(94.2±1.2)%.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的CD44+/CD24-/low亚群中Hedgehog信号通路处于明显活化状态,其中Hedgehog信号通路中重要下游信号分子Gii-1在MCF-7和MDA-MB-231细胞系CD44+/CD24-/low细胞亚群中的表达要明显高于非CD44+/CD24-/low细胞亚群(P分别为0.007和0.005).结论: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中存在CD44+/CD24-/low干细胞标志细胞亚群,其中Hedgehog信号通路处于明显活化状态.
    自体外周血CD34+干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体外扩增治疗恶性体腔积液
    邸立军, 任军, 宋国红, 余靖, 方健, 车利, 祝毓琳
    2008, (5):  486-488.       PMID: 18931710
    摘要 ( 1670 )   PDF (315KB) ( 83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研究CD34+造血干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经引流管回输治疗恶性体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4年6月至2006年3月,我们采用化疗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G-CSF方案动员采集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34+干细胞,经体外白细胞介素-4(IL-4)、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分化为树突状细胞,培养10~14天以促使其成熟和扩增.每周经引流管回输入患者体腔内一次,连续3周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后患者体腔积液的变化及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3例患者共26处体腔积液,其中完伞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3例,稳定(SD)7例,进展(PD)5例,有效率54%(14/26),获益率(CR+PR+SD)81%,有效及稳定患者的中位缓解时间为20周(4~45周),82%的患者治疗后卡氏(KPS)评分升高,初治患者有效率(CR+PR)为50%,复治患者有效率(CR+PR)为57%.治疗巾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恶性体腔积液的疗效肯定,是一种极具希望的治疗方法.
    造血干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负载p53基因诱导对HMCC97肝癌细胞特异性杀伤
    贾军, 任军, 张红梅, 张利旺, 郭晓彤
    2008, (5):  489-493.       PMID: 18931711
    摘要 ( 2158 )   PDF (522KB) ( 88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以p53基因转染CD34+造血干细胞采集物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诱导DC产生特异性抗肝癌免疫,观察其对表达P53抗原肝癌细胞的杀伤效果.方法:采用化疗和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动员肝癌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血细胞分离机采集CD34+造血干细胞,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4,IL-4)、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factor,GM-CSF)联合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刺激CD34+细胞分化为DC.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携带人p53基因的质粒pEGFP-C3/p53转染培养7 d的DC,MTT法检测对不同人肝癌细胞HMCC97和HepG2的特异性杀伤效果.结果:经细胞冈子刺激诱导培养的DC具有典型的分枝状突起,高表达CD1a、CD11c、CD80、CD86和HLA-DR分子.转染p53基因后可见到转染DC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免疫荧光染色可见转染p53基因的DC发出红色荧光,而未转染DC无荧光表达.MTT法检测结果表明,p53基因转染后的DC可诱发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杀伤表达P53抗原的HMCC97细胞,p53基因转染组、空载体组和未转染DC组的杀伤率分别为(49.3±4.6)%、(25.4±4.1)%和(24.8±3.8)%,转染组与空载体组和未转染DC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于不表达P53抗原的HepG2细胞,转染P53的DC诱导的CTL反应未能产生明显的杀伤作用,p53基因转染组、空载体组和未转染DC组的杀伤率分别为(30.8±4.6)%、(27.3±4.3)%和(28.5±5.1)%,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基因转染CD34+造血干细胞来源的DC可诱导特异性CTL反应杀伤表达P53抗原的肝癌细胞,提示P53可能成为DC细胞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
    肿瘤源性外切体负载的间充质干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实验研究
    马博, 任军, 姜晗昉, 贾军
    2008, (5):  494-499.       PMID: 18931712
    摘要 ( 2007 )   PDF (623KB) ( 93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分离并纯化BALB/c小鼠肝癌恶性腹水来源的外切体及同基因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将外切体负载经γ干扰素(IFN-γ)刺激活化的间允质干细胞,探讨其抗肝癌细胞活性改变.方法:利用超滤及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并纯化BALB/c小鼠肝癌恶性腹水来源的外切体;利用贴壁培养联合免疫磁珠阴性分选法体外培养同基因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切体负载活化的间充质干细胞与小鼠肝癌H22细胞共孵育,72 h后观察H22细胞增殖状态.结果:外切体负载的IFN-γ刺激活化的间允质干细胞与小鼠肝癌H22细胞共孵育72 h后,活化组H22细胞增殖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负载肿瘤源性外切体的间充质干细胞抗肝癌细胞活性明显增强,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肿瘤源性外切体有可能成为一种更为有效的外切体疫苗诱导抗肿瘤效应.
