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3年 第4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3-04-18
全选: 合并摘要 隐藏/显示图片
  • 述评
    Global child health update in 2012
    Chokwan CHAN*
    2013, (2):  165.       PMID: 23798061
    摘要 ( 1719 )   PDF (351KB) ( 57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儿童神经科临床应关注精神行为问题
    秦炯, 韩颖
    2013, (2):  174.      
    摘要 ( 1449 )   PDF (504KB) ( 56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专家笔谈
    内源性含硫氨基酸代谢终产物的心血管调节作用
    金红芳, 李真真
    2013, (2):  177.      
    摘要 ( 1331 )   PDF (741KB) ( 68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工作综述
    儿童遗传性肾脏疾病
    张琰琴, 丁洁, 王芳, 张宏文
    2013, (2):  182.       PMID: 23591333
    摘要 ( 2074 )   PDF (504KB) ( 87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特发性全面性癫痫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姜玉武, 谢涵
    2013, (2):  186.       PMID: 23591334
    摘要 ( 2202 )   PDF (606KB) ( 101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论著
    H2S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人单核巨噬细胞核转录因子-κB的影响及机制
    赵曼曼, 张巧丽, 闫辉, 杜军保, 耿彬, 唐朝枢, 金红芳
    2013, (2):  192.       PMID: 23591335
    摘要 ( 1748 )   PDF (1182KB) ( 58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 研究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 H2S)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诱导人单核巨噬细胞NF-κB通路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采用12-豆蔻酸-13-乙酸佛波醇(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PMA)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后,分为4组:对照组、ox-LDL组、ox-LDL + H2S 100 μmol/L组及ox-LDL + H2S 500 μmol/L组。用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IκBα蛋白表达及NF-κB磷酸化水平,激光共聚焦法检测细胞胞浆IκBα及NF-κB的核转位改变,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细胞核中NF-κB p65与IκBα结合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ox-LDL组人单核巨噬细胞中NF-κB p65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0.855±0.116 vs. 0.502±0.218,P=0.046),IκBα表达明显减少(0.612±0.216 vs. 0.997±0.167,P=0.029);与ox-LDL组相比,ox-LDL + H2S 100 μmol/L组及ox-LDL + H2S 500 μmol/L组细胞中NF-κB p65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0.424±0.225 vs. 0.855±0.116,P=0.020; 0.378±0.071 vs. 0.855±0.116,P=0.011),IκBα表达显著增多(1.037±0.111 vs. 0.612±0.216,P=0.015;1.046±0.084 vs. 0.612±0.216,P=0.013)。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ox-LDL组THP-1源性巨噬细胞胞浆中IκBα表达明显降低, NF-κB p65核转位明显增加;与ox-LDL组相比,ox-LDL + H2S 100 μmol/L组及ox-LDL + H2S 500 μmol/L组细胞胞浆IκBα表达显著增多,NF-κB p65核转位明显减少。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对照组人单核巨噬细胞胞核内未检测到NF-κB p65与IκBα的结合,ox-LDL组细胞核内NF-κB p65与 IκBα结合较少,ox-LDL + H2S 100 μmol/L组及ox-LDL + H2S 500 μmol/L组细胞核内NF-κB与IκBα结合明显增多。结论: H2S可抑制ox-LDL诱导人单核巨噬细胞中NF-κB通路激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胞浆中IκBα降解,减少NF-κB p65磷酸化激活及核转位,同时可促进胞核中IκBα与NF-κB的结合,进而抑制NF-κB的活性有关。
    男性孤独症儿童甲基CpG结合蛋白-2基因突变的分析
    王三梅, 李明, 杨艳玲, 潘虹 , 刘靖, 潘凯枫, 卜定方
    2013, (2):  197.       PMID: 23591336
    摘要 ( 2144 )   PDF (1074KB) ( 65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 应用甲基CpG结合蛋白-2(methyl-CpG-binding protein 2,MECP2)基因突变筛查方法,检测孤独症患者的MECP2基因,探讨孤独症与MECP2基因的关系。方法: 收集男性孤独症44例,均满足孤独症《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筛查MECP2基因变异,并进行DNA测序鉴定。对存在MECP2基因错义突变的病例进行家系调查。结果: 在44例患者中经DHPLC筛查阳性和 DNA测序发现,4例患者存在不同的MECP2基因突变,包括c.590C>T(T197M)和c.602C>T(A201V)2种错义突变,以及c.1053C>G、c.897C>T 2种同义突变;17例的内含子3位于Exon 4前74位点C>T, 为SNP (rs2071569) ;1例c.602C>T错义突变患者家系调查发现, 突变来源于母亲及外祖父,母亲呈杂合子,为X染色体随机失活,母亲与外祖父智力均正常,外祖父有抑郁症。结论: 在男性孤独症患者中,存在MECP2基因较高的变异率,MECP2基因在孤独症致病中可能起着一定作用,不除外是孤独症的易感基因。
