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09年 第4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9-06-18
全选: 合并摘要 隐藏/显示图片
  • 院士论坛
    疼痛、药物成瘾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最新研究进展
    韩济生
    2009, (3):  249-254.      
    摘要 ( 1980 )   PDF (1383KB) ( 126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医学的重要进展
    陆道培,
    2009, (3):  255-258.      
    摘要 ( 2797 )   PDF (2290KB) ( 145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加强乙型肝炎防治
    庄辉
    2009, (3):  259-262.      
    摘要 ( 2652 )   PDF (1263KB) ( 134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述评
    从肿瘤研究浅谈生命和疾病的复杂性
    柯杨
    2009, (3):  266-267.      
    摘要 ( 2186 )   PDF (1226KB) ( 140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从颌下腺移植谈创新性思维
    俞光岩
    2009, (3):  268-270.      
    摘要 ( 2214 )   PDF (1307KB) ( 144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注重对儿童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的诊治及机制研究
    杜军保, 廖莹, 唐朝枢
    2009, (3):  271-273.      
    摘要 ( 2009 )   PDF (1253KB) ( 118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人类功能基因组研究与开发的进展及对策建议
    韩文玲, 马大龙
    2009, (3):  274-276.      
    摘要 ( 2505 )   PDF (1243KB) ( 287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临床研究——我们到底能做多少?
    丁洁
    2009, (3):  277-278.      
    摘要 ( 2439 )   PDF (1475KB) ( 151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获奖工作综述
    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樊东升, 张俊, 邓敏, 康德瑄, 郑菊阳, 徐迎胜, 鲁明, 傅瑜, 沈扬, 张英爽, 张华纲
    2009, (3):  279-281.       PMID: 19727208
    摘要 ( 2899 )   PDF (1140KB) ( 196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药物依赖戒断后心理渴求的神经机制及干预措施
    陆林, 王曦, 罗宜孝, 张肖丽, 时杰
    2009, (3):  282-284.       PMID: 19727209
    摘要 ( 2344 )   PDF (871KB) ( 204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论著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智商的影响因素分析
    钱秋谨, 王玉凤, 杨莉, 李君, 管丽丽, 陈芸, 吉宁, 刘璐
    2009, (3):  285-290.       PMID: 19727210
    摘要 ( 2622 )   PDF (921KB) ( 129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5-羟色胺(5-HT)系统5-HT2A受体基因(HTR2A)-1438A/G、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Val158Met、单胺氧化酶A(MAOA) 30 bp-VNTR多态及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多因素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智商的影响。方法: 对485例汉族ADHD患儿进行韦氏智商评定和HTR2A-1438A/G、COMT 基因Val158Met和MAOA基因30 bp-VNTR多态性的检测, 比较各基因型组间智商的差异, 同时对影响智力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患儿经过C-WISC测试后, MAOA基因两组基因型FIQ上的差异趋于有统计学意义, 低活性组(男3R, 女3R3R)的得分高于高活性组(男4R, 女3R4R/4R4R)[(102.6±12.4) vs (100.3±11.7), P=0.078]; COMT基因两组基因型FIQ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高活性组(ValVal)的得分明显高于中低活性组(ValMet和MetMet)[(103.5±13.6) vs (100.5±11.5), P=0.036]; HTR2A 3组基因型FIQ和VIQ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两两比较, GG基因型组的得分分别明显高于GA和AA组[FIQ : (106.9±10.7) vs (100.7±12.3) vs (101.7±12.9), P=0.003; VIQ : (110.1±10.6) vs (103.5±12.1) vs (105.1±13.2), P=0.001];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与患儿的FIQ、VIQ及PIQ均相关。经多因素分析, 保留在FIQ和VIQ模型中的自变量有2个: HTR2A基因型和母亲受教育程度; 保留在PIQ模型中的自变量有1个, 即HTR2A基因型。 结论: 提示5-HT系统的HTR2A基因-1438A/G多态以及母亲的受教育程度是中国汉族ADHD患儿智商的影响因素。