    乳腺癌干细胞微球体形成的影响因素
    黄明主, 张凤春, 张雁云
    2008, (5):  500-504.       PMID: 18931713
    摘要 ( 3206 )   PDF (550KB) ( 115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MCF-7、MDA-MB-231及原代乳腺癌细胞微球体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检测其中CD44+/CD24-/low的表达.方法:将MCF-7、MDA-MB-231及原代乳腺癌细胞进行微球体培养.取培养第7天的微球体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干细胞比例.结果:MCF-7形成微球体的效率最高(2.1%±0.3%),MDA-MB-231很少能形成微球体,原代乳腺痈细胞中未观察到微球体形成.但在无B27的干细胞培养环境中,MCF-7易贴壁生长.MCF-7单层培养细胞中CD44+/CD24-/low的比例为2.0%±0.1%,将悬浮及贴壁来源的McF-7细胞进行微球体培养,微球体细胞中CD44+/CD24-/low的比例分别为11.8%±0.3%和8.2%±0.8%(P<0.01).MDA-MB-231及原代乳腺癌细胞中CD44+/CD24-/low的表达比例分别为92.2%±3.1%和93.8%±2.4%.结论:MCF-7细胞通过微球体培养富集了肿瘤干细胞,而MDA-MB-231及原代乳腺癌细胞则不能.MDA-MB-231及原代乳腺癌细胞中CD44+/CD24-/low的表达与微球体形成不呈正相关.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中硫化氢的变化及其意义
    伍蕊, 姚婉贞, 陈亚红, 耿彬, 唐朝枢
    2008, (5):  505-508.       PMID: 18931714
    摘要 ( 1888 )   PDF (352KB) ( 117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研究内源性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44例,其中经过临床治疗进入缓解期的患者33例,失访11例,33例中有3例回访时雾化留痰失败,健康对照12例.采用敏感硫电极的方法测定血浆H2S水平,检测肺功能,测定诱导痰细胞的计数和分类.结果:健康对照组(12例)的血浆H2S水平为(75.2±13.1)μmol/L,哮喘临床缓解组(33例)为(55.8±13.6)μmol/L,急性发作期轻度组(9例)为(57.8±6.3)μmol/L,急性发作期中度组(13例)为(40.8±5.1)μmol/L,急性发作期重度组(22例)为(31.3±2.9)μmol/L,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4.592,P<0.01).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中吸烟者与非吸烟者血浆H2S水平分别为(45.4±19.5)μmoL/L与(52.7±16.0)μmol/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04,P<0.05).研究对象所处的状态(健康、哮喘缓解期及哮喘发作期)与血浆硫化氢水平明显相关(r=0.712,P<0.01).急性发作期血浆H2S水平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 expiration vohmn in one second,FEV1.0)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呈正相关(r=0.877,P<0.01),与诱导痰中巨噬细胞的百分比也呈正相关(r=0.791,P<0.01);而与诱导痰中的细胞总数呈负相关(r=-0.348,P<0.01),与诱导痰中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呈负相关(r=-0.906,P<0.01).结论:内源性H2S可能参与哮喘的发病,内源性H2S作为一种无创性指标监测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活动度具有一定意义.
    西罗莫司对肌成纤维细胞表达Ⅰ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的抑制作用
    张兰, 黄海长, 李惊子, 刘颖
    2008, (5):  509-513.       PMID: 18931715
    摘要 ( 1770 )   PDF (474KB) ( 8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在细胞水平探讨西罗莫司[sirolimus,又名雷帕霉素(rapamycin)]的抗肾纤维化作用.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肾皮质肌成纤维细胞(myofibmblast,MyoF).实验各时间点分别设对照组和用西罗莫司40 mg/L处理组.将细胞培养12 h,24 h,48 h后分别收集细胞和细胞培养上清液,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Ⅰ型胶原(type Ⅰ collagen,Col-Ⅰ)和上清液中FN,Col-Ⅰ蛋白水平的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法检测细胞培养1 h,2 h,4h,6 h各时间点前胶原Ⅰ(procollagen-Ⅰ)mRNA表达的变化;用明胶酶谱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活性.实验结果分别以各时间点对照组作为基线1,计算与对照组的比值.结果:(1)西罗莫司于各个时间点对细胞内α-SMA的表达均无影响.(2)用西罗莫司处理后,于24 h对细胞内Col-Ⅰ蛋白表达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并持续至48 h,分别为各时间点对照组的(0.58±0.05)倍和(0.63±0.1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各时间点对照组相比,细胞内procollagen-Ⅰ mRNA在1 h,2 h时表达均减少,分别为(0.38±0.05)倍和(0.55±0.1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4 h恢复到基础水平.(4)培养细胞上清液中12 h即有Col-Ⅰ基础表达,经西罗莫司处理24 h其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为对照组的(0.59±0.2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至48 h仍呈减少趋势.为对照组的(0.52±0.21)倍,P<0.05.(5)细胞内FN蛋白表达趋势与上清液中一致,24 h其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分别为对照组的(0.44±0.09)倍和(0.40±0.15)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西罗莫司对FN的抑制作用消失.(6)经西罗莫司处理12 h,24 h和48 h,上清液中MMP-2和MMP-9的活性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西罗莫司可以通过抑制MyoF的Col-Ⅰ和或FN的表达而发挥其抗肾纤维化的作用.
