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0年 第5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0-12-18
全选: 合并摘要 隐藏/显示图片
  • 专家笔谈
    成人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诊断困境和个体化治疗
    贾园,栗占国
    2020, (6):  991-99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6.001    
    摘要 ( )   HTML ( )   PDF (104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著
    肌炎合并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及免疫学特征
    朱冯赟智,邢晓燕,汤晓菲,李依敏,邵苗,张学武,李玉慧,孙晓麟,何菁
    2020, (6):  995-100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6.002    
    摘要 ( )   HTML ( )   PDF (992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合并血栓栓塞的肌炎患者的临床及免疫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9年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390例肌炎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皮肤、肌肉表现、脏器受累、实验室指标(肌酶、白蛋白、凝血功能、炎性指标、肌炎特异性/相关性抗体)、治疗方案,并根据有无合并血栓栓塞将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肌炎合并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肌炎患者平均起病年龄(49.6±13.4)岁,男女比例为0.31:1,血栓栓塞发生率为4.62%(18/390),其中,55.6%(10/18)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次为脑梗塞(22.2%,4/18)、肺栓塞(11.1%,2/18)、肾动脉栓塞(5.6%,1/18)、上肢静脉血栓形成(5.6 %,1/18)。血栓栓塞发生时间方面,38.9%(7/18)发生在肌炎诊断的前后6个月内,50%(9/18)发生在肌炎确诊后。合并血栓栓塞的肌炎患者起病年龄偏大,平均(58.3±11.7)岁,合并糖尿病(44.4% vs. 16.4%,P=0.006)、冠心病(22.2% vs. 3.0%,P=0.003)、 90 d内手术史(16.7% vs. 3.5%,P=0.032)等并发症均高于无血栓栓塞组。实验室检查方面,合并血栓栓塞的肌炎患者C-反应蛋白(12.2 mg/L vs. 4.1 mg/L,P<0.001)、血清铁蛋白(20 085.5 μg/L vs. 216.6 μg/L,P<0.001)、血清白蛋白水平(32.4 g/L vs. 36.5 g/L,P=0.002)、D-二聚体(529.0 μg/L vs. 268.0 μg/L,P=0.002)均明显升高,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26.9 s vs. 28.7 s,P=0.049)显著低于无血栓栓塞组。肌炎发生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包括:白蛋白水平降低(OR=0.831,95%CI:0.736~0.939,P=0.003)、合并糖尿病(OR=4.468,95%CI:1.382~14.448,P=0.012)、合并冠心病(OR=22.079,95%CI:3.589~135.837,P=0.001)。未见肌炎特异性抗体与血栓栓塞发生的相关性。结论:肌炎患者可发生血栓栓塞事件,合并白蛋白水平降低、糖尿病、冠心病的肌炎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高,临床应高度警惕。

    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与皮肌炎临床及免疫学特征比较
    甘雨舟,李玉慧,张丽华,马琳,何文雯,金月波,安媛,栗占国,叶华
    2020, (6):  1001-1008.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6.003    
    摘要 ( )   HTML ( )   PDF (2269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比较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clinically amyopathic dermatomyositis, CADM)和皮肌炎(dermatomyositis, DM)的临床及免疫学特征。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06例CADM和158例DM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免疫学指标进行比较,探讨肌炎抗体在CADM和DM中的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其中,肌炎抗体的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结果:在临床表现方面,与DM相比,CADM更多地以肺间质病变(interstial lung diseases, ILD)起病(20.7% vs. 7.6%, P=0.002),且以急性ILD为主(58.3% vs. 26%, P<0.001),而在皮疹、合并其他结缔组织病和恶性肿瘤等方面,CADM与D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DM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的阳性率均低于DM。CADM最常见的肌炎特异性抗体(myositis specific autoantibodies, MSAs)为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elanoma differentiation related genes, MDA5, 36%)、抗PL-7(11.2%)及抗TIF-1γ(10.1%);DM最常见的MSAs为抗Jo-1(19.2%)、抗TIF-1γ(11.5%)及抗MDA5(11.5%)。抗MDA5与急性ILD及皮肤破溃相关,但在CADM中皮肤破溃与抗MDA5的滴度无关,而在DM中皮肤破溃与高滴度的抗MDA5相关。在DM中,抗TIF-1γ与向阳疹、V领/披肩征、甲周炎,以及合并恶性肿瘤相关,且合并恶性肿瘤的比例与抗TIF-1γ的滴度无关;在CADM中,抗TIF-1γ与临床表现及合并症无明显相关性。CADM及DM中最常见肌炎相关抗体均为抗Ro-52,抗Ro-52在CADM中与雷诺现象和慢性ILD相关,在DM中与技工手、发热,以及合并其他结缔组织病相关。结论:与DM相比,CADM-ILD以急性为主,肌炎抗体在CADM与DM中具有不同的分布特点;同一种肌炎抗体在CADM及DM中的临床意义也存在区别,且部分肌炎抗体的临床意义还与滴度相关。

