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0年 第5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0-08-18
全选: 合并摘要 隐藏/显示图片
  • 专家笔谈
    雄激素剥夺治疗相关心血管疾病的机制与临床对策
    徐涛,韩敬丽,姚伟娟
    2020, (4):  607-60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4.001    
    摘要 ( )   HTML ( )   PDF (113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肾盂癌保留肾脏的内镜手术策略
    邱敏,郝一昌,肖春雷,马潞林
    2020, (4):  610-613.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4.002    
    摘要 ( )   HTML ( )   PDF (6365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著
    血浆游离型甲氧基肾上腺素类物质检测正常的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
    刘鹭,田杰,吴恺,高莹,张争,张俊清,郭晓蕙
    2020, (4):  614-62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4.003    
    摘要 ( )   HTML ( )   PDF (998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散发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 and paraganglioma,PPGL)患者中血浆游离型甲氧基肾上腺素类物质(metanephrines,MNs)正常者的临床特点,MNs已作为PPGL的首选检测方法在临床中广泛应用,MNs正常的PPGL较少见。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20年1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泌尿外科手术,病理确诊为PPGL的散发患者共104例,所有患者均有术前血浆游离型MNs检测结果,其中8例(7.69%)MNs正常。回顾MNs正常患者的就诊原因,临床表现,术前检测血浆游离型MNs、3-甲氧基酪胺(3-methoxytyramine, 3-MT)、血儿茶酚胺和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A, CgA)的结果,影像学表现,术前诊断,术前用药准备,术中血压波动情况及肿瘤组织病理学特点,并与同期MNs升高的PPGL患者相比较。对MNs正常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结果: MNs正常的8例PPGL患者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多汗(3/8)、腰腹痛(3/8)、头痛(2/8)、心悸(2/8)和疲乏(2/8)。对比MNs正常组和升高组患者的其他生化检验结果,血3-MT、儿茶酚胺诊断阳性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CgA诊断阳性率在MNs正常组显著下降(2/5 vs.41/43,P=0.005)。两组患者增强CT出现典型表现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8例MNs正常患者中,6例因明确的PPGL既往史,或典型的症状及CT表现,3-MT、CgA升高,PET-CT阳性等原因诊断为PPGL,2例误诊为无功能腺瘤或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全部MNs正常患者均应用α受体阻滞剂术前准备,其中1例出现术中平均动脉压<60 mmHg。8例术后随访的中位时间为1.5(0.5~4.5)年,增强CT检查均未见新发肿瘤证据。2例MNs正常患者术后复查3-MT和(或)CgA降至正常。结论: 对于出现PPGL典型症状的肾上腺或腹膜后肿瘤患者及有PPGL既往史患者,MNs检测正常不能作为排除PPGL的充分依据。血3-MT、儿茶酚胺、CgA及影像学检查或对PPGL的诊断有帮助。怀疑MNs正常的PPGL患者推荐应用α受体阻滞剂术前准备,但应避免过量。MNs正常患者的术后随访应重点监测术前阳性的生化指标。

    14例恶性潜能未定的前列腺间质肿瘤病例分析
    刘毅,刘志坚,沈棋,吴静云,范宇,李德润,虞巍,何志嵩
    2020, (4):  621-62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4.004    
    摘要 ( )   HTML ( )   PDF (2756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恶性潜能未定的前列腺间质肿瘤(stromal tumor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STUMP)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20年4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诊治的14例STUMP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7~78岁(平均54岁), 病程1~180个月(平均46个月)。以排尿困难、尿路刺激症状为主要表现,直肠指诊可提示前列腺肿物,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正常或轻度升高,经直肠超声及磁共振提示前列腺肿瘤或前列腺增生结节。结果: 3例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2例仅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9例经病理明确诊断后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或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镜下观察前列腺间质细胞过度增生,呈梭形细胞,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像少见。免疫组织化学检查,PSA均为阴性,波形蛋白均为阳性,CD34及孕激素受体多呈阳性,Ki67阳性指数为1%~20%(平均6%)。病理诊断为恶性潜能未定的前列腺间质肿瘤。随访时间10~96个月(平均65个月), 失访2例,死亡1例,9例术后未见复发,2例因局部复发而多次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结论: STUMP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可通过前列腺穿刺活检获得病理学诊断;早期发现确诊,结合临床制定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穿刺活检单针阳性的前列腺癌手术策略选择及经验总结
    郝一昌,颜野,张帆,邱敏,周朗,刘可,卢剑,肖春雷,黄毅,刘承,马潞林
    2020, (4):  625-63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4.005    
    摘要 ( )   HTML ( )   PDF (912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穿刺活检单针阳性的前列腺癌患者行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协助选择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经直肠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单针阳性并且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共计53例,患者年龄(69.7±6.9)岁(54~81岁)。穿刺前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为(9.70±5.24) μg/L(1.69~25.69 μg/L),前列腺体积为(50.70±28.39) mL(12.41~171.92 mL),穿刺Gleason评分6分、7分和≥8分者分别为39例(73.6%)、11例(20.8%)和3例(5.7%),临床分期T1期、T2期和T3期者分别为6例(11.3%)、44例(83.0%)和3例(5.7%)。按年龄、术前PSA水平、穿刺Gleason评分、单针肿瘤占穿刺组织百分比和临床分期等因素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结果: 术后Gleason评分6分、7分和≥8分者分别为 20例(37.7%)、21例(39.6%)和10例(18.9%),另有2例(3.8%)为pT0;病理分期T0期、T2a期、T2b期、T2c期和T3期者分别为2例(3.8%)、9例(17.0%)、2例(3.8%)、29例(54.7%)和11例(20.8%);11例(20.8%)手术切缘阳性,10例前列腺包膜外侵犯(18.9%),1例(1.9%)精囊侵犯。术后肿瘤呈多灶状分布42例(79.2%),双侧分布37例(69.8%)。与术前穿刺Gleason评分比较,术后Gleason评分下降3例(5.7%), 不变28例(52.8%),升级20例(37.7%),其中有2例(3.8%)为pT0;与临床分期比较,术后病理分期下降2例(3.8%),不变10例(18.9%),升级41例(77.4%)。根据术后病理分为微灶癌组(n=8)和非微灶癌组(n=45), 经比较,两组单针肿瘤占穿刺组织百分比(≤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而年龄、前列腺体积、术前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rostate special antigen density,PSAD)和术前穿刺Gleaso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穿刺活检判断癌灶位于尖部的方法,假阴性率41.4%(12/29),假阳性率 50.0%(12/24)。实际清扫淋巴结和保留性神经的病例,与根据术后病理再次判断方案选择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单针肿瘤占穿刺组织百分比≤5%是前列腺微灶癌的预测因素。37.7%病例发生病理分级升级和77.4%病例发生病理分期升级,选择手术方案(如性神经保护、淋巴结清扫、尖部的处理等)时,需要综合分析肿瘤危险度分层、列线图预测因素、多参数磁共振成像以及术中情况等多因素。