    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在博来霉素致大鼠纤维化肺组织中的表达
    倪莲芳, 张志刚, 卜定方, 刘新民
    2008, (5):  514-518.       PMID: 18931716
    摘要 ( 1636 )   PDF (608KB) ( 76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在博来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上,观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Ⅱ类分子及其上游调控因子Ⅱ类反式激活蛋白(class Ⅱ transactivator,CⅡT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索肺纤维化发病可能的免疫机制.方法:在大鼠气管内灌注博来霉素(纤维化组)或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于第7、第28天处死大鼠,取大鼠肺组织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用生化法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肺组织MHC Ⅱ类分子表达,利用Taqman探针方法实时PCR(real-time PCR)技术测定肺组织总CⅡTA及Ⅰ型、Ⅲ型、Ⅳ型CⅡTA mRNA表达.结果:(1)第7、第28天时纤维化组肺组织MHCⅡ阳性细胞百分比均较对照组增加[(0.10±0.03)vs(0.06±0.02),P<0.05;(0.15±0.03)vs(0.06±0.01),P<0.01];纤维化组第28天较第7天增加[(0.15±0.03)vs(0.10±0.03),P<0.05];(2)第7天时,纤维化组大鼠肺组织总CⅡTA较对照组升高170.4%[(2.89±1.07)vs(1.07±0.46),P<0.05],Ⅰ型CⅡTA较对照组升高258.8%[(0.77±0.38)vs(0.21±0.09),P<0.05],Ⅳ型CⅡTA较对照组降低87.2%[(0.39±0.15)vs(3.01±0.79),P<0.01];第28天时,纤维化组大鼠肺组织总CⅡTA较对照组升高98.6%[(4.14±1.15)vs(2.08±0.76),P<0.05],Ⅰ型CⅡTA较对照组升高137.1%[(0.79±0.34)vs(0.33±0.23),P<0.05],Ⅳ型CⅡTA仍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8±0.92)vs(3.95±0.93),P0.05].其中,纤维化组肺组织Ⅳ型CⅡTA在第28天时较第7天时升高667.3%[(2.98±0.92)vs(0.39±0.15),P<0.01].Ⅲ型CⅡTA在各时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组织MHC Ⅱ/CⅡTA体系参与了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蚯蚓脱氧核糖核酸酶纯化及酶学性质
    张建林, 刘志贞, 王晓媛, 姚建强, 罗佳, 王建华, 杨利军, 杨琦, 牛勃
    2008, (5):  519-523.       PMID: 18931717
    摘要 ( 1686 )   PDF (424KB) ( 70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从蚯蚓组织中纯化得到一种脱氧核糖核酸酶(取名为蚯蚓脱氧核糖核酸酶,简称EDNase)并研究其酶学性质.方法:采用丙酮沉淀、离子交换层析、高效液相层析、SDS-PAGE电泳,毛细管等点聚焦电泳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等方法.结果:经证实这种纯化方案的纯化倍数是137,酶得率为45.6%.EDNase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3 000.Mg2+,Mn2+和ca2+对酶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Na+则轻微的提高酶的活性.在pH 4.4~5.2的范围内EDNase酶活性稳定,其最适pH值为4.8.该酶的最适温度为37℃,在40℃范围内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EDNase的等电点为6.20.在以小牛胸腺DNA为底物的条件下,酶的Km为1.52 g/L,Vmax为4.89 mg/(mL·min).该酶可有效降解超螺旋质粒DNA,线状λ-噬菌体DNA和细菌染色体DNA,对RNA未见任何降解作用.结论:这种酶具有独特的酶学性质,不同于以往所知的脱氧核糖核酸酶.