    抗α-1C微管蛋白抗体在系统性硬化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赵静,孙峰,李云,赵晓珍,徐丹,李英妮,李玉慧,孙晓麟
    2020, (6):  1009-1013.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6.004    
    摘要 ( )   HTML ( )   PDF (846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检测抗α-1C微管蛋白(tubulin-α-1C)抗体在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 SS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入组SSc患者6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38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 pSS)患者24例和健康对照组(health control, HC)30例,收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分别检测各组血清中抗tubulin-α-1C抗体水平。同时,用标准实验室技术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 IgA)、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 IgM)、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 IgG)、补体C3、补体C4、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 ANA)、抗着丝点抗体(anti-centromere antibodies, ACA)、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CL)、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RNP抗体、抗Scl-70抗体、抗Ro-52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着丝点蛋白A(centromere protein A,CENP-A)、着丝点蛋白B(centromere protein B,CENP-B)等指标。记录雷诺现象和改良的Rodnan评分(modified Rodnan skin score, MRSS)等临床表现来评估SSc的疾病状态,分析抗tubulin-α-1C抗体与其他实验室指标和临床表现的关系。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绘制实验组工作曲线确定抗tubulin-α-1C抗体对诊断SSc最佳截断值并分析其诊断效能,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SSc患者、SLE患者、pSS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tubulin-α-1C抗体水平分别为81.24±34.38、87.84±38.52、59.79±25.24、39.37±18.7,SSc患者血清抗tubulin-α-1C抗体水平显著高于pSS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均小于0.001。SSc患者血清抗tubulin-α-1C抗体水平与SLE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性分析示抗tubulin-α-1C抗体与SSc炎症和疾病活性标志物ESR正相关(r=0.313,P=0.019),与MRSS正相关(r=0.636, P<0.01)。根据正常对照组表达抗tubulin-α-1C抗体$\bar{x}+2s$定义阳性阈值为76.77,将SSc患者分为抗tubulin-α-1C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抗tubulin-α-1C抗体阳性组出现雷诺现象的比例明显高于阴性组(71.4% vs. 37.5%,P=0.039); 抗tubulin-α-1C抗体阳性组中抗Scl-70抗体、ACA抗体和aCL抗体的阳性率也显著高于阴性组(分别为37.9% vs. 15.2%,P=0.041; 34.5% vs. 12.1%, P=0.035; 13.8 vs. 0, P=0.027)。结论:抗tubulin-α-1C抗体在SSc患者血清中异常升高,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用于SSc的临床诊断和风险预测。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成人后的临床特点及生物制剂治疗
    魏士雄,黎苏佳,刘毅
    2020, (6):  1014-102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6.005    
    摘要 ( )   HTML ( )   PDF (893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 JIA)成人后的临床特点及生物制剂治疗。方法:选择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既往病史有JIA诊断的358例患者,对纳入符合条件的90例病例的基本信息、临床症状、诊断指标、治疗方案、门诊随诊(住院患者要求门诊随诊治疗)和诊疗过程等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年龄、不同病程的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成人后的临床特点和使用生物制剂治疗6个月的门诊情况。结果:按年龄分为≤26岁组(42例)和>26岁组(48例),在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ti-neutrophil antibody,ANCA)、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uman leukocyte antigen-B27,HLA-B27)、补体3(complement 3,C3)等]、并发症、治疗和预后上,≤26岁组较>26岁组总体病症轻,即年龄越大,炎症等症状发作时越重、并发症越多、治疗效果越差、预后越差,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病程分为≤19年组(46例)和>19年组(44例),在实验室检查(RF、ANA、ANCA、ESR、CRP、IL-1β、IL-6、HGB、HLA-B27、C3等)、并发症、治疗和预后上,病程≤19年组较病程>19年组总体病症轻,即病程越长炎症等症状发作时越重、并发症越多、治疗效果越差、预后越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6个月生物制剂治疗发现,生物制剂能改善患者部分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一步发展,与非生物制剂治疗组(48例)相比,生物制剂组(42例)受益,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后的JIA虽然被诊断为结缔组织病,但仍然有随着病程和年龄增长而具有特殊的临床特点,因此,建议给予JIA患者成人后特殊关注,要求于成人风湿免疫科规律就诊,按照相应结缔组织病或JIA诊断,规范治疗,同时,重视JIA病史。在生物制剂和非生物制剂治疗对比中,证实生物制剂治疗能有效改善成人后的JIA患者部分临床症状,因此建议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尽早使用生物制剂治疗,延缓疾病发展。

