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0年 第4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0-10-18
全选: 合并摘要 隐藏/显示图片
  • 论著
    自行合成硫化氢缓释供体GYY4137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及其释放的硫化氢在小鼠体内的分布
    于芳, 赵晶, 唐朝枢, 耿彬,
    2010, (5):  493-497.       PMID: 20957002
    摘要 ( 2212 )   PDF (1831KB) ( 117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改进一种新的硫化氢供体合成方法,在培养的HepG2细胞上观察了其细胞毒性,予ICR小鼠腹腔注射观察其组织分布及代谢途径,为硫化氢研究中合理使用该供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根据文献方法加以改进合成新型供体,采用台盼蓝染色鉴定细胞活力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活性检测细胞毒性;利用电极法测定注射供体后不同时间点心、肝、脑以及肾组织中硫化氢的浓度。结果:成功制备出新型硫化氢缓释供体。供体溶液在4 ℃或-20 ℃存储情况下基本不影响其释放能力,供体最大达到2 mmol/L浓度处理HepG2细胞不影响细胞活力及LDH活性,持续给药9 d也不影响细胞活力。注射供体后,可短暂提高心、肝及肾的组织硫化氢水平,心和肝维持20 min以上,而肾组织持续高水平,到2 h恢复正常水平,脑组织中硫化氢浓度基本不变。表明此新的硫化氢供体可以提高组织硫化氢浓度,但不能通过血脑屏障,最终通过肾进行排泌,而慢性给药(4周)则易导致肝或皮肤局部损伤。结论:新合成的化合物可作为较稳定、缓释、毒副作用相对低的硫化氢供体,可用于研究硫化氢的细胞功能调节和急性心血管调节病理生理学作用机制。

    NINJ2基因多态性与房山地区汉族脑卒中易感强相关
    陈廓, 肖占森, 侯淑琴, 赵润田, 刘岳峰, 窦会东, 李广平, 陶晓明, 李峰, 周文郁, 邱长春
    2010, (5):  498-502.       PMID: 20957003
    摘要 ( 2234 )   PDF (705KB) ( 99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NINJ2基因旁侧的rs11833579位点多态性与房山汉族人群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取横断面病例-对照相关分析。分别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及直接测序技术检测NINJ2的基因型。脑卒中患者790人(其中脑梗塞679人),为北京房山第一医院2003~2008年住院患者;正常对照者811例,为房山区农村查体无脑卒中家族史的无血缘关系汉族正常人群。结果:NINJ2基因rs11833579位点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在脑梗塞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01;脑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G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基因型对血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影响不大(P>0.05)。结论:NINJ2基因rs11833579位点多态性与房山汉族人群中脑卒中易感强相关。

    人periostin干扰载体的构建及其对成纤维细胞目的基因表达的影响
    刘畅, 宋振华, 秦泽莲
    2010, (5):  503-508.       PMID: 20957004
    摘要 ( 2384 )   PDF (1567KB) ( 106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为了研究人成骨细胞特异因子-2(periostin,POSTN)基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构建shRNA质粒和慢病毒载体,观察其对293T细胞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POSNT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检测shRNA慢病毒载体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设计特异性干扰人POSTN基因的小发卡RNA序列,合成含有干扰序列的双链DNA oligo,与经双酶切后的质粒连接,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并对阳性克隆进行PCR扩增测序鉴定。将构建的质粒采用脂质体共转染入293T细胞,36~48 h后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而判断不同靶点的干扰效果。将干扰效果最好的序列包装shRNA质粒和慢病毒载体,利用生成的POSTN shRNA质粒和慢病毒分别感染293T细胞和原代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检测两种细胞目的基因、蛋白的表达,进而观察基因干扰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变化。结果:转染干扰质粒原代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感染空质粒阴性对照细胞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POSTN mRNA表达分别为1.98±0.03、1.12±0.03和1.08±0.03,实验组对比阴性对照组细胞的敲减率为43%(F=688.291,P<0.001)。感染干扰慢病毒原代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感染空病毒阴性对照细胞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POSTN mRNA表达分别为0.44±0.09、0.81±0.07和0.37±0.05,实验组对比阴性对照组细胞的敲减率为46%(F=90.06,P<0.001)。实验组POSTN蛋白表达水平(0.29±0.04)比阴性对照组细胞(0.53±0.09)的表达降低45%(F=33.43,P<0.001),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POSTN蛋白的表达水平为0.23±0.02。感染干扰质粒和慢病毒的原代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与空质粒转染的对照细胞相比,POSTN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亦明显降低,并趋近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表达。从感染慢病毒48 h开始,干扰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与空质粒转染的对照组细胞相比增殖明显减慢,抑制率达19%。 结论:本方法构建的POSTN基因干扰质粒和慢病毒构建成功,其能显著降低POSTN基因和蛋白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干扰POSTN基因表达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POSTN基因干扰质粒和慢病毒的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POSTN基因的功能奠定了研究基础。