    人增殖抑制基因(hHSG)联合热处理对结肠癌细胞系HT-29的体外诱导凋亡效应
    毋丽娜, 李志新, 卢恬, 马腾, 邱晓彦
    2008, (5):  524-527.       PMID: 18931718
    摘要 ( 2276 )   PDF (382KB) ( 8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观察人增殖抑制基因(human hyperplasia suppressor gene,hHSG)超表达联合热处理对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细胞存活及其诱导凋亡的效应.方法:首先制备复制缺陷5型腺病毒-hHSG表达载体(AdS-hHSG),然后将其在HT-29中超表达,观察Ad5-hHSG埘肿瘤细胞的热增敏效应.采用细胞计数法检测其对细胞存活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改变.结果:100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剂量AdS-hHSG与42℃加热1h联合应用后,活细胞数显著低于单用加热组和单用AdS-hHSG组(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AdS-hHSG单独作用组、单独加热组以及联合作用组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且联合作用组与单独作用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细胞周期结果显示,AdS-hHSG与42℃加热l h联合作用可明显导致HT-29细胞阻滞在G2/M期.结论:AdS-hHSG埘肿瘤细胞具有热增敏效应.
    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对心肌细胞肥大的抑制作用
    陈春蕾, 沈涛, 郑铭, 郭艳红, 朱小君, 陈光慧
    2008, (5):  528-532.       PMID: 18931719
    摘要 ( 2189 )   PDF (459KB) ( 87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线粒体融合蛋8-2(mitofusin 2,Mfn2)在心肌细胞肥大时表达的变化,及其对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的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用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10-5moL/L处理,诱导心肌细胞肥大模型.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fn2基因在肥大心肌细胞中的表达.培养的心肌细胞感染含有Mfn2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 Mfn2)或对照腺病毒Ad GFP后,给予PE刺激诱导心肌细胞肥大,采用3H-亮氨酸掺人法等方法评价过表达Mfn2对心肌肥大的影响.为了便于显示和分析,本研究将对照组的数据设为1,其他各组数据均为与对照组相比得到的相对数.结果:在PE诱导引起的肥大的心肌细胞中,细胞表面积增加约1倍(P<0.01),与不加刺激的对照组相比,心房利钠因子(atrial natriuretic fact,ANF)表达量也增加了约1倍(P<0.01),而Mfn2的mRNA水平(P<0.01)和蛋白质水平(P<0.01)均明显下降,分别为对照组的50%左右.AdMfn2转染后可检测到心肌细胞中Mfn2的过表达,与对照组Ad GFP(1.72±0.12vs2.47±0.06,P<0.05)相比过表达Mfn2能明显抑制PE引起的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量增加(0.98±0.10vs2.47±0.06,P<0.01)以及心肌细胞面积增大(1.530±0.008vs0.830±0.009,P<0.01).结论:在PE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模型中,Mfn2的基因水平与Mfn2蛋白水平表达明显降低,过表达Mfn2能抑制PE所引起的新牛大鼠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增加和心肌细胞表面积的增大.因此,Mfn2可能是参与心肌细胞肥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分子.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预后因素分析及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特征
    朱慧楠, 霍勇, 蒋捷, 张岩, 亢爱春, 何华
    2008, (5):  533-537.       PMID: 18931720
    摘要 ( 2071 )   PDF (453KB) ( 69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评价NSTEMI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特点、NSTEMI患者院内死亡及6个月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自2006年1月至2007年9月初次因NSTEMI住院的患者116例,以适合我国人群的改良简化MDRD方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eGFR<60 mE/(min·1.73 m2)和/或有3个月的慢性肾损害证据者定义为肾功能不全患者组(n=34),记录临床资料并评价院内死亡及6个月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结果: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占29.3%(34/116),与肾功能止常的患者相比,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组中年龄大、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心绞痛史者更为常见;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为Ⅲ~Ⅳ级者较多,入院时血浆纤维蛋白原高,左室射血分数低;肾功能不全患者组在住院期间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例数相对较少,冠状动脉钙化的比例高,接受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的病例少,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入院时心功能高killip分级(OR=13.12,P=0.000)是NSTEMI院内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而入院时高killip分级(OR=6.265,P=0.002)、合并肾功能不全(OR=3.545,P=0.007)是NSTEMI患者6个月不良事件发牛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肾功能不会的患者组中,高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有心绞痛史者更为常见;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为Ⅲ~Ⅳ级者较多;冠状动脉钙化的比例高.入院时心功能高killip分级是NSTEMI院内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而入院时高killip分级、合并肾功能不全是NSTEMI患者6个月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围生期宫内生长迟缓胎鼠的发育及其肝胰岛素信号转导蛋白的表达