    新生儿遗传性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基因诊断1例
    姜毅, 侯新琳, 李昕, 林志淼, 崔晨
    2013, (2):  202.       PMID: 23591337
    摘要 ( 1832 )   PDF (1374KB) ( 65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临床表现、皮肤活检病理诊断和基因诊断在遗传性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诊断意义。方法:分析1例新生儿起病的遗传性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和基因诊断结果。结果:1例生后10 h入院新生儿,出生后即发现下肢有大片皮肤破损和糜烂,病变延伸至左侧踝关节和足底,住院后发现口腔内有血疱和水疱,住院期间皮肤受压和摩擦处多处出现新的大疱和皮肤脱落及皮肤糜烂。皮肤糜烂处分泌物和口腔分泌物细菌涂片和培养均未见细菌。取患儿皮肤做病理检查,结果光镜下可见真皮内有少量疏松结缔组织。电子显微镜下真皮层仅见少量纤维母细胞和胶原纤维,基质结构不清。大部分区域未见基底层,张力丝零散分布在真皮组织,部分区域有基底膜,但锚纤维结构不清,致密层变薄,符合遗传性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诊断标准。取患儿及其父母静脉血进行COL7A1基因检测,其母在COL7A1 基因第13个外显子500上插入AGGG片段,其父在第98个外显子序列后剪切位点有一个G突变为A。患儿COL7A1基因出现复合杂合突变;突变位点分别与父亲和母亲位点一致,证实患儿遗传了来自父、母亲双方的突变基因,因此发病,其父母为表型正常的致病基因携带者。结论:对于临床怀疑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应先做皮肤病理检查,特别是通过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观察做出初步分型,再根据病理类型进一步做相应基因检测确诊,如能对父母同时进行基因检测对今后优生可能有很大帮助。
    血浆前白蛋白联合C-反应蛋白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
    张春雨, 刘丽丽, 廖莹, 杜军保, 金红芳
    2013, (2):  207.       PMID: 23591338
    摘要 ( 1892 )   PDF (650KB) ( 65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分析川崎病患儿血浆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的变化,探讨联合分析PA和CRP变化预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108例川崎病患者病例资料,包括血浆中PA、CRP水平和冠状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等。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以及ROC曲线分析等统计方法,对PA和CRP在疾病时的变化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冠状动脉病变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讨联合分析血浆PA及CRP的变化在预测川崎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意义。结果:在川崎病患者的急性期,血浆PA水平为(44.6±34.9) mg/L,较正常参考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RP水平为(88.4±46.7) mg/L,较正常参考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血浆PA<80 mg/L的55例患者中,以76.5 mg/L为界限,CRP<76.5 mg/L的患者发生冠状动脉扩张的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和CRP在川崎病急性期有明显变化,联合分析PA和CRP的变化,对于预测冠状动脉病变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市四区/县18月龄儿童发育迟缓的流行病学研究
    周文娟, 梁爱民, 王凤芝, 崔文红, 王秀云, 刘秋明, 游红, 贺春燕, 彭金荣, 张迎武,
    2013, (2):  211.       PMID: 23591339
    摘要 ( 2116 )   PDF (705KB) ( 64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北京市四区/县18月龄儿童发育迟缓的患病率、影响因素及病因学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2011年5月至9月在北京市选取顺义、大兴、密云和延庆4个郊区/县,对所有四区/县的18月龄儿童进行发育迟缓的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儿童保健三级网管理与临床研究相结合的模式,先由一级保健网的社区医生对入选儿童进行儿童发育问卷调查以及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DDST);再由二级保健网的区/县妇幼保健院医生采用Gesell对DDST筛查阳性儿童进行发育评估;诊断为发育迟缓的患儿,转诊至三级保健网医疗机构进行病因学诊断,并进行随访和后续评估。对诊断发育迟缓患儿,按照1∶4方式选择筛查结果为非发育迟缓的同性别和同居住社区的儿童,进行病例配比,采用SPSS 16.0进行数据描述及病例对照单因素分析。结果:北京市四区/县18月龄应筛查儿童4 037名,实际筛查3 182名,筛查率78.8%(3 182/4 037),诊断发育迟缓儿童22名,患病率6.91‰(22/3 182),其中15名为男性,7名为女性,男女比例为2.1∶1。顺义、大兴、密云与延庆四区/县发育迟缓患病率分别为3.45‰(4/1 160)、4.50‰(5/1 111)、15.87‰(7/441)和12.77‰(6/47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收入家庭、母亲文化程度低、小于胎龄儿、多胎儿、生后严重疾病史、先天畸形以及体格发育迟缓是影响发育迟缓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北京市四区/县78.8%的18月龄儿童发育迟缓筛查结果显示,发育迟缓患病率为6.91‰,而且具有性别和地区差异性,其发生与社会文化因素、生物学等多因素有关。
    游离脂肪酸通过刺激整合素连接激酶表达促进肾癌786-O细胞增殖
    刘振华, 谢京, 萧云备, 袁也晴, 张晓威, 秦彩朋, 郝一昌, 徐涛, 王晓峰
    2013, (2):  217.       PMID: 23591340
