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0年 第5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0-10-18
全选: 合并摘要 隐藏/显示图片
  • 专家笔谈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中国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挑战及对策
    金音子, 谢铮, 赵春山, 周书铎, 尹慧, 马继炎, 黄旸木, 郭岩, 刘培龙, 郑志杰
    2020, (5):  799-80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5.001    
    摘要 ( 896 )   HTML ( 144 )   PDF (1115KB) ( 34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区环境及医务人员防护设备表面SARS-CoV-2核酸污染的检测与评价
    袁晓宁,孟庆阳,沈宁,李宇轩,梁超,崔曼,葛庆岗,李晓光,谭昆,陈茜,王晶,曾晓勇
    2020, (5):  803-808.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5.002    
    摘要 ( 1063 )   HTML ( 132 )   PDF (953KB) ( 33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武汉某定点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区内的空气、污染区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防护服表面采样,并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核酸,以明确病区内SARS-CoV-2污染程度,指导感染控制,保证医务人员安全。方法:于2020年3月11—19日,使用便携式生物气溶胶采样器WA-15采集病区内清洁区、缓冲区及污染区的空气样本,应用预湿无菌棉签涂抹法采集污染区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样本和医务人员防护服表面样本(最外层手套表面以及气管切开操作者正压呼吸防护头套和隔离衣表面),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样本中的SARS-CoV-2核酸。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对病区内工作过的医务人员行咽拭子SARS-CoV-2核酸检测,血清SARS-CoV-2 IgM、IgG抗体检测及胸部CT扫描明确医务人员COVID-19感染情况。结果:病区内90个清洁区、缓冲区及污染区空气样本,38个污染区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样本和16个医务人员防护服表面样本,均未检出SARS-CoV-2核酸。137位在病区参与COVID-19救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咽拭子SARS-CoV-2核酸检查结果均阴性,血清SARS-CoV-2 IgM、IgG抗体均阴性,胸部CT检查均无COVID-19肺部影像学表现。结论:良好的通风条件、严格环境设施消毒、正确的患者生活习惯指导以及医务人员严格手卫生,是减少隔离病房内病毒气溶胶形成、降低气溶胶含量、避免交叉感染的重要保证。面对未完全掌握的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医务人员按高级别防护是安全的。

    中国人群Hedgehog通路基因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亲源效应
    李文咏,王梦莹,周仁,王斯悦,郑鸿尘,朱洪平,周治波,吴涛,王红,石冰
    2020, (5):  809-81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5.003    
    摘要 ( 795 )   HTML ( 120 )   PDF (921KB) ( 16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索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NSCL/P)这一类常见出生缺陷的可能致病机制,在Hedgehog(HH)通路基因中(PTCH1PTCH2SHHSMO)探索基因多态性对NSCL/P的关联关系以及亲源效应(parent-of-origin effects,PoO)对NSCL/P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纳入806个中国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核心家系,对HH通路基因(PTCH1PTCH2SHHSMO)的8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TDT), 并采用对数线性模型进行亲源效应分析。家系样本来自“唇腭裂基因和交互作用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采用Plink进行TDT检验;通过R软件中的Haplin v6.2.1软件包开展亲源效应分析。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多重检验校正。结果:经过质量控制,共纳入65个SNPs进行分析,Bonferroni显著性水平为7.7×10 -4(0.05/65)。未校正P值前,关联分析发现rs4448343与NSCL/P存在关联(P=0.023), 6个单体型(rs10512249-rs4448343、rs1461208-rs7786445、rs10512249-rs4448343、rs16909865-rs10512249-rs4448343、rs1461208-rs7786445-rs12698335、rs288756-rs288758-rs1151790)与NSCL/P存在关联(P<0.05);6个单体型(rs288765-rs1233563、rs12537550-rs11765352、rs872723-rs288765-rs1233563、rs288765-rs1233563-rs288756、rs6459952-rs12537550-rs11765352、rs12537550-rs11765352-rs6971211)具有潜在的PoO效应(P<0.05)。以上结果经过多重检验校正,均无统计学意义(P>7.7×10 -4)。结论:未发现HH通路基因多态性与NSCL/P的关联,未发现HH通路基因通过PoO效应影响NSCL/P发病风险。

    WNT代谢通路相关基因与中国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发病风险的交互作用
    王梦莹,李文咏,周仁,王斯悦,刘冬静,郑鸿尘,李静,李楠,周治波,朱洪平,吴涛,胡永华
    2020, (5):  815-82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5.004    
    摘要 ( 814 )   HTML ( 26 )   PDF (908KB) ( 14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数据,从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方面探索WNT代谢通路相关基因在中国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on-syndromic oral clefts,NSOC)发生风险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样本来自“唇腭裂基因和交互作用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在中国地区募集的806个非综合征型唇裂合并或不合并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NSCL/P)核心家系和202个非综合征型单纯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palate,NSCP)核心家系。通过收集研究对象的DNA样本和问卷调查获得基因型数据和母亲孕期环境暴露信息,利用此GWAS数据,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由R软件中的trio软件包完成。经过Bonferroni多重检验校正后,统计学检验的显著性阈值均设为P<3.47×10-4结果:经过数据质量控制后,NSCL/P核心家系和NSCP核心家系各纳入7个基因上的14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位点进入分析。在NSCL/P和NSCP家系中,分别有三对SNPs交互作用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P<3.47×10-4):rs7618735(WNT5A)与rs10848543(WNT5B),rs631948(WNT11)与rs556874(WNT5A)以及rs631948(WNT11)与rs472631(WNT5A);rs589149(WNT11)与rs4765834(WNT5B),rs1402704(WNT11)与rs358792(WNT5A)以及rs1402704(WNT11)与rs358793(WNT5A)。此外,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分析未发现显著结果。结论:未发现WNT代谢通路相关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在NSCL/P和NSCP发病风险中的作用,但WNT代谢通路相关基因可能通过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影响NSOC的发病风险。

    纳米二氧化钛亚急性经口暴露对大鼠氧化/抗氧化生物标志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周迪,陈章健,胡贵平,阎腾龙,龙昌茂,冯慧敏,贾光
    2020, (5):  821-82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5.005    
    摘要 ( 997 )   HTML ( 19 )   PDF (2010KB) ( 11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估纳米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 TiO2)亚急性经口暴露对大鼠肝、小肠、大肠及血液等组织、脏器氧化/抗氧化生物标志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4只4周龄清洁级Sprague Dawley(SD)雄性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4组,每组6只,以纳米TiO2每日灌胃,染毒剂量分别为0、2、10和50 mg/kg体质量,持续28 d。记录大鼠进食量、体质量和异常表现等一般情况,末次染毒后禁食12 h,取大鼠腹主动脉血,离心收集血清,取肝、小肠、大肠组织制备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及微板比色法测定氧化/抗氧化生物标志: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总巯基(total mercapto, T-SH)、氧化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disulfide, GSSG)和丙二醛(malomdialdehvde, MDA);测定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组大鼠体质量、进食量、脏器系数均未见明显差异,血清、肝、小肠、大肠中GSH、GSH-Px、T-SH和IL-6无显著改变。与各自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SOD活性显著上升,中、高剂量组小肠中GSSG浓度显著升高,低、高剂量组肝MDA浓度显著升高,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肝TNF-α浓度显著升高。结论:纳米TiO2亚急性经口暴露可造成大鼠血液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增加,肝和小肠氧化产物增加,肝脏炎性因子水平增高,肝对纳米TiO2经口暴露毒性最为敏感,随后依次为小肠和血液组织,大肠最不敏感。