    白介素-17 在沙眼衣原体呼吸道感染中的早期产生可提高局部白介素-6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的表达
    张效云, 李蓟龙, 董明纲, 高丽芬, 钟光明
    2010, (5):  509-513.       PMID: 20957005
    摘要 ( 2213 )   PDF (559KB) ( 100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炎症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7 (interleukin-17,IL-17) 在沙眼衣原体呼吸道感染中的早期产生与细胞分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 2,MIP-2) 之间的关系。方法:在体内,用沙眼衣原体小鼠肺炎株 (MoPn) 通过鼻腔感染小鼠,用免疫荧光法 (immunofluoresent assay,IFA) 检测衣原体在肺组织的生长;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检测小鼠肺组织IL-17, IL-6和MIP-2的表达,未感染小鼠作为对照组;在体外,用重组鼠IL-17 (recombinant murine IL-17,rmIL-17) 预处理L929细胞24 h,rmIL-17预处理并感染MoPn的细胞作为实验组,未用rmIL-17预处理但感染MoPn的细胞作为对照组,24 h后收集上清液,利用ELISA检测IL-6和MIP-2的产生,细胞则通过IFA进行衣原体包涵体计数(inclusion-forming unit,IFU)。结果:体内实验表明,MoPn 感染后第1 天,肺组织有衣原体生长,感染后第8 天达高峰,以常用对数(lg)计数每个肺组织的IFU为6.49±0.19。感染后第2 天,IL-17在小鼠肺组织中的产生达峰值 (83.0±35.8) ng/L,并很快下降。 IL-6 在感染后第3天达到峰值(3.98±0.04) μg/L,而MIP-2则在第8天出现高峰(2.19±0.71) μg/L。体外实验发现,分别用20,100 和500 μg/L 不同剂量的rmIL-17预处理细胞后再感染衣原体MoPn 24 h,细胞上清液中IL-6含量分别为(531.65±24.40), (629.95±7.71)和(646.51±35.92) ng/L, 与对照组(55.10±16.54) 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细胞上清液中MIP-2含量分别为(107.21±28.40), (181.95±25.51)和(221.9±17.32) ng/L,与对照组(13.71±0.84) 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独rmIL-17对细胞并无刺激作用,rmIL-17对感染细胞衣原体包涵体生长无直接抑制作用。结论:IL-17在衣原体呼吸道感染中早期出现,rmIL-17能诱导感染MoPn的L929细胞分泌IL-6和MIP-2。IL-17在衣原体呼吸道感染早期可能通过诱导IL-6和MIP-2的产生,在宿主抵御细胞内病原菌感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自发2型糖尿病模型OLETF大鼠附睾脂肪分解的变化规律及其机制探讨
    姚军, 张婷婷, 段玉敏, 郭晓蕙
    2010, (5):  514-519.       PMID: 20957006
    摘要 ( 2485 )   PDF (1207KB) ( 107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观察自发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Otsuka Long-Evans Tokushima Fatty(OLETF)大鼠不同病程阶段附睾脂肪组织脂肪分解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OLETF大鼠为实验组,同品系Long-Evans Tokushima Otsuka(LETO)大鼠为对照组,在8、18、28周龄时分别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及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测定。取附睾脂肪组织以比色法测定培养液中丙三醇释放量作为评价脂肪分解的指标。用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附睾脂肪组织中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 HSL)、脂肪组织甘油三酯水解酶(adipose triglyceride lipase, ATGL)、脂滴包被蛋白 (perilipin)、细胞外信号相关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及其磷酸化形式(p-ERK)的含量。结果:(1)与同周龄对照组比较, OLETF大鼠附睾脂肪组织重量/体重在18周龄[(1.80±0.09)% vs (1.23±0.07)%, P<0.01]、28周龄[(2.51±0.12)%vs(1.56±0.08)%, P<0.01];OGTT 1 h血糖在18周龄[(26.00±3.09)vs(10.50±0.82) mmol/L, P<0.01]、28周龄[(23.15±0.55)vs(9.72±0.17) mmol/L, P<0.01]及2 h血糖在18周龄[(16.19±1.22)vs(7.47±0.35) mmol/L, P<0.01]、28周龄[(17.96±2.00)vs(9.24±0.47) mmol/L, P<0.01]均明显升高。28周龄时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68.17±13.35)×10-3 vs(19.61±0.20)×10-3 U/L, P<0.01]。(2)与对照组相比,18周龄时OLETF大鼠附睾脂肪组织丙三醇释放量增加34.7% [(213.0±12.5)vs(158.2±11.7) nmol/(g·h), P<0.05],28周时则减少33.5%[(210.2±37.8)vs(315.9±25.0) nmol/(g·h), P<0.05]。(3)OLETF大鼠18周龄时 HSL表达无明显变化,ATGL表达减少,但perilipin表达减少,p-ERK表达增加,28周龄时HSL和ATGL表达均减少。结论:随OLETF大鼠病程进展,其附睾脂肪组织脂肪分解呈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规律,早期脂肪分解的增加可能与perilipin表达下降及p-ERK表达增加有关,后期脂肪分解的减少可能与ATGL及HSL表达降低有关。