    抗核抗体阳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
    张警丰,叶修玲,段萌,周小利,姚中强,赵金霞
    2020, (6):  1023-1028.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6.006    
    摘要 ( )   HTML ( )   PDF (856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 ANA)阳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8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428例RA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回顾性分析ANA阳性RA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特点。统计学方法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1≤理论频数<5采用校正四格表χ2检验,理论频数<1采用确切概率法。结果:收集到ANA阳性患者共231例(54%),ANA阳性组中女性占比明显多于ANA阴性组(82.7% vs. 63.5%, χ2=20.355,P<0.01);ANA阳性组出现跖趾关节受累(22.1%)低于ANA阴性组(33.0%, χ2=6.414,P<0.05),ANA阳性组中合并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econdary Sj?gren’s syndrome, sSS)的比例显著高于ANA阴性组(19.5% vs. 4.1%, χ2=23.300,P<0.01);ANA阳性组合并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阳性(77.1% vs. 53.8%, χ2=25.743,P<0.01)及抗环瓜氨酸多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阳性(74.9% vs. 59.4%, χ2=11.694,P<0.01)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阴性组。ANA阳性组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水平[(15.1±5.1) g/L vs. (13.8±5.3) g/L, t=2.359, P<0.05]及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水平[1.25(0.92) g/L vs.1.05(0.65) g/L, Z=-3.449, P<0.01]高于阴性组,而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水平[(109.64±17.98) vs. (114.47±18.48) g/L,t=-2.734, P<0.01]、血小板(platelet, PLT)水平[(266.4×109±104.6×109) vs. (295.9×109±100.1×109) /L,t=-2.970, P<0.01]低于阴性组。结论:ANA阳性RA患者合并sSS的比例显著高于ANA阴性者,前者IgG水平更高,而Hb及PLT水平则更低。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结核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
    唐果,龙丽,韩雅欣,彭清,刘佳君,尚华
    2020, (6):  1029-1033.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6.007    
    摘要 ( )   HTML ( )   PDF (841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结核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住院确诊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结核感染的患者作为感染组,以1:2比例从同期住院的RA患者未合并感染的患者中随机抽取对照组,详细收集其一般资料、临床数据、实验室检查数据、治疗方案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感染组临床表现以发热(83.3%)最为常见,其次为咳嗽(69%)及体质量下降(45.2%)。感染部位以肺结核居多,占73.3%,肺结核患者胸部CT表现二种及以上占 59%,发生在典型结核发生部位的仅有9例(33.3%)。单因素分析中,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水平、1年内激素使用日均剂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病程、疾病活动度评分、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补体(complement,C)、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 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anti-CCP)、CD4+T细胞计数、免疫抑制剂使用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CRP(OR=1.016,95%CI:1.002~1.031)、1年内激素使用日均剂量(OR=1.229,95%CI:1.066~1.418)水平为RA合并结核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A合并结核感染患者以肺结核为主;RA合并结核感染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肺结核胸部影像学表现呈多样性,容易误诊;CRP及1年内激素使用日均剂量是RA合并结核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颈椎失稳的人群分布及临床特征
    张璐,胡小红,王庆文,蔡月明,赵金霞,刘湘源
    2020, (6):  1034-103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6.008    
    摘要 ( )   HTML ( )   PDF (854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中颈椎失稳人群构成情况,分析RA合并颈椎失稳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9年3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以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并进行了颈椎X线片检查的RA患者共43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以及颈椎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分析。统计纳入RA患者中颈椎失稳患者占总人群的构成比以及不同类型颈椎失稳患者占比情况,并使用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等方式比较颈椎失稳RA患者和无颈椎失稳R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RA患者颈椎失稳人群的临床特点。结果:439位患者中男性84例,占总人数19.1%;女性355例,占总人数80.9%。患者平均年龄(52.9±13.9)岁。病程中位数60个月,病史最短2周,最长46年。合并颈椎失稳者有130例,占29.6%(130/439),其中寰枢关节向前半脱位(anterior atlantoaxial subluxation, AAS)占24.6% (108/439),齿状突垂直半脱位(vertical subluxation, VS)占7.3% (32/439),下段颈椎半脱位(subaxial subluxations, SAS)占2.3%(10/439),130例中有20例同时合并2种不同类型颈椎失稳。与无颈椎受累组患者相比,颈椎失稳组患者病程长[120(36,240)个月vs. 48(12,120)个月]、外周关节畸形比例高(56.9% vs.29.9%)、患者总体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高(4.89±2.49 vs.3.93±2.38)、血红蛋白含量低[(111.31±19.44) g/L vs.(115.56±16.60) g/L],抗环瓜氨酸多肽(cyclic-citrullinated peptide, CCP)抗体阳性率高(90.8% vs. 76.6%)。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水平、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抗角蛋白抗体阳性率、糖皮质激素和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用药史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中29.6%的RA患者合并颈椎失稳;RA颈椎失稳人群具有病程长、外周关节畸形比例高、患者总体VAS评分高、血红蛋白含量低及抗CCP抗体阳性率高的临床特点。

    老年发病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一项大样本横断面临床研究
    陈家丽,金月波,王一帆,张晓盈,李静,姚海红,何菁,李春
    2020, (6):  1040-104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6.009    
    摘要 ( )   HTML ( )   PDF (882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我国老年发病类风湿关节炎(elderly-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 EOR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4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1 116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VD(缺血性心脏病、脑及外周血管病)患病情况。根据发病年龄≥60岁和<60岁,分为EORA组(212例)和青壮年发病RA组(younger-onset RA, YORA, 904例),采用Student’s t检验、非参数U检验、 χ2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EORA合并CVD的危险因素。结果:EORA和YORA两组的疾病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ORA组男性患者比例、肺间质病变比例、畸形关节数显著高于YORA组[(32.1% vs. 18.5%, χ2=19.11, P<0.001; 23.6% vs. 13.6%, χ2=16.50, P<0.001; 6 (2, 12) vs. 3 (2, 7), Z=-3.60, P<0.001)],而合并干燥综合征的比例低于YORA组(13.5% vs. 5.2%, χ2=11.29,P=0.001)。EORA组未用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DMARDs)的比例高于YORA组(35.4% vs. 26.7%, χ2=6.43,P=0.011),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HCQ)、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MTX)及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 SSZ)的使用率显著低于YORA组。EORA组CVD发生率显著高于YORA组(27.8% vs. 11.6%, χ2=40.46, P<0.001),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中的吸烟、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比例也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龄(OR=1.10,95%CI:1.00~1.20)、畸形关节数(OR=3.17,95%CI:1.04~9.68)、类风湿结节(OR=3.56,95%CI:1.03~12.23)、高血压(OR=2.37,95%CI:1.09~5.13)、高脂血症(OR=8.85,95%CI:2.50~31.27)是CVD的危险因素,使用HCQ(OR=0.22,95%CI:0.07~0.70)和MTX(OR=0.32,95%CI:0.14~0.73)是CVD的保护因素。结论:与YORA相比,EORA中男性及肺间质病变的患者更多,易出现关节畸形,可能与治疗欠规范有关。EORA易合并CVD,高龄、畸形关节数、类风湿结节、高血压、高脂血症是危险因素,而HCQ和MTX的使用是保护因素。