    食管胃流出道梗阻患者的病因及不同亚组食管动力特点分析
    王琨,徐志洁,葛颖,夏志伟,段丽萍
    2020, (5):  828-83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5.006    
    摘要 ( 922 )   HTML ( 10 )   PDF (1786KB) ( 17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食管胃流出道梗阻(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outlet obstruction,EGJOO)患者的病因,探讨不同亚型EGJOO患者临床及食管动力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因各种症状接受高分辨率食管压力测定的患者,筛选EGJOO患者。分析EGJOO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病因,依据病因将患者分为解剖异常性EGJOO组(anatomic EGJOO,A-EGJOO)和功能性EGJOO组(functional EGJOO,F-EGJOO)。比较两组患者间症状、食管动力参数的差异,将差异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差异参数鉴别两个亚组患者的诊断效力。结果:EGJOO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胸痛/胸骨后不适(30.63%),其次为吞咽困难(29.73%)及反酸烧心(27.03%)。原发病因中最常见的为非糜烂性反流病(36.04%),其次为反流性食管炎(17.12%),其他病因包括食管胃交界部良、恶性病变,有部分患者为结缔组织病(6.31%)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2.70%), 19例患者(17.12%)经完善研究流程后未发现明确病因。A-EGJOO患者的食团内压明显高于F-EGJOO患者[6.80 (5.20, 9.20) mmHg vs. 5.10 (3.10, 7.60) mmHg, P=0.016],以食团内压为标准,ROC曲线下面积为0.637(P=0.016),当食团内压≥5.15 mmHg时,其从EGJOO中鉴别出A-EGJOO的敏感度为78.60%、特异度为50.70%。结论:EGJOO患者的常见症状为胸痛、吞咽困难,常见的病因除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胃交界部各类良、恶性病变外,还存在食管胃交界部腔外病变及非消化道疾病等原发病因。在食管动力特点上,A-EGJOO患者的食团内压高于F-EGJOO患者,在EGJOO亚型的鉴别诊断中,食团内压具有一定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由于ROC曲线下面积小于0.7,作为鉴别诊断指标的意义有限。

    全外显子组测序和目标序列靶向捕获测序在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基因诊断中的差异
    柳小珍,李莹莹,杨丽萍
    2020, (5):  836-84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5.007    
    摘要 ( 909 )   HTML ( 15 )   PDF (5268KB) ( 25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比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和目标序列靶向捕获测序检测中国遗传性视网膜变性(inherited retinal dystrophies,IRDs)患者致病基因变异的差异。方法:收集182例IRDs家系,所有先证者均接受系统的眼科检查和必要的全身检查,采集患者及家属血样并提取基因组DNA。按照就诊的时间顺序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91例接受WES,另一组91例应用本课题组设计并定制的“遗传性眼病基因诊断芯片” (hereditary eye disease enrichment panel,HEDEP)进行IRDs致病基因外显子区域靶向捕获测序。对候选致病基因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并对家系成员进行共分离分析,使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对拷贝数变异进行验证,针对二代测序捕获效率低的区域如RPGR ORF15区,应用Sanger 测序补充检测。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和分子病理学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 and the Association for Molecular Pathology,ACMG/AMP)制定的《ACMG/AMP基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将检测到的所有基因变异进行分类,本文只包含“致病的”、“可能致病的”的基因变异,不包含“意义不明确的”、“可能良性的”和“良性的”基因变异。结果:应用HEDEP确诊的家系共51例,阳性率为56.04%(51/91);应用WES确诊的家系共30例,阳性率为33.00%(30/91);总阳性率44.51%(81/182)。平均测序深度以及测序覆盖度方面,HEDEP优于WES,此外HEDEP具有检测拷贝数变异潜力。本研究共检测到29个IRDs基因的致病突变,最常见的致病基因为USH2AABCA4RPGR,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11.54%(21/182)、6.59%(12/182)、3.85%(7/182);共发现43个新的致病突变,并检测到6例家系携带RPGR ORF15区的突变。结论:针对临床确诊的IRDs病例,HEDEP较WES能获得更高的基因诊断阳性率和更精确的诊断结果,可作为IRDs基因诊断的首选方法,WES可作为其他基因诊断方法的补充手段。同时,本研究丰富了IRDs致病基因的突变频谱,为将来IRDs基因诊断、遗传咨询和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不同血清型腺相关病毒载体转染小鼠视网膜后的表达效率
    胡双,杨丽萍
    2020, (5):  845-85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5.008    
    摘要 ( 1186 )   HTML ( 22 )   PDF (2423KB) ( 23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不同血清型腺相关病毒 (adeno-associated virus,AAV) 载体介导的外源基因在视网膜中的表达效率, 同时比较AAV载体和两种眼科常用启动子组合后转染小鼠视网膜的表达效率高低,为视网膜色素变性基因治疗选择合适的AAV载体与启动子提供依据。方法:AAV病毒根据衣壳蛋白不同可分为不同血清型,本课题选取视网膜疾病基因治疗中常用的AAV2/2、AAV2/5、AAV2/8和AAV2/9四种血清型AAV载体,并以绿色荧光蛋白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作为报告基因,用GFP的表达强度判断AAV载体介导的外源基因在视网膜中的表达效率。AAV载体纯化后滴度为1.00×10 13 mg/L,注射1 μL至C57BL/6J小鼠视网膜下腔, 于2周取眼球做成冰冻切片,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 GFP在小鼠视网膜各层的表达情况。选取在感光细胞内特异性表达最强的AAV2/8于第4周取眼球冰冻切片继续观察是否能持续稳定表达。随后选取眼科基因治疗最常用的广谱启动子CMV和由CMV增强子与鸡β-肌动蛋白启动子组成的CAG启动子,并构建AAV2/8-GFP-CMV和AAV2/8-GFP-CAG两种不同启动子的病毒载体注射至视网膜下腔,于2周取眼球做成冰冻切片,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不同启动子的AAV2/8在小鼠视网膜各层的表达情况。结果: 注射AAV-GFP后未见典型的术后细菌感染及明显免疫反应。AAV2/2、AAV2/5、AAV2/8和AAV2/9四种血清型AAV载体视网膜下腔注射2周后,AAV2/8和AAV2/9在小鼠视网膜的GFP绿色荧光明显,说明这两种AAV载体转染小鼠视网膜后的表达效率高,而在这两种血清型中,AAV2/8的GFP绿色荧光主要集中在感光细胞内,AAV2/9 在视网膜全层均有表达,说明AAV2/8对视网膜感光细胞特异性更强。对AAV2/8的进一步实验表明在视网膜下腔注射4周后小鼠视网膜的GFP绿色荧光明显,说明AAV2/8载体介导的外源基因能在体内稳定表达。使用CMV启动子时GFP在感光细胞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均有表达,而使用CAG启动子时GFP主要在感光细胞表达。结论:视网膜下腔注射AAV病毒载体可在视网膜细胞内稳定表达报告基因;AAV2/2、AAV2/5、AAV2/8和AAV2/9四种血清型AAV载体中,AAV2/8和AAV2/9在视网膜表达能力最强,AAV2/8对视网膜感光细胞特异性最好;CMV和CAG两种启动子,CAG启动子对感光细胞特异性更高。