    摘要 ( 1852 )   PDF (2658KB) ( 6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 FFAs)异常对人肾癌786-O细胞增殖以及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 IL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0、0.05、0.1和0.2 mmol/L的油酸(oleic acid,OA)作用人肾癌786-O细胞48 h,其中0 mmol/L组作为对照组。利用MT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ILK、Akt和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0.05、 0.1和0.2 mmol/L OA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增高(光密度0.657±0.056、0.682±0.028、0.718±0.042 vs. 0.495±0.034,P均<0.001);而不同浓度的OA对786-O细胞的凋亡作用并不明显(凋亡率2.42%±0.25% vs. 2.33%±0.87% vs. 2.25%±0.51%, P=0.082);与对照组相比,OA组中的ILK、p-Akt蛋白表达显著上调。结论:FFAs通过刺激ILK/Akt通路可促进细胞增殖,可能与肾癌发生有关。
    顺铂通过诱导膀胱癌细胞自噬促进细胞凋亡
    杨轩, 袁栋栋, 姜学军, 席志军
    2013, (2):  221.       PMID: 23591341
    摘要 ( 2024 )   PDF (1810KB) ( 83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研究自噬在顺铂引起膀胱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以膀胱癌细胞T24为细胞模型,利用透射电镜观察自噬泡形成,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融合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and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fusion protein,GFP-LC3)的质粒的荧光聚集情况。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LC3-Ⅱ的积累,检测顺铂能否诱导膀胱癌T24细胞发生自噬。此外,蛋白质免疫印迹还被用来检测自噬相关信号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受体(mammal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及其下游相对分子质量70 000的核糖体蛋白质S6激酶(70 000 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P70S6K)的变化,以及凋亡标志蛋白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的切割,之后利用3-(4,5-二甲基)-5-(3-羧甲基苯环)-2-(4-硫基苯)-2H-四唑盐复合物检测法[ 3-( 4, 5-dimethylthiazol-2-yl)-5-( 3-carboxymethoxyphenyl)-2-( 4-sulfophenyl)-2H- tetrazolium, inner salt,MTS]观察在自噬促进剂雷帕霉素(rapamycin)存在与否的情况下顺铂引起的膀胱癌细胞活力变化。本实验还使用了RNA干扰技术敲降LC3表达。结果:电子显微镜显示相比对照组,顺铂可以引起膀胱癌细胞出现大量自噬泡。荧光显微镜观察GFP-LC3聚集程度,顺铂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LC3的结果发现顺铂组的LC3-Ⅱ含量随时间延长和顺铂浓度增加而明显增加,尤其是在48 h时,50与100 μmol/L顺铂处理下LC3-Ⅱ/Actin(%)的灰度值分别升高了30和44,而mTOR/P70S6K的磷酸化也受到顺铂处理的抑制,在48 h,100 μmol/L顺铂处理下其磷酸化条带几乎完全被抑制。MTS结果发现顺铂可导致细胞活力的丢失,在50和100 μmol/L顺铂处理24 h时分别下降了12%和35%,而且用自噬促进剂雷帕霉素和顺铂联合处理组的细胞活力丢失大于单用顺铂处理的对照组(F=74.890,P<0.01)。RNA干扰实验显示,敲降自噬相关基因LC3,可减少顺铂引起的PARP剪切,细胞凋亡减少。结论:发现顺铂可以引起膀胱癌细胞T24发生自噬,并发现该自噬的作用能促进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
    饮食多不饱和脂肪酸ω-3、ω-6比值对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影响
    田雨, 田玉玲, 李俊霞, 戴芸, 王化虹, 刘新光
    2013, (2):  227.       PMID: 23591342
    摘要 ( 1882 )   PDF (2695KB) ( 84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ω-3/ω-6比例的改变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小鼠炎症程度的影响。方法:32只4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UFA组,PUFA组又分为ω-3/ω-6 1∶3组、ω-3/ω-6 1∶15组及ω-3/ω-6 1∶30组,每组8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饲养,饲料中PUFA ω-3/ω-6为 1∶15;PUFA组小鼠依组别给予相应的改良饲料,8周后给予DSS(30 g/L DSS饮用5 d后改为蒸馏水饮用10 d,共3个循环)诱发实验性结肠炎。比较各组症状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和结肠黏膜组织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水平。 结果:饲料中PUFA ω-3/ω-6比值改变对生长期小鼠体重的增长没有影响。虽然从体重增长、粪便性状和便血情况这3个单独症状评分对PUFA 3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总体症状评分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的比较显示1∶3组总体症状评分显著低于1∶30组(P<0.05)。组织病理学评分在PUFA 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3组明显低于1∶30组(P<0.05)。检测反映肠道炎症水平的黏膜PGE2水平后发现,在炎症改变明显的远段结肠,1∶15组及1∶30组黏膜PGE2水平显著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1∶3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没有炎症改变的近段结肠,1∶30组黏膜PGE2水平显著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1∶3组及1∶15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性结肠炎小鼠炎症程度和黏膜PGE2水平受饲料中PUFA ω-3/ω-6比例变化的影响,增高PUFA ω-3/ω-6 比值对实验结肠炎小鼠肠道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反之则有加重炎症的危害。在炎症发生前,PUFA ω-3/ω-6 比值改变可能先使局部炎症因子产生变化,随后对炎症的严重程度产生影响。