    银屑病关节炎抑郁和焦虑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
    耿研,宋志博,张晓慧,邓雪蓉,王昱,张卓莉
    2020, (6):  1048-105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6.010    
    摘要 ( )   HTML ( )   PDF (871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估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患者抑郁及焦虑的患病率,比较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之间的差异,探索PsA患者发生抑郁及焦虑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的PsA和RA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抑郁和焦虑情况,并进行对比。收集PsA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数据,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疾病活动度及用药情况等,同时应用能量多普勒与灰阶超声评价关节及附着点病变。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入选114例PsA患者,37例(32.5%)患有精神障碍,其中36例(31.6%)合并抑郁,15例(13.2%)合并焦虑。与201名RA患者相比较,PsA患者合并抑郁的比例更高(31.6% vs. 18.9%,P=0.011), 经过校正分析发现PsA比RA发生抑郁的风险更高(校正OR=2.7,95%CI:1.1~6.4);合并焦虑患者的比例也较RA有升高趋势(13.2% vs. 8.5%,P=0.18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PsA患者中,年龄(OR=0.95,P=0.008)、银屑病病程(OR=0.94,P=0.018)、疼痛视觉模拟评分(OR=1.47,P=0.011)、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OR=1.07,P=0.007)、超声附着点炎阳性(OR=4.13,P=0.009)是抑郁的相关因素;PASI(OR=1.07,P=0.001)是焦虑的相关因素。结论:PsA患者患抑郁与焦虑的比例较高,其中抑郁患病风险更是高于RA患者。年龄小、银屑病病程短、银屑病皮疹重、疼痛评分高、存在超声附着点炎症的PsA患者更容易出现抑郁,银屑病皮疹重是PsA患者发生焦虑的相关因素。

    戈利木单抗治疗白塞综合征心脏大血管受累的临床分析
    孙鹿希,刘金晶,侯云霞,李超然,李璐,田新平,曾小峰,郑文洁
    2020, (6):  1056-106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6.011    
    摘要 ( )   HTML ( )   PDF (1168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索戈利木单抗(golimumab, GOL)治疗重症/难治性心脏大血管白塞综合征(Behcet syndrome, B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8年2月—2020年7月使用GOL治疗的9例重症/难治性BS大血管和心脏瓣膜受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变化、合并用药的种类和剂量。结果:9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7.0±8.6)岁,中位病程120(60,132)个月。患者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7例,多发动脉瘤、静脉血栓2例。7例患者既往应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调节剂治疗,仍出现大血管病变进展或围手术期炎症指标明显升高;5例患者病情进展,需短期内手术治疗;3例患者新近完成心脏手术但既往反复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或术前炎症未控制;1例应用托珠单抗,新发消化道溃疡,需调整用药。患者应用GOL(50 mg,每4周皮下注射一次)与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调节剂联合治疗,随访(16.3±5.6)个月,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无新发大血管病变。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治疗后炎症指标下降,ESR由16.5(6.8,52.5)mm/h降至4(2,7)mm/h,hsCRP由21.24(0.93,32.51)mg/L降至0.58(0.37,1.79)mg/L(P<0.05)。泼尼松剂量由35(15,60)mg/d减至10.0(10.0,12.5)mg/d,环磷酰胺剂量均减量,6例患者GOL停用或减量,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重症/难治性心脏大血管受累的BS患者,应用GOL与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调节剂联合治疗,有助于安全、有效控制病情,降低炎症反应,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和糖皮质激素用量。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
    王一帆,范稹,成姚斌,金月波,霍阳,何菁
    2020, (6):  1063-1068.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6.012    
    摘要 ( )   HTML ( )   PDF (864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患者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186例pS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抑郁症筛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 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进行调查,收集一般资料及临床数据,以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度评分(the 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Sj?gren’s syndrome disease activity index,ESSDAI)评估疾病活动度。以pSS患者的PSQI分值>7分为界,分为152例睡眠障碍组和34例睡眠正常组。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卡方检验、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pSS患者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81.7%(152/186), 其中52.7%(98/186)的pSS患者存在中重度睡眠障碍。睡眠障碍组pSS患者的PSQI平均得分为(12.29±3.30)分,睡眠正常组PSQI平均得分为(5.50±1.20)分。睡眠障碍组患者的PSQI评分、PHQ-9评分及GAD-7评分均明显高于睡眠正常组患者,并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35、0.031。睡眠障碍组的PSQI量表评分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使用及日间功能障碍等七个方面均明显高于睡眠正常组,并且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病程、焦虑程度、抑郁评分与PSQI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51、0.240、0.421,P <0.05),而补体C3、C4与PSQI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21、-0.235,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PHQ-9评分为pSS患者睡眠障碍的预测指标,其中病程OR=2.809, 95%CI: 1.21~6.52;PHQ-9评分,OR=1.422, 95%CI: 1.04~1.94(P <0.05)。结论:pSS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且与疾病病程、抑郁、焦虑情绪等因素密切相关。