    线粒体DNA 8344 A>G突变导致的MELAS/MERRF/Leigh重叠综合征
    候越,赵旭彤,谢志颖,袁云,王朝霞
    2020, (5):  851-85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5.009    
    摘要 ( 1334 )   HTML ( 19 )   PDF (4637KB) ( 37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线粒体DNA 8344 A>G(m.8344A>G)是肌阵挛性癫痫伴破碎红纤维(mitochondrial myoclonus epilepsy with ragged-red fibers,MERRF)综合征的常见致病突变,报道1例罕见的由m.8344A>G突变引起的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酸中毒和卒中样发作/肌阵挛性癫痫伴破碎红纤维/Leigh(mitochondrial encephalopathy,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 /MERRF/Leigh,MELAS/MERRF/Leigh)重叠综合征。方法:随访观察1例线粒体病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高通量测序及Sanger测序对其线粒体基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性,25岁,6岁后出现运动耐力差;10岁时因偏侧视野缺损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示枕叶卒中样病灶,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示病灶内乳酸峰升高;后患者认知功能逐渐减退;12岁出现行走不稳、意向性震颤,以及四肢肌阵挛发作;21岁因意识障碍入院,多次行头颅MRI示双侧壳核后部、丘脑及中脑对称性异常信号且范围逐渐扩大,并出现额叶多发卒中样病灶,经改善代谢、抗癫痫和物理康复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24岁时复查MRI示双侧基底节及丘脑异常信号范围缩小,中脑病灶消退。肌肉病理活检可见破碎红纤维(ragged-red fibers,RRF)。PCR-PFLP检测患者血液DNA发现存在m.8344A>G突变,二代测序显示其突变比例为90%,且未发现其他线粒体DNA位点致病突变。患者母亲的血液亦存在低比例m.8344A>G突变。结论:报道了m.8344A>G可导致MELAS/MERRF/Leigh重叠综合征,该例患者扩展了m.8344A>G的表型谱。

    CMTM5基因与冠心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发生风险
    刘滕飞,林涛,任利辉,李广平,彭建军
    2020, (5):  856-86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5.010    
    摘要 ( 701 )   HTML ( 14 )   PDF (2994KB) ( 13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成员5 (CKLF-like marvel transmembrane domain containing member, CMTM5)基因与冠心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 ISR)发生风险及该基因对人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 ECs)增殖和迁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住院治疗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的冠心病患者,共计124例,采用光学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并进行血小板高反应性分组;冠脉造影术明确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发生;RT-PCR法测定CMTM5基因表达;构建CMTM5基因过表达、敲减及对照组内皮细胞系,采用细胞计数法、MTT法、Brdu掺入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ECs增殖能力,刮伤和Transwell实验检测ECs迁移能力,Western-blot检测信号通路表达。结果: CMTM5基因在血小板高反应性(high on aspirin platelet reactivity,HAPR)组表达量为非血小板高反应性(no-high on aspirin platelet reactivity,No-HAPR)组表达量的1.72倍(P<0.05)。HAPR组ISR发生率为25.8%(8例), No-HAPR组ISR发生率为 9.7%(9例), HAPR组患者ISR的发生率高于No-HAPR组的发生率(P=0.04,OR=2.95,95%CI:1.16~7.52),表明该基因与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风险显著相关(P<0.05)。CMTM5基因过表达抑制ECs增殖和迁移能力(P<0.05), 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该基因对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调控作用。结论:CMTM5基因与冠心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事件发生风险可能存在相关性,CMTM5基因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调控ECs增殖和迁移。

    经左胸前外侧微创冠脉搭桥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
    许志锋,凌云鹏,崔仲奇,赵鸿,宫一辰,傅元豪,杨航,万峰
    2020, (5):  863-86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5.011    
    摘要 ( 918 )   HTML ( 14 )   PDF (21097KB) ( 15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估经左胸前外侧微创冠脉搭桥术(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MICS CABG)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成的经左胸前外侧微创冠脉搭桥术患者作为实验组(MICS CABG组),同期收集接受常规正中开胸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off-pump coronary aortic bypass grafting, OPCABG)患者,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按照年龄、性别、左心室射血分数、体重指数、冠脉血管病变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史、慢性阻塞性肺病史与接受MICS CABG的患者进行1 ∶1配对作为对照组(OPCABG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临床资料及近中期随访结果。结果:MICS CABG组共入选85例患者,其中男性68例(80.0%),女性17例(20%),平均年龄(63.8±8.7)岁;OPCABG病例451例,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出85例作为对照组(OPCABG组),匹配后两组基线水平一致(P均>0.05)。MICS CABG 组平均搭桥(2.35±0.83)支/例,对照组平均(2.48±0.72)支/例(P=0.284),MICS CABG组无中转正中开胸者,两组均无中转体外循环手术。MICS CABG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术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 MACCE)发生率[1.17%(1/85) vs. 3.52%(3/85)]、二次手术率[2.34%(2/85) vs. 3.52%(3/85)]、术后新发心房纤颤率[4.70%(4/85) vs. 3.52%(3/85)]及新发肾功能不全率[1.17%(1/85) vs. 0%(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ICS CABG组手术时间较OPCABG组长[(282.8±55.8) min vs. (246.8±56.9) min, P<0.05],但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16.9±7.8) h vs. (29.6±15.9) h]、术后监护病房住院时间[(29.3±20.8) h vs. (51.5±48.3) h]及住院时间[(18.3±3.2) d vs. (25.7±4.2) d]均较短(均P<0.05)。术后冠脉造影检查,MICS CABG组总体桥血管通畅率(A+B级)为 96.5%。术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MACCE累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1/85) vs. 3.61%(3/83), P>0.05]。结论:经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安全可行,近中期随访结果良好,MICS CABG出院更早,恢复更快。