    17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临床病理分析及纤维化程度评估
    李阳, 熊焰, 李挺
    2010, (5):  520-525.       PMID: 20957007
    摘要 ( 2119 )   PDF (3319KB) ( 110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IIP)的诊断原则和组织病理诊断价值,以及纤维化程度的客观定量评估指标。方法:选取2004~2009年间具有相对完整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资料的17例IIP,参照国际最新分类标准进行组织学分析及纤维化程度分级评估,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肺间隔纤维化病灶CD34和SMA染色进行半定量评估,分析两者表达变化与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7例IIP组织学改变结合临床、影像学特征可诊断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9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5例及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3例;SMA表达与肺间隔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性(r=0.928,P=0.01),而CD34呈负相关性(r=-0.606,P=0.01)。结论:病理组织学在IIP诊断及分类中有重要意义,多数病例组织学改变结合临床和影像学可对IIP及其类型做出明确诊断;规范适量的活检取材是正确诊断的重要前提;SMA和CD34表达可用于IIP常规纤维化程度病理学评估。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骨骼肌Akt通路活性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分析
    李翔, 张巍, 吕鹤, 王朝霞, 袁云
    2010, (5):  526-529.       PMID: 20957008
    摘要 ( 2117 )   PDF (684KB) ( 96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研究强直性肌营养不良(myotonic dystrophy, DM)患者骨骼肌Akt信号通路活性改变及与骨骼肌病理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7例经临床、电生理和病理检查确诊的DM1型(DM1)患者为实验组,7例无骨骼肌病理改变的患者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发病年龄6~35岁,病程1~20年,临床均表现为肢体远端为主的肌强直、肌无力和肌萎缩,肌酸激酶在271~1 325 U/L之间,肌电图显示肌源性损害伴随大量强直电位发放。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肌肉活检病理检查,并用Western blot测定总Akt、磷酸化Akt(p-Akt)和其下游信号分子磷酸化核糖体蛋白S6 激酶(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 , p70s6k)的活性,比较骨骼肌Akt、p-Akt、磷酸化p70s6k(p-p70s6k)活性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及实验组骨骼肌总Akt、p-Akt、p-p70s6k活性与患者肌纤维肥大、核内移和肌浆块等病理改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肌肉活检发现肌营养不良改变伴随大量核内移现象以及肌膜下出现嗜碱性胞浆块,DM1患者的总Akt、p-Akt、p-p70s6k及p-Akt/Akt的光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Akt: t=4.110,P=0.006; p-Akt: t=4.408 ,P=0.004; p-p70s6k: t=4.113,P=0.005; p-Akt/Akt: t=4.055, P=0.002)。实验组总Akt、p-Akt、p-p70s6k的活性水平和肌纤维肥大均呈显著正相关(Akt :r=0.825,P=0.015; p-Akt:r=0.914,P=0.004;p-p70s6k:r=0.916,P=0.004),与肌浆块以及核内移的出现频率无显著相关。结论:DM1患者的骨骼肌存在Akt信号通路的广泛活化,并可能因此导致该病的肌纤维病理性肥大。