    123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表现与自身抗体谱
    刘红虹, 福军亮, 徐军, 罗生强 , 刘振文, 王福生
    2013, (2):  233.       PMID: 23591343
    摘要 ( 1663 )   PDF (1634KB) ( 101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123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自身抗体谱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至2010年解放军三零二医院收治的123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临床及病理分期分为肝硬化期70例和非肝硬化期53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和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ies,AMA),采用免疫印记法(EUROLINE)检测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ies-M2,AMA-M2)、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抗体(anti-promyelocytic leukemia,anti-PML)、抗核点型靶抗原蛋白100 000(anti-sp100 antibodies,anti-sp100)、抗核孔复合物210 000跨膜糖蛋白(anti-gp210 antibodies,anti-gp210)、抗重组M2融合蛋白抗体(anti-BCOADC-E2 PDC-E2 OGDC-E2 antibodies,anti-BPO)、抗52 000核颗粒蛋白 (anti-Ro-52 antibody,anti-52KD)。结果:ANA、AMA、AMA-M2、anti-PML、anti-sp100和anti-52KD阳性率,肝硬化期分别49%、47%、51%、54%、31%和49%,非肝硬化期分别为38%、37%、51%、60%、30%和51%,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nti-gp210阳性率:肝硬化期27%,非肝硬化期1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nti-gp210阳性的PBC患者较anti-gp210阴性的PBC患者白蛋白和胆碱酯酶偏低,转氨酶、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和Mayo评分偏高,发展为肝衰竭概率大。结论:AMA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ANA阳性有助于AMA阴性患者的诊断;anti-gp210出现在PBC病程后期,anti-gp210阳性的PBC患者有更严重的胆汁淤积和肝功能损害。
    脓毒症患者中血清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5水平的变化
    刘慧琳, 田勍, 洪天配, 刘桂花, 潘欢, 王海宁, 高洪伟
    2013, (2):  238.       PMID: 23591344
    摘要 ( 1596 )   PDF (524KB) ( 58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血清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 protein,PDCD5)水平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脓毒症及重症脓毒症患者中的变化。方法:7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SIRS(脓毒症除外)患者28例、脓毒症(重症脓毒症除外)患者23例、重症脓毒症患者27例,并选取健康对照22例,分别收集其静脉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DCD5水平,比较PDCD5水平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血清PDCD5水平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积分、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年龄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在SIRS组、脓毒症组及重症脓毒症组中,血清PDCD5水平分别为(19.07±8.91)、(29.03±13.27)及(42.83±17.32) μ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32±0.02) μg/L(P<0.05);血清PDCD5水平在SIRS组、脓毒症组及重症脓毒症组中呈现依次升高的变化规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血清PDCD5水平与APACHE Ⅱ积分呈正相关(r=0.572,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PDCD5水平随着病情加重呈升高趋势,提示PDCD5表达上调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抑制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Survivin表达对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宰红艳, 易小平, 李宜雄, 龙学颖, 曹丽平, 刘慧
    2013, (2):  242.       PMID: 23591345