    关节镜下改良outside-in穿刺缝合技术修复半月板撕裂的中期临床随访
    刘中砥,许庭珉,党育,张殿英,付中国
    2020, (5):  870-87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5.012    
    摘要 ( 706 )   HTML ( 11 )   PDF (9263KB) ( 16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利用腰椎穿刺针结合outside-in缝合技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因半月板撕裂采用关节镜下利用腰椎穿刺针结合outside-in缝合技术治疗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纳入病例95例,男36例,女59例;年龄16~77岁,平均(46.79±18.07)岁;左侧53例,右侧42例,致伤原因包括运动、扭伤等。根据Barrett标准判断半月板临床愈合情况,采用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膝关节磁共振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及康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95例患者随访时间22~36 个月,平均(28.32±3.98)个月。根据Barrett标准,90例(94.7%)患者获得半月板临床愈合。对比术前与术后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关节活动度和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手术部位感染、关节周围血管神经损伤、线结反应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关节镜下腰椎穿刺针结合outside-in缝合技术治疗半月板前角及体部撕裂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临床效果满意,可能是治疗半月板前角及体部撕裂的有效办法。

    短期头盆环牵引配合手术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临床疗效
    徐贝宇,漆龙涛,王宇,李淳德,孙浩林,王诗军,于峥嵘,赵耀,刘龙龙
    2020, (5):  875-88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5.013    
    摘要 ( 856 )   HTML ( 19 )   PDF (3348KB) ( 27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短期头盆环牵引配合手术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5年1月—2018年5月应用一期头盆环牵引配合二期手术治疗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集到病例24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28.8±10.0)岁(12~48岁)。分别测量牵引前、一期牵引后及矫形手术后身高、脊柱侧凸Cobb角、脊柱后凸Cobb角,比较患者牵引前、牵引后及手术后的身高、脊柱侧凸Cobb角和脊柱后凸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24例患者牵引时间(2.5±1.1)周(1~5周), 牵引前及牵引后身高分别为(141.7±11.2) cm(116~167 cm)和(154.1±9.5) cm(136~176 cm), 牵引后身高增加值为(12.4±4.6) cm(4~20 cm), 牵引后身高与牵引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前、牵引后及手术后脊柱侧凸Cobb角分别为104.9°±35.0°(25°~158°)、64.8°±21.0°(19°~92°)、39.3°±17.0°(10°~70°), 牵引后及手术后脊柱侧凸Cobb角与牵引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位牵引矫形率为37.2%±10.9%(11.9%~51.2%),冠状位总矫形率为61.9%±12.6%(26.9%~79.0%)。牵引前、牵引后及手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分别为106.9°±29.2°(54°~163°)、63.1°±17.1°(32°~92°)、39.0°±16.8°(10°~68°), 牵引后及手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与牵引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矢状位牵引矫形率为40.0%±10.7%(16.7%~55.5%),矢状位总矫形率为64.3%±10.7%(49.0%~87.5%)。结论:一期短期头盆环牵引配合二期手术是治疗重度脊柱侧凸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临床矫形效果满意。

    北京某高校医学院师生营养知信行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王双佳,王婷婷,王军波
    2020, (5):  881-88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5.014    
    摘要 ( 759 )   HTML ( 24 )   PDF (936KB) ( 24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北京某高校医学院在校师生膳食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师生营养观念、开展学校营养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北京某高校医学院在职教师,一、二年级硕士研究生,一、二年级博士研究生和一至三年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等比例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师生样本,以电子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KAP)评分影响因素。结果:北京某高校医学院师生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为(5.7±1.5)分;营养知识知晓率为57.3%。营养态度平均得分为(8.3±3.0)分;营养行为平均得分为(5.1±2.0)分。总体营养KAP平均得分为(19.1±4.6)分。其中教师得分(19.9±5.2)高于学生得分(18.9±4.5),女性得分(19.5±4.5)高于男性得分(18.4±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博士研究生的营养态度、营养行为得分及KAP总分均高于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P<0.01)。结论:北京某高校医学院在校师生营养态度较为端正,营养知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营养行为上尚有一些不合理之处。性别、身份、学位是影响营养知信行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学校应积极开展营养教育宣传,提高师生营养知识,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助力健康中国行动建设。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陈伟钱,戴小娜,余叶,王沁,梁钧昱,柯旖旎,易彩虹,林进
    2020, (5):  886-89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5.015    
    摘要 ( 916 )   HTML ( 19 )   PDF (932KB) ( 18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ögren’s syndrome,pSS)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ALD)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2月至2017年12月住院的pSS患者,比较pSS伴或不伴ALD两组间的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差异。结果:共纳入203例pSS患者,其中合并ALD者68例(自身免疫性肝炎31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37例),不合并ALD者135例。两组间年龄、性别比例、口干、眼干、疼痛、乏力、淋巴结肿大、涎腺肿大、皮疹、肺部病变、肾脏受累等临床表现,其他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和血管炎)的发生率,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滴度,抗干燥综合征A抗体(Sjögren’s syndrome A antibody,SSA)、SSA52、抗干燥综合征B抗体(Sjögren’s syndrome B antibody,SSB)阳性率,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SS合并ALD的患者病程较短、抗线粒体-M2抗体 (anti-mitochondrial M2 antibody, AMA-M2)和抗着丝点抗体阳性率高,IgG、IgM水平高,C3水平低,血细胞减少,肝脏相关血清学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肝硬化的比例增加,死亡事件明显增多(死亡率13.24% vs. 2.96%, P=0.013),预后更差。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SS合并ALD的患者出现死亡事件的不良因素为肝硬化、EULAR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性指数评分(the EULAR Sjögren’s syndrome disease activity index,ESSDAI)和总胆红素水平。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合并ALD的患者生存率低于对照组。结论:pSS合并ALD的患者病情更重、死亡事件发生率高,需要临床重视并加强对症治疗。

    Semaphorin 3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的水平及意义
    郭倩, 马晓旭, 高辉, 石连杰, 钟昱超, 谢琳峰, 邵苗, 张学武
    2020, (5):  892-89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5.016    
    摘要 ( 714 )   HTML ( 10 )   PDF (980KB) ( 26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Semaphorin 3A(Sema3A)的水平,分析Sema3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70例SLE患者、50例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SS)患者、19例脾功能亢进(hypersplenism,HS)患者及150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血清中Sema3A的水平,收集患者及健康对照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主要为患者的血常规及骨髓穿刺活检结果。根据是否合并血小板减少及血小板减少是否缓解,将SLE患者分为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组(41例)、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缓解组(28例)及SLE未合并血小板减少组(101例)。根据是否合并血小板减少,将SS患者分为SS合并血小板减少组(18例)及SS未合并血小板减少组(32例)。将28例进行骨髓穿刺活检的SLE患者,根据骨髓象结果从骨髓增生情况方面将其分为骨髓增生正常组(19例)和增生减低组(9例),从巨核细胞成熟方面将其分为有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组(8)和无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组(20例)。比较各组Sema3A水平差异,并分析各组患者血清Sema3A水平与血小板的相关性及不同骨髓象间血清Sema3A的水平。结果: (1)SLE患者血清Sema3A水平较HC显著降低[(3.84±2.76) μg /L vs. (6.96±2.62) μg/L,P<0.001],SS患者血清Sema3A水平亦较HC显著降低[(4.35±3.57) μg/L vs. (6.96±2.62) μg/L,P<0.001],HS患者血清Sema3A水平较HC也明显降低[(5.67±2.26) μg/L vs. (6.96±2.62) μg/L,P=0.041]。(2)SLE患者血清Sema3A水平较SS患者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4±2.76) μg/L vs. (4.35±3.57) μg/L,P=0.282],SLE患者血清Sema3A水平与HS患者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4±2.76) μg/L vs. (5.67±2.26) μg/L,P=0.006]。(3)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组Sema3A水平显著低于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缓解组[(1.28±1.06) μg/L vs. (3.83±2.65) μg/L,P<0.001]和SLE未合并血小板减少组[(1.28±1.06) μg/L vs. (4.87±2.60) μg/L,P<0.001],而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缓解组与SLE未合并血小板减少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3±2.65) μg/L vs. (4.87±2.60) μg/L,P=0.123]。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组患者Sema3A水平与SS合并血小板减少组患者相比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8±1.06) μg/L vs. (1.68±1.11) μg/L,P=0.189]。(4)相关性分析显示SLE患者的Sema3A水平与血小板显著相关(r=0.600,P<0.001), SS患者的Sema3A水平与血小板亦呈明显的正相关(r=0.573,P<0.001),但HS患者与Sema3A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P=0.393)。(5)血清Sema3A在骨髓增生正常和减低的SLE患者,及有和无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SLE患者中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ema3A在多种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疾病中水平普遍下降,SLE患者血清Sema3A水平显著降低,并与血小板呈明显正相关,在SS患者中亦可得出类似结论,提示Sema3A与结缔组织病的血小板减少相关。