    亲属单倍体非体外去T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
    刘代红, 刘开彦, 许兰平, 陈欢, 陈育红, 韩伟, 王昱, 张晓辉, 江倩, 黄晓军
    2009, (3):  291-296.       PMID: 19727211
    摘要 ( 2371 )   PDF (2345KB) ( 117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评估恶性血液病儿童亲属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 58例14岁及以下恶性血液病患儿诊断时均具有提示预后不良的遗传学或临床特征, 移植前重新定义高危组与标危组。分析其移植并发症规律及其疗效。结果: 58例患儿HLA-A、 B、 C和DR位点中2个位点配型不合7例(12.1%), 3个位点配型不合20例(34.5%), 4个位点配型不合31例(53.4%), 中位随访时间1 663 (752~2 664) d。 全部患儿获植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2~4度累计发生率为 (54.8±7.6)%, 3~4度发生率为 (11.4±4.8)%。慢性 GVHD 累计发生率为(45.6±7.8)%, 广泛型为 (19.6±6.5)%。38例患者存活, 其中33例患者无病存活(LFS)。2年实际总生存高危组和标危组分别为59.0%和78.9%, 3年预计LFS分别为(58.6±8.0)%和(68.4±10.7)%。结论: 体外非去T细胞亲属间造血干细胞移植用于具有预后不良因素的恶性血液病患儿治疗安全有效。

    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对人肺成纤维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
    祁琨, 邓芙蓉, 郭新彪
    2009, (3):  297-301.       PMID: 19727212
    摘要 ( 2643 )   PDF (4390KB) ( 126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研究不同粒径纳米二氧化钛(TiO2)颗粒对人肺成纤维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5 nm和80 nm两种不同粒径的TiO2,以不同的质量浓度(0、10、20、40、80 mg/L)染毒人肺成纤维细胞24 h,采用激光漂白荧光恢复技术(FRAP)测定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水平。结果:荧光恢复结果显示,25 nm和80 nm的TiO2均可影响细胞的荧光恢复率,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这种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照组的荧光恢复率为20.81%±1.93%,25 nm 80 mg/L组的荧光恢复率为7.26%±0.91% (P<0.05),80 nm 80 mg/L组的荧光恢复率为9.94%±2.08% (P<0.05)。染毒组的细胞荧光恢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同的质量浓度下,粒径25 nm的TiO2对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抑制作用略大于粒径80 nm的TiO2。结论:纳米TiO2可以抑制人肺成纤维细胞的缝隙连接通讯功能。

    UCP2基因与SREBP1c基因多态性与腹型肥胖的关联研究
    宋岩, *, 李娜*, 何柳, 陈卿, 唐迅, 陈大方, 王晋伟, 窦会东, 刘红丹, 胡永华,
    2009, (3):  302-306.       PMID: 19727213
    摘要 ( 4051 )   PDF (926KB) ( 130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在2型糖尿病家系人群中探讨UCP2基因-866A/G、SREBP1c基因54G/C多态性与腹型肥胖的关联。方法: 应用遗传流行病学家系研究方法, 收集2型糖尿病先证者并追踪其同胞与父母, 对所有收集到的研究对象(包括先证者、同胞、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常规体检、血清学检测与基因型鉴定。用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 GEE)进行多因素的回归分析与效应强度的估计。结果: 募集到284个2型糖尿病家系, 共762名研究对象。UCP2-866A/G多态性等位基因A的频率为0.459, 等位基因G的频率为0.541。SREBP1c 54G/C多态性等位基因G的频率为0.822, 等位基因C的频率为0.178。GEE回归分析显示, UCP2-866A/G的突变型(AG/GG)与腹型肥胖有关, OR值为1.8(P=0.042); SREBP1c 54G/C的突变型(GC/CC)与腹型肥胖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 当以上两个多态性位点同时为突变型时, OR值为3.2(P=0.001)。结论: 在2型糖尿病家系人群中, 单纯UCP2-866A/G多态性为突变型基因型可能是腹型肥胖的危险因素, SREBP1c 54G/C与UCP2-866A/G两个基因多态性均为突变型基因型时, 个体患腹型肥胖的风险显著增加。