    等离子针状电极在经尿道近输尿管口膀胱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附16例报道)
    王田,洪欣,王晓峰
    2020, (4):  632-63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4.006    
    摘要 ( )   HTML ( )   PDF (17859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等离子针状电极在经尿道近输尿管口膀胱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例接受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切除的近输尿管口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基底部距离输尿管口1 cm以内者7例,其中侵犯输尿管口者2例,距输尿管口1~2 cm者9例。全部研究对象术前均明确诊断并除外手术禁忌,采用等离子针状电极对肿瘤进行整块切除,将全部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术后行规律灌注治疗并随访。对手术时间、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出血量、输尿管导管或双猪尾管留置情况、术后肾积水发生率、肿瘤临床分期、复发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6~57 min,平均(32.6±11.8) min,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闭孔神经反射及围手术期出血。术中肿瘤切除前需要预置输尿管导管7例,术后继续留置输尿管导管4例,更换留置双猪尾管3例。术后病理提示所有肿瘤均为尿路上皮癌,其中低级别9例、高级别7例;病理分期:Ta期10例、T1期5例、T2a期1例,所有肿瘤基底部及侧切缘均为阴性。所有患者接受3~56个月的随访,平均(26.0±18.1)个月,无1例出现上尿路积水和肿瘤复发。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可以整块切除膀胱肿瘤,减少闭孔神经反射并有效保护输尿管口结构,是一种治疗近输尿管口膀胱肿瘤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Allium覆膜金属输尿管支架长期留置治疗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的初期临床经验及随访结果
    董文敏,王明瑞,胡浩,王起,许克新,徐涛
    2020, (4):  637-64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4.007    
    摘要 ( )   HTML ( )   PDF (4231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长期留置Allium覆膜金属输尿管支架治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的初期临床经验及随访结果。方法: 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及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例(10侧)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患者,均采用Allium覆膜金属输尿管支架长期留置的方式进行输尿管狭窄的治疗。收集患者术前肾脏B超下肾盂宽度评估肾积水、手术前后肌酐及尿素氮、围手术期是否出现全身感染等手术相关和支架管相关并发症。出院后第1、3、6、12个月和之后每年复查血肌酐、尿素氮、超声下肾盂宽度,并通过尿路造影及泌尿系腹部X线检查观察支架位置和形态有无变化。回顾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和随访资料,观察统计患者的支架长期通畅率、并发症发生率、肾功能变化和肾积水情况。使用t检验或者秩和检验比较术前-末次随访的配对样本计量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中有6例(7侧)输尿管-回肠流出道吻合口狭窄,2例(3侧)输尿管-回肠原位新膀胱吻合口狭窄。5例患者术前长期留置输尿管单J管,平均留置时间为(20.6±8.8)个月,平均更换频率为(3.6±1.3)个月/次。术前肾脏超声检查平均肾盂宽度为(26.5±9.1) mm。6例患者采用逆行置入方式成功留置Allium输尿管支架,2例患者采用双镜联合、顺逆行结合的方式成功置入支架;围手术期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患者平均随访9.8个月,所有患者在末次随访时均保持Allium支架和输尿管通畅,未进行过更换或移除;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的平均肾盂宽度和平均尿素氮均显著降低[(26.5±9.1) mm vs. (13.4±2.5) mm,P=0.008;(11.6±2.3) mmol/L vs. (10.2±2.2) mmol/L,P=0.017)],而平均血肌酐和血红蛋白均无明显差异(P>0.05);未见输尿管再梗阻、支架管移位等支架管相关并发症。结论: Allium覆膜金属输尿管支架长期留置可用于治疗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可以保持相对长期的通畅率,有助于保护肾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精囊镜技术治疗射精管不全梗阻性少弱精子症:8例报道
    王宏斌,赵连明,洪锴,毛加明,刘德风,林浩成,姜辉
    2020, (4):  642-64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4.008    
    摘要 ( )   HTML ( )   PDF (1571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精囊镜技术治疗射精管不全梗阻性少弱精子症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3—9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男科采用精囊镜射精管扩张技术治疗8例射精管不全梗阻性少弱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行精液分析,激素测定,经直肠超声、盆腔MRI等检查。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实施手术,术后1年随访评估手术疗效。对于手术前后的参数改变采用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29岁,所有患者均行经尿道射精口探查切开术,平均手术时间32 min,术前经直肠超声检查提示射精管囊肿或苗勒管囊肿(Mullerian duct cyst)6例,前列腺钙化、双侧精囊扩张1例。盆腔MRI检查显示右侧精囊最大横径平均为33.60 mm (24.63~42.28 mm),左侧精囊最大横径平均为32.85 mm (25.91~44.89 mm),最大前后径平均为27.99 mm (21.36~33.12 mm),精囊腺管最大宽度平均为10.53 mm (5.93~19.39 mm)。患者中射精管囊肿5例、合并精囊出血2例、苗勒管囊肿1例。术后6个月复查精液量为(2.64±0.80) mL、精子密度为(49.76±8.50)×106/mL、(a+b级)精子活率为(25.76±6.48)%,分别较术前的(1.46±0.50) mL、(28.78±5.17)×106/mL和(2.88±0.93)%有明显改善(P<0.05)。2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随访时配偶自然受孕,8例患者术后未见逆行射精、尿失禁或直肠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精囊镜射精管扩张治疗射精管不全梗阻性少弱精子症技术可行,是治疗射精管不全梗阻性少弱精子症安全、有效的手段,但由于研究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且精囊镜术中的不确定性,仍需要大样本长时间随访研究以进一步证实。

    耻骨会阴联合切口后尿道吻合术治疗复杂男性骨盆骨折后尿道离断
    王建伟,满立波,徐啸,刘振华,何峰,黄广林,翟建坡,周宁,李玮
    2020, (4):  646-65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4.009    
    摘要 ( )   HTML ( )   PDF (6910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耻骨会阴联合切口耻骨整块切除后尿道吻合治疗复杂男性骨盆骨折后尿道离断(pelvic fracture urethral distraction defect, PFUDD)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耻骨会阴联合切口后尿道吻合术治疗的复杂PFUDD患者17例,其中合并尿道直肠瘘2例(11.8%)、尿道会阴皮肤瘘1例(5.9%)。既往经会阴后尿道吻合失败6例(35.3%),其中2例(11.8%)为2次开放手术失败;尿道扩张治疗3例(17.6%);内切开治疗1例(5.9%)。所有患者均采用经耻骨会阴联合切口整块切除耻骨再行后吻合尿道。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年龄35.5(21~62)岁,尿道狭窄的长度平均5.5 (4.5~7.0) cm,手术时间平均190 (150~260) min,平均术中估计失血460 (200~1 200) mL。术后局部伤口感染4例(23.5%),下肢静脉血栓1例,患者平均随访27 (7~110)个月。术后平均尿流率22.7 (15.5~40.7) mL/s,合并尿道直肠瘘、尿道会阴瘘等均治愈。1例患者拔管后2周出现尿线变细及尿频、尿急等泌尿系感染症状,行膀胱镜检查示吻合口处狭窄,给予内切开并留置尿管2周,术后随访排尿通畅。本组17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4.1%(16/17)。结论: 耻骨会阴联合切口后尿道吻合术治疗复杂男性PFUDD效果明确,成功率为94.1%。此类手术损伤大、耗时长、术后并发症高,适合在区域性尿道修复重建中心开展。