    廖艳, 黎海芪, 邓兵, 瞿平
    2008, (5):  538-542.       PMID: 18931721
    摘要 ( 1725 )   PDF (481KB) ( 100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研究大鼠妊娠期营养不良对围生期胎鼠肝胰岛素信号转导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饥饿组雌性大鼠受孕后第1天控制进食鼍为对照组的50%至分娩,从而建立宫内生长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大鼠模型.于雌性大鼠妊娠第15、17、19、21天(E15、E17、E19、E21)取胎,称量胎鼠体重,胎盘、胎鼠肝、脑的重量,计算胎盘重/体重(placenta weight/body weight ratio,PWR)、肝重/体重(liver weight/body weight ratio,LWR),脑重/体重(brain weight/body weight ratio,BWR)的比值;RT-PCR检测E15,E17,E19,E21及生后第1天(P1)新生大鼠肝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R)、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2(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2,IRS-2)、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 inositol 3-kinase,PI3K)mRNA的表达.结果:(1)IUGR胎鼠E15时PWR低于对照组,E17后PWR逐渐增加(P<0.05);IUGR组E15胎鼠的LWR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17~E21则明显下降(P<0.05);IUGR胎鼠平均BW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IUGR胎鼠肝IRS-1 mRNA的表达在E15、E17与对照相似,E19则下降(P<0.05),并持续低表达至P1(P<0.05);E15 IUGR胎鼠肝IRS-2 mRNA的表达已显著减少,并持续到P1(P<0.05);围生期IUGR胎鼠肝IR mRNA,PI3K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1)雌性大鼠妊娠期饥饿致胎盘、胎鼠体重、肝、脑组织重量下降,以体重和肝为著,使肝重与体重比值下降而脑重与体重的比值增加,即"脑保护效应";(2)雌性大鼠妊娠期营养不良仔大鼠围生期肝胰岛素信号转导蛋白IR mRNA、PI3K mRNA的表达尚未明显受损;但IRS-1 mRNA和IRS-2mRNA呈低水平表达,可能与其生长迟缓及成年期胰岛素抵抗有关.
    组织芯片技术检测DNA甲基转移酶1、人白细胞DR抗原α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吕文平, 董家鸿, 石爽, 黄志强, 郭德玉
    2008, (5):  543-547.       PMID: 18931722
    摘要 ( 2039 )   PDF (538KB) ( 7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ar carcinoma,HCC)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 1,DNMT1)、人白细胞DR抗原α(HLA-DRα)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991年1月至2002年6月实施根治性肝切除、经病理证实的具备完整临床和随访资料的234例HCC患者,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43~158.8个月[(30.04±26.61)个月],将患者的HCC石蜡组织制备成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检查采用Envision二步法,统计软件分析DNMT1和HLA-DRα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结果:HCC组织中DNMT1的阳性表达率为27.4%(64/234),其阳性表达与门静脉癌栓、甲胎球蛋白(AFP)水平、TNM分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与淋巴结侵犯无明显相关(P0.05).HCC组织中HLA-DRα的阳性表达率为39.3%(92/234),HLA-DRα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侵犯、TNM分期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P<0.05),与门静脉癌栓、AFP水平等无明显相关(P0.05).DNMT1表达阳性的患者术后的中位存活时间为6.87个月,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是(38.89±6.63)%、(19.92±5.48)%、(17.58±5.31)%;DNMT1表达阴性患者的中位存活时间为40.33个月,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80.0±3.32)%、(51.63±4.30)%、(35.61±4.95)%(P<0.001).HLA-DRα表达阳性患者的术后中位存活时间为40.33个月,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81.01±4.41)%、(50.78±5.84)%、(38.04±6.09)%;HLA-DRα表达阴性患者的中位存活时间为12.43个月,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51.72±6.56)%、(26.44±5.91)%、(13.71±6.83)%(P<0.01).结论:DNMT1和HLA-DRα可能是影响HCC预后的重要分子,有望成为准确预测HCC预后的分子预后标记物.
    短篇论著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彭年春, 郭晓蕙, 袁振芳, 高燕明
    2008, (5):  548-550.      
    摘要 ( 1906 )   PDF (290KB) ( 75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病例报告
    特发性肺泡蛋白沉着症:3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牟向东, 聂立功, 王广发, 阙呈立, 李海潮
    2008, (5):  551-554.       PMID: 18931723
    摘要 ( 1587 )   PDF (464KB) ( 96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综述
    非小细胞肺癌干细胞研究进展
    曹宝山, 任军
    2008, (5):  555-555.       PMID: 18931724
    摘要 ( 1597 )   PDF (299KB) ( 104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微信公众号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编辑出版:《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主  编:詹启敏
编辑部主任:曾桂芳
国内刊号:CN 11-4691/R
国际刊号:ISSN 1671-167X
邮发代号:国内2-489 国外BM283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