    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活性增加在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肝脂质过度沉积中的作用
    霍明, 臧会玲, 张冬娟, 王冰, 吴静, 张晓燕, 陈丽红, 李晶, 杨吉春, 管又飞
    2009, (3):  307-312.       PMID: 19727214
    摘要 ( 3034 )   PDF (2055KB) ( 142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碳水化合物反应原件结合蛋白(carbohydrate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hREBP)在2型糖尿病小鼠肝中的表达及其在脂质代谢紊乱中的作用。方法:以10~13周龄的雄性C57BL/BKS基因背景的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作为实验组,年龄、性别匹配的db/m小鼠作为对照组。首先用油红O染色的方法检测肝中沉积的中性脂肪。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确定ChREBP在肝内的表达分布,随后用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分析其在db/db小鼠肝中的表达及活性,以及ChREBP靶基因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enzyme A carboxylase 1,Acc-1)、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 Fas)与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 Gpat)的表达变化。结果:db/db小鼠肝中有明显的脂质沉积现象。ChREBP蛋白弥散表达于正常小鼠肝组织中,在中央静脉周围及汇管区表达较高。在正常小鼠肝细胞内,ChREBP主要存在于胞浆中。但在db/db小鼠肝细胞内,细胞核中的ChREBP水平较对照组小鼠增加了8.2倍(P<0.01)。与之相一致,db/db小鼠肝中涉及脂质合成的一些重要的ChREBP靶基因(包括Acc-1,Fas和Gpat)的表达水平分别增加了2倍(P<0.05)、1.7倍(P<0.05)、4.2 倍(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小鼠,肝ChREBP的表达和活性的显著增加,激活了一系列与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脂肪肝的形成。本研究提示ChREBP可能成为治疗脂肪肝的潜在靶点。

    Foxp3 siRNA特异性抑制肝癌患者调节性T细胞进而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的体外实验研究
    张恒辉, 费然, 谢兴旺, 王莉, 罗昊, 王雪艳, 魏来, 陈红松
    2009, (3):  313-318.       PMID: 19727215
    摘要 ( 2771 )   PDF (2964KB) ( 136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设计、合成Foxp3 siRNA序列,并体外干扰肝癌患者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评价Foxp3 siRNA干扰后对Treg表型及抑制功能的影响以及是否能上调肝癌患者抗肿瘤免疫应答的能力。方法:设计并化学合成Foxp3 siRNA,将Foxp3 siRNA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式体外转染Treg。通过实时定量PCR以及流式细胞术分析Foxp3 siRNA对Treg中Foxp3表达的抑制效能,并通过流式细胞术评价Foxp3 siRNA干扰后对Treg表面分子CD127、CTLA-4、GITR的表达以及对CD4+CD25-T细胞的抑制作用。通过酶联免疫斑点法(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以及五聚体(pentamer)分析法评价Foxp3 siRNA干扰肝癌患者Treg后对经肿瘤特异性抗原NY-ESO-1b诱导的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影响。结果:通过Foxp3 siRNA的转染可实现对Treg Foxp3表达的部分沉默,并且上调Treg表面CD127分子的表达,下调CTLA-4和GITR的表达。肝癌患者Treg Foxp3表达的沉默可下调Foxp3+ Treg对CD4+CD25-T效应性细胞增殖抑制的能力。通过五聚体法及Elispot法检测发现,Foxp3 siRNA以及siRNA-control转染组NY-ESO-1157-165特异性的细胞毒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 , CTL)的数量分别为0.21%±0.17%和0.57%±0.39%(P<0.05),与siRNA-control进行干扰的肝癌患者组相比,Foxp3 siRNA干扰后的Treg与特异性CTL共培养后,肿瘤特异性CTL数量及分泌的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的数量显著上调(132±55 vs 27±11,P<0.05)。结论:通过Foxp3 siRNA对于肝癌患者Treg中Foxp3表达的沉默,可在体外干扰肝癌患者Treg免疫抑制功能,继而增强肝癌患者经肿瘤抗原诱导的CTL抗肿瘤免疫应答。