    类风湿关节炎不同分类标准的多中心临床比较
    罗采南,李正芳,武丽君,陈海娟,杨春梅,徐文晖,刘小玲,唐薇,乔平,热娜·白合提亚
    2020, (5):  897-90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5.017    
    摘要 ( 965 )   HTML ( 10 )   PDF (891KB) ( 16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验证并比较早期类风湿关节炎(early rheumatoid arthritis, ERA) 分类标准与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ACR)和2010年ACR/欧洲抗风湿联盟(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EULAR)制定的分类标准在ERA患者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在4所医院中入选年龄≥16岁、病程≤1年、存在≥1个关节肿痛的关节炎患者,观察指标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ERA的诊断经2名风湿病专科医师根据临床症状、用药情况、影像学检查进行临床诊断。结果: (1)共纳入关节炎患者325例,男性98例(30.15%), 女性227例(69.85%),平均年龄(47.53±14.44)岁,中位病程5(2, 8)个月。最终诊断为ERA 236例,非ERA 89例 (Non-ERA,包括骨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未分化关节炎、脊柱关节炎等)。(2) ERA标准的敏感性为87.29%,特异性为84.37%,敏感性高于1987年ACR标准 (χ2=43.641,P<0.001), 与2010年ACR/EULAR标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446,P=0.593);特异性低于1987年 ACR年标准 (χ2=4.891, P=0.027),与2010年ACR/EULAR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44,P=1.000)。(3)在病程≤3个月和病程≤6个月关节炎患者中,ERA分类标准敏感性分别为81.71%、86.79%,均高于1987年ACR标准 (χ2=7.131,P=0.008和χ2=22.015,P<0.001), 与2010年ACR/EULAR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20,P=0.755和χ2=0.473,P=0.491), 3个标准的特异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 3种分类标准与临床诊断存在一致性,其中ERA标准、2010年ACR/EULAR标准与临床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0.6)。3种分类标准间一致性比较结果提示,ERA标准与2010年ACR/EULAR标准间一致性较好(Kappa=0.836)。结论:ERA分类标准在ERA诊断中的敏感性高于1987年ACR分类标准,与2010年ACR/EULAR年标准相当,3种标准间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A标准在病程≤3个月的极早期关节炎中仍可识别出RA患者。

    沙利霉素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苏雷震,陈洁,李显,季平
    2020, (5):  902-90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5.018    
    摘要 ( 823 )   HTML ( 25 )   PDF (2309KB) ( 13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沙利霉素(salinomycin)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沙利霉素对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培养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CAL-27,将1、2、4、8、16、32 μmol/L沙利霉素和1.25、2.5、5、10、20、40、80 μmol/L顺铂与CAL-27细胞共同培养,24 h和48 h后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沙利霉素和顺铂对CAL-27细胞增殖的影响;0、2、4、8 μmol/L沙利霉素和0、5、10、20 μmol/L顺铂与CAL-27细胞共培养48 h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沙利霉素和顺铂对CAL-27细胞周期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AL-27细胞中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ysteine-containing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s-3,Caspase-3)、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9(cysteine-containing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s-9,Caspase-9)、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修复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Akt)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 (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的表达。结果:CCK-8实验表明沙利霉素和顺铂均能显著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CAL-27细胞增殖,且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和药物浓度依赖性,但是相对于临床一线化疗药物顺铂而言,沙利霉素对CAL-27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更加显著(P<0.001)。细胞周期检测表明,与加入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的对照组相比,8 μmol/L沙利霉素与CAL-27细胞共同培养48 h后,细胞休眠期/DNA合成前期的CAL-27细胞比例明显升高(40.40%±1.99% vs.64.46%±0.90%,P<0.05), DNA合成期和DNA合成后期/有丝分裂期的CAL-27细胞比例出现降低(24.32%±2.30% vs.18.73%±0.61%,P<0.05,35.01%±1.24% vs.16.54%±1.31%,P<0.05);顺铂对CAL-27细胞周期没有特异性改变。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沙利霉素在上调CAL-27细胞中Caspase-3和 Caspase-9蛋白表达(P<0.05)的同时下调PARP、Akt和p-Akt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相对于顺铂而言,沙利霉素对CAL-27细胞增殖有更强的抑制作用,并且能将口腔鳞状细胞癌CAL-27细胞周期阻滞在细胞休眠期/DNA合成前期,同时能够诱导CAL-27细胞发生凋亡,这一机制可能和Akt/p-Akt 信号通路相关。

    树脂冠修复乳前牙的临床效果评价
    陈小贤,钟洁,闫文娟,张红梅,姜霞,黄芊,薛世华,刘星纲
    2020, (5):  907-91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5.019    
    摘要 ( 854 )   HTML ( 18 )   PDF (24406KB) ( 16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价对活髓乳前牙复面洞和多面洞龋坏采用Strip crowns透明成形冠进行复合树脂全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12月接受全身麻醉下牙齿治疗,且因乳前牙复面洞或多面洞龋坏需行树脂全冠修复的患儿。术中使用选择性酸蚀技术、Universal Bond粘接剂、3M Z350树脂制作全冠。术后6、12和18个月复查,由非治疗医师采用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标准进行单盲评价。结果:共有127例儿童的418颗牙齿纳入统计,年龄为1.17~5.75岁(平均3.22岁),其中70例男性,57例女性。树脂冠6个月时的保留率为97.8%,12个月时的保留率为93.6%,18个月时的保留率为89.2%。18个月时共有28颗(6.7%)树脂冠完全脱落,17颗(4.1%)部分脱落,4颗(1.0%)树脂冠发生继发龋,6颗(1.4%)牙齿出现牙髓感染。修复体外观及邻接关系恢复较好,色泽协调性佳,可明显改善美观。93.1%的树脂冠牙龈健康,有29颗(6.9%)牙龈轻度红肿。有47颗(11.2%)树脂冠因菌斑堆积出现颜色变化,抛光可去除着色。树脂冠脱落主要与进食咬物相关。结论:树脂冠是修复乳前牙大面积龋坏和多面洞龋坏的较好方式,功能运动是导致脱落的重要原因。由于制作树脂冠技术敏感性高,需要儿童全程配合,更适用于年龄较大且可配合的儿童以及接受镇静或全身麻醉的儿童。