    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对SD大鼠膀胱和阴茎勃起功能的影响
    朱根应, 周谋望, 黄红拾, 陈亚平, 王文婷, 曾凡硕
    2010, (5):  530-534.       PMID: 20957009
    摘要 ( 2113 )   PDF (1184KB) ( 102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切断脊神经后根小束对SD大鼠膀胱和阴茎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300~350 g,其中10只电刺激L6和S1后根,观察膀胱内压(intravesical pressure, IVP)和海绵体内压(intracavernous pressure, ICP)的变化以确定膀胱和海绵体的主要神经传导支;另外30只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15只,A组高选择性切断S1后根传导膀胱逼尿肌的小束,B组高选择性切断S1后根传导阴茎海绵体的小束,观察并记录切断前后IVP和ICP的变化情况。结果:分别电刺激L6和S1后根,IVP变化的差异不显著(P=0.972),ICP变化的差异显著,电刺激L6后根的ICP升高值为(6.88±2.76)cmH2O(1 cmH2O=0.098 kPa),电刺激S1后根的ICP升高值为(13.05±8.41)cmH2O(P<0.01)。分别电刺激S1左右两侧引起IVP和ICP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23和0.828)。A组S1后根小束切断前后电刺激下IVP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切断前的IVP升高值为(14.37±4.89)cmH2O,切断后的IVP升高值为(3.25±1.29)cmH2O(P<0.001),而ICP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3);B组S1后根小束切断前后电刺激下ICP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切断前的ICP升高值为(11.97±4.41)cmH2O,切断后的ICP升高值为(2.68±1.01)cmH2O(P<0.001),而IVP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2)。结论:通过显微解剖及电刺激可以区别SD大鼠S1后根主要传导膀胱逼尿肌或阴茎海绵体的不同小束,高选择性切断后可以分别改变膀胱内压和海绵体内压,或可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同时最大限度保留反射性阴茎勃起功能提供实验基础。


    连续坐骨神经阻滞镇痛时B超联合刺激导管放置技术与罗哌卡因应用浓度
    伊军, 许莉, 林惠华
    2010, (5):  535-538.       PMID: 20957010
    摘要 ( 2213 )   PDF (1156KB) ( 104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连续刺激导管和B超联合用于连续坐骨神经阻滞时的放置技术及其最适罗哌卡因浓度。方法: 择期行跟骨手术的成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0.1%(质量分数)罗哌卡因组(A组),0.125%(质量分数)罗哌卡因组(B组),0.15%(质量分数)罗哌卡因组(C组)3组,每组20例,均以神经刺激仪联合超声引导定位行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并放置外周神经连续刺激导管用于术后镇痛。术后第6、12、24和48小时观察患者VAS评分,记录是否有肢体麻木和运动阻滞等不良反应发生,进行患者满意度评分。 结果: 3组VAS评分在第6和12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VAS评分明显高于B、C组(P<0.05);C组运动阻滞和肢体麻木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P<0.05);3组辅助用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2)。结论:外周神经连续刺激导管和B超联合用于连续腘窝部坐骨神经阻滞时可以降低罗哌卡因浓度,0.125%(质量分数)为罗哌卡因最适浓度。

    胶囊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宋志强, 顾芳, 姚炜, 李军, 周丽雅, 林三仁
    2010, (5):  539-542.       PMID: 20957011
    摘要 ( 2148 )   PDF (1065KB) ( 104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消化系统(尤其是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00例M2A胶囊内镜检查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和电话随访。 结果: 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腹痛或腹部不适和腹泻患者中,胶囊内镜检查异常病变发现率分别为67.6%、42.9%和44.4%,临床确诊率为60.0%、80.0%和72.2%,胶囊内镜检查准确率为75.0%、92.9%和84.6%;对小肠病变的诊断敏感性为77.3%、87.5%和66.7%,特异性为50.0%、95.0%和90.0%,阳性预测值为94.4%、87.5%和66.7%,阴性预测值为16.7%、95.0%和90.0%。使用甲氧氯普胺(10 mg肌注)组患者的胶囊内镜胃通过时间明显短于未使用组(15.0 min vs 30.5 min,P=0.019)。 结论: 胶囊内镜在诊断小肠疾病方面是一种无创、安全且有效的检查方法,甲氧氯普胺有助于缩短胶囊内镜的胃通过时间。