    腹膜后纤维化致肾盂积水的临床分析:附17例报道
    刘世博,高辉,冯元春,李静,张彤,万利,刘燕鹰,李胜光,罗成华,张学武
    2020, (6):  1069-107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6.013    
    摘要 ( )   HTML ( )   PDF (1456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的临床特点,重点探讨通过药物联合外科干预治疗RPF及其所致肾盂积水的疗效及转归。方法:对北京大学国际医院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诊治的17例RPF合并肾盂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中男12例,女5例,年龄38~71岁,中位年龄56(53,65)岁,中位病程4.00(0.83,8.00)个月。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腰痛(9例)、腹痛(6例)、少尿(2例)以及下肢水肿(3例)。入组患者中,合并左侧肾盂积水8例、右侧1例、双侧8例。17例患者的血液样本检查发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升高13例(76.5%),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升高13例(76.5%),免疫球蛋白G亚型4(immunoglobin G4 subtype, IgG4)升高5例(29.4%);进行血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in, Ig)亚型分析的13例患者中,IgG升高4例(30.8%), IgE升高4例(30.8%), IgA升高1例(7.7%)。有12例患者接受了病理活检,病理组织中的IgG4表达量高低不一,6例表达量<10/高倍视野(high power field,HPF)或不表达(50.0%), 2例为10~30/HPF(16.7%), 4例>30/HPF(33.3%),3例患者可诊断为IgG4相关性RPF。17例患者中,13例在接受药物治疗前放置输尿管支架,其中4例因药物治疗时间尚短,未到评估拔管时机,仍需继续随访;余9例患者平均置管时间(6.7±3.0)个月,包括6例在随访期间因药物治疗梗阻好转拔除支架,3例患者则因梗阻难以解除,拟行药物治疗前行输尿管松解术,术后顺利拔除支架。4例患者虽然存在单侧肾盂积水,但由于病变较小,梗阻轻,未放置输尿管支架,其中2例仅进行药物治疗后输尿管梗阻便得以解除,另外2例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失访。10例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5(3,13)个月,ESR、CRP、IgG4、IgG、IgE、IgA治疗前分别为54.0(36.3,98.5) mm/h、26.8(8.7,53.0) mg/L、1.34(0.55,3.36) g/L、16.3(13.0,21.1) g/L、40.5(31.4,203.0) IU/mL、2.51(1.82,3.25) g/L,治疗后分别下降了38.5(23.5,54.3) mm/h(P<0.01)、23.0(5.5,52.0) mg/L(P<0.05)、0.92(0.40,2.85) g/L(P<0.01)、6.5(1.7,9.1) g/L(P<0.05)、23.7(4.8,162.0) IU/mL(P<0.05)、0.77(0.32,1.26) g/L(P<0.05)。对比治疗前后影像学资料发现RPF肿物较治疗前显著缩小,以上患者在治疗后输尿管梗阻均得以解除。结论:RPF起病隐匿,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以激素治疗为主并根据病情选择联用免疫抑制剂,同时积极通过外科手段解除输尿管梗阻的综合治疗方案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取得确切疗效,改善预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淋巴细胞亚群与严重程度的相关分析
    包芳,史尉利,胡静,张娣,高东晗,夏云霞,景红梅,克晓燕,葛庆岗,沈宁
    2020, (6):  1075-108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6.014    
    摘要 ( )   HTML ( )   PDF (860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不同临床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19, COVID-19)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2月8日至3月28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由三家援鄂医疗队负责的隔离病房收治的81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将患者的疾病状态分为普通型(35例)、重型(39例)、危重型(7例)。检测血常规、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比较不同临床亚型组患者间各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三组患者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绝对数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型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普通型及重型患者,且随疾病严重程度加重呈递减趋势。22例患者首次检测时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NK细胞绝对数、CD4+/CD8+六项指标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59例患者上述指标存在异常,以NK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减少最为常见(61%,56%)。将NK、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均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患者作为一组,其余指标异常患者作为一组,前者危重型患者较多(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分别为4:8:7 vs. 19:21:0,P=0.001),且死亡病例均在此组(6例 vs. 0例,P=0.001)。15例患者B淋巴细胞绝对数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余64例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减低组与正常组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分别为4:7:4和30:31:3,减低组危重型患者比例多于正常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COVID-19患者临床亚型越危重淋巴细胞各亚群绝对数越低。

    CMTM5基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联研究及机制探讨
    刘滕飞,林涛,任利辉,李广平,彭建军
    2020, (6):  1082-108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6.015    
    摘要 ( )   HTML ( )   PDF (1935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成员5(CKLF-like MARVEL transmembrane domain containing member 5,CMTM5)基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及CMTM5基因表达变化对THP-1细胞黏附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法,入选700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住院患者,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法,将结果提示至少存在一支血管内径狭窄≥50%的患者诊断为冠心病。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测定CMTM5基因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入选患者血浆CMTM5水平,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CMTM5基因与冠心病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及THP-1细胞,采用黏附实验及Transwells迁移实验评价CMTM5基因对THP-1趋化能力的影响。结果:冠心病组患者CMTM5基因mRNA表达量是对照组表达量的3.45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血浆CMTM5蛋白平均水平为(206.1±26.9) 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5.3±15.2) μg/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纳入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和CMTM5基因,结果提示,CMTM5基因仍与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黏附实验及Transwells实验结果均提示,过表达CMTM5 ECs组(EO组)中,THP-1细胞的黏附数量及迁移数量明显高于过表达CMTM5对照组(EO-MOCK组)、正常ECs组(EN组)、低表达CMTM5对照组(ES-MOCK组)和低表达CMTM5 ECs组(ES组), 相反,ES组中THP-1细胞黏附数量及迁移数量明显低于其他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CMTM5基因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MTM5基因过表达促进THP-1黏附及迁移能力,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Ro52抗体与其他肌炎抗体共阳性的相关性研究
    郑艺明,郝洪军,刘怡琳,郭晶,赵亚雯,张巍,袁云
    2020, (6):  1088-109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6.016    
    摘要 ( )   HTML ( )   PDF (1421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Ro52抗体与其他肌炎抗体共阳性的相关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6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应用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的1 509例临床疑诊为炎症性肌病患者血清中11种肌炎特异性或相关性抗体(Jo-1、PL-7、PL-12、EJ、OJ、Mi-2、SRP、Ku、PM-Scl 75、PM-Scl 100、Ro52)的检查结果,分析Ro52抗体与其他肌炎抗体共阳性的相关规律,用SPSS 17.0以及Graph Pad PRISM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及作图。结果:Ro52抗体阳性率达18.3%(276/1 509例),为最常检测出的肌炎抗体。Ro52抗体阳性的患者中有51.8%合并其他肌炎抗体,合并SRP抗体的比例最高(18.8%),其次为Jo-1抗体(13.0%)。除OJ抗体外,其他肌炎抗体阳性患者最常合并的另一种抗体均为Ro52,其共阳性率在PM-Scl 75阳性组最低(30.4%)、在EJ抗体阳性组最高(80.0%)。抗合成酶抗体阳性的患者有57.3%合并Ro52抗体,显著高于非抗合成酶抗体阳性的患者(35.2%, χ2=18.916,P<0.001)。Jo-1抗体、EJ抗体以及SRP抗体阳性的患者中,Ro52抗体共阳性组的抗体谱带强度均显著高于相应的Ro52抗体阴性组(P<0.05)。SRP抗体谱带强度与Ro52抗体谱带强度呈显著正相关(r=0.44,P=0.001)。结论:Ro52抗体是其他肌炎抗体阳性患者常合并出现的一种抗体,尤其是抗合成酶抗体阳性的患者,是否合并出现Ro52抗体可能与该肌炎抗体的滴度相关。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评价
    武颖超,蔡云龙,戎龙,张继新,刘金,汪欣
    2020, (6):  1093-1097.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6.017    
    摘要 ( )   HTML ( )   PDF (1256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并通过与手术治疗对比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320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外科手术治疗198例,ESD治疗122例。分析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总结符合ESD绝对及扩大适应证的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进一步比较ESD和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远期疗效,从而评价目前ESD治疗早期胃癌的绝对适应证和扩大适应证的合理性。结果:198例早期胃癌患者共有22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χ2=5.525,P=0.019)、浸润深度(χ2=8.235,P=0.004)、分化程度(χ2=6.323,P=0.012)、脉管浸润(χ2=12.273,P<0.001)与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Wald=7.575,P=0.006)和分化程度(Wald=6.317,P=0.012)是早期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符合ESD绝对适应证和扩大适应证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均为0%;符合ESD绝对适应证而行手术和ESD治疗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7.6%和9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4,P=0.907);符合ESD扩大适应证而行手术和ESD治疗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6.5%和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1,P=0.303)。结论: 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主要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本组数据显示ESD治疗早期胃癌无论是绝对适应证还是扩大适应证都跟手术疗效相当,但仍需大样本量的研究证实。