    吲哚菁绿在复杂上尿路修复手术中的应用
    黄炳伟,王杰,张鹏,李喆,毕泗成,王强,岳才博,杨昆霖,李学松,周利群
    2020, (4):  651-65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4.010    
    摘要 ( )   HTML ( )   PDF (9239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在复杂上尿路修复手术中的使用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10月收治的7例复杂输尿管狭窄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7岁(24~57岁)。右侧输尿管狭窄5例,其中3例为上段狭窄,2例为放疗所致多处长段狭窄;左侧输尿管狭窄2例,其中1例为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1例为上段狭窄。3例为初次修复手术,4例为二次手术。7例患者均行经腹途径的腹腔镜手术,吲哚菁绿溶液于术中经肾造瘘管注入患侧输尿管,通过近红外光腹腔镜辅助辨认输尿管狭窄段。7例患者中,2例行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Institute of Urology, Peking University,IUPU)改良回肠代输尿管术,2例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再吻合术,2例行阑尾补片右侧输尿管成形术,1例行舌黏膜补片左侧输尿管成形术。结果: 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均使用近红外光ICG显影腹腔镜辅助完成输尿管狭窄段的定位及分离。平均手术时长187 (135~300) min,平均分离病变输尿管时间为18 (15~27)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0 (15~200) mL。1例回肠代输尿管患者术后出现发热,抗生素治疗后好转。7例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日7 (6~10) d,所有患者均无Clavien-Dindo Ⅲ~Ⅳ级并发症出现。平均随访时间9 (6~11)个月,未见吲哚菁绿毒副反应,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个月内顺利拔除D-J管及肾造瘘管,复查泌尿系B超未见明显肾积水,泌尿系CT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CTU)示尿路通畅且肾功能良好。结论: 在近红外光腹腔镜下使用吲哚菁绿,可在复杂上尿路修复手术中辅助术者快速辨认出输尿管及其狭窄段,有利于减少手术误损伤,更好地保护输尿管血液供应,使用方法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吲哚菁绿标记的荧光实时显影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张树栋,洪鹏,王滨帅,邓绍晖,张帆,陶立元,曹财广,胡振华,马潞林
    2020, (4):  657-66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4.011    
    摘要 ( )   HTML ( )   PDF (9262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标记的荧光实时显影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由单一术者所行25例患者ICG标记的近红外荧光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通过荧光显影,精准定位肿瘤,辨认切缘,并在实时显像下完整切除肿瘤,其中1例为双肾肿瘤,共进行26例次手术。收集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范围)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男19例,女6例,年龄29~77岁,平均年龄54岁,体重指数25.4(20.0~35.4) kg/m2,肿瘤位于肾上极11个(42%)、中部6个(23%)、下极9个(35%),肿瘤大小为2.75 (1.30~5.20) cm,R.E.N.A.L评分为7.5 (5.0~10.0)。肿瘤术前临床分期:T1aN0M0 23个(88.5%),T1bN0M0 2个(7.7%),T2aN0M0 1个(3.8%)。结果: 25位患者共行26例次手术,患者术中注射ICG无过敏、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术中输血和中转开放者,所有手术切缘均阴性。手术时间为136 (50~247) min,热缺血时间为14 (7~30) min。术中估计失血量为50 (10~400) mL,住院日为5.5 (3.0~31.0) d。术后出现肾周血肿1例,尿漏1例,呼吸衰竭伴下肢静脉血栓1例,经相应治疗后均痊愈,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为4~10个月,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ICG标记的荧光实时显影技术应用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安全、有效,有助于肿瘤的精准定位和切除。

    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孤立肾肾结石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
    王明瑞,王起,胡浩,赖金惠,贺永新,熊杰,刘献辉,刘士军,许克新,徐涛
    2020, (4):  663-66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4.012    
    摘要 ( )   HTML ( )   PDF (87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孤立肾肾结石患者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4年6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PCNL治疗的22例孤立肾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以及5年以上随访资料,记录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无石率(stone free rate,SFR)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超声检查评估远期结石复发率,通过血肌酐及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评估肾功能情况。结果: 本组22例患者中,平均年龄为(50.3±11.8)岁,10例解剖性孤立肾,12例功能性孤立肾,中位结石直径为1.65(1.1~3.9) cm,全部为多发结石,包括7例鹿角形结石。术前的中位血肌酐为104.5(60.0~460.0) μmol/L,平均eGFR为(60.3±29.4) mL/min。平均手术时间为(88.2±42.0) min,各有11例单通道和双通道PCNL。术后第一天的中位血肌酐为102.0(63.0~364.0) μmol/L,平均eGFR为(58.0±25.1) mL/min,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7±5.2) d。本组有5例(22.7%)患者出现短期并发症,其中4例患者同时出现术后感染和大量出血,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出现胸膜损伤,行胸腔闭式引流后好转; 2例(9.1%)患者出现长期并发症,术后3个月发生输尿管狭窄,行球囊扩张术后好转;其余15例(68.2%)患者均未见并发症。中位随访时间为6.2(4.7~11.1)年,最近一次随访的中位血肌酐为104.0 (72.4~377.0) μmol/L,平均eGFR为(60.1±23.7) mL/min,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例(27.3%)患者出现肾功能减退。术后初始和最终SFR分别为72.7%和100%; 6.2年的随访时间内9例(40.9%)患者结石复发,复发后共进行13次取石手术,最近一次随访的SFR为63.6%。结论: 本研究目前是国内外已有报道中关于孤立肾肾结石患者PCNL术后随访时间最长的研究,超声引导下标准通道PCNL治疗孤立肾肾结石是安全有效的,可以达到理想的SFR。长期随访结果表明仍有较高的结石复发率,但术后患者远期肾功能稳定,部分患者出现轻度肾功能减退。

    经皮肾镜去石术后出血的介入治疗
    高健,胡立宝,陈尘,郅新,徐涛
    2020, (4):  667-67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4.013    
    摘要 ( )   HTML ( )   PDF (10346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在治疗经皮肾镜术后出血中的效果及失败原因。方法: 对65例伴有血液动力学改变的经皮肾镜术后出血患者行肾动脉造影,用微导管行超选择性插管,用微弹簧圈栓塞损伤动脉。若首次肾动脉造影无阳性发现,则采用以下措施以防止遗漏病灶:(1)腹主动脉造影;(2)重复肾动脉造影;(3)造瘘管走行区域肾动脉分支超选择造影;(4)保留穿刺通道,拔除肾造瘘管后造影。对肾动脉出血的造影表现进行总结,并对栓塞止血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中,造影有阳性发现的60例(62个肾脏), 均经超选择性栓塞成功止血。肾动脉造影的阳性表现包括:假性动脉瘤形成、斑片状造影剂外溢、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造影剂进入集合系统、造影剂弥散至肾被膜下。一次栓塞成功53例(55个肾脏), 成功率88.71%,两次栓塞成功率96.77%。首次栓塞失败的原因主要是遗漏病灶(4例,57.10%)和栓塞的受损血管再通(2例,28.57%)。5例患者肾动脉造影无阳性发现,经保守治疗血尿停止。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后3、6、12个月随访,均未再次出现血尿,且未发生持续、严重的肾功能损害。结论: 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是治疗经皮肾镜术后出血的有效方法,肾动脉造影遗漏病灶是造成止血失败的主要原因。