    湖南韶山地区儿童口腔卫生干预效果评价
    张子一,夏斌,徐明明,李毅萍,唐瞻贵,陈泳清
    2020, (5):  913-918.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5.020    
    摘要 ( 643 )   HTML ( 10 )   PDF (1066KB) ( 9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湖南韶山地区3~12岁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评价以社区为单位的口腔卫生宣教、含氟涂料应用等活动对改善地区儿童口腔健康的作用。方法:调查采用整群抽样,选取湖南省韶山市不同经济发展区域的3所幼儿园及2所小学,分别于2014年12月以及2016年9月对3~12岁的幼儿园及在校儿童进行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并在此期间给予干预措施,分别比较两次普查中3~6岁及6~12岁儿童的平均软垢指数、龋均、患龋率,同时将5岁及12岁的儿童作为代表人群,单独比较其平均软垢指数,乳、恒牙龋失补牙数,患龋率,并比较12岁儿童的第一恒磨牙患龋率。结果:2014年及2016年的调查分别纳入儿童992名、896名,分别比较3~6岁以及6~12岁儿童,均显示2016年普查所得的软垢指数均数及乳牙龋失补牙数显著小于2014年,而恒牙龋失补牙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4年及2016年普查的5岁儿童分别为173名和179名,两者的乳牙龋失补牙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0);两年调查的12岁儿童分别为65名和104名,两者的乳牙龋失补牙数及恒牙龋失补牙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33,P=0.171)。两年调查的第一恒磨牙患龋率分别为36.9%和2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1)。结论:含氟涂料的应用合并口腔健康教育可以显著降低湖南韶山地区3~12岁儿童的乳牙龋失补牙数并显著改善口腔卫生状况,恒牙龋失补牙数、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及12岁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率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外放疗后复发唾液腺癌
    于焕斌,伍文杰,吕晓鸣,石妍,郑磊,张建国
    2020, (5):  919-923.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5.021    
    摘要 ( 905 )   HTML ( 11 )   PDF (1101KB) ( 18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 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外放疗后复发唾液腺癌的临床应用与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7月至 2016年7月收治的43例接受外放疗或手术联合外放疗后头颈部唾液腺癌复发患者,按照头颈部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方案(每天1次,每次1.8~2.0 Gy,每周照射5 d)计算本组患者既往累积放射治疗剂量:7例患者50 Gy以下,26例患者50~60 Gy,4例患者60~70 Gy,6例患者80 Gy以上(80~120 Gy)。患者末次外放疗至局部复发时间间隔为4~204个月,中位时间间隔为48个月。43例患者中,25例单纯行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18例行手术切除后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近距离治疗的处方剂量为100~140 Gy。术后随访观察,统计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评价毒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2.5~149.0个月),其中,腺样囊性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2.5~112.0个月),黏液表皮样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5~149个月)。1、3和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6.5%、48.8%和42.7%,生存率分别为88.0%、56.7%和45.8%,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8.3%、45.4%和38.1%。单纯粒子近距离治疗组与手术切除后粒子近距离治疗组在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放疗反应Ⅰ/Ⅱ级2例,Ⅲ级及以上3例;晚期放疗反应Ⅰ/Ⅱ级8例,Ⅲ级及以上3例;Ⅲ级及以上放疗反应发生率为7%。结论: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为治疗外放疗后复发唾液腺癌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在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的前提下提高了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三维图像融合技术评价上颌全牙列种植固定修复前后的鼻唇软组织形态变化
    郝柯屹,罗佳,邸萍,郭厚佐,沈惠丹,刘焱萍,张宇,林野
    2020, (5):  924-93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5.022    
    摘要 ( 851 )   HTML ( 8 )   PDF (3416KB) ( 25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利用面部与义齿三维(three dimensional,3D)图像融合方法评估全牙列种植固定修复前后鼻唇区软组织形态变化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的上颌无牙颌患者共12例(女性4例、男性8例),平均年龄(54.82±5.50)岁(45~62岁)。于上颌植入4~6枚种植体,6个月后为患者佩戴全牙列固定义齿,捕捉患者佩戴义齿前后的3D面相及义齿形态数据。将三维数据置于同一坐标系中,对义齿和软组织标志点进行测量,分别比较各标志点[左口角点(cheilion left, CHL)、右口角点(cheilion right, CHR)、左唇峰点(crista philtri left,CPHL)、右唇峰点(crista philtri right, CPHR)、上唇缘点(labrale superius, LS)、鼻下点(subnasale, SN)、口裂正中点(stomion,STO)、上中切牙点(upper incisor, UI)、义齿上边缘顶点(F-point, F)]的位移量及标志点间线距[人中长度(SN-LS)、双唇峰间距(CPHR-CPHL)、口裂宽(CHR-CHL)、上唇红高度(LS-STO)]变化。结果:义齿与软组织拟合后,义齿上边缘顶点与鼻下点直线距离(F-SN)三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检验显示该方法可重复性好,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为0.983 (95%CI:0.957~0.995)。佩戴义齿后,软组织各标志点均发生前徙变化,鼻底区域变化最小,SN前后方向上的位移为(0.61±0.44) mm,LS前后向位移为(3.12±1.38) mm。在垂直方向上,SN、LS、CPHL、CPHR均向上移动,STO、CHL、CHR向下方少量移动。除SN-LS略微减小外,CHR-CHL、CPHR-CPHL、LS-STO均增大(P<0.01)。SN与F、LS与UI的Z轴坐标值均呈现高度相关(r=0.904 3、r=0.958 4)。结论:三维面像与义齿图像融合方法可重复性好,经该方法检测,义齿与软组织标志点的前后向位移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