    100例甲状腺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治分析
    康琦,张继新,高莹,张俊清,郭晓蕙
    2020, (6):  1098-110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6.018    
    摘要 ( )   HTML ( )   PDF (815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总结分析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Hürthle cell tumor,HC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7年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因甲状腺结节行手术,术后病理确诊为HCT且不合并其他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患者。结果:符合上述条件者共100例,均为甲状腺嗜酸细胞腺瘤(Hürthle cell adenoma,HCA),男女比例为1:3.3,其中51例患者因体检行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而就诊,49例有症状的患者中,69.4%的患者表现为无痛性颈部肿物。83.0%的患者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multinodular goiter,MNG)。HCA超声多表现为较大、实性、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结节内及周边血流(较)丰富,结节内无钙化,颈部淋巴结无肿大。术中冰冻病理切片(frozen section,FS)诊断HCA的准确率为97.4%。术后29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49.2±22.1)个月,均无局部复发或颈部淋巴结转移。6例患者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1例因替代过量出现甲状腺毒症。结论:HCA好发于女性,常无症状或表现为无痛性颈部肿物,常合并MNG。HCA超声无特征性表现,术中FS可较准确地判断HCT的良恶性。

    有限切开复位髓内外联合固定技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随访
    刘中砥,许庭珉,党育,张殿英,付中国
    2020, (6):  1102-110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6.019    
    摘要 ( )   HTML ( )   PDF (1683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辅助复位下钛缆环扎联合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手术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46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病例资料,其中男性14例,女性32例;年龄44~92岁,平均(77.83±10.66)岁;左侧17例,右侧29例,致伤原因包括高处坠落、交通事故及意外跌倒。按照Seinsheimer 分型:ⅢA 型26例,ⅢB 型11 例,Ⅳ型9 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所有患者采用有限切开辅助复位下钛缆环扎联合髓内钉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数据,分别采用Sanders 创伤性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等指标评价术后康复效果。结果: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8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31.09±20.36) min,平均术中失血量(191.96±111.03) mL,平均住院天数(10.61±2.85) d。术后Sanders评分和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6.96%和91.30%。随访病例未出现骨折部位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有限切开辅助复位技术可很好解决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术中复位问题,钛缆环扎联合髓内钉固定可获得骨折断端良好的对位对线和稳定性,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有效方法。

    基于三维动态照相机的正常人面部表情可重复性研究
    邱天成,刘筱菁,薛竹林,李自力
    2020, (6):  1107-111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6.020    
    摘要 ( )   HTML ( )   PDF (1903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测量正常人群表情运动的可重复性,为患者手术等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提供参照数据。方法:征集面部结构大致对称、无面部运动及感觉神经障碍病史的志愿者共15名(男性7名,女性8名,中位年龄25岁)。使用三维动态照相机记录研究对象的面部表情运动(闭唇笑、露齿笑、噘嘴、鼓腮),分辨率为采集频率60帧/s,挑选每个面部表情中最有特征的6帧图像,分别为静止状态时图像(T0)、从静止状态至最大运动状态时的中间图像(T1)、刚达到最大运动状态时的图像(T2)、最大运动状态将结束时的图像(T3)、最大运动状态至静止状态时的中间图像(T4)及动作结束时的静止图像(T5)。采集两次面部表情三维图像数据,间隔1周以上。以静止图像(T0)为参照,将运动状态系列图像(T1~T5)与之进行图像配准融合,采用区域分析法量化分析前后两次同一表情相同关键帧图像与对应静止状态三维图像的三维形貌差异,以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表示。结果:闭唇笑、露齿笑以及鼓腮表情中,前后两次的对应时刻(T1~T5)图像与相应T0时刻的静止图像配准融合,计算得出的RM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撅嘴动作过程中,前后两次T2时刻对应面部三维图像与相应T0时刻静止图像配准融合,得出RM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刻的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人的面部表情具有一定的可重复性,但是噘嘴动作的可重复性较差,三维动态照相机能够量化记录及分析面部表情动作的三维特征。