    胃黏膜病理学改变、体重指数与血清ghrelin和瘦素关系的研究
    张静, 丁士刚, 杨雪玲, 王晔, 张贺军
    2010, (5):  543-546.       PMID: 20957012
    摘要 ( 1739 )   PDF (1593KB) ( 89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探讨血清ghrelin和瘦素水平与胃黏膜病理学改变及体重指数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4~7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156例,于胃镜检查前抽血检测ghrelin和瘦素水平。血清Ghrenlin和瘦素检测采用ELISA法测定。所有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的同时于胃窦和胃体至少分别钳取一块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男性患者血清ghrelin水平低于女性患者(均数250.14 ng/L vs 386.65 ng/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男性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亦低于女性患者(均数4.12 μg/L vs 4.31 μg/L),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1)。≤35岁组、36~54岁组和≥55岁组的血清ghrelin均数分别为408.93 ng/L、309.16 ng/L和236.76 ng/L,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35岁组、36~54岁组和≥55岁组的血清瘦素分别为4.26 μg/L、4.41 μg/L和3.86 μg/L,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9)。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血清ghrelin水平低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均数308.40 ng/L vs 344.88 ng/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0);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亦低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均数4.17 μg/L vs 4.35 μg/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6)。血清ghrelin水平和BMI存在负相关(P=0.000),血清瘦素水平和BMI存在正相关(P=0.000)。结论:性别和年龄对血清ghrelin水平可能存在影响。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血清ghrelin和瘦素水平没有差异。随着BMI的增加,血清ghrelin水平降低;而随着BMI的增加,血清瘦素水平亦增加。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在抑制强直电刺激中的药效学相互作用
    杨璐, 魏滨, 张利萍, 毕姗姗, 卢炜, 郭向阳
    2010, (5):  547-553.       PMID: 20957013
    摘要 ( 1992 )   PDF (3007KB) ( 110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应用响应曲面分析法观察在静脉麻醉诱导期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在抑制强直电刺激(electrical tetanus stimuli,ETS)引起的体动和循环反应中的药效学相互作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的择期手术患者70例。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通过靶控输注系统输注给药,在研究过程中维持丙泊酚的靶浓度不变,阶梯式增加瑞芬太尼的靶浓度,当药物的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达到平衡后,评估患者对ETS引起的体动反应和循环反应。应用响应曲面模型分析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在抑制ETS中的药效学相互作用;应用NONMEM软件分析拟合药效反应的模型参数;应用Minitab软件绘制三维响应曲面图。结果:响应曲面分析法可以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药效学相互作用规律。丙泊酚(≤9 mg/L)和瑞芬太尼(≤10 μg/L)相互作用的三维响应曲面表明,二者在抑制ETS引起的体动反应和循环反应时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瑞芬太尼1 μg/L可使丙泊酚抑制ETS体动和循环反应的C50值降低40.1%和45.0%;瑞芬太尼2 μg/L时,丙泊酚抑制ETS体动和循环反应的C50值分别降低71.5%和72.8%;将瑞芬太尼血浆浓度增加至3 μg/L时,丙泊酚抑制ETS体动和循环反应的C50值降低82.1%和83.7%;当瑞芬太尼≥3 μg/L时,丙泊酚在抑制ETS体动和循环反应的C50值下降幅度变缓,表现出封顶效应。结论:响应曲面分析法可以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药效学相互作用规律;丙泊酚(≤9 mg/L)与瑞芬太尼(≤10 μg/L)在抑制ETS引起的体动反应和循环反应上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瑞芬太尼在降低丙泊酚抑制ETS体动反应和循环反应的C50值上表现出封顶效应。