    口腔正畸动态摩擦力测试系统的研发与初步应用
    丁鹏, 林久祥, 周彦恒
    2009, (3):  319-323.       PMID: 19727216
    摘要 ( 2321 )   PDF (1221KB) ( 15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设计、开发口腔正畸动态摩擦力测试系统。方法:模拟牙齿移动过程中托槽弓丝成角的动态变化,建立不同角度下正畸动态摩擦力的测试方法。结果:成功研发了口腔正畸动态摩擦力测试系统,应用该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滑动机制中牙齿的复杂移动,进行一系列有关正畸摩擦力的体外实验研究,测试不同状态下各种弓丝-托槽-结扎方式组合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结论:口腔正畸动态摩擦力测试系统的成功开发和初步应用,为将来进一步开发计算机精确控制下的摩擦力测试高端装置奠定了基础。

    青年发病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发病形式和临床特点研究
    安媛, 张学武, 栗占国
    2009, (3):  324-327.       PMID: 19727217
    摘要 ( 2379 )   PDF (887KB) ( 12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了解青年(≤34岁)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 syndrome,pSS)的发病形式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232例pSS患者的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结果:青年发病(≤34)患者55例,占总患者数23.7%(55/232),平均年龄(27.6±6.2)岁;中老年发病(>34岁)患者177例,平均年龄(51.2±14.8)岁。青年组以口干和/或眼干为首发症状的仅占32.73%(18/55),以非口干眼干的腺外器官受累首发的占67.27%(37/55);中老年组有59.32%(105/177)以口干和/或眼干首发,40.67%(72/177)以腺外器官首发;两组首发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青年组从出现症状至确诊为pSS时间明显长于中老年组[(93±107)个月 vs (45±59)个月,P=0.001]。青年组患者的系统性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61.8%(34/55) vs 41.24%(73/177),P=0.026]。结论:青年pSS发病患者中,约2/3以非口干和/或眼干为首发症状,出现症状到诊断时间间隔长,系统性损害发生率高于中老年组,在临床工作中应给予充分重视。

    运动负荷E/Em比值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左心室充盈压的价值
    白瑾, 冯新恒, 赵威, 王鸿艳, 李雪梅, 张永珍, 高炜
    2009, (3):  328-334.       PMID: 19727218
    摘要 ( 2686 )   PDF (953KB) ( 12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应用运动负荷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测定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m)的比值(E/Em),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患者早期运动负荷时左心室充盈压(left ventricular filling pressure,LVFP)的变化,并探讨E/Em比值与运动能力的关系。方法:入选2008年3月至8月期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心功能Killip分级Ⅰ~Ⅱ级的初发ST段抬高AMI患者60例,在发病第10~14天进行运动心肺功能评定(应用改良的Bruce平板运动方案,进行症状限制性平板运动耐量试验),在运动前及运动峰值即刻进行TDI检查。选择同期年龄匹配的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检查结果阴性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30例对照组和60例病例组患者均完成运动前后TDI检查。对照组TDI测定运动前、后的E/Em比值无明显变化;病例组中29例(48%,29/60)运动前后E/Em比值均正常,21例(35%,21/60)静息状态下E/Em比值升高,10例(17%,10/60)仅为运动状态下E/Em比值升高。病例组运动前后E/Em比值与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METs)均呈显著负相关(r=-0.54和-0.40,P<0.01),运动前后E/Em比值升高组(METs值为4.6±1.6, P<0.01)和仅运动负荷后E/Em比值升高组(METs值为5.8±1.6, P<0.01)较运动前后E/Em比值均正常组(METs值为6.2±1.8)的运动能力明显下降。结论:应用运动负荷TDI测定E/Em比值可以发现AMI早期左心室充盈压增高及运动能力的减低。