    以苄索氯胺和异丙醇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剂对牙科印模精度的影响
    徐迪,魏冬豪,张亚池,邸萍,林野
    2020, (6):  1112-111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6.021    
    摘要 ( )   HTML ( )   PDF (2461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以苄素氯胺和异丙醇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剂(Cavicide)对于牙科印模精度的影响。方法:体外试验评价Cavicide消毒剂对藻酸盐、聚醚橡胶和硅橡胶3种印模材料消毒后对印模精度的影响。应用高精度模型扫描仪(IScan D103i, Imetric)将标准模型数字化,使用藻酸盐、聚醚橡胶和硅橡胶材料分别制取标准模型的印模各30个,并将每种印模材料的30个印模随机平均分为3组,每组10个印模。在印模制取完成后,3组分别采用仅清水冲洗15 s(空白对照组,BC组)、2%(质量分数)戊二醛溶液浸泡30 min(戊二醛组,GD组)、Cavicide溶液表面喷洒5 min(Cavicide组,CC组)。采用模型扫描仪扫描印模,获得印模的数字化模型。在三维分析软件中,将印模扫描图像与标准模型的数字化模型进行配准,采用RMS作为评价印模与标准模型间偏差的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偏差,保存偏差的色谱图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聚醚橡胶及硅橡胶印模材料,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33,P=0.827);藻酸盐印模材料,GD组与BC组、GD组与CC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GD与 BC,P=0.001,GD与CC,P=0.002), BC组与C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4)。结论:Cavicide喷洒消毒对聚醚橡胶、硅橡胶和藻酸盐印模的精度均未见影响。

    固化方式对树脂水门汀氧阻聚层形成的影响
    陈文新,包旭东,岳林
    2020, (6):  1117-1123.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6.022    
    摘要 ( )   HTML ( )   PDF (2147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树脂水门汀固化表面氧阻聚层内的树脂单体转化和无机成分变化规律。方法:选择3类树脂水门汀按照固化方式分为3组:(1)光固化组:RelyX Veneer、NX3(光固化型)、Variolink N;(2)双重固化组:RelyX U200 Automix、NX3(双重固化型)、Multilink Speed;(3)化学固化组:即双重固化组树脂水门汀按说明书不光照,自行暗固化。每组试样均设置有、无氧暴露的两个匹配表面,分别固化,同时光固化组和双重固化组还设置光强和光照时间变量。用扫描电镜观察试样固化后表面形貌,用能谱分析仪分析其表面元素构成。采用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测量试样单体转化率,计算氧阻聚层厚度。结果:(1)有氧样本表面的氧元素质量百分比显著大于无氧样本(P<0.05), 无机元素质量百分比也显著小于无氧样本(P<0.05);(2)样本表面单体转化率有氧面均显著小于无氧面(P<0.05), 化学固化组的表面单体转化率最低(P<0.05),双重固化组最高(P<0.05),随着光照强度或时间的增加,可使各组表面单体转化率提高(P<0.05);(3)化学固化组的氧阻聚层厚度最厚为(40.27±2.81) μm,双重固化组最薄为(21.87±5.42) μm,光固化组介于两者之间为(23.73±3.84) μ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光照强度或光照时间增加,树脂水门汀氧阻聚层厚度降低(P<0.05)。结论:树脂水门汀有氧固化后,表面均会出现氧阻聚层,表现为无机填料少、单体转化率低;氧阻聚层厚度及表面单体转化率受固化方式及光照因素影响。

    混合现实技术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唐祖南,Hui Yuh Soh,胡耒豪,于尧,章文博,彭歆
    2020, (6):  1124-112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6.023    
    摘要 ( )   HTML ( )   PDF (2089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需行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将患者术前增强CT原始数据导入星图医学影像工作站(维卓致远,中国北京),分别对肿瘤、血管、骨骼等重要解剖结构进行三维模型重构,显示其术前空间关系,对重点结构进行标记,并进行术前规划。通过混合现实技术在术区立体显示三维重建模型,术者利用简单手势在术中保持无菌状态下对眼前的三维重建模型进行调整,观察肿瘤范围、大小、位置及其与周围临近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应用混合现实技术辅助手术进行,手术开始前进行三维模型配准,肿瘤显露过程中进行术中验证,术后利用Likert量表对混合现实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入选的8例患者均顺利实施了混合现实技术辅助下的肿瘤切除手术,手术过程中三维重建模型平均配准时间为12.0 min,术者在所有病例的手术中均都能直观、立体地观看肿物以及周围解剖结构的三维重建模型,并可在术中自行调整图像。Likert量表评价结果显示:在感知准确性、帮助确定解剖部位、术中图像引导作用,以及改善手术安全性的潜力方面均获得较高评分(分别为4.22、4.19、4.16和4.28分)。8例患者术后愈合良好,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混合现实技术能通过三维重建模型实时立体可视化,提供术区解剖结构信息,引导和修正手术操作,提高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20例中国成年人上前牙美学比例分析
    吴为良,曾筱,刘晓强,谭建国
    2020, (6):  1130-1134.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6.024    
    摘要 ( )   HTML ( )   PDF (1591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价120例中国成年人相邻上前牙的宽度比和上前牙临床冠的宽长比,为口腔美学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在华北、东南、西南地区三家口腔医院的义齿加工中心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上颌石膏模型,拍摄标准数码照片,以ImageJ软件测量相邻上前牙的宽度比和上前牙临床冠的宽长比,评价相邻上前牙的宽度比与黄金分割比例和Preston比例有无差异,上前牙临床冠的宽长比与理想值0.80有无差异,分析不同性别、左右两侧和不同地域中国成年人的上前牙美学比例有无差异。结果:侧切牙与中切牙的宽度比为0.724±0.047,尖牙与侧切牙的宽度比为0.814±0.092;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的临床冠宽长比分别为0.848±0.072、0.834±0.094、0.883±0.098;上述比例与既往理想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性别、左右两侧和不同地域进行比较,侧切牙与中切牙的宽度比:右侧比左侧大(分别为0.730±0.044和0.718±0.050)、华北地区比西南地区小(分别为0.711±0.051和0.731±0.044);中切牙的临床冠宽长比:女性比男性大(分别为0.855±0.074和0.835±0.068)、右侧比左侧大(分别为0.855±0.073和0.842±0.072);侧切牙的临床冠宽长比:女性比男性大(分别为0.843±0.097和0.817±0.084);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成年人上前牙美学比例具有自身特点,应用时需考虑性别和地域差异。