    摘要 ( 2079 )   PDF (3415KB) ( 69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同时抑制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XIAP)和Survivin表达,对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及吉西他滨(Gem)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并与单独抑制XIAP或Survivin表达的策略进行对比。方法:运用前期实验构建的XIAP-shRNA慢病毒(LV-X)和Survivin-shRNA慢病毒(LV-S),分别建立XIAP和/或Survivin表达稳定抑制的胰腺癌Panc-1细胞株,即Panc-1-X、Panc-1-S和Panc-1-XS。运用Real-time PCR和半定量Western blot分别检测XIAP和Survivin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以细胞计数法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Caspase-3/7试剂盒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MTT法检测细胞对Gem的化疗敏感性。结果:成功建立了XIAP和/或Survivin表达稳定抑制的胰腺癌细胞株Panc-1。XIAP和Survivin同时稳定抑制后,Panc-1的增殖能力显著受到抑制,Panc-1-XS组的克隆形成率为10.12%±1.33%,显著低于对照组Panc-1-XncSnc组(96.61%±7.89%)和Panc-1组(100.28%±8.97%, P<0.05)。用0.5 mg/L Gem处理24 h后,Panc-1-XS组的Caspase-3/7相对活性明显升高至15.02±0.57,显著高于Panc-1组与Panc-1-XncSnc组(分别为8.87±0.19和9.05±0.23,P<0.05);Panc-1-XS组的细胞凋亡率为24.09%±2.75%,显著高于对照组Panc-1-XncSnc及Panc-1组(分别为12.09%±1.97%和12.06%±1.22%,P<0.05)。Panc-1-XS组的IC50值为(0.47±0.04) mg/L,显著低于对照组Panc-1-XncSnc的(2.18±0.13) mg/L及Panc-1组的(2.13±0.18) mg/L (P<0.05),对Gem的化疗敏感性显著增强。进一步检测显示,Panc-1-XS组的IC50值为(0.47±0.04) mg/L,均显著低于Panc-1-X组的(0.76±0.07) mg/L和Panc-1-S组的(0.87±0.09) mg/L (P<0.05)。结论:同时稳定抑制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XIAP和Survivin的表达,能显著抑制Panc-1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其Gem化疗敏感性,并明显优于XIAP或Survivin表达单独抑制的策略。
    端粒酶靶向的RNA标记探针在肿瘤活体显像的研究
    王荣福, 康磊, 徐小洁, 闫平, 张春丽, 刘萌
    2013, (2):  250.       PMID: 23591346
    摘要 ( 1512 )   PDF (2330KB) ( 63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端粒酶靶向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 siRNA)标记探针在肿瘤靶向活体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化学合成端粒酶反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靶向和人类基因无关靶向的siRNA双链。通过螯合剂NHS-MAG3的偶联作用对siRNA进行放射性核素锝[99mTc]标记。构建HepG2肝癌荷瘤裸鼠模型,以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肿瘤组织的病理情况和hTERT的表达水平。经裸鼠尾静脉注射7.4 MBq放射性标记的siRNA,分别于注射后0.5、1、3、6 h进行显像。通过在肿瘤和对侧正常组织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比较肿瘤与非肿瘤(T/NT)比值。经裸鼠尾静脉注射1.85 MBq探针,分别测定并计算2、4、6 h每克肿瘤及血液的组织放射性分布(%ID/g)。使用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评价。结果:标记率为(73.4±3.0)%,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2%,比活度达25.9 GBq/μmol。HE染色中肿瘤组织可见病理性核分裂相。hTERT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褐色浓染区域主要集中于细胞核。注射hTERT靶向探针的荷瘤裸鼠显示出清晰的肿瘤影像,而对照组则无法显示肿瘤。注射后6 h,实验组探针的肿瘤影像明显强于对照组。注射后0.5、1、3、6 h后,实验组的T/NT比值由2.68±0.21升至5.86±0.30,而对照组由1.55±0.16降至1.28±0.12。注射后2、4、6 h后,实验组的肿瘤放射性分布由(0.71±0.14)%ID/g增加到(0.97±0.15)%ID/g,而对照组的肿瘤分布则不断降低,提示实验组探针的靶向性。结论:端粒酶靶向的小干扰RNA标记探针具备肿瘤体内靶向显像的潜在应用价值。
    从门诊处方看骨关节炎指南的现实意义
    杨艺*, 李志昌, 林剑浩, 吕厚山
    2013, (2):  255.       PMID: 23591347
    摘要 ( 1890 )   PDF (664KB) ( 58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通过对门诊骨关节炎用药的调查,反映目前骨关节炎治疗用药的现状,为骨关节炎诊治指南的普及推广和中西医综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7年2月至5月所有风湿免疫科与骨科专家门诊的处方,对其中诊断为骨关节炎的处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整个调查中骨关节炎处方共计2 145人次,所用药物包括关节润滑剂、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局部麻醉药、软骨保护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维生素AD类、镇痛药物和中药8大类,共73种(不同剂型和商品名)。中药种类最多,高达35种。处方中口服给药占主导(73.2%),风湿免疫科口服药物使用率超过骨科。口服药中用量最大的是NSAIDs(29.9%),且非特异性环氧酶(cyclooxygenase,COX)抑制剂使用率最高(57.9%),风湿免疫科与骨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OX-1特异性抑制剂在骨科的使用明显超过风湿免疫科(12.7% vs. 4.7%,P<0.001)。结论:对于骨关节炎的门诊用药,西医体系已逐步建立用药规范,近年来陆续出台的骨关节炎诊治指南已为很多专家所接受,但在执行中仍存在着较大差异。在中药使用上,目前仍较为混乱,尚无明确的规范可循。因此,骨关节炎诊治指南的推行及中药治疗关节炎的方法亟待规范化。
    2011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标准与其他常用标准的比较