    氧化还原因子1促进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
    耿燕, 李涛, 胡晓青, 张晨光, 陈苹, 马康涛, 周春燕
    2009, (3):  335-342.       PMID: 19727219
    摘要 ( 2373 )   PDF (3760KB) ( 12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研究氧化还原因子1 (redox factor 1, REF1)对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为证实REF1在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中的作用,构建重组Ref1野生型和突变型的腺病毒载体,感染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通过RT-PCR和Western 印迹检测Ref1以及与胶原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的改变,通过免疫荧光检测REF1核转位,利用MTT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用电泳迁移率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REF1对转录因子活化蛋白1 (activator protein 1, AP1)的DNA结合能力的影响。利用含25 mmol/L的葡萄糖培养基模拟高糖环境,观察对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REF1表达与活性的影响。结果: MTT比色法显示,感染野生型Ref1重组腺病毒的细胞在490 nm处的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病毒组(0.671±0.044 vs 0.364±0.007,n=6,P<0.01)。流式细胞仪对细胞周期的分析表明,野生型Ref1能明显增加S期细胞的百分率(16.8%±0.62% vs 9.04%±0.43%,n=3,P<0.05)。RTPCR检测发现,野生型Ref1促进细胞Ⅰ型胶原(collagen I, Col Ⅰ)和Ⅲ型胶原(collagen Ⅲ, Col Ⅲ) mRNA表达增多,但突变型Ref1对细胞的增殖和胶原的合成均没有明显影响。EMSA实验结果显示,感染野生型Ref1重组腺病毒的细胞AP1的DNA结合能力增强。高糖培养基培养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同样能增强AP1的DNA结合能力。高糖培养虽然对Ref1的表达水平没有影响,但增强了细胞中REF1的核转位,促进了细胞的增殖。结论:REF1促进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AP1的DNA结合能力。

    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患儿24 h动态血压研究
    陈丽, 陈建军, 金红芳, 唐朝枢, 杜军保
    2009, (3):  343-347.       PMID: 19727220
    摘要 ( 2026 )   PDF (1021KB) ( 115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neurally mediated syncope,NMS)患儿24 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BPM)中各项参数的变化,并分析24 h动态血压变化模式对NMS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2007年7月至2008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NMS患儿47例,其中男20例,女27例,年龄平均(11.7±2.8)岁;同时匹配对照组儿童23例,其中男12例,女11例,平均年龄(11.0±3.2)岁。进行血流动力学类型检测,将NMS患儿分为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组[共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平均年龄(11.5±2.8)岁]和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组[共31例,其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平均(11.7±2.9)岁]。比较呈现不同血流动力学模式的儿童24 h动态血压中的各项参数的变化及24 h动态血压变化模式对NMS的诊断价值。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结果:POTS组的全天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和夜间平均收缩压比对照组分别增高了8.26%、6.66%和6.03%,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VS组患儿的全天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和夜间平均收缩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VVS组和POTS组患儿的收缩压昼夜差值分别减少了35.92%和28.42%,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VS组和POTS组患儿的全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以及舒张压昼夜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血压波动曲线结果表明,在VVS组及POTS组中,呈现“非勺型”者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8.8% vs 17.4%, 64.5% vs 17.4%, P<0.01),但“非勺型”者的比例在VVS组和POTS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血压“非勺型”对于诊断NMS的敏感度为66.0%,特异度为82.6%,诊断符合率为71.4%。 结论:NMS患儿的自主神经功能调节失衡,24 h动态血压变化模式对NMS具有诊断价值。