    3.5代树枝状聚合物-2-氨基乙基β-D-吡喃半乳糖苷耦联物的制备及其肝实质细胞靶向性的研究
    张淼, *, 王键, *, 李永吉, 王向涛, 胡新
    2010, (5):  554-558.       PMID: 20957014
    摘要 ( 2046 )   PDF (1563KB) ( 91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制备一种对肝实质细胞具有靶向性的纳米给药载体用以提高药物对乙肝和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5代树枝状聚合物(G3.5 PAMAM)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e isothiocyanate, FITC)耦联,得到G3.5 PAMAM-FITC,再将耦联物G3.5 PAMAM-FITC连上不同摩尔比(1∶5,1∶10,1∶15,1∶20)的2-氨基乙基β-D-吡喃半乳糖苷(2-aminoethyl β-D-galactopyranoside, Dgal),得到不同的Dgaln -G3.5 PAMAM-FITC,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的Dgaln-G3.5 PAMAM-FITC对肝实质细胞的靶向性。结果:G3.5 PAMAM与FITC成功耦联,G3.5 PAMAM-FITC与半乳糖苷可以通过活泼酯反应在二甲基亚砜(dimothyl suhoxide, DMSO),中成功耦联,耦联率达到95%,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在1∶5,1∶10,1∶15和1∶20这4种比例中,PAMAM G3.5-FITC与Dgal肝靶向性的最佳配比(摩尔比)为1∶20。结论:Dgal20-G3.5 PAMAMFITC具有一定的肝靶向性,可以作为肝靶向药物载体。


    丹参酮ⅡA脉冲微丸的制备与体外质量评价
    梁雪丹, 郑颖, 范田园
    2010, (5):  559-564.       PMID: 20957015
    摘要 ( 1824 )   PDF (1398KB) ( 105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制备小分子活性成分丹参酮ⅡA的脉冲微丸并进行体外质量评价。方法:采用流化床包衣,分别选用羟丙甲纤维素(HPMC)、低取代羟丙纤维素/ HPMC(L-HPC/HPMC)和HPMC/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HPMC/Surelease)作为溶胀层材料,Surelease作为控释层材料,以双层膜崩解原理制备丹参酮ⅡA的脉冲微丸。通过丹参酮ⅡA的体外释放结果来评价溶胀层材料种类、增重以及控释层增重对药物释放的影响;通过对包衣微丸横切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来评价包衣层的质量,并对丹参酮ⅡA的体外释放曲线进行数学模型拟合来预测释药机制。结果:使用HPMC或L-HPC/HPMC作为溶胀材料均不能实现丹参酮ⅡA的延迟释放,而以HPMC/Surelease为溶胀材料的微丸则成功地实现了3~5 h的延迟释药,且药物释放时滞随溶胀控释层中Surelease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另外,控释层增重的提高也可有效地延长药物的释放时滞,其最佳增重范围为30%~40%。数学模型拟合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脉冲微丸的药物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结论:联合HPMC和Surelease为溶胀材料,以Surelease为控释材料,可以成功制备具有3~5 h药物释放时滞的丹参酮ⅡA脉冲微丸,为小分子药物的脉冲释药的制备提供参考。

    北京市外来农村流动人口家庭医疗支出的影响因素——Tobit模型方法
    卢新璞, 吴明
    2010, (5):  565-569.       PMID: 20957016
    摘要 ( 2322 )   PDF (555KB) ( 100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研究北京市外来农村流动人口家庭医疗费用支出情况,发现可能影响该群体医疗费用支出的原因,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北京市2 728户共4 698名外来农村流动人口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利用Tobit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该群体家庭月均医疗保健支出21.26元,74%的家庭在调查前3个月没有任何医疗保健支出;该群体医疗支出受到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结论:该群体家庭医疗支出水平不高,支出受家庭经济情况和自身特征等多种因素影响,应制订和完善相关卫生政策和教育政策,提高该群体卫生服务利用水平。