    生物活性玻璃预处理对牙本质粘接界面耐久性的影响
    李秋菊,宫玮玉,董艳梅
    2020, (5):  931-93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5.023    
    摘要 ( 741 )   HTML ( 9 )   PDF (6232KB) ( 17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 BG)预处理对维持牙本质粘接界面耐久性的作用。方法:选取30颗无龋坏第三磨牙,去除冠部釉质制备牙本质平面,随机均分对照组、BG组、三偏磷酸钠(sodium trimetaphosphate, STMP)-聚丙烯酸(polyacrylic acid, PAA)-BG组(S-P-BG组)。各组均使用35%(质量分数)磷酸酸蚀牙本质样本,BG组再使用0.5 g/L BG涂擦酸蚀后的牙本质样本;S-P-BG组先使用5%(质量分数)STMP、5%(质量分数)PAA浸泡酸蚀后的牙本质样本1 min,再使用0.5 g/L BG涂擦牙本质样本。各组样本使用3M Single Bond 2粘接剂及3M Z350XT复合树脂粘接,并制备微拉伸柱状样本,每颗牙的柱状样本按时间随机分为24 h、1个月、3个月组。各组样本保存在37 ℃人工唾液(artificial saliva, AS)中相应时间后,进行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扫描电镜下观察粘接断裂界面形貌。另选取27颗无龋坏第三磨牙制备牙本质平面,随机分为对照组、BG组、S-P-BG组,并按上述分组处理牙本质样本,再使用含0.1%(质量分数)罗丹明B的3M Single Bond 2粘接剂完成粘接。去除样本牙根暴露髓腔,并保存在 37 ℃ AS中24 h、1个月、3个月后,髓腔内放置0.1(质量分数)荧光素钠溶液染色1 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粘接界面形态及混合层微渗漏。结果:AS中浸泡24 h、1个月后,3组微拉伸粘接强度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泡3个月后,S-P-BG组微拉伸粘接强度为(36.91±7.07) MPa,高于对照组粘接强度(32.73±8.06) MPa,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对照组、BG组3个月的微拉伸粘接强度较24 h呈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P=0.017,BG组P=0.01);S-P-BG组3个月微拉伸粘接强度较24 h粘接强度[(37.99±7.98) MPa]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24 h粘接断裂面,3组均未见明显矿化;1个月、3个月后,BG组、S-P-BG组的粘接界面可见矿物质形成,S-P-BG组无明显胶原暴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对照组、BG组与S-P-BG组树脂突形成的形态及数量无明显差异;3组样本粘接24 h后粘接界面混合层均有渗漏,3个月后对照组微渗漏增加,BG组和S-P-BG组混合层微渗漏减少。结论:BG预处理牙本质粘接界面能够在粘接界面形成矿物质,减少粘接混合层微渗漏;STMP、PAA 与BG共同预处理牙本质粘接界面,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牙本质粘接修复的耐久性。

    游离腓骨瓣修复重建上颌骨术后腓骨瓣位置变化
    康一帆,单小峰,张雷,蔡志刚
    2020, (5):  938-94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5.024    
    摘要 ( 688 )   HTML ( 6 )   PDF (3059KB) ( 13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腓骨瓣重建上颌骨术后腓骨瓣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初步分析影响腓骨瓣位置变化的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6年1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上颌骨腓骨瓣重建的患者,根据患者修复颧上颌支柱的方式,分为钛板支柱组和骨支柱组。使用软件将术后1周与术后1年的CT进行三维重建,对齐术后1周及术后1年的上颌骨模型,获得腓骨瓣长轴的单位方向向量,根据单位方向向量坐标计算角度改变并记录位置改变方向。结果:3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在术后1周与术后1年时,在X-Y平面上腓骨瓣长轴与X轴的夹角分别为95.65°±53.49°和95.53°±52.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X-Z平面上的夹角分别为 96.88°±69.76°和95.33°±6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7)。钛板支柱组和骨支柱组用于修复牙槽突的腓骨瓣长轴在X-Y平面上的角度变化分别为3.23°±3.93°、1.94°±1.78°,在X-Z平面上的角度变化分别为 6.02°±9.89°、3.27°±2.3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X-Y平面上用于修复前牙牙槽突、后牙牙槽突、颧上颌支柱的腓骨瓣长轴变化分别为3.13°±3.78°、2.56°±3.17°、5.51°±4.39°,后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在X-Z平面上分别为4.94°±4.75°、5.26°±10.25°、6.69°±6.52°,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腓骨瓣主要的位置偏移方向均为向内侧、上方偏移。结论:术后1年与术后1周相比,腓骨瓣在矢状平面上的位置发生了显著性变化,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变化不明显;腓骨瓣位置的改变主要以向内侧、上方偏移为主。

    异色牙瓷贴面修复的遮色效果
    薛盛豪,王宇轩,许桐楷,姜婷
    2020, (5):  943-94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5.025    
    摘要 ( 1062 )   HTML ( 16 )   PDF (6516KB) ( 37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优选异色牙瓷贴面的遮色修复方法,研究不同厚度、不同透光度瓷贴面及组织面遮色涂层、遮色树脂水门汀粘固等处理方式对瓷贴面颜色的影响。方法:选取完整上颌中切牙4颗进行瓷贴面基牙预备,制作颜色为Vita A2的3种厚度(0.8 mm、1.0 mm、1.2 mm)和两种透明度(高透、低透)的热压铸造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贴面各3个,共计72个瓷贴面。再将其中3颗牙冠表面涂色,模拟重度氟斑牙、重度四环素牙和重度异色死髓牙。用3种不同的试粘固用树脂水门汀糊剂(透明无色、不透明遮色、黄色)将每个贴面分别暂时粘固到相应牙面,用比色板和电子比色仪对每个瓷贴面的表面颜色(明度、饱和度、色相)进行比色和记录。将0.8 mm厚高透瓷贴面的组织面烧结遮色瓷涂层后粘固,再次进行比色并分析各遮色处理后颜色的差距。结果:瓷贴面厚度每增加0.2 mm,平均降低1个明度单位,饱和度变化不明显,与粘接剂种类无关。当瓷贴面厚度减小至0.8 mm时,即便使用低透瓷块,其遮色效果也不明显。透明树脂水门汀和黄色水门汀的遮色效果差,而遮色树脂水门汀可以降低平均2个明度单位,饱和度也有下降。组织面遮色涂层可以达到均匀一致,之后无论用何种颜色的树脂水门汀,其明度和饱和度均下降至2M1~2M1.5水平,对于不同异色牙有稳定的遮色效果。结论:对于变色牙的瓷贴面修复,加厚瓷贴面对于恢复自然透光度和色泽最为有效,也可使用组织面遮色涂层和遮色树脂水门汀来降低灰度和提高亮度。