    胃癌高发区人群RUNX3表达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
    李文庆, 潘凯枫, 张阳, 张联, 马峻岭, 周彤, 李吉友, 王政, 苏英, 游伟程,
    2009, (3):  348-352.       PMID: 19727221
    摘要 ( 2807 )   PDF (1880KB) ( 134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RUNX3蛋白表达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相关胃黏膜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山东省临朐县胃癌高发区具有明确胃黏膜病理诊断的1 026例H. pylori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最高诊断部位胃黏膜组织RUNX3蛋白表达状况。结果:在1 026例患有不同胃黏膜病变的研究对象中,RUNX3表达阳性者为359例,表达率为35.0%(359/1 026),表达率随胃黏膜病变的加重呈逐渐下降趋势,由浅表性胃炎/正常 (superficial gastritis/normal, SG/N) 的65.6%(40/61)降至异型增生 (dysplasia, DYS) 的22.4% (60/268,P<0.01)。以SG/N为对照组,RUNX3表达阳性为参照,RUNX3表达阴性者患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肠上皮化生 (intestinal metaplasia, IM) 和DYS 的风险分别为表达阳性者的2.83倍 [odds ratio (OR) =2.83,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1.58~5.06)],3.52倍 (OR=3.52, 95% CI=1.98~6.24)和7.19倍 (OR=7.19, 95% CI=3.81-13.56)。进一步分析显示,不论吸烟 (或饮酒) 状况如何,RUNX3表达阴性者与表达阳性且不吸烟 (或不饮酒) 者相比,患IM和DYS的风险均明显增加,ORs在2.78~12.29之间。结论:RUNX3蛋白表达水平与H. pylori感染相关胃黏膜病变程度呈明显的负相关,提示RUNX3表达下调可能在胃黏膜病变的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一组与胃黏膜病变演化及早期癌变相关基因的鉴定及生物学意义
    郭瑞芳▲, 臧师竹, 房静远, 张亮, 胡伏莲, 李文梅, 张经余, 吕有勇
    2009, (3):  353-360.       PMID: 19727222
    摘要 ( 2648 )   PDF (5321KB) ( 126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鉴定能够特异性识别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测肿瘤早期发生的分子标志谱,为胃癌早期诊断和有效防治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利用优化的70 mer的22K-Oligo基因芯片杂交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建立了胃癌(gastric cancer,GC)和癌旁形态学正常组织(normal appearing tissue,NAT)差异基因表达谱。通过设立以混合的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共同参照(common reference,CR),将胃癌和配对癌旁形态学正常组织表达无明显差别的一类基因分离出来,这些基因主要是参与细胞增殖、代谢和分化过程的调控。在此基础上鉴定出一组与胃黏膜病变演化和细胞癌变早期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利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验证,获得了与芯片表达谱数据一致的结果。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验研究明确了3个有代表性的基因(EGR1、CYR61和ADAMTS1)在胃癌及癌旁形态学正常组织、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和非癌患者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癌和配对形态学正常组织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差异的这一组基因,在肠化和异型增生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结论:肿瘤患者癌旁形态学正常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EGR1、CYR61和ADAMTS1基因过量表达参与胃黏膜病变的演化过程,这一组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之一。

    抗synuclein-γ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区域的确定
    谢玮, 苏亚辉, 刘彩云, 寿成超
    2009, (3):  361-367.       PMID: 19727223
    摘要 ( 3162 )   PDF (2593KB) ( 133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确定已获得的多株抗突触蛋白γ(synulcein-γ, SNCG)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区域, 为相关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分别构建谷胱甘肽疏基转移酶(GST)与SNCG不同截短体的表达载体并表达GST-SNCG截短体融合蛋白, 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单抗与不同截短体融合蛋白的反应, 推知不同单抗的抗原识别表位区域。依据推测的抗原识别表位的区域, 构建并表达GST-表位小肽融合蛋白, 并用相应单抗进行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 确定单抗的抗原表位区域。结果: 确定了11株SNCG单抗的抗原识别表位区域, 分别是9#、42#和3E4抗体的抗原表位位于SNCG第1到21位氨基酸, 11#和22#抗体的抗原表位位于SNCG第78~92位氨基酸, 1#、14#、18#、31#和36#抗体的抗原表位位于SNCG第93到110位氨基酸, 6C8抗体的抗原表位位于SNCG第111~127位氨基酸。结论: 确定了11株SNCG单抗的抗原识别表位区域, 为SNCG的进一步研究和血清学检测奠定了基础。