    改良双颌前徙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李阳, 伊彪, 王兴, 李自力, 梁成, 王晓霞
    2010, (5):  570-574.       PMID: 20957017
    摘要 ( 2152 )   PDF (1491KB) ( 105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索一种适用于治疗凸面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OSAHS)患者的改良双颌前徙手术术式,评估应用改良双颌前徙手术治疗凸面型OSAHS患者的效果。方法:应用改良双颌前徙手术治疗的中度到重度OSAHS患者共8人,患者于术前3个月和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多导睡眠图仪(polysomnography, PSG)检查,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于术后6个月进行主观问询调查。结果:8名患者术前低通气指数(AHI)平均为(40.1±16.1) /h,术后AHI平均为(5.4±3.8) /h;术前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为(72.4±7.2)%,术后最低SaO2平均为(90.6±2.1)%;通过X线头影测量结果发现,SNA术前为(80.9±1.7)°,术后为(82.9±1.5)°;SNB术前为(72.5±2.6)°,术后为(81.5±1.7)°;舌根部至咽后壁距离(PAS)术前为(5.3 ±1.6) mm,术后为(10.8 ±1.8) mm。所有患者的日间嗜睡及睡眠打鼾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7名患者自觉日间嗜睡及睡眠打鼾症状消失。结论:改良的双颌前徙手术与传统的双颌前徙手术的作用机制相同,术后的效果相当,适用于治疗凸面型OSAHS患者。改良双颌前徙手术通过拔除上下颌前磨牙,使上、下颌骨后部前移,而前部骨段的位置不变或者不会过度前移,这样既能改善患者的睡眠呼吸情况,同时又不会使患者术后的面型显得更突。

    粘结桥中使用非刚性连接体修复2个缺失后牙
    谭京, 姜慧, 王新知, Michael G. Botelho
    2010, (5):  575-577.       PMID: 20957018
    摘要 ( 2154 )   PDF (899KB) ( 103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在粘结桥中加入非刚性连接体用来修复2个缺失后牙。方法:在临床上选择缺失2个后牙且对颌为真牙的病例。共20例,男性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45.6岁,上颌12例,下颌8例。修复体中双尖牙的固位体与栓体连接,栓道与桥体连接,通过栓体与栓道将两部分连接在一起。修复体试戴后使用树脂粘接剂PANAVIA F粘结。结果:20例修复体平均使用时间为28.8个月,最长使用时间为42个月。20例病例中只有1例远中固位体发生脱落。经过表面处理后重新粘接,使用良好。所有基牙没有发现有继发龋和牙龈炎。结论:使用非刚性连接体,允许修复体在受到载荷时产生一定的自由动度, 降低了金属固位体与树脂粘接面的应力,从而减少了脱粘接的发生。此种方法扩大了粘接桥的适应证,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骨性Ⅱ类错成人与少年治疗前后骨骼变化的对比
    赵健慧, 丁云
    2010, (5):  578-581.       PMID: 20957019
    摘要 ( 2398 )   PDF (531KB) ( 97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对比少年与成人骨性Ⅱ类均角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治疗前后骨骼变化的异同。方法:选择少年与成人女性骨性Ⅱ类均角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各30例,两组的治疗方法以及疗程均相互匹配。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对比,比较其治疗前、后骨骼变化的异同,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少年组与成人组SNA、SNB及ANB均减小,但两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少年组治疗后下颌骨长度、前面高及后面高均有增加,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前后的前下面高与前总面高之比以及后下面高与后总面高之比保持不变,且两组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少年组在治疗前后上、下颌骨均有一定程度的生长,但是成人与少年骨性Ⅱ类均角患者的上、下颌骨关系的变化并无明显差异。

    用聚合收缩仪Acuvol测定填料含量对复合树脂聚合收缩率的影响
    韩冰, 董艳梅, 王晓燕, 田福聪, 高学军
    2010, (5):  582-585.       PMID: 20957020
    摘要 ( 1924 )   PDF (755KB) ( 10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研究改变填料含量对复合树脂聚合收缩率的影响,探讨Acuvol聚合收缩仪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共使用9种复合树脂,包括6种定制的填料含量分别为80%,78%,76%,70%,60%,50%的复合树脂,以及3种复合树脂商品:含80%填料的Syn D6树脂、含74%填料的Syn Compact Nano树脂和含55%填料的Syn Flow树脂(填料含量均以质量分数表示)。制备半球形树脂样本,用功率为650 mW/cm2卤灯固化40 s(n=10),分别使用Acuvol的SVVR模式和MVVR模式测定树脂样本的聚合收缩率。结果:3种商品树脂的聚合收缩率为:Syn Flow>Syn Compact Nano>Syn D6。6种定制树脂的聚合收缩率为填料含量50%>60%>70%>76%>78%>80%。商品树脂、配制树脂的填料含量和聚合收缩均呈负相关关系(r为-0.982、-0.968,P<0.001)。使用多帧成像(multiple-view volumetric reconstruction,MVVR)模式、单帧成像(single-view volumetric reconstruction,SVVR)模式测定复合树脂的聚合收缩率,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5, P>0.05)。结论:填料含量是影响复合树脂聚合收缩的重要因素,Acuvol聚合收缩仪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复合树脂的聚合收缩率,MVVR模式和SVVR模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VVR模式更加快捷。