    双侧同步内镜手术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
    张军晖,蒋一航,蒋宇光,张际青,康宁
    2020, (4):  672-67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4.014    
    摘要 ( )   HTML ( )   PDF (5676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双侧同步内镜手术(simultaneous bilateral endoscopic surgery, SBES)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总结相关经验。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诊断双侧上尿路结石、接受SBES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患者人口学和临床资料,统计手术情况、清石率(stone free rate, SFR)及术后并发症。主要终点事件为SFR,次要终点事件为术后并发症。结果: 23例患者接受SBES手术,19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男性12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1.3±12.0)岁, 其中改良仰卧位手术14例,俯卧分腿位5例,两组间人口学和临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1例患者接受俯卧分腿位右侧经皮肾镜(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PCNL)和左侧多镜联合(endoscopic combined intra-renal surgery, ECIRS)碎石术,其余18例患者均接受一侧PCNL和对侧输尿管镜(retrograde intra-renal surgery, RIRS)同步手术。19例患者平均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分别为(128.7±26.5) min和(70.7±20.3) min,俯卧分腿位和改良仰卧位麻醉时间分别为(148.4±20.4) min和(121.6±25.3) min (t=-2.121,P=0.049);俯卧分腿位和改良仰卧位手术时间分别为(86.4±21.1) min和(65.1±17.4) min (t=-2.222,P=0.040),俯卧分腿位手术患者平均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显著长于改良仰卧位手术患者。肾造瘘管留置时间[俯卧分腿位和改良仰卧位分别为(2.6±0.9) d和(2.1±1.0) d,t=-0.880,P=0.391]和住院时间[俯卧分腿位和改良仰卧位分别为(6.0±2.7) d和(5.2±1.8) d,t=-0.731,P=0.47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 SFR为78.9%, 3例患者出现围手术期轻微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Ⅰ/Ⅱ), 无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Ⅲ/Ⅳ/Ⅴ)发生。结论: 开展SBES手术可在保证清石率的前提下,减少手术时间和麻醉暴露,有助于降低手术并发症风险,尤其对于一般情况较差无法耐受再次手术或长时间手术及恐惧再次手术的患者尤为重要。

    脱细胞异体补片移植阴茎增粗术后患者决策后悔分析
    张春龙,李赫,李清,白文俊,徐涛,张晓威
    2020, (4):  678-683.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4.015    
    摘要 ( )   HTML ( )   PDF (948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接受脱细胞异体补片移植阴茎增粗术(penile girth enhancement with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PGE with ADM)的患者术后决策后悔现状及潜在预测指标,为优化该类患者决策制定过程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78例在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及协作医院接受PGE with ADM手术的患者。由同一名医师在术前1周测量患者阴茎周长,并以住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 IIEF)和视觉化模拟阴茎印象评分(visualized penile image, VPI)评估患者心理负担、勃起功能和阴茎外观。所有患者于术后3个月接受随访,采用决策后悔量表(decision regret scale, DRS)评价患者决策后悔情况。应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探究决策后悔预测指标,数据使用SPSS 24.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患者平均阴茎周长为(8.29±0.30) cm,术后平均阴茎周长增至(9.46±0.29) cm(t=76.28, P< 0.01)。术后患者焦虑及抑郁子量表得分均显著下降,分别为2.8±1.3和3.0±1.2(t=19.28, P< 0.05; t=20.67, P< 0.05)。术后患者VPI平均得分增加3.7±1.1(t=30.63, P< 0.05)。用IIEF来评价勃起功能,干预前后IIEF得分无明显变化(t=1.60, P=0.11)。29例(38.2%)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决策后悔,平均DRS评分为27.6±38.2。DRS评分与VPI评分呈负相关(r=-0.348, P< 0.01), 与Anxiety 得分(r=0.760,P< 0.01)和Depression得分呈正相关(r=0.471, P< 0.01), 与IIEF量表得分不具备相关性(r=0.02, P=0.867),多因素方差分析提示年收入高(> 120 000元)和本科以上教育水平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术后决策后悔(P< 0.01)。结论: 脱细胞异体补片移植阴茎增粗术可以增加患者阴茎周长并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但术后决策后悔率相对较高。高收入、高教育水平的患者更易产生决策后悔,提示该人群在术前沟通时需要额外的决策支持。

    尿流率视觉量表的开发
    张维宇,王焕瑞,刘献辉,王涛,陈京文,孙屹然,张晓鹏,胡浩,许克新
    2020, (4):  684-68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4.016    
    摘要 ( )   HTML ( )   PDF (1047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开发尿流率视觉量表(visual uroflow scale, VUS),分析量表评分与自由尿流率检查指标的相关性,应用VUS评估排尿功能,提高临床工作效率。方法: 招募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因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LUTS)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的男性患者,进行自由尿流率检测前,患者先进行尿流率视觉量表评分。通过自由尿流率检测,获取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等数据信息,并分析其与VUS的相关性。收集124例患者信息,其中53例符合纳入标准。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VUS和自由尿流率变量以及患者年龄进行分析。结果: 大多数患者能在第一时间选择最符合自己的图,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排尿时间与VUS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62, P<0.05)。选择第3、第4幅图的患者往往排尿时间更长,提示更严重的LUTS。尿流时间与VUS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61,P<0.05),当患者选择更高的VUS分数时,意味着不管尿等待时间多长,这部分患者会花更长的时间来排尿。最大尿流率和平均尿流率均与VUS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4和-0.62,P<0.05), 提示VUS可以较准确地反映最大尿流率和平均尿流率水平。VUS与年龄呈正相关,反映排尿功能随年龄增长下降。结论: VUS能帮助临床医生初步判断患者排尿功能,患者在接受手术或药物治疗前先进行VUS评估,治疗后再进行评估,所得的量化数据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考虑到VUS方便、省时、易懂, VUS可能非常适合用于随访。