    单中心565例肝移植病例分析
    朱继业*, 高鹏骥*, 栗光明, 朱凤雪, 黄磊, 王东, 高杰, 冷希圣
    2009, (3):  368-372.       PMID: 19727224
    摘要 ( 2141 )   PDF (902KB) ( 163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总结肝移植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探讨进一步提高肝移植疗效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65例原位肝移植患者资料,统计患者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565例肝移植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104个月。2000年5月至2003年12月完成的171例患者术后1个月、1年、3年、5年的存活率分别为87.8%、73.2%、60.2%、57.7%;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完成的394例患者术后1个月、1年、3年、5年的存活率分别为91.2%、84.9%、69.2%、66.1%,存活率显著提高;良性肝病患者术后1年、3年、5年的存活率分别为83.3%、79.8%、78.5%;肝癌患者术后1年、3年、5年的存活率分别为78.4%、49.1%、45.1%。肝移植术后早期因腹腔内出血接受二次手术、血管性并发症、严重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移植物原发无功能的发生率分别为1.1%、1.6%、13.6%、7.4%、1.2%。术后的远期并发症主要有:肝癌复发、胆道并发症、乙肝复发、新发恶性肿瘤、移植物慢性失功能、慢性肾功能损伤等,发生率分别为40.3%、6.7%、2.1%、0.9%、0.9%、1.1%;其中,符合和超出米兰标准的肝癌患者的肝癌复发率分别为8.1%和62.5%,所有肝癌复发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9.6个月。结论:肝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措施,在供肝短缺的情况下,应优先将供肝分配给良性肝病患者和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癌患者。
    颈动脉支架术伴重度低血流动力学状态患者的药物治疗
    杨敏, 宋莉, 王健, 佟小强, 邹英华
    2009, (3):  373-375.       PMID: 19727225
    摘要 ( 2541 )   PDF (859KB) ( 144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术后重度低血流动力状态的药物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近5年颈动脉支架术围手术期发生重度低血流动力学状态患者的临床资料。重度低血流动力学状态是指围手术期动脉血压<90/60 mmHg(1 mmHg=0.133 kPa)或心率<50 /min并持续1 h以上。本组共有13例。结果: 13例患者静脉应用多巴胺维持血压, 其中2例患者同时应用多巴酚丁胺。多巴胺用量2~10 μg/(min·kg), 多巴酚丁胺5~7 μg/(min·kg), 平均6 μg/(min·kg), 未发生永久性神经系统并发症, 但有1例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结论: 颈动脉支架术围手术期重度低血流动力学状态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 多巴酚丁胺)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并可防止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孤啡肽基因敲除小鼠电针镇痛作用增强
    万有, , 韩济生, John E. Pintar
    2009, (3):  376-379.       PMID: 19727226
    摘要 ( 2466 )   PDF (1173KB) ( 117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采用痛敏肽/孤啡肽FQ (OFQ)基因敲除的小鼠,进一步明确OFQ在电针镇痛中的作用。方法:选用足三里和三阴交两个穴位,电针参数如下:恒流输出方波,电针强度为0.5、0.7、0.9 mA递增,每一强度持续10 min,电针频率分别为2 Hz或100 Hz。采用热辐射甩尾方法测定痛阈,在电针前、电针中和电针后评价痛阈的变化。结果:OFQ基因敲除小鼠的基础热痛阈比野生型小鼠明显延长。无论是2 Hz还是100 Hz电针,对OFQ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都有镇痛作用,对OFQ基因敲除小鼠的镇痛作用更强。结论:在体情况下,OFQ致痛敏,但拮抗电针镇痛。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微信公众号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编辑出版:《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主  编:詹启敏
编辑部主任:曾桂芳
国内刊号:CN 11-4691/R
国际刊号:ISSN 1671-167X
邮发代号:国内2-489 国外BM283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