    疑难/罕见病例分析
    妊娠晚期合并呼吸衰竭抢救成功1例
    韩文勇, 赵扬玉, 朱曦, 朱红, 李民, 王军
    2010, (5):  586-590.       PMID: 20957021
    摘要 ( 2206 )   PDF (1153KB) ( 10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呼吸疾病在妊娠期间很常见,但妊娠合并呼吸功能衰竭可导致孕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孕母死亡30%是由于呼吸衰竭引起。妊娠母体呼吸发生改变以适应胎儿的氧需增加以及排出胎儿生长发育产生的逐渐增多的二氧化碳。无并发症的孕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arbon dioxide tension,PaCO2 )正常值为28~32 mmHg。本例患者为26岁女性,急诊入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为“宫内孕34+4周,孕1产0,Ⅱ型呼吸衰竭”。通过多科室的协作,及时终止妊娠,采取坐位下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方法,严格控制麻醉平面,经剖宫产手术成功娩出一健康婴儿。尽管在治疗过程中孕妇PaCO2在胎儿娩出前曾高达74 mmHg,胎儿娩出后高达94 mmHg,但通过对患者动脉血气及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测,辅助呼吸支持结合低浓度氧疗,围术期母亲状况稳定,术后第11天母婴均安全出院。住院期间还对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检查,不过导致其呼吸衰竭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


    短篇论著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XCL1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孙琳, 刘蕊, 刘湘源, 赵金霞, 徐宁, 龙丽, 栗占国
    2010, (5):  591-592.      
    摘要 ( 1854 )   PDF (252KB) ( 9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绶草弱极性成分的气相-质谱分析
    张伟, 金传山, 周亚伟, 杨子娟
    2010, (5):  593-595.      
    摘要 ( 1713 )   PDF (462KB) ( 86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2-特戊酰氨基-5-氨基-6-甲基-4(3H)-嘧啶酮的合成
    邓喜玲, 张志丽, 王孝伟, 刘俊义,
    2010, (5):  596-598.      
    摘要 ( 1554 )   PDF (605KB) ( 86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先天缺牙患儿牙齿发育的影像学研究
    王韵, 黄山娟, 刘鹤
    2010, (5):  599-601.      
    摘要 ( 1850 )   PDF (637KB) ( 84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病例报告
    1例哺乳期女性应用卡马西平的治疗药物监测
    赵敏, 杨丽, 魏媛, 熊歆, 周勇, 翟所迪
    2010, (5):  602-603.       PMID: 20957022
    摘要 ( 1913 )   PDF (334KB) ( 94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学科交叉
    牙种植钛基生物材料表面骨形态发生蛋白修饰的固定与评价方法
    任晓帅, 魏世成, , 苏晓东
    2010, (5):  604-607.       PMID: 20957023
    摘要 ( 2316 )   PDF (437KB) ( 113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综述
    蛋白尿加速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分子机制
    李丹*, 丁洁
    2010, (5):  608-611.       PMID: 20957024
    摘要 ( 2399 )   PDF (471KB) ( 100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原发性与继发性低胆固醇血症
    宋俊贤, 任景怡, 陈红
    2010, (5):  612-615.       PMID: 20957025
    摘要 ( 3194 )   PDF (487KB) ( 160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核素示踪技术在小干扰RNA显像的研究进展
    康磊, 王荣福
    2010, (5):  616-618.       PMID: 20957026
    摘要 ( 2083 )   PDF (537KB) ( 85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微信公众号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编辑出版:《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主  编:詹启敏
编辑部主任:曾桂芳
国内刊号:CN 11-4691/R
国际刊号:ISSN 1671-167X
邮发代号:国内2-489 国外BM283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