    路晓燕, 李春, 赵金霞, 栗占国
    2013, (2):  260.       PMID: 23591348
    摘要 ( 2131 )   PDF (528KB) ( 7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了解2011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缓解标准与其他常用缓解标准的优劣及临床实用性。方法:现场问卷调查门诊或住院的RA患者,使用2011年ACR/EULAR、1981年ACR、DAS28及CDAI四种缓解标准进行评价,了解各缓解标准的缓解率及达到缓解患者的残余疾病活动度(residual disease activity)情况,对相关标准进行比较,评价各种标准的相关性、差异性和优缺点。结果:共完成调查问卷310份,其中有效问卷254份,有效率81.9%。1981年ACR、CDAI、2011年ACR/EULAR、DAS28缓解标准的缓解率分别为15.4%、23.2%、25.2%、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R标准最为严格,其缓解率低于其他缓解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残余疾病活动度,而DAS28标准最为宽松,其缓解率高于其他缓解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余疾病活动度高于其他三种缓解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AI标准、2011年ACR/EULAR标准在缓解率及残余疾病活动度方面介于ACR及DAS28标准之间,但计算简单,适于临床应用。结论: 4种RA缓解标准中ACR标准最严格,无残余疾病活动度;DAS28标准最宽松,计算复杂,残余疾病活动度最高;CDAI、2011年ACR/EULAR标准计算简单,实用性强。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北京市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效率评价
    张桂林, 潘习龙
    2013, (2):  264.       PMID: 23591349
    摘要 ( 1520 )   PDF (593KB) ( 68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测算北京市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前后的服务效率变化情况,为全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分层随机抽取北京市农村3个区县32个样本乡镇,收集2007至2009年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对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进行测算。结果:(1)2007年至2009年间样本乡镇卫生院平均综合效率值为0.972,非有效的乡镇卫生院的投入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过剩,产出指标中信息管理、健康宣教和慢病管理产出不足比例超过10%;(2)全要素生产率2007年至2008年度增长8.8%,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2008年至2009年度下降6.6%,但技术效率有3.3%的提高。结论:北京市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综合效率尚有提高空间,应重点关注规模效率的提高,并注重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共同发展,增加项目产出。
    人重组S100A8对牙周膜细胞增殖和迁移活性的影响
    郑云飞, 彭磊, 张欣, 侯建霞, 孟焕新
    2013, (2):  269.       PMID: 23591350
    摘要 ( 1194 )   PDF (2135KB) ( 7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观察人钙结合蛋白轻亚基S100A8对牙周膜细胞增殖和迁移活性的影响,探讨S100A8在牙周炎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原代细胞,给予人重组S100A8处理,MTT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的改变,Annexin-Ⅴ/PI染色后流式细胞检测技术观察细胞的凋亡状况,Transwell小室及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10-7~10-5 mol/L人重组S100A8抑制牙周膜细胞增殖,而10-9~10-7 mol/L S100A8促进牙周膜细胞迁移,其中10-5 mol/L S100A8作用牙周膜细胞48 h后可以显著抑制其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而10-9 mol/L S100A8却显著促进牙周膜细胞的迁移。结论:高浓度S100A8抑制牙周膜细胞增殖且促进其凋亡,而牙周治疗后低浓度的S100A8可以促进牙周膜细胞迁移,有助于疾病后期组织的修复。
    DAPT对人牙髓细胞Notch信号通路和细胞增殖的影响
    邹晓英, 庄姮, 岳林, 高学军
    2013, (2):  274.       PMID: 23591351
    摘要 ( 1713 )   PDF (1228KB) ( 63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γ-分泌酶抑制剂3,5-二氟苯乙酰-L-丙氨酰-S-苯基甘氨酸t-丁酯{N-[N-(3,5-difluorophena-cetyl-L-alanyl)]-S-phenylglycine t-butyl ester, DAPT}对人牙髓细胞Notch信号通路是否有抑制作用,及对牙髓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上完整拔除的健康前磨牙或第三磨牙,采用酶消化法进行人牙髓细胞的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从第4代开始在正常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5 μmol/L的γ-分泌酶抑制剂DAPT,选择第4、8、10代细胞为检测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和基因芯片检测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法测定细胞活性,绘制牙髓细胞增殖曲线,评价牙髓细胞的增殖状况。结果:加入DAPT后,实验组牙髓细胞Notch信号通路的下游基因Hes1、Hey1、NR4A2表达下降,同时,第8、10代牙髓细胞的增殖减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γ-分泌酶抑制剂DAPT能有效抑制体外培养人牙髓细胞的Notch信号通路,使人牙髓细胞增殖减慢,影响细胞的正常生命周期。