    疑难/罕见病例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例及文献回顾
    彭嘉婧,刘田
    2020, (6):  1135-113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6.025    
    摘要 ( )   HTML ( )   PDF (1366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报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治的1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合并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 PVNS)的临床诊疗过程,并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疾病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漏诊并促进及早诊断。本例患者为45岁女性,RA病史15年,未进行规律治疗,近3个月右膝关节肿痛加重,关节腔穿刺发现大量RA病情难以解释的血性关节液。膝关节磁共振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提示T1及T2加权像均为低信号的含铁血黄素沉着。患者行膝关节镜检查,镜下表现及组织病理检查符合PVNS的诊断,给予患者切除增生滑膜。术后给予患者积极的功能锻炼及慢作用抗风湿药物规范治疗,随访半年恢复良好,右膝关节未再出现肿胀。RA是以慢性滑膜炎和关节破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疾病,PVNS是一种以滑膜增殖为特征的侵蚀性关节疾病,二者均为滑膜受累,且临床表现相似,RA合并PVNS的病例罕见,明确诊断具有难度。本研究分别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知网以“类风湿关节炎”和“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为检索词检索相关文献,未检索到中文文献。在PubMed中以“rheumatoid arthritis”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为检索词检索,共检索到2篇英文文献。对于该病,临床医生需充分了解患者的病程发展,通过MRI及组织病理检查做出正确诊断,并进行有针对性地治疗。

    慢性多灶性骨髓炎1例及文献回顾
    胡永玮,刘蕊,罗莉
    2020, (6):  1140-114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6.026    
    摘要 ( )   HTML ( )   PDF (4224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1例慢性多灶性骨髓炎病例的临床表现、血清学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依据、治疗方案、出院后随访评估等,了解慢性复发性多灶性骨髓炎的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并进一步了解自身炎症性骨病的特点。本例患者青少年起病,伴有严重皮损,有进行性加重的脊柱关节疼痛,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符合慢性多灶性骨髓炎的诊断。经过抗炎、止痛效果不佳,后换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抑制剂后疼痛缓解,炎症指标恢复正常,皮疹及影像学检查明显改善。慢性复发性多灶性骨髓炎属于自身炎症性骨病中多基因疾病的一种,又称慢性非细菌性骨髓炎,是一种罕见的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可引起多灶性溶骨性病变,以周期性加重和缓解为特征。该病发病率低,发病机制不清楚,可能与促炎及抗炎失衡有关,诊断无特异性指标及统一的诊断标准,常易与代谢性骨病、感染、肿瘤等疾病相混淆,临床表现为骨痛、发热、皮疹、骨折等,实验室检查可见炎症指标明显增高,影像学检查有溶骨性或硬化性改变,MRI在识别骨病变和组织水肿上更有效,而且比骨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更准确。治疗用药方面,多数开始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但易复发并出现新发病灶,还可选择其他治疗方案,如糖皮质激素、TNF-α抑制剂及双磷酸盐、甲氨蝶呤等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对慢性多灶性骨髓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病例报告
    白塞综合征合并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
    禹琛,李春,范洋溢,徐燕
    2020, (6):  1146-1149.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6.027    
    摘要 ( )   HTML ( )   PDF (81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发热、关节炎、皮肤色素沉着为主要表现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1例
    程功,张霞,杨菲,程嘉渝,刘燕鹰
    2020, (6):  1150-1152.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6.028    
    摘要 ( )   HTML ( )   PDF (1673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短篇论著
    B/C基因型的乙型肝炎病毒对不同免疫阶段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
    高鹏,雒艳萍,李俊峰
    2020, (6):  1153-1156.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6.029    
    摘要 ( )   HTML ( )   PDF (815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淋巴水肿2例及文献回顾
    钟剑球,曾沛英,王庆文
    2020, (6):  1157-116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6.030    
    摘要 ( )   HTML ( )   PDF (1333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例重链或轻重链肾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
    赵冬慧,李丹阳,张帆,屈磊,张颖,王素霞,刘刚
    2020, (6):  1162-1165.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6.031    
    摘要 ( )   HTML ( )   PDF (2640KB) (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α干扰素在白塞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
    严冬,郑文洁
    2020, (6):  1166-1170.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6.032    
    摘要 ( )   HTML ( )   PDF (84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微信公众号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编辑出版:《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主  编:詹启敏
编辑部主任:曾桂芳
国内刊号:CN 11-4691/R
国际刊号:ISSN 1671-167X
邮发代号:国内2-489 国外BM283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