    放大镜和显微镜对口腔修复医生体位的人体工程学影响
    刘晓强,廖宇,杨洋,周建锋,谭建国
    2020, (5):  948-95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5.026    
    摘要 ( 780 )   HTML ( 15 )   PDF (6520KB) ( 32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放大镜和显微镜对口腔修复医生贴面牙体预备时体位的影响,从人体工程学角度对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选择20名口腔修复医生进行前瞻性、单盲、自身对照试验。研究过程中不告知受试者研究的试验假设和真实目的,每人依次在常规视野下(空白对照组)、2.5倍头戴式放大镜下(放大镜组)和8倍医用显微镜下(显微镜组)在仿头模内完成右上中切牙开窗型贴面牙体预备,试验过程中拍摄医生的侧面和正面体位照片。贴面牙体预备完成后,由医生本人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自身体位进行主观评分,由两名专家利用侧面和正面体位照片按照“改良口腔医生体位评分表”对医生的体位进行专家评分。结果:空白对照组、放大镜组和显微镜组的主观评分分别为4.55±1.96、7.90±1.12、9.00±0.92,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家评分分别为16.38±1.52、15.15±1.30、13.60±0.88,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专家评分在躯干前后向位置(1.33±0.41、1.03±0.11、1.00±0.00)、头颈前后向位置(2.75±0.38、2.13±0.36、1.23±0.38)、肘关节位置(1.38±0.43、1.40±0.45、1.13±0.22)和肩部高度(1.43±0.41、1.23±0.34、1.13±0.28)这4项评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头颈前后向位置和肘关节位置方面,放大镜组与显微镜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大镜和显微镜均能改善口腔修复医生牙体预备时的体位,其中显微镜的效果更好,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二者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猪小肠黏膜下层海绵的制备及促成骨作用
    王梅, 李博文, 王思雯, 刘玉华
    2020, (5):  952-958.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5.027    
    摘要 ( 800 )   HTML ( 15 )   PDF (8512KB) ( 12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制备并通过体外实验评价一种新型猪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 SIS)海绵的基本性能,建立动物模型评价其体内促成骨能力。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SIS海绵,通过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和孔径大小,比重法检测孔隙率和吸水率,万能力学试验机测试其机械性能,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评估其生物相容性。通过建立比格犬动物模型评价其体内促成骨作用,将3只比格犬前磨牙拔牙窝共计18个位点随机分为3组,放置SIS海绵作为SIS海绵组、放置Bio-Oss骨粉并覆盖Bio-Gide膜作为阳性对照组,不做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组,术后分别于4周和12周取材行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 Micro-CT)检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估SIS海绵的促成骨效果。结果:SIS海绵的平均孔径为(194.90±30.39) μm,孔隙率为92.31%±0.24%,吸水率为771.50%±40.90%,压缩弹性模量为(2.20±0.19) kPa。细胞增殖-毒性检测结果显示SIS海绵不会影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早期增殖,Micro-CT结果显示术后4周时SIS海绵组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 BV/TV, 52.81%±3.21%)和阳性对照组(58.30%±9.36%)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38.65%±4.80%,P <0.05),SIS海绵组骨密度[bone mineralized density, BMD, (887.09±61.02) mg/cm3]、阳性对照组[(952.05±132.78) mg/cm3]和空白对照组[(879.29±74.27) mg/cm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周时SIS海绵组BV/TV(47.89%±3.59%)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60.57%±6.56%, P <0.05),与空白对照组(42.99%±2.54%)差异无统计学(P >0.05),SIS海绵组BMD[(1047±89.95) mg/cm3]和阳性对照组[(1101.37±98.85) mg/cm3]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890.36±79.79) mg/cm3,P <0.05]。结论:SIS海绵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在犬拔牙窝成骨早期(4周)能提高新生BV/TV,在犬拔牙窝成骨后期(12周)可提高新生BMD,具有潜在促成骨应用前景。

    技术方法
    光磁双模态探针钆-[4,7-双-羧甲基-10-(2-荧光素硫脲乙基)-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基]-乙酸络合物合成方法的改进
    盛荟,梁磊,周童亮,贾彦兴,王彤,袁兰,韩鸿宾
    2020, (5):  959-963.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5.028    
    摘要 ( 726 )   HTML ( 3 )   PDF (1004KB) ( 9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改进光磁双模态分子探针钆-[4,7-双-羧甲基-10-(2-荧光素硫脲乙基)-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基]-乙酸络合物(Gd-DO3A-EA-FITC)的合成及纯化方法。方法: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DOTA)经过取代反应、水解反应、偶联反应、与金属络合反应,合成Gd-DO3A-EA-FITC。结果:改进了Gd-DO3A-EA-FITC的合成路线,分别通过取代反应、水解反应、偶联反应、络合反应得到了光磁双模态分子探针,该反应总收率为34.6%,与原路线(18.0%)相比,总收率增加,各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和质谱分析法鉴定后结果正确。改进后的路线避免了取代反应不易控制的缺点,且在纯化分离方面,将载样量少、成本高的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纯化改进为载样量多、简便易操作的柱色谱。结论:改进后的路线改善了反应条件的可控性,并且使化合物纯化分离过程变得更加简易,同时使总收率明显提升。光磁双模态探针可同时将活体磁共振成像与离体光学成像相结合,实现光磁双重同步检测,使二者的检测结果相互验证。可将光磁双模态分子探针应用于脑结构及其功能相关研究,并且经静脉途径给药后可以对脑肿瘤进行研究,因此在脑肿瘤和脑血管相关疾病的药物治疗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锥度固位结合数字化技术在后牙连续多牙种植即刻修复中的应用
    罗佳,张宇,崔宏燕,祝宁,沈惠丹,邸萍,林野
    2020, (5):  964-97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5.029    
    摘要 ( 708 )   HTML ( 3 )   PDF (3300KB) ( 21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价口内扫描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加工(computer-assisted design/computer-assisted manufacturing, CAD/CAM)技术结合锥度固位方式在种植即刻修复连续多牙缺失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的连续多个后牙缺失的患者,在种植体植入即刻安放预成锥度固位帽,通过口内扫描制取数字化印模,以CAD/CAM技术制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临时联冠,临时联冠戴入后即刻负重;6个月后更换为CAD/CAM技术制作的氧化锆永久联冠,临时冠及永久冠戴入时分别拍摄平行投照牙片。通过种植体和修复体存留率、种植体颈部边缘骨水平变化、种植体和修复体并发症等指标评价临床效果,永久修复前用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 量表评价患者对即刻修复的满意度。结果:共计10例患者(男4例,女6例,平均55.5岁)纳入本研究,共植入34枚种植体,分别制作14件即刻PMMA修复体和14件永久氧化锆修复体,观察时间4~14个月;种植体及修复体存留率100%,种植体颈部骨水平在种植即刻为(1.06±0.97) mm,即刻修复后6个月时为(0.96±0.82) 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内所有种植体和修复体均未发生并发症;患者满意度VAS评分87.2。结论:对于连续多牙缺失,在种植即刻以数字化流程制作,并结合锥度固位方式的联冠修复体,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病例报告
    低剂量阿德福韦酯致Fanconi综合征和低磷骨软化症1例及文献回顾
    孙雯,李昂,张俊清,袁振芳
    2020, (5):  975-97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5.031    
    摘要 ( 829 )   HTML ( 4 )   PDF (7421KB) ( 15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短篇论著
    3例肾尤文肉瘤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治
    毕海,黄毅,马潞林,陆敏,张树栋,张洪宪
    2020, (5):  985-98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5.033    
    摘要 ( 591 )   HTML ( 10 )   PDF (4911KB) ( 11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微信公众号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编辑出版:《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主  编:詹启敏
编辑部主任:曾桂芳
国内刊号:CN 11-4691/R
国际刊号:ISSN 1671-167X
邮发代号:国内2-489 国外BM283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