    青少年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锥形束CT分析
    王志辉, 姜岚, 赵燕平, 马绪臣
    2013, (2):  280.       PMID: 23591352
    摘要 ( 2489 )   PDF (1090KB) ( 76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青少年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osis,TMJOA)患病情况及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X线片征象。方法:选取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颞下颌关节病及口面痛治疗中心就诊的10~19岁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386例为患者组,因错牙合畸形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就诊的10~19岁患者339例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均采用CBCT进行双侧颞下颌关节扫描。对两组患者TMJOA检出率及X线片征象进行分类比较。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患者组TMJOA病例157例,检出率40.7% (157/386),对照组TMJOA病例41例,检出率12.1% (41/339),患者组TMJOA检出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组男性和女性TMJOA检出率分别为30.9%(34/110)和44.6%(123/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分别为8.6%(9/105)和13.7%(32/234),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两组TMJOA骨质改变类型构成比进行比较,患者组髁突骨皮质模糊(31.7%, 65/205)、骨质小凹陷缺损和骨质较广泛破坏(共占25.4%, 52/205)高于对照组[髁突骨皮质模糊占1/58(1.7%),骨质小凹陷缺损和骨质较广泛破坏共占3/58(5.2%),P均<0.05],对照组髁突磨平变短(39.7%,23/58)和骨质硬化(39.7%,23/58)高于患者组[髁突磨平变短占13/205(6.3%),骨质硬化占30/205(14.6%),P均<0.05]。结论:青少年TMD患者及正畸患者中骨关节病并不罕见,TMD患者组骨关节病病例女性多见。患者组与对照组TMJOA X线片征象中溶解破坏类(包括髁突骨皮质模糊、骨质小凹陷缺损和骨质较广泛破坏)和相对稳定类(骨质硬化、骨质增生、囊样变、骨质磨损和磨平变短)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特定参数飞秒激光制备离体牙釉质窝洞对髓腔温度的影响
    孙玉春, Anatoliy Vorobyev, 李虹, Chunlei Guo, 王勇
    2013, (2):  286.       PMID: 23591353
    摘要 ( 2006 )   PDF (2227KB) ( 70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用特定参数飞秒激光在离体牙釉质层制备窝洞,实时监测髓腔温度(intrapulpal temperature,IPT)变化,并初步评价风冷的效果。方法:人类离体牙(前磨牙、磨牙)截根,暴露髓腔。髓腔内填入铜粉,将热电偶置于髓腔中央,将铜粉压实。用绝热胶带封闭髓室底部。室温下,用飞秒激光在离体牙颊面釉质层逐行扫描切削,以0.4 mm/s的平均速度制备边长为2.25 mm的正方形窝洞,用热电偶电子测温仪实时监测髓腔温度变化,温度升至平稳状态后加入风冷。结果:髓腔温度升高量为ΔT,前磨牙风冷前最大ΔT=12.3 ℃,风冷后温度下降,ΔT=3.0 ℃。磨牙风冷前最大ΔT=1.8 ℃,风冷后ΔT=-0.1 ℃。结论:用特定参数飞秒激光在离体牙齿釉质表面制备平均深度约为250 μm窝洞时,牙髓腔温度会随着切削深度的增加而升高,风冷可有效控制温度升高程度。
    技术方法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对单层及双层缓释骨架制剂体外释放的影响
    杨亚鹏, 汪梦圆, 常俊标, 郭旻彤
    2013, (2):  291.       PMID: 23591354
    摘要 ( 1696 )   PDF (1409KB) ( 70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考察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hydroxypropylmethyl cellulose,HPMC)作为亲水凝胶材料和调控层材料对骨架型缓释制剂体外释放的影响。方法:以盐酸地尔硫卓为水溶性模型药物,HPMC 为亲水凝胶材料,分别制备盐酸地尔硫卓缓释片和具有调控层的双层骨架片,考察HPMC作为凝胶骨架材料和调控层材料对水溶性药物缓释制剂体外释放的影响。结果:改变HPMC的黏度,调节其用量由20%至40%可以减慢药物释放,但具有一定的限度;联合应用5%~20%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cellulose sodium , CMC-Na)为骨架材料可以显著减慢药物体外前期的释放,达到24 h持续释放;当以HPMC 和乙基纤维素(ethylcellulose, EC)为调控层辅料制备双层骨架片时,增加调控层的重量(为含药层的10%~40%)及调控层中HPMC 的比例,能减慢药物释放,尤其减少了前期突释现象。结论:HPMC 的黏度、用量及与骨架材料的联合应用等对药物的释放影响较大;在缓释片的基础上加上一层不含药物的调控层制备双层骨架片,可以有效控制缓释药物前期释放过快,改变药物释放规律。
    DNA印迹法和实时定量PCR法在端粒长度测定中的应用比较
    高凌云, 李国栋, 童坦君
    2013, (2):  297.       PMID: 23591355
    摘要 ( 2147 )   PDF (1711KB) ( 86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分析并比较测量端粒长度的DNA印迹法和实时定量PCR法在细胞衰老实际研究中的性能。方法:从不同代数(population doublings,PDs)的正常人成纤维细胞(2BS)中提取基因组DNA作为测试样本;对测量端粒长度的DNA印迹法和实时定量PCR法进行优化,以点杂交的方式分析地高辛配基标记检测系统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用两种方法反复测定同一样本的平行样或不同样本并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测量端粒的分辨率和精确度。结果:实际测量端粒时,地高辛配基标记检测系统虽可检测出小于1 μg的基因组DNA,但最优样本量为4~5 μg;DNA印迹法的分辨率约为150 bp,实时定量PCR法的分辨率约为300~400 bp,前者可分辨代龄相差少至2 PDs的2BS细胞端粒长度的差异,而后者只能分辨代龄相差5 PDs以上的端粒差异;实时定量PCR法重复测量误差超过10%,远大于DNA印迹法的2.5%(P<0.001)。结论:地高辛配基标记的DNA印迹检测系统完全适用于测量端粒长度,且性能优于实时定量PCR法,但后者方便快捷,可高通量处理样本,所以在细胞衰老研究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相应方法。