    个体化尿量控制提高泌尿肿瘤放疗期间膀胱稳定性
    王皓,姜树坤,彭冉,黄毅,王明清,王俊杰,刘承,张帆,马潞林
    2020, (4):  688-69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4.017    
    摘要 ( )   HTML ( )   PDF (870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个体化尿量控制训练模式,以个体化预期尿量为患者膀胱管控的目标,指导泌尿系统肿瘤患者主动感知膀胱容受性,提高放疗期间膀胱管控的精准度。方法: 选择2019年5月—9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25例泌尿系统肿瘤患者。放疗定位前进行憋尿训练,要求患者以个体化膀胱适度充盈为训练目的,建议最佳的膀胱容量范围200~400 mL。训练2~4周后根据患者个体化的膀胱容受性确定放疗定位条件和放疗实施时的膀胱处方体积。患者CT模拟定位时采集平扫CT图像和静脉注射造影剂后8 min图像,分别测量膀胱体积。患者治疗前自评膀胱体积接近膀胱处方体积时使用膀胱容量测量仪测量体积,治疗前行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并测量膀胱体积,治疗结束后再次使用膀胱仪测量膀胱体积。结果: 放疗前自评膀胱体积(VEVA01)与放疗前膀胱仪测量体积(VBVI01)、定位CT测量膀胱体积(VCT01)与放疗前膀胱仪测量体积(VBVI01)、定位CT测量膀胱体积(VCT01)与CBCT测量膀胱体积(VCBCT)存在相关性,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定位CT体积(VCT01)与放疗前自评膀胱体积(VEVA01)、放疗前自评膀胱体积(VEVA01)与CBCT体积(VCBCT)存在相关性,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列腺癌和膀胱癌等泌尿系统肿瘤放疗期间,在膀胱容量测量仪的辅助下尝试让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适度憋尿,个体化膀胱处方可能有利于实现放疗期间稳定的膀胱体积。

    内镜联合超声与单纯超声引导建立皮肾通道在多镜联合术中的应用
    康宁,蒋一航,蒋宇光,吴栗洋,张际青,牛亦农,张军晖
    2020, (4):  692-69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4.018    
    摘要 ( )   HTML ( )   PDF (2518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多镜联合(endoscopic combined intrarenal surgery,ECIRS)治疗上尿路结石术中内镜联合超声引导(endoscopic assisted ultrasound-guided access, EUGA)和单纯超声引导(ultrasound-guided access,UGA)建立皮肾通道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采用ECIRS治疗复杂上尿路结石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集病例53例,分析其建立皮肾通道的方法。患者全身麻醉下斜仰卧截石位实施手术,根据术中输尿管软镜能否有效观察目标肾盏并引导皮肾通道的建立分为2组,其中25例采用输尿管软镜联合超声引导,穿刺和通道扩张全过程于输尿管软镜直视下完成,28例采用单纯超声引导建立皮肾通道。对两组术前基线情况、结石大小、受累肾盏数量、肾积水比例进行统计。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手术相关数据包括手术用时,建立皮肾通道用时、通道建立重复操作比例,血红蛋白变化、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清石率等。结果: 53例多镜联合手术均成功完成,EUGA组与UGA组年龄、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UGA组与UGA组BMI分别为(29.21±3.14) kg/m2和(28.53±2.56) kg/m2,结石负荷分别为(37.68±6.89) mm和(35.53±6.52) mm,受累肾盏数量分别为 2.72±0.68和 2.86±0.71,肾积水病例所占比例分别为56.0%和46.4%,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UGA组与UGA组手术相关数据中手术用时分别为(93.0±12.2) min和(96.8±14.2) min,血色素下降分别为(6.56±2.16) g/L 和(7.54±2.64) g/L,清石率分别为92%和92.8%,住院时间分别为(5.52±0.59) d和(5.64±0.62) d,术后并发症分别为8.0%和7.2%,EUGA组血尿和泌尿系感染各1例,UGA组泌尿系感染2例,2组均无输血病例,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UGA组与UGA组建立皮肾通道用时分别为(4.0±0.7) min和(6.8±2.6) min,EUGA组用时少于UGA组(P<0.01), EUGA组无重复通道建立病例,UGA组4例出现重复通道建立,EUG组通道建立重复操作比例低于UGA组(P<0.05)。结论: 多镜联合手术中采用内镜联合超声引导建立皮肾通道安全有效,可以缩短建立皮肾通道用时,提高通道建立一次性成功率。

    窄带成像与白光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中的自身对照分析
    邱敏,徐楚潇,王滨帅,颜野,邓绍晖,肖春雷,刘承,卢剑,田晓军,马潞林
    2020, (4):  697-70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4.019    
    摘要 ( )   HTML ( )   PDF (2051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辅助白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效果,总结NBI手术经验。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就诊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患者,麻醉后行TURBT。术中先在白光下寻找膀胱肿瘤并切除,完整取出病理标本。换成NBI,寻找可疑病灶并切除,将病理标本完整取出。两组术后标本区分开分别送病理科,记录白光下病灶的数目、位置及病理诊断结果,同时记录NBI下白光残留病灶的情况。计算白光下电切后膀胱肿瘤残留的比例,评估NBI的效果。后期病例按时间顺序平均分为3组,统计各组的临床数据,观察NBI辅助白光下TURBT的学习曲线。结果: 参加研究的患者共45例,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23~89岁,平均65.2岁。4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及发生。术中发现9例为单发,36例为多发,肿瘤最大径0.5~4.0 cm,平均2.2 cm。白光下切除标本病理诊断均为尿路上皮癌,另有19例白光切除后NBI辅助下再次切除标本病理诊断阳性(42.2%)。按时间顺序将45例分为3组,每组15例,白光下切除后3组NBI的真阳性率分别为33.3%、46.7%、46.7%,假阳性率分别为60.0%、46.7%、26.7%。结论: TURBT是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有效方式,NBI是白光的有效补充,能增加膀胱肿瘤的检出率,减少术后复发。NBI光源有一定的学习曲线,随着病例的增加,NBI下假阳性率逐渐降低,而术者NBI经验丰富后,在白光下对扁平样肿瘤的辨识度也逐渐提高,白光下肿瘤切除后NBI辅助治疗肿瘤残留率降低。