    疑难/罕见病例分析
    以周围神经损伤为主要表现的甲基丙二酸尿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例
    季涛云, 张月华, 李飞天, 秦炯, 杨艳玲
    2013, (2):  303.       PMID: 23591356
    摘要 ( 1881 )   PDF (947KB) ( 80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甲基丙二酸尿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以导致多系统损伤,以中枢神经损伤为主,周围神经损伤较少见。本文拟就1例以周围神经损伤为主要表现的甲基丙二酸尿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进行研究。患儿为10岁男童,主因“双下肢无力1个月”就诊,既往轻度智力运动发育落后,轻度学习困难。3岁时曾有蛋白尿,经治疗后好转。8岁6个月时曾有抽搐,应用丙戊酸钠治疗后发作控制。体格检查显示双侧膝腱反射减弱,双侧跟腱反射未引出,浅深感觉未见异常,双侧巴氏征(+),肌电图检查证实为周围神经损伤。尿液甲基丙二酸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显著升高,符合甲基丙二酸尿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诊断,MMACHC基因分析显示患者存在两个致病杂合突变(c.365A>T和c.609G>A),证实为cblC缺陷。针对原发病,给予维生素 B12、亚叶酸钙、左卡尼汀及甜菜碱治疗,患者病情逐步改善,半年后随访患儿无力症状消失,运动功能恢复,智力发育亦显著进步,可正常就读。本例患者提示,周围神经损伤也是甲基丙二酸尿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合并症之一,对不明原因周围神经疾病,尤其是伴有多系统受累的患者,应尽早行尿液有机酸分析及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测定,以明确诊断,正确治疗,改善预后。
    4岁发病的Fabry病1例
    刘玉鹏, 黄昱, 王峤, 吴桐菲, 马艳艳, 李溪远, 宋金青, 杨艳玲
    2013, (2):  307.       PMID: 23591357
    摘要 ( 1377 )   PDF (1185KB) ( 69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Fabry病是由于溶酶体水解酶α-半乳糖苷酶A基因缺陷导致的X连锁隐性脂质贮积病,患者体内酰基鞘鞍醇三己糖进行性贮积,导致周围神经性疼痛,心、脑、肾、眼等多脏器损害,严重者可于青壮年死亡。但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Fabry病早期诊断困难。本文报道1例男性患儿,4岁起出现双脚脚趾间断性刀割样疼痛,近2年加重伴双手手指胀痛,11岁时来院就医。患儿病程7年,曾接受多种止痛药物治疗无效,尚未出现心、脑、肾、皮肤、眼等脏器合并症,常规生化、免疫、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脑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诊断困难。外周血白细胞α-半乳糖苷酶A活性显著降低[1.0 nmol/(h·mg protein),正常对照值24.5~86.1 nmol(h·mg protein)],符合Fabry病诊断。基因分析显示,患儿α-半乳糖苷酶A基因IVS6+2 T>C剪切突变,其母亲及妹妹未携带相同突变,证实IVS6+2 T>C为新发突变。我国Fabry病发生情况不详,患者多起病隐匿,随着疾病进展逐渐出现发作性肢体疼痛及多脏器严重损害,引起尿毒症、心肌病、卒中,残障率及死亡率很高,早期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α-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是诊断Fabry病的关键,基因突变分析有助于确诊并指导家系的遗传咨询。
    病例报告
    牙冠延长术结合修复治疗诱导上前牙龈乳头生长1例
    乐迪, 胡文杰, 张豪
    2013, (2):  312.       PMID: 23591358
    摘要 ( 2048 )   PDF (2533KB) ( 90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短篇论著
    血清中抗SSA、SSB抗体阴性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特点
    郭静, 闫慧明, 骆康凯, 王慧, 王永福
    2013, (2):  316.      
    摘要 ( 3247 )   PDF (328KB) ( 65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青年铁路职工生活方式与希望感的关系
    谢东杰, 周文娇, 王利刚, 孙昕霙, 高文斌
    2013, (2):  319.      
    摘要 ( 1495 )   PDF (471KB) ( 46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综 述
    补体系统调控异常与C3肾小球病
    肖慧捷, 何瑞娟
    2013, (2):  323.       PMID: 23591359
    摘要 ( 1282 )   PDF (718KB) ( 65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儿童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策略
    卢新天
    2013, (2):  327.       PMID: 23591360
    摘要 ( 1785 )   PDF (628KB) ( 68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早产儿院内营养策略进展及其意义
    冯琪
    2013, (2):  333.       PMID: 23591361
    摘要 ( 1337 )   PDF (519KB) ( 49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微信公众号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编辑出版:《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主  编:詹启敏
编辑部主任:曾桂芳
国内刊号:CN 11-4691/R
国际刊号:ISSN 1671-167X
邮发代号:国内2-489 国外BM283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