    3.0T磁共振成像在接受过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膀胱癌中诊断肌层浸润的应用
    赵世明,杨铁军,许春苗,郭孝峰,马永康,陈学军,李祥,何朝宏
    2020, (4):  701-70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4.020    
    摘要 ( )   HTML ( )   PDF (3751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3.0T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在接受过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TURBT)膀胱癌中诊断肌层浸润情况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9月至2019年4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过TURBT两周后行3.0T MRI的膀胱癌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集到病例55例。由具有10年以上阅片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协商诊断,通过MRI的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ing, T2WI)和/或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判定膀胱癌是否存在肌层浸润,并与全膀胱切除术后的病理诊断相比较,评估3.0T MRI诊断膀胱癌肌层浸润情况(≥T2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纳入的 55例患者,平均年龄60.76岁(42~82岁),男性48例,女性7例。MRI检查前均接受过TURBT(其中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16例,外院39例);所有患者MRI检查和TURBT间隔时间均大于2周,所有患者均在MRI检查后1个月内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且MRI检查后至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期间未行放疗或化疗。术后病理诊断证实未见肿瘤残留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6例,其中13例分期为T1,3例分期为Ta期;肌层浸润性膀胱癌37例,其中19例分期为T2, 14例分期为T3, 4例分期为T4。放射诊断使用T2WI序列、DWI序列、T2WI+DWI序列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敏感度分别为94.59%、83.78%、91.89%,特异度分别为66.67%、77.78%、72.22%,准确度分别为85.45%、81.82%、85.45%。结论: T2WI序列拥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有利于可疑病灶的发现及定位;DWI序列可以帮助医师区分膀胱癌和瘢痕纤维化;3.0T MRI T2WI+DWI序列在接受过TURBT的膀胱癌中对诊断肌层浸润情况拥有较高的准确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术前三维影像重建在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中的应用
    郑蒙蒙,丁光璞,朱伟杰,杨昆霖,樊书菠,关豹,李新飞,蔡宇坤,张进生,李学松,周利群
    2020, (4):  705-71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4.021    
    摘要 ( )   HTML ( )   PDF (2651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术前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UPJO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集病例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中位年龄26.5 岁(四分位距23.25~38.75) 岁。40例中11例合并异位血管,14例合并肾结石,3例合并马蹄肾,肾盂成形术后再梗阻6例。40例患者均在术前对泌尿系统增强CT进行三维影像模型重构,观察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位置,以及梗阻处与血管及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依据三维重构影像结果制定手术计划。37例患者行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其中3例联合软膀胱镜取石,1例联合孙氏镜取石,1例联合输尿管切断再吻合术,3例联合马蹄肾成形术), 2例行腹腔镜下舌黏膜补片法输尿管成形术,1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结果: 术前泌尿系统增强CT图像经三维重建后,清晰显示了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处与血管及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术者依据三维重建模型可于术前清晰地观察异位血管的类型、直径、位置及走形方向,评估肾结石或其他占位的数量、大小、位置和形态,累及的肾盏数,以及在肾盂、肾盏中的解剖分布,综合分析上述信息后,对所有患者施行个体化的手术方案,4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者。平均手术时间 (129.91±37.90) min (75~273 min),平均出血量 (48.1±78.0) mL (10~400 mL),平均住院时间(5.04±1.99) d (2~10 d), 平均术后拔除引流时间 (3.8±1.4) d (2~8 d)。结论: 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UPJO治疗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辅助术者拟定手术方案具有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及应用。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护理人员防护暴露风险事件调查
    王秋,郭金玉,孙红,王泠,应菊素,刘慧鑫
    2020, (4):  711-71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4.022    
    摘要 ( )   HTML ( )   PDF (865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一线护士防护暴露风险事件现状,为管理者做好护理人员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便利选取支援武汉的308名护理人员,采用研究团队自行编制的网络问卷进行调查,通过事件回顾的方式对护理人员在防护状态下的7种防护暴露风险事件进行调查。结果: 共有304人填写了有效问卷,88.8%的护理人员接受了防护暴露风险事件预防与应对的培训。7种防护暴露风险事件中,鞋套污染、脱落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为53.6%;由于有手套的保护,手部或皮肤污染发生率相对较低,为14.1%;护士心理负担最重的防护暴露风险事件是N95口罩污染、脱落或移位,分值达8.2±2.3。单因素分析发现,支援武汉天数不同,防护风险事件发生的种类数量不同(χ2=14.562,P=0.024);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发现,男性是防护暴露风险事件发生的种类数量的独立保护因素(P=0.019)。结论: 支援武汉的一线护理人员工作中会出现防护暴露风险事件,在工作中既要指导护士防止风险事件的发生,又要指导其有效应对,从而减轻心理负担。

    《严重过敏反应急救指南》临床问题与结局指标的收集和确定
    郑航慈,李晓桐,门鹏,马翔,王强,陈耀龙,翟所迪
    2020, (4):  715-718.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4.023    
    摘要 ( )   HTML ( )   PDF (86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确定纳入《严重过敏反应急救指南》的临床问题与结局指标。方法: 由指南指导委员会7位临床医学、药学及护理学专家参考国际指南指导项目组起草、修订拟纳入指南的临床问题与结局指标初稿。临床问题分为背景问题与前景问题,其中背景问题在专家共识组共22位临床专家修订后直接纳入指南范围,前景问题与结局指标将通过三轮德尔菲法对共识组临床专家咨询形成终稿。研究在方法学家全程监督下完成,并通过分析积极系数、变异系数与分值频率等指标进行质量控制。结果: 问题征集初拟共纳入34个前景问题、6个背景问题及6个结局指标,背景问题经专家组修订后直接纳入指南。使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对前景问题与结局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分级后,最终确定28个关键前景问题及6个结局指标纳入指南范围。其中,4个结局指标为关键性结局,其余2个为重要结局,纳入的28个关键前景问题分为严重过敏反应的诊断、救治准备、救治措施及救治后的管理四个部分,另有5个重要问题和1个次要问题此次未纳入指南,供指南修订或更新时参考或讨论。研究中专家响应的积极程度高,积极系数为100%;前景问题的共识程度高,4分及以上的问卷频率均≥0.75;结局指标中,病死率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共识程度高,变异系数≤15%。结论: 在全面严谨的信息收集基础上,以德尔菲法的方式确定了需要纳入《严重过敏反应急救指南》的临床问题与结局指标为该指南的后续制定工作奠定了基础。

    妇女围受孕期叶酸服用情况及其对胎儿神经管缺陷的预防效果
    金蕾,王程,张杰,孟文颖,张佳煜,于锦慧,蔺桂银,佟明坤,靳蕾
    2020, (4):  719-72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4.024    
    摘要 ( )   HTML ( )   PDF (987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北京市妇女围受孕期服用叶酸的依从性,探索服用叶酸对胎儿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NTDs)的预防效果,分析影响叶酸服用依从性的因素,并提出改善叶酸服用依从性的对策和建议。方法: 以通州区2013—2018年92 121例分娩妇女的常规孕期保健数据和人群出生缺陷监测数据为基础,计算妇女的叶酸服用率和依从服用率(即孕前开始且规律服用率), 并分析服用叶酸与NTDs发生率的关系,同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叶酸依从服用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改善妇女围受孕期叶酸服用依从性的对策。结果: 6年间,妇女围受孕期叶酸总服用率为90.08%,有微弱上升趋势,而叶酸依从服用率仅为41.5%,且呈明显下降趋势。服用叶酸的妇女其胎儿NTDs的发生率是(5.5/万)未服用叶酸者(19.7/万)的27.9% (χ2=23.74,P<0.001),而服用单纯叶酸片和服用含叶酸的多种微量营养素的NTDs发病率未见统计学差异。母亲围受孕期补充叶酸可以减少70%的NTDs发病风险(RR=0.28,95%CI:0.16~0.49),且对无脑畸形和脊柱裂亚型均有预防效果。控制混杂因素后,本地户籍、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的妇女叶酸依从服用率高于外地户籍、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妇女(P<0.05),年龄小于25岁、孕前偏瘦或肥胖的妇女、经产妇的叶酸依从服用率低于相应对比组(P<0.05)。结论: 北京市通州区妇女围受孕期叶酸服用率较高,但服用依从性较低,妇女围受孕期未服用叶酸严重影响NTDs的预防效果。叶酸依从服用率受妇女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户籍地、产次等多种因素影响,应重点关注年龄小于25岁、体型消瘦或肥胖、文化程度较低、经产及夫妻均为外地户籍的妇女,以提高围受孕期叶酸服用的依从性,更好地发挥叶酸预防NTDs的效果。

    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第2~5跖趾关节疾病的疗效评价
    刘中砥,芦浩,袁玉松,徐海林
    2020, (4):  726-72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4.025    
    摘要 ( )   HTML ( )   PDF (4486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使用Swanson双柄硅胶假体行跖趾关节置换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引起的第2~5跖趾关节病变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应用Swanson双柄硅胶假体实施第2~5跖趾关节置换术21例,成功随访16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6.7±5.5)岁,类风湿关节炎9例,严重骨性关节炎5例,跖骨头骨软骨病2例。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和影像学检查等方法对手术前后行走及跖趾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等进行临床评价。结果: 随访时间17个月至5年,平均3.2年。Maryland足部评分:术前为(60.69±6.12)分,术后末次随访时为(88.13±5.84)分。术前跖趾关节活动度:背伸5.4°±3.1°,跖屈4.4°±2.7°;术后:背伸15.7°±4.5°,跖屈12.2°±4.3°,术后跖趾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评分:术前评分为(6.8±0.9)分,术后末次随访为(2.3±0.8)分,术后跖趾关节疼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术后评分较术前评分有显著性提高(P<0.01),优良率达到81.3%。结论: Swanson双柄硅胶假体跖趾关节置换术能够较好地缓解疼痛, 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及稳定性,维持前足正常的行走能力,是重建第2~5跖趾关节结构、恢复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但仍存在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需要进一步改进。

    能谱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
    朱巧,任翠,张艳,李美娇,王晓华
    2020, (4):  730-73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4.026    
    摘要 ( )   HTML ( )   PDF (6651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能谱CT (dual energy CT, DECT) 诊断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胸部DECT检查且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的NSCLC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集到病例57 例,两名放射科医师共同分析患者术前CT图像,将轴位图像上所有短径 (short-axis diameter, S)≥5 mm的纵隔淋巴结纳入本研究。测量淋巴结形态学参数长径(long-axis diameter, L)、S、短径与长径比值(ratio of short-axis diameter to long-axis diameter, S/L)以及能谱参数动脉期及静脉期碘浓度 (iodine concentration, IC)、标准化碘浓度 (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 NIC)、能谱曲线斜率及有效原子序数。比较转移与非转移淋巴结形态学指标及其能谱参数的差异,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出有诊断价值的参数,并生成诊断淋巴结转移的联合变量,对淋巴结S、静脉期NIC及联合变量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结果: 57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证实转移淋巴结49 枚,非转移淋巴结938 枚。CT轴位上共检出S≥5 mm纵隔淋巴结163 枚 (转移淋巴结49 枚,非转移淋巴结114 枚)。转移淋巴结的S、L及S/L均显著大于非转移淋巴结 (P<0.05), 转移淋巴结的能谱参数均显著低于非转移性淋巴结 (P<0.05)。S是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最佳单一形态学指标,ROC曲线下面积 (area under curve, AUC) 为0.752,阈值8.5 mm,灵敏度67.4%,特异度73.7%,准确率71.8%。静脉期NIC为最佳单一能谱参数,AUC为0.861,阈值0.53,灵敏度95.9%,特异度70.2%,准确率77.9%。多因素分析显示S、静脉期NIC是转移淋巴结的独立预测因子。联合S、静脉期NIC诊断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895,灵敏度 79.6%,特异度 87.7%,准确率85.3%,明显高于S (P<0.001)、静脉期NIC (P=0.037)。结论: DECT定量参数鉴别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优于形态学参数,联合S和静脉期NIC可提高术前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

    严重多发伤患者机械通气的危险因素分析
    郭辅政,朱凤雪,邓玖旭,杜哲,赵秀娟
    2020, (4):  738-74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4.027    
    摘要 ( )   HTML ( )   PDF (885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机械通气和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所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住院期间有无机械通气对患者进行分组,进一步将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通气时间是否≥7 d分成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组和非延长组。对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明确机械通气和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患者112例,其中男性82例、女性30例,中位年龄52岁(16~89岁),中位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e score,ISS)34分(16~66分)。车祸伤和坠落伤是最常见的受伤类型。使用机械通气患者62例,未使用机械通气患者50例,多因素分析表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OR=0.72,95%CI:0.53~0.92,P=0.03)、血液碱剩余(OR=0.56,95%CI:0.37~0.88,P=0.002)、肋骨骨折(OR=1.72,95%CI:1.60~2.80,P=0.012)是启动机械通气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组机械通气时间≥7 d者38例,<7 d者24例,结果显示ISS评分越高,GCS评分越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越长。结论: GCS评分、血液碱剩余和肋骨骨折是机械通气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ISS评分高和颅脑损伤重可能会延长机械通气时间,患者气管切开的发生率高。

    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轩艳,蔡宇,王啸轩,石巧,邱立新,栾庆先
    2020, (4):  743-74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4.028    
    摘要 ( )   HTML ( )   PDF (1933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 gingivalis)引起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8周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 knockout,ApoE-/-)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两组:(1)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健康对照组:8只ApoE-/-小鼠,普通饮食+PBS鼠尾静脉注射;(2)P. gingivalis感染组:8只ApoE-/-小鼠,普通饮食+P. gingivalis鼠尾静脉注射。1周3次,隔天1次,共10次。4周后处死,取心脏组织进行油红O染色,血清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主动脉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P. gingivalis 感染组较PBS健康对照组可以显著加重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增加血清中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以及氧化应激介质8-羟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表达,增加主动脉组织中IL-1β、IL-6、TNF-α、NADPH 氧化酶(NADPH oxidase,NOX)-2和NOX-4基因的mRNA水平。P. gingivalis感染后在主动脉组织中观察到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表达有增高趋势。结论: P.gingivalis感染会加速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诱导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P. gingivalis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作用机制。

    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红细胞、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影响
    郜洪宇,徐菁玲,孟焕新,和璐,侯建霞
    2020, (4):  750-75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4.029    
    摘要 ( )   HTML ( )   PDF (945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th chronic periodontitis,DM-P)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的红细胞、血小板相关指标的水平。方法: 共纳入35例DM-P患者,所有参与者均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比较基线及治疗后3个月的牙周临床指标和红细胞、血小板指标。结果: 与基线时相比,DM-P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的探诊深度[(3.370±0.601) mm vs. (2.729±0.431) mm]、出血指数[2.160 (1.550~3.410) vs. 1.420 (1.000~2.970)]、附着丧失[(3.307±1.577) mm vs. (2.990±1.587) mm]明显下降(P均<0.001),红细胞计数[(4.727±0.392)×1012/L vs. (4.825±0.394)×1012/L,P=0.010]、血红蛋白水平[(145.886±11.792) g/L vs. (149.200±12.979) g/L,P=0.007]、红细胞比容[43.40% (37.50%~48.50%) vs. 43.80% (38.50%~53.20%), P=0.003]显著增加,血小板计数[(216.714±61.900)×109/L vs. (205.886±62.051)×109/L,P=0.016]显著降低。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显著改善DM-P患者的红细胞、血小板相关指标,可能降低DM-P患者发生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复合树脂与玻璃陶瓷微拉伸粘接强度的体外研究
    唐仁韬,李欣海,于江利,冯琳,高学军
    2020, (4):  755-76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4.030    
    摘要 ( )   HTML ( )   PDF (3128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复合树脂与玻璃陶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以及树脂表面处理和老化对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制备离体牙牙本质块、树脂块及瓷试块,使用树脂水门汀粘固。根据粘固底物(牙本质与瓷或树脂与瓷)、不同树脂表面处理以及是否温度循环老化进行分组。对照组为牙本质与瓷粘固(A1、A2组);实验组为树脂与瓷粘固,对树脂表面不处理(B1、B2组)或分别进行以下处理,即甲基丙烯酸酯单体(C1、C2组)、硅烷化(D1、D2组)、粗化(E1、E2组)、抛光(F1、F2组)处理后再与瓷粘固。将粘固后的试块切为长方体试件,试件制备后即刻(A1~F1组)或经温度循环后(A2~F2组)测试微拉伸粘接强度。扫描电镜观察试件断面形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老化前后,未经表面处理的树脂与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B1 (30.02±3.85) MPa,B2 (26.83±3.14) MPa]均高于牙本质与瓷[A1 (20.55±4.51) MPa,A2 (12.94±0.69) MPa](P<0.05)。与未行表面处理(B1、B2组)相比,经表面处理后树脂与瓷(C1~F1、C2~F2组)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树脂与瓷粘固,可获得不低于牙本质与瓷的粘接强度,对树脂进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处理、硅烷化、粗化或抛光等表面处理不能有效提升树脂与瓷的粘接强度。

    一种数字化全口义齿的临床疗效评价
    魏菱,邹东,陈虎,潘韶霞,孙玉春,周永胜
    2020, (4):  762-77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4.031    
    摘要 ( )   HTML ( )   PDF (3271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技术制作的数字化全口义齿与传统方法制作的全口义齿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例无牙颌患者,通过前瞻性、单盲、自身对照临床实验,每人分别采用功能易适性数字化义齿(functional suitable denture, FSD)制作系统及传统方法制作全口义齿。义齿完成后,首先戴用传统全口义齿, 3个月后交换戴用数字化全口义齿。患者于修复前、修复后第2周、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填写无牙颌口腔健康影响量表-20(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 edentulous,OHIP-20E)和义齿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于两副义齿戴用后的第3个月,分别进行咀嚼效率测试。结果: 20例患者在戴牙后第3个月,FSD全口义齿VAS评分在总体满意度、易清洁性、发音、美观、稳定、口腔状况这6个方面均值均高于传统全口义齿,而在舒适、咀嚼能力、嚼碎功能这3个方面VAS评分的均值与传统全口义齿基本持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D全口义齿OHIP-20E评分在各个方面的均值均高于传统全口义齿,其中功能受限、心理不适、总评分这3个方面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咀嚼效率测量结果为,FSD全口义齿平均咀嚼效率(1.20±0.54)高于传统全口义齿的平均咀嚼效率(1.16±0.5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1)。结论: 本研究评价的数字化全口义齿的疗效与传统全口义齿相同,在患者满意度及口腔相关生活质量评价方面都展现出相同的治疗效果。

    技术方法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上尿路修复手术:单一术者108例经验总结
    程嗣达,李新飞,熊盛炜,樊书菠,王杰,朱伟杰,李子奡,丁光璞,俞婷,李万强,孙永明,杨昆霖,张雷,郝瀚,李学松,周利群
    2020, (4):  771-77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4.032    
    摘要 ( )   HTML ( )   PDF (43245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分析单一术者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上尿路修复手术的技术经验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由单一术者完成的108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上尿路修复手术的临床资料,包括改良后离断肾盂成形术53例、肾盂瓣成形术11例、输尿管狭窄段切除再吻合术11例、输尿管狭窄切开自体舌黏膜修补术5例、输尿管狭窄切开阑尾补片修复术4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1例、术中精确测量法膀胱悬吊翻瓣术6例和改良回肠代输尿管术7例。手术成功定义为主观症状缓解且泌尿系超声提示肾积水缓解。结果: 108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普通腹腔镜及开放手术。改良后离断肾盂成形术,中位手术时间141 min(74~368 min),中位出血量20 mL(10~350 m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4 d(3~19 d),手术成功率为94.3%。肾盂瓣成形术,中位手术时间159 min(110~222 min),中位出血量50 mL(20~150 m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5 d(3~8 d),手术成功率为100%。输尿管狭窄段切除再吻合术,中位手术时间126 min(76~16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20 mL(10~50 m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5 d(4~9 d),手术成功率为100%。输尿管狭窄切开自体舌黏膜补片修补术,中位手术时间204 min(154~250 min),中位出血量30 mL(10~100 m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6 d(4~7 d),手术成功率为100%。输尿管狭窄切开阑尾补片修复术,中位手术时间164 min(135~211 min),中位手术出血量75 mL(50~200 mL),中位术后住院日8.5 d(6~12 d),手术成功率为100%。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中位手术时间149 min(100~218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20 mL(10~50 mL),中位术后住院日7 d(5~10 d),手术成功率为90.9%。术中精确测量法膀胱悬吊翻瓣术,中位手术时间166 min(137~205 min),中位手术出血45 mL(20~100 m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5 d(4~41 d),手术成功率为83.3%。改良回肠代输尿管手术,中位手术时间270 min(227~335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100 mL(10~100 m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7 d(5~26 d),手术成功率为85.7%。结论: 本研究中单一术者应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开展并改良了多种复杂上尿路修复手术术式,对进一步形成标准化、程序化上尿路修复手术方式提供了参考。

    病例报告
    肾移植术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1例
    李秋钰,程秦,赵志伶,代妮妮,曾琳,朱兰,郭炜,李超,王军红,李姝,葛庆岗,沈宁
    2020, (4):  780-78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4.033    
    摘要 ( )   HTML ( )   PDF (5320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短篇论著
    后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复杂肾肿瘤
    纪翔,王义,周哲,赵子臣,果宏峰,王刚,张志宏,晋连超,孙国锋,赵文锋,汪磊,贺利军,李宁忱,那彦群
    2020, (4):  785-78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4.034    
    摘要 ( )   HTML ( )   PDF (3590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填料折射率与比例对复合树脂折射率和透明度的影响
    于鹏,王晓燕
    2020, (4):  790-793.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4.035    
    摘要 ( )   HTML ( )   PDF (1892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二次肾盂成形术在复发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中的研究进展
    熊盛炜,王杰,朱伟杰,程嗣达,张雷,李学松,周利群
    2020, (4):  794-798.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4.036    
    摘要 ( )   HTML ( )   PDF (978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微信公众号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编辑出版:《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主  编:詹启敏
编辑部主任:曾桂芳
国内刊号:CN 11-4691/R
国际刊号:ISSN 1671-167X
邮发代号:国内2-489 国外BM283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